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编小说成剧本

如何改编小说成剧本
如何改编小说成剧本

改编

把一部小说、一本书、一出舞台剧或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跟创作独创的电影剧本是一样的。“进行改编”(to adapt)意味着从一种媒介改变成另一种媒介。改编(adaption)的定义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宜或适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

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味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为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桔子。

当你把一部小说、一出舞台剧、一篇文章,甚至于一首歌曲改编成电影剧本时,你是在把一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形式。你是根据它原来的素材来写一个电影剧本。

然而从实质上讲,你还是在创作一个独创的电影剧本,因而你必须以独创的方式来探讨它。

一部小说通常涉及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生活,是在戏剧性动作的思想景象中发生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与回忆。在小说中,你可以用一句话、一个段落,一页稿纸,或一个章节,来描写人物的内心对白、思想、感情和印象等等。小说时常发生在人物的脑海内。

另一方面,一出舞台剧是在舞台面的规定范围之内用对话把思想、感情和事件描绘出来。戏剧涉及的是戏剧性行动的语言(language)。

电影剧本涉及的是外部情境(externals),是具体的细节──一只钟的滴嗒声,一个小孩在空旷的街道上游戏,一辆汽车拐过街角等。电影剧本是一个用画面来讲述的故事,它发生在戏剧结构的来龙去脉之中。

曾经导演过《筋疲力尽》(Breathless)、《周末》(Weekend)和《随心所欲》(Vivre sa Vie)等片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法国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说过,电影正在发展自己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去读解画面。

改编的剧本应该看作是独创的电影剧本。它只不过是以小说、书籍、舞台剧、文章或歌曲为起点。这些都是材料来源,是起点。仅此而已。

当你改编一部小说时,你没有必要把自己仅限于忠实于原素材的地步。

《总统班底》就是个好例子。它是由威廉·戈尔德曼根据伯恩斯坦与武德沃得所写的书(顺便提醒一句,是关于水门事件的)改编的,这里就需要立即作出若干个剧作上的选择。在舍伍德·欧克斯实验学院的一次采访之中,戈尔德曼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改编。“我必须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非常复杂的素材,但又不能显得头脑简单。我必须从没有故事的素材中编出个故事来。要编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总是一个问题。

“举例说,电影是在原书的一半之处结束的。我们决定就在哈德曼犯错误的地方结束。而不是去表现武德沃得和伯恩斯坦怎样获得全胜。观众已经知道他们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了,并且名利双收,成了新闻界的宠儿。试图以这样的高调来结束影片,那会是个错误。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结束:在哈德曼犯错误的地方,也就是原书一半多一点儿的地方结束影片。对电影剧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结构。我必须确信,我们找到了我们一直要寻找的东西。如果观众被弄得稀里糊涂,那我们就会失去他们。”

戈尔德曼以闯入水门大楼那个紧张而充满悬念的段落为开端。然后,当那些

人被捕后,在预审法庭上介绍了武德沃得(罗伯特·雷德福饰)。他在法庭上看到了那位高级律师,于是开始怀疑,然后介入其中。当伯恩斯坦(达斯汀·霍夫曼饰)参加进来处理这件事时(这是情节点I),他们成功地揭开了这一秘密与阴谋的来龙去脉,从而导致了美国总统

的下台。

原始素材是材料的来源。怎样把它形成电影剧本,那就全靠你自己啦。你可以加上一些人物、场景、事变和事件等。但不要把小说硬抄到电影剧本中去,要把它变成视觉上的,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

戈尔德曼在《马拉松人》(Marathon Man)中就是这样做的。他改编了自己的小说:“人们问我是不是先写成电影剧本的。我告诉他们,不是的。根本不是!是小说在先。它被买下来拍电影,纯属巧合。

“《马拉松人》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剧本。这部小说是一部内心的小说,大多数动作会发生在这个小伙子的头脑里面。在原书中和影片中,唯一一个直接表现的场面,就是奥列佛在钻石区的那个场面。这是一场外景戏。我不需要改动多大,因为它本来就表现得很好。在书中它很奏效,在电影剧本中也很奏效,在影片中它也同样很奏效。”

当你把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时,你没有必要把自己局限于忠实于原素材的地步。前不久我把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我不得不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是一部灾难小说,写的是一位气象学家发现一个新的冰河时期即将来临,当然,没有人相信他。当气候开始变化时,已经太晚了。新的冰河时期开始了。这位气象学家和其他一批科学家被派往冰岛去考察冰川,但是船被冰封。小说以主人公被冻死为结尾。

这就是这本书。一部长达六百五十页的灾难小说。这是够诱人的。

我决定保留这位主人公。但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戏剧价值,我要把他摆在一个感情的冲突之中。所以我让他成为一个在政治问题上直言不讳的教授,人们正在考虑授予他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个终身职位。他的关于冰河时期即将临近的“不负责任”的声明,可能要危及他的任职。

然后,我需要构思故事该怎么办。我需要把结尾改成一个“高调的”或者正面的结尾。我要让他们都活下来,而不是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我开始明白,我需要个令人激动的开端。我通读了全书,在第278页上,我看到主人公在冰岛测量冰川的运动。我决定从这里开始──就在这广阔无垠的冰原上。这是一个视觉因素。当他们深深下降到冰川的心脏时,发生了地震,引起了雪崩。他们总算死里逃生。这是一个强烈的视觉段落,它十分恰当地建置了整个故事。

当教授返回纽约,把他的发现交给上级时,他们不相信他。那年发生的第一场暴风雪,一个警告,成为第一幕结尾的情节点。这场暴风雪发生在万圣节(我的主意),因为这时有可能下雪,并且是一个很好的视觉段落。

这是未来事情的模样。

第二幕是另一个问题。我把大部分动作归成三个主要段落:一、主人公组织了一个世界范围的科学家联络网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二、纽约城市开始冰冻;

三、人们终于接受了事实,并且试图制定出一个计划。我从书中挑了一些事件把这几场戏串在一起。我知道我必须避免重弹那些灾难片的陈词滥调,因为当时灾难片已经没有市场了。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原书的结尾不适用,必须改变一下。我就以一个未来的幸存者的故事作为结尾。

我把动作改成这样,当科学家的船被冰封之后(第二幕结尾的情节点Ⅱ),

我让主人公和他的科学家女友,以及另外七个人离船而去,尝试着去适应冰天雪地的生活条件,就象爱斯基摩人近千年来所做的那样。

所以第三幕是全新的。这九个人组成一个旅行集体,一路上狩猎驯鹿,并抛弃了二十世纪的残余。我以这个气象学家的女友生了一个孩子来结束这个电影剧本。

这个剧本很有效用。

当你把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时,它必须是一个视觉的经验。这才是电影剧作家的工作。你仅仅需要忠实于原素材的整体性就可以了。

当然也有例外。也许最独特的例外就是约翰·休斯顿为《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写的剧本。当时休斯顿刚刚根据W·R·伯纳特(W.R.Burnett)的书改写成了一个电影剧本《峻岭》(High Sierra)(由汉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和伊达·露彼诺Ida Lupino主演)。这部影片非常成功。于是休斯顿得到机会编写和导演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他决定把达什埃尔·汉麦特(Dashiel Hammett)的小说《马耳他之鹰》重新拍成电影。这个萨姆·斯佩得(Sam Spade)的侦探故事曾两次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成影片:一次在1931年拍成喜剧片,由理卡多·柯蒂茨(Ric-ardo Cortez)与比博·丹尼尔斯(Bebe Daniels)主演。另一次在1936年,以《撒旦遇到一位太太》为名(Satan Met a Lady),由华伦·威廉(Warren William)和比蒂·戴维斯(Bette Davis)主演。这两部影片全失败了。

休斯顿很喜欢这本书的味道。他认为可以在银幕上很完整地把这个故事展现出来,把它拍成—部具有汉麦特风格的硬汉子的侦探故事片。就在他临去休假之前,他把这本书交给了他的秘书,让她通读全书,然后把文学的叙述改成电影剧本的分镜头形式,把各个场面标出内景或外景,说明基本动作并引用原书的对话做对白。然后,他就到墨西哥去了。

当他走后,这个电影剧本辗转到了杰克·L·华纳手中。“我喜欢它,你们正抓到了这本书的妙处,”他对这位大吃一惊的剧作者兼导演说道:“开拍!就照这个样子!我祝愿它成功!”

休斯顿言听计从。结果,影片成为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威廉·戈尔德曼在谈到他写《卖花生的卡西迪和跳太阳舞的小伙子》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时说:“首先对西部地区的调查工作就是索然无味的,因为大部分材料不准确。那些写西部故事的作家们搞的都是没完没了的神话,这本身就是虚假的。很难去弄清真相。”

戈尔德曼花了整整八年时间去调查这个卖花生的卡西迪。他偶然找到“一本或几篇,或者是一段关于卡西迪的资料,但是没有一点关于跳太阳舞的小伙子的材料:在他同卡西迪去南美之前,他仅是个无名小卒。”

戈尔德曼发现为了使卡西迪和小伙子离开这个国家逃到南美,必须歪曲历史。这两个法外人是这类人中的最后两个。时代变了,这两个西部的法外人再不能干那些自从南北战争结束后他们一直干的事情了。

“在这部影片中,”戈尔德曼说,“卖花生的卡西迪和跳太阳舞的小伙子抢劫了几次火车。而后官方组织了一个大型民团对他们紧追不舍。当他们发现无法摆脱民团的追击时,他们跳下了悬崖,然后到南美去谋生。但在实际生活中,当卖花生的卡西迪得知大型民团的消息之后,他就走了,径直走了!他知道全完了,他斗不过他们……

“我认为我应该证明我的主人公为什么要离开这里逃跑,所以我尽量把这大型民团写成是毫不宽容的,这样就使得观众们为他们逃脱罗网而鼓掌喝彩。

“这部影片的绝大部分是编造出来的。我采用了个别史实,他们的确劫过两次火车,他们的确搞了不少炸药把车厢炸得粉碎,而每次武德科克这个人都在车上;他们的确去过纽约,他们也去了南美,最后他们的确在玻利维亚的枪战中身亡。此外,是一些一鳞半爪的材料,故事全是拼凑的。”

T·S·艾略特①有句名言:“历史不过是编造的通道。”如果你要写一个历史的电影剧本,对有关的人物不应追求准确无误,只求历史事件及其结果准确就行了。

如果你必须增添新的场面,做就是了。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加进几个事件,使得故事更加个性化,只要它们能导致准确的历史结果就行。法国电影创作者阿培尔·冈斯(Abel Gance)②拍摄的《拿破仑》(Napoleon),就是一个利用历史作为跳板的杰出范例。这部影片原来拍摄于1927年,最近由科温·布朗罗(Kevin Brownlow)挖掘出来,并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发行公映。影片追述了拿破仑的早期生涯,(冈斯在小孩打雪仗之中,便把孩提时代的拿破仑的军事才能戏剧化地表现了出来。记住,动作即是人物!)然后,影片跳到1789年,展现了法兰西革命的六年,并以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陆军统帅为结尾。影片的结尾是一个精彩的三面银幕的段落场面(三块银幕同时放映),表现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进军意大利。

但是,对待历史不能太随便了。

在最近一个欧洲的电戏剧本创作班上,一名法国学生写了一个关于拿破仑从滑铁卢到圣·赫伦纳岛的电影剧本。他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浪漫的武侠电影,其中充满了不准确的史实和纯属虚构的事件。他没有为这个故事进行充分的准备或调查研究,因此剧本除了当做一个反面的写作样板之外,别无它用。

把一出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剧本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虽然你涉及的是不同的形式,但遵循的是同样的原则。

一出戏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它涉及的是戏剧性动作的语言。剧中人物讲述着他们的感觉,喋喋不休议论着他们的记忆、情绪和事件。表演区、地点、背景永远局限在舞台框之内。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生涯中也曾有过一段时间,他诅咒这个舞台的限制,把它称之为:“没有价值的绞架”和“木头的零!”而且恳请观众诸君“以自己的头脑来弥补表演的不足。”他知道在这个舞台上是无法表现在碧空之下英格兰连绵起伏的旷野上两支对垒的军队,这一壮观宏伟的场面。只是在他完成了《哈姆莱特》之后,他才超越了舞台的限制,创造了伟大的舞台艺术。

当你把一出戏改编成一个电影剧本时,你应该把戏中所提到的或讲出来的事件加以视觉化。戏剧涉及的是语言和戏剧性的对白。在田纳西·威廉斯(Tennesee Williams)③的《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或《热屋顶上的猫》(A Cat on a Hot Tin Roof),阿瑟·密勒(Art-hur Miller)的《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或者是尤金·奥涅尔(Eugene O'Neill)④的《直至深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中,动作全部发生在舞台上,在布景之中,演员在议论自己,或者相互对话。你可以随便拿来一个剧本看看,无论是萨姆·沙帕德(Sam Shepard)的现代戏剧如《饥饿阶级的咒骂》(Curse of the Starving Class),还是艾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的《谁害怕弗杰尼亚·伍尔夫》(Who's Afraid ofVirginia Woolf)全是一样。

因为一出戏的动作是说出来的,所以你必须加以扩展,赋予它以视觉的幅度。你应该为剧中仅仅在对话中提到的事情增加一些场面与对话,把它们加以安排和

设计,从而使它们能引向原舞台剧的主要场景上。要从对话之中找到把动作

视觉化的方法。

澳大利亚的影片《驯马手莫兰特》(Breaker Morant)是个好例子。原剧作者为肯尼恩·罗斯(Kenneth Ross)(他还写过《豺狼的日子》(Day of the Jackal),后来由澳大利亚电影创作者和鲁斯·贝瑞斯福特(Bruce Bere-sford)改编并导演成影片。这部影片是关于布尔战争(Boer War)(1900年)中,一名澳大利亚军官由于以一种“非正统的和不文明的方式”(游击战争)杀死敌人而被控、受审,最后被处死的故事。他成了政治斗争的受害者,战争赌博中的抵押品,本世纪初英国殖民主义制度的一位澳大利亚牺牲品。原舞台剧是发生在法庭上,但是影片则把动作扩展开来,它不仅增加了战斗场面的闪回镜头,而且加进了表现这位士兵个人生活的场面。结果使它成为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发人深省的影片。

这出舞台剧和影片各自独具一格,这当然要归功于戏剧作家和电影创作者。

主要表现人──无论是活人还是死人──的电影剧本,即传记体式的剧本,必须有所取舍和集中,从而使它富有效果。以卡尔·福曼(Cail Forman)编剧的《青年的温斯顿》(Young Winston)为例,它只涉及了温斯顿·丘吉尔在当选为首相之前的生活的几个插曲和事件。

你的人物的生活仅仅是你写作的开始。要有选择。只要从主人公生活中挑选出几个事件或事情,然后把它们构成一条戏剧性故事线。汤姆·理克曼(Tom Rickman)的《煤矿工的女儿》(Coal Miner's Daughter),罗伯特·波尔特(R-obert Bolt)的《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以及奥逊·威尔斯和赫尔曼·曼凯维奇的《公民凯恩》(根据威廉·鲁道夫·赫斯特的生涯松散地改编而成)都是把主人公生活的几个事件加以戏剧性安排而构成的很好范例。

你怎样处理你的对象的生活,这决定了基本的故事线;没有一条故事线,就没有故事;而没有故事,你也就写不成电影剧本!

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获得了把一家重要的大城市报纸的第一位女主编的生活拍成电影的创作权。我的学生试图把一切事情都写进故事之内;早期生涯,“因为它们非常有意思”;她的婚姻和生儿育女,‘因为她具有不寻常的处世态度”;她报道过几个重要新闻的那个早期的记者生活。“因为它们实在令人兴奋”,以及获得主编职务以及其他几个故事,“因为这是她成名的原因”。

我劝她集中写这个女人生活中的几个事件,但是她被自己的对象牢牢地缠住了,以至于无法客观地来看问题。于是我让她做一个练习。我让她用几页纸写出她的故事线。她写了足足二十六页稿纸给我,而且只写了这个人物一生的一半!她根本没写出个故事来,只写了个记事,而且枯燥无味。我告诉她这样写不行,建议她集中在这个人物的主编生涯中的一、两个故事上。一个星期后,她来对我说,她无法决定哪件事情值得写。这种迟疑不决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感到沮丧而压抑,最后丧失了信心不想写这个剧本了。一天,她哭着来找我。我鼓励她重新研究那些素材,找出这个女人生活中最有兴趣的三件事情,(写作,请记住,就是挑选与选择),如果需要的话,找那个女人谈谈,问问她自己认为她的生活和事业中哪些方面最有意思。她这样做了,并终于以主人公所报道的那个新闻故事,也就是使她成为第一位女主编的那个新闻故事为基础来构成一条故事线。这条故事线成为这个电影剧本的“钩子”或基础。

你只能用一百二十页稿纸来讲故事。要精心地挑选那些事件,从而使它们能通过最好的视觉能力与戏剧性成分来描绘你的故事,使它们趣味盎然。电影剧本必须以你故事的戏剧性要求为基础。原始素材毕竟只是原始素材。它只是个起点,

而不是终点。

新闻记者似乎很难学到这一点。当他们以一篇报道为基础写电影剧本时,常常感到困难。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在一部影片中结构戏剧性故事线的方法,恰好与在新闻报道的结构法截然相反。

一个新闻记者以收集事实和情报为业,他靠研究书本或采访有关人员来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一旦掌握了全部事实,就可以设想出故事来。一个新闻记者收集的素材越多,信息也就越多;这样他就可以使用一些,或全部都用,或干脆不用。他一旦收集到事实材料后,就开始寻找故事的“钩子”或“角度”,然后仅仅使用其中那些最有趣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写他的故事。

这就是好的新闻报道。

但是写电影剧本正好与之相反。你带着一种想法,一个主题,一个动作与人物,来写电影剧本;然后编织一个能使之戏剧化的故事线。一旦你有了这个基础故事线──如三个家伙抢劫蔡斯·曼哈顿银行──你就可以把它加以扩展;进行调查,创造人物,写人物传记,需要的话,访问一些人,收集所缺的那些能对故事有用的事实和情报。如果故事还缺什么东西,那就撰写出来。

在电影剧本中,事实支承着故事;你甚至可以说,它们创造了这个故事。

在电影剧本写作中,你是从一般到特殊,你先找出这个故事,然后收集事实。在新闻报道写作中,你是从特殊到一般;你先收集事实,然后再找出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他根据自己发表在一家全国性杂志上的一篇有争议的文章来改编一个电影剧本。尽管他掌握了全部事实,但是他仍然感到很难摆脱开文章,很难把一个好的电影剧本所需要的那些因素加以戏剧化。在寻找合适的事实和细节方面,他束手无策了。写到三十页就不知道如何写下去了。他陷入困境,惊恐失措,然后把这个本来能成为一个好的电影剧本的东西束之高阁了。

他不能做到文章是文章,电影剧本是电影剧本。他想要忠实于原素材,但是这行不通。

很多人想根据杂志或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来编写一个电影剧本或电视剧本。如果你想把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的话,你就必须从电影剧作家的角度去处理它。这个故事是说什么的?谁是主要人物?结尾怎样?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男子因被指控犯谋杀罪而被捕、受审、后来又宣告他无罪,直到公审后才发现他是真正有罪的?还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设计,制作赛车,并参加竞赛,最后成为冠军?还是关于一个医生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还是关于乱伦的事?写的是谁?讲的是什么?当你回答这些问题时,你可以把它们安排在戏剧性结构之中。

当你把一篇文章或新闻报道改编成一个电影剧本或电视剧本时你会碰到许多法律问题。首先,你应当获准写这个剧本,这意味着,你应从有关人员那里得到改编权,要和作者谈判,也许还要和报社、杂志社协商。大多数人是愿意你把他们的故事搬上银幕或电视的。如果你认真的话,还需要咨询专门办理这类事务的法律顾问或者文学经纪人。

但无论如何,别被法律事务纠缠过多。如果你不想现在就办,那就别办。先写出个初稿或梗概。素材中有一些东西吸引了你,是些什么呢?要探索一下。你可以决定根据这篇文章或故事写个草稿,然后看看结果如何。如果不错,你再把它给一些有关人员看一看。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你永远不会知道结果如何。以上就是你应该做的一切事情。

以上我们讨论了把小说、舞台剧或者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的问题,但是我们

依然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改编艺术?

回答:不要绝对忠实于原著。一本书是一本书,一出戏是一出戏,一篇文章是一篇文章,一个电影剧本是一个电影剧本。改编的电影剧本就是独创的电影剧本。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形式。

正如苹果不同于桔子一样!

练习:

随便翻开一本小说,读几页。注意一下,叙事动作是如何描写的。它是发生在小说主人公的脑海之中?是通过对话讲述出来的?描写部分怎样?再拿出一个戏剧剧本,也读几页。注意一下人物是如何谈论他们自己或者剧本的动作。然后读几页电影剧本,看看电影剧本是如何处理外部细节和事件的,主要人物看见什么。

125位英美名作家评出200年来最伟大的书

125位英美名作家评出200年来最伟大的书 【20世纪最佳作品】1纳博科夫《洛丽塔》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3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4乔伊斯《尤利西斯》5乔伊斯《都柏林人》6马尔克斯《百年孤独》7福克纳《喧哗与骚动》8伍尔芙《到灯塔去》9《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全集》10纳博科夫《微暗的火》 分享:@每日好书推荐 (微博| 博客) 关注微博 @每日好书推荐

好书微盘其他文件: 香港大学推荐的十本好书书目 木心先生简介,作品,书摘 《都市快报—独立书评》2009年20本好书 2011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及入选理由 到台北,逛诚品书店 纪念三毛逝世21周年 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说排行榜 豆瓣2010最受关注图书20本 连岳:推荐给70年代人的70本书 《泰晤士报》六十年六十书 10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推荐 亚洲周刊20世纪100部中文小说 【图书活动】今天2012.6.18京东店庆,去年这个时候京东图书有200减100的活动,不知道这次会有何大的促销活动,需要购书的朋友可以去看下。(https://www.360docs.net/doc/739746662.html,/S71t6v) 敬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每日好书推荐,今天会第一时间发布京东图书打折信息。

125位英美名作家评出200年来最伟大的书 美俄两国均有媒体在关注一本2007年出版的旧作——《十佳:作家选好书》(The Top Ten: Writers Pick Their Favorite Books)。 玛丽亚·波波娃1月30日为《大西洋月刊》网站撰文,提及此书,并使用新闻式标题“125位英美名作家评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书”,称,该项目曾叩问诺曼·梅勒、乔纳森·弗兰岑和乔伊丝·卡罗尔·奥茨等英美名家,请他们各列书单,每单10本,选出心仪的虚构类作品(小说、短篇集、戏剧和诗集皆可),由高到低排序,以榜首10分,榜尾1分统计排名,得出20世纪最佳作品、19世纪最佳作品、入选作品最多的作家和得分最多的作家四个排行榜,结果显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分获19和20世纪的头名,莎士比亚虽然入选作品最多(11部),却在得分榜上屈居托翁之后。 另一部托翁经典《战争与和平》排在19世纪榜的第三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也上了榜,如果考虑到纳博科夫的俄裔身份,那么我们便会看到,东风压倒了西风,俄人大获全胜。 2月13日,俄国的《莫斯科时报》为此欢呼,盛赞俄语经典文学的影响力不仅强大,而且绵延不绝。俄国评论家伊戈尔·沙伊塔诺夫告诉该报:“纳博科夫是作家反省自身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评论家伊戈尔·沃尔金则说:“无法想象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19世纪。他不仅是作家,而且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里,读者通过他的作品来更多地了解自身。”(记者王胡) 四榜单如下: 20世纪最佳作品 1、《洛丽塔》,纳博科夫著 2、《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著 3、《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著 4、《尤利西斯》,乔伊斯著 5、《都柏林人》,乔伊斯著 6、《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论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完整版

论小说的影视剧改编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毕业论文 题目:论小说的影视剧改编 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年级:2009级广播电视编导 姓名:臧丹 学号: 指导教师:刘春艳讲师 2013年4月12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摘要 小说和影视剧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小说和影视剧同时具有的文学性、叙事性和时空性,把小说和影视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小说和影视剧的可通约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小说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具有内在感悟的无限延伸性。影视剧是直观的声画符号,善于用生动的形象和唯美的画面展现生活常态和制造视觉享受。小说和影视剧的不可通约性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好的小说为影视剧的改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是影视剧改编的源泉。影视剧的成功改编不仅催红了成为改编素材的原着小说,还引发了新的写作形式——影视剧本的出现。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改编成功会受到好评如潮,促使编剧进行更好的二度创作。改编失败的影视剧会备受争议,会引起编剧的深思,更加注重忠于原着和人物刻画。小说和影视剧的互动发展促使两者达到共存双赢。 关键词:小说;影视剧;改编 The Theory of Fictional Films and Adaptation Abstract:Novels and TV dramas are coming from life and above life, they have the literariness, narrative and space-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novel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novels and dramas commensurability provides possibility for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Novel is an abstract language sign,which has intrinsic feeling of infinite extensibility. Content is intuitive picture symbol, which are good at using vivid and beautiful pictures to show life normal and create visual enjoyment. Novels and movies of incommensurability make both promote each other and gain common development. Good adapted novels which provide a lot of materials for films and television plays, are the source of content adaptation. Successful adapted films not only push original material of the novel

一生必读的100部世界名著

一生必读的100部世界名著 阅读:73782011-09-09 11:14 标签:育儿 1、《伊利亚特》——人类历史开篇的第一首歌2 2.《奥德赛》——人类征服大自然无数奇险的交响诗3 3.《伊索寓言》——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5 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7 5.《俄狄浦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剧8 6.《罗摩衍那》——世界文学史中最长的史诗 7.《一千零一夜》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8.《源氏物语》——日本宫廷版的《红楼梦》 9.《神曲》——中世纪的史诗 10.《十日谈》——100篇“醒世小说” 11.《坎特伯雷故事》——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典范 12.《堂吉诃德》——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 13.《巨人传》——人的力量.智慧和品德的赞歌 14.《罗密欧与朱丽叶》——一部充满诗意的爱情悲剧 15.《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16.《蒙田随笔》——常识与哲学的完美统一 17.《伪君子》——一部思想深刻的“政治喜剧” 18.《失乐园》——英国诗歌中一座令人仰视的高峰 19.《鲁滨逊漂流记》——一曲原始积暴时期资产者的颂歌 20.《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21.《老实人》——一部宣传启蒙思想的最重要的哲理小说 22.《忏悔录》——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23.《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4.《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件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的艺术品 25.《浮士德》——一部“名著”中的名著 26.《傲慢与偏见》——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27.《格林童话集》——流传甚广的浪漫主义童话集 28.《唐璜》——一部彻底的天才的作品 29.《巴黎圣母院》——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30.《红与黑》——一部政治爱情小说 31.《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32.《高老头》——《人间喜剧》的序幕 3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篇诗体的旅行记 34.《名利场》——一部逗趣而又启人深思的小说 35.《筒.爱》——一位灰姑娘式人物的奋斗史 36.《呼啸山庄》——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 37.《汤姆叔叔的小屋》——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38.《神秘岛》——一部启迪人们想象力的科幻小说 39.《大卫。科波菲尔》——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的巨幅风情画卷 40.《双城记》——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悲剧杰作

小说改编剧本合同

小说改编剧本合同 甲方: 乙方: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邮编: 乙方: 地址: 电话: 邮编: 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甲方拥有著作权之《春天》小说改编剧本事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恪守执行。 1、改编作品 甲方根据乙方的小说《春天》改编电影。 2、权利归属 乙方同意将以上剧本全权交付甲方使用,剧本著作权归甲方所有。 3、报酬支付

3.1本合同签字之日起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人民币 元整; 3.2乙方向甲方提供小说《春天》的原稿,并授权甲方对其小说《春天》改编成剧本。 3.3甲方应将属于乙方的收益支付至乙方指定账户,报酬支付时间以银行收到该款项为准: 开户行: 开户名: 账号: 4.甲方应履行的义务 4.1.甲方保证在未来电影制成品及宣传品上署明: 原作作者: 终稿编剧: 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随意变更以上署名格式。 4.2.甲方保证拥有该原创剧本《春天》的电影剧本改编权,否则由此引起的侵权责任由甲方承担。 5、乙方应履行的义务 5.1乙方应在年月日之前完成小说原著的交付工作。 5.2乙方在交付原著作品后,不得对其他人再授权将此小说改编成剧本,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5.3 乙方保证甲方改编权的行使,遇到第三人干扰,应予以排除。

6、合同的变更 本合同履行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甲、乙任何一方需变更本合同的,要求变更一方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征得对方同意后,双方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发出天内)签订书面变更协议,该协议将成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未经双方签署书面文件,任何一方无权变更本合同,否则,由此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7.违约责任 7.1 本合同签订后,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各项条款,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赔偿造成的实际损失及救济的合理支出费用。 7.2 若甲方违反本合同第3条规定,未按约定及时足额向乙方支付报酬及乙方应得收益的,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继续履行支付义务,并按其延迟支付的数额,以每日万分之三的标准,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7.3如乙方违反本合同第5.1条的规定,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交付原著,经过甲方同意,可在日之内交付作品,逾期不能交付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7.4如乙方违反本合同第5.2条的规定,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其因此遭受的损失(或者乙方需向甲方只顾人民币元的违约金。) 7.5因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违约方应承担守约方为保护和实现本合同项下权利和救济所产生的所有合理费用(包括但

【历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短篇小说除夕夜(作者达理)

【历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短篇小说。除夕夜(作 者:达理) 最后一个顾客是六点半来的,并且根本不是来吃饭,而是来买醋,那是一个穿红戴绿,打扮得象朵花儿似的小姑娘,脸蛋冻得通红,跑得气喘吁吁,胖胖的小手连瓶口都攥不过来。 “叔叔,卖我一瓶醋吧。”小姑娘仰起脸,把瓶子递给崔明,“妈妈要做糖醋鱼,我弟弟把一瓶醋都打啦!”崔明进到里面的灶间,给小姑娘倒了一瓶醋。按理说,他这家个体小饭馆是不允许代卖副食的,可今天是大年三十,人家等着急用,就算让工商管理局查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除非是故意找茬儿。 小姑娘接过醋瓶,喊了声“谢谢叔叔”,便一溜烟儿跑远了。 崔明捡起小姑娘扔下的一小团纸币,展开一看,竟是五角!他连忙追出门去,小姑娘早已无影无踪。一瓶醋只要一角钱,小姑娘回家该挨骂了。崔明估计,她家的人一会儿可能来找的,就是不来,他也要设法如数奉还。他在除夕晚上

照常营业,不是为了这样赚四角钱,而是为了正当地赚四块,甚至是四十块!对于他的这种“野心”,傍晚时,他的“女店员”金小翠曾和他发生过一场激烈的辩论。 “早跟你说多少遍了,大年三十的,谁不在家吃团圆饭,上你这儿来扔票子!”那不一定,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呢!“小翠把一盆洗抹布的碱水倒进污水槽子:”就算有几个,你能赚多少?“”多了更好,少了不嫌。“”你这人,真犟眼子!“小翠系好墨绿色羽绒滑雪衫的钮扣,两手揣进衣袋里,嗔怨地望着他,”关门得啦,跟我回家过年去。“”你走吧,我不去。“崔明低声吐噜了一句,拽下白毛巾擦着手。 “你……”小翠犹豫了一下,“你不去,我爸可该生气了!”小翠的父亲是这家饭店掌勺的大师傅。他四点多钟就把火封了,留下两个年轻人打扫卫生,自己先回家做年夜饭。 早在几天前,金师傅就向崔明发出过邀请:“你既然不回北京了,就上我家过年吧,省得光剩下我们爷儿俩,怪冷清的。”可崔明每次都只是笑笑,却没点头答应过。 “快走啊,我爸该等急啦!”小翠催促着。

小说改编剧本练习

小说改编剧本练习 有个女孩名叫小碗(作者:海飞) 她叫小碗。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了小碗,总之是,大家一直都叫她小碗。 小碗是化妆师,是殡仪馆里的化妆师。她不知道怎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职业,总之是,她高中毕业就成了殡仪馆的化妆师。 小碗没有爱情。她有过一个男朋友,她爱得很深,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直想,我爱他有多深。后来她终于想清楚了,原来她爱得可以把心掏出来给男朋友看。男朋友后来抛弃了她,因为她是给死人化妆的化妆师。 三年后,小碗替男友化妆。男友和他的女朋友都死了,他们骑着摩托在路上狂奔,他们把摩托的速度开得像飞机一样快。然后,一切都静止了,像一张飘落下来的叶片一样,他们无声地飞起并且坠地。小碗替男友化妆的时候,一滴眼泪也没有掉。她在微笑,她说,天国的路,你要好好走了,不要开摩托。你要对你女朋友好一点,你要一直牵着她的手,一直牵到天国。 小碗后来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因为小碗想,我不太可能有婚姻了。小女孩叫扣子,扣子上了小学,扣子不愿意对同学说妈妈的职业。扣子说,我妈妈是搞美容的。小碗不怪她,小碗想,扣子小小的心灵里,也是要面子的。 小碗不结婚的想法还是动摇了。一个军官和她谈恋爱。媒人说,你不要把你的职业说出来,先谈起来再说。小碗就骗军官,说自己是美容师。他们把恋爱谈得很平淡,但是他们爱得很认真。特别是军官,和扣子打成了一片,扣子开始换了称呼。扣子叫,爸。扣子欢快地叫,爸爸爸。 小碗大喜。小碗大喜的日子里,和军官一起出现在婚宴上。大家都来祝福,都说,喝喝喝。小碗也喝,也接受着别人的祝福。小碗喝得多了,就落泪,小碗想,我的小得可怜的幸福,迟到了那么多年。 客人走了,小碗喝军官就坐在新房里,相对无言。军官抓过小碗的手,把手贴在了自己的脸上。军官说,小碗,扣子写了一篇作文,你要看吗? 小碗就点头。军官把作文本子递过去,小碗打开了,题目是:《我的爸爸妈妈》。扣子在作文中说,我的爸爸是军官,但是他告诉我,他要转业到殡仪馆去当馆长了。我的妈妈是化妆师,他们都在殡仪馆里工作。春天了,桃花李花开得灿烂,我发现我的妈妈,也像花朵一样美丽。爸爸说,妈妈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我妈妈的名字,叫小碗。 小碗看着作文,看着看着,她的眼泪就落了下来,落在作文本上。军官很淡地笑了一下,又抓起小碗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小碗说,你怎么一直瞒着?军官说,你不是也瞒着吗?小碗说,以后不用瞒了。军官说,对,以后在单位我领导你,在家里你领导我。小碗又要哭了,小碗想,幸福真的像一粒子弹,啪的一声,钻进了她的心房。 桃花驾临(作者:海飞) 芒种从部队回来的时候,正是秋天。芒种站在秋天的天空下,看到了秋天的白露。白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洗衣服,她的衣裳被秋风鼓成了一叶帆。芒种就看着帆,芒种想,本来这叶帆是自己的。 芒种穿着绿军装,从白露家门口走过。白露抬头看到了,脸上掠过一丝惊喜,

短篇小说读后感大全

短篇小说读后感大全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在一盏夜灯下,今夜终于拜读完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心中荡漾起层层涟漪,好像平静的湖面上丢进了块小石子,辗转反侧,有太多的感想。 在每一片的小说中,它的结局总是让我出乎意料,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沧桑,我有幸能读到欧亨利的小说。 一翻开,一个个短故事就吸引到了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麦琪的礼物》。故事发生在圣诞节前一天,一对小夫妻互赠礼物,结果两人对对方爱使原本珍贵的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而他们却因此得到了比任何实物都宝贵的东西——爱。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萨尔丹曾说过:“什么是爱,爱就是无限的宽容,些许之事亦能带来的喜悦。爱就是无意识的善意,自我的彻底忘却。”他们之间这种纯洁真挚的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世界需要爱,也需要我们奉献爱,每个心中都应有爱,不仅对自己,对他人,对是生活也应如此。 继续往后翻,感动我的是一篇名为《爱的牺牲》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对追逐艺术的青年,夫妻十分热爱艺术,却因贫困而无法施展抱负。为了生计,为了艺术,他们为对方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妻子为了让丈夫不放弃艺术生涯宁愿

中断自己的音乐学业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丈夫也为了让妻子不至于完全放弃艺术而停止学画以“到公园去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一起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事情真相大白。严酷的生活使他们都放弃了艺术,但他们相互为爱所作的牺牲却感人至深。我十分欣赏其中的一句话:“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在我理解看来,当某一事物成了我们的爱好时,我们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但其实我们的身边都有一些这样的人,只是还没发现,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守护你,不让你有一丝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也许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欧亨利的小说虽然短小,但是细读起来却意味深长,并且一些常常被人遗忘的词语中其实暗藏着作品对其的深刻的评价,虽然我水平有限但是仍然能丛中窥其一二,作品可以说是一个作家的思想结晶,这一点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一生所著的作品虽然称不上很多。但却都可以称的上是精华之物。我由衷地敬佩这位伟大的作家。 八五 毕q y 契柯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托马斯?曼断言:“毫无疑问,契柯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是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

如何改编小说成剧本

改编 把一部小说、一本书、一出舞台剧或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跟创作独创的电影剧本是一样的。“进行改编”(to adapt)意味着从一种媒介改变成另一种媒介。改编(adaption)的定义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宜或适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 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味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为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桔子。 当你把一部小说、一出舞台剧、一篇文章,甚至于一首歌曲改编成电影剧本时,你是在把一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形式。你是根据它原来的素材来写一个电影剧本。 然而从实质上讲,你还是在创作一个独创的电影剧本,因而你必须以独创的方式来探讨它。 一部小说通常涉及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生活,是在戏剧性动作的思想景象中发生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与回忆。在小说中,你可以用一句话、一个段落,一页稿纸,或一个章节,来描写人物的内心对白、思想、感情和印象等等。小说时常发生在人物的脑海内。 另一方面,一出舞台剧是在舞台面的规定范围之内用对话把思想、感情和事件描绘出来。戏剧涉及的是戏剧性行动的语言(language)。 电影剧本涉及的是外部情境(externals),是具体的细节──一只钟的滴嗒声,一个小孩在空旷的街道上游戏,一辆汽车拐过街角等。电影剧本是一个用画面来讲述的故事,它发生在戏剧结构的来龙去脉之中。 曾经导演过《筋疲力尽》(Breathless)、《周末》(Weekend)和《随心所欲》(Vivre sa Vie)等片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法国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说过,电影正在发展自己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去读解画面。 改编的剧本应该看作是独创的电影剧本。它只不过是以小说、书籍、舞台剧、文章或歌曲为起点。这些都是材料来源,是起点。仅此而已。 当你改编一部小说时,你没有必要把自己仅限于忠实于原素材的地步。 《总统班底》就是个好例子。它是由威廉·戈尔德曼根据伯恩斯坦与武德沃得所写的书(顺便提醒一句,是关于水门事件的)改编的,这里就需要立即作出若干个剧作上的选择。在舍伍德·欧克斯实验学院的一次采访之中,戈尔德曼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改编。“我必须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非常复杂的素材,但又不能显得头脑简单。我必须从没有故事的素材中编出个故事来。要编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总是一个问题。 “举例说,电影是在原书的一半之处结束的。我们决定就在哈德曼犯错误的地方结束。而不是去表现武德沃得和伯恩斯坦怎样获得全胜。观众已经知道他们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了,并且名利双收,成了新闻界的宠儿。试图以这样的高调来结束影片,那会是个错误。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结束:在哈德曼犯错误的地方,也就是原书一半多一点儿的地方结束影片。对电影剧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结构。我必须确信,我们找到了我们一直要寻找的东西。如果观众被弄得稀里糊涂,那我们就会失去他们。” 戈尔德曼以闯入水门大楼那个紧张而充满悬念的段落为开端。然后,当那些

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写意八首(有序)

七律·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写意八首 (有序) ●张荣生 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文明宝库的文学瑰宝,也是现当代小说的源头与文脉。我常想,这些历经几百年仍旧传阅不衰、家喻户晓的古代经典小说作品,她们成功的奥秘是在哪里?我们现在的时代比较古老中国,不可谓不伟大,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复杂,不可谓不生动,不可谓不多趣。我们现代的作家比较古老中国的作家,不可谓不博学,不可谓不聪明,不可谓不勤奋,不可谓不娴技,不可谓不多志。但是,《红楼梦》成了空前绝后的绝唱,250年来没人超得过。相比诗词,毛泽东诗词则被多数人认同是超越了宋代苏辛之类大词家。学习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倡导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新体系,结合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对于本应听由“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文学殿堂,愚者困学千虑,农夫献芹献曝,想到以下几点。一是作者厚积薄发,实一点,再实一点;二是官方文网稀疏,松一点,再松一点;三是读者包容兼蓄,宽一点,再宽一点。唯有在包容、宽松、愉快的创作氛围里,文学的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才有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例如,人们认为写解放前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湘西生活的原始生态无可厚非,却对写文革十年最广大百姓的淳朴生活无可容忍。人们不愿承认,文革十年中被整、并遭受冤假错案的主要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两个阶层,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主要是所谓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这些人加起来在总人口中占比5%上下,其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阶层,还是在按照正常规则生活着。所以,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突出强调,文革十年,党、国家和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所以,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都不容许否定。我不是要为毛泽东晚年错误做掩饰辩护,而是说文网太密,顾忌太多,不可能有自由创作所必须具备的轻松愉快氛围,也就产生不了可以全方位概括现实、多层面超迈古外的经典作品。人们都说乾隆大搞文字狱,但他的时代诞生了《红楼梦》;人们都说斯大林大搞肃反扩大化,但他的时代批准出版了《静静的顿河》;人们都说毛泽东大搞阶级斗争,但他的时代生产了《红色经典》。从上到下,从官府到市民,对文学采取尽可能宽容的态度,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服膺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只有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才会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繁荣盛世。 其一,西游记

【历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短篇小说。哦,小公马(作者:邹志安)

【历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短篇小说。哦,小公马 (作者:邹志安) 【历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短篇小说。 哦,小公马 (作者:【邹志安】)邹志安,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历任礼泉县小学教师、县文化馆员,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创作员、理事、主席团委员。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爱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说集《乡情》、《哦,小公马》,中篇小说集《心旌,为什么飘摇》等。凭借《哦·小公马》和《支书下台唱大戏》连获第7、8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举跃上全国文坛。(百度百科) 一在非常困倦的时候,在感到烦躁,并且知道这种烦躁可能使工作出现差错时,他出了县委大院,走到城外的田野上。麦田青葱蓬勃,油菜花正开,黄与绿形成赏心悦目的鲜明对比。空气在大阳升起后不久就由清寒变成温润。北部的遥远的山峰在整个春季都被薄雾笼罩,蝴蝶与燕子,是春天的活力与生气的使者。 郑全章,这个名字毫不引人注目的人物,现在是全县人

事权力的集中者,他只有二十九岁。他原来是县团委书记,去团中央干校培训三年,取得学历相当于大学的文凭,在县级机构改革开始的时候担任了机改领导小组的人事组长。现任(不包括由外地调来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们当初的考察材料都经过他的手。目前,他正致力于对部、局一级干部的考察,并且他已经被上报拟任县委组织部部长。大约因为他知道的秘密太多,因而两片薄嘴唇总是紧闭的;显然因为他劳心过度,因而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像四十岁的人那祥。无论谁看到这个穿着不合体的破旧衣服的人在公路上、渠道上、麦地畔子转悠,都会认为他是个生活并不快乐、有一大群孩子(甚至被罚过超计划生育款)的中年农民。只有他的眼睛,是二十九岁的明亮的、固执而强硬的那种神色。昨晚开了整夜会,各调查组的人都有打呵欠的,而他目光炯炯。然而早饭时他无胃口、强迫自己咽了几口馍,就走向田野,他在这里得到短暂的安静、休息和精神补充。回去时,他迅速地沿着墙根走,避开一切人,像从前做地下工作的人那样,分明听到背后有几个人叫他的名字而决不回头,径直回到他的房子。 这时县委白书记来找他。 这是个新调来的书记,面孔白净,温文尔雅,他的整洁

20世纪经典书目

I8X6W7KJ2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书目 (2009-04-06 05:14:18) 转载 分类:国外经典初探 标签: 外国 文学 经典 书目 休闲 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研究制定选题出版的收录二 十世纪世界文坛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的一套大型丛书。暂定200种。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的变化、社会思想的演进以及各国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 封面设计为版画风格,藏书者又称之“版画本”。 进入80年代,渴求当代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读书人收到了一个大礼包,这就是上海译文和外国文学出版社联手推出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建国以来从没有如此大规模和系统地翻译出版当代世界文学,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一本接一本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喜出望外。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出了十多年,一直到90年代初才告一段落,90年代末又再版了部分作品。按照规划要出200种,最后出齐了没有?确切出了多少种?不得而知。以我当年的经济能力不可能收集

很多,只能按当时的判断力挑选最好的,加上后来收集的旧书,一共30多种,摆在书架上齐刷刷的一排,看上去心里都舒坦。 这套丛书的选题以欧美文学为主,兼及亚洲\非洲\拉美\大洋州的经典文学巨作,相当大一部分为现代派作品,基本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公认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对中国读者,尤其对新时期文学影响之大,难以言表,兹举几例说明之: 《百年孤独》。不夸张的说,马尔克斯打开了中国作家的天灵盖,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的!后来若干中国版“百年孤独”陆续出笼――书名就不提了,心照不宣。好玩的是后来居然有一种白酒也叫做“百年孤独”,还挺好喝,可见文学与酒精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是中国先锋作家的精神导师,拥有一批忠实的作家粉丝,大多是在80年代崛起的一代,这批人言必称福克纳,言必称《喧哗与骚动》,以及另一部名作《我弥留之际》,好像都是福克纳的中国弟子。 《康拉德小说选》。海子离世前携带的遗物中就有这一本。康拉德的叙事方式比较独特,很难看进去,如果喜欢那可是刻骨铭心的喜欢。 《菲茨杰拉德小说选》。收有了不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好几年后,《了不起的盖茨比》借着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引起新兴的小资阶层的关注,他们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不怎么样嘛,没有《挪威的森林》好看,不知道村上兄听到此论作何感想。

青春励志短篇小说

青春励志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的有点在于精短,那么关于青春励志的短篇小说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青春励志短篇小说,供大家参阅! 生存中收获幸福 “实践的日子真好!不经意的一眼、一语、一笑,都可能改变一生。”赴海宁生存实践第六天的例会中,王向南说道,“刚进生存队的时候,我总是担心自己会很难适应这里的生活。吃不饱、睡不好,这些都会导致我丧失斗志,不过还好,现在的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每天都能和大家一起坐在这里分享快乐、分担烦恼。” 海宁的生存体验是每个队员在60岁回想起来时,依然可以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事。即使现在只是生存的前六天,但每位队员已经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和高强度的工作中有了对梦立方、对生存有了一种深深的感情。 生存中尝试突破 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上交自己身上所有的物资,不借助任何外界物质上的援助,15天生存期间自行承担每天20元的房租以及伙食费,然而在此期间每个人的身上其实只有50元。 “50元生存15天,是‘作秀’还是‘历练’?”面对大家的质疑,梦立方的队员想到的就是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第一天,背上自己的书包,走在路上,他们开始了生存之旅。

实践已经过了六天,发传单、做促销、当家教、卖水、卖饰品……他们尝试着各式各样的兼职。这六天,没有吃过一顿美味佳肴,馒头、白饭,他们也这样过来了。路过奶茶店,他们互相嘲讽着,由于没钱,想着也许自己的队员因为没有赚到钱还饿着,所以他们只能淡淡地,一笑而过。 工作中、生活中,即使辛苦,他们还是笑脸相迎,突破每一个挑战。因为他们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回报,所以这六天里,他们一直用自己的双手努力着! 生存中感受关怀 六天的时间很短,但是梦立方实践队从海宁人民那里得到的关爱却很难忘:第一天早上老奶奶给的7元早饭钱;12号外卖哥送的那瓶冰水;每次卖东西时好心人对自己生意的关照…… 热心的海宁人民,给实践队的每一位成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每一句关怀、每一个微笑、每一次鼓励都让实践队的成员增加了一份信心。 有歌词说,快乐是选择。其实同样生存也是选择,选择坚持或放弃,选择面对或逃避,选择积极或消极……思考和衡量生存中的那些点点滴滴,每一个人都能在瞬间的选择中作出最正确的抉择。 青春励志短篇小说:即使输了起点,我们还有拐点读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两个女生闻名全校:一个是杨丽丽,一个是苏小薇。前者因为傲视群雄的学习成绩,永远霸占着学校的第一名。后者因为性格张扬,

文学类最经典的20部书籍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迭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诗经》中的《风》是从民间采集的民歌,是其中的精品,它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读者要欣赏《诗经》之美,首先应注意文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次还要克服一些今日已不再使用的冷僻字的困难。 2.《楚辞》 《楚辞》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定的,共17篇,其中7篇为屈原所作。《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楚辞》以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离骚》为代表。《离骚》是中国文学第一篇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抒情长诗,且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阅读《楚辞》要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屈原的生平,诗中用典较多,生僻字较多,还须结合注解。 3.《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作精品,唐代诗歌不仅达到中国旧体诗歌而且也是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唐诗三百首》所选的内容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读诗歌不可不读唐诗,读唐诗不可不熟读唐诗三百首。 诵读时读者应当把握盛唐诗歌中表现的开拓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4.《宋词选》 《宋词选》,与前人相比,宋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和思想题材,突破了格律的束缚,宋词把词这种区别于诗的韵文体裁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至。豪放派的苏、辛、婉约派的李、姜等词人的词作成了后世的典范。 与诗一样,词应多读,多体味词的境界。 5.《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真切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与审美情趣,拥有活泼的生机。元杂剧开创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许多剧本脍炙人口,至今仍长演不衰,比如《窦娥冤》、《西厢记》等。 阅读时的难点是当时的口语,需要结合一下注解。 6.《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自清初编定印刷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厂。 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词汇、语法现象和文章的布局结构,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其中所选的先秦教文略为古奥,稍难读些。最后一卷选明文,一般读者可能会忽略,其实亦有不少好文章。 这些书一定要读,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7.《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罗贯中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比如中国人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奸雄的代表曹操,忠义的化身关羽等等。本书还描绘了三国乱世的广阔战场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书中的许多军事思想和处事谋略迄今仍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这些书一定要读,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8.《水浒传》

如何改编小说成剧本

把一部小说、一本书、一出舞台剧或一篇文章改编成电影剧本跟创作独创的电影剧本是一样的。“进行改编”(to adapt)意味着从一种媒介改变成另一种媒介。改编(adaption)的定义是:“通过变化或调整使之更合宜或适应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把某些事情加以变更从而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造成变化,以便调整得更恰当。 换句话说,小说就是小说,舞台剧就是舞台剧,电影剧本就是电影剧本。把一本书改编成电影剧本,意味着把这一个(书)改变成为另一个(电影剧本),而不是把这一个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它不是拍成电影的小说,或者拍成电影的舞台剧。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桔子。 当你把一部小说、一出舞台剧、一篇文章,甚至于一首歌曲改编成电影剧本时,你是在把一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形式。你是根据它原来的素材来写一个电影剧本。 然而从实质上讲,你还是在创作一个独创的电影剧本,因而你必须以独创的方式来探讨它。 一部小说通常涉及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生活,是在戏剧性动作的思想景象中发生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情绪与回忆。在小说中,你可以用一句话、一个段落,一页稿纸,或一个章节,来描写人物的内心对白、思想、感情和印象等等。小说时常发生在人物的脑海内。 另一方面,一出舞台剧是在舞台面的规定范围之内用对话把思想、感情和事件描绘出来。戏剧涉及的是戏剧性行动的语言(language)。 电影剧本涉及的是外部情境(externals),是具体的细节──一只钟的滴嗒声,一个小孩在空旷的街道上游戏,一辆汽车拐过街角等。电影剧本是一个用画面来讲述的故事,它发生在戏剧结构的来龙去脉之中。 曾经导演过《筋疲力尽》(Breathless)、《周末》(Weekend)和《随心所欲》(Vivre sa Vie)等片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法国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说过,电影正在发展自己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去读解画面。. 改编的剧本应该看作是独创的电影剧本。它只不过是以小说、书籍、舞台剧、文章或歌曲为起点。这些都是材料来源,是起点。仅此而已。 当你改编一部小说时,你没有必要把自己仅限于忠实于原素材的地步。 《总统班底》就是个好例子。它是由威廉·戈尔德曼根据伯恩斯坦与武德沃得所写的书(顺便提醒一句,是关于水门事件的)改编的,这里就需要立即作出若干个剧作上的选择。在舍伍德·欧克斯实验学院的一次采访之中,戈尔德曼说,这是一个很困难的改编。“我必须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非常复杂的素材,但又不能显得头脑简单。我必须从没有故事的素材中编出个故事来。要编出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总是一个问题。 “举例说,电影是在原书的一半之处结束的。我们决定就在哈德曼犯错误的地方结束。而不是去表现武德沃得和伯恩斯坦怎样获得全胜。观众已经知道他们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了,并且名利双收,成了新闻界的宠儿。试图以这样的高调来结束影片,那会是个错误。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结束:在哈德曼犯错误的地方,也就是原书一半多一点儿的地方结束影片。对电影剧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结构。我必须确信,我们找到了我们一直要寻找的东西。如果观众被弄得稀里糊涂,那我们就会失去他们。”

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https://www.360docs.net/doc/739746662.html, 2007年01月08日15:55 中国作家网 一等奖 《人到中年》谌容(女)《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王蒙《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奖 《土壤》汪浙成、温小钰(女)《收获》1980年第6期《追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十月》1979年第1期《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收获》1979年第6期《啊!》冯骥才《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刘绍棠《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张抗抗(女)《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蒋子龙《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宗璞(女)《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莓》[土家族]孙健忠《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当代》1980年第3期 2. 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739746662.html, 2007年01月08日15:56 中国作家网《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韦君宜(女)《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路遥《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回族]张承志《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水运宪《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王蒙《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邓友梅《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女)《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魏继新《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汪浙成、温小钰(女)《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朱苏进《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王安忆(女)《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孔捷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朱春雨《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从维煕《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笑什么》顾笑言《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谭谈《芙蓉》1981年第1期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

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书目 (1900-1999) 1、《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1903一1905年上海世界繁华报连载并陆续出 版 2、《孽海花》曾朴 1905年上海小说林社版(二十回本),1928年上海真善美书店版( 三十回 本) 3、《老残游记》刘鹗 1906年《天津日日新闻》社版 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1906一1910年上海广智书局陆续出版 5、《人境庐诗草》黄遵宪 1911年刊行于日本 6、《尝试集》胡适 192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版 7、《女神》郭沫若 1921年上海泰东图书局版 8、《沉沦》郁达夫 1921年上海泰东图书局版 9、《呐喊》鲁迅 1923年北京新潮社版 10、《繁星》冰心 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版 11、《南社丛选》多人著,胡朴安选录 1924年上海国学社版 12、《雨天的书》周作人 1925年北京新潮社版 13、《志摩的诗》徐志摩 1925年上海中华书局代印 14、《寄小读者》冰心 1926年上海北新书局版 17、《彷徨》鲁迅 1926年北京北新书局版 18、《野草》鲁迅 1927年上海北新书局版 19《死水》闻一多 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版 20、《背影》朱自清 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版 22、《在黑暗中》丁玲 1928年上海开明书店版 23《倪焕之》叶圣陶 1929年上海开明书店版 24、《啼笑因缘》张恨水 1930年上海三友书社版 25、《缘缘堂随笔》丰子恺 1931年上海开明书店版 26、《新月诗选》多人著,陈梦家编 1931年上海新月书店版 27、《鲁迅杂感选集》鲁迅著,何凝(瞿秋白)选编 1933年上

小说改编为文学剧本

故事剧本 气球的温度 晴空万里,阳光洋洋洒洒的铺满了大地,娜娜开心的享受着自己的雪糕,可是一不小心雪糕掉在了地上,娜娜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一个小男孩儿款款走,望着伤心的娜娜,稍微思索了一下,从后背拿出一个气球送给了还在哭泣娜娜,娜娜蓦然回头,又高兴了起来,哥哥也开心的笑了。 文字脚本 改为剧本 日室外房前 晴空万里,带着灿烂阳光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中,几片白云在天空中缓缓的飘动。 娜娜正抱着自己的雪糕,在房前开心的一口一口的舔着自己抱着的雪糕,可是舔着舔着一不小心,雪糕掉在了地上摔扁了,娜娜非常吃惊愣在那里,雪糕筒也掉在了地上,娜娜忽然反应过来,伤心的坐在地上双手捂脸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和娜娜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慢慢地走了过来,低头看向娜娜,思索了片刻,伸手从后背摸索了一会儿,拿出了一个粉红色气球,小男孩儿看着娜娜,伸手将气球递到正在哭泣的娜娜眼前,娜娜停止了哭泣,抬头看向小男孩儿,慢慢的伸出手接过了气球。 小男孩儿扶起了娜娜,娜娜手舞足蹈的开心的笑了起来,拉着娜娜小手儿的小男孩儿也很开心。 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台本 人物:小女孩(娜娜);小男孩 日景室外 Sc-1:太阳高高挂在天上,几片白云缓缓飘过。 镜头下摇至地面 Sc-2:全景推镜头 镜头推至娜娜全景,娜娜站在屋前舔着自己的雪糕。 Sc-3:全景 娜娜正在舔雪糕,舔了几下,拿着雪糕的手一歪,雪糕从手里滑落,娜娜惊慌的表情。Sc-4:全景 娜娜伤心的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Sc-5:全景移镜头 一个小男孩儿慢慢的从房前向娜娜走过来 Sc-6:全景 娜娜(斜侧面)蹲在地上哭,面前是已经融化的雪糕,男孩儿看着娜娜,伸手在自己身后翻了一会儿。 Sc-7:全景 男孩儿从后背拿出一个粉色的气球,伸手放在正在哭泣的女孩面前 Sc-8:全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