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利用matlab进行m序列直接扩频仿真(DOC)

合集下载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报告班级:12通信(1)班姓名:诸葛媛学号:Xb12680129实验⼀S-函数&锁相环建模仿真⼀、实验⽬的1.了解S函数和锁相环的⼯作原理2.掌握⽤S函数建模过程,锁相环载波提取仿真⼆、实验内容1、⽤S函数编写Similink基本模块(1)信源模块实现⼀个正弦波信号源,要求其幅度、频率和初始相位参数可以由外部设置,并将这个信号源进⾏封装。

(2)信宿和信号显⽰模块实现⼀个⽰波器⽊块,要求能够设定⽰波器显⽰的扫描周期,并⽤这个⽰波器观察(1)的信源模块(3)信号传输模块实现调幅功能,输⼊⽤(1)信源模块,输出⽤(2)信宿模块;基带信号频率1KHz,幅度1V;载波频率10KHz,幅度5V实现⼀个压控正弦振荡器,输⼊电压u(t)的范围为[v1,v2]V,输出正弦波的中⼼频率为f0Hz,正弦波的瞬时频率f随控制电压线性变化,控制灵敏度为kHz/V。

输⼊⽤(1)信源模块,输出⽤(2)信宿模块2、锁相环载波提取的仿真(1)利⽤压控振荡器模块产⽣⼀个受10Hz正弦波控制的,中⼼频率为100Hz,频偏范围为50Hz到150Hz的振荡信号,并⽤⽰波器模块和频谱仪模块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构建⼀个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解调系统。

载波频率为10KHz,被调信号为1KHz正弦波,试⽤平⽅环恢复载波并进⾏解调。

(3)构建⼀个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解调系统。

载波频率为10KHz,被调信号为1KHz正弦波,试⽤科斯塔斯环恢复载波并进⾏解调。

(4)设参考频率源的频率为100Hz,要求设计并仿真⼀个频率合成器,其输出频率为300Hz。

并说明模型设计上与实例3.26的主要区别三、实验结果分析1、⽤S函数编写Similink基本模块(3)为了使S函数中输⼊信号包含多个,需要将其输⼊变量u初始为制定维数或⾃适应维数,⽽在S函数模块外部采⽤Simulink基本库中的复⽤器(Mux)将3⾏的信号矩阵。

基于matlab的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

基于matlab的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

基于matlab的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摘要根据扩频理论,用MATLAB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

根据香农定理和科捷尔尼科夫潜在抗干扰理论,通过MATLAB的仿真平台对直扩通信系统进行了仿真,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详细讲述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接收端同步捕获过程采用数字匹配滤波器的原理。

在给定的仿真条件下,对仿真程序进行了运行测试,得到了预期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通信;MATLAB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on matlab simulation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pread spectrum theory, I use MATLAB to simulate th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According to the shannon theorem and jie's nico's potential interference theory,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is simulated by the simulation platform which is offered by MATLAB. And it tells the story of the design of various modules in detail. The receiver synchronization capture process adopts the principle of digital matched filter. In a given simulation conditions, I run the test simulation program and get the expectant simulation results.Key Word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ATLAB目录1绪论31.1 扩频通信的概述31.2扩频通信的发展与应用3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52.1理论基础52.2扩频通信系统的指标62.3扩频通信的种类72.4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72.5 扩频序列122.6 扩频序列的同步捕获162.6.1 扩频序列的伪码同步162.6.2 扩频序列的同步捕获173 直接扩频系统MATLAB仿真263.1 直接扩频MATLAB仿真组成框图263.2 m序列发生器263.3 高斯噪声263.4干扰和解扩判决273.5仿真结果分析273.6实验心得29附录29参考文献32致331 绪论1.1 扩频通信的概述扩频通信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它是指发送的信息被展宽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通过相关接收,将信号恢复到信息带宽的一种系统[1]。

实验8 多用户CDMA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

实验8 多用户CDMA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3G移动通信实验实验名称多用户CDMA直接序列系统扩频仿真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3083414学号13081403学生姓名一、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加深对CDMA扩频系统的理解;⏹能够使用Matlab语言完成简化的CDMA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和分析;【实验内容】⏹使用Matlab语言完成扩频系统仿真;⏹分析误比特率;【实验设备】⏹一台PC 机【实验步骤】生成4个用户的信息码,分别用各自的扩频码进行扩频,然后按照图3的原理进行发送、接收,统计误比特率。

其中噪声为高斯白噪声awgn,信噪比可以取2dB。

【实验报告】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要求画出实验步骤中的波形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实验原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采用高码速率的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伪随机码在发端进行扩频,在收端用相同的码序列去进行解扩,然后将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框图如图1所示。

二、仿真程序及说明ex_f.m:function m = ex_f(mt,pn)%ex_f 用pn序列扩频mt% 返回mt与pn大小乘积的序列m=reshape((mt'*pn)',1,[]);endde_f.m:function d = de_f( s,pn )%de_f decode the exfrequncy modulate% s->the seq need decode, length of s must be intergally larger than length of pn d_l=s.*ex_f(ones(1,length(s)/length(pn)),pn);d=sum(reshape(d_l,length(pn),[]))/length(pn);endmultiuser.m:H2=[1 1;1 -1];NH2=H2*(-1);H4=[H2 H2;H2 NH2];NH4=H4*(-1);H8=[H4 H4;H4 NH4];NH8=H8*(-1);H16=[H8 H8;H8 NH8];NH16=H16*(-1);H32=[H16 H16;H16 NH16];NH32=H32*(-1);H64=[H32 H32;H32 NH32]; %产生walsh64扩频码%p1=H64(5,:);p2=H64(10,:);p3=H64(15,:);p4=H64(20,:);m1t=mod(fix(randn(1,16)),2)*2-1; %产生4个用户的随机序列%m2t=mod(fix(randn(1,16)),2)*2-1;m3t=mod(fix(randn(1,16)),2)*2-1;m4t=mod(fix(randn(1,16)),2)*2-1;s1=ex_f(m1t,p1); %对四个用户进行扩频%s2=ex_f(m2t,p2);s3=ex_f(m3t,p3);s4=ex_f(m4t,p4);s=s1+s2+s3+s4; %合并并通过AWGN信道%s=awgn(s,0.01);d1=de_f(s,p1); %解扩频%d2=de_f(s,p2);d3=de_f(s,p3);d4=de_f(s,p4);d1=d1./abs(d1); %判决%d2=d2./abs(d2);d3=d3./abs(d3);d4=d4./abs(d4);err1=sum(abs(m1t-d1)/2); %统计误码%err2=sum(abs(m2t-d2)/2);err3=sum(abs(m3t-d3)/2);err4=sum(abs(m4t-d4)/2);subplot(4,2,1)stairs(m1t);title('用户1消息序列')axis([1 16 -1.5 1.5]);subplot(4,2,3)stairs(m2t);title('用户2消息序列')axis([1 16 -1.5 1.5]);subplot(4,2,5)stairs(m3t);title('用户3消息序列')axis([1 16 -1.5 1.5]);subplot(4,2,7)stairs(m4t);title('用户4消息序列')axis([1 16 -1.5 1.5]);subplot(4,2,2)stairs(d1);title(['用户1接收序列' '(' '误码:' num2str(err1) '误码率:' num2str(err1/16) ')']) axis([1 16 -1.5 1.5]);subplot(4,2,4)stairs(d2);title(['用户2接收序列' '(' '误码:' num2str(err2) '误码率:' num2str(err2/16) ')']) axis([1 16 -1.5 1.5]);subplot(4,2,6)stairs(d3);title(['用户3接收序列' '(' '误码:' num2str(err3) '误码率:' num2str(err3/16) ')']) axis([1 16 -1.5 1.5]);subplot(4,2,8)stairs(d4);title(['用户4接收序列' '(' '误码:' num2str(err4) '误码率:' num2str(err4/16) ')']) axis([1 16 -1.5 1.5]);总结扩频通信是用pn码去扩展每一个信号周期。

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频

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频

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频扩频通信实验实验名称:基于m序列的直接序列扩频专业班级:通信111501班学⽣姓名:穆琦沈傲⽴孙琳王瑞学熊晓倩学号:指导教师:郑秀萍时间:1 需求分析在通信发射端将载波信号展宽到较宽的频段上;在接收端,⽤同样的扩频码序列进⾏解扩和解调,把展宽的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通过扩展频谱的相关处理,⼤⼤降低了频谱的平均能量密度,可在负信噪⽐条件下⼯作,获得了⾼处理增益,从⽽降低了被截获和检测的概率,避免了⼲扰影响.通过仿真模型结果分析抗噪声性能结果。

2 概要设计扩频通信系统分为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跳频扩频系统、跳时扩频系统和混合式扩频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称“平均”系统或伪噪声系统,就是采⽤⾼码率的扩频码序列PN 码(伪随机码),在发送端与编码数据信号进⾏模2 加,产⽣⼀扩频序列,这⼀码序列由于码元很窄,占⽤了很宽的频带,达到扩频的⽬的,然后⽤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并予以传输。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经⾼频放⼤混频之后,⽤与发端相同且同步的伪随机码对扩频信号进⾏相关解扩,由于收发端伪随机码的相关系数为1,故可以完全恢复所传的信息,⽽⼲扰和噪声由于与接收机伪随机码不相关,在相关解调时⼤⼤降低进⼊信号通频带内的⼲扰。

它是⽬前应⽤较⼴泛的⼀种扩展频谱系统。

在国外已获得成功的空间探测器“喷⽓推进实验室(JPL)测距技术”就是⼀种直接序列调制,TATS-1 军⽤卫星中的扩展频谱多址(SSMA)系统等都使⽤DSSS。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接收⼀般采⽤相关接收,并分成两步,即解扩和解调。

在接收端,接收信号经过数控振荡器放⼤混频后,⽤与发射端相同且同步的由M 序列发⽣器产⽣的伪随机码对中频信号进⾏相关解扩,把扩频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然后再由基带滤波器进⾏解调,最后恢复出原始信息序列。

扩频与解扩过程中,利⽤PN序列⽣成器模块( PN Sequence Generator ) ,产⽣6级、传输速率500b/s的PN伪随机序列来达到扩频和多址接⼊效果,这⾥扩频增益为50倍.扩频的运算是信息流与PN码相乘或模⼆加的过程.解扩的过程与扩频过程完全相同,即将接收的信号⽤PN码进⾏第⼆次扩频处理.要求使⽤的PN码与发送端扩频⽤PN 码不仅码字相同,⽽且相位相同.否则会使有⽤信号⾃⾝相互抵消.解扩处理将信号压缩到信号频带内,由宽带信号恢复为窄带信号.同时将⼲扰信号扩展,降低⼲扰信号的谱密度,使之进⼊到信息频带内的功率下降,从⽽使系统获得处理增益,提⾼系统的抗⼲扰能⼒.调制与解调使⽤⼆相相移键控PSK⽅式.为了⽅便分析, 我们可对系统作如下假设: 系统各⽤户同步;系统各⽤户功率相同;仅考虑系统MAI和⽩噪声⼲扰引起的误码, 忽略信号传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误码。

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m序列的仿真

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m序列的仿真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秋季学期移动通信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m伪随机序列产生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7级(1)班姓名:周超学号: 07250115指导教师:贾科军成绩:目录摘要 (3)前言 (4)第一章基本原理 (5)1.1扩频调制 (5)1.2直接序列扩频(DS)原理 (8)1.3伪随机(PN)序列 (9)第二章 m序列发生器的系统分析 (12)2.1 m序列的产生 (12)2.2 m序列的反馈系数 (15)2.3 m序列发生器结构 (16)2.4 m序列的基本性质 (17)2.5 m序列的相关性 (17)第三章详细设计 (19)3.1 十阶m序列的设计框图 (19)3.2工作流程图 (20)第四章仿真测试及结论 (22)4.1 十阶m序列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22)4.2该设计的序列相关性仿真结果及分析 (27)参考文献 (28)总结 (29)所谓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技术的简称。

它是指用来传输信息的射频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方式,扩频通信系统的出现,被誉为是通信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伪随机序列是具有某种随机特性的确定的序列。

它们是由移位寄存器产生确定序列,然而它们却具有某种随机序列的随机持性。

因为同样具有随机特性,无法从一个已经产生的序列的特性中判断是真随机序列,只能根据序列的产生办法来判断。

本设计运用MATLAB实现产生扩频通信中的m序列,并分析了相关性能。

关键词:扩频通信;随机序列;m序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起步晚,但发展极其迅速。

移动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从1978年第一代模拟蜂窝网电话系统的诞生至今,不过10多年,第二代全数字蜂窝网电话系统就已问世,第三代的个人通信系统的方案和实验均已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扩频编码技术也随之诞生了。

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基于MATLAB 的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摘要:扩展频谱通信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其多址能力、保密、抗多径等功能也倍受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中。

扩频通信系统利用了扩展频谱技术,将信号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在接收端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即带宽压缩,恢复成窄带信号。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本文利用MATLAB 对扩频系统中的m 序列的产生、频谱、相关函数,以及整个扩频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仿真,为今后扩频通信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直扩通信;信噪比;误码率;抗干扰正文:一、实验原理:扩频通信的基本特点是其传输信息所用信号的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

除此以外,扩频通信还具有如下特征:1是一种数字传输方式;2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进行调制实现的;3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函数对扩频信号进行相关解调,还原出被传信息。

Shannon 定理指出:在高斯白噪声干扰条件下,通信系统的极限传输速率(或称信道容量)为C = BL og 2 (1 + N S)b / s(2-1)式中:C――为系统的信道容量(bit/s ); B――为系统信道带宽(Hz );S――为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由式中可以看出。

若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n0,噪声功率N=nB ,则信道容量C可表示为:1《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实验报告C = BLog 2(1+S)b / s n0 B(2-2)由上式可以看出,B、n0、S确定后,信道容量C就确定了。

由Shannon第二定理知,若信源的信息速率小于或等于信道容量C,通过编码,信源的信息能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通过信道传输。

直接扩频Matlab仿真实验报告m序列

直接扩频Matlab仿真实验报告m序列

西 安 邮 电 大 学实验名称:基于Matlab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性能仿真一、 实验目的通过仿真,进一步掌握m 序列产生方法及其性能,重点掌握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原理及性能。

二、 实验环境Win10 Matlab2015b三、 实验内容● 产生n=7时203对应的m 序列,并给出其NRZ 波形的自相关函数;● 选用相位差16个码片的两条序列兼做地址和扩频码,构造码分系统,仿真其通信原理;●仿真AWGN 和单频干扰下系统的BER 性能。

四、 实验原理扩频通信的可行性是从香农公式引申而来2log (1+S/N)C W其中,C 为系统信道容量(bit/s );W 为系统信道带宽;N 为噪声功率S 为信号功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可以从两种途径提高信道容量C ,即加大带宽W 或提高信噪比S/N 。

也就是说当信道容量C 一定时,信道带宽W 和信噪比S/N 是可以互换的,增加带宽可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可以使有用信号的功率接近甚至湮没在噪声功率之下。

扩频通信就是通过增加带宽来换取较低的信噪比,这就是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

当信噪比无法提高时,可以加大带宽,达到提高信道容量的目的。

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是,在发射端把有用信号与伪随机序列相乘(或者模二加),使信号的频谱展宽到一个很宽的范围,然后用扩展后的序列去调制载波。

在接收端,把接收到的信号用相同的伪随机序列相乘,有用信号与伪随机码相关,相乘后恢复为扩频前的信号。

输入的数据信息为d(t)(设基带带宽为B 1),由伪随机编码(如m 序列)调制成基带带宽为B 2的宽带信号,由于扩频信号带宽大于数据信号带宽,所以信号扩展的带宽由伪随机码控制,而与数据信号无关。

经扩频调制的信号再经射频调制后即可发送。

直扩系统的原理框图接收端收到发送来的信号,经混频得到中频信号后,首先通过同步电路捕捉并跟踪发端伪码的准确相位,由此产生与发端伪码相位完全一致的伪随机码作为扩频解扩的本地扩频码,再与中频信号进行相关解扩,恢复出扩频前的窄带信号,而在解扩处理中,干扰和噪声与伪随机码不相关故被扩展,通过滤波使之受到抑制,这样就可在较高的解扩输出信噪比条件下进行信息解调解码,最终获得信息数据。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1.实验原理: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直接利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码系列采用各种调制方式在发端与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去进行解扩,把扩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信息。

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噪声码)进行摸二加。

例如说在发射端将"1"用11000100110,而将"0"用00110010110去代替,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而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就恢复成"1"是00110010110就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

这样信源速率就被提高了11倍,同时也使处理增益达到 10DB以上,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机倍噪比。

1.1 直扩系统模型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送端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号。

对干扰信号而言,与伪随机码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展,使落入信号通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相关的输出信噪比,达到了抗干扰的目的。

直扩系统一般采用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调制,在码分多址通信中,其调制多采用BPSK、DPSK、QPSK、MPSK 等方式,本实验中采取BPSK方式。

直扩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与信源输出的信号a(t)是码元持续时间为Ta的信息流,伪随机码产生器产生伪随机码c(t),每个伪随机码的码元宽度为Tc (Tc<<Ta)。

将信息码与伪随机码进行相乘或模二加,产生一速率与伪随机码速率相同的扩频序列,这时信息带宽已经被展宽(如图2b),然后用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则信号频谱被搬移到射频上(如图2c )。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经混频后,用与发射同步的伪随机码对中频信号进行相关解扩,将信号的频带恢复为信息的频带,然后再进行解调,恢复出所传送的信息a(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背景 (4)二、基本要求 (4)三、设计概述 (4)四、Matlab设计流程图 (5)五、Matlab程序及仿真结果图 (6)1、生成m序列及m序列性质 (6)2、生成50位随机待发送二进制比特序列,并进行扩频编码 (7)3、对扩频前后信号进行BPSK调制,观察其时域波形 (9)4、计算并观察扩频前后BPSK调制信号的频谱 (10)5、仿真经awgn信道传输后,扩频前后信号时域及频域的变化 (11)6、对比经信道前后两种信号的频谱变化 (12)7、接收机与本地恢复载波相乘,观察仿真时域波形 (14)8、与恢复载波相乘后,观察其频谱变化 (15)9、仿真观察信号经凯萨尔窗低通滤波后的频谱 (16)10、观察经过低通滤波器后无扩频与扩频系统的时域波形 (17)11、对扩频系统进行解扩,观察其时域频域 (18)12、比较扩频系统解扩前后信号带宽 (19)13、比较解扩前后信号功率谱密度 (20)14、对解扩信号进行采样、判决 (21)15、在信道中加入2040~2050Hz窄带强干扰并乘以恢复载波 (24)16、对加窄带干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并解扩 (25)17、比较解扩后信号与窄带强干扰的功率谱 (27)六、误码率simulink仿真 (28)1、直接扩频系统信道模型 (28)2、加窄带干扰的直扩系统建模 (29)3、用示波器观察发送码字及解扩后码字 (30)4、直接扩频系统与无扩频系统的误码率比较 (31)5、不同扩频序列长度下的误码率比较 (32)6、扩频序列长度N=7时,不同强度窄带干扰下的误码率比较 (33)七、利用Walsh码实现码分多址技术 (34)1、产生改善的walsh码 (35)2、产生两路不同的信息序列 (36)3、用两个沃尔什码分别调制两路信号 (38)4、两路信号相加,并进行BPSK调制 (39)5、观察调制信号频谱,并经awgn信道加高斯白噪和窄带强干扰 (40)6、接收机信号乘以恢复载波,观察时域和频域 (42)7、信号经凯萨尔窗低通滤波器 (43)8、对滤波后信号分别用m1和m2进行解扩 (44)9、对两路信号分别采样,判决 (45)八、产生随机序列Gold码和正交Gold码 (47)1、产生Gold码并仿真其自相关函数 (48)2、产生正交Gold码并仿真其互相关函数 (50)九、实验心得体会 (51)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一、背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

在发送端,直扩系统将发送序列用伪随机序列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受端又用相同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回复出原有信息。

由于干扰信息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扩频后能够使窄带干扰得到有效的抑制,提高输出信噪比。

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二、基本要求:1.通过matlab建模,对直扩系统进行仿真,数据调制方式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使用基带信号,但最好能使用频带信号,信道为高斯白噪信道。

要仿真出扩频前的信号的频偏,扩频后的信号频谱,过信道之后的频谱以及解扩之后的频谱。

2.研究并仿真产生m序列,写出生成m序列的算法。

3.验证直扩系统对窄带干扰的抑制能力,在信道中加入一个窄带强干扰,仿真出加了干扰后的频谱图和解扩后的频谱图,给出误码率等仿真图。

4.在以上基础上仿真实现码分多址技术,使用Walsh码进行复用,实现多个信号同时传输。

(选做)可选项:1.在信道中加入多径,使用rake接收来抗多径效应。

2.产生除m序列之外的其他随机序列,如Gold码,正交Gold码等等。

3.对比无扩频的系统的误码率。

三、设计概述本次课设完成基本要求,并选作了可选项码分多址,Gold码及误码率对比。

通过matlab建模仿真了直扩系统BPSK调制的各点频偏及时域信号,并仿真了窄带强干扰对直扩系统的影响以及利用改善的WALSH码实现码分多址技术。

另外,通过matlab的simulink工具盒bertool工具仿真对比了直扩系统和无扩频系统的误码率。

四、matlab设计流程图基本扩频系统仿真流程图五、matlab程序及仿真结果图1、生成m序列及m序列性质实验产生7位m序列,频率100Hz,模拟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原理图如下:clear all;clc;X1=0;X2=0;X3=1;m=350; %重复50遍的7位单极性m序列for i=1:mY3=X3; Y2=X2; Y1=X1;X3=Y2; X2=Y1;X1=xor(Y3,Y1);L(i)=Y1;endfor i=1:mM(i)=1-2*L(i); %将单极性m序列变为双极性m序列endk=1:1:m;figure(1)subplot(3,1,1) %做m序列图stem(k-1,M);axis([0,7,-1,1]);xlabel('k');ylabel('M序列');title('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双极性7位M序列') ;subplot(3,1,2)ym=fft(M,4096);magm=abs(ym); %求双极性m序列频谱fm=(1:2048)*200/2048;plot(fm,magm(1:2048)*2/4096);title('双极性7位M序列的频谱')axis([90,140,0,0.1]);[a,b]=xcorr(M,'unbiased');subplot(3,1,3) %求双极性m序列自相关函数plot(b,a);axis([-20,20,-0.5,1.2]);title('双极性7位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由上图可以看出,7位m序列为1,-1,-1,-1,1,-1,1。

另外,自相关函数的图形比较尖锐,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7,符合理论结果。

2、生成50位随机待发送二进制比特序列,并进行扩频编码生成的信息码频率为100/7Hz,利用m序列编码后,频率变为100Hz。

N=50;a=0;x_rand=rand(1,N); %产生50个0与1之间随机数for i=1:Nif x_rand(i)>=0.5 %大于等于0.5的取1,小于0.5的取0x(i)=1;a=a+1;else x(i)=0;endendt=0:N-1;figure(2) %做信息码图subplot(2,1,1)stem(t,x);title('扩频前待发送二进制信息序列');tt=0:349;subplot(2,1,2)l=1:7*N;y(l)=0;for i=1:Nk=7*i-6;y(k)=x(i);k=k+1;y(k)=x(i);k=k+1;y(k)=x(i);k=k+1;y(k)=x(i);k=k+1;y(k)=x(i);k=k+1;y(k)=x(i); k=k+1;y(k)=x(i);ends(l)=0;for i=1:350 %扩频后,码率变为100/7*7=100Hzs(i)=xor(L(i),y(i));endtt=0:7*N-1;stem(tt,s);axis([0,350,0,1]);title('扩频后的待发送序列码');3、对扩频前后信号进行BPSK调制,观察其时域波形BPSK调制采用2kHz信号cos(2*2000*t)作为载波figure(3)subplot(2,1,2)fs=2000;ts=0:0.00001:3.5-0.00001;%为了使信号看起来更光滑,作图时采样频率为100kHz % ps=cos(2*pi*fs*ts);s_b=rectpulse(s,1000); %将冲激信号补成矩形信号s_bpsk=(1-2.*s_b).*cos(2*pi*fs*ts);%扩频后信号BPSK调制时域波形plot(ts,s_bpsk);xlabel('s');axis([0.055,0.085,-1.2,1.2])title('扩频后bpsk信号时域波形');subplot(2,1,1)s_bb=rectpulse(x,7000);s_bpskb=(1-2.*s_bb).*cos(2*pi*fs*ts);%无扩频信号BPSK调制时域波形plot(ts,s_bpskb);xlabel('s');axis([0.055,0.085,-1.2,1.2]);title('扩频前bpsk信号时域波形')可以看出,100/7Hz的无扩频信号每0.07s时由于序列极性变换产生相位变换,100Hz的扩频后调制信号每0.01s由于序列极性变换产生相位变换。

4、计算并观察扩频前后BPSK调制信号的频谱对信号采用400000点fft计算,得到频谱figure(4)N=400000;ybb=fft(s_bpskb,N); %无扩频信号BPSK调制频谱magb=abs(ybb);fbb=(1:N/2)*100000/N;subplot(2,1,1)plot(fbb,magb(1:N/2)*2/N);axis([1700,2300,0,0.8]);title('扩频前调制信号频谱');xlabel('Hz');subplot(2,1,2)yb=fft(s_bpsk,N); %扩频信号BPSK调制频谱mag=abs(yb);fb=(1:N/2)*100000/N;plot(fb,mag(1:N/2)*2/N);axis([1700,2300,0,0.8]);title('扩频后调制信号频谱');xlabel('Hz');如图,扩频前信号主瓣宽度约为2*100/7=28Hz,扩频后,信号频谱展宽,主瓣1900~2100Hz约为200Hz,为无扩频信号频谱宽度的N=7倍,符合理论推算。

5、仿真经awgn信道传输后,扩频前后信号时域及频域的变化awgn信道模拟了真实的信道,为传输信号增加了高斯白噪声。

在本次仿真中,设定信道信噪比为3dB,即信噪比约为2。

figure(5)subplot(2,2,1)s_bpskba=awgn(s_bpskb,3,'measured');%经过信道加高斯白噪,信噪比为3dbw plot(ts,s_bpskb,ts,s_bpskba);axis([0,0.005,-1.2,1.2]);xlabel('t');title('经过信道加噪后的信号与原信号时域波形对比');subplot(2,2,3)s_bpska=awgn(s_bpsk,3,'measured');plot(ts,s_bpsk,ts,s_bpska);title('扩频后经加噪过信道后的信号与原信号时域波形对比');xlabel('t');axis([0.0675,0.0725,-1.2,1.2]);subplot(2,2,2)ybba=fft(s_bpskba,N); %无扩频调制信号经信道后频谱分析magba=abs(ybba);plot(fbb,magba(1:N/2)*2/N);title('扩频前经信道调制信号频谱');axis([1700,2300,0,0.8]);xlabel('Hz');subplot(2,2,4)yba=fft(s_bpska,N); %扩频调制信号经信道后频谱分析maga=abs(yba);fb=(1:N/2)*100000/N;plot(fb,maga(1:N/2)*2/N);axis([1700,2300,0,0.8]);xlabel('Hz');title('扩频后经信道调制信号频谱');可以看出,蓝色为光滑余弦调制信号,绿色为加噪声后时域波形,出现较大锯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