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调整和使用
摄像机的对焦调节技巧

摄像机的对焦调节技巧对焦是摄影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它决定了照片的清晰度和主题的凸显程度。
通过合理的对焦调节,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让被摄物体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摄像机对焦调节技巧,帮助读者掌握更好的拍摄技巧。
一、自动对焦模式下的调节技巧在使用摄像机时,自动对焦模式是最常用的对焦方式。
通过首先将摄像机调至自动对焦模式,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会自动检测环境并对焦。
以下是一些在自动对焦模式下的调节技巧:1. 单点对焦:在摄像机菜单中选择单点对焦模式,将焦点锁定在画面中的一个明确的物体上。
这样可以确保物体清晰且不会因为环境中其他物体的对焦干扰而失焦。
2. 连续对焦:如果你的被摄物体在运动或者是你想要捕捉一个动态的场景,可以选择连续对焦模式。
摄像机会不断地自动调整焦点,确保被摄物体始终保持清晰。
3. 追焦模式:追焦模式适用于摄影中的主体追踪。
通过选择一个固定的焦点,并使用追焦模式,摄像机会在被摄物体移动时保持焦点的锁定状态。
二、手动对焦技巧除了自动对焦模式,摄像机还提供了手动对焦模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手动对焦模式更加适用。
下面是一些手动对焦的技巧:1. 放大对焦:摄像机通常提供放大对焦功能,可以通过放大来调整焦点的清晰度。
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放大对焦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调节焦点。
2. 清晰度调节:摄像机的取景器或LCD屏幕上有一个清晰度调节选项,通过调节清晰度,可以更好地看到画面中的细节,从而更精确地调节焦点。
3. 对焦环调节:根据摄像机的型号,对焦环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会有所不同。
通常,对焦环位于镜头的前侧,通过旋转对焦环可以调节焦点。
在手动对焦模式下,通过慢慢转动对焦环来找到最佳的焦点位置。
三、其他对焦技巧除了以上介绍的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技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调节对焦:1. 使用聚焦辅助工具:一些高级摄像机提供聚焦辅助工具,比如对焦参考线或对焦提示功能。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准确地调整焦点。
监控摄像机的正确使用及镜头的安装调整方法

监控监控摄像头的正确使用及镜头的安装调整方法监控摄像头的使用说起来很简单,通常只要正确安装镜头及视频电缆,接通电源即可工作。
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不能正确调整监控摄像头及镜头的状态,就不容易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因此,这里介绍一下监控摄像头镜头概念及正确使用与镜头等的安装调整方法。
1.摄像头镜头概念一、不可小瞧的镜头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为了适应不同的监控环境和要求,需要配置不同规格的镜头。
比如在室内的重点监视,要进行清晰且大视场角度的图像捕捉,得配置广角镜头;在室外的停车场,既要看到停车场全貌,又要能看到汽车的细部,这时候需要广角和变焦镜头,在边境线、海防线的监控,需要超远图像拍摄。
1、镜头的主要参数焦距(f):焦距是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镜头的放大倍数,改变拍摄图像的大小。
当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很远的时候,我们可用下面公式表达:镜头的放大倍数≈焦距/物距。
增加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增大了,可以将远景拉近,画面的范围小了,远景的细节看得更清楚了;如果减少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减少了,画面的范围扩大了,能看到更大的场景。
视场角:在工程实际中,我们常用水平视场角来反映画面的拍摄范围。
焦距f越大,视场角越小,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小;反之,焦距f越小,视场角越大,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大。
光圈:光圈安装在镜头的后部,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大,图像的清晰度越高;光圈开得越小,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小,图像的清晰度越低。
通常用F(光通量)来表示。
F=焦距(f)/通光孔径。
在摄像机的技术指标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6mm/F1.4这样的参数,它表示镜头的焦距为6mm,光通量为1.4,这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通光孔径为4.29mm。
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镜头越好。
2、镜头的分类按视角的大小分类按光圈分类二、提高图像清晰的根本在于提高摄像机的感光能力1、感光元件的作用目前,主流监控摄像机的感光元件采用CCD元件,实际上就是光电转换元件。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
-----------------------------------------------------------------------------------------------使用摄像机的基本步骤如下:
1、打开摄像机:按下电源按钮或打开摄像机的开关,等待摄像机启动。
2、调整设置:根据需要,使用菜单、控制按钮或触摸屏幕来设置摄像机的各种参数,例如拍摄模式、白平衡、曝光补偿、对焦模式等。
这些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拍摄需求进行调整。
3、插入存储卡:如果摄像机使用可移动存储介质(如SD卡),请确保将存储卡插入适当的插槽,并确认摄像机已正确识别存储卡。
4、对准取景框:通过观察取景器或屏幕上的图像,将摄像机对准您要拍摄的对象或场景。
此时,您可以调整摄像机的角度和位置来获得理想的取景效果。
5、对焦: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或手动对焦,在摄像机显示器上或取景器中确保目标清晰可见。
对焦是拍摄清晰图像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
拍摄移动对象或近距离拍摄时。
6、拍摄视频:按下拍摄按钮或录制开关开始录制视频。
在录制过程中,保持手稳和相机稳定以避免晃动产生模糊的影像。
7、停止录制:按下停止按钮或关闭录制开关来停止视频的录制。
8、预览和回放:通过摄像机上的显示屏或取景器,可以预览和回放刚才拍摄的视频。
这样可以确认视频质量和内容是否满意。
以上是基本的摄像机使用步骤,不同型号的摄像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请根据您所使用的摄像机操作指南进行具体操作。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摄像机是一种用来捕捉图像或记录视频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广播、监控安防、航空航天等。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涉及到摄像机的启动、调节、拍摄、存储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一、摄像机的启动与关闭1.摄像机启动:首先,确认摄像机是否已连接好电源适配器,并完整地插入电源插座。
然后,按下摄像机上的电源按钮或拨动电源开关,即可启动摄像机。
2.摄像机关闭:同样地,按下摄像机上的电源按钮或拨动电源开关,即可关闭摄像机。
在关闭摄像机之前,通常需要将存储设备(如SD卡)中的数据备份或导出,避免数据丢失。
二、摄像机的拍摄模式选择与调节1.自动模式:摄像机在自动模式下可以根据环境光线、场景和被摄物体自动调整曝光、对焦和白平衡等参数,适合于新手或快速拍摄。
2.手动模式:摄像机在手动模式下可以手动调整曝光、对焦和白平衡等参数。
一般需要在摄像机菜单中找到相关参数,通过摄像机上的旋钮或按键进行调节。
三、摄像机的对焦调节1.自动对焦:在自动对焦模式下,摄像机可以根据被摄物体的距离和大小,自动调整对焦位置。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对焦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2.手动对焦:在手动对焦模式下,摄像机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对焦环或对焦按钮,手动调整对焦位置。
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确保焦点准确的情况,如拍摄近距离或运动速度较快的被摄物体。
四、摄像机的曝光调节1.自动曝光:在自动曝光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环境光线和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整曝光参数。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曝光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2.手动曝光: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摄像机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曝光环或曝光按钮,手动调整曝光参数。
这种模式适用于特殊拍摄需求,如拍摄逆光或高对比度场景。
五、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1.自动白平衡:在自动白平衡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环境光线的颜色温度,自动调整白平衡参数,使图像的颜色更加真实。
通常需要按下摄像机上的白平衡按键或通过菜单设置来实现。
摄像机的快门速度调整方法和技巧

摄像机的快门速度调整方法和技巧摄像机的快门速度是影响画面流畅度和清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确调整快门速度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更加出色的影像作品。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的快门速度调整方法和技巧,帮助摄影爱好者们掌握这一重要的摄影技术。
1. 了解快门速度的基础知识快门速度是指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通常用秒来表示。
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适用于拍摄静态的场景或者需要捕捉运动轨迹的场景。
而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适用于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
了解快门速度的基础知识是掌握调整方法和技巧的前提。
2. 手动模式下的快门速度调整在摄像机的手动模式下,我们可以自由调整快门速度。
通过按下快门按钮的同时旋转摄像机顶部的快门拨轮,可以逐步调整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的调整范围通常从数秒到1/8000秒不等。
根据拍摄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
3. 自动模式下的快门速度调整在自动模式下,摄像机会根据场景的亮度和其他参数自动调整快门速度。
这种模式适用于拍摄快速变化的场景或者没有时间调整快门速度的情况。
然而,自动模式可能会导致画面过曝或者过暗,因此在特定情况下,我们需要手动调整快门速度。
4. 快门速度与运动的关系快门速度对于拍摄运动物体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较慢的快门速度会导致运动模糊,而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
当我们希望捕捉运动轨迹时,可以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通过拍摄一条运动模糊的轨迹来表现运动的感觉。
而当我们希望冻结运动时,需要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
5. 快门速度与光线的关系快门速度还与光线的进入量有关。
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适用于拍摄暗场景或者需要增加曝光量的场景。
而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减少光线进入相机,适用于拍摄明亮的场景或者需要减少曝光量的场景。
因此,在调整快门速度时,我们需要根据场景的光线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6. 快门速度与稳定性的关系较慢的快门速度容易导致画面模糊,因为手持相机时,我们的手会有微小的晃动。
摄像机调节操作规程

摄像机调节操作规程摄像机调节是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正确地调节摄像机可以确保拍摄的画面质量,使得图像更加清晰、稳定和生动。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调节的详细操作规程,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拍摄技巧。
1. 白平衡调节白平衡是调节摄像机色温的重要步骤。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摄像机所接收到的光线的色温也会有所不同。
正确地白平衡调节可以使图像色彩还原真实,避免出现色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标准白平衡卡或白色纸张作为参考物。
(2)将参考物放在光线均匀的地方,确保光线照射均匀。
(3)调节摄像机白平衡设置,选择“白平衡自动调节”或手动调节,将摄像机对准参考物,并按下白平衡按钮。
(4)确认白平衡调节完成后,开始正式拍摄。
2. 曝光调节曝光是指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光线的数量和亮度。
正确地曝光调节可以使得图像的明暗适中,细节清晰可见。
以下为曝光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1)使用摄像机中的曝光补偿功能,适当调节曝光量。
一般来说,曝光值为0时表示曝光适中。
(2)通过摄像机取景框中的曝光指示器来观察曝光状态。
(3)根据拍摄环境和需求,适当调整曝光补偿值,以达到所期望的拍摄效果。
3. 对焦调节对焦是指将被摄对象清晰地显示在摄像机取景框中。
正确地对焦调节可以使图像清晰、锐利,让观众更好地观察细节。
下面是对焦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1)通过摄像机取景框中的自动对焦指示器来确定对焦状态。
(2)如需手动对焦,可以选择摄像机手动对焦模式,通过转动对焦环来调节焦点。
(3)在练习和熟悉手动对焦后,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使用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
4. 镜头调节镜头调节是指调整摄像机的镜头参数,以获取所需的视角和焦距。
正确地镜头调节可以使图像组成更加美观,主题突出。
以下是镜头调节的具体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焦距,以适应拍摄需求。
较小的焦距适合广角拍摄,较大的焦距适合远景拍摄。
(2)调节摄像机光圈,控制景深和光线进入镜头的数量。
摄像机的重要设置和调整方法

摄像机的重要设置和调整方法摄像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拍摄工具,对于拍摄效果的质量和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摄像机的设置和调整方法是摄影师和导演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摄像机的一些重要设置和调整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摄像机。
一、曝光设置曝光是指摄像机对于光线的接收和记录。
合理的曝光可以使画面明亮、细节丰富,而过曝或欠曝则会导致画面过亮或过暗。
为了获得良好的曝光效果,摄像机中常用的设置有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
1.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控制摄像机的曝光时间,即摄像机的感光时间。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移动的物体,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以在拍摄运动的场景时产生流动的效果。
2. 光圈:光圈控制摄像机镜头的光线通过量。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使画面明亮,而较小的光圈则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锐利。
3. ISO感光度:ISO感光度决定摄像机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较高的ISO值可以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但也会引入噪点。
较低的ISO值可以减少噪点,但需要更多的光线。
二、对焦设置对焦是指摄像机将被拍摄对象调整为清晰的图像。
正确的对焦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细节更加突出。
在摄像机中,常用的对焦设置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
1. 自动对焦:自动对焦功能可以根据被拍摄对象的位置和距离自动调整焦点。
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对焦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拍摄场景。
然而,自动对焦也可能出现误判和追焦不准确的情况,因此在特殊拍摄情况下,手动对焦更为可靠。
2. 手动对焦:手动对焦需要摄影师通过调整镜头焦距来达到清晰的效果。
这种对焦方式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可以更准确地控制焦点位置和深度。
三、白平衡设置白平衡是指摄像机校正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偏差,使画面中的白色看起来真实而自然。
不正确的白平衡设置会导致画面偏色。
为了获得准确的白平衡,摄像机中常用的设置有自动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
1. 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功能可以根据拍摄环境中的光源自动调整白平衡。
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功能介绍

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功能介绍摄像机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重要设备,它不仅可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可以用于安防监控、电影制作等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摄像机的操作指南及其常见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摄像机。
一、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指南1. 打开摄像机:通常摄像机的开关位于其侧面或顶部,将开关拨到“ON”或“开机”位置即可打开摄像机。
2. 调整拍摄模式:大部分摄像机都提供多种拍摄模式,如自动模式、手动模式、运动模式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3. 对焦:摄像机通常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它能够自动调节焦距以确保拍摄的画面清晰。
在拍摄前,将摄像机对准目标,稍等片刻,摄像机会自动对焦完成。
4. 调整曝光:曝光是指摄像机在拍摄时接收到的光线量。
通过调整曝光参数,可以改变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
一般来说,曝光过度会导致画面过亮,曝光不足则会导致画面过暗。
在不同的环境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光值以获得最佳拍摄效果。
5. 稳定拍摄:摄像机在拍摄时需要保持稳定,以避免画面模糊。
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可以帮助提高拍摄稳定性,确保画面质量。
二、摄像机的常见功能介绍1. 光学变焦:光学变焦是指通过调节镜头的焦距来改变拍摄对象的大小。
光学变焦可以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是实现远距离拍摄的重要功能。
2. 数码变焦:数码变焦是在光学变焦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放大。
与光学变焦相比,数码变焦会损失一定的画面质量,但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放大。
3. 录制视频:摄像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录制视频。
通过按下录制按钮,摄像机会开始记录画面和声音,并将其保存在存储介质中。
在录制视频时,可以通过调整帧率、分辨率等参数来控制视频的质量和大小。
4. 拍摄照片:除了录制视频,摄像机还可以拍摄照片。
通过切换到照片模式,并按下快门按钮,摄像机会拍摄并保存静态图像。
一般来说,摄像机的照片分辨率要高于视频分辨率。
5. 运动跟踪:一些高级摄像机具备运动跟踪功能,可以自动追踪运动物体并保持其在画面中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摄像机的调整和使用一、摄像机的调整摄像机的调整一般有:黑白平衡调整、彩色重合调整、聚焦调整、光圈调整、增益调整等几项。
以上几项调整并不是所有的摄像机都必须进行的,不同类型的机子,调整的要求不尽相同,千差万别,使用时必须根据不同机子的技术要求,作相应的调整。
下面,我们对上述几种调整的作用和基本方法,作简要介绍。
(一)黑白平衡调整彩色摄像机首先要能正确还原黑白图像,才可能真实还原彩色图像。
因此彩色摄像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黑平衡和白平衡。
所谓“黑平衡”,是指摄像机红、绿、兰三基色视频信号中,黑电平的大小一致,这时摄像机对准黑色拍摄物时,在彩色监视器上所显示的图像应当是纯黑的,不偏向于任何其它的彩色。
则该摄像机处于正常的黑平衡状态。
“白平衡”是指摄像机红、绿、兰三路基色信号幅度相等,色度信号为零,这时摄像机对准白色拍摄物,彩色监视器应当显示正常的白色,此时该摄像机处于白平衡状态。
摄像机出厂前,其黑平衡、白平衡都已经在特定的照明环境下(如在3200K色温下)调整好了,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照明色温的变化,红、绿、兰三支摄像器件光-电转换特性不一致,放大电路元件的离散性等,造成最后输出的红、绿、兰三基色电信号中黑电平大小不同,信号幅度不同,从而使黑、白平衡失调,因此摄像机使用前必须调整黑白平衡。
对于必须调整黑白平衡的机子,调整时,应先调黑平衡,后调白平衡。
1.黑平衡的调整黑平衡的调整一般采用自动调整。
电路自动进行黑平衡调整时,以绿路信号的黑电平为基准,并将红路信号和兰路信号的黑电平分别与其相比较,得出的误差值分别用以控制红、兰两路的钳位电平,以取得黑平衡。
对摄像机进行自动黑平衡调整时,开机后只需接通自动黑平衡开关(A、B),此时,光圈自动关闭,几秒钟后,黑平衡便自动调好。
当然,也可以采用人工方法进行黑平衡调整。
手动调整黑平衡时,首先关闭光圈或盖上镜头盖,然后反复调整红路黑电平(R、B)与兰路黑电平(B、B),并在彩色监视器上观察,直至监视器的图像全黑为止。
2.白平衡的调整白平衡一般也都采用自动调整。
首先选择与照明条件相适合的滤色片,将镜头对着一个标准白色物体或盖上白色镜头盖,调整变焦钮,使寻像器充满白色。
然后按下自动白平衡开关(A、W)几秒钟后,白平衡便自动调好。
手动白平衡调整也必须先选择滤色片,把镜头对准白色拍摄物,调整变焦钮,使白色充满寻像器,然后也以绿路输出的视频电平幅度为基准,通过调整红路与兰路的白平衡调整钮,调整视频可控增益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红、绿、兰三基色信号幅度相等,这时监视器的图像显示正常白色,达到了白平衡。
表5-1是常见的摄像机的几种滤色镜片号及其适用的照明环境。
表5-1 摄像机滤色镜片号及其使用的环境摄像机滤色镜片号适用的光源色温适用环境0关闭光圈13200K碘钨灯、日出日落25600K+1/4ND室外晴天、少云36000K阴天、雨天3.混合光条件下,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当摄像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二种色温相差很大的照明光源时如3200K的碘钨灯与5600K 的日光时,应该如何选择摄像机滤色镜的片号呢?这就是混合光条件下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应该考虑的问题。
(1)室内混合光的情况室内摄像,在灯光、日光混合的情况下,摄像机滤色镜的选用,首先应确定以哪种光源为主。
如以射进室内的日光为主要照明光源,灯光作辅助光源,这时,应按日光条件确定摄像机的滤色镜(如选用3号滤色镜),然后给灯光加某种升色温片,使灯光的色温提升到与自然光相同(或相近)。
如果以灯光为主光源,自然光为辅助光源,则应以灯光条件选用摄像机滤色镜(如选用1号滤色镜),然后处理自然光,在进光的窗口挂上某一种降色温片,用以降低进入室内的自然光的色温,使其与灯光的色温相同(或相近)。
如果上述方案色温还难统一,也可以确定一种光源为主,以主要光源作为选择摄像机滤色镜的依据。
如以自然光为主调整白平衡,拍摄时应使被摄物尽量靠近自然光的透光处来拍摄;如以灯光为主,则应增大灯光的强度,并尽量避开窗口,使被摄物主要受光部分的灯光强于自然光,这样来拍摄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色彩还原。
(2)室外混合光的情况室外混合光摄像,都以高色温的光源,作为调整白平衡的依据。
表5-2是几种色温片的性能表5-2 色温片雷登82A 灯光3200↑4000雷登85A日光5000↓3200雷登82B 灯光3200↑3700雷登85B日光4000↓3200雷登82C 灯光3200↑3500雷登85C日光3500↓3200(二)自动色重合调整三管摄像机是用三支摄像管分别摄取三个基色图像的,在还原图像时必须使各支摄像管摄取的基色图能准确地相互重迭,才能保证正确的套色。
这主要是通过校正三支摄像管扫描光栅的中心位置来实现的(故称对中调整/色重合调整)。
对中调整不好,不能实现正确的套色,图像轮廓会出现彩色镶边现象,画面上的物体边缘模糊不清,使清晰度下降。
手动对中调整是比较麻烦的工作,一般都采用自动调整。
自动色重合调整的方法是将摄像机对准具有红、绿、兰色彩鲜艳的被摄物,图像位于寻像器屏幕的中心,约占屏幕高度70%左右,接通自动对中开关(A、C)几秒钟后,便自动调好。
在摄像机色重合良好的情况下,不必每次拍摄都进行自动色重合调整。
家用摄像机是由同一摄像器件信号解调而获得三基色画面的,不需进行色重合调整。
(三)聚焦调整摄像机的聚焦调整有自动聚焦调整和手动聚焦调整。
摄像机采用自动聚焦工作方式,在拍摄过程中,镜头的自动聚焦系统能对被拍摄目标自动对焦,无需人工调整,拍摄起来十分方便。
但在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自动聚焦,而应使用手动聚焦。
1.在拍摄有前景的画面时,为了保证主体的清晰,应通过手动聚焦,把聚焦点确定在主体上;2.当照度不佳时;3.拍摄倾斜景物时;4.透过不干净的玻璃拍摄景物时;5.拍摄表面有光泽的景物时;6.拍摄诸如白墙之类的平坦景物时;7.拍摄快速移动的景物时。
手动聚焦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把变焦镜头调到长焦的位置,用长焦镜头取景,取得景物的特写画面,然后进行手动聚焦,使特写画面上的图像清晰,手动聚焦调整即告完成。
在此基础上,镜头通过推拉拍摄任何景别的画面,都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四)光圈调整目前所使用的摄像机基本上都采用带有自动光圈方式的变焦镜头。
摄像机工作于不同照度情况时,自动光圈控制电路能根据进光量的多少来自动改变镜头上光圈的大小,以保证变焦镜头能始终向摄像器件靶面输入适宜强度的景物光。
有了自动光圈,只要摄像机对准被摄物体,镜头的光圈就会自动调整到适当的位置,输出标准的视频信号。
当光圈升到最大,入射光仍然不足时,就应当增加照明光源。
一般在寻像器中都有低照度显示装置,可以使摄像人员及时掌握入射光的亮度。
除了自动光圈的工作方式之外,档次比较高的摄像机还设有手动光圈的工作方式。
手动光圈的工作方式可以弥补自动光圈的缺陷。
例如,在拍摄景物亮度不均匀、明暗反差过大的场景,这时自动光圈是以场景的平均亮度决定光圈的大小的,这就有可能造成主体物曝光的不足。
这时,如采用手动光圈调控,就可以保证主体的亮度。
另外在进行推、拉、摇、移等运动拍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场景各部分亮度不均匀的情况,由此而产生的光圈的变化,将会造成画面忽明忽暗的效果,这是极不可取的。
因此,在质量要求较高的电视节目中,多数镜头都采用手动光圈或固定光圈拍摄。
(五)增益调整增益调整是指摄像机图像输出信号电平大小的调整,一般有0dB、+6dB、+12dB,每当增益提升6dB,摄像机图像灵敏度或输出信号电平提高一倍。
正常情况下应放在0dB,此时图像信噪比高、清晰度好。
在低照度环境下,应尽量开大光圈,如果开大光圈还不能拍摄清楚,可提高输出增益,但信噪比也将随之而降低。
二、摄像机的使用(一)执机方法1.徒手执机拍摄徒手执机拍摄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可以对外界变化了的情况作出迅速反应,进行即兴创作。
徒手执机最常用的是肩扛执机拍摄。
肩扛执机的操作是右手握紧摄像机的手柄,将摄像机扛在肩上架稳;拍摄时由右手拇指操作录制开关,食指和中指操作变焦按钮;左手轻扶遮光罩或寻像器罩,拍摄时用左手操作聚焦环或调整光圈;双腿叉开,重心放低,力求支撑的底部大,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可以寻找身旁的树、墙、电杆作依靠,以保证画面的稳定。
执机运动拍摄时,双膝可略为弯曲,尽可能以身体的运动代替步伐的移动,减少因步伐的移动而产生的画面的垂直振动。
徒手执机的方式还可将机抱在怀里,也可以提在手上或放在其它部位,如图5-1。
但不管持何种方式,首先都要确保身体姿势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下,这样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拍摄。
拍摄时应尽量避免那些似站非站或似蹲非蹲的姿势,否则拍摄者会因大腿肌肉的紧张而造成画面的抖动。
要学会控制呼吸,避免因呼吸时身躯的起伏影响执机的稳定性。
控制呼吸最常用的是屏息,科学的屏息方法是先使头部放松,然后深呼吸,再慢呼出,呼出4/5继而开始屏息。
2.利用支撑设备拍摄把摄像机固定安装在某支撑设备上(如三脚架、移动车、升降车等),摄像师握住云台的摇把,眼睛贴近寻像器取景、构图,进行拍摄。
三脚架是最常用的支撑设备,操作时,摄像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两脚略微分开,身体重心下移,上身稍前倾,用右眼对准寻像器进行拍摄,见图5-2。
使用和操作三角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拍摄前要严格调整好水平,并先作摇摄试验,通过调节使三角架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②拍摄中途停机离开,要把三脚架上的云台锁死,并由专人看管或者及时卸下机子;③要定时检查、擦拭和维护。
(二)摄像的基本要求拍摄过程为了保证获得良好的画面质量,拍摄要做到稳、准、平、匀。
1.稳稳,是要求所拍摄的画面要稳定,要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在拍摄静物画面或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特写画面以及录制近景人物讲话时,最好把摄像机架在三脚架上,以增强所拍摄镜头的稳定性。
如果需要徒手持机拍摄,则要尽量利用身旁的依靠物,如桌椅、门框、树木、建筑物等。
具体操作时,以右手为主用力握住摄像机,左手扶住镜头,两脚叉开,降低重心,开始拍摄时尽量屏住呼吸。
在移动跟摄时,最好利用广角镜头稳定性好的特点来摄取稳定的画面,移动时的速度和步伐要与被摄动体和谐一致。
为了减少走动引起的垂直震动,双膝应略微弯曲,或尽可能以身体的转动代替脚步的移动。
2.准准,是要求所拍摄的形象准确无误。
拍摄对象的取景范围、景深运用、画面聚焦要准确;运动镜头的起幅要准确;落幅镜头时机把握、构图把握要准确。
任何运动拍摄结束,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非常明显地被观众觉察出来,还会给观众造成一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印象,因此落幅要干净利落。
准,还包括摄像机准确地重现被摄景物的真实色彩。
3.平平,是指所拍摄的画面要保持水平。
绝大部分摄像画面中不是有水平线就是有垂直线,如果画面中这些线条发生歪斜,就会严重地损坏画面的稳定性,看起来也很不舒服,这是摄像工作的一个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