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表格版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痰湿中阻
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5经行发热
肝肾阴虚
滋阴清热、育阴清热
蒿芩地丹四物汤
气血虚弱
补益气血、甘温除热
补中益气汤
瘀热壅阻
化瘀清热
血府逐瘀汤
6经行身痛
血虚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当归补血汤
血瘀
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趁痛散
7经行吐衄
肝经郁火
清肝调经
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
滋阴养肺
顺经汤
8经行口糜
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汤/上下相资汤
胃热熏蒸
清胃泻热
凉膈散
9经行风疹块
血虚
养血祛风
当归饮子
风热
疏风清热
消风散
10经行情志异常
肝经郁热
清肝泻热、解郁安神
丹栀逍遥散
痰火上扰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生铁落饮
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
11经行感冒
风寒
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荆穗四物汤
安奠二天汤
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固冲安胎
泰山盘石散
肾气不足
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虚
温补肾阳、固冲安胎
肾气丸
肾精亏虚
补肾填精、固冲安胎
育阴汤
八、胎萎不长
气血虚弱
补益气血养胎
胎元饮
脾肾不足
补益脾肾、养胎长胎
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血寒宫冷
温肾扶阳、养血育胎
长胎白术散
十、妊娠肿胀
脾虚
健脾行水
白术散加砂仁/健脾利水汤
中医执业医师内外妇儿表格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内外妇儿表格总结一、内科。
1. 感冒。
- 风寒感冒:那症状就是怕冷特别明显,鼻涕是清稀的,就像清水一样,还会有点头痛、全身酸痛。
舌头呢,是淡红的,舌苔薄白。
治法就是辛温解表啦,像麻黄汤、桂枝汤之类的。
- 风热感冒:这个就和风寒感冒不一样啦。
风热感冒会发热比较重,不怕冷或者怕冷不明显,鼻涕是黄稠的,嗓子也会痛。
舌头是红的,舌苔薄黄。
治法就是辛凉解表,银翘散就很常用呀。
- 暑湿感冒:夏天容易得这个病。
除了发热、头痛这些,还会有身体困重的感觉,就像被什么东西裹住了一样,胃口也不好,舌苔是腻的。
治法是清暑祛湿解表,藿香正气水就很对症呢。
2. 咳嗽。
- 外感咳嗽。
-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还会伴有鼻塞、流清涕。
脉象是浮紧的。
治疗就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就不错。
-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还会有口干、咽痛的症状。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很好用哦。
- 内伤咳嗽。
- 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
每天早晨或者饭后咳嗽会加重,还会感觉胸闷、脘痞。
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疗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可以试试。
-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者痰中带血丝,声音会慢慢变得嘶哑。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就是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就很适合。
二、外科。
1. 痈。
- 火毒凝结证: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焮红,少数病例皮色不变,到后来会变成脓。
全身可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舌苔黄,脉数。
治法是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仙方活命饮是个经典方剂呢。
- 热胜肉腐证:红热明显,肿势高突,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
舌苔黄,脉数。
治法是和营清热,透脓托毒。
透脓散就可以派上用场啦。
- 气血两虚证: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愈合缓慢。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六、经期延长
七、经间期出血
八、闭经
九、崩漏
十、痛经
十一月经前后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
2经行泄泻
3经行浮肿
4经行头痛
5经行发热
6经行身痛
7经行吐衄
8经行口糜
9经行风疹块
10经行情志异常
11经行感冒
十二、绝经前后诸症
十三、经断复来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二、带下过少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妊娠腹痛(胞阻)
三、异位妊娠
四、胎漏,胎动不安
五、堕胎,小产
六、滑胎
八、胎萎不长
十、妊娠肿胀
十一、妊娠眩晕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子冒
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十三、妊娠小便淋漓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发热
三、产后腹痛
四、产后身痛
五、产后恶露不绝
六、缺乳
七、产后抑郁
八、产后小便不通
九、产后小便淋漓
妇科杂病
一、不孕症
二、徵瘕
三、阴挺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盆腔炎1急性盆腔炎2慢性盆腔炎。
中医妇科学完美打印版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并记载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3.《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4.《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5.宋代:妇产科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妇人血为根本”产妇的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6.胞宫具有行月经和主胎孕的作用。
7.玉门:指阴道口及处女膜。
8.冲任督带与女性的生殖生理: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而络于带脉。
冲任督带四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冲脉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司人体精血津液,主妊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带脉约束上下行之诸经。
脏腑所化生的气血通过十二正经汇集于冲任督带四脉而作用于奇恒之腑胞宫,最终使得胞宫得以行使其行月经、主胎孕等生殖生理功能。
9.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10.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11.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12.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13.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14.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
15.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16.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中医妇科学完美打印版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该书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并记载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3.《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4.《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5.宋代:妇产科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妇人血为根本”产妇的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6.胞宫具有行月经和主胎孕的作用。
7.玉门:指阴道口及处女膜。
8.冲任督带与女性的生殖生理: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而络于带脉。
冲任督带四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冲脉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司人体精血津液,主妊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带脉约束上下行之诸经。
脏腑所化生的气血通过十二正经汇集于冲任督带四脉而作用于奇恒之腑胞宫,最终使得胞宫得以行使其行月经、主胎孕等生殖生理功能。
9.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10.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11.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12.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13.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14.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15.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16.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复试硬知识】中医妇科学辨证论治超全表格(附常用54方)

【复试硬知识】中医妇科学辨证论治超全表格(附常用54方)中医妇科辨证论治表黄色部分是病+方速记歌诀最后还有妇科病常用方歌汇总,记得去看!01月经病02带下病03妊娠病04产后病05妇科杂病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1、一贯煎(《柳州医话》):一贯煎用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2、四物汤:四物归芍与地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3、八珍汤: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4、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5、失笑散: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6、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7、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
8、金铃子散: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9、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泄热逐瘀自能康。
1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11、止带方(《世补斋》):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1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13、少腹逐瘀汤: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14、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5、逍遥散(《和剂局方》):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养血兼理脾,肝郁血虚脾气弱。
16、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宫寒,止带调经腹痛退。
17、左归丸(《景岳全书》):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活血化瘀养血
桃红四物汤/通瘀煎
6、经期延长
气虚
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
血热
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固经丸
血瘀
活血祛瘀、止血调经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桂枝茯苓丸
7、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湿热
清热利湿、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
血瘀
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肾精亏虚
补肾填精髓
左归丸
阴虚内热
滋阴清热、补肾强筋
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
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二仙汤
脾肾两虚
益肾健脾
大补元煎
带下病
脾虚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
肾阳虚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内补丸
阴虚夹湿
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知柏地黄丸
湿热下注
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止带方
肝经湿热下注
脾气虚
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归脾汤
8、闭经
肾气亏损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菟丝子
肝肾虚损
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归肾丸
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调经
人参养荣汤
阴虚血燥
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
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痰湿阻滞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四君子汤和苍附导痰丸
寒凝血瘀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妇人》
9、崩漏
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表格版中医妇科学表格版

表格版中医妇科学表格版月经病、月经先后无定期四、月经过多五、月经过少八、闭经九、崩漏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肾阳虚溫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肾阴虚滋阴益肾、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滋阴固气汤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血固本止崩汤/固冲汤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将军斩关汤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菽蓉菟丝子十、痛经气滞血瘀理气行滞r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阳虚内寒温经扶阳.暖宫止痛《金匮》温经汤寒凝血瘀温经散寒S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f温经散寒汤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黄萇建中汤/养血和血汤肾气亏损补肾益精养血调肝汤/益肾调经汤湿热瘀阻淸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f银甲丸十一月经前后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肝气郁结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肝肾亏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滋水清肝饮胃虚痰滞健脾袪痰、活血止痛四物汤合二陈汤2经行泄泻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3经行浮肿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合肾气丸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兰益母草4经行头痛血虚养血益气八珍汤酌加拘杞何首乌肝火清热平肝熄凤羚角钩藤汤血瘀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痰湿中阻燥湿化痰、通络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5经行发热肝肾阴虚滋阴清热、育阴清热蒿苓地丹四物汤气血虚弱补益气血、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瘀热壅阻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6经行身痛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血瘀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7经行吐I®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8经行口糜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f上下相资汤胃热熏蒸清胃泻热凉膈散9经行风疹块血虚养血祛风当归饮子风热疏风清热消风散10经行情志异常肝经郁热清肝泻热、解郁安神丹梔逍遥散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安神定志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們经行感冒风寒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风热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十二、绝经前后诸症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饮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板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十三、经斷复来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肾阴虚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益阴煎湿热瘀毒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革解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肾精亏虚补肾填精髓左归丸阴虚内热滋阴清热、补肾强筋知柏地黄丸阴阳两虚清热利湿、止血凉血二仙汤脾肾两虚益肾健脾大补元煎带下病一、带下过多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清肝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肝经湿热下注湿浊偏盛清热利湿、疏风化浊草蘇渗湿汤二、带下过少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妊娠病一、妊娠恶阻三、异位妊娠五、堕胎,小产八、胎萎不长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五、产后恶露不绝八、产后小便不通妇科杂病、不孕症、徵瘕四、阴痒六、盆腔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少
六、经期延长
七、经间期出血
八、闭经
九、崩漏
十、痛经
十一月经前后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
2经行泄泻
3经行浮肿
4经行头痛
5经行发热
6经行身痛
7经行吐衄
8经行口糜
9经行风疹块
10经行情志异常
11经行感冒
十二、绝经前后诸症
十三、经断复来
十四、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二、妊娠腹痛(胞阻)
三、异位妊娠
四、胎漏,胎动不安
五、堕胎,小产
六、滑胎
八、胎萎不长
十、妊娠肿胀
十二、妊娠痫证(子痫)子冒
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中止妊娠十三、妊娠小便淋漓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转胞、胞转)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发热
三、产后腹痛
四、产后身痛
五、产后恶露不绝
六、缺乳
七、产后抑郁
八、产后小便不通
九、产后小便淋漓
妇科杂病
一、不孕症
二、徵瘕
三、阴挺
四、阴痒
五、阴疮
六、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