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简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一、施足底肥,合理整地1、施肥:由于红薯一般多种植在沙薄地上,必须施足底肥,提高地力,才能获得高产。
一般以亩施土杂粪5方左右,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25公斤为宜。
2、整地:红薯是块根作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性好的环境里。
深耕能加厚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
深耕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
地力较好的地块以起垄栽培为好,但是地力薄、含沙量大的沙地应以平栽或低垄栽培为宜。
二、选择优种、适时早栽、合理密植1、选种: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如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18、新农1号、西农431、烟薯27、苏薯8号、豫薯7号等短蔓高产品种。
2、栽秧时间:因我地每年5月1日前,有一场晚霜,为躲过霜害,栽秧时间在5月1日以后为宜。
3、密度:长蔓品种、地力较肥的地块宜稀植,短蔓品种、薄地宜密植。
肥地、长蔓品种亩栽3000-3500株,薄地、短蔓品种亩栽4000株,行距60-70厘米,株距30厘米。
三、田间管理1、栽秧:选择壮苗以水平浅栽法栽植,秧苗头向东南、顺风向栽植,防止风刮伤秧苗。
以埋土1.5-2寸深,地上露3-4片叶为宜。
栽秧时浇足水,并及时补苗保证全苗。
2、早中耕、勤除草及前期管理。
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红薯是耐旱作物,前期一般不应多浇水,但遇土壤过于干旱可浇小水。
长蔓品种在茎蔓长到1尺左右时摘心,促使茎蔓粗短、分枝多,对增产有一定效果。
3、中期控蔓:7-8月份是高温多雨的季节,茎叶生长快,而薯块膨大慢,应以控为主,防止茎叶徒长。
长蔓品种亩喷多效唑2-3次,短蔓品种如茎蔓旺也可适量喷施。
我地栽培红薯的农户都有雨后翻蔓的习惯,但翻蔓伤害茎叶,降低光合作用,不能增产,反而减产,应改翻蔓为提蔓。
因时提蔓,将茎蔓提起后,仍放回原处,不使茎叶损伤、翻转、有防止茎节生长不定根,控制茎叶徒长的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后期管理:我地在8月份以后,雨水较少,常发生干旱,影响薯块膨大。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甘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它不仅可以作为食品,还可以用来提取淀粉、制作酒精等。
而甘薯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技术,可以为甘薯的生长和产量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将介绍甘薯膜下滴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甘薯的生长环境要求甘薯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它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同时对土壤的要求也较高,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这样的环境下,甘薯才能生长茂盛,产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甘薯膜下滴灌是一种以薄膜覆盖地面,将灌溉管路铺设在薄膜下进行滴灌的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蒸腾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保持土壤温湿度适宜,有利于甘薯根系的发育和生长。
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 节约用水:滴灌系统可以精确控制水的用量,避免水分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 保护土壤: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甘薯的生长;3. 提高产量:通过科学的滴灌技术,可以保证甘薯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从而提高产量;4. 减少劳动强度: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膜下滴灌可以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实施步骤1.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同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2. 薄膜铺设:在甘薯种植前,需要先将薄膜覆盖在地面上,覆盖好后再进行排水、施肥等操作;3. 灌溉系统铺设:根据甘薯的生长情况和需水量,设计好滴灌管路,将滴灌管路铺设在薄膜下,使得水分可以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4. 种植甘薯:在薄膜上开孔,将甘薯种植在孔内,使其根系可以穿透薄膜,生长在土壤中;5. 灌溉管理: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水量,科学调控滴灌系统,保证甘薯在生长期内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甘薯膜下滴灌技术的注意事项1. 控制灌溉水量:合理控制甘薯的灌溉水量,根据甘薯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科学调整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2. 管路维护:定期检查滴灌管路的漏水和堵塞情况,及时进行修复和清理,保证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3. 合理施肥: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保证甘薯的养分供应;4. 薄膜管理:在甘薯生长期内,要及时修补薄膜破损部位,保持薄膜的完整,提高保温效果。
无公害脱毒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三 、 肥 施
1 薯的需肥规律。 . 甘 根据实验分析, 每生产 10 0 0f克鲜 薯需要 吸收纯 氮 3 . 5千克, 五氧化二磷 1 . 8千克, 氧化钾 50 . 千克。 施肥 中速效氮肥不宜过多, 以免发生徒长, 注意_ 并要 二 要素肥 料配合施 用。 薯的不 同生长时期, 甘 地上部与地下部 的养分 分配与于物质的积 累动态基本一致. .在生长前期地 上部的生长量 大于地下部, 而氮 、 、 磷 钾的分配 比例也大 于 地下部分 。 进人生长中期, 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大于地上部分, 地下氮 、 、 磷 钾的分配比例也逐渐提高。生 长后期, 地下部分 的 生 长 比例 明显 高 于 地 上 部 , 、 、 的 分 配 比 例 也 占显 氮 磷 钾 著优势 。 2施肥技术。无公害 f薯高产 田的 土壤肥力标准为有 . j | 机质 1 2 全氮约 04 水解 氮约 5 克 / ~ %, . %, 0毫 千克, 全磷约 01 速效磷 2 毫克 / 二 以上 , . %, ( ) 1克 全钾 2 %以上。 效钾 10 速 2 毫克 / 千克以上 =由于甘薯都种在贫瘠 的土壤上, 了提高 为 甘薯 的产量, 须增 施无污染 的有机肥 , 必 配合施用氮 、 、 磷 钾 化肥 。在一般情 况下, 每亩产鲜薯 2 0 0 0~20 5 0千克的地块 , 基肥应施有 机肥 2 0 0 0~30 0 0千克, 过磷酸钙 5 0千克, 酸 硫 钾2 0千克, 当土壤含水 解氮少于 4 O毫克 / 千克时每亩增加 尿素 1 0千克, 在生长前期 每亩追施尿素 1 3千克。 0~l 四 、 溉 与 排水 灌 甘薯全生育期 的耗水 量, 根据研究,春薯亩产 2 0 50— 40 0 0千克 的 田问耗 水量 为 4 0 5 5 7 0毫 米.相 当于 每 亩 30~50立 方米 的灌水量 , 0 0 因此在甘薯生长中期需注意排 涝, 、 前 后期要进行适量灌溉 。 五、 栽秧 1 . 栽期。春薯 以 5~1 0厘米地温稳定在 l —1 时为 6 7 栽秧适期 。 春薯栽期过早, 由于气温较低或遭受 春季霜害而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二)2024

甘薯栽培技术要点(二)引言概述: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充分发挥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优势,保证其正常生长和良好的产量,必须掌握一些关键的栽培技术要点。
本文将从甘薯的选种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施肥、收获与贮藏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甘薯栽培技术的要点。
正文:一、选种与播种1. 选择优质品种:选择高产、耐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
2. 保证种薯质量: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种薯,进行清洗、浸种处理,提高萌芽率。
3. 合理选址: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避免土壤酸碱性过高或过低的地块。
4. 平种与整枝:保持适当的行距,整齐排列种薯,控制苗龄和苗高,促进均匀生长。
5. 控制播种密度:根据田地的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每亩播种数量。
二、田间管理1.通风排水:保持田地通风良好、排水畅通,防止水浸和积水。
2.浇水与保墒:根据土壤湿度和需水量,合理浇水,并及时保墒,减少蒸散。
3.控制杂草:及时除草,控制杂草生长,避免对甘薯生长造成竞争。
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质量和养分需求,科学施肥,确保甘薯养分供应充足。
5.调节植株生长:通过人工修剪、中耕等措施,控制植株生长,促进分蘖和增加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1.早期虫害防治:种薯前使用杀虫剂进行处理,防止病虫虫害在起始阶段侵害甘薯。
2.定期病虫害监测:定期观察甘薯植株和叶片上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合理选用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农药,并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
4.轮作和间作:合理安排甘薯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加强除虫和清洁田地的工作,保持田间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机会。
四、灌溉与施肥1.土壤水分监测:定期测定土壤湿度,合理判断灌溉时机和水量。
2.科学施肥: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充分供应养分。
3.掌握施肥技巧:合理选用肥料种类、配比和施肥方法,避免浪费和污染。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1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sweetpotato)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可食用于做一些美味的食品,也可作为一种食物储备。
如今,许多人正在寻求提高食用甘薯产量的技术,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收获,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
一、选种优良品种
甘薯选种和繁育优良品种,是提高甘薯产量的关键技术。
选择具有良好生长习性的优良品种,它的根系发达、叶子茂密,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因此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
二、保持适当的土壤温度
甘薯的生长受到温度的主要影响。
如果土壤温度不到20℃,甘薯的生长就会受到阻碍。
如果土壤温度低于15℃,就会出现发芽不良,影响质量。
因此,要确保土壤温度适宜,在收获前保持土壤温度在20℃到25℃之间,以确保甘薯生长。
三、调节土壤酸碱度
甘薯喜欢酸性土壤,pH值在5.5~7.5之间即为最适宜的酸碱度,如果酸碱度不合适,就会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种植之前,可以添加增加土壤酸碱度调节剂,以确保土壤适宜的酸碱度,增加甘薯的产量。
四、抗病性的选择
甘薯种植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会严重影响甘薯的生长,因此要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类来种植,以避免病虫害的侵害。
五、有效的施肥
施肥是种植甘薯获得更高产量的关键。
应以有机肥和化学肥、钾肥等搭配使用,以保证甘薯在生长中获取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甘薯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综上所述,种植甘薯获得高产量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优良品种、保证土壤温度适宜、调节土壤酸碱度、抗病性的选择、有效的施肥。
只有把这些技术搭配起来,才能获得较高的甘薯收获。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高产、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甘薯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甘薯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获得丰收的成果。
1. 地块选择与准备甘薯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地块时,应避免高地或易积水的低洼地。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杂草除草,保持地面整洁,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翻耕,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薯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薯。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种薯消毒处理,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 栽植方式与密度甘薯的种植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穴盘播种法,将种薯切割成小块后放入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移植到田地中;二是直接整株移植法,直接将整株种薯移植到田地中。
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5-90厘米,株距25-30厘米。
4. 施肥与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在施肥方面,可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适当的施肥,例如可以在种植前施入基肥,并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
水分管理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特别是在种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更需关注,及时浇水。
5. 病虫害防治甘薯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
此外,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6. 铲土与收获甘薯生长期一般在90-120天左右,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收获前2-3周,可进行铲土,促进甘薯的膨大和增产。
收获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甘薯造成损伤。
7. 储存与销售收获后的甘薯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和销售。
宜选择通风性好、干燥、阴凉的仓库进行储存,避免长时间暴晒和高温环境。
甘薯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

[ ] 由 立新 , 长 山. 跖 草 生 物 学 特 性 的 研 究 E] 黑 龙 3 赵 鸭 J.
江 农 业 科 学 ,0 2 ( ) 2 3 2 O , 1 : 12 .
E3 许 秀杰 , 平 . 林 省 玉 米 田 鸭 跖 草 生 物 学特 性 及 4 雷 吉
参 考 文 献:
1 甘 薯 集 成 栽培 技 术 增 产 机 理
1 1 恢 复 种 性 。 强 抗 逆 性 . 增
甘 薯生长 发育提 供充 足的养 分 , 利于 提高 产量 。 有
1 5 早 栽植 、 . 早结薯 、 早上 市 、 济效 益高 经
甘薯是 无性 繁 殖作 物 , 体内 易 感 染 和 积 累病 毒 , 使 种 性退 化 , 合效 率 降 低 , 致 光 品种 的增产 潜 力下 降 。脱 毒种 薯从 生理 上排 除 了病 毒对植 株代 谢 的干 扰 与破 坏 , 器 官机 能增 强 , 性恢 复 , 各 种 保
有 效积 温不 足 的矛 盾 。 由于地 膜 的阻 隔 , 土壤 使
水 分在 膜下“ 上 滴 下” 蒸 的进行 循 环 , 而 较 长 时 从
间 的保 持土 壤湿度 , 起到 良好 的保墒 作用 , 保证 了
甘薯生 育期对 水分 的需要 。 1 4 改 良土壤 结构 , 速养分 转化 . 加 甘 薯覆 膜后避 免 了雨水 的重力 渗透引 起 的突
作 者 简 介 :陈 辉 (9 8) 男 , 艺 师 , 16 一 , 农 主要 从 事 薯 类 栽 培及 推 广 应 用 工 作 。
陈 辉 等 : 薯 高 产 高 效 集 成 栽 培 技 术 甘
又利 于块 根膨 大 。
2 3 平 衡 施 肥 .
四周压 实 , 隔 2 3 压 一 土 腰带 , 防止 大 风 每 — m 以 揭膜 。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始 栽秧 ,一 般在 4月下 旬 到 5月 中旬 。栽秧 时 ,用
5 O %甲基 托布 津 1 0 0 0倍液 对苗 基部 6~1 0 e m 处浸 泡 1 0mi n ,可 防 治甘薯 黑斑 病 。
署 噎 分 1 育秧 1 . 1 建 苗 床 。选择 背风 向 阳 、排 水 良好 、
靠 近 水源 、地 势平 坦 、疏 松 肥沃 、管 理 方 源 的 地 块 。苗 床 宽 度 1 . 6 m,长 度 随 地 形
而 定 ,一 般不 超过 2 0 m。苗床 面积 要 根据
3 . 2 - 3 合 理密 植 。春 薯 一般 4 . 5万株 / h m 。插秧 时
秧 苗入 土 4~6节 ,秧 苗 顶 部 露 出地 面 3~5 c m, 露 出 3~4片叶 。 4 . 1 栽 植 后 管 理 。这 ~ 时 期 主 要 是 查苗 补 苗 ,确 保 苗 全 苗 壮 ,促 进 甘 薯 扎 根 缓 苗 、早 结 薯 、 早 封 垄 。栽秧 后 3~5 d进 行 田 问检 查 ,发 现 缺 苗 或 死
载 鬻
~
甘 , E 薯 P 黑 3 斑  ̄
中下 旬 ,一般 在 栽秧 前 2 5 ~3 0 d 。如 果采
童 盘 用 地 膜覆 盖和 覆 膜 小拱 棚 设 施栽 培 ,种 薯 一 盘 上 床 时 间可 适 当提 前 5 1 0 d 。排 种 时 应
遵循 “ 薯 首 向上 , 薯尾 向下 , 阳 面 向 上 ,
~
2 苗 床管 理
苗 床 管理 “以催 为 主 , 以炼 为 辅 ,先
3次 。
催 后 炼 ,催 炼 结 合 ” 。前 期 高 温 催 芽 ,种
薯上 床后 迅速 将 床 温 调至 3 5℃ ~3 8℃ ,保 持 4 d , 然 后将床温 降至 3 0℃ ~3 2℃ ,直 到 出苗 ,一般 1 0 d 左 右幼 苗 出土 。中期平 温 长苗 , 自幼 苗 出土到 炼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甘薯是适应能力极强的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仍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和耕作管理措施。
因此甘薯地块的选择与整地做垄也是甘薯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地块选择
(1) 具有一定的耕层深度,也就是有一定的活土层。
一般要求耕层深度以25~30cm为宜。
耕层深厚有利于涵蕴并为甘薯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生长条件。
(2) 耕层土壤疏松。
土层疏松有利于根系氧气充足,维持植株呼吸与同化光合作用的平衡,植株健壮是形成高产的关键。
同时提高对钾元素的吸收能力,使钾、氮比较高,有利于养分向块根的转运。
(3) 土壤肥力适度。
肥力过低,甘薯会出现养分缺乏植株生长不健的现象;肥力过高,特别是氮肥供给过量,元素间不平衡,会出现地上部分旺长而地下经济产量过低的现象。
2、整地做垄
甘薯地块选择好后要科学合理整地做垄。
在增施有机肥、培肥改土、粘土掺砂、砂地掺土、深翻耕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垄,也是实现甘薯增产的关键。
(1)小垄单行。
多在地势高、沙质土、土层厚、易干旱、水肥条件较差的地方应用。
垄距60厘米,垄高20~30厘米,每垄栽种1行。
(2)大垄双行。
一般垄距90-100厘米,垄高30~40厘米,每垄交错栽苗2行,株距25-30厘米。
在水肥条件较好、土质较疏松的地方,有一定优越性。
二、合理施肥
甘薯是以地下部块根膨大实现产量的,而块根形成的多少和大小,又直接受制于地上部叶茎器官长势的优劣。
只有正确地调控地上、地下器官合理发展,甘薯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1、底肥
底肥施用量:甘薯的底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以半腐熟的有机肥料为宜。
磷、钾化肥也多作底肥施入。
在施用底肥时,如果没有有机肥料,施用三元复合肥料25千克~30千克/亩,效果也较好。
甘薯大多种植在旱薄地上,缺乏养分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甘薯又是吸肥力很强的作物,因此,补充养分十分重要。
一般地块,应施优质有机肥2m3/亩,N、P、K复合肥80~100斤/亩,
有机肥在起垄前撒施,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条施。
甘薯对氮素的吸收集中于前期、中期生长阶段,而磷、钾吸收最多的时期却在薯块膨大期,因此,充足的底肥应能保证甘薯不同生育阶段对不同养分的需求。
2、追肥
甘薯在早期茎叶生长时,需要较多的氮肥和一定量的磷、钾肥,以搭好丰产的架子;在薯块膨大时需要较多的钾肥。
只有健壮的茎叶和较多的薯块,才能达到高产。
追肥要早且根据底肥施用量的多少和甘薯的长相来确定是否追肥或追肥量的大小。
为便于追肥操作,追肥应在封垄前进行追施,甘薯生长后期提倡施用叶面肥。
(1) 促苗肥:在栽后7天左右,在肥力低或基肥不足的地块,可以适当施促苗肥,一般在团棵期前,每亩施用尿素3~5千克,在苗侧下方7~10厘米处穴施,注意小株多施,大株少施,干旱条件下追肥后随即浇水,达到培壮幼苗的作用。
(2) 壮棵肥:在封垄期若苗情不旺,可追施壮棵结薯肥,促进早结薯和早封垄。
分枝结薯期,地下根网形成,薯块开始膨大,吸肥力增强,需要及早追肥,以达到壮株催薯,稳长快长的目的。
干旱条件下可以提前施用。
施用量视苗情而定,长势差的地块每亩追施尿素3~5千克或高氮复合肥5~8千克;长势较好的用量可减少一半,基肥用量多的高产田可以不追肥,或单追钾肥。
(3) 催薯肥:在中后期若出现茎叶早衰可叶面喷施催薯肥,以钾肥为主,也可以作为裂缝肥施于根部。
施肥时期一般在薯块膨大始期,每亩施用硫酸钾5~10千克。
施肥方法以破垄施肥较好,即在垄的一侧,用犁破开三分之一,随即施肥。
施肥时加水,可尽快发挥其肥效。
甘薯是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有氯元素的肥料。
三、适时栽插与合理密植
春薯应在终霜后5~10cm地温稳定达到17℃时及时栽插,此外,栽插时用辛硫磷毒土防
治地下害虫。
拔苗时要将顶部对齐,秧苗从顶心向下留20厘米,多余部分剪掉。
带水插秧,
呈船底型,水干封垵,留两叶一心。
根据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平肥地栽植4000株/亩左右,山区薄地栽植4500~5000
株/亩。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
脱毒薯苗质量总有差别,人工操作更不可能做到规格完全一样,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小苗
和缺株现象。
一般栽后2~3天就应随查随补。
2、化学除草
甘薯生产中基本上都是育苗移栽,可于移栽前2~3天喷施土壤封闭性除草剂。
用50%乙草胺乳油l50~200ml/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75~250ml/亩对水40公斤均匀喷施。
苗后处理每亩可选用2%的拿捕净乳油80~120毫升、12.5%的盖草能乳油50~60毫升、5%的精禾草克乳油50~60毫升,对水40公斤左右,于杂草3~5叶期进行茎叶处理。
3、中耕
中耕一般在生长前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时要结合培土,使栽插时下塌的垄土复原。
封垄前耕二遍。
4、控制徒长
由于脱毒薯生长旺盛,分枝多而壮,容易徒长。
所以,化学控制徒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用15%多效唑80g/亩,对水40公斤,在团棵期和封垄期各喷1次,完全可以控制茎叶徒长。
五、收获与贮藏
1、甘薯收获
一般正常收获期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
留种用甘薯应在10月1日前收获。
甘薯收刨时要做到“三轻”即:轻刨、轻运、轻入窖。
“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
2、甘薯贮藏的温度控制
薯块入窖时要不带病、无碰伤、不受冻、不受淹。
保持适宜的窖温是贮藏好甘薯的关键。
刚入窖时,有加温设备的可采用高温处理,防止黑斑病及软腐病的为害。
高温处理分3个阶段,在升温阶段,从烧火加温到薯堆温度达到35℃需1~2天。
加温要猛,温度上升要快,待气温上升到36℃时停火,使温度逐渐达到上下一致,最后使温度稳定在35~37℃。
第二段为保温阶段,使35~37℃的温度保持4昼夜。
第三个阶段为降温阶段,当高温保持4昼夜后,应打开全部门窗散热,降温要快,1~2天以内窖温降至15℃左右,以后即进入常温管理。
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1~13℃,最低不能低于9℃,最高不应超过15℃。
3、甘薯贮藏的湿度控制
湿度与细菌繁殖和保持薯块品质有直接关系。
湿度大,病菌繁殖快,病害蔓延迅速;湿度小,薯块水分丧失过多,影响薯块品质及发芽能力。
贮藏期适宜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