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

合集下载

电影《阿凡达》中的生态思想体现-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阿凡达》中的生态思想体现-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阿凡达》中的生态思想体现2009年12月18日,《阿凡达》开始首映,紧接着它便创造了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全球票房总量达到263 亿美元。

影片由曾导演过《泰坦尼克号》的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这是一部气势恢宏、震人心魄的科幻大片,其独特的生态思想视角,赋予了这部影片更深层的社会意义。

、电影《阿凡达》的概述以及生态思想的背景阿凡达》的故事情节是讲述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因地球资源的短缺,发现在美丽的潘多拉星球有人类所需要的资源。

于是由地球人夸其瑞上校实施了阿凡达计划,欲掠夺潘多拉星球的资源。

影迷们钟情于这部影片拥有诸多的因素,譬如:震撼的3D制作效果、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等。

而最能引人深思和反复品评的就是影片中体现的生态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世纪以来最引人重视的话题。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化之后,以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方式,追求经济的短期增长成为普遍的现象。

地球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危机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开始郑重审视和评判我们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体系。

二、电影《阿凡达》的生态思想感悟影片的主人公杰克,是人类阿凡达计划的执行者。

他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意识来操纵被克隆出的纳威人,以获取纳威人丰富的自然资源。

当杰克初登上潘多拉星球时,便被星球上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所震撼,而深深爱上了这里自然和谐的一切。

他发现这个星球上居住的原始生命,相互之间是那么的融洽,一切的花草、树木、猛兽、飞禽,相互之间都是无比的和谐。

甚至可以看到各种奇特的生物,比如会发光的动植物、会飞的群山,等等。

这些都是在已经濒临毁灭的地球上无法见到的,这种原始的、神圣的美深深震撼着杰克的心灵。

此时,他正如生态学家巴勒斯所说的那样:开放着所有的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气息, 在心灵深处增加着对自然的感悟。

接着,杰克遭受猛兽围攻,被纳威人的公主奈蒂丽所救。

灵魂之旅阿凡达中的环保主题

灵魂之旅阿凡达中的环保主题

灵魂之旅阿凡达中的环保主题灵魂之旅——《阿凡达》中的环保主题《阿凡达》是一部融合了想象力和科技的电影,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给观众带来震撼,更通过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让我们反思人类对自然的侵犯和破坏。

影片中描绘的潘多拉星球以及人类和纳美族之间的冲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神奇的自然环境与人类贪婪的对抗。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电影中的环保主题。

首先,电影中的潘多拉星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

这个星球上的生物物种繁多,植被茂盛,景色壮丽。

而人类带来的科技和开发活动却对潘多拉星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通过这个对比,电影向我们传递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珍惜眼前宝贵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短暂的利益。

其次,电影中的纳美族是潘多拉星球的守护者,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他们尊重自然规律,与动植物和平相处。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人类,他们为了开采潘多拉星球的资源,无视农林牧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破坏了生态平衡。

这让我们思考,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纳美族的智慧,并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艾莉;她在与纳美族接触后,真正认识到了人类对自然的伤害。

她不仅与纳美族一起抵抗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破坏,而且她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进一步理解了自然界的奥秘。

通过艾莉的角色,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环保意识的觉醒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艾莉一样,通过与自然亲近,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保护大自然。

电影中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概念——“神树”。

神树被描绘成潘多拉星球的心脏,是纳美族信仰的核心。

这颗巨大而神圣的树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电影通过神树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奉献。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保护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为了人类自身利益,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总之,《阿凡达》这部电影通过揭示潘多拉星球的环境破坏和人类的贪婪,提醒我们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拥有的美丽自然,反思我们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对电影《阿凡达》的深度理解

对电影《阿凡达》的深度理解

对电影《阿凡达》的深度理解《阿凡达》是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一部科幻动作片,于2009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和文化冲突的故事,通过一个神秘的外星世界“潘多拉”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本文将对电影《阿凡达》进行深度理解,从电影的主题、情节、角色以及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电影《阿凡达》的主题是环境保护。

在电影中,人类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上的资源,不惜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引发了人类与潘多拉原住民“纳美族”之间的冲突。

电影通过描绘潘多拉星球上美丽而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对其的破坏,向观众传递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一主题引发了观众对人类对待地球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其次,电影的情节紧凑且扣人心弦。

故事发生在22世纪,人类通过“阿凡达计划”制造了与纳美族相似的外星生物身体,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流。

主人公杰克·萨利是一个被派遣到潘多拉星球的前海军陆战队员,他在与纳美族接触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并最终站在纳美族一方与人类进行抗争。

电影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冒险和惊险的故事中。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

主人公杰克·萨利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他勇敢无畏,与纳美族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并最终成为他们的领袖。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反派角色帕克斯顿上校则代表了人类对潘多拉星球资源的贪婪和无情,他的形象让观众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此外,电影的视觉效果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阿凡达》采用了先进的3D技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潘多拉星球。

电影中绚丽多彩的植被和生物,以及逼真的特效场景,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视觉享受。

这些视觉效果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也更好地传达了潘多拉星球的奇幻与美丽。

综上所述,电影《阿凡达》通过其深刻的主题、扣人心弦的情节、精彩的角色塑造以及惊人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度的观影体验。

诗意的环境孕育诗意的生活——电影《阿凡达》的生态思想解读

诗意的环境孕育诗意的生活——电影《阿凡达》的生态思想解读

三 、电 影 《 阿凡达 》中生 态思 想的 表现
传统 的人类 中心 主义认为 , 人类是 自 万物的主人, 然 可以
随心所 欲去评价和安排整个 世界 。生态学者卡森认 为: 生态危 久的人类 中心 主义, 人类 中心主义最 明显地表现在人类征服和
学物含量越来越 高 ,生活 的节奏压得人 们喘不过气来 ,金钱
影 钡天 地
诗 意 的环 境 孕 育诗 意 的 生 活
— —
电影 《 阿凡达 》的生态思想解读
赵 先凤
贵 州师范大学外国语 学院 贵 州贵 阳 5 00 50 1
摘要 : “ 诗意地栖居”是 海德格 尔对人类生 活最理 想的期待 ,电影 《 阿凡达 》通过 两个 小时呈现 在观 众面前的正是人 们 所向往的那种诗意般的 生活。潘 多拉星球上那 美人和他 们信仰 的神 、和他 们生活在一起 的动物 以及周 围的一切 生灵用心灵的
至上和人 与人 、人与 自然 的疏离都给 当今人类造成很 大的精 鸟笼一样 的高楼 大厦 中,失 去了与大 自然接触 的机会 。亚健
神生态危机 。人 们 日夜穿梭 于乌烟瘴气 的大街小巷 、禁闭于 机 “ 最主要 的根 源就是支 配了人类 意识和行 为长达数 千年之 康与精神焦虑 困扰着现代人 。为此 ,人们 开始反省 自己的行 统治 自然 的叫嚣和 行径 中。”口 在人类 中心 主义思想的指挥
文学作 品作 为一种反 映社 会问题 ,表达人文思想 的创作
形 式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为 人 们 提 供 了 表 达 心 声 ,抒 发 美 好 愿望
的平 台。如美 国作家梭罗 的 《 瓦尔登湖 》、英 国作家华 兹华 了最亮的星星 ,从 一首优雅 的诗歌 中删去了最动人 的词句 ,

《阿凡达》的生态主义思想及美学风格

《阿凡达》的生态主义思想及美学风格

《阿凡达》的生态主义思想及美学风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电影《阿凡达》自上映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制作场面恢宏,声势浩大,制作贯穿整个影片的主题包括战争、爱情、正义、生态等的多条线索,改变了传统影片单一主题的状况,尤其是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生态主义思想,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这部电影在表现手法上选择了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色彩和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视觉效果更加逼真且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结合影片中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的表达,使影片具有极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和警醒作用。

同时,影片通过侧面的对比人类和纳威人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以及生活的环境,并结合战争的结局,隐喻出唯有团结勇敢才能够成功地抵御外敌,也只有充分尊敬和爱护自然环境,做到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才能够促进人类的长足发展。

当然,杰克登上潘多拉星球后的思想和立场的转变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

一、生态主义的基本内涵生态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自然文明充分地结合社会发展和人文发展的需求,生态主义思想是以人的思想意志支配的,以发展为前提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主要包括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两个主要内容,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主义的提出和发展是适应了现代发展需求的。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更加重视各种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发展,却忽视了发展过程中环境遭受的严重破坏,于是,类似于《阿凡达》的影视作品的创作及热播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提升人们生态保护的意识。

在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环保意识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家的长足的全面发展。

生态主义文明不仅仅是指生态保护,还包括生态建设。

这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领域中形成的一种生态认识,生态主义不仅仅是指行动上的维护,更深层次的涵义则代表的是精神层面的认同和坚守,与其说生态主义代表的是一种行为,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共鸣和实践。

阿凡达中的环保意识

阿凡达中的环保意识

阿凡达中的环保意识《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其于2009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华丽的视效和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这些方面,阿凡达还传递了一种强烈的环保意识。

本文将探讨《阿凡达》中表现出的环保主题,并分析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首先,《阿凡达》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叫做潘多拉的行星上,潘多拉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人类为了获得潘多拉上一种极为稀有且具有强大能源的物质“不可思议矿石”,在潘多拉上建立了采矿基地。

然而,这种采矿行为给潘多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电影中的人类角色通过摧毁森林、杀害动物以及污染水源等行为展现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电影中的纳美族人则展示了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纳美族人与潘多拉的生态系统息息相关,他们与植物和动物和谐相处,并通过神圣仪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电影的高潮时刻,纳美族人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与人类展开了抗争,表现出了他们坚定的环保立场。

这个情节向观众传递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

进一步地,电影中的科技元素也展示了环保的意识。

在电影中,人类利用先进的科技创造了“阿凡达”,将人类的意识转移到身体被称为“阿凡达”的人造生物体中,以便更好地与纳美族人交流。

这个科技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人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可以依靠创新科技的理念。

电影呼吁观众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保护环境,而不是简单地依赖采矿等破坏性行为。

最后,在现实世界中,《阿凡达》对我们提出了深思。

电影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后果,警示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观众们能够看到我们自己与潘多拉上的人类有着相似的行为,同时也能够从纳美族人身上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采取环保措施,减少使用塑料、节约能源等,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阿凡达》中的环保意识通过其精美的视效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了重要的信息。

《阿凡达》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阿凡达》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阿凡达》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它引起了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

影片讲述了人类与潘多拉星球原住民纳美族的冲突与融合,其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主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阿凡达》这一电影中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观念,并探究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和启示。

首先,影片中潘多拉星球的自然环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潘多拉星球拥有绚丽多彩的植被、奇特的动物以及神秘的外貌,这个星球呈现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生机盎然的自然界。

潘多拉星球的自然景色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敬畏之情。

与此同时,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系统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这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影片的重要主题。

其次,影片中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掠夺行为引起了潘多拉纳美族的反抗。

人类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上稀有的资源,采取了毁林开荒、破坏动植物等不负责任的方式。

这种无视自然规律的行为引起了潘多拉纳美族的愤怒并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在这个过程中,影片通过纳美族领袖娜妮蒂与主角杰克·萨利的互动,展现了如何通过理解、尊重和与自然和谐相处来保护自然界。

影片中,“连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元素。

潘多拉纳美族通过与大树“艾瑞亚”相连接,实现了与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系统进行交流与认同。

而杰克·萨利通过身体与纳美族连接,为人类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这种“连接”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意识上的觉醒。

人类通过与自然界的连接,才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与力量,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阿凡达》所传递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观念在现实世界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人类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这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通过借鉴影片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观念,我们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自然界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生态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色,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阿凡达》: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决

《阿凡达》: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决

《阿凡达》: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决【摘要】《阿凡达》是一部充满启发意义的电影,展现了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决。

殖民主义在电影中通过人类侵占潘多拉星球资源、对当地居民进行剥削等形式得以展现,而生态主义则通过纳美人的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来呈现。

电影中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成为主要的冲突,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讨论电影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人们可以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界的平衡问题。

电影也引发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总结电影中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对决的主题意义,展望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前景,提倡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阿凡达》、殖民主义、生态主义、对抗、表现、呈现、分析、启示、关系、主题意义、和谐共生、电影、社会、人类、环境1. 引言1.1 介绍电影《阿凡达》电影《阿凡达》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于2009年上映。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潘多拉的外星球,人类为了获取其中一种名为“不可磨灭”的稀有矿石而对潘多拉进行殖民掠夺。

主人公杰克·萨利是一名双腿瘫痪的前海军士兵,他通过连接到一个“阿凡达”身体来获得身体的移动能力,并深入潘多拉的原始丛林进行探索。

在与当地纳美人部落交往的过程中,杰克逐渐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带来的后果,他开始反抗人类的殖民行为,并与纳美人一起保护潘多拉的生态环境。

电影中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成为了主要主题之一,引发了观众对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行为的深思和反思。

1.2 提出电影中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决在电影《阿凡达》中,观众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冒险的世界。

除了刺激的视觉效果和扣人心弦的剧情之外,电影也深刻地探讨了殖民主义与生态主义之间的对决。

这两种价值观念在电影中展现出强烈的冲突,引发了观众对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的深刻反思。

在电影中,殖民主义被描绘为一种以征服和剥削为目的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阿凡达》生态思想解读[摘要]《阿凡达》自从上映以来得到了各国观众的广泛好评。

很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该影片进行了解析。

本文试从生态思想的视角分析该影片中所体现的生态整体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工业和科技批判思想,欲望批判思想;指出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该部影片的上映对于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教导人类如何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所起的重要意义,这也是该片受到普遍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业与科技批判;欲望批判《阿凡达》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吸引了全世界影迷的目光,也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收入。

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自然场景以及高科技特技在影片中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仅源于这几个方面,其对生态环境的关怀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阿凡达》与其他科幻影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确立了崭新的生态思想,而且这种新的生态思想贯穿于整个影片之中。

具体来说,其生态思想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整体观王诺在《欧美生态文学》里认为生态整体观包括两个重要的思想内容:第一,自然是个整体,整体内的所有物种休戚相关;第二,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审视人和万物。

细读《阿凡达》会发现这部电影中蕴含了生态整体的思想。

在《阿凡达》中,就像印第安人在《西雅图宣言》中知觉而深刻地意识到万物皆兄弟,万物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样,纳威人也认为人与动物是兄弟,与动物保持平等的关系。

不仅如此,他们也相信植物如同人类自己的身体一样,与人类也是平等的。

在这部影片中,作为灵魂树的植物被视为高于一切的存在,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灵魂树上,他们通过灵魂树相互沟通,并且通过灵魂树交换能量,治病救人。

纳威人拥有与现在很多地球人不同的生命观念,他们否认人是一切生命中最高级的生命,反对滥杀一切生命,认为人与动物、植物是一种平等的兄弟关系。

他们还相信生命不过是一种能量向另一种能量的转变,这种原始的思想体现了自然是个整体的观念,纳威人的这种信仰是整个潘多拉星球生态保持平衡的基础。

人类习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对万物的看法往往打上人类中心主义的道德观和审美观,拒绝从生态利益的整体视角评价万物。

因此,要想建立生态整体观,需要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

《阿凡达》这部影片动摇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地位。

以往的科幻影片,例如《独立日》等,人类是故事的中心,是正义的化身,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这些故事情节老套,大都是人类通过艰苦的抗争,经历若干次失败后,在千钧一发之时总是能够打败外星生物的入侵,拯救地球于危难之间。

这些影片都包含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万物的主宰,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然而《阿凡达》则讲述的是为了在潘多拉星球寻找一种重要的矿物元素“哈利路亚山”,人类的拓荒采矿需要纳威人离开赖以生存的那棵巨树,这引起了纳威人不满。

为了能够迫使纳威人离开,采矿公司派遣战机,准备消灭他们。

但纳威人结成反抗联盟和采矿公司的军队展开了血战,结果,纳威人反抗军最终打败了人类,而人类的军队指挥官被杀死。

最后,纳威人在杰克的帮助下,遣送采矿公司全部人员离开潘多拉星球。

观看银幕上地球人和纳威人的战争,观众的情感错位了,他们站在了纳威人一边,为人类被纳威人战胜而欢呼。

这部影片中人类没有被当做拯救世界的英雄来歌颂,人类连自己也没有拯救,人类的中心地位坍塌了。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与大自然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少。

为了自身的发展,许多地方不顾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仍然对大自然大肆掠夺,滥砍滥伐,毁林种地,围湖造田,涸泽而渔。

人类这些短视的行为造成了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日益加剧,于是,自然也开始以各种形式对人类的不理智做法进行报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失衡。

然而,《阿凡达》这部电影向观众展示了纳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纳威人世代生活在一棵巨树上,过着一种近似人类原始社会的生活。

但是,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比当今生活在高楼大厦,行走于钢筋混凝土中的人类更加接近自然,更能体会自然的美妙之处,更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纳威人不仅拥有与自然保持亲密关系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可以与自然进行心灵的直接交流。

纳威人有辫子一样的被称为感受器的器官,可以通过这个感受器接上灵魂之树而上传下载知识和记忆。

他们还有与其他物种交流的能力,能够明白那些类似蒲公英种子的“爱娃树”的种子所传递的意义。

闯入潘多拉星球的人类的交通工具是用冷冰冰钢铁做成的飞机、装甲车;而纳威人的坐骑却是女妖翼兽和狮鹰翼兽,这些翼兽异常凶猛,其一生只会与一个纳威人相伴。

纳威人讲究心灵沟通来驯服动物,而不仅仅是武力征服,因而经他们驯服的动物都铁了心追随他们,至死不渝。

纳威人与动植物的和谐关系归因于其独特的信仰。

在潘多拉星球,有颗幽萤圣洁的灵魂树,灵魂树是纳威人的根,是纳威人远古祖先生生不息繁衍下的种族精神,是凝聚潘多拉星万物万灵和谐共处、平等尊重的图腾。

与现代地球人相比,虽然纳威人在物质上处于原始社会,但他们却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们单纯善良,心地澄澈,因为他们信奉神灵,不轻易杀生,即便一些凶猛的可能带来威胁的野兽,他们也怀有感恩之心。

他们追求所谓“能量平衡”,与树木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死之后,都埋在树下,把能量重新还给树木。

正是纳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潘多拉星球才保持了完美的生态系统: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出光,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

然而,这种和谐的生态系统在高度城市化和日益“文明”的地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离自然环境已渐行渐远,破坏自然的力度、广度越来越大。

要想拯救地球,人类应该向纳威人学习,停止对自然过分掠夺,走向自然,融入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工业与科技批判20世纪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的物质财富,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然而,工业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巨大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与传统的科幻片相比,《阿凡达》这部影片中,现代工业和科技没有受到任何赞美,反而得到了极大的谴责。

而纳威人能够保持潘多拉星球的生态环境,远离工业和科技的原始生活方式得到了颂扬。

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没有使地球人摆脱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反而给地球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为了解决地球资源日渐枯竭带来的能源危机,在把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之后,地球人类为了开采“哈利路亚山”一种珍贵的矿石而来到潘多拉星球,从而也为这个星球的生态带来了一场灾难。

为了这种矿石,地球人类要求纳威人搬离世世代代的家园——一棵巨树;在被拒绝后,人类派遣了战机去摧毁纳威人所生存的那棵巨树,纳威人的领袖也被炮火炸死。

在高科技武器的武装下,人类对潘多拉星球展开了洗劫。

拥有了强大科技的人类不仅毁了地球,又来毁灭潘多拉星球。

他们企图用大量的高烈性炸药消灭纳威人,人类曾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化武器给曾经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留下了斑斑伤痕。

然而,即使被坚船利炮武装的人类也没有战胜纳威人,尽管他们没有强大的科技和高度的工业化,最终人类被遣送离开潘多拉星球。

这部影片的结尾似乎想告诉观众:只靠工业和科技发展是解决不了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而且工业和科技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和谐发展为代价。

当然,生态思想并不是要求放弃工业化和科技发展,而是要求人类在发展工业和科技的同时兼顾生态的平衡。

然而人类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已经越来越远离曾经诗意栖居的大地,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致使人类迷失了方向。

《阿凡达》这部影片明确地提醒人类,人类应该重新审视科技和工业发展,重返往昔,在工业、科技发展与人类的持续发展间寻找平衡点,回归曾经美丽和谐的自然家园。

四、欲望批判欲望曾经被许多文人墨客高度赞扬,也曾经被批判为撒旦魔鬼。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由于不满足现状,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开拓进取。

但对于人类之外的其他物种来说,人类的欲望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因为人类每一次欲望的膨胀都是对其他物种的威胁。

当然,并不能说人类应该抛弃欲望,而是说应该把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老虎、狮子之类猛兽吃饱后不会再滥捕滥杀,然而人类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在欲望的驱使下,人类就像一种可怕的病毒,对其他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阿凡达》对人类这种贪得无厌的本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人类在将地球破坏殆尽之后,在利益欲望的驱使下又将魔爪伸向了潘多拉这个美丽的星球。

当采矿公司侵入这个星球,希望通过DNA制造出与纳威人一样的替身而打进潘多拉部落时,人类侵犯的本性、征服和占有的本性显露无遗。

当采矿公司的计划由于纳威人不愿搬离世世代代生活的巨树而受到阻挠,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类完全不顾这个美丽星球各种神奇物种的生命,毫不犹豫地对纳威人发动了战争。

参天巨树在人类无情的炮火下轰然倒地,善良的纳威人无助地任凭被屠杀,潘多拉星球美丽的自然画卷被残酷撕碎,而这一切都源自人类无休无止的欲望。

然而,电影以人类被打败,被送回已危机重重的地球而告终,人类征服的欲望没能得逞。

从欲望的膨胀而发动战争再到被打败,这部电影似乎告诉观众,人类应该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野心终究会受到惩罚的。

在现实社会里,人类也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向自然无限度地索取,应该保持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阿凡达》这部影片正是在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面临如何解决自身发展与环境日益恶化问题的背景下上映的。

它的上映紧扣人类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大的共鸣,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它的上映也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无视这个问题,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止是使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中告诉人们如何去做,那就是树立生态整体思想,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抑制欲望。

不要一味地盲目发展工业和追求高科技。

由此可以看出,《阿凡达》中所反映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关照也是其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1]程虹.宁静无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徐兆寿.生态电影的崛起[J].文艺争鸣,2010(03).[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杜伟华(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张静(1982—),女,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澳大利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