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

合集下载

关于白平衡和色温

关于白平衡和色温

最近有位朋友问什么叫“白平衡”,他还听说用DC拍东西时需要校正白平衡,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色温是不一样的。

他想知道白平衡和色温之间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白炽灯下拍出的图像色彩会明显偏红。

之所以在人眼中灯光和日光下的色彩都正常,就是因为大脑会对其进行修正。

大多数专业玩家都希望,用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尽可能一样。

不过,由于CCD等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须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番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

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温定义:当某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光谱分布与不反光、不透光完全吸收光的黑体在某一温度时辐射出的光谱分布相同时,我们就把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之为这一光源的色温。

色温(ColorTemperature)是高档显示器一个性能指标。

我们知道,光源发光时会产生一组光谱,用一个纯黑体产生出同样的光谱时所需要达到的某一温度,这个温度就是该光源的色温。

现在的15英寸以上数控显示器肯定带有色温调节功能,通过该功能(一般有9300K、6500K、5000K三个选择)可以使显示器的色彩能够满足高标准工作要求。

高档产品中有些还支持色温线性调整功能。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

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

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

解决摄像机拍摄时画面偏黄问题的技巧

解决摄像机拍摄时画面偏黄问题的技巧

解决摄像机拍摄时画面偏黄问题的技巧在使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的过程中,画面偏黄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拍摄作品的质量,还可能破坏整体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解决摄像机拍摄时画面偏黄问题的一些实用技巧。

一、检查和调整摄像机的设置首先,需要确认摄像机的白平衡设置是否正确。

白平衡的作用是确保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白色能够被准确地还原为白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的色彩保持准确和平衡。

如果摄像机的白平衡设置不当,就很容易导致画面偏黄。

可以选择手动白平衡模式,将一张白色的纸张或其他白色物体放在拍摄场景中,让摄像机对着它进行白平衡校准。

另外,还可以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线类型,如日光、阴天、钨丝灯、荧光灯等,选择相应的预设白平衡模式。

其次,检查色彩饱和度和色调的设置。

如果色彩饱和度设置过高,或者色调偏向黄色,也可能导致画面偏黄。

适当降低色彩饱和度,并微调色调,使其更接近自然色彩。

二、优化拍摄环境的光线条件光线是影响拍摄画面色彩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拍摄环境中的光线本身就偏黄,那么拍摄出来的画面很可能也会偏黄。

尽量避免在黄色灯光下拍摄,比如一些老式的钨丝灯或暖黄色的荧光灯。

如果无法避免,可以考虑使用白色的灯光来补充照明,以平衡光线的色彩。

同时,注意光线的角度和强度。

直射的强光可能会导致色彩失真,而过于柔和的光线可能会使画面显得暗淡且偏色。

合理调整灯光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均匀、自然的光线效果。

三、使用滤镜滤镜是解决画面偏黄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

可以使用蓝色滤镜来中和黄色色调,使画面色彩更加平衡。

例如,在镜头前加装一块浅蓝色的滤镜,能够减少进入镜头的黄色光线,从而改善画面偏黄的情况。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滤镜强度,以免过度矫正导致画面色彩失真。

四、后期制作调整如果在拍摄时无法完全解决画面偏黄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后期制作进行调整。

在视频编辑软件中,如 Adobe Premiere Pro 、Final Cut Pro 等,都有丰富的色彩校正工具。

摄像机调节操作规程

摄像机调节操作规程

摄像机调节操作规程摄像机调节是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正确地调节摄像机可以确保拍摄的画面质量,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稳定和生动。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调节的详细操作规程,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拍摄技巧。

1. 白平衡调节白平衡是调节摄像机色温的重要步骤。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摄像机所接收到的光线的色温也会有所不同。

正确地白平衡调节可以使图像色彩还原真实,避免出现色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标准白平衡卡或白色纸张作为参考物。

(2)将参考物放在光线均匀的地方,确保光线照射均匀。

(3)调节摄像机白平衡设置,选择“白平衡自动调节”或手动调节,将摄像机对准参考物,并按下白平衡按钮。

(4)确认白平衡调节完成后,开始正式拍摄。

2. 曝光调节曝光是指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光线的数量和亮度。

正确地曝光调节可以使得图像的明暗适中,细节清晰可见。

以下为曝光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1)使用摄像机中的曝光补偿功能,适当调节曝光量。

一般来说,曝光值为0时表示曝光适中。

(2)通过摄像机取景框中的曝光指示器来观察曝光状态。

(3)根据拍摄环境和需求,适当调整曝光补偿值,以达到所期望的拍摄效果。

3. 对焦调节对焦是指将被摄对象清晰地显示在摄像机取景框中。

正确地对焦调节可以使图像清晰、锐利,让观众更好地观察细节。

下面是对焦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1)通过摄像机取景框中的自动对焦指示器来确定对焦状态。

(2)如需手动对焦,可以选择摄像机手动对焦模式,通过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焦点。

(3)在练习和熟悉手动对焦后,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使用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

4. 镜头调节镜头调节是指调整摄像机的镜头参数,以获取所需的视角和焦距。

正确地镜头调节可以使图像组成更加美观,主题突出。

以下是镜头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焦距,以适应拍摄需求。

较小的焦距适合广角拍摄,较大的焦距适合远景拍摄。

(2)调节摄像机光圈,控制景深和光线进入镜头的数量。

所谓白平衡

所谓白平衡

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

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

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

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如图所示。

下图中中间的图像彩色还原是正常的,而左侧的图像明显偏蓝,右侧图像则偏红,因此左侧及右侧的图像都为白平衡不正常的图像.为了了解白平衡,就必须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

当物体被电灯或太阳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色温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色温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

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末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

下面的表格显示了一些光线下的色温情况。

光源色温(K)蜡烛2000钨丝灯2500-3200碳棒灯4000-5500荧光灯4500-6500日光(平均)5400有云天气下的日光6500-7000阴天日光12000-18000从上表可见,不同光线下色温相差十分悬殊,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

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摄像机都具有白平衡校正功能,对不同的色温进行补偿,从而真实地还原拍摄物体的色彩。

现在摄像机都具备有自动白平衡及手动白平衡功能。

自动白平衡使得摄像机能够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

平衡色温的方法

平衡色温的方法

平衡色温的方法
平衡色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整白平衡:在拍摄时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设置,以还原场景中的色彩。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模式,如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等,以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2. 使用滤镜:在拍摄时可以使用滤镜来平衡色温。

例如,使用蓝色滤镜可以降低场景中的黄色调,从而使色彩更加饱和。

相反,使用琥珀色滤镜可以增加场景中的黄色调,使色彩更加柔和。

3. 后期处理:在拍摄后使用后期处理软件进行色温平衡调整。

可以使用软件中的色彩平衡工具进行调整,通过增加蓝色或减少黄色来平衡色温。

此外,还可以使用软件中的曲线工具或其他工具进行更精细的调整。

4. 光源调整:在拍摄过程中,调整光源的色温和亮度,以获得所需的色彩效果。

例如,使用不同色温的灯光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以上是平衡色温的几种方法,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拍摄场景和需求。

广播级摄像机色温调节的技巧

广播级摄像机色温调节的技巧

广播级摄像机色温调节的技巧作者:来源:新浪博客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8日点击数: 433 【字体:小大】【打印文章】1 、打开彩条发生器,调节寻像器明暗对比,以便得到真实标准的电视图像,为之后的拍摄工作做准备。

经验:寻像器的表现直接影响摄像者对景物的判断,经验丰富者开机后,就知道寻像器是不是标准。

初学者调节寻像器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更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工作。

需要调整明暗、对比、锐度。

2 、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0dB。

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

经验: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信号质量有所下降。

因为,噪波也被同时放大。

3 、光圈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由电机带动,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自动缩放。

经验不多者往往喜欢自动光圈,那样省心、省力,不用担心忘记调整。

手动光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不受外界影响,主观自由调节。

经验:自动光圈固然方便、安全,但它会在明暗发生变化等情况下。

自动缩放(如摇镜头)。

从而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观众情绪。

而且,在摄像机老化的情况下,可能自动光圈存在抖动现象,致使画面忽明忽暗。

手动光圈在拍摄逆光、有意压低或提高画面亮度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

在拍摄运动镜头时,物体的明暗可能显著变化,我们可以采取起幅与落幅的光圈中间值或采用手动逐渐调整的办法,在观众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慢慢的放大或缩小光圈,以取得画面亮度始终保持稳定。

4 、快门的标准速度为:1/60秒。

在正常的拍摄工作中,已经足够了。

一般最高为:1/2000秒。

加大一级快门速度,同时衰减一级光圈,与摄影同理。

经验: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编辑制作中是否要使用:定格画面、慢放等,如果可能需要,就要调整提高快门速度。

电视、尤其是电脑的显像管扫描频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扫描频率),避免拍摄出的电视画面出现滚动闪烁现象。

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白平衡和色温的关系

白平衡和色温有什么关系?我们先了解色温和白平衡的概念。

了解了他们的概念,我们就快知道白平衡和色温有什么关系了。

1、色温:色温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

例如在打铁的过程中,铁在炉温中温度升高逐渐由黑色变成红色,这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

色温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它很常见。

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从而看起来为黄色调,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比如红色的火焰、蓝色的火焰、白色的火焰;人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肉眼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

例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反而觉得这种光线下某种物体的颜色很正常,如果照明条件突然改成日光灯,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

而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从这点看来,摄像机是很诚实的),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这也是为什么摄像机在性能测试时需要处于标准光源灯箱的实验室环境下了,因为不同的色温和其他的光线会干扰摄像机最终成像的效果。

2、白平衡:白平衡就是在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得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于人眼的视觉观看习惯。

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

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摄像机白平衡如何调摄像机白平衡设置窍门

摄像机白平衡如何调摄像机白平衡设置窍门

摄像机白平衡如何调,摄像机白平衡设置窍门摄像机白平衡如何调,摄像机白平衡设置窍门白平衡的概念来自摄像机,即便最简练的对错摄像机也简直都具有主动白平衡功用。

正自个的双眼天然具有白平衡功用,当咱们看书的时分,在日光灯下也罢,在各种纷歧样的灯火下也罢,咱们的视觉中都是白纸黑字。

但了解对错摄像机的咱们都知道色温这个概念,相同一个胶片,在纷歧样的色温下拍出物体的颜色是纷歧样的。

简略地说白平衡即是不管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界说为白的一种功用。

颜色实质上即是对光线的阐明,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纷歧样色温的光线下看起来就不是白色。

所谓白平衡即是运用核算机技能把纷歧样色温下的白颜颜色整精确,从理论上说白颜颜色整精确其它颜色就都精确了。

对错摄像机的基地部件CCD传感器在输出信号时进行必定的批改,这种批改就叫做白平衡。

如今商场出售的对错摄像机简直都具有主动白平衡功用,较杂乱的还可预设比方灯火、日光灯、日光等选项和手动多种办法操控白平衡。

选购对错摄像机时,是不是具有较好的白平衡功用应是思考的疑问之一。

当然简直悉数的图画处理软件都能够调整图画的颜色,但假定你对图象软件不是很了解,或许不肯太费事去调整,你最佳仍是挑选具有较好的白平衡功用的摄像机。

白平衡,字面上的了解是白色的平衡。

那啥是白色?这就触及到一些颜色学的常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里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份额相同且具有必定的亮度所构成的视觉反响。

咱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纷歧样份额混合构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份额相同的时分,习气上咱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

粗浅的了解白色是不富含颜色成份的亮度。

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别的颜色同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许多要素有关(请参阅《颜色学原理》),举个简略的比方,当有色光照耀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耀下白色物体呈赤色,两种以上有色光一同照耀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一同照耀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级摄像机的色温调整和白平衡各类彩色电视节目,最终将作为视觉形象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显现出来,因此,对重现色彩处理的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电视节目内容的表达,电视制作质量的高低。

重现色彩的逼真度,是彩色摄像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不仅决定于摄像机本身,而且还受到照明光源的种类和方法以及白平衡调整的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光源色温的判别、标准白的选择及白平衡的调整是拍摄理想画面的关键。

1、白平衡调整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国际上规定的标准白光有A、B、C、D、E五种,它们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分布和相应的色温。

在彩色电视系统中,采用6500K的D 光源作为标准白光。

亮度信号(Y)由红、绿、蓝基色信号组成的比例关系为:Y=0.30R+0.59G+0.11B。

当摄取黑白景物时,红、绿、蓝的电流应始终保持0.30、0.59、0.11的比例,使Y信号成为标准白光,这就是白平衡。

为了保持摄像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电路有相同的放大倍率,应根据照明光源的变化,适时调整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的合成比例。

若合成的比例有偏差,Y信号就带有某种颜色。

例如,红电流信号若超过0.3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红;蓝电流信号若超过0.11的比例,则Y信号将偏蓝。

由此可见,白平衡的调整好坏,将直接影响彩色图像的色调,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景物的颜色。

景物重现的色彩不仅与本身特征有关,而且与照明光源的光谱成分(即光源的色温)有关。

由于各种光源的色温不相同,且色温又随着环境光源的强弱而变化,但摄像机所需的平衡色温是固定的。

同一物体在不同色温的光源照明下,重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例如,白色物体在高色温光源照明下就偏蓝,在低色温光源照明下就偏红。

为适应不同的照明条件,在变焦距镜头与分色棱镜之间加入色温滤色片,利用它们的光谱响应特性来补偿由于色温不同所引起的光谱特征变化,即对光的不同波段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使之符合摄像机的平衡色温。

由以上分析可见,白平衡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自动白平衡调整电路通常使用两种处理技术:一是将处理放大器输出的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送入白平衡电路,分别经白平衡门脉冲取样、整流,得到平均直流电平,再将红路和蓝路的平均电平分别与绿路的平均电平进行比较;以绿路电平为基准,将所得的误差电压放大后送回处理放大器的增益控制级,从而改变红、蓝两路的增益,使其输出信号电平与绿路信号电平相等来实现白平衡。

二是将色差信号R-Y和B-Y送入自动白平衡电路,经RC 网络积分后,与零电位进行比较;当摄取白色景物并达到白平衡时,两个色差信号都为零。

因此,色差信号和零电位进行比较时,若R-Y>0,则比较器输出电压就加到红路增益控制级使其增益减小,直至R-Y=0。

反之,若R-Y<0,则红路增益增大。

同理,蓝路增益由B-Y信号控制图1采用第一种自动白平衡处理技术。

被摄取的光像通过分色棱镜分光成为红、绿、蓝基色光,再经各自的CCD器件转换为基色信号,CCD器件输出的信号通过取样保持电路,控制轮廓补偿器和白平衡电路后进入处理电路(信号处理),最后经编码器形成NTSC或PAL信号输出。

当红、绿、蓝三路基色信号电平相等且为1(即ER=EG=EB=1,EY=1)时,信号中的色度信号幅度为零,编码输出的仅为亮度电平,幅度为1,从而实现白平衡。

2、常规白平衡调整的技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通过白平衡调整来校正因光源的色温变化而引起的图像偏色。

白平衡调整的步骤:1)大范围内的调整。

根据拍摄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选择合适的色温滤色片。

例如,在低色温光源下拍摄,景物会偏红,应选用①号(3200K)偏蓝的色温滤色片,使画面增添蓝色成份;在高色温光源下拍摄,景物会偏蓝,应选用③号(5600K)偏桔红的色温滤色片,使画面增添红色成份。

2)在大范围调整的基础上,采用自动白平衡调整方法,以保证准确的色彩还原。

实际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白纸应占画框的80%以上;(2)要有足够的照度;(3)寻像器中尚未显示“OK”字符时),不要移开摄像机;(4)要与被摄景物在同一色温的光源下进行;(5场景或照明光源变化较大时,应重新进行调整。

为了获得准确的白平衡,必须选择标准纸作为白平衡调整的基准。

若每次都随意选择一个“白”色物体(如白纸、白布、白墙等)作为基准,由于这些物体“白”的程度不一样,将使白平衡数值有差异,造成画面的色调不一致。

因此,要采用摄像机附件中提供的白平衡调整卡纸来进行,即使没有专用的卡纸,应通过实践比较的办法,选出效果最好的作为调整卡纸。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经常遇到照明光源为混合光。

室内拍摄时,有人工照明光源,室外阳光的直射光和散射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入射到被摄景物,造成光源的色温不一致。

例如,室内用3200K 的新闻灯照明,窗口有5600K的散射光入射,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色温差。

在这种情况下,若选择①号色温滤色片,拍摄出来的画面为:以新闻灯为主的景物色彩还原较正常,而以散射光照明为主的景物色彩偏蓝;若选择③号色温滤色片,会使以新闻灯为主的景物色彩发黄偏红,而以散射光照明为主的景物色彩较正常。

从拍摄出来的画面中看,好像光源中多了蓝灯或红灯似的,而这种现象总是在自然光的照度不够而采用人工照明的情况下发生的。

由此可见,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照明,不会得到理想的色彩还原。

因此,要尽量避免在同一景物中存在两种以上不同色温的光源。

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1)采用窗帘布满或桔红色的透明纸遮挡入射室内的散射光,以①号色温滤色片调整白平衡。

(2)以③号色温滤色片调整白平衡,采用高色温照明光源;或者采用浅蓝色的透明纸置于新闻灯前面,提高光谱色温,以求同室外散射光的色温一致。

3、非常规白平衡调整的技术根据拍摄现场照明光源的色温按常规方法调整白平衡,能使景物的色彩逼真地重现。

但是某些画面为了强调艺术效果,有时并不需要忠实地重现原来的色彩,而是根据内容情节,对被摄景物的色彩进行再创作。

若两种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形成白色,那么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

例如,蓝与黄、红与青等。

由于卡纸所给出的基准白是摄像机在白平衡时确定红、绿、蓝幅度比例的依据,因此,在拍摄中可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卡纸调整白平衡来控制画面色调。

例如,用淡红色的卡纸调整白平衡时,不论照明光源的色温如何,均可通过自动白平衡调整电路控制增益,使红信号的幅度减小,即增大绿、蓝信号的幅度,使之满足ER=EG=EB,从而使淡红色的卡纸在彩色监视器上显示白色。

由于淡红色的卡纸与标准白的差别不是因照明光源色温的高低所引起,所以,当用该摄像机拍摄同一光源下的景物时,就会因绿、蓝信号幅度的增大而使所摄的画面铺上一层淡青色,从而形成冷色调。

同理,若把卡纸换为淡青色,自动白平衡的结果将通过增益控制使红信号的幅度增大,给画面增添暖色调。

卡纸所含红色或青色的比例越大,所获得的冷或暖的程度越高。

由此可见,偏色卡纸所确定的红、绿、蓝合成比例,正是增大了卡纸偏色的补色,也就是说,白平衡是平衡在偏色的补色上,其实质是使白平衡“不平衡”而获得所需要的色彩。

根据这个原理,若在卡纸上有意掺入某种颜色,然后按常规方法调整白平衡,则画面将偏向卡纸偏色的补色(见图2)。

若选择卡纸含任一端的颜色,在调整白平衡后画面则偏向另一端的颜色。

通常在103骸167海ê臁⒒疲┖283骸347海ㄇ唷⒗叮┑牧教跏噶肯呒涞纳醒≡窨ㄖ降难丈词迪帜持忠帐跣Ч@纾纳闳粘龀蓟蛳ρ粑飨戮跋螅实笨湔呕坪焐磺嗌铰趟淖匀痪跋螅实笨湔徘嗦躺槐硐趾K⒃乱沟壤渖魇保实逼嗬渡1收咴诨袢吃钡缃唐煨侨冉钡淖ㄌ馄洞澈5难д摺分信纳愫1呷章湟痪埃褂DXC—327P 型摄像机,用天蓝色卡纸调整白平衡后得以实现。

又如,在四集电视系列片《南天头雁》中拍摄夕阳下海边织渔网的场景,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调整白平衡,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3.2 卡纸放置角度的选择若卡纸的颜色不变,而选择其放置的角度,使卡纸所接受的光谱成份的比例不同,将造成色温上的差异,调整白平衡后的色彩还原将发生变化。

在一般的情况下,被摄景物都在镜头光轴延长线的垂直方向上,卡纸的受光情况与实际拍摄情况相同。

若把卡纸向上倾斜,使卡纸接受光照的比例增大(即在高色温上调整白平衡),由于拍摄时的色温低于调整时的色温,因此画面将偏向暖色调。

反之,若把卡纸向下倾斜,使卡纸主要接受地面的散射光(即低色温),画面将偏向冷色调。

由于选择不同角度放置卡纸而造成的色温差是随环境而变的,因此,调整白平衡后偏色的幅度并没有明显变化。

若不超出色温的偏差范围,调整白平衡后就不会在监视器上明显感觉到色的差异,同时,在光源色温较低时,允许的色温差值小,而在光源色温较高时,允许的色温差值很大(见图3)。

3.3 色温滤色片的选择利用色温滤色片的某一档调整白平衡,再用比该档色温高(或者低)的另一档色温滤色片在同一光源下拍摄,就能获得暖色调(或者冷色调)的效果。

也就是采用色温滤色片“低调高用”或者“高调低用”的方法,有意使色温不平衡,可以实现对色彩的主观要求。

其方法是:先用低色温滤色片(如3200K)把光源的色温降低到接近摄像机的平衡色温。

然后通过自动白平衡来补偿大范围调整后剩余色温差,使光源的色温与摄像机的平衡色温在数值上相等,即达到色温平衡,再换到高档(如5600K)拍摄。

由于照明光源的色温不变,而此时的白平衡电路是根据“低调”色温滤色片变换后剩余误差保持平衡的,色温值高的比色温值低的色温滤色片色温降低幅度大,使光源的实际色温比摄像机的平衡色温低,所以画面偏暖色调。

同理,采用色温滤色片“高调低用”,可使画面偏冷色调。

色调的暖冷程度视色温滤色片的色温值的差异而定。

若调整时与拍摄时的色温值相差越大,画面所获得的暖冷色调越重,反之则越轻。

笔者在四集电视系列片《特区先锋》中拍摄人物在炉火前思索的脸部表情时,就是采用3200K色温滤色片调整白平衡后,再改用5600K色温滤色片进行拍摄,使人物脸部偏暖色调,从而实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目的。

3.4 光路色温的选择在摄像机前加入颜色滤纸调整白平衡(滤纸颜色的浓淡视要求暖冷色调的程度而定),然后舍去滤纸进行拍摄,可使画面的色调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在光路中加入颜色滤纸后改变了入射光源的光谱成份,即提高(或者降低)了光源的色温,而实际拍摄时的光源是加入滤纸之前的低(或者高)色温。

笔者在拍摄烛光下学习的场景时,既要人物色彩的真实重现,又要烛光的效果,就是在照明灯之前加入蓝色滤纸后调整白平衡的。

由于在高色温的环境下调整,而在该光源下拍摄,人物的色彩还原较好,因烛光火焰的色温比加入蓝色滤纸后的光源色温低得多,所以画面偏暖色调。

在太阳的直射光(暖色)和天空的散射光(冷色)环境下拍摄,被摄景物中存在着双色性(即混合光)。

根据瑞利散射结论:f(λ)/λ4(式中f(λ)为光源中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函数,可知,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说明了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强得多,即散射光中短波光占优势,因而色温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