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句子翻译策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

文言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广东高州中学吴勇文言文翻译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中的重头戏,一般都是给定句子要求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呈现形式是主观题。
但从平时的复习模拟与高考阅卷的答题情况来看,不少同学还没有很好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方法,译出的句子常常错误较多,甚至还常闹出笑话。
所谓文言翻译主要是“直译”,也就是能够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句子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并做准确解释落实,还要准确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相比之下意译难度大一点,因为它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意译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转述法,二是凝缩法。
文言文的许多修辞方法,如果直接按原文翻译出来,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要求,其意思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就要把这些修辞格的词语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
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
无论哪一种翻译,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常说的译文能够达到“信、达、雅”。
所谓“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和《原富》等西方名著后,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
这三条原则同样适用于古文翻译。
后来一直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所谓“信”,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著,不歪曲原意,不得任意增删、添枝去叶;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准确性要高,达到可信、可靠、真实。
所谓“达”,是基于“信”的进一步要求,即译文要通顺流畅,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如果翻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别扭艰涩,就是没有做到“达”。
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意译决不是妄加删改,添油加醋的胡译,乱译. 1.It rains cats and dogs. 雨下得很大. 2.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It can't make me clean even if I jump into the Yellow River. Nothing could bring back my innocence. 3.Criminals must be made to se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rimes. "An eye for eye and a tooth for tooth " is the very basis of Justice. 直译:必须使罪犯看到自己犯罪的结果,"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正是法制的基础. 意译:必须使罪犯看到自己犯罪的结果,"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正是法制的基础.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3. You should not despise him because 看不起他. 4. Reports of new successes keep pouring in. 捷报频传 5. He sold hard-to-get items. 他兜售紧俏商品.
1. 你越是努力学习英语,你说英语就会越好. The harder you study English, the better you speak it. 2. 据说他一直学英语. He is said to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It is said that he has been studying English. 3. 他要在美国学习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His wish to study in America is quite understandable./ It is quite understandable that he wishes to study in America.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资料讲解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浅谈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一)、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异化法 foreignization )Free translation 意译(归化法 domest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着雷同和差异,翻译时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指不仅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忠实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把忠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要求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同(无限接近)。
直译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
(1.1)直译的应用:(1.1.1)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spicy girl 辣妹black market 黑市 paper tiger纸老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1.1.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 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
例如:A.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B.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浅议日译汉中的直译和意译

浅议日译汉中的直译和意译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在该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两种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习惯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这也涉及到翻译技巧的问题。
任何语言在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日译汉也不例外。
本文试结合日译汉过程中对直译与意译灵活选择的翻译实例来论证对于直译和意译不能简单机械的划分好坏,不能笼统的判断二者的对错。
标签:直译;意译;日译汉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方法论问题,也是翻译实践中最基本的课题。
翻译是把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所负载的信息用另一套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文化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文化,思维,语言特征,译者主观性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两种符号系统转换过程中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即翻译方法的不同,在这些方法之中,最主要的当属直译与意译。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所以两国的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容易使我们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忽略两国之间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跨文化上的差异而使译文生硬牵强,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在日译汉的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处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呢?笔者试通过翻译实例来证明两者各有千秋,相辅相成。
一、中国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历史直译,即直接翻译,忠于原文,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意译,即创作翻译,为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而不拘泥于原文的一般形式。
围绕二者的争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
当时的翻译基本为佛经翻译。
支谦在《法句经序》中指出,译者不易,应秉承直译的观点,因循本质,不加文饰。
东晋时的鸠摩罗什则主张自由的意译。
汉唐以来,中国翻译界已经出现了直译派,意译派,新译派等三种译派的门派之争。
近代以来,直译与意译之争达到高潮。
被视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的是严复的“信、达、雅”。
鲁迅主张严格的直译,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理论。
傅雷把传统美学观点应用到翻译理论中,认为神似更胜于形似,坚决反对在翻译过程中破坏本国语言的结构和特性。
小说句子翻译策略探析

小说句子翻译策略探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翻译更是涉及诸多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句子的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翻译策略是翻译过程中采取的步骤和方法,旨在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和风格。
在小说句子翻译中,常见的策略包括语言转换、删减重组、替换等。
1、语言转换语言转换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策略。
在小说句子翻译中,语言转换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词汇和语法。
译者需要通过适当的选词和调整语法结构,使译文能够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同时保留原作的意思和风格。
例如,在翻译下面这段话时:原文:It was a dark and stormy night.译者采用了语言转换策略,将原句翻译为:这是一个又黑又暴风雨的夜晚。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保留了原句的意思,同时调整了词汇和语法结构,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删减重组在小说句子翻译中,删减重组策略也是常用的方法。
由于中英文在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上存在较大差异,有时直译会使译文显得冗长或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此时,译者可以适当删减原文中的一些冗余成分,同时重新组织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精炼、流畅。
例如,在翻译下面这段话时:原文:He was born in a small town and his parents were simple farmers.译者采用了删减重组策略,将原句翻译为:他出生在一个小城镇,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删减了冗余成分,重新组织了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
3、替换替换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某些元素替换成目标语言中对应的元素。
这种策略在小说句子翻译中也是常用的。
替换可以是词汇、短语或句子层面的替换,旨在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翻译下面这段话时:原文:He was pale and trembling, clearly terrified out of his wits.译者采用了替换策略,将原句翻译为:他脸色苍白,浑身发抖,显然被吓得不轻。
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
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直译和意译(汉英句子翻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I. 根据英语表达习惯适当增词、减词
1. 我爸爸是老师,在重点中学教书。 My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teaches in a middle school. 2. 每天早晨妈妈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 Every morning Mum is the first to get up in the family. 3. 这是妈妈告诉我的。 This is what Mum told me. 4.他的包被抢了。 He was robbed of his bag
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
Translate literally,if possible,or appeal to free translation. 能直译就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就采取意译
Have A Try 小试牛刀
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直译) 勤洗手是避免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直译) 许多外国游客都想到长城一游,他们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意译) 请尽早作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意译)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直译和意译
I. 注意(逻辑)主语的变化 1 他的话让我忍俊不禁。 I couldn’t help laughing at what he had said. 2. 那个国家又发生地震了。 Another earthquake broke out in that country. 3. 他突然想到自己忘带驾照了。 It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 that he had forgotten to take his driving license. 4. 你不可能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的。 It is impossible for you to complete the task alone . 5. 他五岁时妈妈开始教他钢琴。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his mother began to teach him how to play the pian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句子翻译策略
摘要:直译和意译都是全译的策略,直译并不是强调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强调形似。
意译也不是可以无限发挥的乱译,而是强调意似。
对待不同的文本,需要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该文重点讨论直译与意译在句子翻译,受众不同时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关键词:直译意译翻译方法
译界已达成共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逐字照译,它强调形似。
意译不是任意增减,曲解原意,不是胡译乱译,它强调意似。
1 直译
直译是既传达原作意义又照顾形式且为读者所接受的翻译。
直译要求有以下三点:传达意义,照顾形式,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传达意义是直译的首要要求,旨在传达原作独特的内容。
直译是翻译的一种,是双语转化的一种手段,那么就不能凭空创造,因此,直译首先要保证意义的准确性。
其次要保证意义的完整性。
照顾形式是直译的顺带的,旨在体现原作独特的形式美,直译并不意味着逐字逐句的对照翻译,而是一种强调形似的翻译方法。
对于受众来说,阅读文本都是希望有美的享受,对于翻译本也是一样的。
为译语读者所接受是全译的根本,旨在实现原作文化的传播功能。
翻译是忠实于原
文的,目的是传播原文所要表达出来的文本内容,因此对于翻译来说,一样是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的。
2 意译
意译是传达意似,不拘原作形式的翻译。
意译要求要能够传达意义,意译的翻译并不是胡乱翻译,而是要将文本内容,文化内涵等在翻译的时候进一步表现出来,意译不同于直译,在于意译更重视意似,只要是能够表达出意似的氛围,就能够满足意译的特点。
传达意义是意译的显著特色。
译者领会原作,将原文本内容,径直表达出来,但是传达意义不等于自由表达,意而不乱,意而不曲是意译的特色。
意译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直白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描述,将意译的表达更加完美。
如果说直译重视的是形式美的话,那么意译可以说是重视文字美,概念美,意义美。
让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例子,来充分的体会一下直译和意译在翻译时所表现的不同的美:
(1)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直译:一石二鸟。
意译: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直译强调的是意思的完整表达,将这句话中的意思准确的表达出
来,但是意译并没有局限于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方法,这里并不是将birds鸟和stone石头的本义翻译出来,而是转换了表达的词汇。
一石二鸟的意思为: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
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直译的翻译是将birds和stone的真是含义直接使用了。
一箭双雕的意思为:一箭双雕,一箭射中两雕,比喻一举两得。
意译的翻译是将birds和stone的引申意义的所翻译出来。
这一句话所要表达出来的意义是做了一件事情,收到了两种好处,一举两得。
不能说直译与意译哪一个更好,因为这需要将这句话放到不同的文本中来看,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如果这句话使用在诗歌,散文这一类的文本中,那么只能说明意译的翻译更加贴切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如果这句话是出现在儿童读本中的话,那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也就是读者的阅读水平,知识含量,对于儿童读物来说,形象、生动、真实是主要的要求,所以在这类儿童读物的文本中来看,需要的语言是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中出现的事物是要在现实中能够有真实反映的,能够常见的事物。
所以一石二鸟,比一举两得在这类文本翻译的时候更受读者的喜爱。
(2)a drop in the bucket
直译:一桶水中的一滴
意译: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这一句话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很多同种物品的面前,一个同样
的物品,形容的是微不足道的概念,不值得一提的事物。
同样,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受众来说,如果翻译成为一桶水中的一滴,并没有沧海一粟翻译的美,也不如微不足道贴切。
但是如果要是这句话出现在儿童教材或者是故事书中,如果直接翻译为沧海一粟和微不足道的话,就要先给孩子们解释,什么是“沧海”,什么是“粟”,相对于微不足道的翻译来说,沧海一粟在儿童教材的翻译会相对好一些,对于南方生活在海滨城市的孩子们,海是常见的,但是对于北方内陆城市的孩子们,对于海并没有很直观,很具体的感受。
而抽象的形容微不足道,并不能完整的被孩子们所理解。
所以这种文本内容中,一桶水中的一滴的直译翻译反而比意译翻译更加明白,更加贴切。
甚至在给孩子们形象的解释上也更能够被孩子们所接受。
(3)to meet one’s Waterloo
直译:遇见某人的滑铁卢
意译:某人败的一塌糊涂
滑铁卢是比利时的一个小镇的名字,这个直译的翻译是将Waterloo直接翻译出来了,但是这样的翻译对于受众知识水平相对欠缺的人来讲,并不能清楚的理解Waterloo所表达的含义,因为这句话的直译翻译的时候,并没有将Waterloo这个词的历史意义翻译出来。
滑铁卢的历史意义在于: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
随后,拿破仑以退位
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在直译的翻译中,将这句话发你成为遇见某人的滑铁卢,从说话者的身份角度和语言的语气上来看,这句话仅仅是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来叙述的,并且并不符合中文的说话方式,在别人失败的面前,我们从不说遇见某人的滑铁卢,这样的表述,仅仅是直译从词的角度逐字逐句的翻译的出来的,不符合语汉语的说话习惯。
而意译将这句话翻译为某人败得一塌糊涂,这样的翻译一方面已经将Waterloo这个词的历史意义翻译出来,并且也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一个“败”字,已经将滑铁卢的历史意义翻译出来了。
一个“一塌糊涂”的使用,更加确定了这种失败的彻底性,不可补偿性。
因而,从这句话的翻译来看,意译的翻译比直译好的多,整句英文的表达意义也充分体现出来了,句子的意蕴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英语和汉语的形势差别很大,受众的知识水平,受众的年龄也是对于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重要制约条件。
对于儿童读本,在选择翻译策略的时候,要侧重具体化,语言简洁化,信息准确化的特点,但是对于文学散文类文本的翻译,则要侧重一些形象美、意思美的表达。
同时,翻译的时候,对于原文本和译文本的文本类型也是不能忽视的,对于翻译不同的文本,有时可以依靠单一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但有时仅靠一种单一的翻译模式,很难翻译出复杂的句子,这时就需要将两种或多种翻译策略相结合,以求达到最优美化、最全面化、最准确化的翻译。
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要视具体需要,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不能完全的依靠固定的思维,固定翻译套路死板的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1] 穆雷.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 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