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S系统药理
药理(抗心律失常,RASS,利尿药

1.抗炎作用2.镇痛作用3.解热作用4.其它NSAIDs 可抑制PG 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尚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二、作用机制NSAIDS 的抗炎作用主要与其抑制COX 的活性,抑制PGs 的生成有关。
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
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而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水杨酸类 苯胺类 吲哚类 芳基乙酸类 芳基丙酸类 烯醇酸类 吡唑酮类 烷酮类 异丁芬酸类钙通道阻滞药分类:选择性作用于L-型钙通道的药物: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2.苯并噻氮卓类、:地尔硫卓3.苯烷胺类: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噻帕米非选择性钙通道调节药:1.二苯哌嗪类:氟桂嗪2.其他类:普尼拉明、苄普地尔药理作用1.对心肌的作用(1)负性肌力作用(2)负性频率作用(3)负性传导作用2.对平滑肌的作用(1)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主要舒张动脉,对静脉影响较小。
动脉中又以冠状血管较为敏感。
脑血管也较敏感,尼莫地平舒张脑血管作用较强,能增加脑血流量。
(2)其他平滑肌: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为明显,较大剂量也能松弛胃肠道、输尿管及子宫平滑肌。
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维拉帕米可减缓肿瘤细胞对肿瘤药物的耐药性,用做肿瘤耐药逆转剂。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首关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低(氨氯地平为最高),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在肝脏被氧化代谢为无活性物质,肾排出。
临床应用:1.高血压2.心绞痛3.心律失常4.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氟桂嗪等可预防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及脑栓塞)5.其他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支气管哮喘偏头痛肿瘤耐药性逆转剂。
(完整版)RAS系统简介

ACE2 ACE2
血管紧张素 1-9
NEP ACE等
血管紧张素 1-7
AP
ACE
血管紧张素 2-7
AP
血管紧张素 3-7
血管紧张素 1-5
CP 等
血管紧张素 1-4
CP
血管紧张素 5-7
经典途径
NEP
AP等
血管紧张素 3-4
最新途径
非经典途径
RAS:三条途径
Ang II及其 受体
当前认知:RAS全貌
殷跃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RAS全貌
?
血管紧张素 1-12
ACE
糜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Ⅲ(2-8)
APA
APN
DPP3
血管紧张素Ⅳ( 3-8)
AP
CP
血管紧张素 5-8
血管紧张素原(1-14)
肾素 组织蛋白酶等
血管紧张素Ⅰ(1-10)
糜蛋白酶 ACE
血管紧张素Ⅱ(1- 8) 脱羧酶 血管紧张素 A (8肽)
AT3受体
AT4受体
作用未知
调节内皮功 能(PAI-1 释放等)
1. Gibbons GH. Am J Hypertens. 1998; 11(11 Pt 2):177S-181S 2. Müller DN, Luft FC.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6; 1(2):221-8
2000
1977
1986
Dr. Alice Huxley 研发成功阿利吉仑 (DRI)
Dr. Timmermans & Dr.Wong 研发成功氯沙坦(ARB)
药理学 第二十三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药理修正版

2020/7/27
2
2020/7/27
3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构成
◘ RAS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组成的体液调 节系统,在调节心血管正常生理功能及高血压、 心肌肥厚、充血性心衰等病理方面起重要作用。
◘ 1、肾素(renin) ◘ 为一种酸性蛋白水解酶,由肾小球旁细胞合
成和分泌,只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Ang-0)。
2020/7/27
10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1965年,由塞尔吉奥·恩里克·费费拉领导的 一个巴西研究小组在南美蝮蛇毒液中发现了一种 肽,可以令血管扩张,从而降低血压。这种肽后 被统称为缓激肽增强因子,可抑制激肽酶II,后 来利用它研制出ACEI。
2020/7/27
11
一、ACEI研究发展史
9
◘ 当血压降低时,肾脏分泌肾素。肾素催化血管紧 张素原水解产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基本没 有生物学活性,而是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mzyme, ACE)剪切 C-末端两个氨基酸残基而形成血管紧张素II。
◘ 血管紧张素II具有高效的收缩血管作用,从而使血 压升高;血管紧张素II也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 固酮。醛固酮能促进肾脏对水和钠离子的重吸收 ,继而增加体液容量,升高血压。
2020/7/27
8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功能
AngⅡ作用于AT1受体(主要) 1.升高血压:血管收缩、促进醛固酮释放。 2.心血管重构:促进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心肌肥
厚;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肥大,血管增生,血管 壁增厚。
参与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 硬化等的病理过程。
2020/7/27
醛固酮拮抗剂在心衰中的应用

-
19
4 醛固酮拮抗剂的循证医学证据
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 2003年发表的EPHESUS(依普利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疗效和存活研
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3-14天、 LVEF<40%并有临床心衰或糖尿病 证据、大部分患者已在接受基础治疗的患者,约6600例患者进行依普 利酮与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研究。 依普利酮起始剂量25mg/d,最大剂量50mg/d,平均剂量43mg/d。平 均随访16个月后发现:复合终点和全因死亡依普利酮组下降15%,心 源性猝死下降21%,同时心血管死亡或住院率也下降13%。 亚组分析显示,心梗后3—7天内开始治疗,依普利酮可使心血管死亡 降低22%,心血管死亡和住院降低15%,心源性猝死降低37%,全因 死亡降低23%。而心梗后8—14天开始治疗,依普利酮组和安慰剂组 无统计学差别。提示心梗后心力衰竭者应早期(3—7天内)应用依普 利酮。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发表的更新指南又将醛固 酮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适用人群扩展到纽约心脏
病协会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
-
4
1 对醛固酮致病的认识
早在50年前,Luetscher 和 Johnson 就观察到在患者心力 衰竭患者的尿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潴留钠离子特性的类固醇 激素。随后,Davis 等通过选择性的静脉血采样和液相色 谱法分析,确认此物质是心力衰竭是由肾上腺过度分泌的 激素,命名为醛固酮。
-
9
2 醛固酮的致病机制
2.1 水-钠潴留与促进心肌重塑作用
心力衰竭时RAAS系统激活,醛固酮合成和分泌增加且 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短期内可以增加心排量 而起到代偿作用,但长期却会引起水-钠潴留、电解质 紊乱和心力衰竭加重。醛固酮可增加钾、镁排泄,加重 低钾、低镁血症,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 猝死的危险。
《药理学》RAS系统药物 ppt课件

局部组织RAS :肾脏、心脏、血管等
功能: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血压、内环境 稳定的重要体系之一
ppt课件
5
RAS系统
肾素
Ang原 AngⅠ
糜酶
AngⅡ
ACEI ACE
失活
激肽系统
激肽原 缓激肽
No
PGI2
AT1-R
血管收缩、醛固酮↑ BP↑、心血管重构
AT2-R
No↑、 部分对抗AT1-R
药理学教研室
ppt课件
1
第二十三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
ppt课件
2
掌握: 了解:
目的要求
ppt课件
3
目的要求
掌握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分类,药理 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
AT1受体拮抗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与临床 应用,氯沙坦、缬沙坦的特点。
ppt课件
4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 构成: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受体
[药理作用]
ACEI
1.阻止AngⅡ的生成及其作用: 血管舒张、醛固酮↓、血容量↓、血压↓、抑制
心血管肥大增生
2.保存缓激肽的活性: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①恢复内皮细胞依赖性的血管舒张 ②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
ppt课件
14
[药理作用]
ACEI
4.抗心肌缺血与保护心肌: ①抗心肌缺血与梗死 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的损伤
[基本药理作用与应用]
特点:
1.阻滞AT1受体 降低醛固酮分泌; 血管舒张; 防治心血管重构; 保护肾脏的作用; 降压,抗心衰。
RAS系统简介

拮抗AT4受体显著增加动脉厚度
90 80
**
胸主动脉
厚度 (μm)
# ## ##
30 25 20 15
肠系膜动脉
*
§ # ##
厚度 (μm)
70 60 50
##
10
5 0
40 30
*P <0.05; **P < 0.01 vs 对照组; #P < 0.05; # #P < 0.01 vs 6周DM组, §P < 0.05 vs 6周DM+ Ang Ⅳ组
Ferrario CM, Trask AJ, Jessup JA.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5; 289(6):H2281-90
Ang1-7对抗Ang II 介导的 心室重构和心衰
Ang1-7
心肌梗塞 慢性超负荷 糖尿病 高血压 ACE2
AngⅡ
ACE2
作用未知
调节内皮功 能(PAI-1 释放等)
1. Gibbons GH. Am J Hypertens. 1998; 11(11 Pt 2):177S-181S 2. Müller DN, Luft FC.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06; 1(2):221-8
AT1受体高表达可作为早期预测左室重构的检 测指标
LVESVI (ml/m2) LVEDVI (ml/m2)
AT1受体密度(结合位点/受体密度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 积指数(LVEDVI)呈正比,与射血分数(EF)呈反比
• 一项人体研究,纳入48例急性心梗首发,且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在心梗发生后13±5小时检测血小 板AT1受体密度,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射血分数 (EF)作为心室重构指标,评估AT1受体密度与心梗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RASS系统和HPA轴检测的临床应用

RASS系统
• 肾素是由肾脏球旁细胞分泌的 一种蛋白水解酶,它作用于肝 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AGT) 产生血管紧张素Ⅰ(AngⅠ), Ang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 张素Ⅱ( AngⅡ)。
• AngⅡ具有高效的收缩血管作用, 同时也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 泌醛固酮(ALD)。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缬沙坦
等。
二、 RASS系统的检测
• RAAS系统的检测包括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
• 肾素浓度难以直接检测,通常以肾素活性表示肾 素的水平。血浆中内源性肾素催化血管紧张素原 产生AngⅠ的速率被称为血浆肾素活性(简称 PRA)。
RASS系统和HPA轴检测的临床应用
检验科 段唐海 2015年4月1日
主要内容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 二、RASS系统的检测 三、RASS系统检测的临床应用 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PA)轴检测的临床应用 五、RAAS系统与HPA轴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 RASS与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RASS通过局部及全身的多种机制降
低胰岛素敏感性,诱导及加重胰岛素抵抗。使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 抗剂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 病率。
RASS系统的临床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生理因素,饮食,体位,降压药物等,并且 检测方法未实现标准化,不同的检测方法和不同 的实验室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三者是一个相连的作 用系统,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药物化学4影响RAS系统的药物

副作用 少数病人出现皮疹和味觉消失等。
特点 与其它降压药相比,该类药物具有以下特点:
①适用于各型高血压,在降压的同时,不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②长期应用,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脂质代谢障碍
③可防止和逆转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增厚和心肌细胞增生肥大 ,可发挥直接及间接的心脏保护作用。
OO N
N H O COOH
4.2.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1、钙拮抗剂 2、钾通道开放剂 钾通道开放剂的作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作用于ATP敏感钾通道 ,其临床应用前景相当诱人。这些作用包括降压,抗心绞痛, 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治疗外周血管阻塞性疾病,抗哮喘, 对抗平滑肌(膀恍,输尿管等)过敏反应及治疗肌疲劳等。
钾通道开放剂降压作用是最早被发现的药理作用,与钙拮抗剂 不同,钾通道开放剂的降压活性来自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舒张 作用,降压活性比钙拮抗剂强。目前认为钾通道开放剂的降压 机理是:作用于ATP敏感的钾通道,使细胞膜发生超极化,降 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而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4.2.8 利尿剂
4.3抗心律失常药
起搏细胞功能失调或房室节传导阻滞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
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肺病都可能是始发诱因。
心律失常可由冲动形成障碍和冲动传导障碍或二者兼有所引起。
针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概括如下:
1.降低自律性,药物抑制快反应细胞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Ca2+内流 就能降低自律性。药物促进K+外流,增大最大舒张电位,使其较远离阈电 位,也将降低自律性。
Cl N
OH N
NN N NH
特异性的AT1受体拮抗剂。它的作用时间 长,无内在拟All活性。 可用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本品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 降压的一线药.
▲对伴有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左室肥厚、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肾病的高血压首选。 ▲轻中度高血压(单用),合用利尿药增效,比单纯加 量更有效. ▲重症/顽固性高血压,合用利尿药/β-R阻断剂。 长期用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耐受 性,停药不反跳。
充血性心衰及心肌梗死:
一、化学结构与分类(了解)
⒈
ACEI的化学结构和构效关系 ACEI与ACE的Zn2+结合,抑制其活性。 现有药物与Zn2+ 结合的基团有三类: ⑴ 巯基(-SH)结合:如卡托普利 ⑵ 羧基(-COOH)结合:如依那普利等 ⑶ 磷酸基(-POO)结合:如福辛普利 ▲ 药物与Zn2+亲和力及“附加结合点”数目决定药物 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 含羧基的ACEI作用强、持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卡托普利是人类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由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生产,1981年正 式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心血管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目前卡托普利已在全 世界8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现已批准上市的 ACEI至 少有17种,它们有共同的药理作用,目前已成为治疗高 血压、CHF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依那普利(enalapril):
1、 口服易吸收,不受食物影响。 2、 在体内需转化,起效慢(药后4-6h达峰值), 维 持时间长(24h),作用强(ACE抑制作用是卡托 普利10倍)。 3、 可用于高血压、CHF 。 4、 毒性小,对血糖和脂质代谢影响小,因不含-SH, 味觉障碍、瘙痒性丘疹、白细胞缺乏等少见。
⒉ 活性药与前药:与Zn2+结合的必须是-SH 、-POO - COOH,有些药(依那普利、福辛 普利等)为前体,须在体内转化后才 能起效。
二、药理作用
醛固酮减少
血压 血管扩张 减少AngⅡ NA,CA减少 生成 阻止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应用
高血压
缓激肽 堆积
抗AS作用(含SH的有抗氧化作用) 抗心肌缺血与心肌保护作用 胰岛素增敏作用
第二十二章
一、 二、 1、 ① ② 2、 ① ② ③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药理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意义(了解)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共性(掌握) 常用的ACEI(熟悉) AT1-R阻断剂 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 ACEI与AT1-R阻断剂合用(熟悉) 常用药(熟悉) 醛固酮-R阻断剂(见利尿剂)
氯沙坦(losartan)
1、PO吸收,F为33%,14%可代谢为EXP3174,活性比
氯沙坦强10-40倍。
2、高度选择性阻断AT1受体,对肾血流影响同ACEI, 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肾功不全者有保护作用;促进 尿酸排泄,对合用利尿药者有利;长期用能逆转左室 肥厚和血管增生。 3、可用于高血压、CHF。 4、不产生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无胰岛素增敏作用, 对血脂及血糖影响小。
AngⅡ减少
卡托普利(captopril):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ACEI
1、PO吸收快,F为75%,易受食物影响,宜餐前服用。 2、含-SH,起效快,药后1h达峰值,降压效果与RAAS的状 态有关,肾素水平高的/低盐饮食/服利尿药者,降压 持续8-12h;可清除自由基,保护缺血心肌。 3、可用于高血压、CHF、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FDA批 准唯一用于此病的ACEI) 4、毒性小,耐受性好。
2、用途似ACEI。
3、不产生咳嗽,无胰岛素增敏作用。
AT1受体拮抗药与ACEI比较及合用问题:
1、AT1受体拮抗药不抑制ACE,不产生缓激肽增多( 不引起的咳嗽,无胰岛素增敏作用和降低血浆纤维 蛋白原的作用)。 在不能耐受ACEI的咳嗽病人,可改用AT1受体拮抗药。 2、拮抗ACE及糜酶旁路产生的AngII,阻断作用更完全。 3、但缺乏对心血管保护作用。 ACEI作用特点刚好相反,两药合用疗效相加,不良 反应未见增加,有一定使用前景。
赖诺普利(lisinopril):
1、口服吸收30%,不受食物影响。 2、含-COOH,可直接起效,作用及维持时间比依那 普利稍强。 3、应用及不良反应同依那普利。
福辛普利(fosinopril):
1、口服吸收36%,属前药,需转化起效。 2、亲脂性高,对心脑作用强而持久,对肾作用弱而短
3、经肝肾双通道排泄,在肝/肾功能减退者,不需减 量,较少引起蓄积中毒。 4、应用及不良反应同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受体)拮抗药,作用更为专一。 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伊白沙坦等。 [特点及应用]
1、直接阻断AngII 与受体的结合。 (1)拮抗ACE及糜酶旁路产生的AngII,阻断作用更完全 (2)拮抗AngII的促生长作用 (3)反馈性肾素增加,激活AT2受体,进而激活缓激 肽-NO途径,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AngII(血浆;组织中自、旁分泌及细胞内分泌AngII)促生长作用: 1、 直接促生长作用:增加胞内DNA及RNA的含量及代谢转换;增加胞内 蛋白质合成,导致心肌肥厚。 2、 快速诱导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表 达,促进了细胞生长、增殖,对重构肥厚起了主要介导作用。
心、 血管 CHF及 保护 心肌梗死 作用
糖尿病肾病 及其它肾病
三、不良反应:轻微。
⒈ 首剂低血压(3%):PO吸收快,F高,宜小量开始。 ⒉ 肾功能损伤:对肾动脉阻塞/肾动脉硬化造成的双侧肾病, 用后会加重肾功能损伤,由于影响AngⅡ对出 球小动脉收缩的作用,降低肾灌注压,导致 滤过率与肾功能降低 。 ⒊ 咳嗽(5-20%):无痰干咳,是被迫停药的主要原因,可 能与肺内缓激肽和PG积聚有关,吸入色甘酸 二钠可缓解, 缓激肽增多 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 ⒋ 血管神经性水肿:用药1月内出现,多发生在面、口腔、鼻 部与缓激肽增多有关。 5.低血糖: 特别是卡托普利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醛固酮减少 ⒍ 高血钾: AngII减少,引起醛固酮减少,有个体差异,在 肾功能障碍及同时服保钾利尿剂者更多见。 ⒎ 妊娠与哺乳:妊娠中后期可致畸。亲脂性ACEI可经乳汁分泌。 ⒏ 含巯基的卡托普利导致味觉障碍、瘙痒性丘疹、白细胞缺乏等
阻断心衰患者RAAS亢进的恶性循环,在降低病死 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比其它舒血管药及强心药 好,为近代治疗心衰的一大进步。
有抗心肌缺血及心肌保护作用,能降低心肌梗死 并发心衰的病死率,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器官灌 流。
糖尿病肾病及其它肾病: 有舒张肾出球小动脉+缓激肽作用,使囊内压降低 ▲ 对糖尿病肾病有改善; ▲ 对由高血压、肾小球肾病、间质性肾炎(多 囊肾除外)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能减轻蛋白尿; ▲ 对肾动脉阻塞/肾动脉硬化造成的双侧肾病, 用后会加重肾功能损伤。
螺内酯 醛固酮 心+
水钠储留
NA 血管+, CA
心血管 增生
PGI2 ,抗心,血管增生
血压
血压
意义:
1、调节心血管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早期可代偿,后期
失代偿。
2、在高血压、心肌肥大、CHF等病理过程中,RAAS亢 进,引起 心肌肥大、血管增生硬化,降低心肌、血 管的顺应性,是此类患者病情恶性发展的重要体液 因素。
参与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的主要因素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交感NS RAAS ET AVP NA,AD BK-PGS NO EDRF ANP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血浆 血管紧张素原(肝) 交感张力 肾内压力 Na+ Na+ 肾素(肾) 负反馈 胞内cAMP cAMP 血管紧张素Ⅰ(血浆) 组织
激肽系统 (kinin system)
激肽原 激肽释放酶 缓激肽(BK)
心,血管的糜酶
ACE(肺/血浆)
ACEI
ACE
失活
B2-R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血管紧 张素Ⅲ 多数 AT1-R
肾,心,脑,血管分泌
AT1-R阻断剂
长期
PLC(+)
少数
AT2-R
NOS+
细胞凋亡 NO 血管扩张
胞内钙
PLA2
IP3
血浆 AngII 组织
AT1-R(心、血管)
磷脂酶(PLC)
酪氨酸蛋白激酶(PTK)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SPK)
IP3,DAG
介导核内转录因子激活
核蛋白磷酸化
胞内Ca2+ c-myc、c-fos激活
RNA多聚酶II磷酸化 调节细胞周期中重要基因
促进细胞生长
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与抗AS作用 ① 逆转高血压、心衰、AS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恢复 内皮细胞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② 含-SH的ACEI可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 用,产生抗AS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