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线形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山区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提高路面抗滑性
针对山区恶劣天气条件,应采用抗滑 性能良好的路面材料,并进行定期养 护,确保路面状况良好。
提高山区公路安全性的其他建议
加强驾驶员培训
提高驾驶员对山区公路安 全驾驶的认识和技能,增 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完善交通标志标线
在关键路段设置醒目的交 通标志和标线,提醒驾驶 员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 则。
针对山区公路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制定应急抢修预案,迅速恢 复交通。
配备适用于山区的特殊养护设备,如山地清扫车、便携式发电 机组等,以应对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养护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地貌复杂
山区地貌包括峡谷、ຫໍສະໝຸດ 峒 、山脊等多种地形,对路 线布局和选线造成较大约 束。
地质条件多变
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如岩 石破碎、滑坡、泥石流等 ,对路基稳定和安全性设 计要求高。
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进行路线设计优化
01
02
03
04
纵断面设计
根据地形起伏,合理选择纵坡 和竖曲线半径,降低工程量和
造价。
横断面设计
基于安全性的路线设计原则
尽量避免陡峭坡度
在路线设计时,应尽量选择较平缓的 地形,减小坡度,以降低车辆失控的 风险。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的路段,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 挡土墙、护坡等。
保证视线通畅
在弯道、陡坡等路段,应合理设置视 线引导设施,如反光镜、凸面镜等, 提高驾驶员的视线通透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山区通常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 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这 些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 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友好型路线设计理念

道路线形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道路线形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分析

道路线形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分析作者:周尘华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16年第10期[摘要]路线作为整个道路设计的骨架,它的好坏直接关系了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因此作为道路的设计者,应从设计开始就做到细致、严谨、科学合理,并且使道路更加人性化,使驾乘者感觉舒适、愉悦,使行车更加安全。

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公路设计新理念。

[关键词]道路;线形;设计引言: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公路运行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公路线形必须符合汽车行驶特性的要求,线形设计中应注重线形指标的选取和平、纵线形合理组合,保证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和线形的连续性,以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需要。

1、线形设计方案及顺序路线方案根据制定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功能,及其在公路网中所起的作用,来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拟定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的合理与否对于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运输效率和使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到其在公路网中应有作用的发挥。

路线的设计顺序,应在纵横断面的平衡的前提下估计到先定平而,沿着平面线形进行横断而和高程的测量,取得地质、地面线和水文等资料,然后再进行纵、横断面的设计。

为均衡线性、节省土石方的数量,必要时再对平面进行修改,反复几次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2、平面线形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分析2.1平曲线半径与超高汽车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将产生离心力由于离心力作用,汽车将产生侧向滑移。

车辆在曲线上稳定行驶的必要条件是横向力系数要小于路面提供的极限摩阻系数。

横向力的大小是和圆曲线的半径成反比的,要想降低车辆弯道行驶时所受的横向力,就应采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越大,横向力系数就越小,汽车就越稳定,以从汽车行驶稳定性出发,圆曲线半径越大越好,有时因受地形、地质、地物等因素的限制,圆曲线半径不可能设置得很大,因此,这就需要研究曲线半径的最小值,以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必须对曲线行车的横向力的大小加以限制。

公路路线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公路线形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与地形地势的走向,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环境生态的改善。

目前,我国公路路线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公路投入使用后,时常会存在交通堵塞,甚至还会出现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要正视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加强措施,从而保证公路路线得到合理设计,提高公路的安全性。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问题;设计要点引言在过去的设计工作中,以车为本和以人为本始终是设计出发点。

在公路中,路线线形作为骨架,其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规模与造价。

基于此,路线设计工作中,怎样以地形等基本条件为依据确定适宜的线形要素,同时予以巧妙组合,是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

1公路路线设计的主要内容公路建设工程涉及多个因素,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必须准确勘测地形地貌,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并科学分析区域内发展状况,进而分别制定出多种建设方案。

多种方案选定后,设计人员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公路路线走向进行评定,优化出最佳方案。

地形勘测作为设计前期的重要步骤,需要对地质构造进行科学准确的测定,以充分了解公路路线所经区域的构造特点,并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地质破坏情况进行预防和规避。

设计方案优化过程是路线设计的关键,需要按照路线走向的影响因素选定评价方法进而对各种方案的优劣势进行对比,以控制不可变点位。

通过相应的评价方法最终优化出最优方案,得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

具体路线方案确定后,路线线形指标的设计则是关系到公路行车质量的关键,需要对公路的几何设计、组合设计等分别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整个路线的设计。

公路路线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行车质量及行车安全,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每一步骤进行精细化设计。

2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路线缓和曲线比较短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设计人员主要采用两种设计方式:一是直线设计,二是曲线设计。

城市公路线形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

城市公路线形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

3 1坡度和 坡长 . 汽车在 长大纵坡 路段 上行车 , 上坡 容 易 因动 力 受 限 行 驶 速 度 下 降影 响 车 辆 行驶 的 连 续 性 , 坡 会 因 制 动 器 发 热 导 致 制 动 下 失 灵 , 都 是很 不 安 全 的 。 这 因此 , 设计 中 作
定 不 形 成 多 路 交 叉和 变 形 交 叉 的 线 形 。 不 同 向 曲线 之 间 插 入 长 度 不 够 的 直 线 , 好 坡 度 、 长 限 制 和 缓 和 坡 段 的 应 用 是十 坡 得 不 采 用 这 种 线 形 时 , 必 须 对 交 叉 城 市 称 为 断 背 曲 线 。 类 曲 线 容 易 产 生 把 直 线 分 重 要 的 。 也 此 公 路 做 一 些 调 整 和 改 善 ; 保 证 安 全 和 提 和 两 端 曲 线 看 成 反 向 弯 曲 的 错 觉 , 个 线 从 整 设计速 度为1 0 m/ ,O k h 8 k h 2k h l O m/ ,0 m/ 高 通 行 能 力 的 角度 出 发 , 避 免 采 用 在 立 型缺 乏 连续 性 , 易 导 致 驾 驶失 误 。 应 容 曲线 间 的高 速 公 路 受 地形 条件 或 其 它特 殊 情 况 限 体 交 叉 的 端 部 或 道 口、 市 高 速 道 路 的驶 直 线 不 够 , 于 有 超 高 、 宽 的 反 向 曲线 , 制 时 , 城 对 加 经技 术 经 济 论 证 , 最大 纵 坡 值 可 增加 将 不 能 实 现 反 向 变 化 的平 稳 过 渡 , 车 也 1 城 市 公路 改建 中 , 计速 度 为4 k h 行 %。 设 0 m/ 、 是 不 安 全 的 。 同 向 曲线 间 应 设 有 足 够 长 3 k h、 0 m/ 两 0 m/ 2 k h的 利用 原有 公 路 的路 段 , 度的直线, 不得 以 短 直 线 相 连 , 则应 调 整 经 技 术经 济 论 证 , 否 最大 纵 坡 值可 增 加 1 % 0 越 岭路 线连 续 上坡 ( 下坡 ) 段 , 对 高 差 大 或 路 相 衡 , 计 车 速 便 是 使 各 项 线 形 要 素 能 达 到 线 形 使 之 成为 一个 单 曲线 或 复 曲线 或 运 用 设 均衡 的一 个 指 标 。 回旋 线 组 合 成 卯形 、 形 、 合 形 等 曲线 。 于5 0 凸 复 0 m时 , 均纵 坡 不应大 于5 5 相对 高 平 . %I 两 反 向 曲线 间 夹 有 直 线 段 时 , 设 置 不 小 差 大 于5 O 以 O m时 , 均 纵 坡 不应 大 干 5 任 平 %。 k . %。 2平面线形设 计要点 于 最 小 直 线 长 度 的 直 线 段 为 宜 , 则 应 调 意连 续3 m路 段 的平均 纵坡 不应 大 于5 5 否

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TRANSPOWORLD 2012 No.14(Jul)98道路线形对道路构造物的设计、排水设计、路基路面的设计等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着汽车行驶的安全、经济和舒适等。

本文结合实际,简单谈谈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认为在进行设计时,应抓住总体设计和几何图形的设计两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道路设计中的缺陷也越加凸显。

道路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核心,道路线形支配着整个道路的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营运、养护,设计时应遵循均衡性、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原则。

道路线形对道路构造物的设计、排水设计、路基路面的设计等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着汽车行驶的安全、经济和舒适等。

在道路建设完成后,对于道路沿线的居民生活、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本文结合实际,简单谈谈公路道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路线的总体设计路线设计方案和程序路线方案根据制定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功能,及其在公路网中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拟定路线走向。

路线方案的合理与否对于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运输效率和使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影响到其在公路网中应有作用的发挥。

路线的设计顺序,应在纵横断面的平衡的前提下估计到先定平面,沿着平面线形进行横断面和高程的测量,取得地质、地面线和水文等资料,然后再进行纵、横断面的设计。

为均衡线性、节省土石方的数量,必要时再对平面进行修改,反复几次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路线的分段根据地形的不同对一条较长的公路进行分区,要注意地形的特征,根据地形类别合理地设计车速。

设计车速不一样的路段,要有均衡的变化,不能突变。

应选择前方发生显著变化时需要改变行车速度时能使驾驶员准确判断情况的地点作为相邻路段的衔接点,如车站、村镇、交叉口或者地形变化较为明显的地方。

公路行径地区交通量变大时,车道数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应处理好衔接前后过渡段的线形设计并选择好衔接地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中,平面线形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平面上的交叉部分。

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流畅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一、设计原则1. 安全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视距条件、道路标志和标线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2. 流畅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流畅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方向、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流畅性。

3. 舒适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舒适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垂直度、水平度、减速度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舒适性。

4. 经济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交叉口的规模、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交通流量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2. 转弯半径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

设计师应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确定交叉口的半径和弧度,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3. 视距条件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视距条件。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确定视距条件,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舒适性。

4. 道路标志和标线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道路标志和标线。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标志和标线,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5. 环境因素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所处的环境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美观。

6. 施工工艺和材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材料。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和质量。

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在公路设计方面线形设计是较为关键的设计工作之一,由于线形设计在施工后是极难做出调整和更改的,因此对于这一设计大多数设计者们都会小心对待。

但是目前我国公路线形设计当中,在关键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很可能会对我国公路的建设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1 公路线形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公路线形设计其针对的是公路的平面和纵面进行线形规划,公路的平面线形就是线路的平面投影,纵断面的设计则是对立面上的投影设计。

对于公路线形设计而言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包括了公路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诸多条件,并且其还需要结合公路行车的条件和气候等因素。

这种设计我们就称之为公路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对于公路而言它可以对车速、行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等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公路设计规划而言公路线形设计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

2 公路线形设计适应原则公路线形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相对较多的,因此我们在对公路线形设计时也必须从多角度进行考虑。

首先就是需要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考虑,这里包括了对于经过地区的生活和居住状况进行考虑,尽量不要因为公路而造成附近生活区被分割的现行,其必须考虑安全性和便利性,且必须对公路的功能性进行突出。

除此之外还必须从宏观角度着眼于公路设计的整体,对于公路的设计应当对公路与整体交通网络的关系,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不出现多交叉或者是变形较大的线形,从而使得公路上尽量少出现较差道口等现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路的交通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在公路线形设计上保证在公路上行驶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线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线形设计可能会对车速、驾驶、视野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对公路的设计合理性进行保障,并且合理的线形设计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率。

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

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

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要点公路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公路建设中,公路路线设计实则具有核心作用。

路线设计不当很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路线设计,使之符合周边经济良性发展的需求。

一、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设计公路路线时应当遵守公路路线设计原则。

在诸设计原则中,应当将平衡原则作为路线设计第一原则。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没有意识到平衡原则的重要性,或是偏向于技术问题,或是偏向于制造成本问题,或是偏向于经济问题。

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不平衡的问题。

因此,立足平衡原则,折中各方矛盾,才能产生优质的设计。

(一)社会价值问题以往用于路线选择的方法包括计算拟建公路设施的节约和成本。

节约包括时间和运营成本的节约,以及通过建设新的公路设施减少事故。

成本与节约的最佳比例是1.2∶1,以获得节约所必需的建造和维护成本。

在成本效益分析结束后,任何定性因素都要加以考虑。

改进方法的目标应该是,除了自然地理、交通和工程考虑的正常标准之外,还包括社会、资源和美学价值。

简而言之,该方法应揭示公路线形具有最大的总体效益和最小的社会成本。

很明显,许多新的考虑因素必须加入到成本效益的等式中,而且其中许多被认为是非专利效益。

然而,目前的高速公路成本效益分析只是将近似的货币价值作为衡量其社会价值的标准。

此类标准包括路线选择的正当性,但将它们置于更大的社会责任背景下。

公路不再仅仅被认为是路权范围内的汽车运动,而是在其影响范围内的所有物理、生物和社会过程的背景下。

因此,公路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的公共投资,它将改变土地的用途和价值,并将影响其影响范围内的经济、生活方式、健康和整个人口的视觉体验。

公路的定位和设计应与这一扩大的角色相关。

当然,高速公路可以促进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为城市更新、大都市和区域发展提供关键投资;确定新的生产性土地用途;揭示它所影响的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消极的是,高速公路可以由于压力、焦虑、铅、碳氢化合物、臭氧、汽车尾气等,构成健康危害;由于噪音、眩光、烟雾、灰尘等,构成生活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线形设计中需注意的行车安全相关问题城市公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城市公路运行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公路路线选择时应注重线形直标的选取和平、纵线形的合理结合,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地物、景观等环境相协调,保证城市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和线形的连续性,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安全的需要。

公路线形设计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直线过长直线的最大长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可以接受,但在景色单调的地点应控制在20V以内。

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一超速行驶,对安全不利。

2.同向曲线间直线过短当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

当直线较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直线过短时,甚至会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易造成驾驶员操作失误。

3.反向曲线间直线过短当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时,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段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

当反向曲线间直线过短时,超高和加宽过渡可能不能满足,驾驶员操作会过于频繁,不利于驾驶安全。

4.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曲线长直线和长大半径平曲线会导致较高的速度,突然出现小半径平曲线,驾驶员会因来不及减速而发生事故。

尤其是长大下坡的尽头更要注意。

5.短直线接大半径平曲线这样设计线路不均衡,驾驶的舒适性减小,且线形不美观。

6.相邻圆曲线间半径设计不均衡相邻圆曲线大半径与小半径之比大于2或相邻回旋线参数比大于2,这样变化太突然会使驾驶员操作不适应,不利于安全。

7.平曲线长度不够平曲线一般由前后回旋线和中间圆曲线组成。

在每段曲线上驾驶行程应不小于3s;当道路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如果平曲线长度过短,驾驶员需急转转向盘,高速行驶下是不安全的,也会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过大,使乘客感到不适应;道路转角很小时,驾驶员会产生半径很小的错觉。

8.长大下坡安全问题长大下坡会导致较高的行驶车速,在长大下坡的尽头不应该设小半径曲线;同时,长大下坡容易导致刹车失灵导致追尾事故等等,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在坡顶应设长大下坡的警示标志,提示驾驶员前面是长大下坡;由于驾驶员对“结束”较敏感,可以在下坡路段提示驾驶员长大下坡还有多长,这样能引起驾驶员足够的重视。

9.坡长过长坡长不满足最大坡长的要求时,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无爬坡能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失效,甚至造成车祸。

10. 平纵曲线配合不良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宜相互对应,且稍长于竖曲线;竖曲线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不得设在或接近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避免“死亡路线”;长平曲线内不得设置短的竖曲线;长竖曲线内也不得设置短的平曲线;直线上或卵型线形曲率渐变段的纵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断背等使驾驶者视觉中断的线形;避免急弯与陡坡相重合;避免短平曲线与短凸形竖曲线组合和避免平曲线与竖曲线错位的组合。

公路交叉口存在的行车安全问题和对策1.交叉口照明条件不良交叉口照明条件对夜间行车影响很大,照明条件不好直接导致交叉口视距不良,驾驶员不容易看到交叉口以及车辆,容易发生撞车事故。

对策:交叉口改善照明条件,尤其是村镇段交叉口。

2.交叉口冲突点太多冲突点的存在是交叉口的最大问题,并且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冲突点过多容易引起车辆相撞。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减少冲突点以增加通行能力。

对策:(1)交通管制,从时间上分开车流以减少冲突点。

(2)渠化交通,通过隔离不同方向车流以减少冲突点。

3. 支路与主线衔接不良由于主线条件较好, 主线上车辆速度过快, 未能注意到支线行人、车辆穿越, 来不及做出必要的避让措施, 因而容易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对策:(1)在路口设置一定转弯半径。

在大的路口转角处, 路缘石曲线可设置10 m 的转弯半径, 小的路口可设置3~ 6 m的转弯半径。

(2)主线支线纵坡协调。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时,乡村道路应在交叉处公路边缘设置10 m的水平段, 紧接水平段的纵坡一般Z取3% , 纵坡小于或等于主线路拱坡度。

(3)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考虑到主线、支线路面高度的差异, 偏安全地, 在支线视线范围内不得有高于1 m的障碍物。

4.交叉口车速过大和车速离散型过大。

交叉口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高速行驶的车辆撞击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导致。

在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口,行车司机为了快速通过交叉口,一般会加快车速,避免碰上红灯,这样就导致城市道路交叉口车速较快。

对策:(1)采用限速措施(2)利用错视觉原理,采用划线可以使司机觉得前方车道变窄从而减速(3)完善停车措施(4)路面设置减速标志,如菱形减速标志等5.黎明、黄昏等时段驾驶员视力下降引起交通事故。

黄昏和黎明是昼夜的交接点,空间的光亮度在发生变化,人的适应性也在变化之中,此时在高速公路行车应变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

对策:(1)黄昏及早开灯,黎明推迟闭灯。

(2)驾驶员在这些时段加强警惕、防止瞌睡并保持合适的行车距离。

公路路侧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1.边沟安全性差我国的边沟形式和尺寸主要是基于排水设计的,较少考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我国路侧边沟仍然是以梯形和矩形边沟为主,路侧容错空间较小,安全性较差。

对策:(1)采用宽容性边沟形式。

宽容性边沟形式是相对于传统梯形边沟、矩形边沟形式而言的,包括浅碟形边沟、可恢复边沟、矩形盖板边沟、管网边沟等等。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设置可恢复边沟,并可在边沟的土质坡面上铺设草皮,这样能够给驶离行车上失去控制的司机弥补失误的机会。

2.护栏设计不合理我国路侧护栏还存在防撞等级不够、护栏端部处理粗糙、过渡段处理不合理等问题。

不能够有效地吸收汽车撞击能量, 从而导致撞击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较大, 事故较为严重。

对策:(1)留出路侧净区。

对路侧安全净区内的障碍物进行妥善处理,如移植树木等,从而留出足够的净区。

能不设护栏就不设护栏。

(2)护栏端头进行优化。

车辆常常撞在未经处理的护栏末端和固定的物体上, 巨大加速度很可能对车辆和乘客造成极大伤害。

同时, 护栏的末端很可能切入车舱或使车辆失控后翻车, 导致严重后果。

护栏端头应具有很好的吸能效果,端头护栏板不会穿透车厢而危及乘客安全,端头侧板应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失控车辆不会在端头处突然停住。

护栏端头可设置为外展地锚式、圆头式或解体消能式等, 以减轻对乘客的二次伤害。

护栏端部应向外扩展,可隐入山体。

(3)护栏选择应更多样化。

在护栏设计宽容化的同时,可因地制宜。

路侧有村落时可采用钢筋网护栏,京城可采用反应文化特色的城垛式护栏,单坡面可采用混凝土护栏,临水临崖时可采用缆索护栏,景区可采用木质护栏,小桥可以采用钢管护栏等等。

(4)可使用刚背木护栏。

木材可以运用柔韧性来分散冲击波,同时可以与公路沿线的景观相配合, 给驾驶员创造一种田园式的公路行车环境, 使其在行驶过程中心情愉悦。

3.避险车道的设计存在问题避险车道分为沙堆型避险车道、坡度降低形避险车道、水平型避险车道和坡度增加型避险车道,一般位于连续下坡或陡坡路段小半径曲线前方、连续长下坡的下半部。

国内目前紧急避险车道设计较少,且存在不少问题, 如避险车道的长度较短, 车辆容易冲出避险车道造成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策:(1)避险车道制动层的厚度为0.5到0.7英寸的制动层,能提供最大的滚动摩擦阻力,因此可以有效减少避险车道长度,并保证失控车辆能安全停车。

(2)当避险车道的长度要求无法满足时,可以设置护堤和防撞桶。

(3)避险车道必须是一条保持与下坡道路方向一致的无转弯道路,与下坡道路保持最小的偏离角度;同时要保证避险车道上铺装的砂砾不会弥漫到正常行驶车道上,以免影响道路上正常行驶车辆。

(4)道路上必须有足够和明显标志,禁止正常行驶车辆临时使用避险车道停车。

(5)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接近急弯曲线的道路上要设置明显的标志,指出前方有避险车道,以引导速度过快的司机的驾驶行为。

景观设计与道路安全的协调性道路景观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驶状况及驾驶心理,从而对车辆的运行状况产生影响。

良好的道路景观不仅改善了道路周边环境,舒缓驾驶员的紧张情绪,从主观上提高交通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还不完善,是局部的或是临时改造的,存在不符合驾驶员驾驶特性的问题,景观设计单调,缺乏整体性的考虑。

山区路段经常看到未经装饰的挡土墙等工程构造物,即使设置了道路景观,通常以种植行道树为主,造成景观形式、色彩单一,这些设置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

而通过城市、集镇的路段充满形形色色的广告,使景观杂乱,视觉效果较差;同时,这些广告也容易事驾驶员分神。

有的地方选用色彩过于艳丽的灌木作防眩主体,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同样会影响交通安全。

这些不符合驾驶员视觉特性规律的景观直接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因根据不同的道路设计相适宜的景观,做到因地制宜。

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应分开考虑。

城市道路对于城市道路,往往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分道而行。

在道路绿化中,就要求对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绿化要求和标准。

在高架道路中,拐弯弯度较大的路段,适合种植成行的高大乔木以起到指引行车方向的作用,同时也使司机具有安全感;而在分支道路汇合的交叉处,应种植不遮挡视线的小乔木或灌木;在高架道路与普通道路的交汇处,不应种植大灌木和乔木,应以草坪为主,再点缀少量花灌木,适当种植一些花卉。

在隔离绿化带植物的配植上,首先应考虑交通安全,所选择的植被不能妨碍司机的视线。

同时,这类道路的绿化还应具有一定的景观功能,景观造型设计上最好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层次感。

非机动车与人行道间的景观绿化以行道树绿化带的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是为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庇荫,同时起到减弱噪音、减尘、等作用。

在植被的配植中,以高大乔灌木为主,适当点缀花草。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一般都是中长途,行驶速度也较快,极易造成司机的疲劳驾驶。

在高速公路的道路景观绿化中,更应该把交通安全放在首位。

由于高速公路距离较远,景观设计成本较高。

在植物配植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选择小乔木或灌木为主;二是树木的造型不复杂,样式单一;三是植被色彩相对单一,变化不频繁;四是接近服务区或收费口处,植被不应过高,以免挡住司机视线。

在高速公路道路绿化设计中,也有的在道路两旁塑造了一些人工景观,但这些景观布置不应该太密集、太繁琐,否则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总之,道路景观设计应把道路景观绿化与交通安全有效地结合起来,既体现道路景观绿化的景观观赏价值,又能使道路景观绿化为交通安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