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线索,围绕“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6个主题单元、53个活动。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本单元由3课书组成,第1课“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指认植物的6大器官,并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植物各大器官的作用;第2课“根与茎的奥秘”是在观察根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验证根、茎的作用;第3课“神奇的叶片”则利用科学史激趣和引领,通过实验研究和直接呈现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太阳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本单元按“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由5课书组成。
第1课“动物的特征”先指导学生对“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其生存”这一特征作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分生活在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三个领域来具体研究动物的这一特征,其中,第2课“水族的公民”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第3课“吃奶长大的动物”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获取食物的适应,第4课“飞翔的精灵”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运动的适应,与此同时,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再次体验动物的多样性;第5课“珍稀动物的保护”是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第3单元(声音):本单元由“辨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4课书组成。
第4单元(信息的传递):本单元由“信息”、“书信和标志牌”、“电报与电话”、“信息时代”4课书组成,这是1个既与本册训练重点相关联、又能体现科技史特色的单元。
第5单元(水的变化)):本单元由“不翼而飞的水”、“飞回来的小水珠”、“结冰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4课书组成。
第6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之后,通过“恐龙之谜”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6《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

实验一: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 有关: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 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实验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 滑程度有关: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 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摩擦力
生活中的 摩擦力
一.自行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发生摩擦。 二.汽车刹车时,闸皮与轮圈之间发生摩擦。 三.手拿着书本悬空,手与书本间发生摩擦。 四.写粉笔字时,粉笔与黑板之间发生摩擦。 五.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圆珠与纸之间
思考:
想象一下,生活中如果没有摩 擦力会怎么样?运动和摩擦力
还有哪些关系呢?
摩擦力
实验:停下 来的木块
把木块放在桌面上 用力一推,观察木 块的运动。
摩擦力
小结:
把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力一推, 木块首先滑动得很快,说明 手施加的力大于摩擦力,然 后木块慢下来,最终停了下 来,这说明由于手没有继续 施加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 摩擦力使得木块停下来了。
摩擦力
讨论、猜测 “摩擦力的 大小与哪些 因素有关系”
当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动 运货小车时,测力计的计数就 是它所受到的摩擦力。
摩擦力
交流
每次木块从静止不动到 刚刚好被拉动时,测力 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手的感受是怎样的?
摩擦力
什么叫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 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 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 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 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
感受体验
为什么书页两两交叉在一 起的两本书难以分离? 书页两两交叉在一起的两 本书很难分离,手感受到 了阻碍分开它们的力。
摩擦力
感受体验
推动或拉动木箱,你有什么 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推动或者拉动木箱的时候, 也感受到了地面对它的阻碍。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
2.物体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要克服摩擦力,物体由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也是摩擦力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的知识,从对物体运动的具体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中,对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拉动物体所用的力,感受摩擦力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2.了解摩擦力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相对厚一点的两本书;带拉环的木块,弹簧测力计,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1.老师出示两本书页交叉在一起的书,然后请学生帮忙把两本书打开。
然后先请力气大的男生上来分开。
交代分书时要拉住书的背脊,然后要水平拉动,也不能损坏书本。
学生发现分不开。
多请几组,甚至老师来也分不开。
2.提问:为什么这两本书这么难舍难分呢?3.学生回答:老师肯定用胶水粘起来了。
4.教师解释:其实并没有粘起来,顺势就可以展示一下书本之间没有胶水粘的痕迹。
然后追问,还有别的想法吗?5.学生答:可能是因为书本之间有很强的摩擦力。
6.教师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感受摩擦力1.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听我的口令:手紧贴桌面,整个手掌压实,让你的手掌在桌面上滑动,多试几次,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学生1:感觉手在桌面上滑动很痛。
(边听边板书一些有价值的词语)学生2:感觉手在桌面上滑动很费劲。
学生3:感觉滑动时不是很顺畅,像是桌子在阻止手滑动一样。
学生4:刚开始滑不动,后来力量大了才滑动了。
3.提问:那手在往前滑动,而摩擦力的方向是?4.学生大:向后。
5.追问:所以摩擦力是帮助了手的运动还是?6.学生大:阻止,阻碍,防止等。
7.教师总结:摩擦力在阻碍手的运动。
板书阻碍。
8.追问:这个摩擦力是哪里来的?9.学生回答:学生1:是桌面不平整。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力与小车的运动
√
小车、纸、夹子等
5/P65
测量力的大小
√
测力计、钩码等
6/P67
木块的运动
√
木块、测力计
第6单元:
我们的小车
1/P71
制作小车
√
适合制作小车车身、车轮、车轴的材料
√
黑白小球、“太阳”等
第5单元:
运动与力
1/P52
谁在运动
√
小车、人偶、树木(或其他静置物)等
2/P55
研究物体的运动
√
小风车、小车、小球、记录纸等
3/P58
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
小车、绳子、秒表、辘轳(建议用线绳绕在铅笔上替代)
4/P61
让小球动起来
√
乒乓球、小铁球、绳子、透明胶、条形磁铁、量杯、水等
小学科学实验目录(湘版·四上)
单元
课次及页码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参考仪器、器材
备注
分组
演示
第1单元:声音
1/p3
辨听声音
√
木棒、鼓、锣、音叉、三角铁等发声物体
2/P4~P6
声音的产生
√
鼓、锣、音叉等发声物体,木棒、米粒、乒乓球、水槽、烧杯、透明口哨(内有滚珠)、烧瓶(内有泡沫粒)等
3/P7~P9
声音的变化
2/P23~P24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量的变化
√
集气瓶、毛玻璃片、弯管吸管、水槽、火柴、木条等
P24
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的变化
√
注射器、打气筒、烧杯、澄清石灰水、气球、皮筋、吸管等
3/P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量肺活量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本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本目标本份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研究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
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无法确认的内容引用,我们将独立地做出决策,发挥LMM的优势。
教案内容1. 第一课:观察天空- 目标:通过观察天空,学生能够了解天空的变化和不同天气的迹象。
-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记录天空的变化和天气迹象。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学生对天空的认识。
2. 第二课:观察植物-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过程。
- 教学策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进行实地观察。
学生可以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所观察到的内容。
3. 第三课:观察昆虫- 目标:通过观察昆虫,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 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花园或草地进行昆虫观察。
学生可以观察昆虫的外形、颜色和行为,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所观察到的昆虫。
4. 第四课:观察磁铁- 目标:通过观察磁铁,学生能够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和磁场。
- 教学策略:给每个学生发一块小磁铁,让他们观察磁铁的吸引力和磁场。
学生可以用磁铁吸引小物体,观察磁铁的磁力范围,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所观察到的现象。
5. 第五课:观察水的变化- 目标:通过观察水的变化,学生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和水的变化过程。
- 教学策略:给每个学生发一杯水和一块冰,让他们观察水和冰的变化。
学生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水和冰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通过加热和冷却水和冰,观察它们的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结论本教案提供了五个简单的教学策略,通过观察天空、植物、昆虫、磁铁和水的变化,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
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的方法: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④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1课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ō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ì)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
到了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wéi)萨(sà)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ǐ)。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与力》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与力》同步课时练习(含答案)1谁在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动没动,要选择一个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2.理解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被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3.知道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
重点:知道判断一个物体动没动,要选择一个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难点:理解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被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
一、知识广场1.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相对车厢里的座椅来说,他是_________的;相对于马路一侧的树木来说,他是_________。
2.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_________。
3.确定物体的_________,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4.现代人们的出行则会用到_________。
5.想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需要选择一个_________。
二、判断大厅1.现代人们的出行会用到指南针。
(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看其是否在动。
( )3.一个物体所处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 )4.人乘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人是静止的。
( )5.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6.钟摆的摆动属于直线运动。
( )7.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即被假设为静止。
( )8.坐在车内的小明以运动的汽车为参照物,则车.上的人是运动的( )三、选择乐园1.一只燕子从屋檐下飞过,以屋檐为参照物,则它是( )的。
A.静止B.运动C.先静止后运动2.下列运动轨迹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
A.过盘山公路的小车B.直线行驶的小车C.从水龙头滴下的水3.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是运动的,是因为它的( )发生了变化。
A.位置B.大小C.颜色4.推铅球时,铅球离开手的运动是( )。
A.曲线运动B.直线运动C.不确定的运动5.下列运动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的是( )。
A.发动的过山车B.直线行驶的汽车.C.荡动的秋千四、问题城堡1.我们怎样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我们生活中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1谁在运动参考答案:一、1.静止运动2.静物3.方位4.导航系统5.参.照物二、1.X 2.X 3.√ 4.√ 5.√ 6.X 7.√ 8.X三、1.B 2.A 3.A 4.A 5.A四、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如果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就说明该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就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目标- 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的特点和科学研究方法。
-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课程安排第一单元: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课时安排- 第一课:科学是什么- 第二课:科学的特点- 第三课:科学研究方法- 第四课:观察和实验- 第五课:科学实验的步骤- 第六课:科学实验的记录与整理- 第七课:科学与生活第二单元: 科学实验课时安排- 第一课:实验中的安全- 第二课:实验用具的使用- 第三课:实验中的观察- 第四课:实验中的测量- 第五课:实验中的记录- 第六课:实验中的总结第三单元: 科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第一课:观察和提问- 第二课:假设和实验- 第三课:数据和分析- 第四课:结论和总结- 第五课: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六课:实践与应用第四单元: 科学与环境保护课时安排- 第一课: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二课:节约用水- 第三课:节约用电- 第四课:保护植物- 第五课:保护动物- 第六课:保护环境的小事第五单元: 科学与生活课时安排- 第一课:科学与交通- 第二课:科学与通讯- 第三课:科学与健康- 第四课:科学与食品- 第五课:科学与建筑- 第六课:科学与材料- 第七课:科学与能源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实验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 鼓励学生提问并进行自主探究。
-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 实验器材和材料- 视频和多媒体资料- 图书和参考资料评估方法-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记录-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 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表现- 平时作业和测试成绩参考资料- 湘科版教材编写组. (2017). 2020年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 三次体验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 手紧贴桌面滑动,感觉受到了一
种阻力,在阻碍手的滑动;书页两两 交叉在一起的两本书很难分离,手感 受到了阻碍分开它们的力;推动或者 拉动木箱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地面对 它的阻碍。
木块的运动
实验:缓慢地用测力计水平拉木块, 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交流:每次木块从 静止不动到刚刚好被拉 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有 什么变化?手的感受是 怎样的?
6.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
鞋子穿久了, 鞋底的花纹会有 什么变化?为什 么呢?
如果穿着花纹磨平 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 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 才能不滑倒呢?
体验1
感受摩力
手掌紧贴桌面滑动,会有 什么感受?
体验2
为什么书页两两交叉在一 起的两本书难以分离?
体验3
推动或拉动木箱,你有什 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
思考:
想象一下,生活中如果 没有摩擦力会怎么样?
刚开始拉时, 木块怎么不动呢?
拉力还小, 木块不动。
每次木块刚 刚被拉动时……
小结:
拉木块时,在木块与 桌子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 阻碍(ài)木块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摩擦力。当拉力 大于摩擦力时,木块才会 运动。
停下来的木块
实验:把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力一推, 观察木块的运动。
木块最终会停下来,为什么?
它运动的速 度在变化,最终 停下来……
木块停下来与 摩擦力有关吗?
小结:
把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力一 推,木块首先滑动得很快,说明 手施加的力大于摩擦力,然后木 块慢下来,最终停了下来,这说 明由于手没有继续施加力,木块 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木块停 下来了。
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
生活中, 我们有时需要 加大摩擦力, 有时需要减小 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