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笔记于励民讲课:汗腺肿瘤之汗腺恶性癌

笔记于励民讲课:汗腺肿瘤之汗腺恶性癌上两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了于励民老师的讲课《汗腺肿瘤》中有关“小汗腺良性瘤”、“大汗腺良性瘤”的内容,这是最后一篇啦,与大家分享“汗腺恶性癌”的相关内容。
一、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 Porocarcinoma)临床特点:1、多见于老年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
2、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下肢、头颈、上肢和躯干略多见。
3、皮损为疣状斑块或结节,表面多有溃疡。
4、局部复发多见。
少有淋巴结转移。
病理改变:1、瘤体局限于表皮或扩展至真皮。
2、局部有汗孔瘤特征,细胞间桥可见。
3、侵袭性或推进性生长。
4、瘤体内可见小的导管样结构。
EMA、CEA 阳性。
5、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有大量核丝分裂相。
二、乳头状指(趾)小汗腺腺癌(Papillary Digital Eccrine Adenocarcinoma)临床特点:1、多见于老年人。
2、好发于指趾皮邻近掌陌皮肤。
3、皮损为单个坚实结节,正常皮色,直径约2cm左右。
4、易局部复发。
可见远处转移(肺多见)。
病理改变:1、真皮或皮下管状癌巢。
2、囊腔内可形成乳头状突起,由不规则多角形瘤细胞构成,类似乳房导管原位癌。
3、细胞形态可从相对良性到相当恶性。
但都应视为恶性。
4、透明细胞,鳞样变化可见。
5、CK, S100, CEA 阳性。
三、微囊肿性附属器癌 (MicrocysticAdnexal Carcinoma)临床特点:1、多发于成年人,无性别差异。
2、好发于面部,尤以鼻唇沟和眶周多见。
3、皮损为局限性结节、斑块或囊样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或萎缩,可有鳞屑附着。
4、易局部复发,转移少见。
以下几种肿瘤都可以表现为蚯蚓样:汗管瘤( Syringoma)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Desmoplastic Trichoepithelioma) 微囊肿性附属器癌 (MicrocysticAdnexal Carcinoma)硬化性基底细胞癌 (Morpheaform basal cell carcinoma)鉴别诊断:汗管瘤(Syringoma):无毛发和小汗腺双向分化的特征,病变较浅,皮下或神经周隙无侵入,间质与瘤团之间有裂隙。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的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的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
尤德渊;刘冰梅;尤海燕;马烈;尤刚
【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9(13)3
【摘要】目的观察细胞角蛋白在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中的表达,以期探讨其组织发生。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中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绝大多数肿瘤细胞示34βE12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衬于导管样结构和囊状腔隙内的细胞)示35βH11、CAM5.2和PKK1阳性。
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胞质内管样结构。
结论证实了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来源于小汗腺导管。
同时提示,部分肿瘤细胞显示向小汗腺分泌部分化特征。
【总页数】2页(P135-136)
【关键词】恶性;小汗腺汗孔瘤;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尤德渊;刘冰梅;尤海燕;马烈;尤刚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黑龙江省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03
【相关文献】
1.皮肤恶性混合瘤伴小汗腺汗孔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J], 周晓峰;闫庆国;郭新建;苟笑丹;韩静绮;冶俊玲;张海燕;王丰梅
2.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J], 孟雪梅;赵芹;李玉芬;邓琳琪
3.细胞周期蛋白D1和磷酸化Rb蛋白在小汗腺汗孔癌和小汗腺汗孔瘤中的表达[J], 陈思远;钱悦;朱里;吴艳;黄长征;涂亚庭
4.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J], 赵英;柳曦光;陈蕾;贾艳辉
5.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J], 李军红;刘丁;程蔚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6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E P是 良性小汗腺导管瘤 的一个亚 型 , 其余 的 三个亚 型分别 为单 纯性 汗腺 棘皮瘤 、 真皮导管瘤 、 汗孑 L 样汗腺瘤 。它们之 间的鉴别 主要依据 汗孔细 胞所处 的位置 : E P累及 表 皮及 真皮 层 , 瘤体 内可 见 向汗腺导管分 化 的现象 ; 单纯 性汗 腺棘皮 瘤又 称表皮 内汗孑 L 瘤, 病变完全位于表皮 内; 真皮 导管 瘤病变完全位 于真皮层 , 与表皮少或无连接 , 瘤体
源的肿瘤 占皮 肤原发性肿瘤的 1 %, 而E P占汗腺
管或囊腔样结构 。② 基底 细胞癌 : 两者 均有基 底 样 细胞且肿瘤都 可 与表皮相 连 , 后 者细 胞巢 团呈
地图样侵袭性生长 , 巢周细胞栅栏状排列 , 多可见 与周 围 间质 的收缩 间 隙 , 无汗孑 L 、 汗腺 导 管样 分
者, 即使是 良性病变 , 也应高度重视 。
[ 参考文献] [ 1 ] A l m e i d a F C ,C a v a l c a n t i S M,Me d e i r o s A C,e t a 1 .P i g —
me n t e d e c c r i n e p o r o ma :r e p o r t o f a n a t y p i c Hale Waihona Puke l c a s e wi t h
可 能切 除病变皮肤 ; 若 缺损 面积过大 , 可行皮瓣移
植 。也有学者 主张予 以放疗 或化疗 , 但疗 效并不 确定 。对于无法 完全切 除 和已发生转 移 的患者 ,
目前 尚无 确 切 的 治 疗 方 法 。一 旦 发 生 远 处 转 移 ,
死 亡率 可达 6 7 %。 因此 , 对 于病 程较 长 的 E P患
小汗腺汗孔瘤

小汗腺汗孔瘤
马东来;张保如;刘跃华
【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卷),期】2001(30)1
【摘要】患者女,49岁,农民。
主诉:右足跖结节10余年,疼痛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足跖有一黄豆大小结节,不痛不痒,未引起重视,此后结节缓慢增大。
5年前,右足跖结节不慎踩到硬物上,结节脱落,并有大量出血,但不久结节又重新出现,并逐渐增大。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跖疣”和“化脓性肉芽肿”,用冷冻治疗2次均无明显效果。
2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结节出现疼痛,尤其在走路或结节碰到硬物时为重,为排除恶性肿瘤来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
起病前皮损处无明确外伤史。
【总页数】1页(PJ001-J001)
【关键词】小汗腺汗孔瘤;病理;诊断;治疗
【作者】马东来;张保如;刘跃华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脐部小汗腺汗孔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 [J], 丁类;唐永建;董吉;吴鹏西
2.皮损形态类似于血管瘤的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J], 马东来;石秀艳;冯景春;方凯
3.细胞周期蛋白D1和磷酸化Rb蛋白在小汗腺汗孔癌和小汗腺汗孔瘤中的表达[J], 陈思远;钱悦;朱里;吴艳;黄长征;涂亚庭
4.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J], 李军红;刘丁;程蔚蔚
5.足部小汗腺汗孔瘤1例 [J], 伍方佩;朱波臣;王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 porocarcinoma, EPC)又 称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 MEP)O EPC通常很少见,起源于外分泌汗腺的表 皮内部分。它们占皮肤肿瘤的0.005%〜0.01%, 很少累及眼睑⑴,但它是最常见的恶性汗腺肿瘤, 约占小汗腺癌的一半。本病可一开始即为恶性,或 发生于时间较长的良性肿瘤基础上,常见于老年女 性,表现为疣状的斑块或息肉状,好发于肢体和头 皮,肿瘤易出现溃疡、出血。常误诊为鳞状细胞癌、 Eowen病、脂溢性角化或化脓性肉芽肿。肿瘤容易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660515) ▲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E - mail: 136399711@qq. com
702
加了研究这种罕见疾病的重要性⑷。
1发病机制 汗孔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它与烧伤、创
伤、放射治疗、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免疫抑制、霍奇金 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恶性贫血、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感染、结节病、乳腺外佩吉特 病和色素性干皮病和恶性疾病有关。有时,一些汗 孔癌可基于病程较长的良性小汗腺或顶泌汗孔瘤上 发生。此外,也有报道汗孔癌是由先前存在的脂溢 性角化病、皮脂腺痣和鲍恩病引起的⑸。汗孔癌是 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汗腺肿瘤。到目前为止,关于这 些肿瘤中与恶性进展相关的基因改变的数据有限 。 激活HRAS、PIK3CA和可能的EGFR突变可能是 致癌的驱动因素,其中,HRAS突变也在汗孔瘤中被 报道过。EWSR1重排已在单一的汗孔癌病例中被 报道。影响RKL和TP53的突变经常出现在汗孔癌 中,而在汗孔瘤中似乎不存在,这表明这些肿瘤抑制 因子在汗腺肿瘤的恶性进展中发挥了作用。据报 道,在不同的汗孔癌亚群中发生突变的其他肿瘤抑 制基因包括CDKN2A.APC和PTEN⑹。 2临床表现
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观察李军红;刘丁;程蔚蔚【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3(51)13【摘要】目的探讨小汗腺汗孔瘤与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组化作用.方法收集10例小汗腺汗孔瘤和3例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6例,女7例,小汗腺汗孔瘤就诊年龄为32~72岁,小汗腺汗孔癌的就诊年龄为57~74岁.发病部位为足部、腿部、头皮、胸背部、面部等.皮肤表现多为增生性病变,若肿物或皮损短期内生长较快,或出现破溃、出血等表现,应考虑到恶变为小汗腺汗孔癌.免疫组化P16染色在10例小汗腺腺瘤中有2例灶状阳性表达,在3例小汗腺汗孔癌中均弥漫阳性表达.结论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有相关联系,临床极易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免疫组化P16染色在良、恶性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总页数】4页(P76-77,80,封3)【作者】李军红;刘丁;程蔚蔚【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洛阳 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河南洛阳 47100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洛阳 47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67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J], 刘钟; 方美珍; 李东升; 陈柳青; 黄萌; 陈娜; 张良2.32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J], 刘军; 汪五清; 袁春艳; 陈永其; 浦文兰; 洪亮; 谢蕴3.17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张粉娟;何会女;董兵卫4.小汗腺汗孔瘤3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J], 翁立强;陈俊;龙琴琴;张春萍5.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J], 何月;李林烨;刘芳芳;段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汗腺汗孔瘤3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例 (
43
2% ), 女 21 例 (
56
8% ); 平 均 患 病 年 龄
(
,
50
8 13~74 岁) 其 中 10~30 岁 3 例 (
8
1% ),
30~50 岁 14 例 (
37
8%), >50 岁 20 例 (
54
1%).
病程 2 个 月 ~30 年,平 均 6
8 年.皮 损 发 病 部 位:
76 岁), 与 既 往 文 献 报 道 一 致;
在 发 病 部 位 方 面, 以 掌 跖 部 最 高, 但 也 仅 占
24
3% ,其余 28 例 广 泛 分 布 于 躯 干、 四 肢 各 个 部
位;多数患 者 (
75
7% ) 无 明 显 自 觉 症 状, 但 有 1
例 (
2
7% )患者自觉瘙痒,8 例 (
汗腺导 管 瘤 包 括 单 纯 性 汗 腺 棘 皮 瘤、 小 汗 腺 汗 孔
圆形胞核,有细胞间桥互相 连 接,周 边 细 胞 核 不 呈
瘤、真皮导管瘤,绝大部 分 可 以 明 确 区 分:如 整 个
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分化 良 好,可 见 由 单 层 细 胞
瘤体局限于表皮内,其下方 有 一 层 基 底 细 胞,称 为
痒,一般为单发,偶见多 发 和 线 状 痣 样 损 害;典 型
胞间桥,部分 瘤 细 胞 形 成 管 腔 样 结 构 (图 5、6).
2)组织学 不 同 表 现: ① 表 皮:21 例 (
56
8% ) 表
现为角 化 过 度, 间 有 程 度 不 等 的 角 化 不 全;16 例
(
43
2% )表皮出现不同 程 度 的 糜 烂、 坏 死、 结 痂,
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一例

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一例
毕兆华;谢凯;刘国艳;陈声利;郭璇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24(40)2
【摘要】患者,男,56岁。
左颞部肿物4年余,切除后复发半年。
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团块,部分伴中央片状坏死。
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5/6阳性,瘤团坏死周边瘤细胞EMA阳性。
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
Mohs显微手术切除及全厚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无复发。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毕兆华;谢凯;刘国艳;陈声利;郭璇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咪喹莫特乳膏配合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疗效
2.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微囊性附属器癌2例
3.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方式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
4.Mohs显微描记手术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SCCA、CYFRA21-1的影响
5.影像学术前评估联合改良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1小 汗 腺 汗 孔 瘤 ; 小 汗腺 汗 孔癌 ; 临 床病 理 ; 免 疫组化
f 中图分 类 号】R 7 3 9 . 5
f 文献 标识 码】B
[ 文章编 号 】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1 3 — 0 0 7 6 — 0 2
C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e c c r i n e p o r o ma a n d e c c r i n e p o r o c a r c i n o ma
L I J u . h o n g ' L I U Di n CHENG We i w e i l 一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Af f i l i a t e d L u o y a n g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L u o y a n g 4 71 0 0 9, Ch i n a;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 理与临床 ・
2 0 1 3 年 5 月 第 5 l 卷 第 l 3 期
小汗腺汗孔瘤 与小汗腺汗孔癌 的临床病理观察
李 军红 刘 丁。 程 蔚蔚
1 .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 河南洛阳 4 7 1 0 0 9 ; 2 .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皮 肤科 , 河南洛 阳 4 7 1 0 0 9
c h e mi c l a f e a t u r e s ( u s i n g E n v i s i o n me t h o d )i n t e n c a s e s o f e c c r i n e p o r o ma a n d t h r e e c a s e s o f e e c r i n e p o r o c a r c i n o ma
2.De p a tme r n t o f De r ma t o l o y, g Z h e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Af i f l i a t e d L u o y a n g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L u o y a n g 4 71 0 0 9, Ch i n a
【 摘要】目的 探 讨 小汗 腺汗 孔 瘤 与 小汗 腺汗 孔 癌 的临 床特 点 、 病理诊断 、 鉴 别诊 断 及免 疫 组化 作 用 。 方 法 收集
1 0例小 汗腺 汗 孑 L 瘤 和 3例 小 汗 腺汗 孔癌 的 临床病 理 资料 , 进 行 光镜 观 察和 免疫 组 化 E n v i s i o n染 色 。 并 复 习相关
出现破 溃 、 出血 等表现 . 应 考 虑 到恶 变 为小汗 腺 汗孔 癌 。 免 疫组 化 P I 6染 色在 l 0例小 汗 腺腺瘤 中有 2例 灶状 阳 性 表 达 ,在 3例 小汗 腺汗 孔 癌 中 均弥 漫 阳性 表达 。 结论 小 汗腺 汗 孔 瘤 和小 汗 腺汗 孔 癌均 缺 乏 特 异性 临床 表 现, 且有 相关 联 系 。 临床极 易误诊 , 确 诊需 依靠 病理 诊 断 , 免疫 组化 P I 6染色在 良 、 恶 性诊 断 中有 重要 价 值 。
c h e mi s t r y o f e c c n n e p o r o ma a n d e c e i f n e p o r o c a r c i n o ma .M e t h o d s We e x a mi n e d t h e mi c r o s c o p i c a n d i mmu n o h i s t o —
文 献 。 结 果 患 者 中男 6例 , 女 7例 , 小 汗 腺 汗 孔 瘤 就诊 年 龄 为 3 2 ~ 7 2 岁, 小 汗 腺 汗孔 癌 的就 诊 年 龄 为 5 7 ~ 7 4 岁。 发病 部位 为 足部 、 腿部 、 头皮 、 胸 背部 、 面部 等 。 皮 肤表 现多 为 增生 性 病变 , 若 肿物 或皮 损短 期 内 生长较 快 , 或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i mm u n o h i s t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