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浙薯13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员 材料与方法
员援员 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为迷你甘薯浙薯 员猿圆遥
员援圆 方法 浙薯 员猿圆 作迷你甘薯种植一般于扦插后 怨园 凿
左右收获遥 本试验对延后收获的迷你甘薯浙薯 员猿圆 做分期掘薯考察试验袁 从扦插后 猿园 凿 开始掘薯考 察袁此后每隔 圆园 凿 考察 1 次袁最后一次考察是在扦 插后 员缘园 凿遥
迷你甘薯渊陨责燥皂燥藻葬 遭葬贼葬贼葬泽 蕴援冤的选育与利用已 有一些报道咱员原怨暂袁但早收栽培的迷你甘薯在延后收获 的情况下袁其特征特性观察试验尚未见报道遥 试验 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袁甘薯新品种浙薯 员猿圆 结薯较 早尧单株结薯数较多尧前期薯块膨大快尧皮红尧肉橘 红尧薯形好尧食用品质佳袁作为迷你甘薯早收可获得 良好的经济效益咱员园暂遥
哉贼蚤造蚤扎葬贼蚤燥灶袁 在澡藻躁蚤葬灶早 粤糟葬凿藻皂赠 燥枣 粤早则蚤糟怎造贼怎则葬造 杂糟蚤藻灶糟藻泽袁 匀葬灶早扎澡燥怎 猿员园园圆员袁 悦澡蚤灶葬冤
. Al粤l遭泽贼则R葬i糟贼g院栽h燥t怎s灶凿藻R则泽e贼葬s灶凿er贼澡v藻 e藻d曾责.葬灶凿蚤灶早 葬灶凿 憎藻蚤早澡贼蚤灶早 凿赠灶葬皂蚤糟 燥枣 则燥燥贼 贼怎遭藻则 燥枣 泽憎藻藻贼 责燥贼葬贼燥 渊陨责燥皂燥藻葬 遭葬贼葬贼葬泽 蕴援冤 增葬则蚤藻贼赠
摘要院为了探讨早收栽培甘薯渊陨责燥皂燥藻葬 遭葬贼葬贼葬泽 蕴援冤品种浙薯 员猿圆 延后收获的薯块膨大增重动态袁开展了
浙薯 员猿圆 延后收获的分期掘薯观察试验遥 结果表明袁浙薯 员猿圆 不但结薯较早袁前期薯块膨大快袁而且后期
薯块膨大增重比例也较高袁其延后收获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遥
关键词院甘薯渊陨责燥皂燥藻葬 遭葬贼葬贼葬泽 蕴援冤曰浙薯 员猿圆曰早收栽培曰延后收获曰薯块膨大
中图分类号院杂缘猿员
甘薯新品种浙薯13综合农艺措施优化试验

甘薯新品种浙薯13综合农艺措施优化试验刘伟明;吴烈宏【摘要】试验选择甘薯新品种浙薯13的扦插期、扦插密度、氮肥用量共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浙薯13鲜薯产量和净产值2个目标函数,分别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7(026)004【总页数】3页(P73-75)【关键词】甘薯;浙薯13;栽培技术;优化【作者】刘伟明;吴烈宏【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黄岩318020;浙江省农科院,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两个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用途甘薯品种。
该品种于1994年配组杂交,开始选育,1999年开始提供生产试种、示范,并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大区区试,2002年通过国家区试,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浙薯13具有食用、淀粉加工和薯脯加工三大用途。
台州市于1999年开始引入浙薯13试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为进一步发挥浙薯13的增产增效潜力,特进行本试验。
本试验选择浙薯13的扦插期(x1,月/日)、扦插密度(x2,株/667 m2)、尿素用量(x3,kg/667 m2)为决策变量,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布置田间参数试验,三个决策变量及其设计水平与线性编码见表1。
研究以甘薯产量(y1,kg/667m2)和净产值(y2,元/667m2)为目标函数。
表1中各处理尿素的使用方法分别在栽后滴株、栽后30天、8月下旬施下,“栽后滴株+栽后30天+8月下旬”的用量分别为:(1)7.50 kg/667 m2尿素用量的为4.00+3.50+0 kg/667 m2,(2)18.50 kg/667 m2尿素用量的为4.00+7.25+7.25 kg/667 m2,(3)29.50 kg/667 m2尿素用量的为4.00+12.75+12.75 kg/667 m2,(4)37.00 kg/667 m2尿素用量的为4.00+16.50+16.50 kg/667 m2。
浙薯13脱毒快繁及移栽技术

[1 ] 刘伟明,彦柏霖, 赵益福, 等. 甘薯浙薯 13 特征特性观
BA 经过高温催芽脱毒的浙薯 13 茎尖在 MS + 6-1 -1 0. 05 mg · L + NAA 0. 02 mg · L 培养基上分化
818
2014 年第 6 期
文献著录格式: 杨子峰,杨祥田,马义虎. 育秧基质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J]. 浙江农业科学,2014 ( 6 ) : 818 - 820.
芽,可进行外植体接种。取下经过高温脱毒的薯块 上的小芽,用纯净水洗去表面的沙土,吸干水分, 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 用 0. 1% 的 HgC1 2 浸泡 8 min,无菌水冲洗 4 次。 将茎尖置于解剖镜下, 轻 轻剥去叶片, 切取长 0. 3 ~ 0. 5 mm 的茎尖分生组 BA 0. 05 mg · L - 1 + NAA 0. 02 织,接种到 MS + 6mg·L - 1 培养基上培养茎尖成苗。 小苗经过检测, 确定为无毒苗后,进入快繁试验阶段。各试验的培 养室温度为 ( 23 ± 2 ) ℃ ,光照强度为 2 000 lx, 光 -1 照时间为 10 h·d 。 1. 2. 1 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试验
供试材料 试验于 2013 年在临海市江南街道国丰粮食蔬 菜合作社进行,前作为绿肥,土壤为沙壤土,肥力 中等平衡。 供试品种为早籼稻台早 518 。 育秧秧盘采用标 准机插硬质塑料秧盘,规格为长 58 cm,宽 28 cm, 高 2. 8 cm。插秧机为井关 PZ60 高速插秧机。 育苗基质所需黄土取于当地山地 ,食用菌渣当 地购入,商品育苗基质为中锦基质由杭州锦海农业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1 在 MS + NAA 0. 02 mg · L 培养基的基础上, BA 0 , 0. 05 , 0. 1 , 0. 5 , 1. 0 , 1. 5 , 分别 添 加 6- 1[2 ] 3. 0 mg · L , 共 7 个 处 理。 添 加 蔗 糖 30 g · -1 L 、琼脂粉 5 g · L - 1 , pH 值 5. 8 。 当 芽 苗 长 到 5 ~ 6 cm高时,以每茎节为 1 段进行剪切, 接到各 试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每个处理接种 10 瓶, 每瓶接种 3 株,重复 3 次。30 d 后测量株高、叶片 数、根数与根长等。 1. 2. 2 蔗糖浓度试验 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浓度为 15 ,30 ,45 , 60 ,75 ,90 g·L - 1 ,共 6 个处理, 接种 25 d 后观 察其生长情况。 1. 2. 3 生根培养基试验 在 1 /2MS 培 养 基 上 分 别 添 加 NAA 浓 度 为 0. 02 ,0. 05 ,0. 1 ,0. 5 ,1. 0 mg · L - 1 , 且每个处 理添加 0. 3% AC , 以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对
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早收栽培甘薯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摘要:为了探讨早收栽培甘薯(Ipomoea batatas L.)品种浙薯132延后收获的薯块膨大增重动态,开展了浙薯132延后收获的分期掘薯观察试验。
结果表明,浙薯132不但结薯较早,前期薯块膨大快,而且后期薯块膨大增重比例也较高,其延后收获也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甘薯(Ipomoea batatas L.);浙薯132;早收栽培;延后收获;薯块膨大Characteristics of Delaying Harvested Sweet Potato Variety Zheshu 132 under Early Mature Cultivation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expanding and weighting dynamic of root tuber of sweet potato(Ipomoea batatas L.)variety Zheshu 132 under early harvest cultivation with delayed harvest,delaying harvested potato was dug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for early setting and quickly expanding of root tuber at early stages,the root tuber of Zheshu 132 also had high expanding and weighting rate at later stages,indicating that high yield of Zheshu 132 could be obtained with delayed harvest under early harvest cultivation.Key words:sweet potato(Ipomoea batatas L.);Zheshu 132;early harvest cultivation;delayed harvest;root tuber expanding迷你甘薯(Ipomoea batatas L.)的选育与利用已有一些报道[1-9],但早收栽培的迷你甘薯在延后收获的情况下,其特征特性观察试验尚未见报道。
浙薯13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浙薯13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朱建军;吴列洪;李兵;陈功楷;赵文法
【期刊名称】《中国种业》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浙薯13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以浙3481与浙255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2004年1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2002年文成县引进试种,经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表现为优质、薯形美观、产量高、出粉率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
2004年全县示范种植186hm2,
【总页数】1页(P67)
【作者】朱建军;吴列洪;李兵;陈功楷;赵文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农业局,32530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温州市农业科学院;文成县百丈漈镇农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脱毒甘薯浙薯13高产栽培技术 [J], 沈掌雷;唐兴国;赖小芳;陈剑;何玲玲
2.多用途甘薯品种浙薯13的生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3.脱毒甘薯浙薯13扦插密度试验 [J], 赖小芳;陈剑;王伯诚;唐兴国
4.脱毒代数对甘薯浙薯13产量的影响 [J], 沈掌雷;陈剑;王伯诚;唐兴国;赖小芳
5.种植密度对“浙薯13”甘薯产量的影响 [J], 何贤彪;刘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扦插密度与施肥技术

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扦插密度与施肥技术刘伟明【摘要】选择了扦插密度、尿素用量和硫酸钾用量等3个试验因子,采用单彤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建立了3个供试因子与鲜薯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数学模型,经对模型的解析,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试验条件下,浙薯132的扦插密度为4.20万~4.50万株/hm2.尿素用量为240~300 kg/hm2,硫酸钾用量为300kg/hm2.%Cuttage density, amount of applied urea and potassium sulfate were chosen as test factors; and a field experiment of planting "Zheshu 132", a new sweet potato variety, was carried out with simple lattice desig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gression models of the fresh sweet potato yield and net output value with the three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roduction actuality, the cuttage density, amount of urea and the anount of potassium sulfate for "Zheshu 132" should be 42 000~45 000 plants/hm2,240~300kg/hm2 and300kg/hm2 respectively.【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50)002【总页数】2页(P242-243)【关键词】甘薯;浙薯132;早收栽培;扦插密度;施氮技术【作者】刘伟明【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黄岩,3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1.045;S531.062浙薯13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甘薯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甘薯新品种浙薯13主要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甘薯新品种浙薯13主要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刘伟明;彦柏霖;赵益福
【期刊名称】《农学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分析提出了甘薯新品种浙薯13高产稳产的扦插密度及氮、钾肥用量.
【总页数】2页(P30,37)
【作者】刘伟明;彦柏霖;赵益福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黄岩,318020;温岭市农业局,浙江温
岭,317500;温岭市农业局,浙江温岭,31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甘薯新品种‘龙薯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林子龙;杨立明;郭其茂;陈根辉;黄艳霞
2.甘薯新品种浙薯13主要农艺措施的优化 [J], 赵益福;刘伟明;彦柏霖
3.甘薯新品种"浙薯13"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J], 屠昌鹏;黄日贵;余乃鑫;吴宝巨
4.甘薯新品种洛薯13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J], 刘忠玲;王自力;王念丽;李小艳;秦家范
5.甘薯新品种浙薯13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J], 刘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

(. 1台州科 技职业 学 院 , 江黄 岩 , 10 0 2浙 江省农 科 院) 浙 3 8 2 ;.
摘 要 : 明确 浙 薯 1 2甘 薯 早 收 栽 培 时 的 生 长动 态 , 为其 高产 高 效 栽 培 提 供 依 据 , 为 3 并 开展 了早 收 栽 培 下 浙 薯 1 2 3
一
致。 生产 区 , 插后第 7 扦 4天 , 1 收获 ; 插后 第 次 扦
第9 O天 , 2次 收获 , 定产量 。 第 测
2 结果 与 分 析
21 物 候 期 观 察 .
早上 市 的可 行性 ,为其 高产 高效 栽培 提供 依 据 , 特
开展 本项 试验 。
对 浙薯 1 2物候 期 观察结 果表 明 , 同是 5月 3 在
的特 征 特 性 观 察 试 验 。 试 验 结 果表 明 , 浙薯 12结 薯 早 , 株 结 薯 数 5 ~ . , 期 薯 块 膨 大 快 , 味 好 , 宜作 为 3 单 . 60个 前 2 食 适
“ 你 ” 薯早 收 栽 培 。 迷 甘
关键词 : 薯 ; 甘 浙薯 1 2 早 收 栽 培 ; 征 特 性 3 ; 特
的不 同生长期 考查结 果分 别为 60个 、 . 、. . 52个 54个
和 60个 ( 1 , . 表 ) 可见 , 单株 结薯 个数 在扦 插后 3 Od
内基本 稳定 。
表 l 浙 薯 1 2生长 动 态 和 不 同 生长 期 的 形 态特 征 3
掘薯 观察 区和 生产 区栽 培 技术措 施 相 同 . 均 以 2 g 6 磷 酸 钙 和 2 g6 7 m 0k / 7 m 过 6 0 k/6 硫 酸 钾作 基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浙薯13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摘要通过观察浙薯13生育特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甘薯;浙薯13;特性;栽培技术
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
该品种于1994年配组杂交,开始选育,1999年开始提供生产试种、示范,并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大区区试,2002年通过国家区试,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据试验,该品种具有高产、高干物率和高淀粉率,且食用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1 产量与效益
浙薯13鲜薯产量较高,1998年和2000年,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进行的浙薯13品比试验,均以徐薯18和南薯88为对照,浙薯13平均鲜薯产量44 832kg /hm2,比徐薯18增产34.31%,比南薯88减产2.13%;薯干平均产量16 384kg /hm2,比徐薯18增产55.33%,比南薯88增产25.12%;淀粉平均产量10 536kg /hm2,比徐薯18增产70.62%,比南薯88增产33.79%。
2000年全省6点品比试验,浙薯13鲜薯平均产量36 502kg/hm2,比当地主栽同类品种增17.59%。
2001年,我市品比试验结果,浙薯13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达到45 960kg /hm2和16 546kg/hm2,比对照徐薯18分别增产12.65%和15.87%。
2002年,多地试种示范,浙薯13平均鲜薯产量分别达到45 430kg/hm2。
据调查,浙薯13普遍表现为鲜薯产量接近于高产品种南薯88,但薯干产量浙薯13高于南薯88;无论是鲜薯产量,还是薯干产量,浙薯13均高于同类的高淀粉品种徐薯18和浙薯1号。
浙薯13种植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高。
据试验、调查,浙薯13大田一般产量30 000~33 750kg/hm2,销售价格0.36元/kg,产值10 800~12150元/hm2,而当地主栽品种浙薯1号一般产量22 500kg/hm2,粉丝厂收购价格为0.32元/kg,产值7 200元/hm2,种植浙薯13可增加产值4 275元/hm2。
如果加工成甘薯粉丝,则浙薯13可产粉丝6 800kg/hm2,而浙薯1号只有4320kg/hm2,种植浙薯13可多产粉丝2480kg/hm2。
若粉丝价格按4.5元/kg计算,则可增加产值11 160元/hm2,效益十分显著。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基本特征
浙薯13叶色深绿,叶片较大,心形带齿,茎蔓绿色,蔓长280cm左右,属长蔓品种;平均单株结薯数2.7个,大中薯率80%以上,结薯集中,薯型纺锤型,薯皮紫红,薯肉桔黄。
生育期135d以上,为晚熟甘薯品种。
2.2 品质优,商品性好
浙薯13紫红皮,桔黄肉,食味甜粉,粗纤维少,口感细腻,每1OOg鲜薯中胡萝卜素含量为1.52mg;薯型长纺锤型,表皮光滑,无纵沟,无裂薯,外形美观,适宜于作为优质食用品种鲜销。
此外,采用浙薯13加工成的薯脯,色泽红润,透明度好,甜度高。
2.3 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高,淀粉加工性能优良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测试中心”测定,浙薯13干物质含量35.8%,淀粉率21.96%。
生产上随生育期和土壤特性不同,一般干物率在330%~38%之间。
据测定,浙薯13的湿淀粉(可做粉丝精淀粉)率为38.3%,分别比当地主栽的浙薯1号和红红1号高6.3和8.3个百分点。
淀粉率和干物率为目前浙江省主栽品种中最高,比同类型的徐薯18高3个百分点以上。
经浙江大学测定,浙薯13淀粉颗粒粒径较大,淀粉沉降快,易于分离提纯。
淀粉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低,褐变度比徐薯18低32.58%,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徐薯18低54.49%,产出的淀粉白度优于徐薯18。
因此,浙薯13不仅适宜于作为优质食用品种鲜销,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淀粉加工用品种。
2.4抗病性
据各地试种,浙薯13田间抗性好,薯块和植株未发现黑斑病、蔓割病等症状,据长江流域薯区区试黑斑病指定检测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室内黑斑病接种试验表明,病斑直径1.15cm,为中抗品种。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尽可能选择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并通过深翻、高垄,使土壤水、气协调,增进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加速肥料分解,促进薯苗生长、薯块增多和膨大。
3.2 培育壮苗
一般宜于3月中、下旬开始采用小拱棚加地膜二层或单层地膜覆盖保温育苗方式。
以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皮色鲜亮、表面光洁、无破损、无病虫害的薯块作种薯。
选择通风向阳、肥力好、管理方便的地块做苗床。
用腐熟栏肥做基肥,
并与床土充分拌匀,平整床面,畦宽1.5m、高O.16~0.25m,四周开好排水沟。
薯块斜放,头尾方向一致;顶部向上,尾部向下;上部平,下部可不平;大薯在中,小薯在外;排种密度为薯块之间间隔3~5cm;大田用种量225kg/hm2左右。
排好后浇稀粪水再覆土3cm,然后搭棚盖膜。
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床温28~30℃;出苗后控制床温在25℃左右。
如膜内温度超过35℃,要通风散热。
种薯萌发后浇稀人粪尿;苗高1O~13cm时用人粪尿或复合肥第二次浇施;以后是剪一次苗,施一次肥。
3.3 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合理的生育期
以淀粉加工为主的,以产量高、淀粉率高为主攻目标,可采用大棚育苗,地膜覆盖提早扦插,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地区的台州,一般最早可在4月中旬栽插,全生育期可达190d以上,尽可能发挥其增产和干物率高的潜力;以食用鲜薯销售和烤薯加工为主的,则其扦插期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全生育期130—140d,此时鲜薯一般产量可达37 500kg/hm2,干物率33%~36%,薯块个头匀称,外形好,食味最佳,储藏性较好;以繁种为目的栽培的,则扦插期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好,此时鲜薯一般产量可达22 500kg/hm2,干物率32%,储藏性最佳。
此外,扦插密度以4.8万株/hm2左右为宜,早扦插、肥力水平高的,密度宜稀些,迟扦插、肥力水平低的,密度宜高些。
3.4 合理施肥
本品种为长蔓品种,施肥不当,容易导致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条件和生育期长短,除增施有机肥外,施肥应以钾肥为主,一般施肥量为尿素180-.270kg/hm2,钾肥270~300kg/hm2,磷肥225~300kg/hm2。
3.5 加强田间管理
栽插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封垄前适时中耕除草,结合土壤晒白,使土壤疏松通气,上干下湿,增强抗旱能力。
遇旱时,有条件的,则以灌水抗旱,以能湿透畦心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畦面板结。
同时,要注意对卷叶螟、斜纹夜蛾及地老虎等害虫的防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