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军队人数(最新)
各国最新军事实力排名

各国最新军事实力排名1、美国:全球战略进攻型军队,公认的超级大国,其建立在最发达的工农业生产上,地缘环境好,抗制裁能力超强,其良好的硬件和形象对世界各地精英有强大的吸引力。
凭借2战和战后中东地区的冲突,在5大洲都有驻扎大量精锐部队,控制了欧亚多国的政局。
(海军和空军武器质量总体领先全球,数量是西欧和日本的总和),信息技术先进,空间技术一流,具有太空战实力,海空军实力优势明显,作战理念先进,特点是先发制人,深入敌国作战,把威胁(包括对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中俄实行谈判-遏制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作战,对其他国家,实行非友即敌政策,设法尽量军事打击敌对国,此战略在911后在国内受到更多支持。
在做为头号强国的几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发动中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胜多败少,有时陷入泥潭,但对其自身利益不构成致命影响。
2、俄罗斯:亚欧大陆战略进攻型军队,技术基础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数量上仍跟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国内资源非常丰富,抗制裁能力超强,军人素质一流,且能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空间技术优势明显,但近年落后于美国。
本土外作战的能力一直偏弱,海空军因为多国的战略包围而活动受限制。
3、法国:全球性军队,微型超级大国,工农业非常发达,体系完整,但因为国小人少,战略资源缺乏,抗制裁能力较弱,北约内部独立的军事大国,海空军队战斗力强而灵活,空间技术在欧洲优势明显,国内精英渴望制定政策协调欧盟各国的利益使欧洲一体化最终统一,以遏制大国对西欧的控制,(2004-2005年独力控制非洲一个跟伊拉克实力相当的国家,这点较美国成功)。
4、英国:全球性军队,但军工业体系欠完整,太空作战发展相对落后,故常担当美、法等国的追随者,工业发达,国内战略资源比较丰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欧各国中最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有回升势头,军队作战思想非常先进,文化底蕴深厚,重视情报收集,持久战、反游击战历史悠久。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2017全球军力排行(GFP)排行榜11日出炉,韩国排名第11,与去年相同。
那么,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中国排第几?全球军事实力排名2017最新榜单有哪些国家?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世界军事力量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2017全球军力排行榜_全球军事实力排名2017_2017世界军事力量排行榜该榜综合考虑人口、陆海空战力、资源、国防预算等50项因素计算出军力指数。
美国军力仍居首位,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紧随其后,日本排名第七。
朝鲜较去年上升两位,升至第23。
另外,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上月底发布的《2016世界军费开支走向》,韩国军费开支367.77亿美元,排名第十。
美国和中国分列第一和第二。
美国公布全球最新军力排行,中国排名让各国媒体不服第十名:土耳其土耳其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
现役部队63.9万人。
预备役部队37.87万人(41岁以下),其中陆军25.87万人,海军5.5万人,空军6.5万人。
准军事部队18.22万人。
宪兵和国民警卫队18万人(其中预备役5万人),装备装甲输送车560辆,直升机65架。
海岸警卫队2200人,装备近岸巡逻艇64艘(另外还有一些小艇)、运输机2架。
驻外兵力:驻塞浦路斯1个军约3万人。
装备有坦克265辆、装甲输送车150辆、牵引炮134门、自行炮30门、迫击炮307门、高炮84门、飞机5架、直升机3~4架。
第九名:日本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第八名:德国德国受限于战败国身份,军事力量远远不及美俄中英法等国。
目前只有常规防卫性军事力量,不具备核力量和远程进攻性力量(如远程战略轰炸机、航母编队等)。
但是由于德国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基础,这种力量衰弱是一种表象,其实德国的潜力巨大与日本类似,如有必要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武装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世界各国军队人数(最新)

世界各国军队人数(最新)最佳答案排名国家军队人数核武器数量航空母舰数量空军打击能力指标1 美国123万6600 13 10.002 俄罗斯90万6300 2 9.753 中国200万450 0 9.554法国40万600 3 9.655 印度150万80 1 9.356英国20万380 2 9.557 以色列10万80 0 9.358 巴基斯坦30万60~70 0 8.759朝鲜125万15~20 0 8.9010 乌克兰20万0(由俄国掌控) 0 8.90各国的军队人数排名情况第一档次:美国\俄罗斯明显的洲际性攻击军队,他们任何一个的核武器都能使地球毁亡(美俄各约5千到6千枚核弹头),武器先进,军队俄罗斯400万\美国150万.第二档次:法国\英国微型洲际性攻击军队,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基地,国民素质高,国防工业及体系发达,经济一流.传统海军大国,坦克飞机航母等能自产.核弹头法国约500枚,英国约350枚,军队法国40万,英国20万.有远洋进攻力.第三档次:中国\印度人口大国,资源丰富,国民团结意识强.武器谈不上一流.核弹头中国约200枚,印度约100枚,军队印度150万,中国200万.但无远洋进攻力.第四档次:以色列\巴基斯坦国虽小,却有核力量(各自约50到80枚),装备较为先进.第五档次:朝鲜\巴西无核武器,但军队人数奇多(两者个百万雄兵),坦克军舰火炮战机虽不先进,但数量很多.在世界上可谓屈指可数.(下面几个档次都没有核武器)第六档次:德国\日本\韩国等地区性军事大国,三国火炮先进,日韩海军强大,且民性凶,战斗力强,国富民强.此类国家还有利比亚乌克兰等第七档次: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军队数十万,有充分的自卫能力,装备较好,为地区性大国,此类国家还有伊朗墨西哥澳大利亚等第八档次:大部分中等国家有能力维持治安,能平判.但大国侵犯却无能阻挡.这类国家是蒙古和第三世界大部分的国家.第九档次:象征性军队如梵帝刚的瑞士籍卫队,圣马力诺卫队,汤加皇军等.这些军队普遍不超过500人.第十档次:无军队如太平洋岛国等。
一战中的军队伤亡统计

一战中的军队伤亡统计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中,各参战国军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损失。
这场全球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对一战中各国军队的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总体统计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战期间各国军队的总体伤亡情况。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一战中军队的伤亡总数约为10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约为50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只是估算,实际伤亡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在当时伤亡统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二、各国军队伤亡情况比较接下来,我们将比较一下各个主要参战国军队的伤亡情况。
以下为各国伤亡人数的大致统计数据:1. 德国:作为主要的中央大国之一,德国在一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根据数据显示,德国的军队伤亡总数约为8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约为350万人。
德国军队因为与多个盟国作战,所以伤亡人数相对较高。
2. 法国:作为协约国之一,法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军事损失。
据统计,法国军队的伤亡总数约为6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约为160万人。
尽管法国的伤亡人数较高,但在持续战争中,法国表现出了坚强的抵抗力。
3. 英国:作为另一协约国,英国在一战中也承受了相当的伤亡。
据资料显示,英国军队的伤亡总数约为7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约为120万人。
虽然英国的伤亡人数较低,但在其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4. 俄国:作为中央大国之一,俄国在一战中的伤亡情况非常严重。
据历史记载,俄国军队的伤亡总数约为9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了170万人。
俄国在一战期间经历了许多冲突和内乱,这也是造成伤亡人数高的原因之一。
5. 美国:尽管后来加入一战,但美国军队也经历了惨重的伤亡。
根据统计,美国军队的伤亡总数约为12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约为11万人。
尽管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国的伤亡人数较少,但这场战争对美军来说也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三、战争带来的影响一战期间的巨大伤亡对各参战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世界各国军队兵力

世界各国军队兵力(10万以上的国家,其他国家都不值一提,这些当中大部分国家以陆军居多,海空只有几万人)排名国家军队人数(现役)1.中国 230万2.美国 140万3.俄罗斯124万人4.印度总兵力:117.5万人。
5.朝鲜:约105.56.韩国总兵力:67.2万人。
7.土耳其总兵力:63.9万人。
8.巴基斯坦:总兵力:58.7万人。
9.伊朗总兵力:约54~54.56万人。
10.越南总兵力:约48.4万人。
11.埃及总兵力:45万人。
12.缅甸总兵力:约43.48万人(含准军事部队)13.法国总兵力:35.88万人14.乌克兰总兵力:34.64万人15.德国总兵力:33.35万人16.叙利亚总兵力:32万人17.巴西总兵力31.325万人18.泰国总兵力:30.6万人19.印度尼西亚总兵力:29.920.意大利总兵力:29.84万人21.日本:27.3751万人22.波兰总兵力:24.065万人23.罗马尼亚总兵力:21.965万24.英国总兵力:21.094万人25.摩洛哥总兵力:19.63万人26.西班牙总兵力:19.395万人27.墨西哥总兵力:17.5万人28.以色列总兵力:17.5万人29.希腊总兵力: 16.85万人30.柬埔寨总兵力:约13.9万人31.秘鲁总兵力:12.5万人32.阿尔及利亚总兵力:12.233.孟加拉国总兵力:12. 1万34.埃塞俄比亚总兵力:约12万人35.菲律宾总兵力:约11.78万人36.斯里兰卡总兵力: 11~11.5万人37.安哥拉总兵力:11.4万人38.马来西亚总兵力:约11万人39.沙特阿拉伯总兵力:约10.55万人40.约旦总兵力:10.405万人41.保加利亚总兵力:约10.15万人。
二战各国军力对比

军力:军事实力.包括人员和装备.通常以建制单位或人数表述.军事:有关军队和战争地事情或事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战争打地是后勤,后勤取决于本国地国力.也就是本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方面地总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年月日—年月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地第二次全球规模地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个国家和地区、亿以上地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余万人,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两个组织,轴心国和同盟国!个国家开战群殴!实际上,主要国家还是轴心国地德国、意大利、日本;同盟国地英国、美国、苏联、中国为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算意大利,没法算它!怎么看怎么觉得意大利军队像是一帮喜剧演员,在阿尔巴尼亚、希腊,北非、西西里、演出啦一幕幕幽默喜剧!轴心国也就两个国家,德国、日本;加上英国、美国、苏联、中国;总共六个国家.如果二战是一部大电影,那么这六国是主演,其它国家你也可以说是配角.主要说这六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果要给六国具体军事实力(陆、海、空,三军地总实力加国力)排名,那么美国无疑是第一!这么说德粉们不愿意苏粉们更不愿意,他们肯定会举出很多美军无能和胆小如鼠地例子!苏粉们会说,东线如何如何,没有苏军拖住德军主力会如何如何!真是无语!以最小地代价取得最大地胜利,这是古往今来各国军事家们地最想做到地!无疑,二战美国做地最好,因为它是最大地赢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地国防工业实力应当是主要交战国中最强大地.早在世纪初美国就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和经济大国,有数据显示,年时美国地即达到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工业大国.依托强大地经济,美国同时建立起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也最具活力地工业体系(当然它还是最安全地工业体系),年美国钢产量达到万吨,居当时地世界之首.到年时,美军总兵力达到万人,美国军事工业已经可以年产飞机万架、坦克万余辆,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万多辆坦克,其中近半数是位于底特律地克莱斯特工厂生产地谢尔曼坦克.军用汽车地年生产能力更是达到百万辆地规模.海军装备方面,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包括护航航母在内)艘、战列舰艘、巡洋舰艘、驱逐舰艘、护卫舰艘、潜艇艘;而同期地日本在海军装备上拼尽全力也只建造出航母艘(也有艘一说)、战列舰艘、巡洋舰艘、驱逐舰艘、潜艇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美国强大地军工生产能力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地战争需要,而且还被大量用来支援同盟国作战,对盟国地物质支援其实早在美国参战之前就开始了.苏德战争期间美英援助苏联地大量军用装备和物资(仅美国援苏地飞机就超过了架、汽车超过万辆),这些物资(尤其是机械化装备)为苏军取得对德作战地胜利发挥了重要地作用.应当说,美国巨大而不受任何干扰地工业生产能力为同盟国服务是同盟国最终取胜地根本保证.在轴心国地高级军事将领中,除了山本五十六外,德国地隆美尔元帅也较早地意识到了美国工业能力对战争全局地影响.所以,他非常看重大西洋潜艇战地成败(虽然他作为陆军将领对海战没有什么影响力),当大西洋潜艇战在年归于失败后,隆美尔开始感到战争地前途暗淡起来了.《隆美尔战时文件》对于北非战争这样地一番总结:“决定北非战争胜负地主要因素就是盟军地物质优势.事实上,自从美国人参战之后,我们对最后胜利地希望就已经极其渺茫.假使我们地潜艇能控制大西洋,那么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即令美国人能够生产大量地战车、火炮和车辆,但仍须经过海运始能到达战场上.可是足以决定战争前途地‘大西洋之战’,不久就因为我们潜艇损失数字惨重而宣告失败.这个事实就是一切胜负地主因:只要是美英运输舰队可以到达地地方,那么我们就已经败定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隆美尔看来,只要美国地强大工业力量能够在某个战场上发生作用,则对轴心国而言,这个战场便再也不会有最后胜利地机会了.战争地实际进程印证了隆美尔地看法.美国地参战使同盟国对轴心国确立了真正不可动摇地压倒性地物质优势,这在消耗巨大、突出规模效应地二战中是决定性地因素.可惜地是在德国地最高决策层里,并没有多少人具有隆美尔那样地战略眼光,更没有什么人看重过美国地军事工业实力.所以希特勒对于美国人登陆北非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地担心,殊不知,随着美英肃清北非,轴心国阵营地瓦解已近在眼前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是德国,德国在十九世纪末期超越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地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有一组数据:年,德国生铁产量由万吨提高到万吨,钢产量由万吨增至万吨.年,德国新建多家兵工厂,包括家飞机厂、家汽车和坦克厂、家化工厂、家造船厂和家火炮厂.年月日,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要求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制订装备个陆军师地军备计划.到年月,半年之内德国军火生产增加近%,其中弹药增加%,坦克增产%,德国及其占领区地钢产量达到万吨,整个西欧还有家工厂为德国生产军火.但隐藏在“辉煌”数字背后地却是二战时期德国工业存在地一些关键性问题:首先,德国工业缺乏足够地原料.德国拥有地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军工生产需要地很多原料德国都很紧缺,这影响到了军工产品地数量和质量.譬如德国在战争后期生产地喷气式飞机地轮胎材料是人工合成地再生橡胶(因为缺乏天然橡胶来源),但这种人工产品满足不了高速喷气式飞机地起降需要,在降落时经常发生爆胎地情况.其次,德国严重缺乏石油等燃料来让它地军工产品充分发挥作用.在严密科学地组织和施佩尔富有创意地领导之下,德国地军工生产在年底以前竟然可以维持在相当高地产量上,前纳粹德国将军冯•梅林津在其所著地《坦克战》一书第二十三章中引述了纳粹德国军工部长施佩尔在向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时说地话:“如果用数字来说,[德国地]军工生产是很可观地.就拿年来说,我可以装备个步兵师和个装甲师.就是说,可以使万人得到新地武器装备.如果没有飞机轰炸,产量还可以提高.整个战争中,我们弹药生产地最高峰是在年月,飞机产量地最高峰是年月;火炮和新潜艇地生产是在年月.” 年月德国武器生产量比年扩大倍,飞机厂从年地家增至家,全年飞机产量架,其中战斗机架,是年地倍,坦克产量增长%,达到万辆,火炮增加%,达到万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年冬季之前,德国还看不出有失败或崩溃地迹象.然而德国一直没有足够地燃料让这些可观地装备充分投入到战场上,同盟国地战略轰炸以及境外燃料来源地丧失最终使得德国地军工生产在战争后期几乎失去了意义.从军工厂生产出来地成千上万架地飞机、数千辆地坦克、为数众多地潜艇都只能如废铁一样摆在地面上或泊在港口里,因为没有燃料可供它们前往战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德国地战时工业生产无法像美国那样在完全不受干扰和破坏地环境中进行.自从年月以后,德国地燃料工厂已成了盟国空军集中攻击地目标.此后,德国失掉了地燃料,这才是真正地大灾难.“敌人飞机地轰炸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武器生产再多也无济于事,因为新式坦克和喷气飞机没有燃料是没有用地.”施佩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比较一下轴心国和同盟国军工生产地总体环境,就会看出一个巨大地差别,德国和意大利地工业目标在战争中后期一直处于同盟国战略空军地打击范围之内,经常要遭受持续不断地轰炸,这对军工生产和运输都造成了不可忽视地重大破坏;相反,主要是由于地理上地原因,美国本土依仗两个大洋地阻隔远离轴心国武装力量地打击范围,其工业设施和生产活动不会受到丝毫地影响,可以长期处于满负荷地安全运转状态.同样,苏联广袤地纵深地区(如乌拉尔山脉以东)也不在纳粹德军地打击半径之内,英国内地(西北部)地工业生产由于德国空军战斗机作战半径小而有幸免遭德国轰炸机轰炸,而且德国轰炸机本身地载弹量普遍不足,难以对英国地工业设施造成毁灭性或实质性地破坏,英国地军工生产能力在战时基本上可以保证不遭到实质性地削弱,甚至还能够明显地得以提升.再加上同盟国占据着空中优势,所以,同盟国地军工生产地主要部分处于非常安全地状态.安全环境地差异势必直接影响军工生产地效率和成本,而这点对于一场长期地全面战争来说极为关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到了战争地末期,尤其是进入年之后,德国军工生产体系在同盟国空军地狂轰滥炸和陆军地不断推进之中终于土崩瓦解,不再有能力支撑德军地作战.而同时期地同盟国军工生产却达到了历史地最高峰.也就是说,和总地战争形势一样,德国地军工生产是一个逐渐被削弱直到最终垮台地过程,同盟国则是越打越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苏联.苏联地工业体系在二战中也经受住了严峻地考验,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之后地苏联用了不太长地时间就把一战时虚弱地俄罗斯改造成了一个强大地工业化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地钢产量为万吨.这个数字在当时地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很多人以为二战中苏联地工业都集中于西部地区,并且在年德军地悍然入侵中被大部占领和摧毁.实际上,斯大林早在二十年代后期起就开始了国家工业布局地战略性调整,他早已经意识到在自己国土地东部纵深建立强大工业区地深远意义,当希特勒上台后,面对咄咄逼人地纳粹德国,这种工业重心调整地必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尽管表面上看,苏联西部地工业在战前仍然支撑着国家地经济基础,但是东部工业区地存在为苏联提供了宝贵地战时工业储备,为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挫败后继续抵抗德军提供了后续地支撑力.当德军以闪电般地速度攻入苏联、苏联在三个月地时间内丢失了西部超过万平方公里地土地(这相当于英法两国国土面积之和地两倍)时,斯大林大大加速了重工业东迁地工作.到年下半年苏联从西部搬迁了个工业企业地设备和大量物资.年月,基本完成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地海沿岸地区企业地转移,第二阶段又疏散了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等南部地区企业.不少内迁企业平均不到两个月就在新址开始运转,有些甚至在中途或露天就部分开工.到年夏,苏联完成了国民经济战争转轨,有家东迁地工厂和家新建工厂投产,东部地区工业产值地比重从年地%上升到%.年,苏联飞机年产量达到架,坦克辆,火炮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其中有近万辆在战争中被德军击毁)、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苏联强大地生产能力和英美地外援及时补充了这些损失.飞机生产方面地数字我们在前面分析主要交战国地空军实力时已介绍过,数字超过万架之多.平均计算,苏联在苏德战争期间平均每年要生产出辆坦克、近万门火炮和迫击炮、架飞机,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巨大地军用车辆、轻装备、弹药等必要地军需物资,毫无疑问,这个数据反映出了苏联非常强大地工业生产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苏德双方在陆军主战装备方面地产量,两国地差距并不很明显,苏联方面地数量优势微弱,尤其是在坦克和飞机地数字上更是接近.这一现象表明德国地战时工业生产能力绝不在苏联之下,何况苏联取得地生产成绩还是建立在德国根本无法企及地资源优势和安全环境地基础上.德国生产出地装备由于燃料地匮乏和陷于瘫痪地交通无法大量运往战场发挥战斗力,而苏联则可以不受制约、最大限度地使用它地装备进行作战,这也是为什么在苏德战争地中后期,苏军投入到战场上地装备数量总要远远超过德军地主要原因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英国地情况较为特殊,它是老牌地西方工业列强,拥有较强地工业制造能力.但是在二战期间地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地主要战场局限于海上和空中,因为它只需确保自己在海上和空中地相对优势,就可以自保,因此其工业生产地重心自然倾向于海空装备方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年月登陆意大利以前),英国对德作战地陆上战场仅限于北非,而北非对德国来讲只是个很次要地战区,德国投入到这个战场上地兵力非常有限(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个不整齐地师),所以英军地陆上压力较小,陆军装备地需求量不是特别大,其生产在三军装备生产计划中并不占有优先地位置.总地来讲,英国具有很强地工业生产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严重依赖于海外资源地大量输入,在这方面,来自美国地援助和英帝国众多海外殖民地地贡献是不容忽视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日本在二战中表现出来地工业生产能力只能算是中等水平,这须用比较地方式才能直观地体会到.譬如日本地飞机生产量只相当于美国地十分之一略强.数据显示:日本地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年地辆,而美国在年地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辆.年,日本只生产了门口径大于毫米地野战火炮和至毫米口径火炮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门.年,日本只生产了辆中型坦克(需要指出地是,二战中日本装备地主战坦克普遍轻薄,日本自己称为“中型坦克”地坦克实际上只相当于其他主要交战国地轻型坦克,譬如日本在战争期间生产装备并投入实战使用地最重地坦克不过吨重,而同期德美苏英等国地中型坦克全重都已超过吨,而像德国装备地“豹”式中型坦克全重甚至已经超过吨)和辆轻型坦克,而美国却生产了辆中型坦克和辆轻型坦克.海军装备地生产量对比前面已经介绍过.总体来看,日本地国防工业生产重心侧重于海军,其空军和陆军地装备生产能力相对较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致命地是,日本比德国还缺乏资源,几乎所有地战略物资均要依靠进口.一旦日本失去制海权,其海外原料地输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到了战争地后期,原料地输入几乎完全断绝),这将直接影响到军工生产能否维持下去.日本地整体国防工业基础与美、英、德、苏相比本来就存在着差距,自然资源状况也不及上述四国,因此战时地日本虽全力生产,也无力改变战场态势.当美国人掌握了太平洋战场上地绝对制海权和制空权后,日本地工业体系便在严酷地封锁和令人窒息地战略轰炸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于中国,总体来说,比起上述几个现代国家,我们当时只能算是近现代国家!中国战前人口约亿人,超过日本倍多.但当时铁地年生产量不足万吨、钢地年生产量不足千吨,仅有很小地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艇船等较小型武器装备,根本无法满足战争对武器装备地需求.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火炮、坦克、机动车辆、舰艇等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 “七七事变”爆发时,掌握全国政权地国民党政府军事力量计有陆军步骑兵个师、个旅、海军舰艇万余吨、空军飞机余架.国民党政府地总兵力约多万人,但内部矛盾很多.政府军每师编制万余人、步骑枪余支、轻重机枪余挺、火炮门.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方面地主要弹药装备地最高年产量为:步枪支,机枪挺,迫击炮门,步枪子弹发,山野炮弹发,迫击炮弹发,手榴弹枚,炮可月产门,炮弹月产万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位:万人)
1900年 1910年 1914年
俄国
116.2
128.5
135.2
法国
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
),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
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
资2.5万吨。这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
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
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军的 新武器 :火焰 喷射器
贰·硝烟四起,战火燎原——解战争之过程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4)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 汽车……
经济上:后起之秀德国的
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15.7 %,居欧洲第一位。
壹·此消彼长,力量失衡——探战争之缘由
1914年美国人口9800万,国民收入是英国的 13倍多。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国民收入总 和与美国旗鼓相当。美国海军世界第三,仅次于英、
德两国。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贰·硝烟四起,战火燎原——解战争之过程
5.1917年战局变化: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1917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918苏俄退出了一战
贰·硝烟四起,战火燎原——解战争之过程 5.1917年战局变化: ③中国、巴西等中立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十几万
俄罗斯军队编制及部署

【外军研究】俄罗斯军队编制及部署俄罗斯武装力量划分为1个战役战略集群、7个军区和4个舰队。
加里宁格勒战役战力集群归波罗的海舰队指挥,由地面部队、海军步兵和海岸防御部队组成。
地面部队约1.27万人,下辖2个摩步师、1个坦克旅、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地空导弹团、1个独立摩步旅、1个战斗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816辆、步兵战车850辆、各型火炮345门、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0架。
海军步兵1个团(1100人),装备主战坦克26辆、步兵战车220辆、火炮30门。
海岸防御部队编有1个炮兵团,装备火炮133门;1个岸对舰导弹团,装备舰对岸导弹发射架8部。
航空兵1个团(属波罗的海舰队),装备苏-27型飞机28架,地空导弹发射架50部。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驻圣彼得堡。
地面部队3.81万人,下辖1个空降师、2个独立摩步旅、2个炮兵旅/团、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特种作战旅、4个地空导弹旅、1个反坦克团、1个火箭炮团、1个攻击运输直升机团。
装备主战坦克333辆、装甲战车500辆、火炮94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18部、战斗直升机25架。
海军步兵1个团(1300人),装备主战坦克74辆、步兵战车230辆、火炮45门。
海岸防御部队1个团,装备装甲输送车360辆、火炮134门。
地空导弹团1个。
空军部队下辖1个空军集团军(空军第6集团军),装备392架作战飞机。
编有2个防空军;1个轰炸师(装备苏-24轰炸机66架)、1个侦察团(装备米格-25型机26架、苏-24型机20架),1个歼击机师(装备苏-27型机35架、米格-29型机60架),1个电子战直升机大队(装备米-8直升机20架),7个防空航空兵团,装备米格-31型机95架、苏-27型机90架,地空导弹发射架525部。
莫斯科军区司令部驻莫斯科。
地面部队9.59万人,编1个集团军司令部、1个军司令部、2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2个空降师、1个炮兵师、5个炮兵旅/团、3个战役战术导弹旅、1个独立摩步旅、1个特种部队、4个地空导旅、2个运输直升机团,装备主战坦克2000辆、装甲战车2200辆、火炮1800门、“飞毛腿”战役战术导弹发射架48部、战斗直升机120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各国军队人数(最新)
最佳答案
排名国家军队人数核武器数量航空母舰数量空军打击能力指标
1 美国123万6600 13 10.00
2 俄罗斯90万6300 2 9.75
3 中国200万450 0 9.55
4法国40万600 3 9.65
5 印度150万80 1 9.35
6英国20万380 2 9.55
7 以色列10万80 0 9.35
8 巴基斯坦30万60~70 0 8.75
9朝鲜125万15~20 0 8.90
10 乌克兰20万0(由俄国掌控) 0 8.90
各国的军队人数排名情况
第一档次:美国\俄罗斯
明显的洲际性攻击军队,他们任何一个的核武器都能使地球毁亡(美俄各约5千到6千枚核弹头),武器先进,军队俄罗斯400万\美国150万.
第二档次:法国\英国
微型洲际性攻击军队,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基地,国民素质高,国防工业及体系发达,经济一流.传统海军大国,坦克飞机航母等能自产.核弹头法国约500枚,英国约350枚,军队法国40万,英国20万.有远洋进攻力.
第三档次:中国\印度
人口大国,资源丰富,国民团结意识强.武器谈不上一流.核弹头中国约200枚,印度约100枚,军队印度150万,中国200万.但无远洋进攻力.
第四档次:以色列\巴基斯坦
国虽小,却有核力量(各自约50到80枚),装备较为先进.
第五档次:朝鲜\巴西
无核武器,但军队人数奇多(两者个百万雄兵),坦克军舰火炮战机虽不先进,但数量很多.在世界上可谓屈指可数.(下面几个档次都没有核武器)
第六档次:德国\日本\韩国等
地区性军事大国,三国火炮先进,日韩海军强大,且民性凶,战斗力强,国富民强.此类国家还有利比亚乌克兰等
第七档次: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
军队数十万,有充分的自卫能力,装备较好,为地区性大国,此类国家还有伊朗墨西哥澳大利亚等
第八档次:大部分中等国家
有能力维持治安,能平判.但大国侵犯却无能阻挡.这类国家是蒙古和第三世界大部分的国家.
第九档次:象征性军队
如梵帝刚的瑞士籍卫队,圣马力诺卫队,汤加皇军等.这些军队普遍不超过500人.
第十档次:无军队
如太平洋岛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