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辅导)(精)

合集下载

药物经济学重点

药物经济学重点

成本的计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效用的常用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均有其权重系数。

实验性研究三大原则盲法实施。

设置对照。

随机分组。

研究设计种类:专业设计,统计学设计预测:以过去的历史数据和现在的相关信息为基础,来推测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无形成本-- 通常所说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都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而发生的,这类成本通常可以货币化表现。

除了可以货币化表现的上述成本之外,在医药领域还存在着并不伴有直接的资源消耗的成本,诸如疼痛、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称之为无形成本。

其特点:无形成本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进行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的。

由于不存在相应的市场和价格,无形成本一般很难赋予货币价值。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指总的产出量除总成本所得的商。

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arginalcost)——MC,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量而变化,所以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增加的变动成本。

有些评价与决策不仅是在做与不做之间进行选择,而且常常是在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之间进行选择,因此常常用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举例:有时MC低:如实载70%的客机,MC仅为一顿便餐;有时MC高:如盛夏用电高峰期:MC为启动高成本、低效率的陈旧发电机组。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OC,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置于其他用途时所可能带来的最大的收益。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的确定与分析的步骤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成本的确定与分析可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识别所消耗的资源或代价;计数每一种资源或代价的单位量;赋予资源或代价以货币价值;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第一章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物费用的增长,为药物的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药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果分析(CEA)、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用分析(CUA)3、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3)保证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4、市场失灵的原因:一、市场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就之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以及寡头控制导致少数生产者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赚取超额利润;二、信息不全:市场运转的前提条件是市场的参加者必须掌握所有的信息;三、外在作用:市场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根据反映产品价值的市场价格决定生产与消费,从而达到全社会的的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四、公共品:市场失灵的最后可能原因是单纯市场机制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品。

5、外在作用:指负性外在作用,即对全社会福利造成危害的外在作用6、公共品的特点:(1)生产成本较高,少数消费者很难承担(2)公共品一旦已生产出来,就能够以低廉的的边际成本提供给消费者,而且很难限制其他消费者共同享用该公共品7、药物经济学的应用:(1)用于宏观卫生决策参考(2)协助制定临床治疗准则和规范8、药品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一、合理因素:(1)人口增长和老龄化(2)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3)细菌耐药性的增加(4)各种因素带来药品价格上涨;二、不合理因素:(1)选用药物不当(2)用量不足,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3)用药过量,包括给患者使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长,或是给清患者用了重药(4)无适应症用药(5)重复给药(6)不适当的合并用药等等9、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2)用于指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3)帮助医院制定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师用药(4)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5)帮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第二章1、药品的需要:指医药专业人员根据现有医药知识所判定的一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而应获得或利用的某种药品的数量2、药品需求:指在某一定特定时期、一定水平上,人们期望并能够过买的某种药品的数量3、药品需求具备的条件:(1)消费者有购买药品的习惯(2)消费者有货币支付能力4、药品需要与药品需求的关系:(1)药品需求是产生药品需求的基础(2)药品需要不等于药品需求(3)消费者对药品的实际需求有时并不是建立在对药品客观需要的基础上5、药品需求的特征:(1)需求的不确定性(2)需求的最高优先性(3)需求的不可替代性(4)需求的外部效应性(5)需求缺乏弹性(6)需求的被动性(7)独特的需求三方结构6、药品需求的影响因素:一、一般经济学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价格水平;二、社会人口学因素;三、流行病学因素;四、临床医生和药师因素;五、医药技术因素;六、消费者偏好因素7、药品的相关价格:指与药品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8、药品的相对价格:指在扣除了医疗保险或保障付款后,由消费者个人支付的那部分价格9、决定药品相对价格的因素:(1)是否实施医疗保障制度(2)医疗保障制度下保障的范围(3)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制度和自负比例等10、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他们分别说明需求量与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11、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其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12、需求价格弹性分为5种情况:(1)弹性>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我们说这种商品或服务富有弹性。

(完整word版)药物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药物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药物经济学重点成本的计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效用的常用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均有其权重系数。

实验性研究三大原则盲法实施。

设置对照。

随机分组。

研究设计种类:专业设计,统计学设计预测:以过去的历史数据和现在的相关信息为基础,来推测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无形成本-- 通常所说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都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而发生的,这类成本通常可以货币化表现。

除了可以货币化表现的上述成本之外,在医药领域还存在着并不伴有直接的资源消耗的成本,诸如疼痛、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称之为无形成本。

其特点:无形成本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进行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的。

由于不存在相应的市场和价格,无形成本一般很难赋予货币价值。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指总的产出量除总成本所得的商。

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arginalcost)——MC,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量而变化,所以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增加的变动成本。

有些评价与决策不仅是在做与不做之间进行选择,而且常常是在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之间进行选择,因此常常用到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举例:有时MC低:如实载70%的客机,MC仅为一顿便餐;有时MC高:如盛夏用电高峰期:MC为启动高成本、低效率的陈旧发电机组。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OC,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置于其他用途时所可能带来的最大的收益。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的确定与分析的步骤药物经济学研究与评价中的成本的确定与分析可通过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识别所消耗的资源或代价;计数每一种资源或代价的单位量;赋予资源或代价以货币价值;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结论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课件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课件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
35
总结: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方法
• 最小成本分析(CMA) • 成本效果分析(CEA) • 成本效用分析(CUA) • 成本效益分析(CBA) • 成本效率分析(cost –efficiency analysis) • 效益风险分析(benefit- risk analysis)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
14
什么时间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
药物临床试验II、 III、 IV期 药品列入报销目录前(临床疗效及成
本效果分析) 药品需要单独定价时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
15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人群
药物的注册适应症 病人组,疾病亚组,疾病严重程度,有无
合并症的亚人群 注意分析的统计效能(分组的大小)
5000- 10000个 筛检
250 个临床前期 试验
5个临床试验
1个被FDA批准
发现期(2-10年)
临床前期(实验及动物试验)
I期临床(20-80例安全及剂量)
III期临床(1000-5000例 监测长期使用付反应)
II期临床(100-300例效能 及付作用)
FDA评估及审批
附加的上市后试验
0年 2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经济性
有效性
药品
药物经济学专题知识
安全性
2
药物经济学介绍
• 药物经济学是卫生经济学的一部分 • 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 它需要有药学,临床学,经济学,流行病
学,临床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社会 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药品的需求,供给 , 药品市场,药品价格,药品政策及药物的 经济学评价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成本的分类与计算4、效果与效益的评估5、成本效果分析6、成本效益分析7、成本效用分析8、敏感度分析9、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10、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11、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12、药物经济学在医保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范畴涵盖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旨在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效益的最大化。

1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药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它通过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医疗保健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112 药物经济学的范畴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药物研发的成本效益分析、药品定价策略的评估、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医保政策的制定与优化等方面。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药物的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药物治疗带来的健康效果和社会效益。

12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等,通过收集实际数据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

理论研究方法则包括模型构建、数学分析、决策分析等,用于预测和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

12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等设计,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同时收集成本数据,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

122 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适用于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但其结果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和调整。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回顾性研究设计
1.定义: 是对已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是一种省时省钱的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2.优点: 此种研究方法因为有关数据大多可直接获得,成本较低,研 究时限较短。 3.缺点: 需要尽可能的控制病例选择及分配上的偏倚和准确测算药物 治疗方案的间接成本。 4.应用: 是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及药师较常采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横型研究设计
1.定义: 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以一定的经济原理和现实资料为依据,对 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进行研究 和数学模拟。 2.优点: 因为采用了严格定量、合乎逻辑的科学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比直观估计 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不易获得,或是 可能的研究时间过长,研究经费受限而无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是数学模 型拟合研究就十分有效。 3.Markov模型 Markov模型模拟随时间发生的随机事件的过程,是药物经济学研究常用 的决策树方法,其原理是将所研究的疾病按其健康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几 个不同的健康状态,并根据各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相互转换的概率,结合 每个状态上的健康效用值和资源消耗,通过多次循环运算,估计疾病的 结果及费用。
药物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 产出
资源消耗
健康改善
药学服 务项目
两要素:成本,结果
成本
是指在实施某向医疗服务方案的过程中所投入的 群补财力资源、物质医院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直接医疗成本
直接成本
成 本
间接医疗成本
间接成本
隐性成本
成本
直接成本
指专为提供某医疗服务项目而发生的费用与特定 的医疗服务直接相关。 直接医疗成本: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所提
2.成本效益分析分析的评价指标 净效益:从总效益中减去总成本即为净效益。 效益成本比:贴现后总效益与贴现后总成本的比值即为效益 成本比,表示单位投入的成本所获得的收益。 投资回报率:即净效益/成本,以百分率表示,所得百分比 越大说明方案越有益。 3.成本效益分析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宏观分析和决策 时较为常用。 4.局限性:当结果很难换算成货币金额或不适宜用货币金额 来表示时,就难以使用这种分析方法;另外还存在一个复杂 难解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本效益 分析方法的使用。

药学综合知识习题: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药学综合知识习题: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药学综合知识习题: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A型题(一):第1题关于药物经济学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学价值的差别B 其研究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C 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D 应用现代管理学为研究手段E 其服务对象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正确答案:D第2题药物经济学起源于A 20世纪7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E 20世纪50年代正确答案:A第3题下列哪项是间接成本A 病人的旅差费B 病人的营养食品费C 病人的药费和其他保健成本D 病人因疾病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E 病人因伤病造成的工资损失正确答案:E第4题下列哪项不是隐性成本A 因疾病引起的疼痛B 因疾病引起的精神上的痛苦C 病人过早死亡造成的工资损失D 因疾病引起的生活与行动的不便E 因疾病诊断过程带来的担忧正确答案:C第5题药物经济学研究的4种方法主要差别在于A 用药成本的不同测量上B 计算不同类型的成本C 对于用药结果的不同测量D 所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不同E 研究对象不同正确答案:C第6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经济学研究要收集的效果资料A 特定时间段的就诊、急诊或就医次数B 各种生物学检品的检验结果C 心理、健康咨询费D 每年病情发作或恶化次数E 存活时间正确答案:C第7题药品费用急剧上涨的合理因素不包括A 人口增加和老龄化B 急性病增加C 疾病谱改变D 生物制品在临床大量应用E 药品成本提高正确答案:B第8题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关键是A 哪些用药结果应包括进去B 如何测算用药结果C 如何评价效益D 哪些成本应包括进去及如何进行成本测算E 如何准确评价效用正确答案:DB型题(一):第9-10题A 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B 疾病引起的精神上的痛苦C 疾病引起的生活与行动的不便D 诊断过程带来的担忧E 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正确答案:AEA型题(二):第1题成本是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A、人力资源B、物质资源C、财力资源D、财力资源、物质资源E、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正确答案:E第2题治疗过程中的担忧、痛苦等在药物经济学成本中属于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隐性成本D、精神成本E、表面成本正确答案:C第3题患者的医药费、住院费、伙食费在药物经济学成本中属于来源:考试大A、隐性成本B、直接成本C、间接成本D、显性成本E、治疗成本正确答案:BB型题(二):第4-7题A、CUAB、CEAC、CBAD、CMAE、CEO1、成本效用分析的英文缩写是2、最小成本分析的英文缩写是3、成本效益分析的英文缩写是4、成本效果分析的英文缩写是正确答案:ADCB第8-11题来源:考试大A、最小成本分析B、成本效益分析C、成本效果分析D、成本效用分析E、最小损耗分析1、结合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2、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的成本最小3、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之间或其他干预所耗费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结果值的一种方法4、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表示正确答案:DABC第12-15题A、最小成本分析来源:考试大B、成本效果分析C、成本效用分析D、成本效益分析E、最大成本分析1、研究结果单位为生活质量调整年的是2、研究能够与非医疗开支比较的是3、研究要求为药物效果相同的是4、研究结果单位为临床效果指标的是正确答案:CDAB。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药物经济学:泛指西方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边缘学科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果分析(CEA)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用分析(CUA)3.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3.保证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4.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1.市场力2.信息不全3.外在作用4.公共品5.成本效益分析定义:是一种用于比较某一项目或者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所以资源的价值(成本)和由该项目或者干预措施带来的产出价值(效益)的方法。

6.成本效用分析的指标:是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指标的确定将直接影响药物治疗后的效用值。

7.最小成本法:是指对于某种疾病的几种治疗方案,完成治疗后某一方案的总成本最小;或在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完成治疗后某一方案的药物成本最小。

8.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

9.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

10.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理想或最终服务对象是卫生决策者。

11.健康改善的WTP可用下面的函数或等式来表示:U(Y—WTP,P,Hl)=U(Y,P,H2) (其中Y是税后收入,P是非健康物品的价格,WTP是意愿支付值,Hl表示完全健康状态,H2表示非健康状态。

第二章1.药品需要:是指医药专业人员根据现有医药知识所判定的一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而应获得或利用的某种药品的数量。

2.药品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期望并能够购买的某种药品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3种类型:时间性指标、价值型指标、效率型指标。
2.成本-效益分析:是卫生经济学中的一种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3)常用评价方法
有4种: 净效益法:总效益-总成本=净效益。 投资回收率法:(净效益÷总成本)*100%=投资回收率。 效益-成本比值(B/C)法:若方案B/C比值越大,说明该方案投入单位 成本所取得的收益越大,实施该方案就越有意义。 增量分析法:指针对被比较的方案在成本和收益等方面的差额部分进行 分析,进而对方案进行比较和优选的方法。 3.成本-效果分析 是对备选方案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计量,收益或效果以临床指标、生命 质量指标或健康指标表示,进而对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 比较评价的一种方法。
(1)效果测定:测定的对象应为备选方案的有益的临床指标,如治俞率等。 (2)评价指标: 有成本—效果比(C/E);净成本—效果比(C′/E′);增量成本—效果比(△C/ △ E);成本—效果比(△C′/ △ E′)。
(3)常用评价方法: 成本-效果比值法(C/E) :表示取得单位效果所需的成本。如果C/E比值
第五章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辅导)
本章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概述 2.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3.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 重点掌握下列基本概念: 1.直接成本: 2.间接成本: 3.隐性成本: 4.效益: 5.效果: 6.效用: 7.最小成本分析: 8.成本--效益分析: 9.成本--效果分析: 10.成本--效用分析:
(2)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指导 (3)药学服务质量评价 (4)为新药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5)为药品生产和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了解)
1.药物经济学评价步骤: 明确研究的问题、确定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角度、确定比较方 案、选用恰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治疗成本的估算、治疗结
果的测量、确定贴现率和时间偏好、计算经济学评价指标、敏感
性分析、做出合理结论与解释。 2、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范围
(1)为卫生资源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越低,表明产生一份效果所需的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施就越有意义。
净成本-效果比值法C′/E′:指净成本与净效果的比值。比值越低,表示产 生一份净效果所需的净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施就越有意义。 增量成本-效果比值法:指两种被比较方案的成本差额与效果差额的比 值。 净增量成本-效果比值法:是以两种比较方案的净成本差额与净效果差 额的比值。 4.成本-效用分析 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发展,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均用货 币来衡量成本,并且也都采用临床或健康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 不同的是效果指标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等。而效用指 标是综合性的,注重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的是生活质量调整年 (QALY) 。 成本-效用分析主要用于对慢性病和肿瘤诊疗方案的评价。
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
特点:①收益计量简单,评价结果易于理解。②在符合应用条件的情况下, 该方法是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首选方法。 (1)效益测定 成本-效益分析实施方案的全部收益中,①对于用货币表示的收益可直接计 量和测定,如节约的药品费用、减少的住院费用等;②对于没有直接用货币计量 的收益,如方案实施导致减少的误工损失、身体痛苦减轻或生命延长所带来的收 益等,常采用人力资本法或支付意愿法进行测定。 (2)评价指标
2.间接收益:
是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间接产生的有利或有益的结果。如疾病疗 程缩短而减少的工资损失和家人陪护损失等。
3.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根据计量指标的不同,收益又可分为:
收 益 效益 效果 效用
第二节
(1)最小成本分析 (3)成本--效果分析 1.最小成本分析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熟悉)
(2)成本--效益分析 (4)成本--效用分析
②间接成本:指由于疾病、伤残或死亡所造成的收入损失。 包括休学、休工、早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间接成本有时比直接成本高 得多。 ③隐性成本:指难以用货币单位确切表达的成本。
一般是指疾病、预防或诊断措施等引起的疼痛、恐惧、担忧等肉体和精神上 的痛苦和不适,以及生活与行动的不便等。
三.收益 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所产生的有利或有益的结果,包括直接收益 和间接收益。 1.直接收益: 是指实施预防、诊断或治疗措施直接产生的有利或有益的结果,如患者 的健康恢复和促进等;
(1)效用测定:
等级尺度法:0
患者的效 用值
1
标准博弈法:是指在一种风险选择和确定选择间作出判断,继而确 定效用值的方法。 时间权衡法:直接对患者的不同状态作等量估计。 (2)评价指标:成本—效用比,增量成本—效用比。 (3)常用评价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本—效用比值法C/U、增量成本—效果比值法△C/△U。
第三节
第一节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概述(掌握)
1、药物经济学(PE)概念:
是指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测 量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研究医药领域 有关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如何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 和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状况的最大改善的科学,是一门 为医药及其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参考依据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2、研究内容 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利用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对医疗服务项目或干预措 施进行评价,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之间的成本和收益,并进行相关的决策 分析。 成本分析和收益评价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两大要素。 3、服务对象 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提供单位、医疗保险组织、医药企业、医 生以及患者等。
二、成本
成本用货币单位表示。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①直接成本:指提供医疗服务所花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由直接医疗成本和直 接非医疗成本两部分组成。
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两部分。 直接医疗成本是指实施某方案或项目所消耗的医药资源,如医疗费、药费、 检验费、医生的时间、工资、和其它保健成本。 直接非医疗成本是指患者寻求医疗服务而导致的个人消耗,如旅差费、食宿 费、营养食品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