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研究分析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意义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意义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结论:呼吸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改善肺癌患者术前的肺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率,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
关键词:呼吸功能锻炼;肺癌;胸腔镜1.1呼吸功能锻炼的概念呼吸功能锻练是指通过患者主动或被动的呼吸肌的锻炼,使呼吸肌参与收缩运动,加强呼吸肌肌力和气道自我防御能力,降低呼吸氧耗,提高患者有效咳痰能力和呼吸肌的效率,有利于患者恢复[1]。
1.2呼吸功能锻炼的目的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主要是基于呼吸功能锻炼能缓解呼吸肌的紧张状态,调整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
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1.2.1缩唇呼吸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采取鼻吸口呼的方式,鼻深吸气,呼气时口唇半闭,类似吹口哨样,缓慢将气体呼出,以呼出的气流能使距口唇15-20cm的蜡烛火苗倒向对侧,但不吹灭为宜[4]。
呼吸需按规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l0min,每日2次。
缩唇呼吸可减缓呼出气体的流速,在气管支气管内产生压力差,排空肺泡内气体,完善气体互换功能。
1.2.2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左手按在腹部,右手压在胸部,然后缓慢地用鼻腔深吸气,此时患者会感到左手起伏较大,腹式呼吸增加膈肌的活动度,增加肺泡通气量,缓解缺氧状态。
腹式呼吸锻炼的精髓是吸气时腹部尽量鼓起,呼气时腹部尽量内收,每次10-15min,早晚各一次。
掌握要领后,可循序渐进增加次数和单次的时间,直至形成一种运用自如的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可增加患者肺活量,降低呼吸消耗。
1.2.3吹气球选体积为800-1000ml大小适中并质量完好的气球,让患者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将气球吹起,每天早晚坚持各吹5次。
吹气球的过程中,病人全力呼出气体,提高了气道内的压强,形成的气压差可顺利排出肺内的残留气体。
膨胀起来的气球可以反作用于肺部,使肺完全复张,使术后胸腔内残余的液体、气体通过反作用力经引流管排出,对预防形成液气胸有一定的作用[4]。
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根治术的影响

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根治术的影响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是外科手术。
肺癌根治术在去除肿瘤的也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功能锻炼成为了重要的康复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根治术的影响。
一、呼吸功能锻炼的理论基础1.1 呼吸肌肉的重要性呼吸肌肉是支持人体呼吸运动的关键力量,包括膈肌和胸肌。
膈肌作为最重要的呼吸肌肉,约占呼吸力量的70%,负责控制吸气和呼气。
胸肌则主要参与呼吸深度的调节。
1.2 呼吸功能锻炼的类型常见的呼吸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膈肌训练、胸肌训练和气体交换训练等。
膈肌训练主要通过提高膈肌的收缩力和耐力来增强呼吸力量;胸肌训练通过强化胸肌的收缩来增加呼吸深度;气体交换训练则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来促进气体交换功能的恢复。
二、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根治术的影响2.1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和康复效果。
研究显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显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2 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并避免剧烈运动,这会导致呼吸肌肉的衰竭和呼吸功能的下降。
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这种情况,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锻炼还可以增加患者的耐力和肺活量,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
2.3 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膈肌训练:可采用深呼吸练习、腹式呼吸练习等方法,要注意保持肌肉的正常工作状态,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疲劳。
(2)胸肌训练:可采用扩胸练习、胸廓运动等方法,注意动作要正确,并逐渐加大训练强度。
(3)气体交换训练:可采用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来练习,要注意避免突然骤停呼吸或过度用力。
三、结论呼吸功能锻炼在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的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肺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中一组48例患者行单一护理干预,另一组48例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肺功能评分。
结果在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以及肺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而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而且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干预;肺癌;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肺功能肺癌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点包括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等,患者不仅需要长时间忍受疾病的折磨,同时也要接受疾病对身体的摧残,严重危害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健康,临床目前以外科切除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由于手术的时间比较长,而且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大,再加上手术过程中给肺部和胸腔带来的挤压,以致于患者在手术之后极易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因此临床认为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但是经过实践发现,仅有护理干预远远不够,还需要结合呼吸功能锻炼。
为了明确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本文对96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探讨该方式对患者自护能力、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在下文。
资料与方法1.1资料将2017年8月作为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7月作为研究结束时间,将这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
参照组男女患者的比例是35:13,患者的年龄在4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7)岁。
肺癌术后的呼吸训练

肺癌手术后一般呼吸训练治疗 肺癌手术一般要切除部分或一侧的全部肺组织,肺癌手术一般要切除部分或一侧的全部肺组织,疼痛和呼吸困难常令患者感到恐惧,特别是呼吸功能的减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呼吸功能的减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我们的机体事实上我们的机体有强大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有强大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即使全肺切除,即使全肺切除,即使全肺切除,肺血管床减少了一半,肺血管床减少了一半,肺血管床减少了一半,在静息状态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
下肺动脉压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机体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机体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机体的潜力,呼吸练习简呼吸练习简单而有效,由患者自我实施,可有效减轻术后的紧张、疼痛,有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术后清醒,病情平稳后即可开始练习。
方法:用鼻子吸气,在鼻子吸气,在44~6 6 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每天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每天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每天33~5 5 次,每次做次,每次做次,每次做55~10 10 下。
下。
下。
术后卧床期练习1.1.术后当天可先采取腹式呼吸练习,术后当天可先采取腹式呼吸练习,术后当天可先采取腹式呼吸练习,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缓慢回缩,减少对胸部手术切口的刺激。
缩,减少对胸部手术切口的刺激。
2.2.术后术后术后11~2 2 天,可在腹式呼吸后,增加胸式呼吸练习,吸气时胸廓隆起,天,可在腹式呼吸后,增加胸式呼吸练习,吸气时胸廓隆起,呼气时还原放松。
呼气时还原放松。
通过胸廓有节律的扩张和放松,通过胸廓有节律的扩张和放松,通过胸廓有节律的扩张和放松,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组织粘连防止组织粘连及伤口皮肤的紧缩,促进伤口的愈合。
3.3.健侧卧位,即手术侧在上。
吸气时患侧手臂外展,抱头,还原呼气。
此练健侧卧位,即手术侧在上。
吸气时患侧手臂外展,抱头,还原呼气。
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操训练

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操训练第一篇: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操训练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操训练肺癌患者的康复计划应在手术前根据胸廓手术、肺切除范围和其它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防止放疗、化疗出现的肺部病变等情况制定。
术前应指导患者练习呼吸控制和正确的咳嗽方式,戒烟并采用支气管扩张药,伴有浓痰者应使用抗生素。
呼吸操要强调合适的卧位和体位。
有效的咳嗽是通过正常的呼吸调节达到的,而不是靠用力或排除气体量进行调节,患者应先深呼吸然后在呼气时咳嗽两到三次,将有助于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手术后,患者一苏醒就应鼓励其咳嗽。
医生应在肺部叩诊,有助于肺部小细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
若手术患者需要体位引流,执行该项医嘱应到咳嗽时无分泌物和患者能下床活动时为止。
臂部、躯干和下肢的功能恢复性锻炼在患者能承受的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目的是恢复和维持充分的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和增进血液循环帮助刺激咳嗽。
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操训练及其它康复训练,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不可过劳过疲。
同时,手术前后应做好日常护理及药物辅助治疗。
研究发现,在肺癌手术前服用灰树花D阻分(D组分)可缩小肿瘤,预防癌肿转移扩散,同时全面调节和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术后继续服用灰树花D阻分,不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还能加快伤口愈合实现早日康复。
第二篇:肺癌术后的呼吸操训练肺癌患者的康复计划应在手术前根据胸廓手术、肺切除范围和其它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防止放疗、化疗出现的肺部病变等情况制定。
术前应指导患者练习呼吸控制和正确的咳嗽方式,戒烟并采用支气管扩张药,伴有浓痰者应使用抗生素。
呼吸操要强调合适的卧位和体位。
有效的咳嗽是通过正常的呼吸调节达到的,而不是靠用力或排除气体量进行调节,患者应先深呼吸然后在呼气时咳嗽两到三次,将有助于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手术后,患者一苏醒就应鼓励其咳嗽。
医生应在肺部叩诊,有助于肺部小细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
若手术患者需要体位引流,执行该项医嘱应到咳嗽时无分泌物和患者能下床活动时为止。
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

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2T01:11:46.74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期作者:吴爱梅[导读]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吴爱梅单位: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无锡邮编:214000【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开展呼吸功能锻练,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开展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功能锻炼;肺癌术后;肺功能;影响价值肺癌是临床当中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肺部支气管粘膜或腺体部位,患者患病后,会有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喘鸣、胸痛等临床表现[1]。
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当中主要治疗方式,虽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但受麻醉、手术操作等因素影响,患者极易发生呼吸功能抑制,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术后生命安全。
有文献指出,肺癌患者在术后及时开展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为此,我院为探究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特选取80例肺癌术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现将详情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其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方式,分组原则为每组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训练

肺癌患者术后的呼吸训练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有效措施,手术创伤会影响患者肺功能,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和手术的耐受力,对于大部分肺癌患者而言,进行适度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呼吸功能锻炼对于肺癌患者提升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肺癌术后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01有效的咳嗽咳痰有效的咳嗽对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相当重要,而且尽量要做到深部咳痰,把血痰给咳出来,这样效果才好。
患者双手抱在胸前,减少咳嗽震动引起的伤口疼痛,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秒一5秒,在胸腔内进行两三次短促有力咳嗽,然后进行一次深咳,张口咳出痰液。
年龄大且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家属也要帮助患者多拍拍背,使痰液排出。
02缩唇呼吸法通过缩唇呼吸增加气道外段阻力,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可防止气道过早闭合和塌陷。
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缩唇呼吸的注意事项:1.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
缩唇口形太小,呼气阻力过大,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
2.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
3.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结合起来锻炼。
03腹式呼吸法增加患侧胸壁的活动度,增强吸收和引流,避免患者胸腔形成积液,并且能够有助于患者及早改善肺功能和下床运动。
吸气时,指导患者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隔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手感下降,帮助隔肌松弛,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
腹式呼吸的注意事项:1.初学者以半卧位最适合,后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卧位、坐位或立位以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习惯。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专题研究分析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研究分析肺癌是国内常用旳恶性肿瘤之一,初期发现,手术切除是根治肺癌旳有效措施,也是唯一有也许将肺癌治愈旳措施,手术是治疗肺癌旳重要手段,近年来,老年肺癌呈上升趋势,据报道老年肺叶切除术后旳病死率高达5%~10%[1],其重要因素为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其中肺不张多发生在术后旳2~4 d[2]。
术后气管拔管后即予以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增进术后肺复张。
1 术后初期功能锻炼术后初期功能锻炼在术后患者康复中旳作用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旳普遍承认,年美国医师协会临床指南[3]中指出:术后功能锻炼,涉及深呼吸、咳嗽、吸痰、下床活动等对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都是有效旳,但其效果取决于医务人员旳指引和管理及病人旳依从性。
但是目前对呼吸功能锻炼措施选择尚存在争议。
有关这一点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也从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
目前临床上应用旳呼吸功能锻炼措施重要有如下几种:1.1缩唇呼吸先缓慢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嘴巴成鱼鳞状,用口呼吸,双手轻压腹部,尽量将气体呼出,吸呼比为1∶2~3,呼吸频率8~10次/min。
练习10~15 min/次,2次/d,临床上使用较多。
1.2腹式呼吸取坐位或站位,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由鼻吸入,尽量将腹部挺出,呼气时将腹部内收用口呼吸呈吹哨状,呼吸频率10次/min。
练习10~20 min/次,2次/d,一般结合缩唇呼吸使用。
1.3吹气球呼吸训练法[4],患者要深吸口气,然后竭力旳将气呼出,同步将气球吹起,要注意,不要漏气,气球旳直径要选择5~30 cm,反复进行锻炼,要进行3~5 次/min,3次/d训练,训练15 min/次。
气球因具有成本低、材质小、易于寄存携带等长处被广大患者选用。
然而,吹气球法也存在一定缺陷:气球开口处较短小,不利于患者拿捏及吹气,且易漏气。
ICU肺癌术后患者多是老年患者,术后患者乏力、伤口疼痛且气球弹性大、阻力大等因素致使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将气球吹起,导致患者无耐心,不肯练习,从而达不到呼吸功能锻炼旳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锻炼研究分析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手术切除是根治肺癌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有可能将肺癌治愈的方法,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老年肺癌呈上升趋势,据报道老年肺叶切除术后的病死率高达5%~10%[1],其主要原因为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其中肺不张多发生在术后的2~4 d[2]。
术后气管拔管后即予以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术后肺复张。
1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普遍认可,2007 年美国医师协会临床指南[3]中指出:术后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咳嗽、吸痰、下床活动等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都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指导和管理及病人的依从性。
但是目前对呼吸功能锻炼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
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也从各种角度进行了研究。
现在临床上应用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缩唇呼吸先缓慢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嘴巴成鱼鳞状,用口呼吸,双手轻压腹部,尽量将气体呼出,吸呼比为1∶2~3,呼吸频率8~10次/min。
练习10~15 min/次,2次/d,临床上使用较多。
1.2腹式呼吸取坐位或站位,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由鼻吸入,尽量将腹部挺出,呼气时将腹部内收用口呼吸呈吹哨状,呼吸频率10次/min。
练习10~20 min/次,2次/d,一般结合
缩唇呼吸使用。
1.3吹气球呼吸训练法[4],患者要深吸口气,然后尽力的将气呼出,同时将气球吹起,要注意,不要漏气,气球的直径要选择 5~30 cm,反复进行锻炼,要进行3~5 次/min,3次/d训练,训练 15 min/次。
气球因具有成本低、材质小、易于存放携带等优点被广大患者选用。
然而,吹气球法也存在一定缺点:气球开口处较短小,不利于患者拿捏及吹气,且易漏气。
ICU肺癌术后患者多是老年患者,术后患者乏力、伤口疼痛且气球弹性大、阻力大等因素致使临床上许多患者不能将气球吹起,导致患者无耐心,不愿练习,从而达不到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
此方法在ICU使用不多见。
1.4腹式缩唇锻炼是将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在一起的一套呼吸训练方法。
是将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交替进行,练习10~15 min/次,2次/d。
此方法在ICU运用的比较多,有研究调查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可坚持锻炼占3
2.6%,偶尔锻炼占48.8%,从不锻炼占18.6%;其中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占42%,部分掌握占40%,未掌握占18%[5]。
患者自己无法测评呼吸锻炼效果,体会不到呼吸功能的变化,往往难以坚持,患者的依从性较低。
1.5体能锻炼如上下楼运动、散步、慢跑、原地蹲起运动,ICU 患者病情不稳定,多不允许站立,故此方法不适宜。
1.6呼吸功能锻炼仪,刘茜等[6]呼吸功能训练仪在老年患者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可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复张、减短置管天数;且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便于量化,与常规呼吸功能锻炼法相比,具
有明显的优势,方便老年患者运用,且为每例患者单独使用,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因其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在临床上使用并不广泛,尤其是基层医院,使用甚少。
2 讨论
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常观察到患者有气促、发绀、胸闷等情况出现,说明患者呼吸功能或多或少受到了手术影响,有缺氧表现出现,并且有可能因此出现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利[7]。
因此临床护理应从患者方面出发进行考虑,提高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但常规护理显然无法满足临床需求[8]。
赵闯[9]认为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通常会受到影响,并且由此带来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叶切除术后,会导致肺容量下降,机体极容易缺氧,同时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正常组织,导致肺部组织水肿,进一步肺功能下降[10]。
此情况多在手术后1~2 d 内发生,且可能引发术后感染,需要及时处理,防止转变为肺炎。
因此术后积极的呼吸功能改善干预措施会更加有利,可以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同时节省医疗费用[11]。
3 总结
邱萍萍[12]等认为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7.9
±9.3)分,总体水平较低。
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尤其是呼吸功能
锻炼,在肺癌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尤其是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有待提高。
杨玲[13]等认为对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其方法简便,训练方法直观,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患者容易掌握,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长期坚持腹式缩唇吹气泡训练可使呼吸肌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在减轻炎症反应、舒张小气道等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且费用低。
参考文献:
[1]昌盛,代敏,任建松,等.中国2008年肺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4):391-392.
[2]Klempcrer J,Ginsberg RJ.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pneumonectomy[J].Chest Surg Clin N Am,1999,9(3):515 525.
[3]Andrew L,Gerene S,Richard C,et 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oint ACCP/AACVP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Chest,2007;131:4-42S.
[4]蒋春英.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体
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46-147.
[5]时静,周志燕,刘腊根,等.肺癌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调查研究口].临床护理杂志,2012,11(5):12-14.
[6]刘茜,湖佩琳,翟文佳,廖春丽,王晓晶.呼吸功能锻炼仪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0):31-33.
[7]任迎春,韩薇,陈易,等.同期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搭桥及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23-28.
[8]邓攀,刘胜中,曾富春,等.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0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3):136-137.
[9]赵闯.呼吸训练法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
卫生产业,2014,(30):88-89.
[10]Zhu M,Fu XN,Chen X. Lobectomy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for early stag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Front Med,2011,5(1):53-60.
编辑/肖慧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