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及药方推荐
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张仲景唯一补肾方】

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张仲景唯一补肾方】展开全文肾阴虚的“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肾阳虚的“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腹泻,便秘,水肿”肾阴阳两虚常以“耳鸣耳聋,发焦脱落,齿摇稀松,遗精阳痿早泄,月经失调崩漏,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盗汗,或畏寒肢冷,面色?白,夜尿频数”等症为常见特征,舌脉上常以“舌红或淡,少苔,脉双尺沉细”为辨脉要点。
那么,肾阴阳两虚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者久病不愈,或者房室劳伤,或者年老体衰,或者过度劳累等,导致肾的阴精、阳气两虚,不能濡养、温煦经络脏腑。
但在临床上,也时常会先由肾阴亏虚日久阴损及阳,也或者先由肾阳不足日久阳损及阴。
调理肾阴虚,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或者左归饮;调理肾阳虚,可以使用肾气丸或者右归饮;调理肾阴阳两虚,龟鹿二仙胶、八味肾气丸。
龟鹿二仙胶出自明代医学家王三才的《医便》,全方由“鹿茸、龟板、人参、枸杞”四味药组成,方中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有阳刚之性,有“逐鹿中原”之势,温肾壮阳为君药;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有阴柔之性,有“益寿延年”之意,滋阴填精,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补气中之怯,灵活灵动,为佐药;枸杞子乃多情之子,补肾益精、调和阴阳,为使药。
全方仅仅四味药,药味少于地黄丸、肾气丸、左归饮、右归饮,但却能填补精髓、益气壮阳、延年益寿,对于肾阴阳两虚大有裨益。
张仲景个调理肾虚的方子--八味肾气丸。
这个方子补阴又补阳,所以无论你是阴虚还是阳虚,还是阴阳两虚都可以调理,何况现在的人多是阴阳两虚呢,所以这个方子更适用了。
桂枝,走的是大循环系统,从中焦脾胃走到全身的肌肉,补一身之阳,重在强大我们的心阳。
附子,补阳圣药,凡是寒症阴症寒湿症非用它不可,回阳救逆的效果比人参还厉害,同样可以强大一身的阳气,重在强壮我们的肾阳。
桂附地黄丸,去掉了八味肾气丸中的桂枝,改用肉桂,引火归元,重在强壮肾阳。
中医解释肾阴虚和肾阳虚

一、“肾阴虚”与“肾阳虚”的概述:肾阴,又称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
此外,肾阴能够制约肾中阳气,防止其过亢妄动。
肾阴不足则有两方面的病理表现:一为滋润不足,症见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形体消瘦、咽干舌燥。
二为阴不制阳,虚热内扰,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不寐、梦遗等。
其治疗,虚热不甚者可滋补肾阴为主,可用左归丸、六味丸等品;虚火较为明显者,当以滋阴降火为大法,当以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治之。
肾阳,又称真阳、元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具有温煦机体、促进气化以及制约肾阴等作用。
其病理一方面表现为温煦失职,症见神疲倦怠、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阳痿、宫寒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气化无权,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基本法则,若有水停之患,当利尿行水以兼顾其标。
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药物则有肾宝、玉苁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肾阴虚”与“肾阳虚”的基本概念: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你明白中医的几个关于肾的术语概念,什么是肾?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的肾在解剖、生理、病理、病证方面有何异同之处?什么叫“阴”?什么叫“阳”?什么是“实”证?什么是“虚”证?明确了这些肾的证候的基本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在本文四、【附】中有详细论述、解释)中医的术语,也涉及到临床的证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经阴精亏虚,一个是肾经阳气虚损,临床上会出现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表现,肾阴虚当然只是肾虚的一种,而不是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与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虚说是物质上的缺乏,那么肾阳虚就是功能上的乏,物质上的缺乏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头发晕,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
还有一种症候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这就是中医所说是“阴虚生内热,……”;如果在老年人出现的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聋(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所以说,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在临床上见到的症状肾阴虚比较多。
怎么区分肾阳虚和肾阴虚

怎么区分肾阳虚和肾阴虚
区分肾阳虚和肾阴虚主要可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区分,如肾阳虚表现为小便清长、腹泻、舌淡胖有齿痕、水滑苔等;肾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两手心和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盗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等。
1.肾阳虚: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久病不愈、年老体衰等,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冷痛、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女子宫寒不孕,男子阳痿早泄等。
舌淡胖有齿痕、水滑苔,脉沉细。
选用肾气丸、右归丸等中药治疗。
2.肾阴虚: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房事过度、经常熬夜、久病体虚等,临床表现为咽干、脸红、形体消瘦、齿松发脱、小便黄、大便干、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等。
选用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中药治疗。
如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明确辨证并进行规范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避免引起不良的后果。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区别

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从症状上就能进行区分。
1、肾阳虚症状最常见的肾阳虚症状是腰痛而且发凉以及手脚冰凉、伴有尿频情况。
详细说来的话整个肾阳虚症状大致有以下过程:男性朋友首先感觉到腰痛,因为腰是肾之府,痛的同时能明显感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最典型的肾阳虚症状。
然后会扩展到患者全身,全身都会感觉冷。
肾阳虚的男性选择补肾食品时可以考虑海产品以及韭菜籽。
补肾药物推荐金匮肾气丸以及五子衍宗丸等。
2、肾阴虚症状临床上,肾阴虚症状就更多一些了: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手心发热以及爱出汗,都属于肾阴虚症状。
由肾阴虚导致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黄丸类的补肾阴的药物,另外用桑葚子、枸杞煮粥就是不错的补肾食品。
此外,补肾要注意一个原则,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
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是中医的症,平常讲的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肾脏的阴阳两虚。
肾阴虚、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
肾阴是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
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如肾精,或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劳力(包括脑力、体力)过度,或生下来身体弱,物质基础比较低,出现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等,为肾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容易出现虚热,中医理论阴虚生内热,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
中青年活动量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物质耗损较多,性欲不特别低,但射精快,或有遗精现象,要补肾阴。
治阴阳两虚的方剂

治阴阳两虚的方剂
方剂名称:滋阴补阳汤
组成:
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填精的功效,为方剂中的君药,主要针对阴虚症状进行治疗。
山茱萸: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作用,可协助熟地黄加强滋阴效果。
山药: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能,可平补阴阳,为方剂中的臣药。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对于肝肾阴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肉桂: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为方剂中的佐药,主要针对阳虚症状进行治疗。
附子: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可加强肉桂的温阳效果。
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可防止滋阴药物过于滋腻,影响脾胃运化。
泽泻: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作用,可协助茯苓排水湿,保持方剂中补而不滞的特点。
用法:将以上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早晚两次温服。
注意事项:本方剂适用于阴阳两虚的患者,但具体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治肾虚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治肾虚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治疗肾虚的中药配方有很多,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中药配方。
一、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经典方剂,由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姜枣、牡丹皮、龙骨六味组成。
该方剂具有滋养肾阴、益精血、固涩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遗尿等症状。
二、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薄荷、茯苓、泽泻、赤芍等组成的方剂。
该方剂具有益气固肾、补精填髓的作用,适用于肾气
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遗尿、耳鸣等症状。
三、左归丸
左归丸是由当归、熟地黄、牛膝、茯苓、桃仁等组成的方剂。
该方剂
具有滋养肝肾、益气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四、肾气丸
肾气丸是由熟地黄、金樱子、山药、枸杞子、茯苓等组成的方剂。
该
方剂具有益气固肾、温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
遗精等症状。
五、熟地黄丸
熟地黄丸是由熟地黄、熟地术、巴戟天等组成的方剂。
该方剂具有滋阴补肾、固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六、六味顺气丸
六味顺气丸由当归、炙甘草、白芍、川芎、川楝子、菖蒲等组成的方剂。
该方剂具有养血活血、调理气机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腰膝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
以上列举的中药配方均具有滋养肾脏、增强体质、改善肾虚症状的作用。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治疗肾虚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补肾药材配方大全

补肾药材配方大全补肾药材是中医理论中用来增强肾脏功能,改善肾气不足症状的草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肾药材配方,供参考:1.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种药材组成,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2. 金匮肾气丸:包含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等成分,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症状。
3. 右归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牛膝等药材组成,适用于肾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等症状。
4. 左归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牛膝等药材组成,与右归丸相似,但更注重补肾阴。
5. 肾宝片:含有人参、鹿茸、海马、杜仲、枸杞子等成分,适用于肾虚引起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6. 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等药材组成,适用于肾精不足引起的不孕不育、遗精等症状。
7. 龟龄集:由龟板、鹿茸、人参、海马、熟地黄等成分组成,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症状。
8. 壮腰健肾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等药材组成,适用于腰膝酸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9. 海马补肾丸:含有海马、人参、鹿茸、枸杞子等成分,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10. 鹿茸补肾丸:由鹿茸、人参、枸杞子、肉苁蓉等成分组成,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各种症状。
在使用补肾药材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补肾药材并非万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平衡,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维护肾脏健康同样重要。
治肾虚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治肾虚的中药配方有哪些
治疗肾虚的中药配方有很多种。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肾虚是指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导致机体失去了生理功能的平衡状态。
肾虚的症状包括腰痛、腿软、畏寒、尿频、失眠等。
中药治疗肾虚的方法有补肾、疏肝、固精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治疗肾虚。
1.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经典的中药配方,由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牛膝和鹿角胶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
该方适用于肾阴虚、肾阳虚等肾虚症状,如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等。
2.司带方
司带方由当归、川芎、熟地黄等药物组成,是一种补益肾气的配方。
该方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四肢无力、阳痿早泄等症状。
3.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由肉桂、附子、熟地黄等药物组成,具有温肾阳、益肾阴的作用。
适用于阳气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夜尿频多等症状。
4.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由人参、黄芪、白术等十味中药组成,有补气健脾、益肾补精的作用。
适用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气短懒言、失眠多梦等症状。
5.四物汤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黄和白芍等药物组成,是一种补血、益肾的中药方剂。
适用于肾阴不足、血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症状。
6.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等药物组成,有健脾益气、调补中焦的作用。
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水肿等症状。
7.参附牡蛎散
参附牡蛎散由人参、附子、牡蛎和炙甘草等药物组成,有温阳健脾、补肾固精的作用。
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阳痿早泄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一对一,科学养生关键,分型辩证,对症调理
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详推荐肾阳:
肾纳气,
肾主骨髓
肾阳虚症状:
腰膝酸软,牙齿松动;
全身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五更泻;(脾肾阳虚)
畏寒肢冷;吃点冷东西,会拉肚子;
性欲低下,
男子阳痿,早泄
女子宫寒不孕;淤血痛经;
补肾原则:
●虚衰用温补,缓补,不能峻补,大补,;鹿茸,人参
●用温和的补肾阳:肉桂,
●同时用温和养阴药,黄精,芡实,
●还要泻火:薏苡仁
●补肾还要引起下行,牡蛎,小茴香,
●温而不燥,温而不热补肾阳;
凉而不寒补肾阴;
补肾阳常用方子:
茴香,茯苓,紫苏:温中焦,补脾阳;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黄精,龙眼:补精血,故肾阳;
薏苡仁:利水渗湿,泄肾门邪火
小茴香:祛寒止痛,活血,利气;理气和胃;
上肉桂: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治肾阳不足;
牡蛎,芡实:引火归元,收涩肾气,治化精遗泻;肾气不固;
香砂苓蔻茶:
藿香,砂仁,茯苓,干姜,芡实,薏苡仁,山药,紫苏叶,葛根,佛手,香橼,山楂,大枣,白扁豆,陈皮,肉豆蔻;
龙桂实根茶:
枸杞子,肉桂,黄精,芡实,紫苏子,小茴香,茯苓,酒覆盆子,益智仁,煅牡蛎,龙眼肉,葛根,薏苡仁。
肾阴虚,脾阳虚与肝郁:
症状:大便溏软;失眠盗汗;心悸;肋胁窜痛;口干口苦;脚气;
常用药方:
佛手香橼茶:
佛手;疏肝理气;
香橼:破滞气;
葛根:促进肝细胞再生;
桃仁:活血行瘀;
紫书梗:温中暖胃;
枸杞根: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桑叶,决明子:清肺润燥,降糖
桔梗:升举阳气,布行津液;
紫牡龙精茶:
黄精:养阴益精;
山药:养阴益气;
桑葚,枸杞:滋养肝阴;
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玉竹:养阴生津,润心肺,除烦闷;
栀子,蒲公英:清上焦火;
牡蛎:重镇安神;
薏苡仁:渗水利湿,泻肾门邪火;
紫苏,茯苓:宽中健脾;
砂仁:暖胃温中,佐阴品之寒;
麦味蒲香茶:
蒲公英,藿香:祛湿除浊;
茯苓:燥湿,健脾和胃;
茯苓皮:利水渗湿;
紫苏:健脾宽中,解毒暖胃;
山楂: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瘀,化痰行气;生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薏苡仁,木瓜,荷叶:通调水道,饮水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