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现场测定法)
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现场快速检测医疗卫生机构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相关指标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注意事情。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消毒剂浓度试纸法测定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含溴、含碘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常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使用中浓度的限量值,以及利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定量测定酸性氧化电位水、乙醇等有效成分和相关指标。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面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6373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原卫生部2002年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三、术语和定义下面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试纸半定量测定(test paper semi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试纸上特定的化学物质与对应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纸的颜色发生变化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确定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2.有效成分(available ingredient)在消毒剂配方中,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物质。
3.限量值(1 imited value)在消毒剂使用中,允许安全有效使用的最低有效成分含量。
四、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1.试纸半定量测定法1.1适用范围适用于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含溴、含碘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戊二醛、邻苯二甲醛消毒剂及应用液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1.2操作方法1.2.1在室温条件下,取适量待测消毒剂于25mL烧杯中作为样品。
取一片相应的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将其试纸部分浸入样品中,达到消毒剂浓度测试纸使用说明书规定时间后取出。
1.2.2在自然光线下,按照消毒剂浓度测试纸说明书规定时间将试纸片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取浓度值或判定消毒剂的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采样与检测简便手册(2009年版)》

现场采样与检测简便手册(2009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采样1一、锑及其化合物1金属锑和氧化锑1二、钡及其化合物1金属钡、氧化钡、氢氧化钡和氯化钡1三、铍及其化合物1金属铍和氧化铍1四、铋及其化合物1铋及其化合物(包括碲化铋)1五、镉及其化合物2镉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镉和氧化镉等)2六、钙及其化合物2钙及其化合物(包括氧化钙和氰氨化钙)2七、铬及其化合物2铬及其化合物(包括铬酸盐、重铬酸盐和三氧化铬等)2八、钴及其化合物2钴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钴和氧化钴等)2九、铜及其化合物3铜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铜和氧化铜等)3十、铅及其化合物3铅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铅、氧化铅、硫化铅和四乙基铅等)3十一、锂及其化合物3锂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锂和氢化锂等)3十二、镁及其化合物3镁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镁和氧化镁等)3十三、锰及其化合物4镁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镁和氧化镁等)4十四、汞及其化合物4汞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汞和氯化汞等)4十五、钼及其化合物4钼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钼和氧化钼等)4十六、镍及其化合物4镍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镍、氧化镍和硝酸镍等)4十七、钾及其化合物5钾及其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钾和氯化钾等)5十八、钠及其化合物5钠及其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5十九、锶及其化合物5锶及其化合物(包括氧化锶和氯化锶等)5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十、钽及其化合物5钽及其化合物(包括五氧化二钽等)5二十一、铊及其化合物5铊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铊、氧化铊等)5二十二、锡及其化合物5锡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锡、二氧化锡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5二十三、钨及其化合物6钨及其化合物6二十四、钒及其化合物6钒及其化合物(包括钒铁合金和五氧化二钒等)6二十五、锌及其化合物6锌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锌、氧化锌和氯化锌等)6二十六、锆及其化合物7锆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锆和氧化锆等)7二十七、硼及其化合物7硼及其化合物(包括三氟化硼等)7二十八、无机含碳化合物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7二十九、无机含氮化合物7无机含氮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氰化氢、氢氰酸、氰化物、叠氮酸、叠氮化钠等)7三十、无机含磷化合物8无机含磷化合物(包括五氧化二磷、五硫化二磷、黄磷、磷化氢、三氯化磷、三氯硫磷和三氯氧磷等)8三十一、砷及其化合物8砷及其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化氢等)8三十二、氧化物9氧化物(包括臭氧和过氧化氢等)9三十三、硫化物9硫化物(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硫化氢、二硫化碳、硫酰氟、六氟化硫和氯化亚砜等)9三十四、硒及其化合物10硒及其化合物10三十五、碲及其化合物10碲及其化合物(包括碲、氧化碲和碲化铋等)10三十六、氟化物11氟化物(包括氟化氢和氟化物等)11三十七、氯化物11氯化物(包括氯、氯化氢、盐酸和二氧化氯等)11三十八、烷烃类化合物11烷烃类化合物(包括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11现场采样与检测简便手册(2009年版)三十九、烯烃类化合物12烯烃类化合物(丁烯、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12四十、混合烃类化合物12混合烃类化合物(包括液化石油气、溶剂汽油、抽余油、非甲烷总烃和石蜡烟等)12四十一、脂环烃类化合物13脂环烃类化合物(包括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和松节油等)13四十二、芳香烃类化合物13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对-特丁基甲苯、二乙烯基苯)13四十三、多苯类化合物14多苯类化合物(包括联苯等)14四十四、多环芳香烃化合物14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萘、萘烷、四氢化萘、蒽、菲、苯并芘等)14四十五、卤代烷烃类化合物14卤代烷烃类化合物(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丙烷、六氯乙烷、溴甲烷、碘甲烷、1,2-二氯丙烷,二氯二氟甲烷)14四十六、卤代不饱和烃类15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包括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四氟乙烯、氯丙烯等)15四十七、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15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包括氯苯、二氯苯、三氯苯、对氯甲苯、苄基氯和溴苯等)15四十八、醇类化合物15醇类化合物(甲醇、丙醇、丁醇、戊醇、辛醇、丙烯醇、二丙酮醇、乙二醇、糠醇、氯乙醇、二氯丙醇、1-甲氧基-2-丙醇)16四十九、硫醇类化合物16硫醇类化合物(包括甲硫醇、乙硫醇等)16五十、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17包括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等173 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和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17五十一、酚类化合物17苯酚、甲酚、间苯二酚、β-萘酚、三硝基苯酚(苦味酸)和五氯酚及其钠盐17五十二、脂肪族醚类化合物17乙醚、异丙醚、正丁基缩水甘油醚18五十三、苯基醚类化合物18氨基苯甲醚(氨基茴香醚,茴香胺,苯基醚)18五十四、脂肪族醛类化合物18甲醛、乙醛、丙烯醛、异丁醛、糠醛、三氯乙醛18五十五、脂肪族酮类化合物19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双乙烯酮、异佛尔酮、二异丁基甲酮、二乙基甲酮、2-己酮19五十六、脂环酮和芳香族20环己酮、甲基环己酮和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等20五十七、醌类化合物20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氢醌等20五十八、环氧化合物20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20五十九、羧酸类化合物20甲酸、乙酸、丙酸、丙烯酸、氯乙酸和草酸等20六十、酸酐类化合物21包括乙酐、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等21六十一、酰基卤类化合物21光气(碳酰氯)等21六十二、酰胺类化合物21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丙烯酰胺等21六十三、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21甲酸甲酯、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1,4-丁内酯、硫酸二甲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21六十四、不饱和脂肪族酯22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等)22六十五、卤代脂肪族酯类22氯乙酸甲酯和氯乙酸乙酯22六十六、芳香族酯类化合物2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三甲苯磷酸酯等23六十七、异氰酸酯类化合物23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多次甲基多苯基二异氰酸酯(PMPPI)等23六十八、腈类化合物23乙腈、丙烯腈、丙酮氰醇(2-甲基-2-羟基丙腈)、甲基丙烯腈23六十九、脂肪族胺类化合物24三甲胺、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乙二胺、丁胺和环己胺24七十、醇胺类化合物24乙醇胺等24七十一、肼类化合物24肼、甲基肼、偏二甲基肼等24七十二、芳香族胺类化合物25苯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对硝基苯胺、三氯苯胺、苄基氰等25七十三、硝基烷烃类化合物25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等25七十四、芳香族硝基化合物25硝基苯、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一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等25七十五、杂环化合物26吡啶、呋喃和四氢呋喃等26七十六、有机磷农药26现场采样与检测简便手册(2009年版)久效磷、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甲基内吸磷、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氧化乐果、杀螟松、异稻瘟净、倍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和磷胺等26七十七、有机氯农药27六六六、滴滴涕等27七十八、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27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27七十九、药物类化合物27考的松和炔诺孕酮等27八十、炸药类化合物28黑索金(三次甲基二硝基胺、硝化甘油、硝基胍和奥克托今(环四亚甲基四硝胺)等28八十一、生物类化合物28洗衣粉酶等28八十二、醇醚类化合物29醇醚类29八十三、铟及其化合物29气溶胶态铟及其化合物29八十四、钇及其化合物29气溶胶态钇及其化合物29八十五、碘及其化合物29碘及其化合物29附1: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29附2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33第二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37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37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38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38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39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 192.5-2007)39附3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39第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42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42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42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43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43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5-2007)43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44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44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45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 189.9-2007)47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47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 189.11-2007)48现场采样与检测简便手册(2009年版)第一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采样一、锑及其化合物GBZ/T 160.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金属锑和氧化锑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

消毒液有效氯的快速测定方法一 有效氯试纸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种含氯洗消剂,包括二氧化氯的测试。
测定范围:10~300ppm 。
反应稳定时间达20分钟以上。
标准比色版为10、20、50、100、150、200、250、300ppm 。
2 使用方法揭去药片上的薄膜,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浸湿后取出,甩去多余水分,略等片刻,待试纸显色稳定后,与标准色版对比确定有效氯含量。
当溶液浓度超出比色版范围时,可用不含氯的水等量稀释后再测定,得出的结果乘上稀释倍数即可。
方法二 测氯试纸法1 适用范围含氯消毒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
常用的品种有漂白粉、漂白粉精、次氯酸钠、氯胺T 、氯化磷酸盐、二氯或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消毒液必需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具有杀菌效果。
无论是消毒剂配制使用者,还是检查人员均需定时和不定时地进行检测。
2试纸性能反应范围:10~50000ppm 。
比色范围:10~20000ppm 。
反应颜色:淡黄→黄→橙→橙红→棕→褐色。
标准比色版为10、25、50、100、150、200、300、500、1000、2000ppm 。
3 使用方法测试时一手握试纸盒,拇指压住试纸于出口处,另一手拉出纸条,在楔状齿上割断,浸入消毒液后立即取出,与标准色版进行比色, 4 被测液浓度校正(调整)方法4.1 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低于要求时,需补加药量按下式计算,配制后用试纸复测。
应加药量)现有浓度()要求浓度上限()已加入药量(克或毫升=⨯ppm ppm补加药量=应加药量–已加入药量 4.2配制浓度高于要求时,可用稀释法按下式加水调整:应调整体积)要求浓度(现有体积(毫升))现有浓度(=⨯ppm ppm补充加水量=应调整体积–现有体积。
4.3 应急情况下消毒剂原液或原粉含氯量百分数的快速测定:取粉剂1克或水剂10毫升溶于1000毫升水中,用试纸测试,按下式求出概量百分数有效氯百分含量样品稀释倍数)测试浓度(=⨯⨯1001000000ppm即粉剂测试结果除以10,水剂除以100即得含氯量百分数。
二氧化氯(现场测定法)

7.4氧化态的锰和铬干扰测定结果,于25 mL水样中加入3滴碘化钾反应1 min或通过加入3滴5 g/L亚砷酸钠去除锰和铬的干扰。各种金属通过与甘氨酸反应也会干扰测定结果,可以通过多加甘氨酸去除此干扰。
7.5溴、氯、碘、臭氧和有机胺和过氧化物干扰测定的结果。
8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样进行了
唐山德禹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DYJC/ZJ-01-2014
第1页共2页
主题: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检验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4年1月6日
3、原理
水中二氧化氯与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反应产生粉色,其中二氧化氯中20%的氯转化成亚氯酸盐,显色反应与水中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于528 nm波长下比色定量。甘氨酸将水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化氨基乙酸而不干扰二氧化氯的测定。
4、试剂
4.1 DPD试剂或含DPD试剂的安瓿。
4.2甘氨酸溶液(100 g/L)
精密度试验,低浓度(0.1 mg/L)精密度测定结果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中浓度(1.3 mg/L)精密度测定结果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高浓度(3.7μg/L)精密度测定结果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
颁布日期:2014年1月6日
毛细管部分折断,此时水将充满安瓿,待水完全充满后,快速将安瓿颠倒数次混匀,擦去安瓿外部的液体及手印,静置30 s使不溶物沉于底部。操作见图2。
6.3将装有样品的比色杯或安瓿放置于比色池中,盖上具塞器,按下仪器的ZERO键,仪器将显示测定水样中二氧化氯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最新版3篇】《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篇1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氯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因此需要对其残留量进行检测。
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二氧化氯与某种试剂反应,生成一种有色化合物,通过比色计测量该化合物的吸收度,从而计算出二氧化氯的残留量。
2. 滴定法:滴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使用一种标准溶液(如硫代硫酸钠)与二氧化氯反应,通过滴定反应终点,计算出二氧化氯的残留量。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被挥发成气态,并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出二氧化氯。
然后,通过检测器测量二氧化氯的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出二氧化氯,然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测量二氧化氯的含量。
《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篇2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在食品、水、环境等领域的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氯与某种化学试剂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其含量。
常用的试剂包括碘化钾、淀粉等。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但准确度较低。
2. 滴定法:滴定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氯与某种化学试剂反应后消耗的量来确定其含量。
常用的试剂包括硫代硫酸钠、氢氧化钠等。
该方法准确度较高,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挥发出来,通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后检测其含量。
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
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二氧化氯残留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后检测其含量。
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

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
张平;李敏杰
【期刊名称】《北方环境》
【年(卷),期】2013(029)002
【摘要】为了规范检测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本文以美国哈希公司现场测定仪的检测原理为基础,加以改进,发展了实验室快速测定二氧化氯的方法.二氧化氯的浓度在0.02 ~5.00 mg/L时,标准曲线线性较好,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平均回收率为90.5,与现场测定仪相比,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该法可用于饮用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的实验室测定.
【总页数】4页(P121-124)
【作者】张平;李敏杰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中心监测站,内蒙古017000;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中心监测站,内蒙古0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2
【相关文献】
1.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游离氯的不确定度评定 [J], 赵剑超;李艳苹;刘昱;潘献辉
2.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快速测定水中二氧化氯 [J], 陈宛华;姚学俊;梁瑞云
3.氯酚红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低浓度二氧化氯 [J], 陈凯;施来顺;董岩岩;王鲁艳
4.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水中二氧化氯问题的探讨[J], 刘渊芳
5.DPD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 [J], 刘林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工作修订探讨

MP N / l 0 0 mL或
CFU/ l O O mL
CF U/ m L
贾第 鞭毛虫
隐 孢 子 虫
个/ 1 0L
个/ 1 0L
< l
< 1
肠道 原虫
肠 道 原 虫
3 、固相微萃取 G c
S P M E采用一种略似进样器 的装置,用一根涂布 多聚 物固定相的熔融石
2 、臭氧现场测定法。
水中臭氧极 易分解 ,采样 后送 至实验 室测试结果难 于准 确 。为 了适 应 现场卫生监 督,本次修 订新增 了臭 氧靛蓝现场 测定法 。经实 验室对靛 蓝 比 色法 与靛 蓝现场测 定法 实验室 比对,取得一 致结果 。该方法 使用便携 式分
总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 群 大肠埃希 氏菌
英 纤 维 从 液 、 气 态 基 质 中萃 取 待 测 物 ; 然 后 将 富 集 了 待 测 物 的 纤 维 直 接 转
2 、新 国标与原 国标 比较
原 国标 3 5项 1 . 微 生 物 指 标 2 新 国标 常 规 4 2项 4
移到仪器 ( 一般是 G C , 或H P L C )中, 通过一 定的方 式解吸附 ( 一般是热解 吸, 或溶剂解吸 ) ,然后进行分离分析 。
直接 S P 砸 :适合于气体基质或干净 的水基 质,顶 空 S P  ̄ 玎 三 :适合 于任何 基质 ,尤其是直接 S P M E无法 处理 的脏水、油脂、血液、污泥、土壤等 三 、结 束 语
管部分折断 ,此 时水将充满安瓿 ,待水完全 充满后 ,即可用便 携式分光光
度 计测试 。经实验 室进 行模拟 现场方 法验证 ,方 法适合检 测范 围为 O . 0 卜 5 . 5 0 m g / L , 最低检 出质 量浓度 为 0 . O 1 m g / L 。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快速 灵敏、 携带方便等优点,技术参数符合方法学要求
现场比色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消毒剂二氧化氯

现场比色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消毒剂二氧化氯韩晓飞【摘要】系统考察了二氧化氯测定仪在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测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0.05 ~ 3.00 mg/L范围内,二氧化氯浓度(c)与吸光度(A)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c=0.279 1A-0.002 9,相关系数r=0.999 8,RSD(n=7)为1.4%,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该仪器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准确等特点.【期刊名称】《上海计量测试》【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二氧化氯;快速测定;比色法【作者】韩晓飞【作者单位】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目前,饮用水消毒剂主要有液氯及游离氯制剂、臭氧和二氧化氯。
液氯及游离氯制剂消毒饮用水时会产生致癌、致突变的物质,许多国家为了控制这些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逐步采用二氧化氯(ClO2)作为液氯的替代消毒剂。
二氧化氯在pH 3~9范围内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其氧化性具有高选择性,几乎不与水中有机物作用,可避免致癌物质三氯甲烷及其他有害卤代物的产生。
但是,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氯酸盐等无机物。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中明确规定了二氧化氯在出厂水中的限值为0.8 mg/L,出厂水中余量≥0.1 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2 mg/L。
所以,检测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的含量是控制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检测水中二氧化氯的方法有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极谱法等。
GB/T 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2]中规定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 硫酸亚铁铵测定法和碘量法作为生活饮用水中的二氧化氯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
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但操作步骤复杂、费时,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二氧化氯与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反应产生粉色,其中二氧化氯中20%的氯转化成亚氯酸盐,显色反应与水中二氧化氯含量成正比,于528 nm波长下比色定量。甘氨酸将水中的氯离子转化为氯化氨基乙酸而不干扰二氧化氯的测定。
4、试剂
4.1 DPD试剂或含DPD试剂的安瓿。
4.2甘氨酸溶液(100 g/L)
分发号
:
持有人
:
受控状态
:
唐山德禹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剂指示剂二氧化氯
检验细则
DYJC/ZJ-01-2014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4年1月6日生效日期:2014年1月6日
唐山德禹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DYJC/ZJ-01-2014
第1页共2页
主题:生活饮用水中二氧化氯-现场测定法检验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4年1月6日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二氧化氯现场测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残留二氧化氯。
本法适用于经二氧化氯消毒后的生活饮用水中二氧化氯质量浓度为0 mg/L~5.50 mg/L的水样直接测定。超出此范围的水样稀释后会造成水中二氧化氯损失。
2、检验依据
GB/T 5750.11-2006生1月6日
毛细管部分折断,此时水将充满安瓿,待水完全充满后,快速将安瓿颠倒数次混匀,擦去安瓿外部的液体及手印,静置30 s使不溶物沉于底部。操作见图2。
6.3将装有样品的比色杯或安瓿放置于比色池中,盖上具塞器,按下仪器的ZERO键,仪器将显示测定水样中二氧化氯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
5、仪器
5.1分光光度计或单项比色计。
5.2 10 mL比色杯。
5.3 50 mL烧杯。
6、分析步骤
6.1将待测样品倒入10 mL比色杯中,作为空白对照。将此比色杯置于比色池中,盖上器具盖,按下仪器的ZERO键,此时显示0.00.。
6.2取水样10 mL于10 mL比色杯中,立即加入4滴甘氨酸试剂,摇匀。加入1包DPD试剂(4.1),轻摇20 s,静置30 s使不溶物沉于底部。
7.5溴、氯、碘、臭氧和有机胺和过氧化物干扰测定的结果。
8、精密度
5个实验室分别对二氧化氯低、中、高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样进行了
唐山德禹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DYJC/ZJ-01-2014
第1页共2页
主题: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检验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4年1月6日
或于50 mL烧杯中取40 mL水样,加入15滴甘氨酸试剂,摇匀。将含有DPD试剂的安瓿(4.1)倒置于待测水样的烧杯中(毛细管部分朝下),用力将
唐山德禹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DYJC/ZJ-01-2014
第1页共2页
主题: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检验细则
第1版第0次修订
注1:要严格掌握反应时间,样品静置后的比色测定应在1 min内完成。
注2:二氧化氯在水中稳定性很差,故最好现场取样立即测定。
7、说明
7.1本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1 mg/L。
7.2当水样中碱度>250 mg/L(以CaCO3计)或酸度>150 mg/L(以CaCO3计)时可以抑制颜色生成或生成的颜色立即褪色,用0.5 mol/L硫酸标准溶液或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将水样中和至pH6~7,测定结果要进行体积校正。
7.3二氧化氯浓度较高时,一氯胺将干扰测定,试剂加入后1 min内3.0 mg/L的一氯胺将引起约0.1 mg/L值的增加。
7.4氧化态的锰和铬干扰测定结果,于25 mL水样中加入3滴碘化钾反应1 min或通过加入3滴5 g/L亚砷酸钠去除锰和铬的干扰。各种金属通过与甘氨酸反应也会干扰测定结果,可以通过多加甘氨酸去除此干扰。
精密度试验,低浓度(0.1 mg/L)精密度测定结果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中浓度(1.3 mg/L)精密度测定结果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高浓度(3.7μg/L)精密度测定结果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