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下面是关于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及综述的建议。

一、写作指导:1.确定综述的主题:在进行文献综述前,需明确综述的主题,主题可以是一个研究问题、一个理论概念、一个技术方法等,确保综述聚焦在一个具体的领域或主题上。

2.收集文献:通过图书馆、电子数据库、期刊论文等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献。

可以根据关键词、文献标引等方式进行检索,确保文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选择合适的文献:在综述中,需选择与主题相关、权威可靠、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根据文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选择。

4.阅读和理解文献:对于选择的文献,需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需进行摘要和标注,标记出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方便后续综述的撰写。

5.梳理文献结构:在进行文献综述撰写前,可以先对所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分别提取主题、方法、结论等信息,为撰写综述提供蓝图。

6.撰写综述:根据梳理的文献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分别对文献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进行总结和概述,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在撰写过程中,需注意综述的结构清晰、段落衔接流畅、语言简明扼要。

7.引用文献:综述中需引用已有文献,以支撑分析和总结。

需使用规范的文献引用格式,如APA、MLA等,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避免抄袭问题。

二、综述的内容建议:1.研究背景和意义:对所选文献的研究领域进行介绍,说明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出研究问题或研究目的,并说明综述的目的和重要性。

2.文献的分类和梳理:根据所选文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和梳理。

可以按时间顺序、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分类,提取出每类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技巧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技巧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技巧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并构建出合适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介绍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技巧。

一、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是对当前研究领域内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和总结,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为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结果解释提供支持。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文献来源,包括学术期刊、高水平会议论文等,以确保所引用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次是要全面、客观地总结已有研究成果,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最后是要注意文献综述的逻辑结构,精确地表达自己对文献的理解和总结。

二、理论框架的构建技巧理论框架是研究的基础和支撑,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问题、发展研究假设,并指导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1.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先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理论要素。

2. 选择适当的理论要素:理论要素是理论框架的组成部分,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选择适用的理论要素。

理论要素可以是理论概念、理论模型或理论假设等。

在选择理论要素时,研究者应该考虑其在研究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效果。

3. 构建逻辑结构:在将理论要素组合成理论框架时,要注意构建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可以是层次结构、树状结构或网络结构等,具体形式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标的要求来确定。

逻辑结构应该是清晰、一致和合理的,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论证。

4. 验证理论框架:构建完成理论框架后,研究者应该对其进行验证和修正。

验证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进行,以确定所构建的理论框架是否能够解释研究问题和回答研究目标。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要点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要点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要点引言: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对于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文献综述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的发展状况和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而理论框架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如何正确进行文献综述和构建理论框架。

一、文献综述的撰写要点1. 确定研究领域和关键词:在进行文献综述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领域和关键词。

通过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可以提高文献搜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收集文献: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是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据库、学术网站以及相关期刊等途径获取文献资料。

3. 筛选文献:在收集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后,需要对文献进行筛选。

首先,根据标题和摘要初步判断文献的相关性。

然后,通过阅读全文进一步确认文献是否与研究主题相关。

4. 进行文献综述:在综述文献时,应该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采用逻辑清晰、科学严谨的写作方式。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组等方式对已有研究进行整理和梳理。

5. 总结和评价:在文献综述的最后,需要对综述的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研究问题。

二、理论框架的构建要点1. 研究目的和问题:在构建理论框架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为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研究问题可以是为了探究某一学术领域的未解之谜。

2. 理论选择和基础: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合的理论,并建立其理论基础。

理论可以是已有的学术理论,也可以是自行构建的理论框架。

3. 研究假设和变量:在构建理论框架时,需要明确研究假设和变量。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进行假设性的陈述,而变量则是用于观察和测量的具体概念或事物。

4. 模型建立和验证:基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假设,可以建立研究模型并进行验证。

模型可以是定量模型或定性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验证。

5. 理论框架的论证:在论文中需要对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充分的论证。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文献综述就是对特定的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它介于文献资料汇编和文献评述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献”性与一般的论文不同,文献综述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而不是以现实中的数据和亲自调查得来的资料为素材。

它所归纳和分析的是文本中的观点和理论这样的事实,而不是外部客观世界的事实。

所以这要求围绕一定的选题范围(这一范围的选择决不是不重要的。

有些同学把文献综述的题目就定为“文献综述”,这就如同把论文的题目定为“论文”一样荒谬!),大量地搜集文献,包括各种类型,各种载体,以及各种历史时期的,经典以及非经典的文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综述要求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各种文献里面,进行“从观点到观点”的调查研究。

(二)“综”合性文献综述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的特点,而不是要求“片面而深刻”。

它重视的是归纳的方法,而不是演绎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法学观点,而是这一观点在学术谱系上的位置,即在学术研究历史过程中的逻辑地位。

当然,综述的过程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高度浓缩式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所有搜集到的文献中的观点,哪怕没有多大价值的观点。

文献首先贵“精”而不贵“多”,这主要就表现在对于文献中的观点的取舍上。

(三)阐“述”性文献综述重视对文献的叙述或描述,概括,但并不要求对文献的理论观点给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进行论述。

文献综述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不要排斥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学者的文献,根本不予搜集和归纳,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客观、中立的立场和角度,而不是先入为主,带着有色眼镜去搜集和概括文献资料,尽管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达到的。

这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不是因为具有自己的创新的观点,而是具有自己的创新的系统化的,有条理的叙述方式。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一、引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毕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献综述是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现状,为毕业设计的进行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篇综述将介绍如何撰写一篇完整的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是对所选择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查找、分析、整理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规划研究方法和方案。

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为研究问题提供依据和背景知识,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法1.选择研究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是进行文献综述的第一步。

研究课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专业背景、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选择。

2.收集文献资料:通过检索学术数据库、阅读专业期刊、参考专著和研究报告等方式,收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

4.进行文献分析和整理: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可以按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进行分类,以帮助理清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

5.撰写文献综述:根据整理好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综述一般包括引言、研究背景、文献总结、存在问题和研究动态等内容。

四、文献综述的结构与内容1.引言:介绍文献综述的目的和意义,概括研究领域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2.研究背景:对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研究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3.文献总结:对已有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和总结,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实验设计和结果等。

4.存在问题:分析已有文献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研究的动力和动机。

5.研究动态:介绍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热点问题,说明自己研究项目的创新点和价值。

五、结论本篇综述介绍了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文献综述结构和内容的范例。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策略与技巧分享案例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策略与技巧分享案例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策略与技巧分享案例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归纳,制定出清晰明确的理论框架,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分享一些构建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策略与技巧,并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进行演示。

一、文献综述的构建策略与技巧1.明确研究主题:在开始撰写文献综述之前,必须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

这将有助于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源,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2.广泛查找文献资源:合理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料以及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查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源。

不仅应该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还要注意经典著作和先驱性研究。

3.筛选文献资源:在收集到大量文献资源之后,需要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且有价值的文献。

首先,可以根据摘要和关键词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随后,通过精读全文,进一步确认是否符合研究需求。

4.整理文献信息:在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献后,需要将其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

可以按照研究主题的不同方面或者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归纳。

5.分析与归纳: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献,挖掘出各个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可以选择逐篇进行总结,也可以按照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横向比较,以获取更深入的认识。

二、理论框架的构建策略与技巧1.相关理论的选择: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可以选择经典理论作为基础,同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可行的、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2.概念的准确定义:在构建理论框架的过程中,必须对所使用的概念进行准确的定义。

这些定义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产生歧义,以确保后续研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理论模型的绘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整合,可以将理论模型进行绘制。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涵和逻辑结构,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4.逻辑结构的梳理: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应注意逻辑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本科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

本科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

本科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本科文献综述从一个主题出发,综合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以下是一个示范性的范文,供参考:综述综述的主题:互联网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综合分析现有文献,探讨互联网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第一部分:互联网购物的便利性互联网购物的便利性是其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一大原因。

文献表明,互联网购物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购物,从而提高了购物的便利性。

第二部分:互联网购物的多样性相较于传统实体店购物,互联网购物的多样性也是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互联网购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消费者可以轻松浏览不同品牌、样式和价格的产品,从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部分:互联网购物的信息获取互联网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信息和用户评价,这对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消费者往往会在购物前通过对比商品的价格、性能、评价等因素,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第四部分:互联网购物的社交性近年来,互联网购物的社交性也备受关注。

消费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评论等方式与其他消费者进行互动和分享购物体验。

这种社交性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获取更多的购物信息,还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

结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互联网对消费者购物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购物的便利性、多样性、信息获取和社交性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广大消费者购物的首选方式。

然而,也应该注意到互联网购物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商品真伪、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5). The impact of internet shopping on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3), 45-60.2. Liu, W., & Chen, H. (2017).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shopping convenience onconsumer behavi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5(2), 87-104.3. Johnson, M., & Smalley, S. (2019).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shaping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5(4), 120-135.注:此范文仅为示范,实际写作应根据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进行调整和修改,并参考相关学科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一、内容概括写论文文献综述时,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内容概括”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基石。

这部分内容,就像是你站在山脚下,给攀登者描绘山顶的风景,让他们有个清晰的蓝图。

那么咱们该如何做好这个概括呢?首先你得清楚你的文献综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还是某个理论的发展脉络?明确了这个,咱们就能有个明确的方向。

接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别像背书一样长篇大论,用简短的话语,把文献的核心意思表达出来。

比如说某个学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他是怎么看待的,有哪些独到之处?让读者一眼就能明白,别忘了用接地气的语言,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让大家都能轻松阅读和理解。

这样咱们的内容概括就到位了,让读者看完后,对论文的整体框架和要探讨的问题有个明确的认知。

1. 阐述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写论文可不是随便堆砌些文字和资料那么简单,其中文献综述可是个重头戏。

为啥呢?因为它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你的研究与前辈们的智慧。

你得知道前辈们在这个领域都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还有哪些问题还没解决。

这样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研究得更深入。

所以文献综述,其实就是对你研究领域的全面梳理和深度解读,它的重要性可不容小觑哦!你得认真投入时间去整理、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让你的研究有个坚实的基础。

2. 简述文献综述的基本概念和目的文献综述简单来说,就是对我们查找的关于某个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评述的一个过程。

写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和研究不足。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文献综述怎么写吧,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呢?这可不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哦,它可以帮助我们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找到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所以啊写文献综述就像是给研究穿上一件坚实的“盔甲”,让我们的研究走得更稳更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竿舞的健身娱乐价值探究
(文献综述)
姓名:学号:专业:
指导老师:
前言:竹竿舞又称竹杠舞,亦称“打柴舞”,是黎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海南岛黎族地区。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

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 呵嘿!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并群起而嘻笑之。

相反,善于跳竹竿舞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为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们的青睐。

“竹竿舞”是由踩踏、跳跃转体等动作组合而成,不仅局限于脚下活动,而且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肌肉关节、韧带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是改善臀部、腿部、膝、踝关节软弱无力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能健身健脑。

跳竹竿时,身体以下肢弹跳和后蹬为主,手臂随音乐节奏摆动,腰、臀部也配合上下肢活动而扭动,致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肺活量增大,人体的代谢功能、心肺功能、人体协调性、灵敏性都得到改善。

1竹竿舞的特点
竹竿舞简单易行,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与“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相吻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体育场地器材是实现《体育课程标准》目标的物质保证。

场地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而竹竿舞不受场地的限制,器材可以自制,所以,竹竿舞作为课程资源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跳竹竿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跳竹竿的人数没有规定,可单人跳、双人跳,也可集体跳。

在双人跳或集体跳时,需要同伴密切配合,跳竹竿舞时,无论是打竿者,还是跳竿者,都要求大家团结一致,按照一定节拍动作,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下达到协调一致,学习时先从易到难,不断地克服困难,逐步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竹竿舞运动形式灵活多变,节奏感强,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耐力素质。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有助于交往能力的提高,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竹竿舞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知识性和群众性于一体。

跳竹竿作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它丰富的文化内含,到它的技术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了解我国黎族人民的风土习俗,也使学生身体通过体育活动承受一定负荷,促使学生学会与同伴协作配合,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一项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知识性和群众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2相关文献
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对竹竿舞的健身娱乐价值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和1995一2012年体育类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等相关文献资料。

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里输入“篇名”为“竹竿舞”,命中2314篇,输入“篇名”为“竹竿舞的健身价值”命中169篇,输入“篇名”为“竹竿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只命中9篇。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竹竿舞文献资料时,发现在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大部分是对文化内涵和特征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以竹竿舞的健身价值和竹竿舞的娱乐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别综述。

3.1竹竿舞的健身价值
龙碧波张辉辉林峰印长富陈舟在《竹竿舞健身价值研究》一文中提出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

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竹竿舞”是由踩踏、跳跃转体等动作组合而成,不仅局限于脚下活动,而且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肌肉关节、韧带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是改善臀部、腿部、膝、踝关节软弱无力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能健身健脑。

跳竹竿时,身体以下肢弹跳和后蹬为主,手臂随音乐节奏摆动,腰、臀部也配合上下肢活动而扭动,致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肺活量增大,人
体的代谢功能、心肺功能、人体协调性、灵敏性都得到改善。

竹竿舞的全身性运动,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锻炼,可提高舞者的速度、灵敏、耐力、韧带性及协调性。

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时间能达到理想的有氧锻炼效果,有力与减肥和降血压、血脂,提高心肺功能,促进人体发展和增强体质,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

从运动负荷分析,黎族“竹竿舞”是一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来调节运动量的运动项目,舞蹈时间、舞蹈方式能自行控制,而且能因人而异,如中老年人用慢节奏跳,年轻人用快节奏跳。

在跳竹竿的过程中,击竿和跳竿的人还可以相互轮换,跳竹竿者可以跳出,围观者也可以加入。

适宜的运动量和时间能达到理想的有氧锻炼效果,能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3.2竹竿舞的娱乐价值
李沐阳宋允清李培在《海南黎族竹竿舞健身娱乐价值及其文化内涵》一文中提出舞者挥洒了大量的汗水,加速了新陈代谢。

当运动达到一定程度时,舞者身体会产生一种腓肽效应,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

它会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可以忘却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烦恼,可以释放工作、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焦虑、紧张、烦躁)。

竹竿舞的参与者在或快或慢富有节奏的鼓点的伴奏下,通过自我运动实现宣泄情感、愉悦身心。

竹竿舞积极向上的活力和厚重的民族艺术风格,引导着人们参与民族优秀文化娱乐活动,自觉接受健康的文明教育,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竹竿舞”大多起
源于生产、生活,并常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它们是生活劳动动作的再现或是动作技术的升华和组合,对参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没有特别的要求,男女老少均可参加,规则灵活,可以自由发挥,很少约束,观看者和旅游者随时可以加入一起,参与性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4小结
竹竿舞的动作是以人们的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了人体的工作能力。

它是一种肢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竹竿舞需要音乐伴奏,能促进人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谐运动,增强韵律感。

参考文献
[1].何祖星;史伟.审美视角下的苗族竹竿舞的体育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
究[J].科技信息.2010(07)
[2]. 朱晓红;刘少英;龙佩林.黎族竹竿舞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
导刊.2008(04)
[3]. 张琨;龙碧波.黎族“竹竿舞”对大众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
技.2006(06)
[4]王学萍,主编. 黎族传统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1.
[5]宗雪飞,于浩飞黎族跳竹竿的社会变迁及未来展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6):126.
[6]刘德琼,胡英清,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海南民族研究所编.海南民族研究论集[M](第一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