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

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

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

因此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厂。

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

论洋务运动的利与弊

论洋务运动的利与弊

论洋务运动的利与弊论洋务运动的利与弊——洋务救国运动是一次觉醒中国近代史纲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 1401080298 张青川[摘要]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本文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是洋务运动虽然不够彻底,没有成功,但是它是一次觉醒,一次中国人希望自强的运动,在评价上应该给予尊敬。

[关键词]自强救国失败虽败犹荣正文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痛定思痛,意欲图强。

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因为清政府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因而呈现了暂时“稳定”的局面,即所谓“中外和好”的“和局”。

但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政府统治的危机感。

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的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他们“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在中外“和局”的条件下,徐图中兴。

国内环境迫切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拯救国家,所以,洋务派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是以洋务之名而启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变革。

自太平天国乱起到甲午战争前夕,大清王朝极力倡导西学、启示先觉,力求振兴。

著名的洋务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施和官员,为国家赋能、塑造先进的社会模式和国家实力。

对于洋务运动的贡献,不仅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对中国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技术、先进的装备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让中国成为了边缘化状态的国家。

然而,洋务运动的实行改变了这个状况,引导了许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学习来自欧美的知识和技术,以此带领中国进行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新的改变包括铁路建设,矿山拓展和工业现代化等重要方面。

这些领域的大幅度发展使中国成为了认可的现代化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国内的生产力与发展水平。

其次,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教育改革。

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使得中国各个领域都有了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机会。

这种教育模式包括科学、艺术、语言、文学、建筑等方面。

洋务运动推动了筹集资金,组建高等教育机构,聘请外籍教授和教师等多项教育改革,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著名学者和技术人才。

同时,洋务运动中还推动了官吏机构精英的招聘考试,使得中国政治体系向更加明确和权威的方向发展。

第三,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农业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大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采取了针对当时农业生产上的诸多难点的富余策略,例如优化种植模式、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加大科技和生物技术等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大量多元化农业的出现,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压力以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

这些变化使得中国经济体系更具本土特色,也奠定了中国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及影响。

最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对西方文化和经济体系的更全面深入了解。

通过引进和学习西方的文化、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等,中国的政府、商业和人民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稿子一嗨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里起到的大作用!你知道吗?洋务运动那可是给中国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它让咱们开始重视工业啦!以前咱们国家可没那么多工厂,都是小作坊。

洋务派弄了好多近代化的工厂,生产枪炮、船只啥的,这可让咱们国家有了自己制造东西的能力,不再完全依赖外国。

还有哦,洋务运动也让咱们在教育方面有了新变化。

不再只是读那些老掉牙的书,开始学西方的知识,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了好多懂新学问的人才。

这些人后来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大作用呢!再说说军队,洋务派搞的新式军队,用了新的武器和训练方法,让咱们国家的军事力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样落后挨打。

总之呢,洋务运动虽然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那真是功不可没呀!稿子二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好好唠唠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你想啊,以前咱中国啥样?啥先进的东西都没有。

洋务运动一来,好家伙,各种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造机器、造轮船,这让咱国家慢慢有了工业的基础,不再啥都靠进口,能自己生产一些东西了,是不是很厉害?还有啊,以前读书就是为了考科举,学的东西没啥用。

洋务运动之后呢,有了新学堂,能学外语、学科学,培养出了一批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人。

这些人可给后来的发展出了不少力。

再讲讲经济方面,洋务派搞的那些企业,虽然有的经营得不咋样,但也给咱开了个头,让大家知道做生意还能这么做,慢慢地大家的经济头脑就灵活起来啦。

另外,军队也有大变化。

新的装备、新的训练方法,让咱的士兵变得更强大,能更好地保卫国家。

虽说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一下子变得超级富强,但它就像一颗种子,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开始发芽,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洋务运动挺重要的?。

洋务运动论文 (3)

洋务运动论文 (3)

洋务运动论文引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发生在清朝末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洋务运动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洋务运动的起因1.1 内外因素交织的背景洋务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种种内外压力。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同时,清廷内部也存在着腐败、闭关思想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外界的挑战。

这种外部压力和内部腐败交织的背景,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1.2 对先进技术的渴求洋务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起因是中国社会对先进技术的渴求。

当时西方列强已经在工业、军事、交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社会意识到自身的科技落后,急切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提升国家自身的实力。

二、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2.1 兴办洋务机构为了推动洋务运动,清廷成立了许多洋务机构,如洪仁玕所办的湘军、曾国藩所办的淮军等。

这些机构带来了西方的军事技术、训练方法和管理制度,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变革。

2.2 兴办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的另一重要发展方面是兴办洋务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生产和制造各种商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它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之一。

2.3 推动教育改革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清廷还推动了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在清朝末年,许多新式学堂和学校兴起,为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1 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逐渐缩小了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提高了自身的工业生产水平。

这无疑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2 教育与知识普及洋务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机会。

这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并有机会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对于现代化的启示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对于现代化的启示

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对于现代化的启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一次尝试。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不容低估,不仅对于当时的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今天的现代化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落后。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风气日益腐败。

为了挽救危局,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

这就是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运动是一场长达近40年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从1861年开始,中央政府设立了直属机构“汉军衙门”,正式开启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洋务运动逐渐扩大规模,成为惠民政策、军事、贸易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推动力量。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填补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空白。

比如在冶金、机械、轮船、火炮等领域,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2.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不仅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技术、理论和思想等,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艺术、以及传统技术体系传播到了西方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影响。

3. 为中国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促进了国内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反思尽管洋务运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政治上的不稳定。

当时的清政府内部存在很多派系斗争和腐败现象,这使得政治环境不稳定,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推进。

2. 经济方面的不利因素。

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而中国当时的国力非常薄弱,这对运动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 社会制度的局限性。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思想和理念,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例如,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轮船、火车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中国铁路、矿产、军械、航运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中国的经济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变革,推动了政治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尝试和西化的政策,如兴办洋务以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和理念。

这些试图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使中国能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尽管这些在短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们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铺平了道路。

此外,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文学等思想和知识,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积极探索中国的与发展之路。

例如,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众多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通过学习西方思想和知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倡议,如“自强”、“求富”等口号,鼓励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启发。

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并对这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学,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由于长期被异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束缚,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9世纪末,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在经济领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在中国推广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了大量的现代机器和工业设备。

这些进步与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相比,无疑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大门。

例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直接推动了中国最早期的工业化起步。

洋务运动还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带动了内陆经济的发展。

外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引进,还促进了现代企业形态的兴起,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现代化。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洋务运动鼓励中国学子赴海外留学,并组建了许多洋务学堂。

这些学堂开设了西方科学、数学和工程课程,培养了大批具备西方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这些学生和学者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

他们在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洋务运动鼓励学习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引进了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

这使得中国军队得以进行武器装备的更新,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在洋务运动后期,中国海军得到了显著发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现代化舰队。

而这些军事改革也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洋务运动还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艺术、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一些先进的西方思想开始传播到中国。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同时,洋务运动也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冲击和冲突,使得中国社会面临了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G1105 08
张璐瑶摘要: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连续“失败”中的一次,但传统中国的架构已被突破——洋务运动以引进技术为富国强兵手段;百日维新则以为立宪才能救国。

促进了现代化思潮的涌动、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手工业转入机器生产的过程、积累了现代化发展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现代化技术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关键字:自强改革中国主义特色新思潮发展进步
洋务运动,即自强运动,典出《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用此一旧式语言概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改革,已暗示了面对传统时的瞻前顾后。

李鸿章等人也自知必遭保守派攻讦,于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辩,解释改革目的仅为“富国强兵”,绝非动摇国本,卖国求荣。

主要由于奕
个具有统治力的全国性政权。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自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多周年,三十年多来,中国的经济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

至此中国逐渐抛弃了毛泽东的不断革命,阶级斗争理论。

结束了数十年政治运动的非正常时代,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说到改革开放,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成“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发展工商业,维护专制统治。

相似的是,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反右、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后,重新掌握党内实权的风云人物邓小平,开始了在党“解放思想”,全力推行改革开放,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发展经济为纲”,将共产党从“斗争党”转化为“经济党”,使我国经济和国力逐渐得到发展和增强。

同时,引进外资,全力搞经济,建设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等使得中国经济有了全面腾飞。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
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

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日本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至今洋务运动也进行了三十余年,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证明破产。

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

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洋务运动是晚清的改革开放。

但是,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

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其实,当我们通过洋务运动本身来思考当代中国国情时,会发现当下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得不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但是改革开放的“改革”是除了政治以外的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坚持天下为公的政体。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化道路。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抵御了列强的侵略,为后来变革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争取民族独立进而更好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因而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历史作用应予以肯定。

然而,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而在于它的反面作用,即这种反面作用折射出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时要进行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
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国民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为我服务的思想。

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应立足于本国实际,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而不能一味盲目地依赖外国,否则很可能使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们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