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DD系统频率问题研究
Massive MIMO多小区TDD系统中的导频污染减轻方法

Massive MIMO多小区TDD系统中的导频污染减轻方法1. MIMO的概念移动通信中的MIMO技术指的是利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即为MIMO系统。
当天线相互之间有足够远的距离,各根发射天线到各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看成是相互独立的,所采用的多根天线可以称为分立式多天线,如应用于空间分集的多根天线。
如果各根天线相互之间很近,各根发射天线到各根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看成是相关的,所采用的多根天线称为集中式多天线,如智能天线中的天线阵列。
传统上,智能天线的智能性体现在权重选择算法而不是编码上,基于分立式天线空时码的研究正在改变这个观点[1]。
本文讨论的MIMO技术特指基于分立式天线的MIMO技术。
MIMO的思想是把收发端天线的信号进行合并,以改进每个MIMO用户的通信质量和速率。
运营商可以利用这个优点极大地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以增加收入。
传统上认为多径传播是无线传输的一个缺陷,而MIMO系统的主要特征就是把多径传播转变为对用户有利的因素。
MIMO有效地利用随机衰落来提高传输速率。
因此,MIMO的成功主要在于MIMO能在不以频谱为代价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性能。
2. Massive MIMO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MIMO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呈指数上涨的无线数据需求。
在2010年底,贝尔实验室科学家Thomas L. Marzetta提出了大规模MIMO (Massive MIMO,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Full-Dimension MIMO)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概念[2]。
Marzetta研究了一种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Duplexing,TDD)的传输策略,在基站的天线数逐渐增加,直到无穷大的情况下系统的容量变化情况。
他发现在基站天线数趋近于无穷时,通常严重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热噪声和小区间的干扰将可以被忽略不计,而且最简单的波束成型,比如最大比合并接收机(MRC receiver)将会变成最优。
技术宅眼中的4G:别谈TDD和FDD的不同,频率是命根子

技术宅眼中的4G:别谈TDD和FDD的不同,频率是命根子一位自称技术宅的工程师在看到网上一些不客观的、带有很多想象成分的有关4G两大制式FDD和TDD的争论后,于心不忍,所以才决定不得不给一些唯技术论的同学们上一课。
以下是他总结出来的几个要点:别谈TDD和FDD 的不同,频率是命根子在4G中,TDD和FDD两种制式,共用的技术的比例达到了90%。
从技术的角度,在以下六个方面,他们都是一摸一样的:都采用了OFDM多址方式、都用的Turbo码编码、最高都支持350KM/h的移动性、都支持V oLTE语音方案、全IP的系统架构、支持从1.4M 到20M信道带宽灵活配置。
其实作为用户,你根本不需要关心这些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技术语言,别说他们都相同,就是不同的细微差别,只要对咱的体验没影响,也都不需要关心。
比如经常会有人说,FDD需要成对的频率,对频率要求比较高,所以不如TDD好。
话说回来,频率这事儿和咱老百姓有啥关系?只要国家原因把频率分给运营商用,只要FDD 的频率够用,是不是要求高,和咱老百姓真的没一点关系。
除非分给FDD的频率带宽不够宽,到时候用户达到一定的规模,运营商再想在这个频率上服务更多的用户时,就会造成体验下降,直接结果可能就是网速下降。
这就像高速公路,超过最高通行流量限制,大家就只能堵在高速路上,想想每逢节假日免费高速的悲剧,我想大家就理解了。
不过这未来的高速路到底谁更宽呢?大家只要记住俩数字就可以啦:TDD的频率带宽是190M,FDD是120M。
对运营商而言,频率至关重要,对一个制式也是同样的!这也是为啥欧洲给自己的FDD分了最好的频率,到了中国,工信部为何强势的给TDD分配了最好最多的频率的原因。
别谈业务体验不同,FDD和TDD各有优缺点我们再来看,应用场景的支持。
有人经常说TDD系统比FDD系统好,说来说去,无非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频率(注:就是在全世界找到成段的完整的,没被占用的频率越来越难。
移动通信技术的TDD与FDD双工技术对比

移动通信技术的TDD与FDD双工技术对比双工(Duplex)是一种在单一通信信道上实现双向通信的过程,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半双工和全双工。
在半双工系统中,通信双方使用单一的共享信道轮流发送数据。
双向广播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在一方发送数据时,另一方只能收听。
数据发送方通常会发出Over的信号,表明本方数据发送结束,对方可以开始发送数据。
在实际网络中,两台计算机可以使用一根通信电缆来轮流收发数据。
全双工则是指同时的双向通信。
通信双方可以在同一时刻收发数据。
固定电话和手机的通信采用了这种方式。
另一些类型的网络也支持数据收发同时进行。
这是一种更实用的双工技术,但相对于半双工更复杂、成本更高。
全双工技术又分为两种: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
双工技术频分双工(FDD)FDD要求系统拥有两个独立通信信道。
在网络中将有两根通信电缆。
全双工以太网使用CAT5的双绞线来实现数据的同时收发。
移动通信系统则需要两个不同的频段或信道。
两个信道之间需要有足够的间距来确保收发不会相互干扰。
这样的系统必须对信号进行滤波或屏蔽,才能确保信号发送机不会影响邻近的接收机。
在手机中,发送机和接收机在非常近的距离下同时工作。
接收机必须尽可能多地过滤发送机发出的信号。
频谱分离的情况越好,滤波器效率就越高。
FDD通常需要更多的频谱资源,一般情况下是TDD的两倍。
此外,对发送和接收信道必须进行适当的频谱分离。
这种所谓的安全频段将无法使用,因此带来了浪费。
考虑到频谱资源的稀缺性和昂贵成本,这是FDD的一大缺陷。
不过,FDD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已被大量部署的GSM网络。
在一些系统中,869MHz至894MHz的25MHz带宽频谱被用于基站至手机的下行通信,而824MHz 至849MHz的25MHz带宽频谱被用于手机至基站的上行通信。
FDD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很难应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
这。
总谐波畸变率tdd-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总谐波畸变率tdd-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Rate,简称THD)是衡量电力系统中各次谐波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谐波是指除了基波(电源频率)以外的任何整数倍频率的波形分量。
当谐波引起的畸变不可忽视时,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控制总谐波畸变率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总谐波畸变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总谐波畸变率,可以有效地优化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进行介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说明文章的章节和内容安排,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点。
2. 概括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让读者能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强调重点部分:指出文章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以及为什么这些部分是重要的。
4. 提出预期阅读效果:说明读者阅读完整篇文章后能够获得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对读者的启发和启示。
5. 突出文章的亮点和特色:强调文章的创新点和亮点,让读者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引导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Rate,简称THD)这一重要概念,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总谐波畸变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总谐波畸变率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将对总谐波畸变率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优化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4G制式FDD和TDD的知识

4G制式FDD和TDD的知识1. 技术方面:都是一个亲妈生的FDD和TDD在技术上区别其实很小,主要区别就在于采用不同的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是两种不同的双工方式。
FDD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用保护频段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
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依靠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其单方向的资源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FDD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支持非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将大大降低。
TDD用时间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
在TD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其单方向的资源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时间资源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了分配。
某个时间段由基站发送信号给移动台,另外的时间由移动台发送信号给基站,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必须协同一致才能顺利工作。
通俗一点讲,手机想上网,必须要建立上行和下行的通道:例如,你点击微信,手机会通过上行通道发送一个请求,然后微信服务器通过下行通道,把你最新的未读消息传到你的手机上。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下行(下载)的时间比较多,而上行(上传)的时间很少。
为了建立起上行和下行的通道,FDD通过频率来分割,在两个对称频率上,一个管下载,一个管上传。
就好像是双车道,两个方向的汽车互不干扰,畅通无阻。
TDD采用另一种方式。
它只用一个频率,既负责上传,又负责下载。
好处是比FDD省了一个频率占用,资源利用率更高(实际上TDD为了避免干扰,需要预留较大保护带,也会消耗一些资源)。
因为是“单行道”上跑双向“车流”,TDD只能通过时间来控制交通(时分双工),一会让下载的流量通过,一会又让上传的流量通过。
很多人把TD-SCDMA和TDD联系在一起,,其实两者没啥关系。
至于为什么要把TDD 叫成TD-LTE?你就当TD-LE只是个品牌名字而已。
刚才讲了,FDD和TDD的主要差异就是单行道和双行道差别。
而正是这点差异引申出了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网络问题,比如速率、覆盖。
LTETDD的关键技术概要以及测试指南

LTE TDD的关键技术概要以及测试指南(上)3GPP LTE和以前的系统在空中接口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3GPPLTE标准的发展还未成,这些都对测试提出了新的挑战。
比如:如何灵活地对LTE射频和基带信号进行模拟产生和分析?如何对不同的MIMO模式进行进行测试?如何在协议栈开发的早期就进行测试,使之符合一致性的要求?本系列文章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目前,在3G之后,各种通信技术将如何演进是业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对于TD-SCDMA来说,能否实现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平滑演进,决定了TD究竟具有多长时间的生命力,以及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究竟能走多远。
2007年11月,3GPPRAN15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
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TDD-LTE技术特点LTE系统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
在这两种双工方式下,系统的大部分设计,尤其是高层协议方面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在系统底层设计,尤其是物理层的设计上,由于FDD 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在物理特性上所固有的不同,LTE系统为TDD的工作方式进行了一系列专门的设计,这些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和继承了TD-SCDMA的设计思想,下面我们对这些设计进行简要的描述与讨论。
无线帧结构因为TDD采用时间来区分上、下行,资源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需要保护时间间隔来避免上下行之间的收发干扰,所以LTE分别为FDD和TDD设计了各自的帧结构,即Type1和Type2,其中Type1用于FDD,而Type2用于TDD。
在FDD Type1中,10ms的无线帧分为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s的slot组成。
在TDD Type2中,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组成,每个半帧由5个长度为1ms的子帧组成,其中有4个普通的子帧和1个特殊子帧。
LTE-TDD系统中频偏估计算法研究分析

囵
辅 同步 信 号
生 成
圈
频 率 补 偿 _ 1频 率 同 步
符 号 定 k _ 一 接 收 端
时 间 l l 预 处理
础上进行的 同步估计 , 其最大 的优势在于节约 了资源 , 但不足 之处在于其精度主要根据 O F DM 符 号的数量来 决定, 因此需 要进行长时 间的捕获 , 在移动蜂窝系统及广播系统 中, 该算法
中图分类号 : T N9 2 9 . 5 文献标识码 : l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l 3 1 ( 2 0 1 3 ) 0 2 — 0 0 2 4 — 0 3 因为对算法的分析 比较注重 ,因此对中间处理模块不作详细 叙述。仿真工具采用 Ma t l a b 7 . 1 , 该平台信号发送 以及接受如
2 0 1 3年第 2期 ( 总第 1 2 4期)
信 息 通 信
I NF ORM AT I ON & COMM UNI CAT1 0NS
2 O1 3
( S u m . N o 1 2 4 )
L T E — T DD系统 中频偏估计算法研 究分析
张保 志
( 广 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广东广 l 随机数,经 h 0 P S K  ̄制 l J
1频 偏估 计研 究
对于任何一个通信系统而言 ,最重要的 问题就是 同步 问 题 。同步性能 的优劣对整个通信系统 的性能有直接 的影响作 用, 如果 同步算法缺乏准确性, 那么数据传输 的可靠性就极大 地 降低 。由于 O F DM 系统主要采用频谱混叠的正交多载波 , 与单载波系 统相 比, 同步误差 比更为敏感 。因此 , O F DM 系统 中的同步技术非 常关键 。终端 同步过程主要涵盖定 时同步和 频 率同步两方面 内容 , 其算法主要包括: 基于数据辅助 的同步 估 计算 法和基 于非数据辅助 的同步估计算法 。基于数据辅助 的同步算法 也可 以称 为基于导频符号的同步估计算法 ,其优 势主要在于数据捕获快、 精度高 , 在分组数据信 息系统上 , 该 算法非 常适 合 。其不足之 处在于数据 的传输效率相 对较低 ;
tdd-lte-干扰分析与排查

请各项目网优工程师一起补充实战案例,共享优化经验,谢谢大家!
六.1
先在后台确认是否是互调的问题,定位步骤如下:
1、记录这个合路器的编号或条码信息。记录FDD基站和TDD基站的版本信息。
2、在问题站点,保持出问题时的状态,多次记录FDD的RSSI和每子帧的SINR。观察是否跳动。同时记录FDD和TDD的TSSI的值。
四.3
本小区RS参考信号对邻区的干扰,本小区其他物理信道对邻区的干扰;
解决思路:调整RS小区参考信号的功率(绝对值),调整其他物理信道相对RS小区参考信号的功率偏差
解决方法和案例,待LTE-TD网络商用后补充
四.4
小区边缘用户过多,用于中心用户的频谱资源太少。
解决思路:
检查各类干扰抑制功能开关是否打开;
5、关闭FDD小区的RRU功放,记录FDD的RSSI。
6、将TDD功放(一个站点的3个小区,逐个通道关闭),记录记录FDD的RSSI。
7、将问题站点恢复到原有状态,再次记录FDD上行的NI和SINR的两个测量值。同时记录FDD和TDD的TSSI的值。
8、重启一下问题站点的FDD的基站(包括BBU和RRU)。重新接入FDD UE,测试一下近场流量(RSRP在75左右的点)。记录上行的SINR的值,和BLER值,分开记录各个子帧的值(截屏)。看看故障是否依然稳定复现。
对于系统内的干扰,尽量消除,消除不了的,采用相关算法或措施合理规避
一.3
1、在进行单站验证时
2、在簇优化完成
3、在放号前
4、三方测试前
5、大范围多项指标同时恶化时
一.4
一.4.1
此时网络中无UE上行发射信号,
当上行RSSI大于-90dBm时,认为有较严重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50
2600
2650
2700
MHz
TD潜在频段 ITU IMT2000 IMT2000 FDD
WR07 IMT2000新增频段
国内
航空无线电导航 无线电定位
无线电导航 无线电定位
无线电定位
固定 移动
固定 卫星固定
固定 卫星固定 移动(航空移动除外)
固定 卫星固定
IMT2000 TDD 其他业务
2700
4
TD频率需求预测结果
预测频率(MHz)
中低速数据业务 由R4承载,高速 数据业务由HSPA 承载,并开通 MBMS 计算值 修正值 中低速数据业务 由R4承载,高 速数据业务由 HSPA承载,未 开通MBMS 计算值 修正 值 所有数据业务 均优先由HSPA 承载,未开通 MBMS 计算值 修正 值
• 已规划:共565MHz
– FDD:205*2=410MHz,全可用;TDD:155MHz,完全可用的仅15MHz
• • • • – – – – 1880-1900MHz受PHS小灵通干扰 1900-1920MHz被PHS小灵通占用 2010-2025MHz可用 2300-2400MHz被雷达占用
• 未规划:518MHz
450-470MHz(WRC07) 698-806MHz (WRC07) 2500-2690MHz (WRC2000,已有国际规划建议) 3400-3600MHz (WRC07)
10
国际/国内移动通信频率规划和使用情况一览
ITU
404.5 406.1 406.6 409.5 410 专 业 对 讲 机 气 象 辅 助
885
GSM
GSM R
915
无 中 中心 中国移动 国移 GSM900 上行 上 联 行通 动 系 统 调频 立体 声、 航空 导航
925
航 空 导 航
GSM R
934
960
GSM
中国联通 TD潜在频段 ITU IMT2000 其他业务
CDMA
CDMA
国内
集群 上行
集群 下行
-
-
中 中国移动 国 GSM900 下行 下 联 行通
806
821
835
851
866 1240
卫 星 地 球 探 测 卫星 无线 电导 航
880 1300
航 空 无 线 电 导 航
889 1400
无 线 电 定 位 卫 星 地 球 探 测
909 1429
空 间 操 作
917 1535
空 间 操 作
930 1610
航 空 无 线 电 导 航
954 1668.4
WRC2000 IMT2000补充频段
2500
工业、科学 和医疗 (ISM) 固定 移动
2535
2599
2635
固定 移动
2660
2690
卫 星 探 测 射 电 天 文
无线电定位
MMDS
BSS
固定 移动 卫星 广播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2200 ITU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TDD系统频率问题研究
设计院研究所 孟德香 2009.8
内容提要
TD发展频谱需求
国内、国际频率划分和使用情况
TD可用频段分析
2
TD频率需求预测
• TD频率需求预测算法
– 按照国际电联ITU-R M.1390建议的算法
• Rec. ITU-R M.1390 ”METHODOLOGY FOR THE CALCULATION OF IMT-2000 TERRESTRIAL SPECTRUM REQUIREMENTS” – 参数取自UMTS论坛和中国移动业务发展预测 • • • • UMTS/IMT-2000 Spectrum, No.6,1999 中国移动十一五规划,2005年 中国移动未来网络演进方向和策略研究,2007 中国移动厦门TD外场测试报告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4200
MHz
12
国内频率分配和使用情况
▪ 2G频率:80*2MHz(我公司49(45+4)*2MHz,中国电信10*2MHz,中国联通26*2MHz )
频段 EGSM 上行 (MHz) 885-889 889-890 GSM900 890-909 909-915 GSM1800 1710-1720 1720-1725 1725-1735 下行 (MHz) 930-934 934-935 935-954 954-960 1805-1815 1815-1820 1820-1830 频宽 (MHz) 4×2 1×2 19×2 6×2 10×2 5×2 10×2 使用单位 中国移动与铁道部共 用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 北京、上海、广东、成都使 用 备注 2009年底工信部将收回该频 段
800 600 400 200 0 WARC92 WRC2000 WRC07
国际移动通信频谱规划情况表(单位MHz)
卫星 频谱 TDD 频谱
•FDD低频段、中高频段分布较均匀 120 •TDD频段只有高频段 WARC92 230
•1900-1920MHz •2010-2025MHz
WRC2000 WRC07
射 电 天 文 气 象 辅 助
MHz
国内
航空无线电导航
固定 移动
卫星 移动
卫星 移动
960
1215
1350
1427
1525
1559
1660.5
1710
MHz
11
国际/国内移动通信频率规划和使用情况一览
ITU 1710 1735
GSM1800 GSM1800
WRC2000 IMT2000补充频段 WRC92 IMT2000核心频段 WRC92 IMT2000核心频段
• 698-806 MHz(中国)
– TDD: 50MHz
• 1885~1920MHz • 2010~2025MHz
– 2300-2400 MHz – 3.4-3.6GHz – 规定IMT-2000和IMT-Advanced都 可以使用已划分给IMT-2000和新 划分的频段 – 新增频率还没确定用于 TDD/FDD的具体方案建议
2011年引入LTE后情况
时间
计算 值
修正 值
计算值
修正 值
2009年底 2010年底 2011年底 2012年底
22.95 26.51 35.18 50.01
25 30 40 55
22.78 26.29 34.92 49.7
25 30 35 50
20.57 23.65 31.33 44.21 124.8 3
1735-1755
CDMA 825-835
1830-1850
870-880
20×2
10×2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13
国内频率分配和使用情况
▪
3G频率:95MHz(我公司35MHz,中国电信15*2MHz,中国联通15*2MHz )
频段
上行 (MHz)
下行 (MHz)
频宽 (MHz) 20 15 15×2
8
•
WRC-2000:新增附加频段519MHz
– FDD:184×2MHz
• 876-915/921-960 MHz • 1710-1785/1805-1880 MHz • 2500-2570/2620-2690 MHz
– TDD:50MHz
• 2570-2620 MHz
国内移动通信频率规划情况
2G/3G已规划频率565MHz;FDD:205*2MHz;TDD:155MHz
• 补充频段
– FDD:1755-1785/1850-1880MHz – TDD:2300-2400MHz
• 卫星移动
– FDD:1980-2010/2170-2200MHz
• 扩展频段
– 为2G规划的频率
9
国内移动通信频率规划情况
已规划FDD频率远多于TDD,TDD实际可用频率很少; 需在未规划频率中为TDD争取规划较多频率
7
国际移动通信频率划分情况
在3.6GHz以下总共为移动通信划分了约1200MHz频率
• WRC-92:划分230MHz IMT-2000主 要工作频率
– FDD: 90×2MHz
• 1920-2010/ 2110-2200MHz
• WRC-07新增了428MHz
– 450-470 MHz – UHF频段
国内、国际频率划分和使用情况
TD可用频段分析
6
频率:从业务划分到分配使用的过程
新业务频谱需求的解决
提出需求 寻找合适频谱 与其它业务协调 频率重新划分
▪频率由划分到使用一般过程: ▪ 国际划分→国内划分→国内规划→国内分配→使用
频率重新规划 已有业务退出 频率重新分配
▪频谱调整涉及到设备制造,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现在的3G频谱的核心频段是1980年代提出并研究,在1992年的世界无线电大 会上确定,2000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的
1755
IMT-2000 FDD
1785
1805
GSM1800 GSM1800
1850
国内
中 国 移 上动 行
中 国 联 下通 行
补 充 频 段 上 行
中 国 移 下动 行
中 国 联 下通 行
补 充 频 段 下 行
1880 1885 1920 1935 1940 1955 IMT-2000 TDD 核心频段 核 中 心 中 PHS 国 频 国 中 占用 联 段 电 国 2011 移 上信 上通 上 行 动 年底 行 行 清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