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关于“常识”的写作指导(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常识的力量:在平凡中发掘非凡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常识的力量:在平凡中发掘非凡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常识构成的世界,它就像是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有人说,常识是简单的,因为它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有人说,常识是复杂的,因为尽管众所周知,实践起来却常常困难重重。
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常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力量,它能在平淡的日常中发现非凡的价值。
“常识”这个词,直译就是普通的知识,寻常的道理。
然而,它并非生来就会,而是通过教育和社会化过程逐渐内化于每个人心中的准则。
记得有一次,我在准备晚餐时,由于疏忽,没有发现锅里的水已经完全蒸发,最终锅底糊了。
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它让我意识到,对常识的忽视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这里的常识包括:烹饪时要时刻注意食物的状况,避免烹饪过久导致损坏厨具或食物。
这个小小的生活插曲让我思考了常识在生命中的作用。
我开始意识到,尊重并运用常识,可以让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和努力。
比如,我们都知道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对身体好,这是基本的常识。
但是坚持这样的生活习惯,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提醒。
同样地,理财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要节省和使用金钱得当,但这正是许多人所难以坚持的。
随着我不断深入理解常识的价值,我发现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日常决策,还关系到整个社群的和谐与进步。
在社区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利等常识,是维持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基石。
例如,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成为了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新常识”,它保护了个体的健康,也维护了公共的安全。
常识之所以具有力量,源于它的普遍性和共识性。
它不是某个个体的独到见解,而是大众智慧的结晶。
因此,当大家共同遵循某些常识行事时,就能产生巨大的合力,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本质之一,其实就是将常识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的原则去判断和行动。
但常识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化。
今天的正确做法,可能在昨天是荒谬的;而今天的常识,也可能在明天被淘汰。
关于常识的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5篇)

关于常识的议论文800字(精选范文5篇) 关于常识的议论文(精选范文):1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一些道理,比如:如果不能学到知识的话,就不能学到知识。
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习,长大了要为国家效力。
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还要学习做人做事。
这一学期中,我们要学的知识都很多,但是最有意义的还是要是学会了做人的话,我们这一个学期的知识就更多了,也更牢固了。
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会做人的话,就要从小学学习,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但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知识,就是要学会一个人的道德,学习道德,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知识。
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知识,就是要学会一个人的道德,我们要学会做人要讲礼貌,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做小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人。
关于常识的议论文(精选范文):2xx年xx月xx日,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发现了“地球”这个名字。
人们把它叫做“地球”。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保护她。
可是,有些人却为了方便就大量的砍伐树木。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利益而砍伐树木、造成沙尘暴、洪水等等。
这些现象都会让我们很痛心。
还有些人,为了方便就大量的污染水源,还乱扔垃圾、乱砍树木等,这些现象都是对我们的一种不尊重。
有些人为了方便就大量的砍伐树木。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方便就乱砍伐树木,导致树木减少,还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被污染……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好地球,导致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差。
所以,希望人们能够保护好地球。
同学们,如果地球上的人不好好保护地球,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吧!关于常识的议论文(精选范文):3一般来说,中国最早的叙事常识有两种。
一种是国内最早的,还有一种是国外最早的。
但是,这些问题和现象都不是很普遍的,而是最早的,最早的。
这是一个有关中国最早的故事,也就是说中国最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国家,他的国王叫做斯巴特,他的国家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国家,他的国王非常喜欢斯巴特,斯巴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的国王叫做斯巴特,斯巴特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的国王叫做拉特特,斯巴特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非常喜欢斯巴特,斯巴特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非常喜欢斯巴特的一个大特点,斯巴特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非常喜欢斯巴特的一个小特征——拉特特。
2009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常识”

2009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常识”题目:突破常识,释放创造力印度的驯象人利用小象的力量不足,用绳索绑在树桩上。
小象挣扎无果,形成一种常识:绳子是扯不断的。
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它,即使长大后有能力逃脱,也不会尝试。
同样,我们也会被常识所束缚,失去创造力。
常识固然重要,但仅有常识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突破常识,推陈出新。
苹果熟了会掉在地上,这是常识。
对于没有准备的人,它只是常识。
而对于做好了准备的人,它是通往更高殿堂的一块基石。
只有通过常识看到实质,我们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___研究杂交水稻时,一位老教授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是常识,___没有被禁锢,全力投入实验,最终培育出产量翻了几番的籼型水稻。
如果___当初听信教授,那么“杂交水稻之父”的美称可能不会存在。
常识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突破常识会引起反对,但我们应该像___一样坚持不懈,失败了也不失为一种经验,成功了则开拓了新的领域。
突破常识不仅局限于科学领域,生活中也如此。
___发现厨房油烟后,突破了常识,调制出冷花生油,最终获得成功。
常识会禁锢我们的头脑,抹杀创造力,我们应该不断怀疑,开拓未来。
常识是科技的基础,而科学则是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中广生的。
例如,___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___从___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
因此,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
应该注重常识和科技知识两方面的培养。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
伟大的物理学家___就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
因此,我们应该把常识看作干粮,强调它的基本要义,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撑科学大厦的腰腹。
202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之常识

202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之常识老子云:“大象若希”。
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发觉,犹如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肯定,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
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专心观看。
没有这专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害。
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由于知易而行难。
行难,故特以行之。
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
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
正由于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视、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久,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
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由于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进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如此常识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如此常识如此常识常识,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一种智慧,是人们在与世界接触中对事物的一般认识。
常识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伴随着人们一生成长、学习和工作的每一个阶段。
高考作为人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自然也需要考察考生的常识水平。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在高考作文中的常识匮乏,给自己的作文增添了许多遗憾。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常识对于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
常识是高考作文的基础。
写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有丰富的常识储备,只有了解了事物的基本情况,才能在作文中采用恰当的描述和举例。
如果没有常识,写出来的文章变得空洞无物,毫无说服力。
常识是高考作文的来源。
高考作文的题材广泛,涉及到社会、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方面。
要写好这些题材,就需要对这些领域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观点、有智慧的文章。
只有常识储备丰富,才能在作文中运用合适的论据和例证,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与权威性。
常识是高考作文的指导。
常识是人们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它指导着人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需要通过常识来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常识就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帮助我们写好作文。
常识是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
在高考评卷中,常识不仅关系到考生对题目的理解,也关系到考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把握。
运用正确的常识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深刻、具备说服力,从而增加作文的分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常识对于高考作文的重要性。
在备考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常识的学习和积累。
应该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争辩,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智慧。
在写作中要注意运用常识,丰富作文内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深度。
常识是高考作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作文的基础、来源、指导和评价标准。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我们应该珍视常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常识的力量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常识的力量生活中,有一种力量,它悄然无声却能于无声中显现出其非凡的影响力。
这股力量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智慧沉淀,它指引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明辨方向,它是社会共同的纽带,也是个体决策的基石。
这股力量,便是我们称之为“常识”的存在。
常识,简而言之,是大众普遍认可的认知和理解。
它不一定华美繁复,往往简单朴素,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常识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对世界的基本判断和把握,它帮助我们规避风险,作出选择,甚至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常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儿时,我们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了解到不触火可避免烧伤,过马路要左右看确保安全。
这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虽简单,却是生命安全的保障。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认知的常识也愈发丰富,从如何与人礼貌交往到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常识像一盏指路灯,照亮我们的人生旅程。
职场上,常识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行业规则、掌握基本的职业操守、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职业人士应当具备的“职业常识”。
它们虽然未必成文,但却是每位职场人士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效率。
在社会生活中,常识的作用更是无处不在。
譬如,对法律的尊重体现了公民的法律常识;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展现了公民的社会常识;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彰显了公民的健康常识。
这些常识不仅仅影响着每个人的个体行为,更通过无数个体的集合,形成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然而,常识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迁,一些曾经的常识可能会过时,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接受新的常识。
例如,过去人们依靠纸质地图导航,如今则是数字地图和GPS;以前购物需现金交易,现在则流行手机支付。
这种常识的更新换代,正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常识之于社会,如同氧气之于生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既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运行的基础,又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尽管有时它易知难行,或须推陈出新,但无可否认的是,常识始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常识的双刃剑:从日常到革新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常识的双刃剑:从日常到革新在生活的广阔画卷中,常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如同空气,无形却无处不在。
我们每天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在常识的指引下进行。
然而,常识并非总是那么简单,它既是我们行动的基石,也可能成为创新的障碍。
在我看来,常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也有可能限制我们的视野,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才能让它成为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首先,常识是我们生活的基础。
从穿衣保暖到饮食健康,从安全出行到人际交往,每一步都离不开常识的指导。
它像是一本无形的指南,帮助我们规避风险,做出明智的选择。
比如,我们都知道红绿灯的规则,这不仅是交通常识,更是对生命安全的基本尊重。
常识在日常中的应用,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累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安全。
然而,常识的另一面是它可能成为创新的枷锁。
在面对新问题时,我们往往容易被现有的常识所局限,难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
例如,历史上许多科学突破,最初都被视为对常识的颠覆。
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的常识,牛顿的力学定律颠覆了对运动的常识理解。
这些伟大的创新,都是源于对现有常识的质疑和挑战。
因此,真正的创新者,往往需要具备一种“常识之外”的视角,敢于突破常识的边界,探索未知的领域。
更深层次地,常识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常识差异,反映了各自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尊老爱幼是根深蒂固的常识,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可能更强调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
这种文化层面的常识,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行为模式,也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因此,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常识,是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基础。
最后,常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思考和创新。
当我们不再将常识视为理所当然,而是开始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局限,我们就能在常识的基础上,构建出新的认知和理解。
正如科学家通过实验挑战常识,艺术家通过创作打破常规,企业家通过创新颠覆行业,都是在常识的土壤上,播种了创新的种子,收获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如此常识

【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如此常识如此常识常识是一种对社会现象和规则的了解。
我们身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了解社会知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知识不仅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还包括一些社会习俗、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常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于这些事件的处理,我们需要一些相关的社会常识,才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熟知社会常识,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常识对于我们了解科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知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了解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增添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
很多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都是以一些基本常识为前提的,如果我们对这些常识缺乏了解和理解,那么很难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高中生应该注重学习科学常识,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常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文化的基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的瑰宝。
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传统常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我们应该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常识,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了解常识,熟知常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学习和了解常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注重对常识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常识水平,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关于“常识”的写作指导(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原题呈现】【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
古人通过对物候节气的观察,总结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诗经》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大火星出现在西边天空,天气开始转凉;婴儿成长也有“先会走,再会跑”的说法。
而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时,医学专家的一句“你在家里不是隔离,也是在战斗!闷两个礼拜,病毒也要被你“闷死’了”,更把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表达成为风趣的常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亿万人民居家隔离。
从事实来看,常识的背后常常蕴含着道理和科学规律。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该写作材料是中规中矩的任务驱动型写作素材,有具体的话题,即写作情境,有由写作情境衍生出来的驱动的写作任务,即问题情境,有共识性的写作要求,即规范情境。
就完整的写作流程而言,三种情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既有具象性的个性化要求,也有宏观性的共相要求。
写作时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不至于偏题、走题。
就提供的写作情境材料看,其所给出的真实情境的主题信息是强调常识在生活、社会和人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语义上分析,材料从两个层面提供立意的思考维度:一个是从远古的日常生活和典籍,即古人通过观察物候来安排耕作,《诗经》中记录了人们通过观察星辰来判断天气的角度;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婴儿的成长总结出成长的顺序。
不论是史料典籍,还是日常生活,这些都说明无论是在传统文化里,还是身边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都蕴含着常识,而且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列举了两个方面包含常识的材料之后,接着把视角投向现实生活,举出医学专家把复杂的专业知识表达成风趣的常识,变专业为寻常、化抽象为形象,使得人们易于接受。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事实无不说明“常识的背后存在着某些道理和科学规律”。
从语义上梳理了材料蕴涵的意义,明确了写作话题的范围和指向。
作为写作材料,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只是写作的前提,通过浅层意思的理解搞清楚内隐的意思,及其隐含的关系是写作的关键。
综合分析材料可见,不论是书籍资料的记载,还是日常生活,都在强调一个事实,即常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懂得常识,应意识到常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也只有认识和尊重常识,并以之服务于生活和社会,才会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发生。
很显然,认识常识、重视常识、利用常识是写作重点关注的内容。
厘清了话题情境材料的内容,明确了写作的方向。
至于由材料“驱动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只是宏观性地作出规定,并没有具体的细化,这为写作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写作指导】
常识,指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写作材料从理论和生活两个层面对常识进行了形象化的解释,说明了常识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而从深层意义上分析,材料至少包含了两重思辨关系:“常识”自身的特点——常见却重要,因此作文中使用的素材要能体现这一特点;“常识”与道理和科学规律的辩证关系。
常识的背后常常蕴含着道理和科学规律,道理和科学规律也可以用常识表达出来。
按照这样的思路对材料进行深度挖掘,“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耕作要遵循节气,其意在强调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的规律,不能“违背农时”;“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即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应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先会走,再会跑”,事物的发展有顺序性,不可舍本逐末,要循序渐进;“把病毒闷死”说明要隔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区别对待,不可能千篇一律的一刀切。
读出材料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以及各自的侧重点,为写作的立意构思奠定了基础。
综合来看,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立意,如“常识不可轻”,即常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常识中有‘理’”,即拨开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认识事物和看问题不能仅止于表象;“‘常’之识,‘理’之趣”认清现象和本质,从常识中发现情趣和理趣;“重视常识,尊重科学”,即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观生
活常识,学科学规律”,常识是长时间的生活经验的积淀,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等。
写作时可以抓住一个方面,也可以把个性的材料进行共性化地提炼,萃取出共性的进行写作。
既然材料是写作引发的原点,所以构思立意必须立足材料划定的范围。
当然,立足材料,并非意味着拘泥于材料,应该把视角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围绕“常识”这个核心选择视角“独抒性灵”。
写作过程中,在关注生活、社会和人生的同时,适当地兼顾材料。
只有这样,作文才不至于给人造成游离材料之感。
【范文示例】
常识为导引,规律应遵循
“大道至简,大巧若拙。
”平凡中孕育伟大......精简的语言蕴涵的是智慧。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许多看似稀松常见的事情,它们表现出来的特质不仅仅是个性化的,更带有共性的意义。
也正是这些共性的框定,它们的存在与发展才不会出现旁逸斜出的状况。
自然物语,人情世态,虽然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之所以按照各自的程式存在与发展,其实背后都有一双巨大的隐形之手在掌控。
这双大手从显性上看只是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从本质上说则是一种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规律。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这些看似自发性的生命展演,其实它们的荣枯涨落聚散,并非无序的散乱呈现,而是随着天体的运动不断发生着改变。
没有宇宙引力的作用,万事万物不可能生存,寒暑易节、斗转星移也不可能发生。
自然风物的变化对世人来说只是寻常之景,而隐于背后的则是共性的本质存在。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这样。
人类社会从荒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发达,既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推动,也是社会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
从刀耕火种到隆隆的机器轰鸣,从农耕文明步入科技文明,一些看似简单不过的现象,其实内里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对这些道理的认识和了解,除了依存于现象,更要回归到事物自身的规律上。
作为社会性的生物,人类行走于世,被各种现象包围着。
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时,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前提。
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不至于走很多弯路。
“清明前后,种瓜得豆”的“不违农时”,才不会“饿殍遍野”;“七月流
火,九月授衣”,才没有冻馁之苦。
日出月落,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世间万物生长的节序才不会被打乱;一日三餐,是人活着的基本保证。
活着是前提,温饱是保障,发展是根本。
“只有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人类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创造。
”
不过,对事物的认识,对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不是“直奔主题”即可实现,而是需要借助常识的牵引。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不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性认知,还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性认知,要准确地了解,依托常识不可忽视。
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重视常识,遵循常识背后的规律,这样才能攻破一个个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