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材料_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过程解读

展趋势的需求,电化学方法制备光谱选择性吸收黑铬涂层已经发展为连续化生产技术。
1981-1983年,黄涵芬、赵玉文、张宝英等人研制了铝阳极化电解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α=0.92~0.96,ε=0.10~0.20)。由于铝制集热器是当时最普遍采用的太阳集热器,所以铝阳极化电解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对这种集热器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它还具有生产过程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1987年,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引进了铝复合条带轧机生产线,为了满足太阳集热器铜铝复合条带的生产要求,黄涵芬、韩建功、李小苏等人经过科技攻关,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并建成了连续式阳极化电解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生产线,实现了涂层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年产量达到十几万平方米,该项技术获得了199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太阳集热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发展。1986-1988年,赵玉文、谢光明等又研制了黑钴选择性吸收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α=0.92~0.96,ε=0.06~0.08),适合应用在工作温度较高的真空集热管上,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采用该涂层生产的Ф65mm热管式真空集热管其性能已达到荷兰飞利浦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
料,必须是一种复合材料,即由吸收太阳光辐射和反射红外光谱2部分材料组成。吸收辐射是指当辐射通过物质时,其中某些频率的辐射被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等)选择性地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减弱的现象。吸收辐射的实质,是物质粒子发生由低能级(一般为基态)向高能级(激发态)的跃迁。在太阳光谱区,波长在0.3~2.5μm的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对该光谱区的光量子吸收是关键,因此,涂层材料中只有存在与波长0.3~2.5μm光子的能量相对应的能级跃迁,才具有较好的选择吸收性。一般来说,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半导体等发色体粒子的电子跃迁能级与可见光谱区的光子能量较为匹配,是制备太阳能选择性涂层吸收
太阳能选择性涂层介绍

太阳能选择性涂层相关信息一、选择性涂层介绍太阳能吸收涂层对太阳能利用的技术经济性能影响很大,为提高太阳能装置的效率、降低成本,各国太阳能科技工作者对研究、开发太阳能吸收涂层都十分重视,研制成多种涂层,有的已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1、电镀涂层黑铬涂层:黑铬涂层的吸收比α和发射比ε分别为0.93—0.97和0.07—0.15,α/ε为6~13,具有优良的光谱选择性。
黑铬涂层的热稳定性和抗高温性能也很好,适用于高温条件,在300℃能长期稳定工作。
此外,黑铬涂层还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耐蚀性。
但是,现在采用的电镀黑铬工艺,电流密度大(15~200A/dm2),溶液导电性差,电镀时会产生大量的焦耳热,需要冷却和通风排气才能维持正常生产。
另外,黑铬镀在非铜件上,需要先预镀铜,再镀光亮镍,最后镀黑铬,生产成本较高。
黑镍涂层黑镍涂层大都是镍合金涂层,其组成随电镀液成份和沉积条件变化。
黑镍的电镀液分为两类,即硫酸锌电镀液和含钼酸盐类电镀液。
由第一类镀液获得的黑镍涂层,含镍40%~60%,含锌约为20%~30%。
黑镍涂层的吸收比α可达0.93~0.96,热发射比ε为0.08~0.15,α/ε接近6~12,其吸收性能较好。
黑镍涂层很薄,为了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和耐蚀性,常采用中间涂层(如Ni,Cu,Cd)或双层镍涂层。
由于黑镍涂层的热稳定性、耐蚀性较差,通常只适用于低温太阳能热利用。
黑钴涂层黑钴涂层的主要成分是CoS,具有蜂窝型网状结构,其吸收比α可达0.94~0.96,发射比ε为0.12~0.14,α/ε为6.7~8。
2、电化学表面转化涂层铝阳极氧化涂层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可在硫酸介质中进行,但在太阳能热利用中,主要用磷酸介质。
铝氧化涂层着色有多种工艺,其中电解着色工艺获得的涂层,具有牢固、稳定、耐晒优良特性,并且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铝阳极氧化涂层是一种多孔膜,孔隙率达22%,电解着色时金属易沉积在微孔中。
用于电解着色的金属盐类有:镍盐、锡盐、钴盐和铜盐等。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与发展过程解读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与发展过程链接:/tech/39448.html 来源:中国太阳能工程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研究与发展过程多年来,随着太阳能集热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工作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近几年,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工程市场的不断扩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为提高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的核心材料,适用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发及应用很快成为人们关注度焦点。
一、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本常识从18世纪世界上第一台太阳能集热器诞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黑色物质是最理想的吸收材料。
从物理角度来讲,黑色意味着光线几乎全部被吸收,被吸收的光能即可转化为热能。
因此,很多企业认为用黑色的涂层材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太阳能的光热转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本身还有一个热辐射问题。
在量子物理中,黑体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2μm~l00μm之间,黑体辐射的强度分布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辐射强度的峰值对应的波长在10μm附近,太阳光谱的波长分布范围与热辐射不重叠。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以色列科学家Tabor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光谱选择性吸收理论。
他认为,要实现最佳的太阳能光热转换,必须找到一种材料使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在太阳光谱内有尽量高的吸收比α ;2.在热辐射波长范围内有尽可能低的发射比ε。
只有满足以上条件的材料才能使太阳能集热器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的能量,同时又尽可能少地减少自身热辐射的损失,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的效果。
以上就是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本概念。
二、平板集热器涂层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或应用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有几十种之多,大致看来选择性吸收涂料、阳极化铝电解着色涂层和电镀黑铬涂层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真空镀膜材料(蓝膜)是用于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中低、中、高三种档次的代表性涂层。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1. 选择性吸收涂料选择性吸收涂料的主要成分是铁锰铜氧化物,首先将这些氧化物进行球磨,使其成为细小颗粒。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种涂层可以根据不同波长的光线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
它在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电池和热辐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介绍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
首先,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的光学特性。
一般来说,材料具有多种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
通过适当选择涂层的材料和结构,可以使其在一些特定波长范围内具有高吸收率和低反射率。
这样,涂层就可以有效地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
其次,制备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物理蒸发、溅射、激光烧结和溶液法等。
物理蒸发和溅射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光谱选择性的涂层。
激光烧结方法采用激光加热的方式,可以在涂层表面形成纳米结构,从而提高光谱选择性。
溶液法是一种简单的制备方法,但其制备的涂层的光谱选择性相对较低。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可以将太阳辐射能高效地转化为热能。
这种涂层可以应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空调等设备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此外,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
通过在太阳能电池表面涂覆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可以提高电池的光吸收效率,从而提高转换效率。
除了太阳能领域,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还可以应用于热辐射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控制物体的辐射热量。
通过在物体表面涂覆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可以调节其对特定波长的辐射热量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物体辐射能的控制和调节,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
综上所述,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材料的光学特性,可以根据不同波长的光线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
制备方法多样,包括物理蒸发、溅射、激光烧结和溶液法等。
在太阳能热利用和热辐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集热器吸收涂层

黑铬与不同涂层的性能对比
编 号 光学性能 涂层类型 α ε 长×宽×厚 (mm) 195×110 ×0.20 195×110 ×0.15 195×110 ×0.15 195×110 ×0.60 管板结合方 式 超声波焊接 全铜复合轧 制 超声波焊接 铜铝复合轧 制
1
2
磁控溅射氮氧化钛
选择性吸收黑铬涂层
陶瓷金属膜系 吸收率≥0.95;发射率≤0.06(80 ℃) 耐候性有很大提高
1
2
3
盐雾24h: 1.镍铬涂层2.安铝
30
Log (Counts)
20
d=2.08914
10
涂层表面形貌
d=2.33933
d=1.22076
6
100
5 4 3
d=2.08914 d=2.0216 高红外反射层
三、平板选涂层的发展及应用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色列科学家塔博(Tabor)教授提
出选择性吸收涂层理论以来,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得到 了很快的发展,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发展以及集热器技术的 发展,实际上就是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发展过程.
平板式集热器
平板集热器涂层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主要 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太阳光谱与太阳常数
太阳主要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其中在0.3~3μm波长范围 内的光线占总太阳光的98%之多。太阳常数 :1353瓦/米2
3.吸热板辐射
所有物体与投射来的辐射能不断地互相交换着能量。
投射在任何物体表面上的辐射流F,部分F被反射,部
分F被吸收,而剩下的部分F将透过物体,即: F= F+ F+ F
60 50 40 30
Log (Counts)
20
10
平板集热器用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工艺技术

摘
要: 介绍 了 自行研制的 国内首条 宽幅 ( 1 2 5 0 mm) “ 空到空、 卷对卷” 结构连续真空镀膜 生产线 , 并在铜 ( 铝) 带材
上连续 沉积钛基 选择 性吸收涂层. 通过反应 气体的分压控 制 , 实现 多级溅射 法制备 多层 膜 系过 程 中各 单层膜 厚和 组分 的精 确控制 , 强化 了吸收层 间的干 涉效 应 , 改善 了涂 层的 光 学性 能 , 同时保证 了工 艺过 程 的稳 定性 和 可重复
性, 涂层的吸收率为( 9 5 士2 ) , 发射 率 为 ( 5 士2 ) .
关键词 : 选择性吸收涂层 ; 平板 集热器 ; 工艺过程控制 ; 真空连续镀膜
中图分 类号 : T P 2 3 文献标志码 : A
太 阳 能与 建筑 一体化 是太 阳能光热 利用 的重要 发展 方 向 之一 , 该技 术 通 过 屋 面 和墙 体 安 装 的光 热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l 2 ・ 2 9
基金项 目: 围家“ 8 6 3 ” 课题支持( 2 0 1 2 A A 0 4 0 2 0 7 ) 作者简介 : 孔 令刚( 1 9 7 8 一 ) . 男. 安徽肥东人 . 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绿色镀膜新材料技术与装衍. E - m a i l : k o n g l g _ _ l 9 7 8 @1 6 3 . c o m
J u n e 2 0 1 3
D 0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3 7 3 . 2 0 1 3 . 0 3 . 0 1 4
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材料_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过程解读

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材料_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过程解读太阳能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其中核心材料为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设备中,它能够选择性地吸收太阳辐射,将其转化为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太阳能光热转换领域中,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过程非常重要。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科学家开始意识到金属和绝缘体的界面存在着光谱选择性吸收的现象。
他们发现,通过改变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的界面形状和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因此,科学家开始尝试开发一种新型材料,以实现对太阳辐射的高效吸收。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掌握了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技术。
最早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是通过将金属氧化物沉积在金属表面上得到的。
这些金属氧化物能够选择性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一些波长,从而转化为热能。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昂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了更加先进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
这种纳米涂层可以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来实现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
这种新型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太阳辐射吸收能力,还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除了材料的改进外,研究人员还对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结构进行了优化。
他们发现,通过控制涂层的厚度和多层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吸收效率。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设计了多层结构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其中每一层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进行选择性吸收。
这种多层结构能够使整个涂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范围更广,吸收效率更高。
总之,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材料-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努力。
通过优化材料的性质和结构,研究人员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太阳能光热转换设备的性能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为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材料_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过程

太阳能光热转换的核心材料_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太阳能光热转换核心材料——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发过程■文/谢光明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太阳能光热应用无疑是人类利用太阳能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由于其到达地球后能量密度小且不连续,给大规模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长期以来,如何将低品位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品位的热能,并丰富太阳能,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在现有的一系列光热应用技术中,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被公认为核心技术,在提高太阳能热转换效率和促进太阳能光热大规模应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是中国较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单位之一。
本文将从原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入手,介绍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
1,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础这个常识1。
顾名思义,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本概念是对光谱吸收具有选择性的涂层材料简而言之,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可见光区具有较高的吸收率(α),在红外区具有较低的发射率(ε),这也是选择性吸收涂层光学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
由于太阳能和集热器的吸收面以粒子辐射的形式传输,只有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才能吸收尽可能多的太阳能,同时尽可能少的减少自身的热辐射损失,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的效果。
材料必须是复合材料,即它由吸收太阳辐射和反射红外光谱的两部分材料组成吸收辐射是指当辐射穿过物质时,某些频率的辐射被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等)选择性吸收的现象。
)构成物质,从而减弱辐射强度。
吸收辐射的本质是物质粒子从低能级(通常是基态)到高能级(激发态)的转变在太阳光谱区,波长为0.3 ~ 2.5μ m的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在该光谱区光的量子吸收是关键。
因此,只有在涂层材料中存在与波长为0.3 ~ 2.5μ m的光子能量相对应的能级跃迁,才能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吸收。
一般来说,发色团粒子如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半导体的电子跃迁能级与可见光谱区的光子能相对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 ( ф100mm) 热管 式 真 空 管 的 规 模 化 生 产 要 求 , 在 1988~1990 年间又研制了铝氮氧渐变型选择性吸收 涂层 (郭信章 、尹万里 、于凤琴等)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 法在金属吸热体上沉积涂层 ,并研制了超大型磁控溅 射生产设备 ,用于生产各种金属吸热体的真空管集热 器 。与上述各种涂层技术相比 ,磁控溅射工艺更易控 制 ,而且可以在较大面积上获得均匀一致的涂层 。该 项目获得了 1993 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在太阳能热利用装置中 ,首先要将太阳辐射能转 换成热能 ,实现这种转换的器件称为太阳集热器 。无 论哪种形式和结构的集热器 ,都要有一个用来吸收太 阳辐射的吸收部件 ,该部件吸收表面的热辐射性能对 集热器的热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征吸收表面热 辐射性能的物理量是吸收比和热发射比 ,前者表征吸 收太阳辐射能的能力 ,后者表征自身温度下发射辐射 能的能力 。为了提高太阳集热器的热效率 ,我们要求 吸收部件表面在波长 013~215μm 太阳光谱范围内 具有较高的吸收比 (α) ,同时在波长为 215~ 510μm 红外光谱范围内保持尽可能低的热发射比 (ε) 。换句 话说 ,就是要使吸收表面在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辐射 的同时 ,尽可能减小其辐射热损 。获得这种吸收效果 的表面的涂层称为选择性吸收涂层 。显而易见 ,该涂 层两个重要的性能参数α、ε对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研究和应用光谱选择性 吸收涂层是太阳能热利用中的重要课题 。
如此说来 ,既然太阳能量如此之大 ,地球上怎么 还会出现能源危机呢 ? 人类只要无偿地坐享太阳的 恩赐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 问题却并非如此简单 。我 们知道 ,虽然太阳辐射能量十分巨大 ,可到达地面的 能量密度并不很高 (平均每平方米 1000 瓦左右) ,而 且是不连续的 ,这就给我们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带来了 许多困难 。因此要广泛地利用太阳能不仅要解决技 术上的种种问题 ,而且在经济上必须能同常规能源相 竞争 。利用太阳能的途径虽然很多 ,但从技术与经济 的观点来看 ,最简单也最切合实际的途径就是把太阳 能转换成热能来加以利用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阳能 热利用 。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及环保意识的加强 ,未来太阳热水器行业将有较大 的发展 ,太阳热水器市场趋势将呈现出六大特点 。
11 未来太阳热水器与建筑结合更趋紧密 。随 着小康住宅的建设 ,太阳热水器直接进入家庭将构成 市场销售的主渠道 。家庭安装使用面积将由 1m2 向 2m2 或更大面积发展 。
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谢 光 明
要了解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太阳能利用中的 作用 ,首先要从太阳辐射谈起 。众所周知 ,太阳是离 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它是一个炙热的气态球体 。太 阳内部不断地进行热核反应 ,中心温度高达 4000 万 度 ,并以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巨大的能量 ,每 秒钟向外发射的能量 ,相当于每秒钟燃烧 1132 亿亿 吨标准煤放出的能量 。其中 22 亿分之一左右的能量 到达地球大气上层 ,每秒钟约有 11765 ×1017焦耳 ,折 合标准煤约 600 万吨 。
多年来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研究开 发性能好 、寿命长 、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的选择性吸收 涂层材料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中包括金属氧化 物 、硫化物 、碳化物 、氮化物以及近几年来出现的金属 陶瓷等诸多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由简单的涂复 、金属 氧化处理 、化学转换 、电化学沉积发展到真空蒸镀 、磁 控溅射等近代薄膜物理方法 。膜系结构也有很大发 展 ,从最基本的干涉滤波型 、体吸收型发展到多层渐 变型与目前的干涉吸收型 ,对涂层的机理认识也越来 越深入 。但无论如何变化 ,所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构 造都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 红外反射底层 (铜 、 铝 、钼等高红外反射比金属) 和太阳光谱吸收层 (金属 化合物或金属介质复合材料) 。吸收层物质自身或通 过光的干涉效应在太阳入射辐射峰值波长 (015μm) 附近产生强烈的吸收作用 ,而在红外波段则自由透 过 ,并借助于底层的高红外反射特性构成选择性吸收 涂层 。
50 年代末 ,以色列科学家 Tabor 提出了光谱选择 性吸收理论 。几十年来选择性吸收涂层一直是太阳
14
能热 利 用 技 术 领 域 中 一 项 十 分 活 跃 的 研 究 课 题 。 1980 年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赵玉文在《太阳能学报》 上发表的“选择性吸收表面与集热器效率的研究”一 文 ,在 Tabor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等效表面概念及判 断不同性能选择性吸收表面的相对优劣方法 ,阐述了 选择性吸收表面与集热器效率的关系 ,引起了太阳能 界的高度重视 。
1979~1980 年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制了选择性 吸收黑铬涂层 (陆龙波 、黄涵芬 、赵玉文等) 。该涂层 不仅具有优良的光谱选择性 (α= 0. 93~0. 97 、ε= 0. 07~0. 14) ,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湿耐温性 。当年援
未来太阳热水器市场趋势 呈现六大特点
王君一
SUN P 桑普
(马凤雯)
藏的太阳能烤馕箱就采用该涂层 ,集热温度有了很大 的提高 。在 1981~1983 年间还研制了铝阳极化电解 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 (黄涵芬 、赵玉文 、张宝英等) α, = 0. 92~0. 96 ε, = 0. 10~0. 20 。由于铝制集热器是 当时最普遍采用的太阳集热器 ,所以铝阳极化电解着 色选择性吸收涂层对这种集热器具有特殊的意义 。
此外 ,它还具有生产过程能耗低 、污染小 、成本低等优 点 。为了满足太阳集热器铜铝复合条带的生产要求 , 在国内首次成功地研究并建成连续式阳极化电解着
色选择性吸收涂层生产线 ,实现了涂层大批量规模化 生产 。该项技术曾获 1993 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涵芬 、韩建功 、李小苏等) 。
随着太阳集热器技术的不断进步 ,选择性吸收涂 层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发展 。1986~1988 年研制成 黑钴选择性吸收涂层 (赵玉文 、谢光明等) 。该涂层具 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 (α= 0. 92~0. 96 ε, = 0. 06~0. 08) ,适合应用在工作温度较高的真空集热管上 。采 用该涂层生产的 ф65mm 热管式真空集热管其性能已 达到荷兰菲利浦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 。为满足大直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建所以来在选择性吸收涂 层方面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 :
1979~1980 年 ,研制出硫化铅/ 沥青漆涂层 (赵 玉文 、庄秀智等) ,采用喷涂工艺制备出α= 0193 、ε= 0133~0150 的选择性吸收涂层 。该涂层工艺简单 , 成本低廉 ,应用在平板集热器上明显地提高了集热效 率 ,成为我国太阳集热器最早使用的选择性吸收涂层 材料 。在 此 研 究 基 础 上 , 1981 ~ 1983 年 又 研 制 了 TXT 铁 、锰 、铜氧化物系列选择性吸收涂料 (庄秀智 、 梅胜放等) 。该涂料的选择性进一步提高 ,寿命明显 增长 ,成为我国 80 年代平板集热器主要使用的涂层 材料 。
15
回顾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在选择性吸收涂层研 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目的是为了总 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力争在 21 世纪取得更大的成绩 。
谢光明
副研究员 ,天津大学毕业 。 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热材料和工 艺 研 究 , 在“玻 璃 —金 属 热 压 封”技术攻关中作出重要贡献 。 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
21 未来太阳热水器的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 。预 计太阳热水器会由目前的整体式向分体式发展 ,水箱 由非承压向承压式过渡 。
31 太阳热水器将由三季使用向全年全天候使用 发展 。在我国北方地区 ,带辅助加热系统的太阳热水 器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
41 随着管路防冻保温技术的发展 ,太阳热水器 系统运行会更趋可靠 。
51 各种电子装置将在太阳热水器上更多地应 用 ,使用会更趋方便 。如 : 电子水位显示 、温度显示 等。
61 近期各种类型的太阳热水器将由以提高效率 为主向高性能 、长寿命发展 ,淡旺季销售将趋于平衡 。
桑 普 ——— 连 接 天 地 的 技 术
北京市桑普技术公司的企业 标 识 以 桑 普 的 英 文 名 称 ——— “SUN PU”为蓝本 ,在设计上作局 部创新的修饰而成 。对英文字形 的修正 ,以直线条为主 ,构型上局 部采用圆角 ,使得标识整体刚中有 柔 ,又大胆地将最后一个字母 U 变形为椭圆形 ,与其上部的太阳形 图案相契合 ,代表了桑普有力有效 地将太阳能进行转换 ,为我们这个 日益发展的生存环境提供不息的 新能源 ,以创造洁净空间 ,造福人 类 ;同时 ,椭圆形对太阳的烘托 ,也 象征桑普人孜孜以求 、奋发向上 、 托升明天太阳的旺盛的企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