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要点:
1. 土壤选择:甘薯喜欢温暖、湿润、透气性好的土壤。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含有机质丰富,富含钾、磷等营养元素。
2. 种植时间:甘薯适合在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长的季节种植。
在南方地区,春季、秋季分别是甘薯的两个主要种植季节。
3. 块茎大小:选择块茎大小适中、长相健康的种薯进行种植,块茎直径在3-5厘米之间为佳。
4. 深度和距离:种植深度一般为10-15厘米,距离为40-50厘米。
甘薯的根系较为发达,因此要注意栽培的间距,以免互相竞争。
5. 施肥:在种植前要进行充分的施肥,可以使用有机肥、农家肥、复合肥等。
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还要根据需要进行追肥,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6. 病虫害防治:甘薯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甘薯叶斑病、瓢虫危害等。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施用化学农药、优化栽培方式等。
7. 收获时间:甘薯的收获时间取决于栽培品种和生长环境等因素,一般在块茎生长期结束后进行。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清洗、储存,以保证块茎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 1 -。
红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红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红薯是一种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作物,其适应性很强,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作为丰富营养的食品,红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此红薯的栽培技术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关于红薯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实用技巧。
一、选种1、种质选择。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较高产量的品种,如甘薯1号、京薯6号等。
2、母薯选择。
母薯是红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健康、无病虫害、具有较高繁殖力的母薯。
同时要注意母薯的选择对地区的适应性。
二、土壤准备红薯对土壤的要求较低,适应性广,但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还是应该在土壤准备上下功夫。
1、土壤条件。
红薯适应性广,但较喜欢排水性好、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性好、排水条件良好的土壤更为适宜。
2、施肥要点。
红薯的肥料需要慢性释放,因此采用有机肥较好。
化肥的施用量要视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和生长期等情况而定。
3、土地平整。
红薯的种子需要直接种在地里,种植前先耕翻土地,平整好地面,细细的土层能让种子更好的生根发芽。
三、播种1、时间选择。
红薯适应性较好,在北方多在4月到5月,而南方多在2月到3月进行种植。
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在室内先发芽,等到外面气温适应后再移植。
2、红薯的种植方法有三种,直接插梗、撒种和栽苗。
其中,直接插梗是种植红薯的最常用方法,也是最为传统的方法。
用直径3.5厘米左右的红薯梗,将梗竖直插入土壤深约15厘米的地方,插梗的距离一般是40厘米左右。
四、管理要点1、浇水。
干旱的气候条件会影响红薯的生长,因此需要及时浇水,但要注意用量和时机,不可过多或过少。
2、除草。
在红薯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及时除掉杂草,以保证养分的充足以及增加通风量。
3、针对虫害和病害。
红薯可能会受到蚜虫、白蚁等虫害的影响。
同时,红薯对病害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如斑点病、炭疽病等。
因此,在红薯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虫害和病害。
4、收获。
待红薯成熟后,就可以进行收获。
地瓜高产栽培技术

特色甘薯生产技术规范地瓜学名甘薯,是旋花科蔓生草本植物,是高产作物,亩产鲜瓜可超过5000公斤。
甘薯居抗癌蔬菜食品之首位,在发达国家兴起了食用甘薯营养保健热。
甘薯浑身都是宝,用途广泛,是天然绿色食品。
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冠。
即墨种植甘薯历史悠久,是加入WTO之后竞争力很强的作物,发展前景广阔。
一、品种地瓜品种分为蒸烤食用品种,如当前大多数采用肉色桔黄、烤食口味粘甜的北京553、"瑞拉普;淀粉原料品种,如出干率高,含淀粉量高的徐薯18、"鲁薯1号至8号;饲用品种,如鲁薯7号、即薯1号、丰收白;食品加工用品种,如熟地瓜干可选用肉色泽好、质地较软、无糖分、表面有粉者的玉丰、丰收白、94464,做地瓜脯可选用红心或黄心含糖量高的济薯5号、鲁薯8号等,提取色素可选用川山紫、青紫1号等品种。
二、育苗(一)春地瓜育苗技术1、壮苗标准:百株重500克以上,顶叶三叶齐平,叶片肥厚较大,叶色绿,茎粗节匀,株高20厘米左右,剪口浆液浓,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苗龄30—35天。
2、育苗方式:酿热温床加盖塑料薄膜,有省工省料、成本低、出苗早、苗子壮、成活率高的特点。
3、育苗技术:⑴选床。
苗床东西向,床址背风向阳,水源方便。
1床长15—10尺,宽4尺左右,北墙高1."3尺,南墙高两寸,东西两边作成斜墙,在后墙下部每隔4—5尺,留4—5寸见方的气眼,炕底中间深1."5—1."6尺,北面深1."7尺,南边深1."9尺。
在炕底挖两条宽各4—5寸的东西向通气沟,到两头合为一条,从两头炕墙通向床外,在通气沟上铺一层高粱秸(此沟可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空气)。
⑵酿热物。
用粉碎秸秆杂草等加入人粪尿按草、人粪尿3:1的比例加水,同时按每平方米施入磷酸铵50克,过磷酸钙60克,硫酸钾40克掺入拌匀。
湿度以手握见水不滴水为宜。
添入后暂不踏实,上盖薄膜,四周加泥封严提温,晚上盖草帘保温2—3天,提温到35℃。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篇:红薯高产栽培技术(上)红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根茎作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被作为人们的主食之一。
红薯的生长周期长,对土壤、水分和气温的要求较高,因此,如何科学栽培红薯,实现高产,是广大农民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优质种苗红薯的种质资源比较丰富,要选用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种苗。
种苗一般采用越冬苗、母茎或嫁接苗,苗期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选用的种苗要求健壮、无病虫害、生长正常,这是保证红薯高产的基础。
二、选好土地红薯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保水能力强、肥沃的土地。
在选择土地时,应当避免选择梁田和低洼地,以免发生水涝。
同时,要进行土壤的改良和施肥,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充足。
石灰土或炭化土可预先开垦,增加土壤肥力、保水功能,提高红薯产量。
三、控制栽培密度对于红薯来说,控制栽培密度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栽培密度要视土壤类型、品种、营养状况等因素来选择。
在普通土地上,一般适宜密植状况下的种植,株距在30~35厘米,行距在70~80厘米左右。
如果土地肥沃,株距可适当增加至40厘米左右,这样有利于红薯的光照、通风和根系生长。
四、科学施肥红薯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施肥是关键环节之一。
在红薯的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补充氮、磷、钾等养分,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红薯的生长初期,可适当增加氮肥的用量,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在红薯生长后期,应适当增加磷、钾等营养物质的供应。
同时,要注意控制施肥的时间和数量,防止过量导致的盲目肥胖。
五、及时病虫害防治红薯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影响着红薯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生长期间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一般来说,红薯生长初期是害虫和病菌多发的时期,应及时进行防治,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农药,以免影响红薯品质和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科学栽培红薯,实现高产,需要从优质种苗的选择、土地的选取、栽培密度的控制、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治理。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天, 增产 0 . 5 % 一 l %, 夏薯越早越好 。 每早栽一天 , 增产 l %以上 。 春 薯要 栽壮 苗 和高剪 苗 。 高剪 苗能减 少病 毒 病、 茎线 虫病 、 黑斑 病 等各种 病 害 , 比栽 带 根 的拔 苗增
产1 0 %以上 。栽 种夏 薯 , 要 用 大 田二 级育 苗的 秧蔓 茎
从集 市 上买 不 知 品种名 称和 特性 的薯 苗 。
2 深 耕 起垄
甘 薯 是 耐旱 怕 涝 作 物 , 种 植 应 选 排水 良好 , 地势 较 高 的沙性 土壤 。沙性 土壤 比黏性 土壤 产量 高 , 而且 定通 过 5 ℃ 。当地 习惯 在 5月 中下旬 。 3 . 2 . 2 定植 密度 。亩保 苗 3万株 左 右 , 作 成 畦长2 0 m、
缓苗后 叶面喷肥 3 ~ 5次 。 1 5 k g水 加 6 0 g磷 酸 二 氢钾 和 l O g云 大 1 2 0 , 7 一 l 0甜 浇 l 水 ;定 植后 2 0 d左 右 结合 浇 水 亩追 施尿 素 l O k g ; 定 植后 4 0 d结 合 浇水 亩 追尿 素 5 k g 。 复合肥 l O k g ; 定植后 6 0 d结 合 浇 水 亩 追 尿素 l O k g 。 复合肥 1 5 k g ; 定植后 8 0 d结 合 浇水 亩追 尿 素 l O k g 。 复合 肥 l O k g 。
植株要 浅 些 。当植 株封垄 时停 止 中耕 。 前 期结 合 中
耕 除草 ,后 期 当 田间 发 生草 荒 时 ,使 用 5 0 %利 谷 隆
1 5 0  ̄ 2 0 0 g 对 水喷 雾 。封垄后 用 人工拔 草 。 4 . 4 病虫 害 防治
3 . 2 . 3 定 植 深度 。定 植深 度 以 2 c m 为宜 , 以刚埋 住小 葱 白为度 , 浇水后 不 倒秧 、 不 漂秧 。 若过深, 缓 苗慢 , 且 葱头小 , 产生 长形 鳞茎 的 比率 大 , 若过浅 , 鳞 茎 小 而减 产, 而 且 容易 倒伏 和鳞 茎 变绿 而影 响 品质 。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甘薯又称番薯、山芋、地瓜等,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甘薯是主要旱粮作物。
甘薯营养价值较高,用途也很广。
它是制造淀粉、酒精和糖的原料。
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鲜、干茎叶和薯块以及加工后的粉渣等副产品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
甘薯的叶柄还可作为无公害蔬菜。
甘薯适应性较强,抗逆性很突出,除对温度要求较严外,对土壤及其他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很广。
比较耐旱,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块根及茎叶均可作为繁殖器官。
甘薯在大田生产中主要采用薯块育苗的繁殖方法。
1个薯块一般有5-6列纵向排列的侧根,侧根枯死后,就留下了略微凹陷的根痕,位于根痕附近的不定芽原基萌动并穿透薯皮,即为发芽。
不定芽在薯块上分布,一般头部多于中部和尾部,朝向土表的阳面(背面)多于朝向垄心的阴面(腹面),块根的发芽存在顶端优势。
一、主要品种我市现在种植的主要有赤蓬-1、徐薯18、86-8、红宝宝、浙薯2号等品种。
若加工淀粉,可选用徐薯18、86-8。
作为食用可选用红宝宝、浙薯2号、赤蓬-1。
二、栽培技术1.育苗早育、育足壮苗,有利于形成既早又粗壮的不定根,使幼苗成活快,结薯早而多,产量高。
壮苗的标准是茎皮光滑,叶大色浓,浆汁多,一般苗长20-25厘米,百苗重1-1.5千克,无病虫害。
①准备好酿热温床。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未种过薯类作物的地块做苗床,苗床长度依地势和需要而定,一般为4-6米,床宽1.2米,床深20-30厘米,下铺25-35厘米的牲畜粪、作物秸秆及青草等酿热物,撒施一些碳铵促进发酵,用铁锨略为拍实,盖上一层地膜。
床边四周开40厘米的深沟以利排水。
待酿热物增温至35℃左右,再踏实酿热物至不松不紧状态,上铺5厘米左右的细泥土后进行排薯。
②排好种薯。
于大田扦插前1个半月左右,每亩大田选好75千克左右的种薯,排10-13平方米的苗床。
种薯选用具有本品种特征、皮色鲜明、生活力强、单个重150-250克的健康种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红薯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市场前景,是我国广泛推广的一种作物。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的选择红薯品种的选择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选择肉厚、色泽鲜艳、口感细腻、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品种,如紫沙红薯、沃柑红薯、花红薯等。
在选用种薯时,应选择健壮、无病无虫、生长势旺盛的种薯,不要选用田间长势欠佳的种薯。
二、土壤的准备红薯喜欢温暖、湿润、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应选择营养丰富、有机质含量高、酸碱适中、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了提高产量,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基肥处理,施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这样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红薯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三、施肥措施红薯生长期长,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施肥。
种植前应施入基肥,施肥量一般为每亩肥料600-800公斤左右。
在生长期中应注意控制氮肥的量,以免浸泡在水中的根系呼吸困难导致根系崩溃。
同时应加强磷、钾肥的施用,以提高红薯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块根生长发育。
四、水分管理红薯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要注意水分的管理。
如果气温较高,土壤水分蒸发快,应及时进行浇水。
浇水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土壤湿润,还可以加速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输送,促进红薯的生长。
不过要注意浇水的方法,一般红薯的根系比较肉质,不能过度浇水,以免引起根系崩溃。
五、病虫害管理红薯的病虫害比较多,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旱烟青虫、病毒病等。
这些病虫害都会对红薯的生长产生危害,因此应该定期检查病虫害的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介绍。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准备土壤、施肥措施、水分管理等多种措施,才能得到高产的红薯。
希望这些技术经验对种植红薯的朋友有所帮助。
甘薯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甘薯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中国南方地区及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甘薯的可食部分为根茎,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品之一。
甘薯的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土壤选择和调理甘薯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或壤质土壤。
甘薯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在PH值为4.5-8.5的土壤中生长,但以PH值在5.5-6.5的土壤为宜。
在土壤肥力方面,甘薯热爱肥沃的土壤,因此在种植前需要施入充足的有机肥和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二、良种选用和繁育良种的选用对于甘薯的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选择病虫害抗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在繁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工授粉、无性系选择、组织培养等方法,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新品种,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三、适时适量施肥在甘薯生长过程中,适时适量的施肥对于甘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甘薯在块根膨大期需要大量的氮肥,而在田间管理中,主要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方式,以达到满足甘薯生长需求的目的。
施肥的时间一般选在甘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等,而施肥的量则需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甘薯生长发育状况来确定。
四、合理排水和灌溉甘薯喜欢湿润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排水和灌溉,以保证甘薯的生长需要。
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可以通过做好排水工程,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导致根部窒息;而在干旱地区,则需要加强灌溉,确保甘薯生长发育不受缺水的影响。
五、病虫害防治甘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甘薯黑斑病、甘薯蚜虫、白粉病等。
在田间管理中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采用轮作、间作、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甘薯的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瓜(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地瓜要高产,优良种苗是关键。
根据用途和销路;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种苗。
新品种增产效果特别显著;老品种地瓜经过脱毒,当年能增产50%以上,第二年增产30%,第三年增产10%以左右,以后脱毒效应基本消失。
为保证地瓜高产,每隔二、三年更换一次品种或进行脱毒,从科研部门选购新品种或经过脱毒的种苗,尽量不从集市上买苗,最好在正规科研单位指定的销售点购买。
2、栽培要点
1)、栽插时间
在适宜条件下,栽插越早,产量越高。
春地瓜在4月20号前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每早栽一天,增产1%。
春地瓜地膜覆盖栽种能增产30%以上,夏地瓜越早越好,每早栽一天,增产3%左右。
最好选择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晴天气温高时宜于午后栽插。
不宜在大雨后栽插地瓜,这易形成柴根。
应待雨过天晴,土壤水分适宜时再栽。
也不宜栽后灌水,栽后灌水或在大雨后栽插,成活率较高,但地瓜苗往往长时间长势不好。
久旱缺雨,则可考虑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干后盖上薄土,栽苗后踩实,让根与土紧密接触,提早成活。
如栽苗后才淋水,则需再覆干土在表面保湿。
2)、合理密植
每亩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内,一般产量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地瓜率随着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为食用,不需要大地瓜,可适当密植,收获中小地瓜,容易销售。
一般以垄宽1米,垄高25~35厘米,每亩插3300株左右最为适宜。
要注意插植的株距一致,株距不匀,则容易造成靠在一起的两株成为弱势植株。
3)、栽插方法
地瓜栽插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5种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长20~30厘米,栽苗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厘米左右深的浅土层。
斜插法:适于短苗栽插,苗长15~20厘米,栽苗入土10厘米左右,地上留苗5~10厘米,地瓜苗斜度为45度左右。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浅土层内的2~3厘米,中部各节略深,在4~6厘米土层内。
适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块。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个节位。
优点是大地瓜率高,抗旱,缓苗快,适于山坡地和干旱瘠薄的地块。
缺点是结瓜数量少,应以密植保证产量。
压藤插法:将去顶的瓜苗,全部压在土中,瓜叶露出地表,栽好后,用土压实后浇水。
3、经济施肥
地瓜的根系发达,且茎蔓匍匐生长,茎节可遇土生根,吸肥能力很强。
地瓜主要吸收氮、磷和钾肥,其需要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
据研究,地瓜生长期长、所需养分较多,每亩目标产量3吨鲜地瓜,约需15公斤纯氮(N)、12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24公斤氧化钾(K2O)。
总的施肥原则是平衡施肥,促控并重,掌握前期攻肥促苗旺,中期控苗不徒长,后期保尾防早衰,具体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又以前期为主,后期为辅。
一般来说,由于地瓜多种在沙壤土或瘦地,所以,要注重早施重施,并多施有机肥和草木灰等,并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合理密植,可提早封垄以增强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地瓜产量。
4、科学管理、1、查苗补苗,栽后3-5天进行将死苗病苗拔掉,补栽壮苗。
2、浇水,在春地瓜栽后3个星期,夏地瓜栽后两个星期,如遇干早,应顺沟浇一次水。
在分枝座薯期,如遇特殊干早,再浇一次水。
每次浇水,不要使水漫过垅面,中后期如果不是特殊干早,一般不用浇水。
3、化学除草。
在栽后用地瓜专用除草剂“草必萎”或“敌草胺”均匀喷洒地表,用“乙草胺”除草,注意不要喷在地瓜苗上。
地表过干,使用除草剂效果不好。
如果栽时没用除草剂,中后期杂草过多,可用灭生性除草剂定向喷雾除草方法是:先将沟内的两行地瓜秋分到另一行,隔一行分一行,然后定向喷雾,
喷完后再将剩下的沟内分秧喷雾。
喷药必须选在无风的天气。
如果田间杂草多数是单子叶草,可用“精克草能”、“盖草能”、“精稳杀得”等药物,喷到瓜叶上,不影响生长,七天后将剩下的阔叶杂草用人工拔除。
4、注意排涝,防止田间积水。
地瓜是怕涝作物。
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通气不良,妨碍瓜块生产,并使秧蔓徒长。
特别是座瓜期,田间积水超过24小时,减产30%以上,超过3天,会造成烂瓜以至绝产。
要提前挖好排水沟,让雨水随下随走,不使田间积水。
5、化学调控,在地瓜秧接近封垅时,用15%多效唑20克兑水15公斤,喷洒叶面,防止秧蔓徒一长。
中后期喷施“红薯膨大素”2-3次,配方是:每药桶水加“红薯膨大索”一袋(20克),15%多效唑20克,硼砂20克,磷酸二氢钾50-80克,如果有吃叶的害虫,再加治虫药,喷药最好在下午四点钟以后进行。
多效唑的用量要根据天气、地瓜长势灵活掌握。
天气干旱,地瓜长势弱要少用,反之要多用。
6、严禁翻秧。
茎叶是制造养份的主要器官,90%的干物质来源于叶面的(正面)光合作用,翻蔓一次减产10%以上,特别是中后期,翻两次秧可减产30%以上。
如果秧蔓扎根,可以提秧,提断秧根后再放回原处。
7、防止病虫害。
栽前,用茎线灵、涕灭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药液浸沾秧苗基部,可防治茎线虫、黑斑病等,用神农丹、辛硫磷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危害。
中后期如有天蛾、夜蛾、造桥虫等危害叶面,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
麦收前后注意防治红蜘蛛和蝗虫等。
5、适时收获、根据地瓜用途及地理、天气情况等因素,及时收刨,留种的夏地瓜,应在“霜降”前收完,及时入窖,免受冻害,实现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