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系统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循环系统疾病》课件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除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其治疗 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 聚集药、降脂药等。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 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感觉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干预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管病变,其治疗和预防对 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期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如溶栓、机械取栓 等。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治 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反应等方 面。通过持续不断的血液循环,人体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对外界环境变 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02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和 特点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病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除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其治疗 和预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病情需要,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血小板 聚集药、降脂药等。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脏 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感觉障碍等。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 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定期进行体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干预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总结词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管病变,其治疗和预防对 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期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需要进行紧急救治,如溶栓、机械取栓 等。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治 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反应等方 面。通过持续不断的血液循环,人体得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对外界环境变 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02
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和 特点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病
人体的血液循环课件(共59张PPT)

静脉
动脉
比较三种血管
种类 分布 管壁 管腔 弹性 血流速度 功 能
动脉 较深 较厚 小 大
快
运输血液 心脏 全身
静脉 较浅 较薄 大 小
毛细 血管
全身 各处
非常 薄
极小
极小
慢 最慢
运输血液 全身 心脏
物质交换 的场所
学以致用
1.打吊瓶时针刺的是什么血管? 手臂上的青筋——静脉
①管壁薄,易穿刺 ②分布较浅,易识别。 ③血流慢,避免针刺不当,出血较多。
学以致用
2. 根据出血情况,判断哪种血管受到损伤?
①
毛细血管出血
②
静脉出血
③
动脉出血
02 心脏
心脏的位置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心脏的形状、大小
心脏像倒置的梨,与各人拳头大小相似。
心脏就像一台水泵,它的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 停地循环流动。
心脏的结构
• 1.心脏有几个腔?每个腔是否相通? • 2.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 3.比较左右心室肌肉壁的厚度是否相同? • 4.瓣膜的功能是什么? • 5.分析心脏内的血流方向。
B.肝脏
C.肾脏
D.胃
4.静脉瓣的作用是( B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B.防止静脉血液倒流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03 心率
心率
心率:指单位时间(1分钟)内 心脏跳动的次数。 脉搏:指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而搏动。 心率和脉搏的次数是相同的。
人体某一器官患病,常会在脉搏上表现出来。中医正是 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用“切脉”来诊断疾病。你知道是 谁发明了“切脉”吗?
04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止血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认识 止血药-安络血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和制止出血的药物。
血液凝固系统
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液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
ü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 : ü 凝血酶的形成 : ü 纤维蛋白的形成 :
全身止血药
分类:
ü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药:维生素K、酚 磺乙胺。
ü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药:6-氨基己酸、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凝血酸)。
ü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药:安特诺新(安络 血)。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机理: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强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作用。 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出血, 如衄血、紫癜、肺出血、胃肠出血、血尿及 子宫出血等。
认识 止血药-安络血
止血药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和制止出血的药物。
血液凝固系统
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液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
ü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 : ü 凝血酶的形成 : ü 纤维蛋白的形成 :
全身止血药
分类:
ü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药:维生素K、酚 磺乙胺。
ü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药:6-氨基己酸、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凝血酸)。
ü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药:安特诺新(安络 血)。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机理: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强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作用。 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出血, 如衄血、紫癜、肺出血、胃肠出血、血尿及 子宫出血等。
《血液循环系统》课件

造血系统的重要性
红骨髓
位于骨骼内部,是造血细胞的主要生产地。
造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维持健康
造血系统负责新陈代谢、免疫和止血等重要功能。
保持循环系统健康的方法
健康饮食
选择富含蛋白质、纤维和维生素 的食物。
适Hale Waihona Puke 运动保持身体活动,增强心血管健康。
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血压、胆固醇和血糖等 指标。
血液循环的组成部分
红细胞
携带氧气和将二氧化碳运回肺部的 血液细胞。
白细胞
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抵御外来 病原体和细胞损伤。
血小板
负责止血和修复受损的血管。
血液循环的过程
1
心脏收缩
心脏肌肉收缩,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血液排出氧气
2
血液通过动脉将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
织。
3
废物吸收
经过代谢的血液收集废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PPT课 件
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清除 废物和二氧化碳。
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氧气
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营养物质运输
血液携带着营养物质,将其运输到身体各部位,满足细胞的需求。
废物清除
循环系统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细胞收集起来,通过肺部和肾脏将其排出体外。
心脏的作用与结构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负责推动血液流动。它有四个腔室:两个心房和两 个心室。
血管的类型与功能
1 动脉
2 静脉
3 毛细血管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 个部位,有弹性壁和厚的肌 肉层。
将血液从全身各个部位输送 回心脏,有较大的腔体和防 止反流的瓣膜。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ppt课件

血液
血液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每种成分在维持 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功能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如运输氧气和 营养物质、携带并清除代谢废物、抵御病原体等。
血型与输血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不同,人类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输血时需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容,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调节血浆和
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淋巴循环的特点是流量小、无脉搏、无血压。
淋巴循环是指淋巴液在淋巴管内流动的过程, 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循环的路径包括: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管→淋巴结→胸导管→ 右心房。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动脉或静脉中,可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组织缺血、 缺氧和坏死。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表现为动脉血管内壁积聚脂肪和钙质,导 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详细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可引起心脑血 管事件、肾功能不全和下肢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 脂、吸烟、糖尿病等。
血液还承担着运输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任 务,这些物质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 作用。
温度调节
维持体温稳定
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从身体 内部带到皮肤表面,并通过出汗 、辐射和对流等方式散热,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调节体温反应
血液中的温度感受器可以感知体 温变化,并通过调节皮肤血管的 舒缩、汗腺分泌等生理反应来维 持体温稳定。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PPT课件

【药代动力学】
口服铁剂或食物中外源性铁都以Fe2+ 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段吸收。胃酸、维生素C、食物中的果糖、半胱氨酸等有 助于Fe3+ 的还原,可促进吸收。胃酸缺乏和服用抗酸药不利 于Fe2+的形成,影响铁的吸收。茶叶及含鞣酸的植物药,高 钙、高磷酸盐食物(如牛奶),可使铁沉淀,也有碍铁的吸 收。四环素等可与铁络合,也不利于铁的吸收。 Fe2+被吸收 入血后迅速被氧化为Fe3+ ,与转铁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脾、 骨髓等造血组织及贮铁组织,与去铁铁蛋白结合为铁蛋白贮 存。肠道及皮肤细胞脱落是其主要排泄途径,少量经胆汁、 汗液和尿等排泄。每日失铁量约1 mg。
+ 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致畸等。 + 禁忌证同肝素。
(三) 体外抗凝血药
+ 枸橼酸钠(sodium citrate,柠檬酸钠)
【药理作用】
+ ——体外抗凝 + 枸橼酸根离子+ Ca2+<血浆>
可溶性络合物 <难解离>
血Ca2+↓
抗凝血
【临床应用】
+ 仅用于体外血液保存
每100 ml全血中加入2. 5 %枸橼酸钠溶液10 ml 。
【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2 ~ 8小时血药浓 度达峰值,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 % ~ 99 %, 经肝脏代谢,半衰期为10 ~ 60小时。
【药理作用】
+ ——体内抗凝 :缓慢、持久。 + 机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竞争性拮抗
维生素K,使肝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 合成受阻。 + 对巳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影响,故体外用药无效。
链激酶(SK)
血液循环PPT课件

免疫功能
心脏能够产生一些免疫细 胞和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对维护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的功能
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血管,维 持血液循环和氧气、营养 物质的输送。
调节血压
心脏通过改变心输出量和 血管阻力来调节血压,保 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免疫功能
心脏能够产生一些免疫细 胞和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对维护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血压的调节
血压的调节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分配至关重要。通过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血液的分布
血液在血管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组织器官的需要, 血液会优先供应给重要器官和组织,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血液的回收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回收血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淋巴管将组织间隙中 的液体回收到血液循环中。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贫血
贫血可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血液循环, 引发缺氧症状。
07 血液循环的疾病与防治
07 血液循环的疾病与防治
高血压与血液循环
1 2
高血压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加,使血管壁变硬、 变厚,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
01
02
03
心脏
负责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 液泵出。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到全 身各组织。
血液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成分,负责运输营 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
组成部分
01
02
03
心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②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强心苷→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刺激主动 脉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迷走N兴奋→心率 减慢。
③抑制传导(负性传导作用)
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 传导性
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结 ↓
有效不应期
↓
浦氏纤维 ↑
-
10
④对心电图的影响 T波低平、倒置; S-T段降低呈鱼钩状; P-R间期延长;P-P间期增大;Q-T间期缩短
-
2
1.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
强心苷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心脏,能加强心肌收 缩力、改善心律性与传导性,影响心肌电生理特 征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强心苷主要来源于紫花洋地黄和毛花洋地黄等植 物,所以强心苷类又称洋地黄类药物。其他如夹 竹桃、羊角拗、铃兰等植物,动物蟾蜍的皮肤也 含有强心苷成分。
-
5
【分类】
兽医常用的强心苷类药物有:洋地黄毒苷、地 高辛、毒毛花苷K、毒毛花苷G(哇巴因)等。
强心苷的作用有强弱、快慢、长短的区别。为 了方便临床选用,一般按其作用的快慢分为两 类: 其中洋地黄毒苷为慢作用药物,其他为快 作用药物。
-
6
1)慢作用类
洋地黄毒苷和地高辛。 作用出现慢,维持时间长,在体内代谢缓慢,蓄积性 大,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
-
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征及使用强心苷后的变化
-
4
【来源及理化性质 】
强心苷由苷元 (配基)和糖两部分结合而成,各种强心苷 有着共同的基本结构,苷元是强心苷发挥强心药理活性 基本结构。
苷元
强心苷
糖
甾核 不饱和内酯环
强心苷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决定于苷元。糖的部分没有 根本性影响,但糖的种类和数目能影响强心苷的水溶性、 穿透细胞能力、作用维持时间和其他药动学特征。
强心苷→选择性作用于心肌细胞→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
a) 直接增加心肌收缩力,缩短衰竭心脏收缩期,相对延 长舒张期;
b) 增加衰竭心脏心输出量;
c) 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 -
8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强心苷抑制Na+、K+-ATP酶活性阻断其摄K+排 Na+的功能细胞内[Na+]增进胞内Na+与胞外 Ca2+的交换 促进Ca2+内流[Ca2+]心肌收 缩力↑ (Na+、K+-ATP酶活性受抑制可达20-40%)
作用和应用同洋地黄毒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6
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 K)
内服吸收不良,常用针剂静注。 为快作用强心苷,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 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发作。 对用过洋地黄的患畜,须经1-2周后才能使用。临 用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缓慢静注。
2)快作用类
毒毛花苷K、毒毛花苷G (哇巴因) 等。 作用出现快,维持时间短,在体内代谢较快,蓄积性 小,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 发作。
-
7
【强心苷的药理作用】
各种强心苷的作用性质基本相同,只是在作用强弱、 作用快慢和作用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
1)心脏作用
①加强心肌收缩力,即正性肌力作用。
第二步,即在达到全效量后,每天继续用较小剂量补充每 日的消除量,以维持疗效,称为维持量。
强心苷全效量的给予方法,还可分为缓给法和速给法两种, 可参考使用。不同病例情况,不同的药物有其不同的给药 方法,要因情、因药而定。
-
12
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狄吉妥辛)
【体内过程】
1)吸收 内服后能迅速在小肠吸收,酊剂吸收较好,可达 75-90%,服后45-60min达峰浓度;片剂吸收较慢,达峰时 间约90min,峰浓度也较低。蛋白结合率很高,犬为70-90%。
2)分布 在体内分布广泛,最高浓度发现于肝、胆汁、肠 道和肾;中等浓度则是肺、脾和心;较低浓度的组织为血 液、骨骼肌和神经系统。
3)代谢 部分在肝进行生物转化,从胆汁排出,可形成肝 肠循环。犬的消除半衰期范围为8-49h,个体差异很大;猫 的半衰期长达100h,故一般不推荐使用。
-
13
【使用注意事项】
4)禁用于急性心肌炎、心内膜炎、牛创伤性心包炎、主
动脉瓣闭锁不全等。
-
14
5)洋地黄安全范围窄,易中毒。必须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心脏 反应是洋地黄中毒最严重的反应。
7)中毒应立即停药,采用补钾治疗(如口服或静注钾离 子制剂)提高心肌对抗强心苷的作用,应用抗心律 失常药(如苯妥英钠等)和阿托品治疗室性心动过 速和窦性心动过缓。
2)利尿作用 强心苷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动力学改善, 从而引起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产生利 尿作用,改善水肿症状。
-
11
【强心苷的给药方法】
传统上常采用两步给药法:
第一步,即首先在短期内 (24~48h)应用足量的强心苷, 使血中药物迅速达到预期的治疗浓度,使其发挥充分疗效, 称为 “洋地黄化(digitalization)”,所用剂量称全效量。 达到全效量的指征是心脏情况改善,心率减慢,接近正常, 尿量增加。
三、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指能改变心血管和血液功能 的药物。包括:
1. 强心苷 2. 抗贫血药 3.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4. 血容量扩充剂 5. 水、电解质平衡药 6. 酸碱平衡调节剂
-
1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强心药
咖啡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拟肾上腺素药——神经调节 强心苷——直接兴奋心肌
1)单胃动物内服洋地黄,在肠内吸收良好,约2h呈现作 用,6-10h作用达最高峰。停药后需两周时间,作用 才完全消除;成年反刍动物不宜内服。
2)排泄慢,一般经2-3d才排出大部分,全部排出需8d之 久,所以易发生蓄积性中毒。因此用药前应详细询问 用药史,对2周内未曾用过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给 药。
3)用药期间,不宜使用肾上腺素、麻黄碱及钙剂,以免 增强毒性。
-
15
地高辛(Digoxin)
极性比洋地黄毒苷高,故内服后吸收不如洋地黄毒 苷,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约为25%。在体内分布广 泛,最高浓度分布于肾、心、肠、胃、肝和骨骼肌, 最低浓度是脑和血浆,脂肪只少量存在。有少量在 肝代谢,主要经肾排泄消除,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和 肾小管分泌。其消除半衰期个体差异大,如犬变化 在14.4-46.5h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