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第一章) (正式)
斜拉桥整体介绍及实例分析(90页)

1.2.2 索塔布置
横向布置形式
从横桥向,索塔的布置方式主 要有柱型(单或双)、门型或H型、 A型、倒Y型及菱型等,如图 19.5所示。柱型塔构造简单, 但承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低。较 单柱型而言,门型塔抵抗横向水 平荷载的能力较强。A型和倒Y 型主塔具有较大的横向刚度,但 其构造及受力复杂,施工难度较 大。
单索面类型兼具美学与结构的优势,但拉索不起抗扭的作用,主梁 要采用抗扭刚度较大的截面。这种体系不适合太宽的桥
平行双索面类型对主梁截面抗扭有利,主梁可采用较小抗扭刚度的 截面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风稳定性,
斜向双索面对桥面梁体抵抗风力扭振十分有利,尤其适合于特大跨 径的桥梁,倾斜的双索面应采用倒Y型、A型或双子型索塔。若跨径 过小,考虑视野问题,不宜采用。
1.2.2 索塔布置
普通索
拉索锚点处荷载P作用下, 主梁 下挠量:
Pb
EAsin2
பைடு நூலகம்
cos
Pb3 3EI
tan
sin2 cos 值最大,拉索的支承刚度最大, α 为55°最大;tanα越小,塔的
支承刚度越大。
1.2.2 索塔布置
端锚索
中跨布载时,水平力F作用下,塔顶水平位移为:
F H
EAsin cos2
α为35°时,Δ最小,端锚索提供的支承刚度最大
综合考虑索和塔的共同影响,对于 每座斜拉桥存在一个最佳高度H, 使得索和塔对主梁的支承刚度达到 最大。
1.2.3拉索布置
1、索面布置
索面布置主要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空间斜向双索面等类型,如图 19.6所示。
1.2.3拉索布置
密索布置
第三阶段:密索布置,主梁更矮,并广泛采用梁板式开口断面。
第一章斜拉桥简述

斜拉桥
斜拉桥
发展
• • • • •
斜拉桥雏形
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斜拉桥的失败(18世纪下半叶至 世纪初) 世纪下半叶至 世纪初) 二次世界大战后) 斜拉桥的复兴(二次世界大战后)
斜拉桥的世界记录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
斜拉桥 二、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和结构体系
受力特点
结构特点
结构体系
技术上的主要问题
斜拉桥
三、斜拉桥的构造
斜拉索
斜拉索的组成 斜拉索的布置 纵桥向:双塔,单塔,多塔 横桥向
桥塔型式
主梁截面
斜拉桥
四、斜拉桥实例
日本tatara桥 桥 日本
法国Normandy桥 桥 法国
上海杨浦大桥 挪威 Skarnsundet 桥(斯卡恩圣特) 香港 TingKau桥
斜拉桥
老 挝 的 竹 斜 拉 桥
爪 哇 的 竹 斜 拉 桥
斜拉索的组成
钢材:
(a)
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 平行粗钢筋束
防护措施:
黑色聚乙烯套管
(b) 平行(半平行)钢丝束(镀锌钢丝7mm) (c) 平行(半平行) 钢铰线束 (钢铰线) (d) 单股钢铰缆 (各层镀锌钢丝绕芯丝扭转而成) (e) 封闭式刚缆 (Z形镀芯钢丝组成封闭索)
斜拉桥
双塔三跨式:L2/L1多接近2.5
高潮 (90年代)
1991上海南浦大桥,1993上海杨浦大桥
斜拉桥
斜拉桥的主梁轴力
主梁轴力分布随斜拉桥支承条件而变化 连续梁与斜拉桥的主梁恒载弯矩 斜拉索的弹性支承作用对横载最有 效,车辆荷载次之,风荷载最差。 借助斜拉索的预应力,可 以对主梁进行内力调整
斜拉桥
主梁建筑高度小:与塔柱刚度、索型、索距及索刚度等密切相关
斜拉桥课件

减小拉索应力变幅,提高主跨刚度,又能缓和端支点负反力,
是大跨度斜拉桥中常用的方法。
另外,设置辅助墩也便于斜拉桥的悬臂施工,即双悬臂施 工到辅助墩处的时候就相当于单悬臂施工,其摆动小,较安全。
斜拉桥
• 辅助墩适用条件:当斜拉桥的边孔设在岸上或浅滩,边孔高度不大 或不影响通航时
• 优点: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增加施工期的安全。当辅助墩受 压时,减少了边孔主梁弯矩,而受拉时则减少了中跨主粱的弯矩和 挠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全桥刚度。
斜拉桥
2、索面形状
索面形状主要有如图所示的3种基本类型, 即(a)放射形,(b)竖琴形和(c)扇形。 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斜拉索立面布置方式 a)辐射形;b)竖琴形;c)扇形
斜拉桥
(a)辐射形布置的斜拉索沿主梁为均匀分布,而在索塔上则 集中于塔顶一点。由于其斜拉索与水平面的平均交角较大,故斜 拉索的垂直分力对主梁的支承效果也大,但塔顶上的锚固点构造 复杂;辐射形拉索布置已日趋减少
• 方式:
• 1)实践证明,设一个辅助墩后,塔顶水平位移、主梁跨中挠度、 塔根弯矩和边跨主梁弯矩都大大减少,一般约为原来的40%—65%。
• 2)边孔加两个辅助墩,上述这些内力和位移虽然继续降低,但变 化幅度不大;
• 3)加三个辅助墩后,刚上述内力和位移不再有明显变化。但当边 孔设在岸上或浅滩,基础工程施工难度及费用不高时,还是可以考 虑加设辅助墩。
斜拉索,由钢芯缆索组成,呈辐射形布置。
斜拉桥
改革开放后我国 建成和正在建设 的重要的大型现 代斜拉桥工程有:
斜拉桥
上海南浦大 桥主跨径423m
上海南浦大桥,全长8346m, 1991年建成。主桥跨径171+423+171m,为双塔双索 面钢与混凝土叠和斜拉桥,扇形拉索,主塔高150m,H形折线形塔身。
桥梁工程第章-斜拉桥课件 (一)

桥梁工程第章-斜拉桥课件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大,桥梁工程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而斜拉桥作为现代桥梁工程的代表之一,不仅在交通领域,还在建筑领域以及文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桥梁工程第章-斜拉桥课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1.斜拉桥的定义斜拉桥是一种能够横跨水域或山谷的桥梁结构。
它具有桥梁结构中最大的主梁跨度和最小的结构高度,同时还具有超大荷载力和足够的刚度。
斜拉桥的优点在于大跨径、美观、省材料、省劳动力、建造周期短、强度高、可避免拱桥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问题。
2.斜拉桥的构造斜拉桥由桥塔、主缆、斜拉索、吊杆、辅助梁和桥面系等组成。
其中,桥塔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它通过地基支承在河床上。
主缆是将载荷分配到塔上的重要力学构件,通常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或钢索制成。
斜拉索是将主缆向两侧斜拉的力学构件,它能够防止主缆因自重和风荷载而发生下垂。
吊杆能够将桥面的荷载及其它载荷均匀地分配到主缆上。
辅助梁是用来增加桥面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构件。
3.斜拉桥的设计斜拉桥的设计考虑了多种因素,如设计荷载、最大跨径、地基和环境条件、初始预张力和承载能力。
设计工程师还会考虑到斜拉桥能够经受的风、水、雷击和振动等因素,其目的是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斜拉桥的设计中,还要考虑桥梁的审美因素,如桥塔的造型和斜拉索的倾斜角等。
4.斜拉桥的应用斜拉桥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交通,特别是在大河谷、海峡和海湾的跨越中,更具应用价值。
斜拉桥的美观性和性能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既为城市美观增色,也为交通疏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斜拉桥还可以作为城市地标和旅游景点,成为人们观赏和拍照的好去处。
总之,斜拉桥作为现代桥梁工程的代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对桥梁工程第章-斜拉桥课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相信斜拉桥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城市和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斜拉桥简介 PPT

谢谢聆听
静力分析 1.斜拉桥的分析 稳定性分析
动力分析
整体分析 局部分析
抗风分析 抗震分析
2.内力计算的基本要素
非线性因素
几何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Hale Waihona Puke 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影响
活载内计力算
2.斜拉索合理索力的确定
力学概念方法 优化方法
3.塔、梁、索截面计算
4.斜拉桥的稳定分析 5.斜拉桥的抗风问题
风力静态的效应 风力动态的效应 斜拉桥的风振及减振措施
3.塔梁固结、塔墩分离——塔梁固结系 4.主梁、索塔、桥墩三者互为固结——钢构体系
漂浮体系
半漂浮体系
塔梁墩 的不同结合
塔梁固结体系
钢构体系
1.漂浮体系主梁除 两端有支座外,其 余位置均有拉索支 撑,成为在纵向可 自由漂移的多点弹 性支撑连续梁,次 内力较小,受力均 匀。具有很好的抗 震消能作用。塔梁 之间要设横向约束。
2)塔柱的截面尺寸:考虑塔柱受力、锚固区构造、 张拉设备所需空间等因素。
3.斜拉索的锚固区构造
1.实心塔柱的交叉锚固 2.空心塔柱上的对称锚固
塔柱上直接锚固
钢锚梁锚固
钢锚箱锚固
(四)主梁的构造与截面尺寸
1.主梁的横截面布置
2.主梁的截面尺寸
主梁高度 主梁宽度 横梁
3.斜拉索与主梁的锚固构造
四、斜拉桥的设计计算
协部作多分体塔斜系 斜斜拉拉拉桥桥桥
部分 斜拉桥
其他体系 斜拉桥
多塔 斜拉桥
除端载弯度顶刚主改的索比斜其这城将边锚下曲和水度梁远于支梁或利矩离弯变初与例拉他就矮斜塔索塔,弯平的的离拉撑与连用卸塔矩塔张主关索荷是塔拉外 的柱 使 矩 位 同 自索索效变续连载柱。柱力梁系只载部斜索,锚向荷大移时由塔倾率截钢续作处高,承。承仍分拉称中固荷载增和保伸的角低面构梁用主度可担塔担由斜桥超塔作载跨。提证缩主很,连相的减梁和以的柱部主拉,剂均用作主控高温式梁小将续连负少的斜改外较分梁桥国量没,用梁制全差关由,主梁,弯远负拉变荷低荷承。外预有活跨挠塔桥下键索拉载时载担也也应。,,, 力。
桥梁工程课件-斜拉桥

四、斜拉桥的支承
斜拉桥的支承体系包括主梁的支承和索塔的支 承。支承的不同布置对斜拉桥的结构受力性能影响 很大,在全桥的总体布置及构造设计中应予以充分 考虑。斜拉桥的支承除应满足正常使用阶段的各种 受力情况外,还应考虑其在环境条件较差时保持良 好的工作性能,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需易于更换拉 索或支座。
2. 零位移法
零位移法的出发点是通过索力调整,使成桥状态下主梁和斜 拉索交点的位移为零。对于采用满堂支架一次落架的斜拉桥体系, 其结果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这两种方法用于确定主跨和边跨对称的 单塔斜拉桥的索力是最为有效的,对于主跨和边跨几乎对称的三 跨斜拉桥次之,对于主跨和边跨的不对称性较大的斜拉桥,几乎 失去了作用。因为这两种方法必然导致比较大的塔根弯矩,失去 了索力优化的意义。
5. 内力平衡法
内力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设计适当或合理的斜拉索初张力,以使 结构各控制截面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上翼缘的最大应力和材料 允许应力之比等于下冀缘的最大应力和材料容许应力之比。
内力平衡法假设斜拉索的初张力为未知数,各截面特性以及初张 力以外的恒载内力和活载内力为已知数。
二、斜拉桥的平面分析
以全飘浮体系的斜拉桥为例,拆除过程一般由下列步骤组成: 1.移去二期恒载。 2.拆除中间合龙段。 3. 在桥塔和主梁交接处增加临时固结约束。 4.拆除斜拉索、主梁单元。 5.增加支架现浇梁段的临时支承。 6.拆除斜拉索、梁单元到桥塔为止。
4.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无应力状态法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不计斜拉索的非线性 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采用完全线性理论对斜拉桥解体, 只要保证单元长度和曲率不变,则无论按照何种程序恢复还 原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将与原结构一致。应用这一原理,建 立斜拉桥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联系。
斜拉桥ppt课件

2021精选ppt
主跨排前十的斜拉桥
2021精选ppt
孔跨布局
❖ 双塔三跨:主跨跨径较大,适用于跨越较宽 的河流及海面。边主跨之比应考虑全桥的刚 度、拉索的疲劳强度等因素。对于公路桥梁, 合理的边主跨之比为0.4~0.45,铁路桥梁宜 为0.2~0.25.
2021精选ppt
2021精选ppt
2021精选ppt
斜拉桥的施工
❖ 前面所介绍的梁式桥与拱桥的施工方法大体 可归纳为有支架施工法、悬臂施工法、顶推 施工法、转体施工法。虽然这几种方法同样 可以用在斜拉桥的建造上,但是最适宜的方 法是悬臂施工法,其余三种方法一般只能用 在河水较浅或修建在旱地上的中、小跨径斜 拉桥。
2021精选ppt
2021精选ppt
漂浮体系
❖ 特点: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有 支承外,其余部分全用拉索悬吊,属于一种 在纵向可稍作浮动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 为了抵抗由风力等引起主梁的横向水平位移, 一般在塔柱与主梁之间设置侧向限位支座。
2021精选ppt
2021精选ppt
❖ 优点: (1)主跨满载时,塔柱处的主梁截面无负弯矩峰值; (2)温度、收缩和徐变次内力均较小; (3)可以吸震消能。 ❖ 缺点:当采用悬臂施工时,塔柱处主梁需临时固结,
斜拉桥
❖ 组成:主梁、索塔和斜拉索。 ❖ 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
结构或钢结构。 ❖ 索塔:大都采用混凝土结构。 ❖ 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高强钢丝或钢绞线) ❖ 荷载传递路径:斜拉索的两端分别锚固在主
梁和索塔上,将主梁的恒载与车辆荷载传递 至索塔,再通过索塔2021传精选至ppt 地基。
索与梁的锚固形式
❖ 顶板锚固块:以箱梁顶板为基础,向上下两 个方向延伸加厚。拉索水平分力传至梁截面, 垂直分力由加劲肋斜杆平衡。适用:箱内具 有加劲斜杆的单索面斜拉桥。
市政工程教学课件:斜拉桥 (一)

市政工程教学课件:斜拉桥 (一)市政工程教学课件:斜拉桥随着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斜拉桥作为新兴的跨河大桥类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
因此,斜拉桥已经成为市政工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斜拉桥的基本概念、结构原理、施工过程及设计要点四个方面介绍市政工程教学课件中关于斜拉桥的内容。
一、斜拉桥的基本概念斜拉桥是一种跨越河流或峡谷的桥梁,其特点是用一定数量的钢缆将主梁与主桥塔相连。
根据钢缆的相对位置不同,斜拉桥可以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类型。
对称式斜拉桥钢缆以主桥塔为中心呈放射状交错排列,两侧对称;非对称式斜拉桥钢缆则呈现不对称排列方式。
二、斜拉桥的结构原理斜拉桥的结构原理基于悬索桥和梁桥的设计理念。
其主要由桥塔、主缆、斜拉索和桥面构成。
其中,主缆是斜拉桥的骨架,通过与桥塔的相互支撑,来承担桥面荷载。
斜拉索可以分散荷载到主缆上,使其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桥面则是行车和行人通过斜拉桥的必经之处。
三、斜拉桥的施工过程斜拉桥的施工分为预制和吊装两个阶段。
预制阶段,主梁和桥面板等桥梁部件将在工厂内进行制作和预组装,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和难度。
吊装阶段,吊车将桥梁部件吊装至主塔和斜塔顶部,最终通过各部分的拼装,形成完整的斜拉桥。
四、设计要点在斜拉桥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如下要点:1. 斜拉桥应结合地形、河流流域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主桥塔的高度和形状应适宜,以支撑稳定的主缆和斜拉索。
3. 主缆和斜拉索之间的间距和张力应合理,以保证斜拉桥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4. 桥面结构应考虑承载荷载、行驶舒适度和外观美观等因素,同时便于维修和养护。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中的斜拉桥课件,不仅涵盖了斜拉桥的基本概念、结构原理和施工过程,还需要关注设计要点。
只有科学合理的斜拉桥设计和施工才能保障其安全、稳定,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加便捷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Hale Waihona Puke 索面位置单索面竖直双索面
索面在空间可布置成单索面和双索面;
双索面又分为竖直双索面和倾斜双索面。
斜向双索面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单索面要求主梁采用抗扭刚度较 大截面。
(a)
采用双索面,扭矩可由拉索轴力
来抵抗。
(b)
斜向双索面对抵抗风力扭振有利。 倾斜双索面采用倒Y型、A型塔。
(c)
等的非对称。
边跨与主跨之比与整体刚
度、端锚索的应力变幅有很
大关系。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主跨汽车作用时,会增加端锚索应力,边跨汽车荷载作用时,会减少端锚 索应力。
拉索的疲劳强度是边、中跨允许比值的判断标准。 边中跨比为0.5时,可对称悬臂施工至跨中合拢; 一般边中跨比<0.5,边跨设置端锚索,使中跨有一段悬臂施工是在有后锚
的情况下进行。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边跨小时,边跨拉索短,刚度 相对大,边跨对索塔的锚固作 用大,主跨刚度相应增大。
合理的边主跨之比在0.40附近,
钢斜拉桥的边跨比相同跨径混
凝土斜拉桥小。
双塔三跨式斜拉桥布置的边跨/中跨比考虑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2.独塔双跨式 可以两跨相等的对称或两跨不等的非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索塔横桥向布置:独柱型、双柱型、门型或H型、A型、宝石型或倒
Y型等。
斜拉桥塔形示例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塔的高跨比 索塔高度从桥面以上算起。
主跨径相同情况下,索塔高度低,拉索水平倾角小,拉索垂直分力对
主梁支承作用就小;反之,索塔高度愈大,拉索水平倾角愈大,拉索对 主梁支承效果也愈大。
②用长拉索将中间塔顶分别 锚固在边塔的塔顶或塔底加 劲(如香港汀九桥);
③加粗尾索并在锚固尾索的梁
段上压重,增加索的刚度(如湖
南洞庭湖大桥)。
多塔斜拉桥中桥 塔示例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4.辅助墩及外边孔
边孔设置辅助墩,根据边孔高度、通
航、施工安全等具体情况而定。 当边孔设在岸上或浅滩,在边孔设置
单索面与双索面布置的对比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索面形状
拉索在索面内布置三种基本类型: 辐射形、竖琴形和扇形。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1. 辐射形:拉索与水平交角大,垂直分力对主梁支承效果好,与竖
琴形相比,可节省钢材15~20%。
拉索集中锚固在塔顶,构造复杂,局部应力集中,施工和养护困难。
索(背索)。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2.地锚式斜拉桥
单跨式斜拉桥全桥只需一个索塔。拉索水平分力由相应的地锚来承担。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3.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在主跨很大,边跨很小等特殊情况下,少数斜拉桥采用部分地锚式的锚
拉体系。
三、按照塔高度不同,有常规斜拉桥和矮塔部分斜拉桥体系 矮塔部分斜拉桥由于拉索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刚度,要求主梁刚度较大。 拉索只提供部分刚度,由此得名“部分斜拉桥” 。受力性能介于梁式桥
拉索倾角不等,锚具、垫板的制作、安装较复杂。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2. 竖琴形:拉索所有倾角相同,索与塔、主梁的连接构造简单。外观简 洁美观,无视觉交叉感。
缺点:拉索倾角小,用量多。 3. 扇形:兼有辐射形和竖琴形优点,获得广泛应用。但对索在塔和主梁上
的锚固位置、构造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辅助墩,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
辅助墩受压时,减少了边孔主梁弯矩; 受拉时则减少了中跨主梁的弯矩和挠
度。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第三节 索塔布置
一、索塔的形式 单索面和双索面斜拉桥索塔的纵、横 向布置形式:
索塔沿桥纵向布置:
有独柱式、A字型、倒Y型等。 单柱式主塔构造简单; A型和倒Y型顺桥向刚度大,有利于承 受索塔两侧斜拉索的不平衡拉力;A型 还可减小搁置在塔上主梁的负弯矩。
第五节 主要结构体系
第一节 概述
斜拉桥三大组成部分: 主梁、索塔、斜拉索。
斜拉桥的受力体系
斜拉桥中主梁的受力特点
斜拉桥中塔和索的受力特点
现代斜拉桥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稀索布置,主梁较高,受弯为主,拉索不易更换;
第二阶段:中密索布置,主梁较矮,可更换拉索; 第三阶段:密索布置,梁高减小,采用梁板式开口截面。
混凝土主梁索距宜4m~12m;钢主梁索距宜8m~24m。
第五节 主要结构体系
一、四种不同的结构体系
1.飘浮体系
漂浮体系特点: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除两端支承外,其余全部用拉索悬吊,在纵向可稍作浮动的多跨弹性支 承连续梁。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优点:主跨满载时,塔柱处主梁无负弯矩峰值;主梁变形和内力变化平
优点:结构整体刚度好,主梁挠度小。 缺点:固结处负弯矩大;为了消除温度应力,要求墩身具有一定柔性,常
用于高墩场合。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按索的锚拉体系不同而形成三种结构体系
1.自锚式斜拉桥 拉索分散锚固在主梁上。水平分力由主梁轴力平衡。
端支点处拉索索力最大,对控制塔顶变位起重要作用,被称为端锚索或边
和斜拉桥之间。
日本小田原斜拉桥
对称布置。
不对称布置时,边跨与主跨比例为
0.5~0.8,多数接近0.66;
两跨相等时,由于失去了边跨及辅助
墩对主跨变形的有效约束作用,较少采
用。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3. 三塔四跨式和多塔多跨式 斜拉桥很少采用三塔四跨式或多塔多跨式。因为中间塔塔顶没有端锚索来 限制变位。
必须采用时,①可将中间塔做成刚性索塔(如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桥);
边跨L 1 端锚索 桥塔 主跨L 2 桥塔 边跨L 1 端锚索 主跨L 2 桥塔 端锚索 边跨L1
边墩(或桥台) (a)双塔(三跨式)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b)独塔(双跨式)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1.双塔三跨式
主孔跨径大,适用于跨越
较大河流。
边跨相等的对称或边跨不
3.塔梁固结体系
塔梁固结并支承在墩上,但塔墩
分离。主梁相当于顶面用拉索加强的
一根连续梁或悬臂梁。
缺点:① 中孔满载使塔顶产生较
大水平位移,增大主梁跨中挠度和边
跨负弯矩;
② 需设置大吨位支座。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4. 刚构体系
塔、梁、墩相互固结,形成跨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
根据桥位、地形、跨径需要,可选用独塔、双塔或多塔布置。
边跨L 1 端锚索 桥塔
主跨L 2 桥塔
边跨L 1 端锚索
主跨L 2 桥塔
边跨L1 端锚索
边墩(或桥台) (a)双塔(三跨式)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b)独塔(双跨式)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跨径布置 典型为双塔三跨式和独塔双跨式;特殊也可独塔单跨及多塔多跨。
混凝土斜拉桥最大跨径可达700m; 钢斜拉桥最大跨径可达1300m; 结合梁斜拉桥最大跨径可达1000m。 混凝土斜拉桥经济合理跨径200m~500m。
混凝土斜拉桥-荆州长江大桥500m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第二节 总体布置
主要解决索塔、跨径、拉索及主梁布置;
塔高与跨径间的关系等。 一、索塔布置
郑重声明:斜拉桥与悬索桥PPT为陈从春 等主编《大跨度桥梁》配套课件,版权 属于彭大文老师和陈从春老师,授权交 通出版社供购买本教材的师生使用,任 何人不得传播或用于商业目的。
第一篇 斜拉桥与悬索桥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总体布置 第三节 索塔布置
第四节 拉索布置
索塔的高度应由经济比较来确定。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双塔三跨式宜取0.18~0.25;独塔双跨式宜选用0.30~0.45。 单以提高塔高来取得全桥刚度是不经济的,应加强端锚索及采用地锚方 式,此时,高跨比宜选用低值。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第四节 拉索布置
拉索采用抗拉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和弹性模量大的高强钢丝及钢绞线等 制作。
缓,受力均匀;地震时全梁纵向摆荡,起抗震消能作用。
缺点:采用悬臂施工时,塔柱处主梁需临时固结。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2. 半飘浮体系 特点: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主梁成连续体系或非连
续体系。
墩顶设置可用来调节高度的支座,经济、美观上都优于飘浮体系。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斜拉索的索形对比
拉索布置的三种
基本类型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三、索距布置
索距:索面内相邻两根拉索的间距。
早期斜拉桥为“稀索”,现代斜拉桥为“密索”。
稀索向密索的发展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密索优点: 1)索距小,主梁弯矩小; 2)索力小,锚固点构造简单; 3)锚固点应力流变化小,补强范围小; 4)利于悬臂架设; 5)易于换索; 6)断面轻柔,美感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