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剂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

聚乳酸发泡材料研究进展聚乳酸(Polylactic Acid,简称PLA)是一种由乳酸(Lactic Acid)结合聚合而成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环保、生物医学、包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乳酸发泡材料作为PLA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轻质、降解、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聚乳酸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发泡法、化学发泡法和生物发泡法。
其中,物理发泡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物理发泡法中,聚乳酸与发泡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融化,然后急速降温,使发泡剂在聚乳酸中溶解,并释放出气体,形成气泡,从而得到发泡材料。
而化学发泡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发泡剂,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发泡反应,从而制备出不同孔隙结构的聚乳酸发泡材料。
研究表明,聚乳酸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与传统塑料发泡材料相比,聚乳酸发泡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聚乳酸发泡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吸声、隔热和抗震性能,因此在建筑、交通和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聚乳酸发泡材料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缩小孔隙结构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聚乳酸的组成、结构和添加剂等方法,改善了聚乳酸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共聚物的添加来改善聚乳酸的韧性和延展性。
同时,通过控制发泡条件和添加适量的发泡剂,可以调节聚乳酸发泡材料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绝热性能和吸声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聚乳酸发泡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应用研究。
例如,聚乳酸发泡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轻质隔热材料,用于建筑和交通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的能源效率。
此外,聚乳酸发泡材料还可以用于包装领域,制备环保的包装材料,用于食品保鲜和保护产品等方面。
总的来说,聚乳酸发泡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聚乳酸发泡材料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也会更加广泛。
2024年万能发泡剂(OBSH)市场发展现状

万能发泡剂(OBSH)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万能发泡剂(OBSH)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化学品,具有良好的发泡和稳定性能。
本文将对万能发泡剂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市场规模、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万能发泡剂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万能发泡剂市场规模超过XX亿美元,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以XX%的年均增长率继续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万能发泡剂在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
应用领域万能发泡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建筑工程:万能发泡剂作为一种优秀的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隔热和消音等方面。
它能够在建筑材料中形成均匀而稳定的气泡结构,从而提供优异的隔热性能。
2.汽车制造:汽车制造行业对降低车辆重量和提高能源效率有着迫切需求,万能发泡剂可以作为轻质材料的优秀选择。
它可以填充车辆空腔,减少结构重量,并提高车辆的节能性能。
3.电子电器:万能发泡剂在电子电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它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绝缘材料,保护电路板和元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外,万能发泡剂还可以在电子封装中提供良好的保护性能。
4.其他行业:除了上述领域,万能发泡剂还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家具制造、体育器材等行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万能发泡剂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发展趋势万能发泡剂市场的发展将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万能发泡剂材料不断涌现。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如更高的发泡效果、更低的密度和更优越的耐久性,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2.环保要求: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市场对低污染、低毒性的万能发泡剂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对环保型万能发泡剂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3.区域市场差异:全球各地对万能发泡剂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地区的市场需求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则较低。
因此,了解不同地区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将有助于市场开拓和产品发布的策略制定。
发泡PET研究进展

发泡PET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发泡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可降解材料,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能和成型性能,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就发泡PE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发泡PET是在PET基材上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出具有微观孔隙结构的材料。
其主要特点包括低密度、高强度、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等。
与传统泡沫材料相比,发泡PET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能,且可降解产物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
因此,发泡PET在包装、建筑、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发泡PE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备工艺的改进,包括原料的选用、添加剂的引入、发泡和成型工艺的优化等;二是性能的提升,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尺寸稳定性等。
在原料的选用方面,目前常用的发泡剂主要包括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
物理发泡剂主要是添加气体或气体发生器,通过高温高压使其溶解在PET基材中,在降压条件下释放气体产生发泡;化学发泡剂则是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气体。
不同的发泡剂会对发泡PET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发泡剂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进行优化。
除了发泡剂的选用外,添加剂的引入也是影响发泡PET性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常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增韧剂、增强剂、阻燃剂等。
增韧剂可以改善发泡PET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增强剂可以提高发泡PET的强度和硬度;阻燃剂可以提高发泡PET的阻燃性能。
通过合理添加这些添加剂,可以显著提升发泡PET的综合性能。
在发泡和成型工艺的优化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挤出发泡、注塑发泡、压缩成型等。
不同的工艺会对发泡PET的孔隙结构、表面光泽度、外观质感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工艺。
在性能的提升方面,发泡PET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
通过优化原料配方、发泡和成型工艺等手段,可以显著提升发泡PET的力学性能。
浅谈泡沫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谈泡沫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1.发泡剂的研究现状Savoly等用烷基醚硫酸盐和烷基硫酸盐合成了一种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并将其应用于石膏板等墙体材料中。
Sommer等用烷基磺酸盐、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醋及藻酸盐这4种物质合成了一种有机发泡剂。
在这种发泡剂中,烷基磺酸盐占的比例最大,约占发泡剂质量分数的45%,这种有机发泡剂被用于屋面装饰和地面涂层。
IshiJima等将铝粉与R(OA)m PO4R1R2混合,研制出水分散性铝粉浆体,这浆体可作为发泡剂使用。
Raul等对油菜籽蛋白质水解产物用烷基氯进行改性后制备出了稳定的泡沫。
Horiuchi等通过对蛋白质进行酶催化修饰成功研制出一种发泡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种发泡剂产生的泡沫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Ram等和Kell等分别通过向发泡剂中加入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Martin和Winnik分别探究了蛋白质的网状结构和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长度对发泡剂产生的泡沫性能影响。
尚红霞等先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合成了AB型复合发泡剂,然后用AB型复合发泡剂、防腐剂、稳泡剂及水研制成了一种用于制备泡沫混凝土砌块的发泡剂,并使用此发泡剂成功制备出了干密度为853 kg/m3,抗压强度为2.5 MPa和吸水率为21.8%的泡沫混凝土砌块。
中国建材研究院与玉湖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出了一种白色粉状憎水型发泡剂,这种发泡剂发泡速度快,产生的泡沫稳定时间长,泡沫孔径较小,且有利于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憎水性。
刘永兵等和赵晓东等都合成了阴离子型发泡剂。
王容沙等用两性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与稳泡剂复合研制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发泡剂。
王翠花等通过水解牛蹄角得到了一种蛋白型发泡剂,并通过添加外加剂改善泡沫的性能。
郭平等用十二烷基二甲胺氧化物、十二烷基磺酸钠和聚乙烯醇这3种物质合成了COM型发泡剂。
马秋等研究发现,改性硅树脂聚醚乳液加入发泡剂中可有效提高泡沫液膜的自修复能力和弹性,从而提高液膜的承压能力。
2024年AC发泡剂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AC发泡剂市场环境分析AC发泡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等行业的化工产品。
它具有轻质、隔热、隔声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AC发泡剂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
1. 宏观环境分析1.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AC发泡剂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
相关政策的出台,如限制排放、鼓励绿色产品等政策对AC发泡剂市场的影响较大。
1.2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AC发泡剂市场发展的基础。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建筑、汽车等行业持续增长,为AC发泡剂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经济下行压力和行业竞争加剧也给AC发泡剂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3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AC发泡剂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新型AC 发泡剂不断涌现,使得产品性能得到提升。
同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提高了AC发泡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竞争环境分析2.1 行业竞争格局AC发泡剂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几家大型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此外,新进入者不断涌现,加剧了市场竞争。
2.2 产品替代性AC发泡剂市场存在一定的产品替代性。
其他材料,如聚苯板、岩棉等在一定场景下可以替代AC发泡剂。
客户选择AC发泡剂还需考虑性能、价格等因素。
2.3 供应链分析AC发泡剂市场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销售商等环节。
供应链的畅通和稳定性对于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
3. 消费者需求分析3.1 市场需求特点AC发泡剂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建筑、汽车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隔热、隔声等功能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环保、健康等因素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
3.2 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在购买AC发泡剂时,会考虑价格、质量、品牌声誉等方面因素。
ADC发泡剂汇报

ADC发泡剂情况介绍一、概述发泡剂ADC化学名为偶氮二甲酰胺,是世界上应用领域最广、产耗量最大、改性品种最多的化学发泡剂。
销售量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
在美国ADC发泡剂及改性的发泡剂ADC占化学发泡剂耗量的90%左右,在我国发泡剂ADC的产量约占化学发泡剂95%以上。
除满足国内市场外,每年都要向日本等国出口。
二、生产工艺目前国内外水合肼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拜耳法、双氧水法(PCUK法)和尿素法。
拜耳法因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得名,该工艺以氨作主要原料,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丙酮作循环中间体,得到纯肼溶液。
双氧水法又称PCUK法,由法国PCUK公司开发。
它是对拜耳法的改良,与拜耳法不同点仅在于用双氧水代替了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
产品质量与拜耳法无异,但能耗较低,且无残留无机盐溶液。
尿素法由俄国化学家开发。
用尿素作为主要原料,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最初只能得到浓度为35g/L的粗肼溶液,后经不断改进,现胼含量已经提高到50g/L以上。
国外多使用拜耳法或双氧水法生产,而国内则大多使用尿素法生产。
国内尿素法工序步骤大致如下:(1)水合肼的制取。
国内多数厂家为降低成本,不用商品水合肼作原料,而用尿素法生产的经冷冻分离了纯碱后的粗水合肼溶液(含肼4%~4.5%)。
具体步骤为用液碱吸收氯气,将尿素液与其按配比混合,加入添加剂高锰酸钾或硫酸锰、硫酸镁等,迅速加热而生成粗水合肼。
(2)水合肼的精制。
(3)联二脲的制备。
将精制水合肼和尿素按一定比例配料,用浓硫酸中和水合肼中剩余的碱,水合肼和尿素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进行缩台反应,生成联二脲。
(4)ADC发泡剂的制取。
固体联二脲经洗涤后加入水、溴化钠,然后通人氯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偶氮二甲酰胺。
(5)离心、干燥、包装。
三、产需现状全世界ADC发泡剂产能约20万t/a,我国近几年ADC发泡剂发展很快,已经成为ADC发泡剂的生产大国。
据统计2003年全国约20余家ADC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3万t,而国内实际需求不到7万t,年出口约1万t。
发泡剂研究状况范文

发泡剂研究状况范文发泡剂是一种能够使用在各个行业中的化学物质,其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广泛应用于泡沫塑料、泡沫橡胶、泡沫玻璃等产品制造过程中。
在过去几十年里,对发泡剂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首先,对发泡剂的种类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泡剂可以分为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种。
物理发泡剂是一种能够通过物理变化使液体或固体发生膨胀和形成气泡的物质,如空气、氮气、液氮等。
化学发泡剂则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气体来达到发泡的效果,如碳酸氢铵、水解等。
对这两种发泡剂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发泡剂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
其次,在发泡剂的性能改进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通过改变发泡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可以调控其发泡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发泡速率和发泡体积。
例如,在物理发泡剂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纳米复合材料和微胶囊技术,成功地改善了物理发泡剂的稳定性和泡沫性能。
在化学发泡剂方面,利用新型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发泡效果。
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发泡剂的性能,还为泡沫材料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外,对发泡剂的环保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对环境友好型发泡剂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环境友好型发泡剂主要是指那些不含氟利昂等有害气体的发泡剂,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发泡性能和稳定性。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发泡剂的配方以及开发新型发泡剂,成功地开发出一系列环保型发泡剂,如水性发泡剂、生物基发泡剂等。
这些发泡剂既可以满足产品的发泡要求,又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总之,发泡剂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包括对发泡剂种类的研究、性能改进和环保性能的提升。
这些研究成果为发泡剂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探索新型发泡剂和改进现有发泡剂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发泡剂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泡沫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
聚氨酯发泡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

聚氨酯发泡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大气臭氧层的工作,依据联合国制定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三个文件,中国政府于《1993年1月批准实施《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
根据《国家方案》要求,聚氨酯泡沫行业针对发泡剂的替代工作制定了逐步替代方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发泡剂的替代工作一直在进行着,第一代CFC-11已经禁止使用,第二代的HCFC-141b也将于2026年禁止使用。
1、发泡剂划分2、第一代到第四代发泡剂部分物理性能指标发泡剂发展现状聚氨酯发泡剂大部分应用在硬泡领域,主要包括家电、冷藏集装箱、冷藏车、板材、管道、喷涂行业等,表3与表4详尽列述了国内发泡剂的应用现状和国外发泡剂的应用现状。
3、国内聚氨酯硬泡用发泡剂现状4、国外发泡剂应用现状5、发泡剂未来发展趋势聚氨酯发泡剂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根据发泡剂的选择原则来决定的,下图是选择发泡剂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国家淘汰 HCFC-141b 进程的加快并接近尾声,聚氨酯硬泡行业急需新一代环保型发泡剂。
鉴于第三代含氟发泡剂HFC目前在国内尚未大规模使用,且受到基加利修正案的制约,国内聚氨酯泡沫行业或将跨过 HFC 发泡剂,直接过渡到第四代含氟发泡剂HFO-1336mzz(Z)和HCFO-1233zd(E)。
从评价结果看,第四代发泡剂适合包括家电、板材、喷涂、现场浇注等几乎所有的聚氨酯硬泡应用领域。
虽然目前尚未全面工业化,成本高昂,但随着HCFC-141b 产能的进一步削减及环保政策的压力,以及第四代含氟发泡剂生产工艺的进步、成本的降低,未来部分要求更高保温性能的领域, 及无法转换为戊烷发泡的领域将是第四代含氟发泡剂的重要应用领域。
然而,据天天化工网预测,在国内发泡剂市场淘汰HCFC141b后,冰箱冰柜或将长期使用环戊烷和环/异戊烷体系,因为其价格相对低廉,而采用HFO体系的产品则将主要出口至发达国家和地区;板材领域将采用环戊烷和环/异戊烷体系;管道领域则主要采用水,少量掺混环、异戊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泡剂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发泡剂是掺进聚合物体系,通过加工过程中适时释放出气体,使高分子材料形成微孔的一类助剂,根据气体形成的机理分为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
物理发泡剂
物理发泡剂种类较多,传统上主要采用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由于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十多年来国内外一直在寻求和开发理想的替代产品,并已基本形成三种解决方案。
目前,PU软质泡沫生产中主要以HCFC-141b、HCFC-22作为过渡产品,但更理想的替代物质应为HFC-245fa和HFC-365mfc。
HFC-245fa 是良好的冰箱冰库用发泡剂,HFC-365mfc则用于建筑用隔绝材料。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限制使用HCFC-141b和HCFC-22,如欧盟、美国、日本将从2004年起开始禁用,因此国外企业纷纷开发并规模化生产HFC-245fa和HFC-365mfc。
2003年10月日本中央玻璃公司化学子公司建成年产5000吨的HFC-245fa 装置,2002年底索尔维公司在法国建成年产15000吨的HFC-365mfc装置。
另外,国外还在开发一些特定的替代化合物氢化氟醚等,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PU硬质泡沫方面,研究表明,环戊烷因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脱模时间短和优良的绝热绝缘性能、臭氧损耗值(ODP)为零等优点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PE/PS 泡沫塑料行业则采用氮气、二氧化碳、丁烷等替代原来的CFCS。
我国CFCs替代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大量生产HCFC-141b、HCFC-22,并借鉴国外开发经验开发出氢化氟烷烃类发泡剂HFC-134a和HFC-152a,对高性能的HFC-245fa和HFC-365mfc也在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由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承担的“环戊烷产品开发”项目已通过鉴定,国内吉林龙山化工厂、北京东方化工厂、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经成功建设环戊烷生产装置,并与国内多家著名的冰箱生产企业进行合作,为其提供环戊烷型组合聚醚用作发泡材料使用。
目前,我国泡沫塑料行业仍大量使用消耗臭氧层的CFCs产品,仅聚氨酯泡沫行业1999年就消费CFC-11达到19162吨,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国内外进行了大量合作,截止2000年底,我国聚氨酯行业共获得多边基金赠款援助6200万美元,用于淘汰CFC-11;2003年中国塑料加工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中国聚氨酯行业CFC-11整体淘汰计划”,获得5384.6万美元赠款,将从目前到2010年分年度对中国未获资助的1000家聚氨酯泡沫制品生产企业消费的10651吨CFC-11逐步进行改造,节余资金将被用来支持替代技术、原料和设备的开发,以实现在2010年前全部禁止使用CFCs产品的目标。
但国内对一些新型环保发泡剂推广应用力度还不够,以环戊烷为例,目前国内年生产能力超过1万吨,潜在市场需求很大,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消费,因此今后我国要努力在多方支持下加快环戊烷等替代型环保发泡剂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大替代产品生产技术、设备和配方对泡沫塑料质量影响等诸多技术进行研究推广。
化学发泡剂
作为化学发泡剂使用的物质种类很多,如N-亚硝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类化合物等,主要发泡剂品种有偶氮二甲胺(ADC)、发泡剂DPT、OBSH等,其中ADC在国外占化学发泡剂消费量的90%,在我国占95%以上。
以下将主要介绍ADC发泡剂的应用与改性技术进展。
ADC发泡剂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ADC生产国与供应国,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约占全球总生产的近50%左右,1995年至2003年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约为18%,生产厂家约为30余家,遍布全国30个省市,其中江苏索普集团、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江西电化厂、宁夏电化厂年生产能力都达到万吨级水平;生产设备有许多改进,如次氯酸钠生产设备大型化、连续化;缩合釜、氧化釜大型化;改用连续干燥工艺等。
消费结构约为聚氯乙烯占40%、聚乙烯35%、聚丙烯12%、橡胶5%、其它8%。
每年有5000-6000吨的出口量,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单一的ADC发泡剂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改性ADC发泡剂应运而生。
尽管我国ADC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有较大进步,但是仍普遍采用尿素法合成水合为原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而国外则主要采用酮氮法或过氧化氢法为原料进行生产,且已开发出数百个品种,并仍有新品种不断问世主导市场,改性工艺基本无三废、投资少,改性后的产品附加值大为提高,获取了高额的利润。
而
国内只能生产ADC纯品,只有极少数厂家开发生产出了有限的改性ADC发泡剂品种,但产量不高、性能不稳定、应用范围窄,主要是以ADC原粉销售和出口,给发达国家提供初级的原料,因此将污染留在国内,将利润送给国外,行业缺乏发展后劲。
ADC产品的改性就是对发泡剂的发气量、颗粒度、颜色、热分解温度进行优化,其途径主要有在制备过程中改变一定反应条件或添加一定的助剂、ADC粒子微细化、在ADC原粉中加入添加剂、将不同类型的发泡剂复配以达到改性效果。
目前主要的改性产品类型有:
粒子微细化型:主要是将发泡剂的原粉进行粉碎、分级就可以。
国内目前ADC粒子粗、牌号少,国外按颗粒度不同有多种牌号,以适应于不同合成材料的发泡需要。
低温型:普通ADC分解温度一般高于200℃,对于许多软化点低和受热易老化的树脂,希望能够有低温分解型的产品,目前开发低温型ADC是其改性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主要是选择一种或多种活化剂与ADC以一定比例组合。
活化剂可选用铬、锌、铅等金属化合物、尿素衍生物和硝基胍等,改性后ADC 发泡剂最低分解温度可达到80℃。
高分散性型:要得到均匀无孔洞、表面光滑的聚合物,就要求发泡剂在聚合物内能完全按比例分散开。
一般ADC发泡剂易受静电等因素影响附聚成团,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开发高分散性的产品非常重要,可将ADC发泡剂与某些惰性无机化合物的细粉混合,另外可以在ADC产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制得高分散型产品。
抑制发泡型:二元羧酸及其、酚类、胺类和三唑类等物质能抑制ADC的分解,当有金属离子型活化剂时其抑制效果更好。
如加入抑制发泡型发泡剂材料,会因发泡效果的差异而造成凹凸不平花纹,由此生产发泡墙纸等室内装潢材料等。
复合型:ADC的复合可以把具有特定功能的其它助剂与ADC混合或几种发泡剂互相混合。
目前塑料助剂工业的发展的主流。
发泡剂母粒:与其它合成材料助剂的发展趋势一样,母粒化已成为发泡剂ADC的改性趋势之一。
将ADC、发泡助剂、聚合物进行混炼得到母粒,可以有效解决分散性和粉尘污染等问题。
目前国内尚没有开发,国外如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泡剂母粒生产商Americhem公司目前有Supercell牌号的专用ADC产品系列可供;美国Henly公司推出的Exocerol等系列发泡剂也以母粒形式出现,如Exocerol232和LAB010是吸热∕放热型共混物,AO38是几种放热发泡剂的混合物等。
因此今后ADC发泡剂关键在于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开发吸热型、吸热/放热型以及高温分解型发泡剂品种,并通过母料化和表面改性降低发泡剂的粉尘污染等。
发泡剂OBSH
发泡剂OBSH是塑料和橡胶工业常用的低温发泡剂,主要由二苯醚磺化后与水合反应而得,优点是分解温度较低,不需要加分解助剂,适合各种合成材料;毒性极低,适于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电绝缘性能好;有硫化剂和发泡剂双重作用;泡孔细密均匀。
最早由日本开发使用,在超高频电线电缆领域得到青睐和广泛应用。
目前国外已经开发出多种OBSH的改性系列化产品,如日本永和化成的N#3000、5000、100S、100M等OBSH改性产品。
我国也对OBSH进行研究开发,目前山西化工研究院、杭州海虹公司等建有小规模的生产装置。
但是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发泡剂DPT,化学名称为N,N
-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主要用作橡胶发泡剂,分解热大,常加入尿素、的衍生物、三聚氰胺等防止刺激性气味产生,基本上不用于塑料发泡使用,国内生产企业众多,消费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