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合集下载

浅析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

浅析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

浅析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效果1 我国水生态处理技术及治理现状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多数在1至3年内失效(变成污水潭),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和降低投资,所建湿地规模太小,后因氧气供给不足,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而变黑变臭。

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不能正常运行(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冬季几乎失效),夏季可能滋生蚊虫。

近年来,我国研发人员提出各种以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为主的污水处理组合技术,其中以“预曝气+人工湿地”的效果较好,但其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处理系统,大大提高运行费用和管理难度。

“多级跌水复氧+人工湿地”不仅危害周围环境,而且受气候影响很大;滴滤池的建设投资大,接触反应时间太短,需要大比例回流,因此运行成本较高。

经济和环境效益好、适用范围广、维护管理简便的水生态治理技术是我国所急需的。

2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的可行性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较长,虽处理效果较好,但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需要庞大的充氧曝气设施和大规模的收集管网,而我国农村和中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污水分散,难以大面积的收集,缺少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因此,传统的污水处理模式难以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

人工湿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主要难题是污水负荷小,因此需要通过强化预处理降低进水污染物浓度,以提高污水负荷。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可自流运行,不需要动力设备。

人工湿地工程的造价为传统二级活性污泥法的16%~20%,为氧化沟的34%,价格低廉。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维护主要是植物的重新种植、杂草的去除和沉积物的清理,技术要求较低。

在污水净化的同时能够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可在湿地系统中推广生物质能源植物作为湿地植物,处理能力强且不产生污泥。

现在的中小城镇和农村,都在搞美化建设,人工湿地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治理环境污染,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常用的景观植物有水葱、雨久花、香蒲、黄花鸢尾、柳树、芦苇、芡实、千屈菜和菖蒲等,这些植物对BOD5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BOD5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具有较强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一直是难题,人工湿地处理技 术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建 设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和农业废水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稳定塘和 垂直流湿地。稳定塘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净化废水 ,而垂直流湿地则通过植物、微生物等净化废水 中的污染物。
应用领域的拓展
农村污水处理
针对农村地区分散性、规模小的特点,开发适用于农村的人工湿 地处理系统,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特点,研发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技术 ,降低废水排放标准。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净化与利用,减轻城市排 水压力,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技术创新与改进
高效藻类水处理技术
01
通过优化藻种和环境条件,提高藻类对污染物的吸收效率,降
低处理成本。
纳米技术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
02
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提高湿地填料的吸附性能和微生物活
性,增强污水处理效果。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人工湿地的实
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运行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 一。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和工
业废水,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水环境。
输标02入题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优势在 于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同时还能美化城市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01
03
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去除 COD、BOD、SS、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水质,满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简介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潜流型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
人工湿地的分类
*
自由表面流 人工湿地
地的分类
*
三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类型比较
特征
表面流湿地
水平潜流湿地
垂直潜流湿地
水体流动
表面漫流
基质下水平流动
表面向基质底部纵向流动
水力负荷
较低
较高
较高
去污效果
一般
*
人工湿地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人工湿地的组成
*
人工湿地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具有透水性的基质 适于在饱和水和基质中生长的植物 水体 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
人工湿地的组成
*
基质
微生物
动物
水体
水生植物
某潜流型人工湿地
*
人工湿地的分类
*
按照系统布水方式或水流方式差异,人工湿地一般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
*
三条途径对磷去除的贡献大小为: 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短期结果) 水生植物>基质≥微生物(长期结果)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悬浮物的去除 基质层填料、植物的根系和茎、腐殖层的过滤和阻截作用 进水中悬浮物去除不代表出水无悬浮物。被截留的悬浮物在湿地中积累;微生物量的增长(相当于活性污泥的增长);导致基质层渗透能力下降造成堵塞,有机物的不断积累逐渐向湿地出口移动,影响出水水质。
*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重金属的去除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湿地中存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群落和多种沼生植物群落,通过它们的共同作用,能够降解复杂有机物。 有的研究甚至发现,湿地植物如芦苇能直接吸收一些难降解有机物。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人工湿地是一种自然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市区污水、农村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其他一些废水。

相对于传统的排放方式,人工湿地的处理方式具有成本低、无污染、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同时,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周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人工湿地的种类人工湿地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根据运行方式可以分为流经湿地和淹没式湿地,根据运行机制可以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自然湿地是通过自然过滤和吸收水体中的废物物质,形成的一种人造湿地,被誉为“自然化粪池”。

而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运行机制,采用人工材料和设施来实现湿地的处理和净化,分为流经水体的湿地(Wetland wastewaterflow-through system)和淹没式湿地(Wetland wastewater submerged system)两大类。

流经式湿地通过水流的动力,将废水由人工设施流入自然的湿地植物区域,根据植物吸收水质的不同特性进行处理,最后由流出水体流入排放口。

流经式湿地通常由一到两个浅沟和塑料材料所构建而成,使废水能够顺畅地在湿地区域中流动。

对于淹没式湿地,我们常用的植物根系会在水体底部形成一层类似“管道”的过滤器,水体从淹没式湿地进入后,被过滤器分解、氧化、降解,最后去除大部分的废物水质。

淹没式湿地的建筑工程量较大,但废品处理效果较好。

淹没式湿地可以由水塘、植物厚度、底部物质和氧化剂等构成。

二、人工湿地的处理原理人工湿地的主要处理原理乃是通过湿地植物生长与根系吸附,湿地生态系统依靠种植的湿地植物以及微生物等进行水体的净化、过滤、增氧,最后达到废水亚类排放标准。

人工湿地根据湿地类型的不同,处理原理也不尽相同。

其中,由于流经式湿地水流快、浸水时间短,其主要污染物质去除过程主要摆脱靠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执行,但在淹没式湿地中,由于水流较弱,湿地植物的根系会长成一条分支状的小型生态系统,像小型过滤器一样在水中进行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植被及土壤来处理污水的技术。

它模拟了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相比,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污水处理的一种新选择。

在人工湿地中,湿地植被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湿地植被有不同的特性和适应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湿地植被。

常见的湿地植物有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生物降解能力,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

,人工湿地的土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湿地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能够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湿地土壤中富含的微生物也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进一步提高湿地的处理效果。

人工湿地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了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和物理过滤等环节。

在人工湿地中,污水被引入到湿地系统中,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以及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和降解。

随着污水的流动,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也会受到湿地土壤的过滤作用,从而被去除。

最终,经过人工湿地的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地去除,出水质量得到了改善。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优点不仅在于其处理效果好,还在于其成本相对较低。

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相比,人工湿地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化学药剂,能够大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

人工湿地还能够提供生态服务,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

湿地植被的生长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观赏的场所。

,人工湿地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会受到气候、植被、土壤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和运行人工湿地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和植物。

人工湿地的面积和处理能力也会受到限制,对于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可能需要建设更多的湿地单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引言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稀缺性和水污染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而污水处理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如化学法和生物法存在成本高、能耗大等问题,因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逐渐受到关注并应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定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利用植物和土壤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通过水流通道的自然或人工建设,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原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利用湿地植被和土壤的吸附、沉淀、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特性,通过三个主要过程:物理过滤、生物降解和化学反应来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指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等介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下来。

植被的根系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地吸附并拦截污水中的颗粒物。

此外,湿地植物的茎叶也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

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指在人工湿地中存在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净化污水。

湿地土壤中的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此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的酶分解有机物,从而将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在人工湿地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湿地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可以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常见的反应主要包括吸附、氧化还原和离子交换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处理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湿地、人工构造湿地和人工增强湿地。

自然湿地自然湿地指的是天然形成的湿地,如沼泽、湖泊和河滩等。

这些湿地具有自净作用,可以自然地净化污水。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自然湿地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因此人们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

人工构造湿地人工构造湿地是通过人工建设的湿地,其目的是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对污水的处理。

人工构造湿地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可分为自流式湿地、表面流湿地和人工流下式湿地等。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人工湿地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生态工程技术。

它借鉴了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特性,通过拟合湿地的生态特征构建起人工湿地,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处理。

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持久、低成本的水质控制服务。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进行详细介绍,着重分析其原理、材料、构造、运维等方面。

1. 湿地处理污水的原理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一样,都是由若干个不同材质的层次组成。

在水平方向上,人工湿地可以分为三个带:即供水带、生物带和休养带。

水平布置特别是湿地各层次材料的配置对湿地排放水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是通过湿地各层次的生物、生化反应完成的。

在水型含氧量充足时,生物群落在湿地生物带中充分发育,利用底栖微生物吞吃或生物吸附等方式,使污染物在湿地生物群落中逐步转化为微生物、温室气体、植物生物产物等可利用胀体。

在水型含氧不足时,湿地生物群落通过厌氧顺序处理技术,利用异化反应,将容易分解的污染物转化为沉积物。

2. 人工湿地的结构及建造材料(1) 建筑材料人工湿地选择用于制造材料的选型应充分考虑生命工程、生态、环境、材料构造等因素。

常用的材料有沙子、混凝土、聚合材料、石头等。

尽量选择天然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的价格较高,但使用寿命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多负面影响。

(2) 结构体湿地处理装置通常使用三种结构类型:地下式、地面式和浮动式。

地下式结构是最常用的,将人工湿地上层开挖为一个浅坑,然后沉积和垫石头、砖块和水泥板,以便水表沉积物层的必要净化。

地面式结构较地下式相对简易,可以让水沿滤材自由流淌,但表面自然状况受年龄影响较大。

浮动式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易于维护和移动,但并不适用于需要多层叠加的湿地建设。

3. 人工湿地的建造和维护(1) 设计和建造在进行人工湿地的设计与建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规模、负荷、地形、水文等因素。

设计人员和工程建设者应合理配置过滤介质,同时按照相应的标准游走建设围挡和拦堤等措施,以确保工程能够正常运行。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是一种环保、经济、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规范,包括设计原则、施工要求、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引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是一种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人工湿地具有低投资、低运营成本、对环境友好等优势。

为了保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高效运行,制定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2. 设计原则2.1 湿地选址:应选择地势较低、水源充沛、土壤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

同时,应避免污染源临近,以确保湿地的水质。

2.2 设计参数:设计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能力、湿地面积、水深、流速等参数应根据当地的污水产生量、水资源情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

设计时还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并预留足够的扩建空间。

2.3 植被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植被种类,以提高湿地对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的去除效果。

同时,要注意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植被,以适应湿地的变化环境。

3. 施工要求3.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结构等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

3.2 土壤准备:湿地的土壤应先进行基础处理,如翻耕、松土、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等。

对于不合适的土壤条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3.3 建设过程: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包括挖掘湿地池、铺设防渗膜、铺设填料和种植植被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个工序的质量和进度符合规范要求。

3.4 建设材料:人工湿地的建设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适应性,如防渗膜、填料等。

4. 运营管理4.1 运营维护: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对植被进行修剪、清除杂草、清理潜水泵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和水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2 废水排放: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废水排放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温措施
• 人工湿地在冬季寒冷地区的保温措施一 般采用冰、雪以及空气层等覆盖的方式, 但 保温效果不稳定。沈阳浑南人工湿地的保 温材料选择炭化后的芦苇屑(草炭土), 保温 层的厚度为0. 20 m, 保温效果良好。 • 该人工湿地系统在沙层上部铺设了0. 30 m左右的草炭土。同时在冬季运行中, 收割 湿地植物后采用芦苇秸秆或当地的玉米秸 秆覆盖, 加强保温措施。
结论
• 农村生活污水经适当预处理后, 采用垂 直流人工湿地处理, 出水可以满足GB 8976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在北方 寒冷地区, 垂直流人工湿地采取适当的保温 措施后, 冬季可以正常运行。人工湿地处理 生活污水投资少, 运行费用低, 适合在农村 使用。
2、1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
• ( 1) 物理作用。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 在湿地系统 中通过物理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进一步除去可 沉淀的固体、胶体、BOD5、氮、磷、重金属、细 菌、病毒及难以溶解的有机物质。 • ( 2) 化学作用。通过氧化- 还原及化学凝聚、吸附 进一步去磷、氮、重金属及难溶物质。 • ( 3) 生物作用。通过微生物代谢、氧化作用、植 物的吸收及细菌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进一步除去 BOD5、氮、磷、胶体和难溶有机物质及重金属。
• 人工湿地中磷的 去除是通过基质吸附、 化学沉淀、微生物降 解、植物摄取等作用 实现的。人工湿地系 统对TP的净化效果见 图4。从图4可以看出, TP进水为1. 6~ 2. 2 mg /L,出水为0. 38~ 0. 52mg /L, 运行15 天后 TP浓度可以满足出水 标准的要求。
效益分析
• 该工程运行后, 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可减少 CODCr排放量约4. 8 t /年, 减少铵态氮排放量约0. 36 t/年, 减少磷排放量约0. 06 t/年, 大大减轻了水 体污染。同时也改变了村内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 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 该废水处理工程总投资80万元, 年运行费用为 0. 25万元, 废水实际处理费用为0. 10元/ t。因此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经济可行。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类型
人工湿地处理 系统的类型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处理系统
垂直水流型人工 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潜流湿地 处理系统
垂直流潜流式 人工湿地
水平流潜流式 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北方农村生活 污水工程实例
•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已广泛应用在 各种污水处理场合, 并对我国小城镇和乡村中小型污水处 理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其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 维护方便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广大 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河北省承德市某农村共有 住户136户, 人口542人, 按排水定额人均日排水量为120 L, 则日排水量约65 t。村内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 这 不仅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 还极大地影响居民的生活 环境。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承德市政府以该村为 试点, 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村内 采用雨污分流, 雨水经管网收集后直接排放, 污水经化粪池 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工程于2010年9月完工 同时投入运行。
• 在本案例的人工湿地中。该系统调试运 行处于冬季, 没有种植植物, 有机物的去除 主要通过基质吸收、吸附、沉积、过滤及 微生物的降解等作用完成。人工湿地系统 对有机物的净化效果见图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从图2可见, 进水 CODCr为183~ 267mg /L, 出水 CODCr为79~ 132 mg /L, 运行后期出 水CODCr浓度可以稳 定在100mg /L以下。 这说明该人工湿地 处理系统对有机物 的去除效果较好, 最 高去除率可以达到 85%, 达到了设计的 要求。

该垂直流人工湿地有效面积1028m2, 总 长为43. 2m, 总宽为23. 8 m。床体由2 个相 同的床体并列组成, 每个单元514m2。床体 中最底层为排水层, 厚度0. 20m, 由平均粒 径约30 mm的均匀砾石铺设。依次向上是 粗沙和细沙, 其粒径由20mm渐变至10mm, 沙层平均深度为1m。沙层上部铺设了0. 30m左右的草炭土, 可起到冬季保温的作用。 保温层上铺设了0. 20 m左右的营养土, 主要 种植植物为芦苇, 种植密度20株/m2。
处理效果与分析
• 该工程2010年9月底建成并进行调试, 通过对人工湿地半年来进出水监测数据分 析, 可以看出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满足GB 8976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 能够直观地反映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 效果。取样口分别设置在人口湿地处理单 元的进出口。
人工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净化
防渗措施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湿地床在运行 过程中必须防止污水污染地下水, 因此地下 防渗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防渗材料的 选择是湿地系统的技术关键问题。 • 为防止因渗漏而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在平整基础上尽量不破坏原土层。湿地底 部及四周应做好防渗处理, 湿地防渗膜采用 厚度为1. 0mm的复合土工膜, 膜上下各敷设 50mm细河沙防止破坏防渗材料。

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经污水收集 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首先进入格栅池, 格栅可以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然后 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 调节池有效容积 40 m3。出水进入沉淀池, 进一步去除污水 中的颗粒物。沉淀池出水经人工湿地处理 后消毒外排。
人工湿地结构
• 床体结构 • 目前国内外人工湿地系统广泛采用的基质 主要有: 土壤、碎石、沙粒、粗沙、煤渣、 多孔介质、硅灰石和工业废弃物中的一种 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基质可以为植物和 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依附表面和营养物质, 在 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 基质通过吸收、吸附、 沉积和过滤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
• • • • • • • •
污水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结构——床体结构 布水方式 保温措施 防渗措施 处理结果与分析 效益分析 结论
污水处理工艺
• 污水处理工程总占地面积0. 15 hm2, 采 用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 其污水 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 化粪池出水→格栅→调节池→沉淀池 • ↓ • 排放← 消毒池 ←人工湿地
• 209251 • 祁艳娇 • 200920251222
1、人工湿地简介
•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自 然湿地相类似的地面, 是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等 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 并有选择性 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污水 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 利用自然生态系 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 对污水的净化。污水流经床体表面和床体填料缝 隙时, 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 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使污水得到高效净化处理。
2、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及工艺 流程设计
•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是一种生态 工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 植特定的湿地植物, 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 地生态系统, 当污水通过系统时, 其中的污 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和分解, 使水 质得到净化。其基本处理机理包括以下3 个 方面:

图3可见, 进水 NH4+ - N 为18~ 27mg /L, 出水NH4+ N 为10~ 18mg /L, 在 没有种植芦苇的情况 下, NH4+ - N去除率 可达到50%。NH4+ N是氮存在形式中最 容易被植物吸收的, 因此在种植芦苇后, NH4+ - N去除率会有 明显增加。
人工湿地系统对TP的净化
布水方式
• 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 污水从湿地表 面纵向流入填料的底部, 床体处于不饱和状 态, 氧可以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 工湿地系统。该系统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 潜流湿地, 可用于处理铵态氮含量相对较高 的污水。

该工程考虑到冬季保温, 采用穿孔管布 水系统, 设置2层布水管, 其中1层布水管网 位于保温层之下, 采用阀门控制使每层布水 管网分别独立工作, 冬季霜冻期使用保温层 以下的布水管网, 其余非霜冻期使用上层布 水管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