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报告一、引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是研究地质现象与工程问题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研究,探讨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研究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3.分析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和水文地质特点。

2.采集样本:在实地考察中采集了地质样本和水样,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地质样本进行地质力学性质测试,分析地下水的特性和含量,以及水质的相关指标。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工程建设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确的设计。

2.地下水对地下工程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地质条件对水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地下水的含量和水质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需要根据地质特点合理开发和管理水资源。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及其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关系。

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实际工程和管理中加以考虑和应用。

六、致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帮助和支持。

特此致谢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本实验报告所涉及的理论和数据来源,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以供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以上是本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的报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对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有了深入的了解。

工程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工程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日益凸显。

工程水文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报告以某大型水利工程为例,对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和评价。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工程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3. 培养实际工程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4. 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内容1. 工程概况某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省,主要包括水库、大坝、泄洪闸、引水渠等建筑物。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00m,总库容为10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

2. 野外调查(1)水文调查通过实地观测,记录了水库上下游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水文参数。

同时,对水库周边的地下水文条件进行了调查,包括地下水位、水质、径流等。

(2)地质调查采用地质勘探方法,对工程区域进行了地质勘察。

主要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工程区域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局部存在基岩;2)地质构造:工程区域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褶皱等不良地质现象;3)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富水性较好。

3. 室内试验与分析(1)水文试验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重金属离子等指标。

同时,对水库上下游的水位、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水库的水文条件。

(2)地质试验对采集的土样进行了颗粒分析、渗透试验等,以了解土体的工程性质。

4. 评价与建议(1)水文条件评价根据水文试验结果,水库上下游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标准。

水库水文条件基本稳定,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地质条件评价根据地质试验结果,工程区域土体工程性质较好,适合进行工程建设。

但需注意,部分区域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

(3)建议1)加强水库上下游水质监测,确保水库水质稳定;2)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地下水位;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密切关注地质条件变化,确保工程安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任务是为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结合实地勘察和资料调查,对特定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实习过程和内容1. 实地勘察本次实习首先进行了实地勘察,我们选择了一个工程项目的现场作为实地勘察的对象。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利用了各种工具和仪器,如钻孔机、测距仪等,对土壤、岩石和地下水等进行了采样和测试,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2. 资料调查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进行了资料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水文特征以及工程项目的要求和规范等。

同时,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历史数据和实测数据,用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利用统计学方法和地质学原理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然后,我们运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4. 结果和建议基于前述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例如,我们建议在工程项目中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减小地质风险。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水文地质调查和监测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以及如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同时,我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专长,才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使我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锻炼了我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会成为我继续探索这个领域的动力和契机。

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地下水调查和勘探的方法;3. 学会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市郊地区(2)考察目的:了解该地区地下水的分布、水质和水量等情况。

(3)考察内容:1)调查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2)了解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3)调查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质和水量;4)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水文地质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

(2)实验内容:1)野外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2)室内实验:进行渗透实验,测定渗透系数;3)计算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

(2)考察前准备: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地质、水文等情况,制定考察计划。

(3)实地考察:按照考察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水文、水质等数据。

2. 水文地质实验阶段(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水文地质参数。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分布不均,地下水类型多样。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

但在部分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 水文地质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水文地质参数:(1)渗透系数:0.5~1.0m/d;(2)给水度:0.05~0.1;(3)地下水矿化度:500~1000mg/L。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个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实习单位:某水文地质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勘察仪器和设备,如电阻率仪、地层钻机等,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了解了勘察的整个流程,并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度工作任务。

2. 我参与了某水库库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任务是研究水库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下水位数据,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预测工作。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某工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

该园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规划。

我利用电阻率测量方法对园区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详细观测,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对园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这个项目培养了我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地下水采样技术、野外测量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勘察,我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能,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文地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公司和项目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期待能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深耕下去。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二)【水文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是我在某水利科研院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学实习。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任务:1.完成基础地质调查,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和样品采集;2.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地质调查技术和工具;3.学习并掌握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包括水文地质勘测、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分析;4.分析实地勘测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过程和收获1.工程地质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对一些工程项目的工程地质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我了解到工程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在进行现场勘查时,我学会了观察地层岩石的颜色、质地和构造特征,并掌握了建立地层剖面图的方法。

通过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我对地层的力学特性、稠度和水文性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地质勘探技术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包括地质雷达、电阻率法和剖面地质工程探测等。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并学会了对测量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在实地操作中,我还学到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水文地质调查本次实习还让我接触到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我参与了一次地下水位的观测,并学会了使用水位计和测量钻孔进行地下水位测量。

在分析数据时,我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层的渗透性和坡度有关,这对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实习总结与感悟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和导师的交流和讨论,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习结束后,我还完成了一份实习报告,这让我在综合分析和撰写能力上有了更大的提升。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中,我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学会了倾听和沟通。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中,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工程地质咨询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地质勘察和咨询工作。

实习期为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常用勘察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2)现场勘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现象和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

(3)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需求,在不同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岩层的样品和资料。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报告。

2. 水文地质调查除了工程地质勘察,我还参与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文资料收集:搜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组成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水文钻探:对研究区域进行水文钻探,获取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描述等数据。

(3)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需要精确和全面。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工程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工程水文地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工程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组织了工程水文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水文地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1. 目的:(1)使学生了解工程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提高学生对工程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要求:(1)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掌握实习内容;(2)严格遵守实习纪律,确保实习安全;(3)认真完成实习任务,做好实习记录;(4)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水利工程现场,了解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考察地下水位、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3)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

2. 实验操作(1)进行水文地质勘察,采集水样、土样;(2)进行水质分析、土壤分析等实验;(3)学习水文地质勘探仪器操作。

3. 理论学习(1)学习工程水文地质基本原理;(2)学习水文地质勘察、评价、设计等知识;(3)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四、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1.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我们参观了某水利枢纽工程,了解了该工程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2)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采集了水样、土样,进行了水质分析、土壤分析等实验;(3)我们还学习了水文地质勘探仪器操作,了解了地下水位、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2. 心得体会(1)通过实习,我对工程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工程水文地质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2)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3)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实习报告
作者:马清程学号: 2012312821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实习时间:2014-6-7
实习路线: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展开写)
第一部分: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

(一)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
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二)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1.波痕在现代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

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

波痕经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2.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盐类晶体的凹入印痕或凸起的晶体假象。

其成因可能是多种的:例如在含盐度高、蒸发量大的咸水盆地沉积物中,常有石盐、石膏等晶体形成。

3.生物痕迹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时所留下的足痕(脚印)、爬痕、虫孔等,后被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岩层中。

常见的有恐龙足痕、动物爬痕、虫孔等。

(三)结核
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

其形状有球状、椭球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

其内部构造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

其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数
十厘米甚至数米。

其分布有的呈层状,有的顺层呈串珠状。

根据成因,可以分为:
1.原生结核指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质或化学成分,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的结核。

如石灰岩中含有燧石结核,砂岩中含有铁结核,此外还有黄铁矿、菱铁矿、磷灰石等结核,现代海底有大量的铁锰结核。

这种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

2.后生结核指岩石生成以后,含矿物质的溶液从层间淋滤渗入,围绕某些中心沉淀,或者与岩石中某些物质进行交代而成的结核。

其特点是结核穿过层理。

黄土中的石灰结核属于后生结核。

由于风化作用,可以形成类似结核的团块,称为假结核。

例如有些岩石被纵横裂隙分割成许多几何形状的小块,然后含氢氧化铁的溶液沿裂缝渗入,并溶解岩石,最后被分割的岩石小块变成被褐铁矿包围的假结核形状。

(四)生物遗迹构造
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确定沉积岩的形成时代,研究生物的演化规律,而且还可了解和恢复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1)岩层的产状:岩层即层状产出的岩石;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沉积岩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2)沉积岩产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走向(线)、倾向(线)、倾角)、直立岩层
(3)沉积岩的常见构造形式:层状、生物化石、结核(层状构造最主要)
常见的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岩(集块、火山角砾、凝灰岩)、正常碎屑岩(砾石、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煤岩盐。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抑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

对砾石的砾石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

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

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

第二部分:九乡的位置与开发时间
国际洞穴协会会员、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景区——九乡风景名胜区,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著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34
公里,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

九乡有溶洞之乡之称,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洞穴群落体系,现已发现的溶洞有90多个,还有一些新的溶洞被陆续开发出来。

九乡溶洞的特点是雄、险、奇、秀。

1989年9月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九乡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九乡风景区是独具特色的国际观光型喀斯特地质公园。

是昆明旅游景点中一支奇葩.
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
九乡风景区包括叠虹桥景区、大沙坝景区、阿路龙景区、明月湖景区(即柴石滩水库)、马蹄河景区,现已开发的叠虹桥风景区共十大景域。

①舒适快捷——峡谷旅游观光电梯
②清幽迷人——荫翠峡
③惊心动魄——惊魂峡
④地下广场——雄狮厅
⑤玲珑剔透——仙人洞
⑥惊天动地——雌雄瀑
⑦天地奇观——神田
⑧浓郁风情——林荫寨
⑨风吹石弯——地下倒石林
⑩跨山过壑——九乡旅游索道
九乡溶洞群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第三部分: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
(1)地表喀斯特形态
1.溶沟和石芽
2.天坑和竖井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4.干谷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第四部分: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
的影响,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1、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在岩溶地区,由于在地表覆盖层下游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稳定的,上覆土层还常因下不岩溶水的侵蚀而坍塌,形成土洞。

对于溶洞或者土洞分布密度很密、且溶洞或土洞的发育处在地下水交替最积极的循环带内、洞径较大、顶板薄、并且裂隙发育,此地不宜选择为建筑场地和地基。

但是对于该场地虽有溶洞或土洞,但溶洞或土洞使早期形成的,已被第四纪沉积物所充填,并已证明目前这些已不再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洞的顶板承压性能,决定其作为地基。

此外,石膏或岩盐溶洞地区不宜选择作为天然的地基。

2、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水坝时,库水常沿溶蚀裂缝、岩溶管道、溶洞、地下暗河等产生渗漏,严重时可造成水库不能蓄水。

如发现库有渗漏,可以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

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

第五部分: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从此次实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

增加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

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特征。

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
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

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

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