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参数
齿轮测量参数详解

齿轮测量参数详解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为了确保齿轮传动的正常运行,需要对齿轮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和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齿轮测量参数及其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齿轮的基本参数。
齿轮的基本参数包括模数、齿数、压力角、齿宽等。
模数是指齿轮齿数与齿轮外径之比,它决定了齿轮齿面的形状和尺寸。
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它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比。
压力角是指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它影响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噪声水平。
齿宽是指齿轮齿面的宽度,它决定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平稳性。
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几何参数。
齿轮的几何参数包括齿高、齿顶高、齿根高、齿距、齿厚等。
齿高是指齿轮齿面到基圆的距离,它决定了齿轮的强度和刚度。
齿顶高是指齿轮齿面到齿顶的距离,它决定了齿轮的接触性能和传动效率。
齿根高是指齿轮齿面到齿根的距离,它决定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平稳性。
齿距是指相邻两齿顶之间的距离,它决定了齿轮的传动精度和噪声水平。
齿厚是指齿轮齿面的厚度,它决定了齿轮的强度和刚度。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齿轮的配合参数。
齿轮的配合参数包括齿隙、啮合度、啮合角等。
齿隙是指两个啮合齿轮齿面之间的距离,它决定了齿轮的自由度和传动平稳性。
啮合度是指两个啮合齿轮齿面的配合程度,它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噪声水平。
啮合角是指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它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噪声水平。
我们需要评估齿轮的质量参数。
齿轮的质量参数包括齿面粗糙度、齿轮硬度、齿轮材料等。
齿面粗糙度是指齿轮齿面的表面粗糙程度,它影响了齿轮的噪声水平和传动效率。
齿轮硬度是指齿轮材料的硬度水平,它决定了齿轮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
齿轮材料是指齿轮的制造材料,它影响了齿轮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
齿轮测量参数对于确保齿轮传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和评估齿轮的参数,可以了解齿轮的几何形状、配合性能和质量状况,为齿轮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依据。
因此,对齿轮的参数进行准确、全面的测量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齿轮参数符号对照表

齿轮参数符号对照表
1.齿轮基圆(Base circle)
齿轮基圆是指齿轮齿轮基圆是指齿轮齿面与轴线的交点处所切割出的圆,通常用db表示。
在齿轮传动中,基圆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基圆直径决定了齿轮的传动比。
2.齿顶圆(Addendum circle)
齿顶圆是指齿轮齿面上方与基圆相切的圆,通常用da表示。
3.齿根圆(Dedendum circle)
齿根圆是指齿轮齿面下方与基圆相切的圆,通常用df表示。
4.齿顶高(Addendum height)
齿顶高是指齿顶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之间的距离,通常用ha表示。
5.齿根高(Dedendum height)
齿根高是指齿根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之间的距离,通常用hf表示。
6.垂距(Addendum modification)
垂距是指对齿顶高进行调整的量,通常用ha'表示。
7.齿根修形(Dedendum modification)
齿根修形是指对齿根高进行调整的量,通常用hf'表示。
8.齿侧间隙(Tooth space allowance)
齿侧间隙是指两个相邻齿之间的距离,通常用c表示。
9.齿厚(Tooth thickness)
齿厚是指齿轮齿面上齿宽的距离,通常用s表示。
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一、齿轮是什么东西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由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等部分组成,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齿轮的作用主要是传送动力,它能将一根轴的转动传递给另一根轴,不同的齿轮组合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可实现机械的减速、增速、变向和换向等动作,基本上机械装置都离不开齿轮。
齿轮的种类繁多,按齿轮轴性分类可分为平行轴齿轮、相交轴齿轮及交错轴齿轮三种类型,其中平行轴齿轮又包括正齿轮、斜齿轮、内齿轮、齿条及斜齿条等;相交轴齿轮有直齿锥齿轮、弧齿锥齿轮、零度齿锥齿轮等;交错轴齿轮有交错轴斜齿齿轮、蜗杆蜗轮、准双曲面齿轮等。
二、齿轮的基本参数有哪些齿轮有很多齿轮所特有的参数,用来表达齿轮的各种性能,基本的齿轮参数有:1、齿数z:指一个齿轮的轮齿总数。
2、模数m: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p 与圆周率π的比值,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越大,则其尺寸也大。
3、分度圆直径d:是指直径为模数乘以齿数的乘积的圆,它实际在齿轮中并不存在,只是一个定义上的圆,但齿轮的轮齿尺寸均以此圆为基准而确定,分度圆直径=齿数z*模数m。
4、压力角α:压力角是决定齿轮齿形的参数。
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与两节圆的公切线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大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大,但负荷也相对较大。
5、齿高与齿厚:轮齿的高度由模数m决定,全齿高=齿根高+齿顶高,其中齿顶高是从齿顶到分度线的高度,齿根高是从齿根到分度线的高度。
齿厚的基准是齿距的一半。
在以上几种参数中,模数和齿数是齿轮最主要的参数,通常在齿数不变的情况下,模数越大则轮齿越大,抗折断的能力越强,当然齿轮轮坯也越大,空间尺寸越大;模数不变的情况下,齿数越大则渐开线越平缓,齿顶圆齿厚、齿根圆齿厚相应地越厚。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
了解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对于正确设计和选择齿轮传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公式。
一、齿轮的基本参数1.分度圆直径(D):齿轮两侧齿槽最低点所在的圆的直径,是齿轮设计的基本参数。
2.齿数(z):齿轮上的齿的数量。
齿数一般为整数,两个齿轮的齿数比可以决定齿轮传动的速比。
3.法向模数(m):齿轮的模数,是齿轮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齿轮的公称齿数和分度圆直径来计算。
4.齿廓圆直径(D_a):位于齿槽底部的圆的直径,决定了齿轮传动的拓扑形状。
5.齿顶圆直径(D_f):齿槽的顶部所在的圆的直径,与齿槽的接触和传力能力有关。
6.齿底圆直径(D_b):齿槽底部所在的圆的直径,与齿槽的接触和传力能力有关。
7.齿距(p):相邻齿的中心距离,是齿轮传动中两个齿轮之间的齿距参数。
8.压力角(α):相接触齿廓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影响着齿轮接触性能和传力能力。
二、齿轮的计算公式1.模数(m)的计算公式:m=D/z2.齿距(p)的计算公式:p=πm3.弧齿高(h_a)和压力角(α)的计算公式:h_a = m(cos(α) + cos(α - φ))其中,φ为齿顶圆角。
4.齿顶高(h_f)和压力角(α)的计算公式:h_f = m(cos(α) + cos(α + φ))其中,φ为齿顶圆角。
5.齿厚(s)的计算公式:s = m(π/2 + tan(α) - α)6.齿廓圆直径(D_a)的计算公式:D_a=D+2m7.齿顶圆直径(D_f)的计算公式:D_f = D + 2m(cos(α) + cos(α + φ))8.齿底圆直径(D_b)的计算公式:D_b = D - 2m(cos(α) + cos(α - 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中齿顶圆角(φ)是一个常量,一般情况下取20°。
三、齿轮的计算过程1.根据传动比确定主动轮的分度圆直径和齿数。
齿轮 参数

齿轮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元件,其参数用于描述齿轮的形状、大小和性能。
以下是齿轮的主要参数:
1. 齿数(Z):齿轮的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
齿数的增加会增加齿轮的扭矩输出,但同时也会增加齿轮的体积和重量。
2. 模数(m):模数是齿轮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表示齿轮的大小。
模数越大,齿轮的尺寸越大,传动扭矩越大。
3. 压力角(α):压力角是齿轮齿面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夹角。
压力角决定了齿轮的齿形,不同的压力角会导致不同的齿形,从而影响齿轮的性能。
4. 齿高(h):齿高是指齿轮齿顶到齿根的距离。
齿高影响齿轮的强度和刚度。
5. 齿宽(b):齿宽是指齿轮齿面的宽度。
齿宽决定了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宽的齿面可以提高齿轮的强度和耐用性。
6. 齿轮材料:齿轮材料决定了齿轮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常用的齿轮材料包括铁、钢、铝、铜等。
7. 齿轮精度:齿轮精度用于描述齿轮的加工和装配误差。
齿轮精度越高,齿轮的传动性能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制造成本。
8. 齿轮类型:根据齿形和用途的不同,齿轮可分为多种类型,如spur gear(直齿轮)、helical gear(螺旋齿轮)、bevel gear(锥齿轮)、worm gear(蜗轮)等。
9. 齿轮传动比:齿轮传动比是指驱动齿轮与被驱动齿轮之间的齿数比。
传动比越大,表示驱动齿轮的转速越高,但输出扭矩也越大。
10. 齿轮噪音: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噪音大小与齿轮精度、材料、装配质量等因素有关。
降低齿轮噪音可以提高传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齿轮基本参数知识

齿轮基本参数知识1、齿数Z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
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亦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o的标准支持圆柱齿轮,应取z1≥17。
Z2=u·z1。
2、压力角αrb=rcosα=1/2mzcos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
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 、15° 、22.50°及25°等情况。
3、模数m=p/ π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p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
齿数相同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
4、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h*a 、C*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
为次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正常齿:h*a =1; C*=0.25 短齿:h*a =0.8; C*=0.3一般的直齿圆柱齿轮,啮合的条件是: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比如:M4 32齿齿顶圆直径=(32+2)*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齿根圆直径=136-4.5*4=118mm 7M 12齿就是(12+2)*7=98mm。
齿轮基本形状参数

齿轮基本形状参数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零件,具有传递动力、转速、扭矩等作用。
它由齿面、齿谷、齿侧、齿顶和齿根组成。
齿轮的基本形状参数包括模数、齿数、齿轮直径、压力角、摩擦系数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齿轮的各项基本形状参数。
一、模数模数是齿轮参数中最为基础的一个,是描述齿轮尺寸的一个基础参数。
模数的定义是齿轮的模数为齿轮的轴向尺寸与齿的数目的比值,常用单位是毫米。
模数越大,齿轮的齿也越大。
齿轮的模数一般根据机械工程的实际需求而定,一般来说,大型装置需要用大的模数,而中小型装置则需要用较小的模数。
二、齿数齿数是齿轮参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是决定齿轮尺寸和传动比的一个基础参数。
齿数通常用Z表示,且要求保证传动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应该使用偶数齿数,避免使用奇数齿数。
三、齿轮直径齿轮直径是齿轮的基本参数之一,是传递动力和扭矩的重要指标。
齿轮直径的大小取决于齿数与模数的乘积。
齿轮直径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能力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大直径齿轮适用于大扭矩传动,小直径齿轮适用于小扭矩传动。
四、压力角压力角是齿轮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是指齿轮的齿面力的方向与齿轮的切向方向之间的夹角。
压力角的大小决定着齿和齿面力的大小。
压力角越小,齿轮的齿面力就越小,但是齿轮的接触强度就会降低。
压力角越大,齿轮的接触强度也会增加但齿面力就会增大。
常用的压力角有14.5度、20度和25度等。
五、齿侧角齿侧角是齿轮参数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齿轮齿面形状的特征。
齿侧角是齿根圆的切线和齿面上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齿侧角一般是20度~30度之间。
六、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齿轮传动中非常关键的参数,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效率。
摩擦系数一般分为齿轮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齿轮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一般为0.15,动摩擦系数一般在0.07~0.15之间。
齿轮基本形状参数是机械传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着齿轮的传动能力、精度、效率和寿命。
标准直齿轮的基本参数

标准直齿轮的基本参数直齿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具有简单、可靠、传动效率高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了解直齿轮的基本参数对于正确选择、设计和使用直齿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标准直齿轮的基本参数,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1.模数(Module)。
模数是直齿轮齿轮齿廓曲线上的长度单位与齿数的比值,通常用字母M表示。
模数的选择需根据传动功率、转速、齿轮尺寸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模数越大,齿轮的强度和韧性越好,但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2.压力角(Pressure Angle)。
压力角是齿轮齿廓曲线与轴线的夹角,通常用字母α表示。
常用的压力角有20°和14.5°两种。
一般来说,压力角越大,齿轮的强度和韧性越好,但传动效率会略有降低。
3.齿数(Number of Teeth)。
齿数是指齿轮上的齿的数量,通常用字母Z表示。
齿数的选择需根据传动比、中心距、工作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齿数越多,传动比越大,但齿轮的尺寸和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4.法向模数(Normal Module)。
法向模数是指齿轮齿廓曲线上的长度单位与齿数的比值在法向方向上的投影,通常用字母mn表示。
法向模数的选择需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和制造工艺来确定。
一般来说,法向模数越大,齿轮的强度和韧性越好,但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5.齿宽(Face Width)。
齿宽是指齿轮齿面上的宽度,通常用字母b表示。
齿宽的选择需根据传动功率、工作条件、齿轮材料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齿宽越大,齿轮的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越好。
6.顶隙(Addendum)。
顶隙是指齿轮齿顶与基圆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字母h_a表示。
顶隙的选择需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和制造工艺来确定。
一般来说,顶隙越大,齿轮的加工精度要求越低,但传动效率会略有降低。
7.底隙(Dedendum)。
底隙是指齿轮齿根与基圆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字母h_f表示。
底隙的选择需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和制造工艺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齿轮的参数
(1)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
图为互相啮合的两齿轮的一部分和单个齿轮的投影图。
l)节圆直径d’、分度圆直径d——连心线O1O2上两相切的圆称为节圆。
对单个齿轮而言,作为设计、制造齿轮时进行各部分尺寸计算的基准圆,也是分齿的圆,称为分度圆。
标准齿轮d=d’。
2)齿顶圆直径da—通过轮齿顶部的圆,称为齿顶圆。
3)齿根圆直径df—通过齿槽根部的圆,称为齿根圆。
4)齿顶高ha齿根高hf齿高h—齿顶圆与分度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顶高;分度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根高;齿顶圆与齿根圆的径向距离称为齿高。
其尺寸关系为:h=ha+hf
5)齿厚s、槽宽e、齿距p——每个轮齿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厚;每个齿槽在分度圆上的孤长称为槽宽;相邻两齿廓对应点间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称为齿距。
两啮合齿轮的齿距必须相等。
齿距p、齿厚S、槽宽e间的尺寸关系为:p=s+e,标准齿轮的s=e。
6)模数——若以Z表示齿轮的齿数,则:分度圆周长=π d=zp,即d=zp/π。
令p/π=m,则d=mz式中。
称为模数。
因为两齿轮的齿距p必须相等,所以它们的模数也相等。
为了齿轮设计与加工的方便,模数的数值已标准化。
如表1所列。
模数越大,轮齿的高度、厚度也越大,承受的载荷也越大,在相同条件下,模数越大,齿轮也越大。
7)压力角α——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
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
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
8)中心距a——两啮合圆柱齿轮轴线间的最短距离a=m(Z1+Z2)/2。
9)传动比i——主动齿轮的转速n1与从动齿轮的转速n2之比,即n1/n2。
因为n1Z1=n2Z2,
故可得i=n1/n2=Z2/Z1
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其模数、压力角必须相等。
(2)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尺寸关系
齿轮的模数与各部分的尺寸都有重要关系.
齿顶高ha ha=m
齿根高hf hf=1.25m
齿高h h=2.25m
分度圆直径d d=mZ
齿顶圆直径da da=m(Z+2) 齿根圆直径df df=m(Z-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