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__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教学新课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
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同学们,这是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大家能说说从中能了解哪些数学知识吗?预设:①这是一个天气日历,上面有各天的天气状况②有各种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情况……提问:那么,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⑴整理数据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用什么方法可以分别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先思考,再来交流。
预设:数数追问: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还有其他的吗?……小结: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
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
⑵表示数据提问: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预设:画统计表、画“O”(象形图)……小结:好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天气状况表示出来,可以画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画“O”(象形图)表示。
开始⑶分析数据提问:同学们都画完了吗?刚才呀,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画的(出示PPT):追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一些什么?小结:十分详细、也十分清晰地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都表示出来了。
提问:还有同学是这样表示的(象形图)——这个图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预设:不清楚,每种天气有几天还要再数,非常麻烦。
过渡:今天呀,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统计图,一起来看看(出示PPT)——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上,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直条越长,数量越多追问: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追问:那么,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到其中一格一格的小正方形了吗?一格就代表——(一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灵活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举例说明。
(2)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比较两个或多个数据集,应该使用什么统计图呢?2.新课讲解(1)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能够同时表示两个或多个数据集的统计图。
(2)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先画出一个横轴和纵轴,然后在横轴上标出不同数据集的分类,每个分类下面画出两个或多个相邻的条形,分别表示不同数据集的数量。
(3)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示例分析(1)展示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
4.练习巩固(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相关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简要介绍绘制过程和获取的信息。
(3)组织全班同学对每个组的统计图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5.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其更加直观易懂?(2)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创意性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主题自选。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分析、练习巩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教学质量。
复式条形统计图(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21张PPT)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近四届奥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届数 枚数
27届 28
28届 32
29届 51
30届 38
1. ( 29 )届金牌数最多,( 27 )届金牌数最少。 2. 29届比27届多(13 )枚。
二、探究新知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你知道图例中各种图形表示的是什么天气吗?
月份
三、知识运用
(一)做一做
3. 根据条形图回答问题。
人数
我们的出生月份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一 二 三 四五 六七 八九 月 月 月 月月 月月 月月
十 十十 月 一二
月月
(1)参加统计的同学一 共有( )人。
(2)有出生人数相同的 月份吗?是哪几个月?
(3)( )月出生的 人数最多,( )月出 生的人数最少。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这两种方法,哪 种表示更清楚?
9
9
6 5
2
二、探究新知
天气 晴
天数
9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6
9
5
2
9
9
6 5
2
条形图和统计表 各你有能什得么到特哪点些?信息?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 少。条形图不仅能清楚地看出 数量的多少,还能直观地反映 出数晴量天的比差阴异天,多便3天于…比…较……
月份
三、知识运用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
实践活动 分组统计
• 要求:小组选出统计员和记录员,统计本小组的数据,制 作一个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2《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能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分析数据,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2.难点:如何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数据。
2.学生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图片中的信息吗?如果将这些信息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会怎样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一组单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将多组数据放在同一张图上,应该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3.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不同数据用不同颜色表示,相同数据用相同颜色表示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和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感知和数据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包括横轴、纵轴、条形等要素。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整理、条形的绘制、坐标轴的标注等。
3.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分析数据趋势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坐标轴的标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绘制方法讲解: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学生如何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4.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独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5.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2. 基本概念:横轴、纵轴、条形3. 绘制方法:数据的整理、条形的绘制、坐标轴的标注4. 应用实例: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分析数据趋势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讲解、练习、实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12张)

22
21
20
20
10
0
1985
1990
1995
2000
年份
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 什么区别?
相同点:单、复式统计图都可以反
映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
同一种数量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而复 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同一种数量 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而且能够进行不 同数量的比较。
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表
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表
乡村
23
22
21
20
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表
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图
人数/万人
40
37
34
30
30
32
20
10 0
1985
1990
1995
2000
年份
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表
乡村
23
22
21
20
人数/万人
某地乡村人口统计图
50 40 30
23 20 10 0
1985
而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看出同一种数量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而且能够进行不同数量的比较。
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还知道了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相同点:单、复式统计图都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相同点:单、复式统计图都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看0 出同一1种9数85量的多少1和99变0化趋势1。995
相同点:单、复式统计图都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2000 年份
某地区城乡村人口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二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 (共20张PPT)

54 27
49 35
46 43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 年最少?
1980年乡村人口最多, 2010年最少。
探究新知
58 21
54 27
49 35
46 43
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 最大?哪年最小?
1980年差距最大, 2010年差距最小。
探究新知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像下面这 样画,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谢谢观看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和在乎自己 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 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 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 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 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 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 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 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 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 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条形统
计图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