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水窖
浅析集雨水窖工程在罗平县山区、半山区的发展运用

·258·建筑与发展Jian Zhu Yu Fa Zhan评论·规划·鉴赏Pinglung guihua jianshang 浅析集雨水窖工程在罗平县山区、半山区的发展运用周家斌罗平县水务局——阿岗镇水务所 云南曲靖 655816【摘 要】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更是农业的命脉。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关键词】 集雨水窖;工程;发展运用前言: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略,探讨集雨水窖这一古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我区的运用,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么多年以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而在象我县这样的高原山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各型水工程全市最少,大型水库建设不易,多建水窖这样的小型微型水利工程,才能有效抗旱”。
我于1999年毕业参加工作,在三个乡镇14年多的水利工作中,我主持或参与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基本烟(农)田建设工程、小(一)型水库建设工程、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各类水利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驻守工地从事工程现场施工监督以及技术指导。
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就我县集雨水窖工程发展运用问题作浅显探讨。
1.基本概况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县总面积3018平方千米,共辖12个乡镇,153个行政村,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54.81万人。
总耕地面积111.114万亩,其中水田11.532万亩,旱地99.442万亩,境内海拔在722米—2468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雨量1352mm,属季风气候特征。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 总则1 .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严重缺乏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发达。
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
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引水工程的修建比较困难,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所需要的集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也随着增加,将会造成技术不可行和工程不经济。
根据调查,我国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地区中,以甘肃省的靖远县和会宁县、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南山区的降水量最小。
甘肃靖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250mm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解决人畜用水困难,用于灌溉的很少。
会宁北部年降水量为250〜300mm 除了解决人畜用水外,也进行集雨灌溉。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降水量多数大于300mm最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在250mm以上。
宁夏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分布在宁南山区,那里的降水量多数在300mm以上。
因此本条规定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适宜降水量下限为250mm是符合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际的。
1 . 0. 5本规范引用的其它规范主要包括:SL103-9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 —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SDJ20— 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JGJ/T98-9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GB749-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ECS82 96《农村给水设计规范》,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
排水沟设计规范

GB/T 16453.4─1996前言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项标准包括6个标准:GB/T 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5─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本标准是GB/T 16453.4,包括坡面小型蓄排工程、路旁、沟底小型蓄引工程和引洪漫地工程三篇内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1988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部颁标准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廖纯艳、胡玉法、苏仲仁、宁堆虎、徐传早、佟伟力、鲁胜力。
第一篇坡面小型蓄排工程1 范围本篇规定了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截水沟、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等坡面小型蓄排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篇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北方部分雨量较多、坡面径流较大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也可参照使用。
2 基本规定2.1 坡面小型蓄水工程,应与坡耕地治理中的梯田、保水保土耕作等措施、荒地治理中造林育林、种草育草等措施紧密结合,配套实施。
软体水窖管理制度最新

软体水窖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与意义软体水窖指的是使用软管、软质膜或软质容器所搭建的水贮存储系统。
它适用于临时或永久性的水贮存储需求,特别是在野外活动、灾害救援以及一些生活环境不利的地区。
软体水窖不仅可以快速搭建和拆卸,还具有便携、轻便等特点,非常适合一些特殊场合的使用。
然而,软体水窖的管理与维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软体水窖管理不善,很容易发生漏水、水质受污染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软体水窖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对软体水窖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总结,旨在为软体水窖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手段,全面深入地了解软体水窖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章软体水窖管理的现状分析2.1 软体水窖管理存在的问题软体水窖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1)管理混乱。
由于软体水窖的种类繁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困难,导致管理混乱。
(2)维护不到位。
软体水窖需要定期清洗、消毒和检查,但由于管理人员的忽视,导致软体水窖出现漏水、水质受污染等问题。
(3)使用不规范。
一些使用软体水窖的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软体水窖,导致软体水窖受损严重。
2.2 软体水窖管理的意义建立健全的软体水窖管理制度具有以下意义:(1)保障水质安全。
通过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软体水窖的水质安全,为人们提供清洁饮用水。
(2)延长软体水窖寿命。
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延长软体水窖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和维修的次数。
(3)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软体水窖的利用率。
第三章软体水窖管理制度的构建3.1 设立软体水窖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管理软体水窖,应设立专门的软体水窖管理机构,负责软体水窖的日常管理工作。
该机构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和相关设备,保障软体水窖的正常运行。
3.2 制定软体水窖管理规范软体水窖管理规范是软体水窖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应包括软体水窖的选择、安装、使用、维护和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制图规范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制图规范北京得力合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 前言为实现土地整理、复垦规划设计制图的标准化,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作。
土地整理图样应准确表达实际情况和规划设计的意图,并保证图面的质量。
土地整理、复垦规划设计的图例、图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未包括在本规范内且工作需要的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规范用词2.1 术语2.1.1 项目现状图反映项目区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的图件,简称现状图。
2.1.2 项目规划图反映规划后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的图件,简称规划图。
2.1.3 单体工程设计图反映项目区工程结构、材料、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图件。
包括建筑物设计图、沟渠道路断面图、机井柱状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及其它辅助图。
2.1.4 图例排列在图上适当位置、用于方便读图和使用的有关符号的解释。
2.1.5 图式规划图、现状图及工程设计图所遵循的式样。
包括图幅、图标、字体比例、地块注记及着色填充等。
2.1.6 图样在图纸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原理绘制的表示被绘制对象的位置、大小、构造、功能、原理、流程等的图。
2.1.7 地块是沟渠道路等控制的同一地类的最小单元。
2.1.8 图斑指按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将图中各类型用地填充相应颜色和线形,形成斑块状。
2.2 规范用词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选择,在有条件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应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如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它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1、术语和定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县(市)以下(不含县城城区)的乡镇、村庄、学校、农场、林场等居民及分散住户供水的工程,主要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又称农村供水工程或村镇供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两类。
集中供水率:某区域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与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供水人口占该区域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
供水人口指某区域农村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取高值,下同。
自来水普及率:某区域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供水到户(含小区或院子,下同)的农村人口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
水质达标率:分为水样水质达标率与水样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两种。
水样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5749要求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
水质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5749要求的样本对应工程供水人口数占总样本对应工程供水总人口数的比例。
供水保证率:农村居民取得充足安全饮用水的可靠程度。
2、基本规定2.1农村饮水安全,指农村居民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影响人身健康。
2.2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
2.3农村饮水安全评价4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评价为安全;4项指标中全部基本达标或基本达标以上才能评价为基本安全,只要有1项未达标或未基本达标,就不能评价为安全或基本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见附录A。
2.4对未实现基本达标要求的评价指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督促指导供水单位采取适宜措施,限期达标。
2.5农村供水工程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农村供水工程分类表工程类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分类标准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千吨万人以下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1000M3/D或设计供水人口≥1万人设计供水规模《1000M3/D且20人≤设计供水人口《1万人设计供水人口,《20人2.6供水单位应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教室、走廊等教学场所严禁追跑嬉闹,不得向窗外抛扔任何杂物、防止砸伤他人和影响校园环境卫生。
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标准是针对我国农田灌溉系统的一项新型技术,旨在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资源,提供可持续的农田灌溉供水。
该标准将软体水窖集雨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纳入考量,致力于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生长发育,同时实现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部分概述了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标准的背景和定义,并阐明了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第2部分会详细介绍该标准的要求并探讨其实施效益。
第3部分,则会深入讲解软体水窖设计与建造要点,包括布局规划、材料选择以及技术验收标准。
第4部分着重介绍了集雨系统配置及运营管理要点,涵盖了雨水收集面积计算和降雨预测技术应用、滤清处理和消毒措施以及维护保养和有效使用软体水窖集雨系统的方法。
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对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有三:首先,系统介绍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标准及其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解该技术的基础知识。
其次,通过阐述标准要求和实施效益,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该标准对于农田灌溉带来的积极影响。
最后,通过详细讲解设计、建造与运营管理等要点,帮助读者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应用并提升软体水窖集雨系统的效能。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2. 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标准2.1 定义和背景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是指通过建构具备一定规模、设计合理的人工或半人工蓄水设施,采集和储存降雨水资源。
软体水窖是一种较为柔软和可变形的蓄水结构,主要由涂塑薄膜、注塑降温层、支撑架和围护墙等组成。
本标准旨在规范高标准农田软体水窖集雨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
2.2 标准要求(1)设计要求: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确定合适的软体水窖容量,并保证收集所需降雨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同时,考虑土地坡度、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软体水窖布局稳定。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9.26•【文号】环办[2010]132号•【施行日期】2010.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的要求和贯彻国务院关于强化饮用水安全的会议精神,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管理工作,特别是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现就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调查评估,摸清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
在2008-2010年度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估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监测与评估范围,及时掌握其水质及环境管理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有序开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污染防治,稳步改善分散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结合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科学确定水源保护范围。
针对调查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及其周边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治理、农业源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切实削减污染物产生总量,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水体。
严厉打击威胁水源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曝光查处结果。
三、加强应急预警,及时消除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威胁。
编制分散式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为处理突发污染事件提供管理及技术储备,有效防范风险。
加强对可能影响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建立风险源名录,从源头控制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及窖体的地质、地形图。
(4)当地建材的分布调查。 (5)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6)1:10 000或1 :50 000地形图。 (7)灌溉面积(需水)分布情况及人畜饮用需求调查。 (8)现有水利设施情况。
3. 工程布置原则 (1)以饮用水为主的窖池,应远离污染源。 (2)水源地(或调节池)应置于高位点,以
(2)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水资源及现有水利设施,使灌溉 与人畜饮水结合。
(3)防止冲刷,确保工程安全。 (4)为了调节水源,可将水窖串联联合运行。 供饮水的水窖,一般要求人均3~5m3,兼有水浇地任务的 则人均5~7m3,以l户1窖或3~5户联窖为宜。
2. 设计所需资料
( 1 )气象资料。附近雨量站(气象站)的多年降雨量 (以月为单位),年最大 24h平均降雨量,以及年最低、 最高气温,日照天数,最大蒸发量等。 ( 2)水源的水位资料。包括枯流量、基流量、丰水期流 量及最大洪水流量,干旱期实测值和水质化验报告。
水。
(5)窖底。窖底直径随旱井的形式而定,一般为1.5~
3.0m,最小0.7m左右。
2、窑窖
窑窖与西北地区群众居住的窑洞相似,其特
点是:容积大,占地少,施工安全,取土方
便,省工省料。窑窖容积一般为300~500m3。
窑高2m以上,窖长6~25m,上宽2.0~3.5m,
底宽0.5~2.5m。
二、集水技术和径流农业
集水技术是在干旱地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为农业生产和人 畜生活用水服务的一种技术措施。把较大范围上的降水聚 集到小面积的农田上使用的一种方法。 集水技术的另一术语是“雨量增值”或“降雨增效”这一 术语指将非耕地里的降雨径流集中到耕地里使其获得足够 的水分以种植作物。这样给耕地里的水要比直接接受的雨 水多,因而雨量增值。 集水技术是干旱地区发展径流农业(或称聚流农业)的基 础。所谓径流农业或聚流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降水 资源和径流资源把集水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 技术的总称。
(4)窖址应便于人畜用水和灌溉农田。
③集水池:在集雨坪面积较大、拦截雨水较多的 情况下,应在集雨坪下方建一个集水池。
集水容积建议用下式计算:
Vg (1 / 3 1 / 5)W
W FH 24 / 1000
④净化设施:利用自然山坡蓄积雨水,必须经过沉 沙过滤后方能进入水窖。沉沙过滤池的结构视集 雨坪面积的大小而定。
式中:F——集雨坪有效集水面积,m2; 1.5V F V——水窖的有效容积,m3; aW / 1000 V ——水窖年蓄水量,m3; W——年均降水量,mm,可查水文手册; a——降雨(或径流)利用系数,对于透水平坦地面取 0.3,对于天然不透水山坡取0.5~0.6,较好屋面及人工集雨 坪取0.8; 0.8—降雨利用系数; 1.5—考虑到干旱年份或特别干旱年份等情况的加大系数。
<1>梅花形:将若干水窖按梅花形布置成群,用暗 管连通,从中心水窖提水灌溉。
<2>排子形:这种水窖群布置在窄长的水平梯田内, 顺等高线方向筑成一排水窖群,窖底以暗管连通, 在水窖群的下一台梯田地坎上设暗管直通窖内, 窖水可自然灌溉下方农田。
(四)窖址的选择
(1)有充足的水源,一般布设在村旁、路旁有足够 地表径流来源的地方。 (2)有深厚而坚硬的土层;水窖一般应设在质地均 匀的土层上,以粘性土壤最好,黄土次之。一般距 沟头20m以上,距大树根10m以上。 (3)在石质山区,多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在无泥石 流危害的沟道两侧的不透水基岩上,加以修补,做 成水窖。
(4)积雨坪面积计算:积雨坪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的降雨情况, 宣威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09mm,单位面积产水约0.8m3/m2。 (5)水窖的结构特点:水窖由窖口、窖体、窖底三部分组成,窖口应高出 地面,力学结构比较稳定。未蓄水时,窖壁主要支撑横向土压力,蓄水 后,内外压力基本抵消,水窖受力基本不变。
1-窖口; 2-沉沙池;3-进水管;4-散盘;5-旱窖; 6-胶泥层;7-玛眼;8-窖底
(1)窖筒。在粘土地区,窖筒直径可挖到0.8~1.0m,
在较疏松的黄土上,一般0.5~0.7m。窖筒深度,在
坚硬的粘土上1~2m即可,在疏松黄土上需3m左右。
(2)旱窖。指窖筒下口到散盘这一段,一般不上胶泥, 也不能存水,所以叫做旱窖。 (3)散盘。旱窖与水窖连接的地方叫散盘。 (4)水窖。四周窖壁捶有胶泥以防渗漏,主要用来蓄
根据其修筑方法不同可分为挖窑式和屋顶式
两种。
3、竖井式圆弧形混凝土水窖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P98表4-1尺寸
4、隧洞形浆砌石水窖
贵州省毕节地区 P100表4-2尺寸
5、混凝土拱底顶盖水泥砂浆抹面窖
该窖型是甘肃常见的一
种形式。主要由混凝土
现浇弧形顶盖、水泥砂
浆抹面窖壁、三七灰土 翻夯窖基、混凝土现浇
1. 在有水源保证的地方,修建水窖以分配(或调
节)用水量,根据地形及用水地点,修建多个水窖,
用输水管(渠)串联或并联运行供水。
2. 在无水源保证的地方。可修建容积较大的水窖,
其蓄水调节能力,一般应满足当地 3~4个月的供水。
(二)水窖的设计
1. 设计原则
(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可靠,保证水质水量, 节省投资。
(2)库水作为水窖水源。水库就是水窖的调节池、沉淀
池。水库的水通过暗(明)渠进入水窖。 (3)泉水、裂隙水、河水作为水窖水源。在水源处修建 一集水池或取水口,将水集中起来,通过输水管或暗(明) 渠进入水窖。 (4)渠水作为水窖水源。一般来说,渠水水源均能满足 水窖对水量的要求,作为饮用水,浑浊度小于10°的可不 考虑过滤设施,这样进水池和沉沙池可合二为一。
此外,还需设置输配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的作用是将水源
水输入水窖(池),由水窖(池)最后分配到用水点。该 工程一般可位于净化设施之后,也可位于净化设施之前。
(三)、水窖的布置形式
水窖总容积是水窖群容积的总和,应与其控制面 积相适应。如果来水量较小,可设l~2个水窖: 如果来水量过大,应设水窖群拦蓄来水,水窖群 的布置形式有以下几种:
பைடு நூலகம்
拱形窖底、混凝土预制
圆柱形窖颈、进水管等
6部分组成。
6、混凝土球形窖
主要包括现浇混凝土上半 球壳、水泥砂浆抹面的下 半球壳、两半球壳接合部 圈梁、窖颈、进水管等几 部分。球形窖下部土基应 进行翻夯,翻夯深度不小 于30cm,夯实后干容重不 低于1.5t/m3。该窖型也是 甘肃省常见的一种形式。
7、塑料薄膜防渗旱井
(3)水柜的容量。根据集雨场的大小、灌溉需水量 等因素确定。
贵州雨水集蓄利用的“三小工程”包括小水窖、小水池、 小山塘等三种形式,它们主要依容积大小而划分。
外部形状:有方形、椭圆形、圆坛形、半圆形、簸箕形等。
边墙衬砌防渗形式为:在基础为岩石的地方采用浆砌石衬 砌,砂浆抹面;基础为土质的用浆砌石衬砌,抹面防渗; 也可用现浇混凝土衬砌兼防渗,或用预制混凝土块拼装勾 缝防渗。 人饮水窖要求有盖板,并尽量入土达到低温隔氧;灌溉水 池一般不要求盖板,水池水窖要求配套有集雨坪(天然或 人工)、引水沟(管)、沉砂过滤池、进水口、出水管(取水 口)。
用聚乙稀塑料
薄膜加工制成
防渗井体,主 要在内蒙古。 薄膜厚度0.3~ 0.4mm,成井直
径2.5m,深
4.5~5.0m,蓄 水量15~25m3 。
8、水泥砂浆防渗旱井
用大穰泥做 衬里,其上铺 设水泥砂浆 防渗层,井体 结构与二合 泥防渗式旱 井相同,主 要在内蒙古。
三、各地水窖建窖技术
3.2 水窖
一、水窖的定义与功能
(一)定义
指修建于地面以下并具有一定容积的蓄水建筑物。 水窖由水源、管道、沉沙池、过滤设施、窖体等部 分组成。
(二)功能 (1)拦蓄雨水和地表径流; (2)提供人畜饮水和旱地灌溉的水源; (3)减轻水土流失。
二、水窖的类型
1井窖:主要由窖筒、旱窖、散盘、水窖、窖底等部分组成。
第3章 坡面集水保水工程
3.1
3.2 3.3 3.4
概述
水窖 涝池(蓄水池) 山边沟渠工程
3.5 鱼鳞坑、水平沟和水平阶
3.1 概述
一、地球水资源分布概况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3个方面:天然降水;河川径流; 地下水。其中,天然降水是最基本的水资源,因为后者都以 天然降水为补给源。 据统计,地球上138.6×108亿m3水体的97.5%为咸水,汇聚 于海洋和咸水湖泊。仅有约2.5%即3.5×108亿m3的淡水可为 人类生活、生产取用。淡水的68.7%成为极圈冰盖和高山冰 川,加上30.8%的深层地下水,均为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湖泊及浅层地上水,约占总淡水量的0.5%。换言之, 地球生命界需用淡水的绝大部分,依赖于地球水文循环。这 种水文循环主要依赖于河湖、海洋主要水域的水量及土壤水, 经太阳热力的作用,直接蒸发和间接蒸腾成为水汽,随气流 上升进入大气循环。
广西将集雨蓄水工程通称为水柜,水柜结构设计 的内容分别如下:
(1)水柜结构形式。为使水柜结构受力条件良好, 提高水柜的经济性,规划采用圆形开敞式水柜。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盖,以减少蒸发。
(2)建筑材料。水柜的建筑材料,根据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的原则选用现浇C15混凝土或M7.5浆砌石。
云南省典型水窖的建窖技术方法: (1)窖型:横断面为圆形,纵断面为圆弧形,水窖修建在地下,窖口加盖 封闭,窖壁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浇注。 (2)窖址选择:选择窖址,应本着有利集水,方便取水的原则,选在土层 厚、土质坚硬的地带,避免在堆积层和松散土质中建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