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

合集下载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一、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

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二、宗教的种类世界发展到了今天,人类的宗教种类也不同,目前我们常见到的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当然还有其它类型的宗教。

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宗教,它的组成形式、信仰内容、发展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部份,是人类对某一个被尊为“主”的信仰,这里的“主”可以是指“上帝”或其它被尊称的宗教信徒们所信仰的“对像”。

宗教的意义,在于维持人类道德,引领并加强人的善,压制恶从而使人类社会不至于过早的走向毁灭。

在宗教中认为人是神造的,当一个基督徒对着神像虔诚忏悔的时候,当一个佛教徒从心底真正慈悲待人的时候,他们就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纯净的东西带着他们的心灵向上升,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境地。

这种思想使人感到美好,使人能够提高。

当人们真正按照这样去做的时候,他仿佛真的就能感觉到神的存在。

这就是宗教信仰的伟大之处,因为它能使人心灵得到提高。

其实,宗教不仅是人类的一种意识形态,从更大的意义上讲,人类对宗教的信仰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

这种因为对宗教的信仰而产生的巨大凝聚力把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凝聚在一起。

这种伟大的凝聚力所发生的作用十分巨大,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抵御人类的自私、贪婪、仇恨、战争、匮乏以及其它因素所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的不利方面,从而使得我们人类向着更加和平、安宁、无私等高尚和伟大的品质发展。

所以,有信仰对人是有益的。

一个思想认识提高的人能更好的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矛盾;通晓做人的道理会让他在做事中有更大眼界和心胸。

当一个人真正养成那些诚实,谦虚,宽容,善良的美德的时候,他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变化:生活变得美好,人生变得有意义。

有多少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

有多少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

有多少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在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受到不同文化、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仰和宗教。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在全球有着超过20亿的信徒。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神话和哲学体系,在公元一世纪时刻出现于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主张是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人类的救主。

这一信仰主要分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派别,分别在世界各地有着众多的信徒。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种单神教,相信真主阿拉是世界上唯一的神。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这一教派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超过十亿的信徒。

伊斯兰教的信徒一般会遵循《古兰经》这本神圣书籍的教导和教义。

三、佛教佛教源自印度,相信佛陀是世界上的救主,是可以带领人们逃离生死轮回的存在。

佛教的信仰主张依托于四大真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佛教在中国、日本等地得到广泛传播,拥有数千万的信徒。

四、印度教印度教是一种多神教,拥有众多的神明。

印度教的教义主张人们需要通过内在的提升,才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

印度教的信徒在世界各地都有,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宗教。

五、道教道教源于中国,相信道是世界的本源和核心。

道教强调个体的内在修炼和达到心灵上的升华。

道教在中国内地、台湾等地都有影响力,也在世界各地有着众多的信徒。

以上几种信仰和宗教形式,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形式。

这些信仰和宗教形式,为众多的信徒带来了希望、启示和安慰。

在现代社会,有多元的信仰可以供选择,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种信仰和宗教,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的信仰世界。

什么是人类的宗教信仰?

什么是人类的宗教信仰?

什么是人类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为人类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安慰,也是不同文化、民族、地域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

那么,什么是人类的宗教信仰?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一、宗教信仰的定义宗教信仰,是指人们在接受一定社会意义下的宗教教义和信仰的基础上,对超自然力量和精神世界具有的感知、质疑、追求、崇拜和遵守。

它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未来命运等方面探索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中的一种传承模式。

二、宗教信仰的作用1.提供精神寄托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让人们在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时,有一种对生命和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2.塑造价值观宗教信仰有助于形成人们的价值观,为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指导和榜样,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3.促进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是不同民族、文化和历史时期间的重要联系纽带,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宗教信仰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让人们找到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宗教信仰的类型1.一神教信仰,是指崇拜一个至高无上、万能的神明,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2.多神教信仰,是指崇拜多个神明,每个神明分管一份职责,如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教等。

3.教义和尚未形成教派的异教信仰,是指对神灵或精神世界的信仰,尚未有成为宗教的形式或教派的组织。

例如,中国的道教和民间信仰等。

四、宗教信仰的发展历程人类的宗教信仰历程十分悠久,具体如下:1.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最早的形式,其信仰内容多来源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如拜日、拜月、拜山、拜水等。

2.古代宗教古代宗教更强调神祇、英雄、祖先等与人类利益关联紧密的存在,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

3.“三大宗教”“三大宗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信仰内容更为复杂和深奥。

4.新兴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宗教或宗教分支,如新教、印度教和佛教等。

五、宗教信仰的局限性当然,宗教信仰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例如:1.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威胁饱受全球关注的宗教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全和和平。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宗教与信仰一、介绍世界各大洲都有其主要宗教与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面将为您介绍各大洲的主要宗教与信仰。

二、亚洲1. 印度教(印度)印度教是亚洲最大的宗教之一,约占全球人口的15%。

印度教主要信奉多神教,教徒通过祷告、仪式和朝圣来表达对神的崇敬。

同时,印度教也注重轮回转世的观念,相信人们的行为将决定他们在来世的境遇。

2. 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是亚洲最大的宗教之一,是全球宗教人口最多的宗教,占全球人口的24%。

伊斯兰教的信仰基础是“信仰真主(安拉)”。

穆斯林通过礼拜、斋戒、捐赠和朝觐麦加等活动来表达对真主的虔诚和信仰。

3. 佛教(中国)佛教起源于亚洲的印度,后传入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

佛教通过修行和思考来追求人生的意义和悟道。

佛教教义注重人的慈悲、智慧和修行,在很多亚洲国家都有广泛的信仰群体。

三、非洲1. 基督教(尼日利亚)基督教在非洲拥有庞大的信徒群体,特别是在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

信仰基督教的非洲人通过教堂礼拜、祷告和圣经学习来表达他们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宗教的敬畏。

2. 伊斯兰教(埃及)伊斯兰教在非洲也有广泛的影响力。

埃及是非洲最大的伊斯兰教国家之一,大部分埃及人口信奉这一宗教。

埃及的伊斯兰教教派多样,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等。

四、欧洲1. 基督教(俄罗斯)基督教是欧洲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信仰基督教的俄罗斯人口众多。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主要信奉的基督教派别,他们通过教堂礼拜和祷告来表达他们的信仰。

2. 无神论(瑞典)在许多欧洲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无神论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瑞典是一个无神论盛行的国家,大部分人口没有宗教信仰。

他们倾向于以科学和理性思维为依据,对宗教持怀疑态度。

五、大洋洲1. 克里奥尔信仰(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大洋洲克里奥尔信仰主要分布地之一。

该信仰体系将基督教与传统本土宗教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信仰模式。

宗教学世界主要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宗教学世界主要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宗教学世界主要宗教的信仰和仪式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主要宗教,它们拥有不同的信仰体系和仪式。

本文将简要介绍世界主要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宗教。

一、基督教基督教源自公元1世纪的古代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接受他为救世主。

基督教的仪式主要包括圣经的阅读和解读、祈祷、礼拜和圣餐等。

礼拜通常在教堂举行,信徒们在教堂中聚集,通过唱诗、念诗、祷告等方式向上帝表达敬意。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

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相信真主(阿拉)是唯一的上帝,穆罕默德是他的先知。

伊斯兰教的仪式包括五个基本功课:信仰告白(世什哈达)、礼拜(斯拉)、天诺、断斋、朝觐。

礼拜是每个穆斯林的重要仪式,信徒们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定,面向麦加,齐塔和朝拜特定次数,进行祷告。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大真谛:苦、集、灭、道。

佛教的仪式主要包括礼佛、念佛和法会等。

礼佛是信徒们向佛陀和佛像表达尊敬和敬意的仪式,念佛是通过持诵佛号达到心灵净化的方式。

法会是信徒们集体学习佛经和听取佛法讲解的场所。

四、印度教印度教起源于古代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的核心信仰是“善恶报应”,即人们的行为将在今生和来世得到相应的回报。

印度教的仪式包括祭祀、沐浴、探路、斋戒等。

祭祀是印度教信徒在家庭或寺庙中向神灵献供品,进行礼拜和祈祷的仪式。

探路是信徒们到圣河边沐浴,以清除罪孽和获得祝福。

五、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道教的核心信仰是追求道的自然之道,崇尚阴阳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教的仪式主要包括祭祀、炼丹和修炼功法。

祭祀是道教信徒向神灵献礼、祈祷和感恩的仪式,炼丹是道教修道者通过炼制丹药来寻求长生不老的修行方法,修炼功法则是道教信徒通过打坐、冥想和行功等方式来培养身心灵的修养。

你认为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你认为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你认为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宗教和信仰的区别1. 宗教和信仰的概念宗教通常是指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对神、灵、超自然力量等的崇拜信仰,包括一些教义、仪式、道德规范、组织形式等。

信仰则是指一个人对于某种宗教信条的认同和坚持,它是一种个人的信仰体系,通常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密切相关。

2. 宗教和信仰的联系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宗教和信仰是有联系的,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包含了许多信仰方面的内容。

而信仰则是宗教的核心,它是一个人信仰体系的核心,涉及到对生命和宇宙的信仰、对神、灵魂、道德等方面的信仰。

因此,可以说宗教和信仰是联系密切的,通常宗教的信仰方面就是信仰的基础和来源。

二、宗教和信仰的关系1.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的意义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生活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给个人以安慰和信心,让人们在生活的艰难险阻中不至于失落。

其次,它还可以提供一个价值体系和规范,为人们的道德观和行为提供指引和约束。

最后,它也可以为生命和宇宙提供解释和理解,为人们的思想和灵性层面提供满足和启示。

2. 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人的影响之外,宗教信仰对于整个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作为社会文明的催化剂,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会的凝聚力,团结人民,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宗教信仰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对于文艺、音乐、建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3.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合理的关系,也可以导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紧张甚至矛盾。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它也可以导致个人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造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4. 宗教信仰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宗教信仰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是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与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宗教与信仰的多样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主要宗教与信仰,以及它们对社会、文化及个人的影响。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仰基督耶稣为救世主。

它起源于中东地区,随着欧洲殖民的扩张传播到全球。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爱、信仰和和平。

基督教的教派众多,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

天主教在西方国家影响深远,东正教在东欧和俄罗斯具有重要地位,而新教的教义和信仰形式则较为多样。

基督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价值观通常以人权、民主和自由的形式表现,对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也对艺术、音乐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面貌。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信徒分布广泛,特别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国家。

它的教义源自古兰经,信徒们奉行五个基本功(信仰原则、礼拜、斋月、救济保障和朝圣)。

伊斯兰教有两个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以其伦理道德原则而闻名,强调正义、平等和慈善。

伊斯兰文艺复兴时期,阿拉伯世界的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全球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现在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

佛教被视为一种哲学、精神实践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八正道、四圣谛和中道思想。

佛教信仰创立者佛陀是一个觉醒者,他的教导强调人们通过内心的透彻认知来超越痛苦,并寻求内心的和平与平衡。

佛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

在东亚地区,佛教对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佛教也鼓励人们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内在修养,推崇和平、慈悲和谦虚。

四、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本土的主要宗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有着广泛多样的信仰体系和神祗,崇尚“种姓制度”,提倡个人灵魂的轮回转世和解脱。

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与教义

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与教义

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与教义宗教作为人类共同的信仰系统,对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宗教,其中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和道教等。

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和教义,下面将逐一介绍世界各大宗教的特点。

1.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

基督教强调爱和宽恕,并以《圣经》为信仰的依据。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包括三位一体、原罪、救恩和末日审判等内容。

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相信耶稣基督的救赎,人类通过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就可以得到永生。

2.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奉先知穆罕默德的教义。

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是“只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教有“五柱”教义,包括信仰、礼拜、斋戒、天课和朝觐。

伊斯兰教强调信仰与行为的统一,鼓励穆斯林用爱心和善行对待他人。

3. 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弥勒佛和释迦牟尼是佛教的重要创始人。

佛教强调“四谛八正道”,其中“四谛”指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而“八正道”则强调正确看法、意念、语言、行为、职业、努力、冥想和专注。

佛教主张通过内心的觉醒和修行来消除人类的痛苦和迷惑,追求解脱与智慧。

4. 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宗教,以复杂的信仰体系和丰富的神灵信仰而闻名。

印度教包括多神教、种姓制度和轮回转世等特点。

印度教教义认为神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照顾者,人们可以通过奉献、礼拜和修行来与神相连。

此外,印度教也强调个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奉献。

5. 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弥勒佛和释迦牟尼是佛教的重要创始人。

遵循道教的信徒追求道的境界和内心的平静。

道教教义主张顺应自然、保持谦逊和内心的宁静。

道教重视炼丹术和修行,追求长寿和永恒的精神存在。

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和教义,通过这些信仰和教义,人们找到对生活和宇宙的解释,并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指导。

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和宗教包容性。

尊重和理解各个宗教的信仰与教义,有助于促进不同宗教间的和谐共处与相互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孝谨纯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
• 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
• • • • • • •
王嚞于大定七年(1167)创教 马钰 “以无为为主” 刘处玄、邱处机创立宫观和收徒 邱处机见成吉思汗,掌管天下的出家人 尹志平、李志常广建宫观和广收徒弟 两次佛道大辩论中失败 入明以后,进入衰落期
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呀!
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 心上?”
佛教轨仪制度举例
• 每日早、晚两次齐集大殿,共同修习功课 • 每日早斋和午斋前,僧众以所食之物供养 诸佛菩萨,为众生发愿 • 每月十五、三十日,共聚一处举行“布萨” • 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僧人“安居” 或“坐腊” • 每年四月十五是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 • 每年七月十五是自恣日,举行于兰盆会
• 秦始皇开始炼丹
• 魏晋六朝大发展
• 唐朝达到顶峰
• 宋代衰落
• 明朝死灰复燃
• 清代基本消迹
积极意义:
• 努力把把握今生的心态
• 间接地发展了化学、药物学、养生学
消极意义: • 方向错误,耗费财力人力去做不可能的事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 对中国医药养生的影响
• 对中国气功的影响
• 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儒、释、道的区别
• 儒家积极入世,释、道消极出世
• 儒家认为千变万化的事物背后,总有一个
不变的道理存在。佛家由于事物千变万化,
就认为一切皆空。道家由于事物千变万化, 就认为一切都是无。
谢谢观看
葛洪《抱朴子》
• 理论来源:黄老学说、谶纬之学、汉 代易学

一般规则:择友、择地、洁身、火候、
禁忌、符录咒语
• 炼丹主要原料:黄金、水银、铅、铜、丹砂、硫
磺,还有硝石、磁石、明矾石、玉石、炉甘石、 石胆、石碱、石英、石膏、石脂、云母、盐、芒 硝、曾青、胡粉,有酒、醋、木炭、草木灰,以 及灵芝、伏苓、天南星、五倍子、覆盆子、皂荚、 朱草、鸡血藤,还有的用贝壳、人尿、人乳等
• 巴利语系佛教又叫上座部佛教
• 7世纪中叶从缅甸传入
• 云南省傣族、布朗族
• 保持原始佛教
佛教教派——禅宗
• 禅是禅那(梵文dhyāna)简称,汉
译静虑,静中思虑,也叫禅定。
• 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
•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 印度经典《梵书》和 《奥义书》 • 佛祖与摩诃迦叶拈花一
• 周代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
• 道教继承礼乐文明和神仙信仰
• 正式产生时间:东汉末年
• 产生原因:社会动荡、神仙风气、老庄学
说、佛教影响、民间宗教
道家与道教
两者区别: • 道家是先秦时期产生的学术流派,道教是 东汉末年产生的宗教教派 • 道家依靠理性思辩,道教依靠宗教信仰
两者联系: • 道教以道家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 道家思想依靠道教而广泛普及
• 玉皇大帝:普通民众心目中天界最高的神灵
• 文昌帝君: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 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 五曜:也叫五星,指岁星(木星)、镇星 (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 星)、荧惑星(火星)
道教教派——全真教
• 金初创立。王重阳全真堂。
• 主张三教合一。《道德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
宗教信仰
宗教产生过程
• 旧石器时代早期没有宗教——北京猿人
• 旧石器时代中期神灵观念——尼安德特人
• 旧石器时代晚期宗教观念——山顶洞人
• 新石器时代各种宗教形式
新石器时代各种宗教形式
• 第一种是自然崇拜:对象是土地、天体、山石、河流、火 等 • 第二种是动植物崇拜:印度人对牛、古埃及人对猫、古波 斯人对狗、古希腊人对树 • 第三种是灵魂观念、冥间观念和祖先崇拜
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
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 因果业报,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则支配 。
佛教在我国的发展
• 汉地佛教(汉语系) • 藏传佛教(藏语系) • 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 两汉之际,《四十二章经》,白马寺,长 安与洛阳 • 三国西晋,译经和传教,洛阳和建业 • 南北朝,敦煌、云岗、龙门,鸠摩罗什、 法显、梁武帝 • 唐朝,鼎盛时期,佛教流派,玄奘

姨母摩诃波闍波提抚育

出游感苦


释迦牟尼二月初八向妻耶轮陀罗和儿 子罗睺罗告别出家

夜渡凡尘

削发更衣
• • •
阿罗逻迦罗摩:“追随沉思默想步骤” 乌陀迦罗摩:“既非心理作用也非心 理作用的状态”。

面壁静心
•六年苦行Fra bibliotek •牧牛女难陀和波罗献糜

树下静悟


特利悉那(爱欲)、罗蒂(乐欲)、 罗迦(贪欲)炫媚
• 邱处机:“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
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龙门山七年,如在磻溪时”。 • 郝大通:赵州桥下趺坐六年,持不语戒,儿童戏触亦不动。“寒暑风
雨,不易其处”。
道教炼丹术
• 成仙思想:不死之药
• 成仙方法:服食术、吐纳导引术、房中术 • 迷信火力:煎药、制陶、冶金
(1)观月轮 龙树大士正法。心中观圆 明如月轮状,此须远离意识乃能实契。 (2)参话头 借参一句话头以集中心 力,习至尘缘不能相扰时,心与诸根 相应,即可悟道。
• 有个叫黑氏的仙人,运用神力,双手举着合欢花和梧桐花 来供养佛。佛说:“放下吧。”黑氏放下了左手的一枝花;
佛又说:“放下吧。”黑氏又放下了右手的一枝花;佛还
可是慈明禅师知道这是报过去的业障。他为了示
相给弟子看,就说:“你看我给你弄正了。”于
是他将自己的嘴一搬,就正了过来,与没得过病
一样。所以说,对于已得道之人,病了不作病去
想,就不会有痛苦了。
• 两位禅者走到一处浅滩,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
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来
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师弟跟 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 寺院里后,他忍不住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
• 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彼无此。
应该称法而行,为除妄想。
(1)提 学子心中似有消息,一经提示,体 认分明,遂契宗旨。六祖得法于黄梅。 (2)喝 提之不能晓,则用喝以警其心,可 以直透心源。 怀海学禅于马祖。 (3)棒 与喝相辅而行,随机施设,从身根 透入心源。义玄(临济)问道于黄檗山之 希运 。
• 三教合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 全真:个人内修的“真功”与济世利人的“真行”
兼备两全
• 两真:“忍辱含垢”为“真功”,
“苦己利人”为“真行”
• 成仙证真: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
• 内丹功:三分命术,七分性学
• 森严教制教规:苦修
• 马钰:日乞食一钵,誓死赤足,伏不饮水,冬不向火。 • 王处一:“曾于沙石中跪而不起,其膝磨烂至骨。山多砺石荆棘,赤 脚往来于其中” 。
佛教的影响
•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 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的影响
• 以文化题材论,描写佛教诗文不计其数
• 以艺术风格论 ,形成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
• 以诗歌理论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
• 以创作队伍论,文学史上出现和尚诗人
对丹砂的痴迷
• 一,丹砂具有高贵的朱红色 • 二,服用天然丹砂就能长寿
• 三,丹砂变热后的奇妙变化
• 四,丹砂与金砂共生
• 炼丹术不是生产,是试 验。 • 不是随意活动,是有目
的技术操作。
• 不是旧经验重复,是有
理论指导的探索。
• 原理:金石固形,阴阳相制,五行相 配,万物可变,造化控时 • 理论贡献者: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 报怨行:人受苦时当自念:我自往者无数劫中来,多起冤憎,违害无 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果致,非人非天所能见,甘心忍受,都无 冤诉。 • 随缘行:众生无我,随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 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得失从缘,心无
增减。
• 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 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
道教发展过程
• 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张陵、张鲁)和太平道
(张角) • 魏晋南北朝:上清派(杨羲)和茅山宗(陶弘景) • 唐宋时期:天心派(饶洞天)和太一道(萧抱珍)
• 元明以后:全真派(王重阳)和正一派(符箓)
道教的神灵
• 三清: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 四御:玉皇大帝、北胡紫微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地祗

众魔败阵

大悟成佛
鹿园传教

佛陀收徒
佛陀说法

普渡众生

双林灭度

佛光普照
佛教教义
“佛”即梵文“佛陀”,意为“觉者”
• 一是自己觉悟
• 二是使他觉悟
• 三是觉行圆满
•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
• 法印,以佛法标准来印证
• 四谛说,苦、集、灭、道
•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
是对他说:“放下吧。”梵志说:“世尊,我已经两手空 空,您还要我放下什么?”佛对他说:“我不是要你放下 你手中的花,而是要你放下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等 到你没有什么可以放弃时,就进入了不生不死的境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