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2010.10.21)

>7μm:肺毛细血管机械截留
< 7μm:被单核巨噬细胞摄取,运送至肝、脾等 器官。 此外,微粒还会同血浆蛋白作用:
①调理素
②高密度脂蛋白
42
利用载药微粒的特性,可改变药物原有的体 内分布,达到增效和安全的目的。 阿霉素:有效的化疗药物,但心脏毒性大→制成 脂质体→心脏中浓度降低,毒性减小
43
50
四、靶向给药系统
(一) 被动靶向
(二) 主动靶向 1、表面修饰的主动靶向
载药微粒表面联接一种配体,通过配体分子特
异性专一地与靶细胞表面的互补分子相互作用,可 防止微粒在肝内浓集,而使其到达特定的靶区。 配体有糖、植物凝集素、单克隆抗体等
51
肝脏存在去唾液酸半乳 糖受体
将脂质体表面连接半乳 糖残基,其在肝脏聚集 程度比普通脂质体高
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
个比例常数,用“V ”表示。可设想 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 需要体液的总容积。单位以“L”或 “L/kg”表示
V
X0 C0
7
细胞内液 (41%)
体液 细胞间液 (13%) 血浆 (4%)
一体重约60kg的人,总体液量约36L,其中 血浆约2.5L。
K:平衡时的结合常数 P:蛋白浓度;n:每一分子蛋白质表面的结合部位数
K值反映了药物-血浆蛋白间结合作用的强弱
:血浆蛋白结合率,K↑→β↑
16
17
应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
当增大剂量或同服另一结合率更强 的药物,应小心避免出现安全性问 题。
18
(二) 蛋白结合与药效
一般,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尽管血中能 维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的半衰期,但只有游离药
兽医药理学习题集

《兽医药理学》习题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第六章呼吸系统药物第七章利尿药与脱水药第八章生殖系统药物第九章作用于组织代谢的药物第十章抗微生物药物第十一章抗寄生虫药物第十二章特效解毒药物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兽医药理教研室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22.*药物治疗指数2.毒物23.受体3.药物剂型24.被动转运4.药效学25.主动转运5.药动学26.易化扩散6.药物作用27.消除7.药理效应28.吸收8.全身作用(吸收作用)29.首过效应9.局部作用30.生物转化10.药物作用的选择性31.药酶的诱导11.治疗作用32.药酶的抑制12.不良反应33.肝肠循环13.34.*对因治疗房室(房室模型)14.对症治疗35.药时曲线15.副作用36.消除半衰期(血浆半衰期或半衰期,T1/2)16.毒性反应37.峰浓度17.变态反应38.峰时18.继发性反应39.生物利用度19.后遗效应40.联合用药20.*41.构效关系配伍禁忌21.*量效关系二、填空题1.药物与毒物的区别在于2.药物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可分为、、3.我国最早的兽医著作是_____4.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____、、_、等5.以剂量的对数为横坐标,以药物的效应强度为纵坐标,可得到关于药物与剂量的一条____ _6.受体的特性表现为__ __、、_。
7.药物的转运方式包括____、、_、等8.能够明显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包括_____、、9.影响内服给药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 1兽医药理学10.常见的给药途径有____、、_、等11.常见的排泄途径有__ __、、_等12.与生物利用度密切相关的三个参数是____、、_。
13.药物在外周组织部位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等14.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真正的生理容积,一般情况下V d值越大,药物穿透入组织越,分布越,血中药物浓度越。
兽医药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理

[用法与用量]
(1)洋地黄化剂量 内服:一次量,每1kg体重,马0.03~ 0.06mg,犬0.11mg。每日2次,连用24~ 48h。 (2)维持剂量 内服:一次量,每1kg体重,马0.01mg,犬 0.011mg,每日1次。
地高辛(Digoxin)
[药动学]
地高辛由于极性比洋地黄毒苷高,故内服吸收 不如后者,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约为25%。在体 内分布广泛,最高浓度分布于肾、心、肠、胃、 肝和骨骼肌,最低浓度是脑和血浆,脂肪只有少 量存在。地高辛有少量在肝代谢,主要从肾排泄 消除,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其消除 半衰期个体差异很大,如犬变化在14.4~46.5h 之间;其他动物的消除半衰期为:马16.8~ 23.2h,牛7.8h,绵羊7.15h,猫33.3h。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马、牛 0.25~3.75mg,犬0.25~0.5mg。
二、抗心律失常药
1、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表现,如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 不齐,统称为心律失常。有缓慢型和快速型。该类药兽医 临床基本不用。 2、缓慢型有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3、快速型有心动过速、早搏、房扑、房颤、室颤等。 4、缓慢型心律失常常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 5、快速型心律失常兽医临床常用药只有几种:奎尼丁、普 鲁卡因胺和异丙吡胺。
[不良反应]
与奎尼丁相似。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血 压显著下降,故最好能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肾 衰患畜应适当减少剂量。
[用法与用量]
内服:一次量,每1kg体重,犬8~ 20mg,每日4次。
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犬6~ 8mg(在5min内注完);然后改为肌内 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6~20mg, 每4~6h一次 。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二尖瓣听诊区 (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
23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 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 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 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 单方向流动。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 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人工刺激或病理性 刺激,可使心室提前产生一次兴奋(期前兴奋) 和收缩(期前收缩),其后常伴有一次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代偿间歇)。
56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2)“全或无”收缩 (3)对细胞外液Ca2+ 的依赖性
53
①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 激可产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 升。
③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 引起兴奋,兴奋性超过正常。
54
55
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0期 复极达-60mV),相 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期
K+ Na+
Ito通道:70年代认为Ito的离子
成 分 为 Cl- , 现 在 认 为 Ito 可 被 K+
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
吡 啶 ) 阻 断 , Ito 的 离 子 成 分 为
Hale Waihona Puke K+。2期:O期去极达-40mV时
36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兽医药理学教案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动物科学学院宁康健第四章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教学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的讲授,要求掌握止血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铁制剂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强心甙的作用特点,了解止血药及抗凝血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铁制剂、止血药Vk、安络血、止血敏及抗凝血药肝素、枸橼酸钠的临床应用。
教学难点: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相结合。
参考书:《药理学》中山医学院主编《医用药理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药理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王钦茂主编主要内容: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作用于心脏的药物第二节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第三节抗贫血药思考题:1、强心甙的作用特点。
2、常用的止血药有哪些?其作用机制如何。
3、抗凝血药有哪些?其作用机制如何。
4、影响铁制剂吸收因素有哪些?第一节强心药概念及作用:强心药是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脏(特别是衰弱的心脏)功能的药物。
心脏具有节律性地交替收缩和舒张的能力,在血管的密切配合下,受纳和排出足够的血液,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机能。
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心脏本身或机体其他系统一些疾病的影响,心血管的控制机制发生改变,心脏无力排出足够的血量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出现心力衰竭,动物不能保持正常的生产效率、使役能力,而且关系到病情的进展或预后的判断。
此时选用恰当的药物来保护心脏功能,纠正心力衰竭,增加心输出量,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类适及应症:用于心脏的药物很多,有些是直接兴奋心肌,有些是通过神经的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机能活动。
(1)强心苷类主要有洋地黄、洋地黄毒苷、毒毛旋花子式K、西地兰及地高辛等。
本类药物有严格的适应症,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这种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损害。
此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此病伴有静脉系统充血。
强心苷对心肌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有效地解决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减弱这一主要矛盾。
兽医药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1. 药物(drug):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广义: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2. 兽药(animal drug) :以动物为使用对象的药物;包括能促进动物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3. 毒物(poison):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4. 药物剂型(Dosage Form):用原料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适合临床应用的一种药物形式。
Eg. 粉剂、片剂、注射剂等。
5.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具体的某一种剂型则称为制剂。
Eg, 土霉素片,葡萄糖注射液等6.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7.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8.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各种天然药物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作用、应用、加工的学科。
生药:是指动物、植物、矿物经简单加工调制而成的药物。
9.药剂学(Pharmacy):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10.药物化学(Pharmaceutical chemistry):研究药物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治疗学(Pharmacotherapeutics):侧重于药物的应用研究,即研究疾病防治中药物的应用问题。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毒物的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理、病理过程、避免中毒发生的学科。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突触(synapse):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并完成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
2.拟似药或激动药(agonist):结合后能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相似作用的药物。
兽医药理学复习要点

兽医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兽医药理学: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病原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包括药效学(Pharmcodynamics)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2、副作用;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的固有作用,是可以预知的。
3、继发性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对药物敏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菌病等,又称为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4、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此值越大药物越安全。
(LD50半数致死量,ED50半数有销量)5、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又叫受过消除。
6、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7、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8、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现象,被称为配伍禁忌。
9、化疗三角:使用化疗药防止畜禽疾病的过程中,化疗药物、机体和病原体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10、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指抗菌药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对细菌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
1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
12、耐药性:细菌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疗效降低或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心电图的影响(图)能减慢心率、延长PR间
期,缩短QT间期,导致ST段偏离,这是中毒作 用的早期症状,它与中毒的其他症状如呕吐、体 重减轻等同时出现。T波可能显示不同形式的
变化,包括方向倒置。 (4)利尿作用 水肿不是心源性的,强心苷无利尿
作用,强心苷的利尿作用是继发于循环改善, 而不是对肾的直接作用。
2020/9/23
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理
• 降低自律性; • 减少后除级与触发活动:钙拮抗剂(如IV类药维
拉帕米钙通道阻滞药)和钠通道抑制剂(如I类药奎 尼丁、利多卡因等)对此有效; • 改变膜反应性和传导性; • 改变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如III类药胺 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2020/9/23
OH
O
O
不饱和 内酯环
苷元
2020/9/23
C3位上的ß羟基是甾核与糖的结合部位,脱糖后C3位羟 基转为α型而失去活性;C14位上需有一 个ß构型的羟基 ,否则没有强心活性;C17位连接ß构型的不饱和内酯环 、饱和双键或内酯环由ß位转为α位则作用明显减弱或失
活。 甾核上-OH的数目主要影Y响C强H心3 苷的药动O学特征,-OH
图说明:①动作电位(AP)激活Ca2+,通过肌纤膜的Ca2+ 慢通道向细胞内转运,然后充 满Ca2+贮存的肌浆网,同时触发另外的Ca2+从肌浆网贮存部位释放③。这些Ca2+和从Na+Ca2+交换穿过肌纤维膜的Ca2+②激活收缩蛋白④。当Ca2+从收缩蛋白离开,贮存到肌浆网 ③和线粒体⑤时,收缩蛋白舒张,Ca2+被泵出细胞⑥。改变Na+-泵的活性⑦也可影响Na+Ca2+交2换020的/9/有23 效Na+浓度。
多强者心作苷用加较强快心,肌但收维缩CH持力3 时的12间作1134短用1。决7 定于苷O元,糖的部分没
有根本性影响,3 但糖的种类O和H数目能影响强心苷的水溶 性、穿透细胞能力、作用维持时间和其他药动学特征。
O
2020/9/23
X
2. 药理作用
各种强心苷作用性质基本相同,只是在作用强弱、 快慢和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兽医常用的有: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花苷K、 哇巴因。
理化性质 强心苷由苷元(配基)和糖两部分结合而成,
各种强心苷元有着共同的结构即甾核和一个不饱和 内酯环所构成。其作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2020/9/23
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及其苷元的化学结构
甾核
3
O X
CH3
Y CH3
12 13 17 14
2020/9/23
7. 应用注意事项
• 安全范围窄,应用时应监测心电图变化,以免发生毒性 反应。
• 若过去10天内用过其他强心苷,使用时剂量应减少,以 免中毒。
• 肝、肾功能障碍患畜应酌减剂量。 • 在发生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创伤性心包炎等情况下
忌用强心苷类药物。 • 在期前房性收缩、室性心搏过速或房室传导过缓时禁用
2020/9/23
原因
家畜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多由于长 期重剧劳役所造成的后果,也常激发于心脏本身的各 种疾病,如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心内膜炎等。
治疗
临床除治疗原发病外,主要是使用改善心脏功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强心苷类仍为首选药 物。近年也出现一些非强心苷类能增强心脏收缩性的 药物,如多巴酚丁胺等,其应用原理与强心苷同。另 外,还使用血管扩张药和利尿药作辅助治疗。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理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第三节 抗贫血药
2020/9/23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指心脏(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充分 发挥代偿能力仍然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适应机体 所需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水肿、呼吸 困难和运动耐力下降等。
effect)能选择性地加强心肌收缩力,对离体心乳头 肌及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都有作用。
(2)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 对心功能不全患畜的心律和
节律的主要作用是减慢窦性心率(负性心率作用, negative chronotropic effect)和减慢房室冲动传导。
2020/9/23
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的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这被认为是强心苷的迷走神经依赖性作用。 强心苷作用的迷走神经成分认为有三个机制: 直接兴奋大脑迷走神经; 提高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对血压的敏感性; 促进起博器在心肌水平对乙酰胆碱的反应。
4. 临床应用
适应症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维性颤动 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马属动物;牛、犬也 可发生。
5. 用法
传统用法常分为两步,即短期内(24~48h) 应用全效量;然后每天继续用维持量。
2020/9/23
6. 不良反应
胃肠道紊乱、体重减轻和心律失常。 厌食和腹泻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呕吐在静脉注射后常见,内服后则更为严重。 严重中毒则表现心律失常,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020/9/23
3. 作用机理 (肌肉结构图)
正常心肌的收缩是由Ca2+介导的,当心肌兴 奋时,胞浆内的Ca2+与向宁蛋白结合,导致向肌 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继而引起肌动蛋白向 肌节中间滑行产生心肌收缩。收缩后,Ca2+离开 向宁蛋白,心肌恢复松弛。
2020/9/23
心肌细胞离子转运控制兴奋收缩偶联示意图
。 • 不能与钙制剂及肾上腺素合用。
2020/9/23
二、抗心率失常药
• 心律失常:当心脏自律性异常或冲动传导障碍时, 均可引起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的症状。
• 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 缓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类药物治疗
。 • 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肌自律性增强; 冲动传导障碍。
2020/9通过神经的调节来影响心脏的功能如拟肾上腺
素药; ❖ 通过影响代谢而起强心作用如咖啡因。
2020/9/2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征及使用强心苷后的变化
2020/9/23
一、强心苷(Cardica Glycosides)
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能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 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