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7

合集下载

骨关节科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治疗临床路径

骨关节科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治疗临床路径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临床路径半月板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半月板损伤(ICD-10 :S72.00)行关节镜下内(外)侧半月板损伤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 全切术/成形术。

(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外伤史或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半月板损伤症状。

2. 体检有明确体征:关节间隙压痛、旋转挤压试验阳性及过屈试验或过伸试验阳性3. 辅助检查:MRI 示半月板撕裂信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MRI 示膝关节无明显退变,单纯半月板撕裂引起症状体征患者。

2. 无严重的合并症。

3. 入院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四)标准住院日10-1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 半月板损伤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除外膝关节退变引起干扰症状体征(六)术前准备1-3 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生化全项;(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MRI;(6)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胸片(既往有心、肺病史者);(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

2.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中医治半月板损伤

中医治半月板损伤

一、郑怀贤《运动创伤学》1981年第九章第九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运动创伤,多见于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田径、跳伞等项目。

半月板由纤维软骨构成,有一定弹性。

位于股骨和胫骨的内、外髁之间,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每个半月板有内外两缘和前后两角。

周缘较厚,中心较薄,横切面为楔形,上面凹陷,下面平坦,分别覆盖于胫骨上端两髁平面关节面上,加深了关节面,使股骨和胫骨的内、外髁关节面更相适应。

两个半月板的前方,有膝横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前角附着在胫骨髁间棘的前方,前交叉韧带的后方,后角附着在髁间棘的后方,内侧半月板附着点的前方。

外侧半月板较小,但较宽,前后几乎等宽,前后两角相距很近,犹如O形。

它的外侧有关节囊和腘肌腱,故外侧半月板不与外侧副韧带相连,活动度较大。

我国人外侧半月板呈盘状者多,盘状半月板在关节内所占位置较大,又不灵活,容易受伤。

内侧半月板前角附着在胫骨髁间前窝,前交叉韧带的前方,后角附着在胫骨髁间后窝,后交叉韧带的前方。

内侧半月板较大,如C形,前窄后宽,内缘薄,游离在关节腔内,外缘较厚。

外侧缘的后半部与内侧副韧带相连而比较固定,前半部比较活动。

因此,在这两部的交界处常为扭转暴力汇集区,容易损伤。

有的学者发现半月板内有血管、在体部有来自膝中动脉与膝下动脉到关节囊的分支,营养外侧1/3。

"半月板的前、后角,是由交叉韧带中的血管渗透进入。

在半月板的中央部分无血液供应,营养供给主要来自关节腔内的滑液。

当半月板的边缘撕裂时,可以愈合。

半月板随膝关节活动而发生移动,膝关节伸直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曲时,半月板向后滑动;旋转时,半月板一个向前,一个向后。

膝关节屈伸时,半月板紧贴胫骨平台关节面上,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在半月板上面作前后运动。

膝关节旋转时,半月板与股骨内外髁关节面紧紧相贴,胫骨平台在半月板下面作旋转活动。

因而半月板损伤常发生在下面。

一、病因与病理当膝关节半屈曲时,小腿固定,大腿在作内收外展或内外旋转的同时,突然伸直或屈曲膝关节,半月板受到股骨和胫骨的夹挤、研磨,可以造成损伤。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完整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完整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 编码:BNV090)。

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 编码:M1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参照2007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诊治指南》(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 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分钟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疾病分期(1)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2)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3)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

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犹如刀割或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畏寒,舌淡胎白腻,脉紧。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eniscal injury)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指一次性暴力外伤或在自然老化基础上轻微外力所致半月板的完整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与年龄、运动水平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半月板损伤多有外伤、运动史,或长期蹲位工作史。

退变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3.1.2症状[1-2]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弹响、交锁以及打软腿、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等。

3.1.2.1疼痛: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3.1.2.2弹响:常在关节活动在某一范围时,由于损伤的半月板在胫股关节间挤压滑动所致。

习惯性出现弹响的患者常可明确指出这一活动范围和弹响的具体部位。

3.1.2.3交锁:交锁是由于移位的半月板卡住股骨髁阻止其继续伸直或屈曲而造成的关节嵌顿。

在屈曲膝关节时左右晃动旋转小腿可以解除嵌顿。

3.1.2.4活动受限: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关节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3.1.2.5打软腿: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感觉,多见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3.1.3体征[1-5]检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方法有许多,如关节间隙压痛、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征)、研磨挤压试验(Apley试验)、下蹲试验(Ege's试验)、Thessaly试验等。

3.1.3.1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或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

出现疼痛或响声者即为阳性,并根据疼痛或响声部位确定损伤部位。

3.1.3.2过伸或过屈试验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半月板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半月板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半月板损伤临床诊疗指南引言: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起到支撑和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然而,由于外力作用或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半月板损伤成为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之一。

本文将介绍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康复措施,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半月板损伤的分类半月板损伤分为外侧半月板损伤和内侧半月板损伤两种类型。

1. 外侧半月板损伤:外侧半月板损伤通常与膝关节扭伤有关,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肿胀,以及不稳定感。

2. 内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和逐渐加重的关节僵硬度。

二、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1. 疼痛:半月板损伤常伴随着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

疼痛程度可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2. 活动障碍:半月板损伤会导致膝关节的活动度减少,使患者在走路、跑步等日常活动中感到不适。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卡住的情况。

3. 肿胀:半月板损伤后,患者的膝关节往往会出现肿胀的现象。

肿胀的程度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

4. 不稳定感:由于半月板的功能受损,膝关节的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在运动或行走时出现关节不稳定的感觉。

三、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1.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触诊、活动度测量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半月板损伤的可能。

2.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性损伤,MRI则可以直观地观察半月板组织的损伤情况,并帮助确定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四、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半月板损伤,保守治疗往往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热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此外,对于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一些较轻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半月板缝合术。

2. 程序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半月板损伤,如伴有关节卡住、持续疼痛等症状,手术治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膝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编码:M17.9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初起多见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微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磨擦音。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

4、X线提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等。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症状是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疼痛其特点多为①始动痛:即关节处于静止体位较长时间,刚一开始变化体位时疼痛,活动后减轻,负重活动后又加重;②负重痛:上下楼梯及上下坡时疼痛,坐位或蹲位站起时痛,或提重物时痛;③主动活动痛:主动活动肌肉收缩加重了关节负担,导致主动活动重于被动活动;④休息痛:因长时间静止,关节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髓腔及关节内压力增高,静止不动或夜间睡觉时疼痛。

常需经常变化体位才得以缓解。

疼痛与气温、气压、环境、情绪有关,秋冬加重,天气变换时加重,故有“老寒腿”、“气象台”之称。

(2)活动障碍包括关节僵硬、不稳、活动范围减少,步行能力减弱等。

2、体征(1)关节肿胀可由于滑膜肥厚、脂肪垫增大、骨赘增生引起。

(2)肌肉萎缩股四头肌可因废用而导致萎缩。

(3)关节压痛关节间隙、髌骨边缘及韧带附着处压痛。

(4)关节运动受限及关节活动度异常。

(5)摩擦音或摩擦感屈伸关节出现摩擦感。

(6)关节畸形多见于晚期病人。

3、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关节间隙逐渐变窄,间隙狭窄可呈不均匀改变。

负重软骨下可见骨质囊性变。

关节边缘及软组织止点可有骨赘形成。

或见关节内游离体,骨质疏松、骨端肥大,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2)MRI 能敏锐的发现膝关节软骨及软组织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损伤分度达Ⅱ度,或达到Ⅲ度但没有频繁交锁,或达到Ⅲ度但不宜手术)的住院患者。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西医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ICD-10编码:S83.65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有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

2.分期诊断
① 急性期:损伤7天以内。

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膝关节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膝关节疼痛肿胀加重,疼痛肿胀剧烈时难以行动,经常有弹响及交锁。

② 缓解期:损伤7天~14天。

膝关节肿胀疼痛缓解,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偶有弹响及交锁。

③ 康复期:损伤3周~5周。

膝关节症状消失,但膝关节乏力,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滞证
肝肾亏损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且年龄≤70岁的患者。

2.有手术指征的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但坚持选择中医方案治疗可进入本路径。

3.合并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以及MRI片显示半月板损伤已达Ⅲ度,有膝关节镜手术指征者可在手术后进入本路径。

4.罹患抑郁症、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能入本路径。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膝关节X线片、膝关节MRI、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心电图、康复评定(Lysholm 膝关节评分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ANA酶谱、类风湿因子、HLA-B27、血脂、等速肌力测试、平衡功能测试、本体感觉测试、足底压力测试、步态测试、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关节液检查、彩超、D-2聚体等。

(八)治疗方法
1.急性期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①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②痰湿阻滞证: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③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2)西医治疗
(3)手法治疗
(4)针灸治疗
(5)物理治疗
(6)POLICE方法
(7)关节穿刺术
(8)运动疗法
(9)肌内效贴扎
2.缓解期
(1)手法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①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②痰湿阻滞证: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③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3)西药治疗
(4)针灸治疗
(5)中药热疗法
(6)物理治疗
(7)运动疗法
(8)肌内效贴扎
3.康复期
(1)手法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①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②痰湿阻滞证: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③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3)运动疗法
(4)针灸治疗
(5)中药热疗法
(6)物理治疗
(7)水疗
(8)肌内效贴扎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或减轻,无关节弹响和交锁,上下楼、蹲起无困难或轻度困难。

2.关节隙挤压无或轻度疼痛,麦氏征和膝关节研磨试验阴性或弱阳性,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3.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膝关节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合并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骨性关节病症状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