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省 “专升本”《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及答案
2008-2019专升本真题作文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
”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
故癯(qú, 瘦)。
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故曰:“自胜之谓强。
(选自《韩非子》)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谌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自《世说新语》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2011真题作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注释:[1]适:去,到。
[2]佝偻:驼背。
蜩:蝉。
此处“承蜩”指用竿子粘蝉。
[3]掇:拾取。
[4]累丸二:指在竿头累叠起两个弹丸。
[5]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6]不反不侧:此处指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
[7]分:分散。
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①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浙江省2008年普通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2008年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联考《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满分为150分;3、答案请写在试卷纸上,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圆珠笔答卷,否则无效;4、密封线左边各项要求填写清楚完整。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A .苏轼B .王安石C .韩愈D .柳宗元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 .《左传》B .《论语》C .《史记》D .《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A .《答李翊书》B .《谏逐客书》C .《答司马谏议书》D .《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A .诗B .词C .曲D .赋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A.远远眺望 B .举首凝望 C .低头凝思 D .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A .首联与尾联B .颈联与颔联C .颈联与尾联D .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A .无乃而是过与?B .且尔言过矣 c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 .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报考学校:__________________报考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是:()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小石小木之在大山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A.红巾翠袖 B.鲈鱼堪脍C.树犹如此D.求田问舍13.阅读下列句子,不是唐人作品的一组是:()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语文(浙江卷)2008答案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浙江卷)一、作文 ( 本大题共 1 题, 共计 60 分)1、(60分) 【提示写作重点:无论选择触摸都巿还是感受乡村,都需要揭示各自的环境的特点,各自生活的特色,立足于自身所获得的“触摸感”和“感受”,倡导真心真情真感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争取小中见大立意。
注意是命题作文,不再是话题作文,两选一,写作时可将都市或乡村作为主要角度,而将另一点作为对应或对比。
审题是零难度,考生得分的高下全在选材、组材和立意及语言等功夫上。
】【名家示范1】感受乡村爷爷留下来的家谱厚厚地四大本,摆在桌子上有半尺厚,沉甸甸的。
拥挤不堪的家谱中,代表我的那三个字所占的地方还没有一片槐树叶大。
但这就足够了,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走到最后,所能撑起天地也不过如此。
多年后的某天,如果后辈中的某人有幸目及这三个字,他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就像我看到家谱中的诸位先人一样,没有具体形象,没有音容笑貌,只有在我身体中流动着的一脉相承的血液。
我不敢妄想后辈们对我知道许多,一个过往的人相对于一个后来者来说,就像是深不可测的宇宙,无边无际,即使毕其一生来琢磨也只能晓得皮毛。
但我知道,在我生存过的这个土地上,一定有些什么会记得我,就像小鸟记着自己当年风雨之夜曾栖息过的一棵树,蜜蜂曾记得自己初次酿出来的一点蜂蜜一样。
有什么能记住我这个曾在这块土地上走过活过的人呢?同辈的人都已和我一样消逝于无形,后辈们在他们的时代急不可耐地体验着自己的生活。
谁也不会关心一个平凡的如田野中的土块一样的人。
村口的那棵大椿树也许还会记得一些我的童年。
对于当时等待长大的我来说,童年漫长得就像失眠的夜晚躺在床上等待天亮。
而现在当我回首童年时,却短暂的如同一天。
童年的一年和成年后的一年如此不同,以致我常困惑于时间的公平和可靠性。
大椿树从我生命初始前的漫长岁月一直站到我无法预知的未来,从我生命的此岸看着我到达彼岸,它一定会在某一刻忽然想起,在一个迟来的夏天的午后,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在蝉声中怯怯地从坐在树阴下打盹的老人们中间穿过,他双手紧紧地拉住自己的裤子,小心翼翼,神情惶惑。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2.《咬文嚼字》中用月轮的“晕外霞光”来说明文字的联想意义,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例证法C.对比法D.类比法3.从《我的世界观》一文来看,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 )A.对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B.承认有一个能够赏罚一切的上帝存在C.对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美的执著追求D.相信肉体死亡之后灵魂还会继续活着4.《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的细节描写是( )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B.“天之亡我”的三次呼告C.嗔目叱退汉将赤泉侯D.将宝马赠给乌江亭长5.《张中丞传后叙》行文最显著的特色是紧密结合了( )A.议论与叙事B.议论与抒情C.抒情与描写D.叙事与抒情6.《种树郭橐驼传》中阐述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象征B.类比C.对比D.铺垫7.下列《先妣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B.室靡弃物,家无闲人C.手中纫缀不辍D.遇童奴有恩8.《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 )A.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B.爱尔克的灯光第 1 页C.姐姐的死讯D.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9.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 )A.《秋夜》B.《我与地坛》C.《哭小弟》D.《都江堰》10.《纪念傅雷》深情地赞颂了傅雷的( )A.精于翻译B.工于鉴赏C.教子成功D.性格刚直11.《陌上桑》的情节和语言都体现出( )A.喜剧色彩B.悲剧色彩C.正剧色彩D.闹剧色彩12.《行路难》中,借举止抒情的诗句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3.下列《长恨歌》诗句中,属于移情于景的是( )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14.下列诗篇中,托物言志,表达忧国忧民心情的咏物之作是( )A.《蒹葭》B.《陌上桑》C.《秋兴八首》(其一)D.《早雁》15.用“雕栏玉砌”来指称南唐宫殿,这种修辞手法是( )A.借代B.比喻C.比拟D.夸张16.《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直抒胸臆B.借景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17.《再别康桥》诗意含蓄蕴藉的主要原因是( )A.章节整齐的建筑美B.和谐流畅的音乐美C.婉转优雅的语言美D.情景交融的意象美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个层次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 )第 2 页A.逐层演进B.相互对比C.抑扬交错D.对等并列19.《宝黛吵架》中,说“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是( )A.袭人B.宝玉C.黛玉D.贾母20.《金鲤鱼的百裥裙》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情节是金鲤鱼( )A.做了许老爷的姨太太B.生了儿子却被大太太夺去C.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D.始终未能将百裥裙的带子缝上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8年专升本语文试卷答案

2008年大学语文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 ACBAC 6-10 CBCDB 11-15 BDBCC 16-20 CDBCD二、填空21、竟无语凝噎22、白头搔更短23、楚天千里清秋24、沙头空照征人骨2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词语解释26、存:看望、问候27、斟酒28、流逝的江水29、辽阔渺茫的样子30、做鞋靴穿四、翻译31、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要应适可而止,让百姓休养生息。
32、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消失或增长。
五、简答33、作者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批判了加强给他的“侵害、生事、征利、拒练、以至天下怨滂”的观点。
作者对论敌的反驳是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
34、“地底下”指的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当时,指的是领导中国人民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人。
35、《张》第二部分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有三个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如南雾云的抽刀断指,引箭射塔;2、注意从人物的相互关系入手,张,许和南三个英雄相互映衬,反面人物贺兰进明对英雄人物起反衬作用;3、多处运用侧面烘托,为一座大惊,船上人指以相语.36、题目《关山月》全诗每4句为一层,前4句概括出议和后造成的悲惨景象。
然后,围绕“关山月”内外之景,三个不同的场景的描写都发生在“关山月”内外,紧扣题目,最后表达了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六、阅读分析题37、1、在短短的诗行里,一再用“悄悄”这一叠词,表达诗人认识怕惊扰康桥的静谧,对她近乎崇拜的神圣情感。
2、重要运用比拟手法,拟人如“夏虫沉没”,拟物如“别离的笙萧”,把云彩写成了可带走的东西。
3、善于捕捉形象,把情感熔铸与形象之中,创造耐人寻味的意境,体现作者诗歌创作建筑的形式美,音乐的韵律美和色彩的绘画美,以及纤丽委婉,轻盈飘逸的诗风。
38、1、项王所唱的诗歌在形式上有一个特点,每一句加“兮”字。
这种特点在古代属于楚词。
2、既表达了自己英雄末路,悲歌慷慨的本色,也表达了对虞姬深深爱恋的儿女情怀。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08)

17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答案)
9.已知曲线 y 2 x 3 x 4 x 5 ,则其拐点为?
3 2
1 13 答案 : ( , ) 2 2
18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
1 10. 设 函 数 f ( x ) 的 导 数 为 x, 且 f (0) , cos 2 则 不 定 积 分 f ( x )dx ?
3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答案)
2.设 函数 f ( x ) 可导,则下列式子中正 确的是( A f ( 0) f ( x ) A. lim f (0) x 0 x f ( x0 2 x ) f ( x0 ) B. lim f ( x0 ) x 0 x f ( x 0 x ) f ( x 0 x ) C. lim f ( x0 ) x 0 x f ( x 0 x ) f ( x 0 x ) D. lim 2 f ( x0 ) x 0 x )
38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
2 y x2 的 通 解 20.求 微 分 方 程 y x (计 算 题 8分 ) ,
39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答案)
20.求 微 分 方 程 y 2 y x 的 通 解 x
2
(计 算 题 8分 ) , 答案: x ln x C x y
1 21. 求曲线 y ( x 0)的切线,使其在两坐标 x 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 分) 10 答案:最小值为 4, y x 2 轴上的截距之和
42
2008年专转本考试真题
22. 设平面图形 y x , y 2 x 与 由
2 2
直线 x 1 所围成 (1)求该平面图形绕 轴旋转一周 X 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 (2)求常数a,使直线 x a 将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 柳宗元B. 韩愈C. 欧阳修D. 王安石【正确答案】D第2题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 英国哲学家B. 英国文学家C. 美国哲学家D. 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A第3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叠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声声慢》中的9组叠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出色的语言技巧,而且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国破家亡之痛。
第4题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A. 黛玉B. 王熙凤C. 宝钗D. 袭人【正确答案】C第5题"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A.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 《天净沙》(秋思)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B第6题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论证B. 类比论证C. 归纳论证D. 对比论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7题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A. 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 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 《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D. 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歌行》是乐府诗,《饮酒》是田园诗,《杜陵叟》也是乐府诗,《国殇》是一首挽歌。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A. 柳宗元B. 韩愈C. 欧阳修D. 王安石【正确答案】D第2题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 英国哲学家B. 英国文学家C. 美国哲学家D. 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A第3题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叠字【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声声慢》中的9组叠字,不仅表现出作者出色的语言技巧,而且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国破家亡之痛。
第4题在《宝玉挨打》中,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的人是【】A. 黛玉B. 王熙凤C. 宝钗D. 袭人【正确答案】C第5题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A.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 《天净沙》(秋思)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D. 《声声慢》(寻寻觅觅)【正确答案】B第6题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论证B. 类比论证C. 归纳论证D. 对比论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比较论证分为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7题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A. 曹操《短歌行》、《诗经·氓》B. 陶渊明《饮酒》、《汉乐府·陌上桑》C. 《汉乐府·陌上桑》、《诗经·氓》D. 白居易《杜陵叟》、《楚辞·国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歌行》是乐府诗,《饮酒》是田园诗,《杜陵叟》也是乐府诗,《国殇》是一首挽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与写作》试卷及答案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满分为150分;3、答案请写在试卷纸上,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圆珠笔答卷,否则无效;4、密封线左边各项要求填写清楚完整。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A.诗 B.词 C.曲 D.赋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是:()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小石小木之在大山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A.红巾翠袖 B.鲈鱼堪脍C.树犹如此D.求田问舍13.阅读下列句子,不是唐人作品的一组是:()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D.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4.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鲁迅 D.胡适1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鲁迅的《灯下漫笔》、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都是小说B.曹禺的《雷雨》、《日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C.徐志摩、闻一多、艾青都是当代诗人D.《死水》、《日出》、《寒夜》都是话剧16.“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这句话是出自:()A.《风波》B.《断魂枪》C.《苦恼》D.《茶馆》17.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是()早期作品的主要特色。
A.梁实秋 B.冰心C.朱自清 D.朱光潜18.下面对《论快乐》一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对快乐的阐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既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鲜明地指出了通往快乐的途径。
B.文中第五自然段谈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
苏轼有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恰当地说明精神作用能使人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乐来。
C.《西游记》中一句“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与第二自然段中“永远快乐”“荒谬得不能成立”是从同一角度论的同一个道理——欢娱嫌夜短。
D.作者对第五自然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人是“傻子”。
19.论点可以多种方式出现,《论毅力》一文的主要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出现于:()A.文章的中间部分B.文章的结尾部分C.散见于文章的各个段落D.文章的起首20.郁达夫是“五四”以来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格调清丽,其散文作品集有:()A.《春风沉醉的晚上》 B.《薄奠》 C.《屐痕处处》 D.《出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诗经》和楚辞历代习惯并称为 。
2.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李清照用 “载不动、许多愁”来描摹“愁”之重,李煜则用 描写“愁”之多。
4.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他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
夕阳西下, 。
”被誉为“秋思之祖”。
5.《风波》总体上采用的是 的写作手法,如文中描写七斤抽烟和补碗的动作,七斤夫妇的对话等均采用这种手法,寥寥数笔,直接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6.散文《背影》的作者是 。
三、阅读分析题(共5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双调]水仙子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多处提壶③。
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
②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
③提壶:倒酒。
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2. 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二)阅读下列这则笔记,然后回答问题。
(8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找出文章中的两处骈偶句。
(4分)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美好意境?(2分)3.作者以此文寄答友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三)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文并回答问题。
(16分)城市和旷野毕淑敏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
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
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
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
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
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
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
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
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
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
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
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
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
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
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
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第一段将城市比作点缀在旷野的“银扣”,第十段却又将它比作楔入旷野的“巨钉”,这是为什么?(6分)2.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1)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结合全文看,第三段“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一句中,“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四)下面是有关微波炉的“微波烹调操作说明”,请依照使用产品的递进程序来调整条款顺序,在括号内标明数码。
(10分)微波烹调操作方法1.首先将定时器转到“O ”(关闭)位置。
2.将“功能选择器”旋转到微波烹调档位上,共有5个微波火力,适用于不同类型食报考学校:__________________报考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物。
3.将食物放入炉内,关上炉门。
4.当设定烹调程序后,若要微波炉停止工作,只需打开炉门,炉门安全联锁开关即会自动停止发放微波。
5.将“定时器”旋转到所需的烹调时间位置,微波烹调即开始。
6.“定时器”回转完毕后,会发出一声铃响,微波炉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炉灯自动熄灭。
7.将插头插入有可靠地线的插座。
调整后的顺序:( )—( )—( )—( )—( )—( )—( )(五)思考下面两则消息所披露的情况,完成后面的练习。
(每空2分,共10分)【消息一】招收一百采煤工报名竟达九百余一向被认为招工难的煤炭行业最近出了桩新鲜事:山西大同矿务局云冈矿计划招收100名井下工,报名人数竞达980人,还有不少科室人员打“请调报告”,要求下井当煤工。
为什么云冈矿的井下工这样吃香?这是由于该矿对一线工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大幅度实行倾斜政策的结果。
这个矿制定了井下工超产加价的“上台阶”分配方法,超产越多,收入越高,有的工人月收入逾千元。
矿里分房,一线工人有优先权,去年盖的所有新楼都分给了井下工。
年终评劳模,一线工人占了70%。
加上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安全也有了可靠保障,工人真正感到腰包鼓了,地位高了,当矿工光荣。
…………【消息二】天津的吃劳保大军现在天津市有多少吃劳保的职工,谁也说不清。
反正在自由市场、私营企业、个体餐馆、租摊承包的商店、咖啡厅、舞厅,以致马路上的修车点、街道上的理发摊,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