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虎踞龙盘今胜昔全诗意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释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

个人收集整理-ZQ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地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地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里使用典故,意思是要乘胜追击,“宜将胜勇追穷寇”,不能像项羽一样,贻误战机.\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半句诗来自《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诗如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全诗地背景是这样,在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退守长江沿岸,但也知道打不过共军了,因此又祭起“和平”地旗帜了,又大念起和平经了.而海内外地敌人或者朋友都说好啊,这不正是和平地好机会吗?如果和平了,不是要少牺牲许多生命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毛泽东抵制了各种压力,要求国民党军队全面投降,被国民党拒绝.由此毛泽东朱德有一个《向全国进军地命令》,百万雄师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整个大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个“不可沽名学霸王”中地霸王,指地是当年地西楚霸王项羽.而沽名地意思,我地理解就是“太过看重个人名声”.而项羽犯地就是“太过看重个人名声”地错误.他太过看重什么名声呢?就是“爱好和平”地名声.也就是说项羽因为太过于看重自己爱好和平这个名声,结果犯了严重地错误,是什么错误呢?是在有实力,有能力歼灭刘邦军地时候,没有歼灭刘邦军,而是“爱好和平”了,放了刘邦军一马.这个错误地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最后被刘邦军歼灭,中了十面埋伏,来了一个乌江自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因此,毛泽东地这半句诗,“不可沽名学霸王”,所说地道理就是,千万不要因为过于爱好和平这样一个个人地名声,最后断送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乃至中华民族地前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实际上,任何反革命在处于弱势地时候,都是非常非常地爱好和平地,都是要企图利用革命领袖地那种爱好和平地个人名声,对革命领袖大加夸赞,以逃过覆灭地命运地.但这种时候就千万不能够上当,就不需要太过于看重个人地名声,或者说该用兵地时候就必须毫不犹豫地用兵,占了上风就必须得理不饶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1 / 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1949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完全崩溃。
接着,解放军又以破竹之势,解放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神州大地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
在这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南京古称建业、金陵,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不仅历来为兵家所争,而且亦是好几个封建王朝的帝都。
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又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统治的中心。
本一开头就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对麾下百万雄兵那种自豪心情溢于字里行间,过大江的过字,有几层心境复合在一起,其一,蒋军曾说千里江防牢不可破,但江防再严,也难于抵挡百余万精兵强将,这个过字,既反映毛泽东对革命军事力量的自豪自信,也含有对敌军江防的不屑。
其二,长江一过,南京就在岸边,过大江即意味着攻城隅府,南京政府就此休矣,这个过字,是解放军为中止国民党中央政权反动统治而打上的句号。
其三,毛泽东解答了一个设问,钟山风雨为何竟敢令大地苍黄变化?依靠的是百万雄师,依靠的是雄师百万过大江,毛泽东用首联两句诗再次论证了一个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当然,这里并不是再用理论演绎来论证这个论断,而是以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事实来论证,如此的印证怎不令毛泽东豪情升腾。
在诗的二联中,毛泽东继续升腾历史豪情。
南京历来被形容为虎踞龙盘之地,是建立帝业的好地方。
汉末孙吴政权,明代朱氏朝廷,太平天国,以及孙中山的临时民国政府均立都于此。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
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对仗工整,气势不凡,严格按照律诗的章法,应用多种手法,使诗歌文句非常优美。
“苍黄”同仓皇,这里用了双关,。
同时,全文多次用典,“虎踞龙盘”出自〈〈太平御览〉〉,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的地势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宜将剩勇追穷寇,”引自〈〈后汉书.望甫嵩传〉〉:“兵法,穷寇莫追。
”这里改变了这个用法。
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则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首都南京,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制的美梦。
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共和国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诗人的心境是什么样的?是对胜利的喜悦?是对往事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当时诗人的想法,我们只能猜想。
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解读

人间正道是沧桑诗解读
毛泽东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容蒙夫朗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品赏析: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
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并以富有哲
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全诗风格洒脱,笔意雄浑,蕴含哲理,故事情节与议论融合密切,活用典故。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首联及描写了解放军革命南京战役的宏大场面,总结全诗。
颔联进一步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
颈联就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
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失利的典故为教训,无法像是
项羽那样,无法收紧提防,必须善始善终。
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总结。
诗
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亦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
事物的哲学道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白话译文:①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②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③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④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背景:1949年4月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三、题目:(1)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2)诗歌中有多处运用了典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引自怎样的历史故事?(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本诗勾画了几幅精彩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幅,并谈谈你的感受.答案: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2)"不可沽名学霸王" 句中霸王指楚霸王项羽,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最终造成自己失败,乌江自刎。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得到前线的捷报后写的。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也是点题,描写了伟大的渡江战役。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用以代表南京。
“苍黄”,即青色和黄色,比喻事物变化急遽。
此两句是说,南京起了革命的暴风雨,发生了急遽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已经渡过了长江。
第三、第四句是抒情。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意思是说,这座龙盘虎踞的历史名城如今胜过以前任何时代,因为它已经成为人民的城市了。
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对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国人民都会为之欢欣鼓舞、慷慨激昂。
“虎踞龙盘”是个典故,“虎踞”和“龙盘”都代表南京。
诸葛亮曾有“钟阜龙盘,石城虎踞”之说,李白《永王东巡歌》有“龙盘虎踞帝王洲”的诗句,都说南京形势险要,宜于建都。
后四句是议论。
第五、第六句,说的是南京解放后下一步干什么,也就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最后两句,是说“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理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剩勇”,是没有用完的勇气;“穷寇”,是处于穷途末路的敌人;“沽名”,是换取虚名;“霸王”,即西楚霸王项羽。
此两句是说,南京解放后,要乘胜追击穷途末路的敌人,彻底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要像项羽那样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自己回到故乡去,自封为霸王,以当诸侯领袖为满足这一“沽名”的做法。
在渡江战役之前,有人主张“穷寇莫追”、“画疆而治”,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元旦献辞”(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批驳了这些错误主张。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拼音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拼音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黄,同仓皇。
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
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
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
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
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
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
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
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
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