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有机高分子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高分子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环 保 意 识 的 增 强 以及 人 们 对 生 活 品 质 的 高要 求 . 开发 绿 色环 保 型 高分 子缓 蚀 阻垢 剂 具有 重要 意 义 。
关 键词 : 高分 子 缓 蚀 剂 ; 腐 蚀 ; 理 ; 备 防 机 制
中 图分 类号 : S T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 0 3 (0 10 — 05 0 10 - 3 5 2 1 )1 0 0 — 4
第4 2卷
Vo1 2 . 4
中 国

AND R0CK SAIT J
有 机 高 分 子 缓 蚀 剂 的 研 究 进 展
康 永 . 秀娟 柴
( 西 金 泰 氯 碱 化 工 有 限 公 司技 术 中心 , 西 榆 林 7 8 0 ) 陕 陕 1 10
Re e r h Pr g e so g n c Po y e nhi t r s a c o r s fOr a i l m r I bio
K n o g, h i iu n a gY n C a Xu a j
(eh ooyC ne f h ni it h l - lai hmia C . t Y l S an i 1 10 T c nlg e tr a x Jna C oo a lC e cl o, d ui ha x oS i r k L n 7 8 0 )
Ab t a t Th p l ai n a d a d t n o h b t rh s b c me o e o e mo t d l— u e t o si n i c ro in tc n 1 sr c : e a p i t n d i o f n i i a e o n ft s ey — s d me h d n a t— o r so e h o . c o i i o h wi — . o y Or a i y e i h b t ri o o d c ro in i h b t n e e ta d h g c n mi e e t t e e o e i b c me o n i h b t r e g . g n ct p n i i fa g o o r s i i o f c n i h e o o c b n f , h r f r , t e o sh t n i i — o s o n i i i o r s a c . oy r a t- o o i n i h b tr i e s o fr a sn e— a e r mu t l — a e e s r tc ie f m n t e s ra e o h e r h P l me n i c r so n ii S a y t o m ig l y ro l p e ly r d n e p oe t l o h u f c f t e o i v i b s t r 1 S ti r f ce t u a l n et rt n i n n r tc in a o a e o lw lc lr ih b t ra d i h s a e ma ei . O i Smo e e f in .d r b e a d b t o e vr me tp oe t s c mp r d t o moe u a n i i n t a a i e o o o b c me o e o e h t s e e r h i h n iio e d No a a s ti o in f a c o e p o e g e n e vr n n r t cin p l— e o n f h o t tr s a c n t e i h b trf l . w d y .i S fsg i c n e t x lr r e n i me tp o e t oy t e i i o o me h bt ra o g wi h e e o me to e p e S e v r n n r t ci n a r n s n h e u r me to i h q ai i .Il ti i i l n t t e d v l p n fp o l ’ n io me tp o e t wa e e s a d t e r q i n o h o e n fh g u l y l e , e t f 1 i h b t n me h n s o e i h b tr t e p e a a in tp fte p l me n i i rwh c s p l t n f e t n i n n n t d — n i i o c a im ft n i i . h r p r t y e o oy ri h b t ih i ol i — r o e vr me t d i e i h o o h o uo e o a s v lpn e daeit d c d i i p p r e o i g t n r nr u e n t s a e . r o h

一种新型酸洗缓蚀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种新型酸洗缓蚀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种新型酸洗缓蚀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酸洗缓蚀剂,即2,5-二氯苯乙酮-O-1-(1,3,4-三氮唑)亚甲基肟在l mol/L HCl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合成的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缓蚀剂。

从而也从大方向上把握了未来酸洗缓蚀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唑化合物;缓蚀剂;电化学实验;热力设备1.前言酸洗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中的换热设备、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等的水垢清洗,特别是电力部门的热力设备(如锅炉)的酸洗尤其重要。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可减少因污垢带来的燃料耗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减少了燃料废气和大气污染【1】;从安全角度来看,锅炉和换热器等热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类污垢,而这些污垢导热不良致使炉管局部温度升高,降低了钢材的强度,常常发生爆管事故,影响锅炉运行。

因此酸洗对于电厂的锅炉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酸洗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磷酸、氢氟酸、氨基磺酸等无机酸,和柠檬酸、EDTA 等有机酸。

但由于酸对金属设备均有腐蚀作用,尤其无机酸的腐蚀更为严重,同时所放出的氢会向金属内部扩散,使被洗设备发生氢脆。

各种酸对铁的溶解能力由大到小如表1 所示。

另外所析出的大量的酸性气体,会使劳动条件恶化。

由于强酸的腐蚀性,酸洗过程常出现“过蚀”的现象,即清洗过程中不仅清除了金属表面的锈蚀和污垢,同时也将部分金属基材一并清洗掉。

因此,酸洗过程既造成金属材料、酸洗液的极大浪费,同时还产生大量的酸洗废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酸洗时要加入缓蚀剂,以抑制金属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减少酸的使用量,提高酸洗效果,延长热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酸洗时不仅要考虑酸的溶铁能力,还应考虑垢成分、金属材质、废液处理方法等因素【2】。

故选择一种质量好的缓蚀剂是酸洗的重要环节,而了解各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可以更好的进行防腐工作。

1.1 酸洗缓蚀剂的发展历史关于酸性介质缓蚀剂的研究报道很多,根据有关文献记录,酸洗缓蚀剂第一个专利是1860年英国公布用糖浆及植物油的混合物作为酸洗铁板时的缓蚀剂。

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缓蚀剂的分类、性能指标、保护的特点、作用理论、应用实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缓蚀剂;防腐技术;发展方向1 前言缓蚀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阻止或减缓金属在环境介质中腐蚀的物质。

缓蚀剂又叫作阻蚀剂、阻化剂或腐蚀抑制剂等。

缓蚀剂保护技术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防腐蚀技术,广泛用在石油、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动力和运输等部门。

2 缓蚀剂的分类缓蚀剂的品种繁多,常用的如亚硝酸钠、铬酸盐、磷酸盐、石油磺酸钡、亚硝酸二环已胺等,至今尚难以有统一的分类方法。

常见到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按缓蚀剂作用的电化学理论分类(1) 阳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阳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阴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阳极区迁移,氧化金属使之钝化,从而阻滞阳极过程。

例如,中性介质中的铬酸盐与亚硝酸盐。

一些非氧化型的缓蚀剂,例如苯甲酸盐、正磷酸盐、硅酸盐等在中性介质中,只有与溶解氧并存,才起到阳极抑制剂的作用。

(2) 阴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阴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阳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阴极区迁移,或者被阴极还原,或者与阴离子反应而形成沉淀膜,使阴极过程受到阻滞。

例如ZnSO4、Ca(HCO3) 2、As3+、Sb3+ 可以分别和OH-生成Zn(OH)2、Ca(OH)2沉淀和被还原为As、Sb 覆盖在阴极表面,以阻滞腐蚀。

(3) 混合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既可抑制阳极过程,又可抑制阴级过程。

例如含氮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

2.2 按化学成分分类(1) 无机缓蚀剂,如铬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2) 有机缓蚀剂,如胺、硫脲、乌洛托品等。

2.3 按缓蚀剂所形成保护膜的特征分类(1) 氧化膜型缓蚀剂通过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附着力强的氧化膜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例如,铬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钠等。

由于它们具有钝化作用,故又称为钝化剂。

(2) 沉淀膜型缓蚀剂由于与介质中的有关离子反应并在金属表面生成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沉淀膜,从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

二氧化氯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氯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为 0 2 7 005 、. 9 . 2 、. 1 3 00 7和 00 2 m a ,对金 属 0 2 .13 m--
1 C O2 I 的腐 蚀 研 究
金 属在 C0 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的腐 蚀 主要 包括 以下方 面 : 1 ( )1 1C0 具有 强 的氧 化性 ,可 将 金 属 氧化 为 金 属 氧
化物 ( 如氧化铁)( )1: ;2C0 溶液中存在的 c一 l会破坏 钝 化膜 或 保 护膜 , 能形 成点 蚀 ;3CO 的发生 需 可 ( )I 在 酸性 条 件 进行 ,可 对金 属 设备 造 成 酸 I 蚀 , 生腐 因
此 , 备 的腐 蚀 性 可 以理解 为 C0 的 氧化 作 用 、l 设 1: c_
中 图分 类 号 :E 9 T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Pr g e so e e r h o c l n b t r o O2i i a o r s fr s a c n s a e ihi i fCI Ch n o n
L u — u . IJ n l, HOU Hu — in I n h a L u — iZ J i qa g
础。
属表面钝化膜更坚固 ,1 C0 的腐蚀性下降 ,但是由 于 C0 同时也发生歧化反应 , 1 故而将影响其消毒性 能, 所以建议在中性条件下使用 。
汪 春翔等 对一 种 C0 消毒 剂 的杀菌效 果与腐 1 蚀 试验 进 行 了研 究 , 果 表 明 , 剂含 C0 10 ・ 结 该 1: 5mg L 『的溶 液 对铜 、 、 钢 和不 锈 钢 的腐 蚀 速 率 分别 铝 碳





C e cl E gne h mi nier a
2 1 年第 1 01 2期

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8-10-06作者简介::房娟娟(1983-),女,山东济南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06级研究生在读。

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房娟娟,许斌(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摘要:从钼酸盐的缓蚀机理、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缓蚀效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钼酸盐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钼酸盐缓蚀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钼酸盐;缓蚀机理;协同缓蚀效应;缓蚀剂中图分类号:TG17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08)11-0017-03Develop m ent and D eveloping D irection ofM olybdate I nhibitorFANG Juan -juan,XU B in(Schoo l o fM aterials Sc ience and Eng i n 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 i v ersity ,Ji n an 250101,Ch i n a )Abst ract :The i n hibiti o n m echanis m of m o l y bdate i n h i b itor and its synergy effects w ith other corrosion i n h i b ito rs w ere researched.The progress and the f u ture research directi o ns o f the m o l y bdate inhibitor w ere rev ie w ed ,bo th at ho m e and abroad .K ey w ords :m olybdate ;i n hibiti o n m echanis m;concerted effect of co rrsion inhibiti o n ;corrsion inhibitors 钼酸盐阻锈剂因其低毒,无公害,高效,稳定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1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即电化学机理和物理化学机理[1]。

电化学机理是以金属表面发生的电化学过程为基础,解释缓蚀剂的作用。

而物理化学机理是以金属表面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为依据,说明缓蚀剂的作用。

这两种机理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它们并不矛盾,而且还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1.1缓蚀剂的电化学机理金属的腐蚀大多是金属表面发生原电池反应的结果,这也是造成浸蚀腐蚀最主要的因素,原电池反应包括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1]。

如果缓蚀剂可以抑制阳极、阴极反应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原电池反应将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就会减慢。

把能够抑制阳极反应的缓蚀剂称为阳极抑制型缓蚀剂;能够抑制阴极反应的缓蚀剂称为阴极抑制型缓蚀剂;而既能抑制阳极反应又能抑制阴极反应的缓蚀剂称为混合型缓蚀剂。

重铬酸钾、铬酸钾、亚硝酸钠、硝酸钠、高锰酸钾、磷酸盐、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苯甲酸盐、肉桂酸盐等都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阳极型缓蚀剂对阳极过程的影响是:(1)在金属表面生成薄的氧化膜,把金属和腐蚀介质隔离开来;(2)因特性吸附抑制金属离子化过程;(3)使金属电极电位达到钝化电位[2]。

阴极型缓蚀剂主要通过以下作用实现缓蚀:(1)提高阴极反应的过电位.有时阴离子缓蚀剂通过提高氢离子放电的过电位抑制氢离子放电反应,例如,Na2C03、三乙醇胺等碱性缓蚀剂都可以中和水中的酸性物质,降低氢离子浓度,提高析氢过电位,使氢离子在金属表面的还原受阻,减缓腐蚀;(2)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合物膜,如有机缓蚀剂中的低分子有机胺及其衍生物,都可以在金属表面阴极区形成多分子层,使去极化剂难以达到金属表面而减缓腐蚀;(3)吸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腐蚀反应中阴极反应物的浓度,从而减缓金属的腐蚀。

混合型缓蚀剂对腐蚀电化学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与阳极反应产物反应生成不溶物,这些不溶物紧密地沉积在金属表面起到缓蚀的作用,磷酸盐如Na3P04、Na2HP04对铁、镁、铝等的缓蚀就属于这一类型;(2)形成胶体物质,能够形成复杂胶体体系的化合物可作为有效的缓蚀剂,例如Na2Si03等;(3)在金属表面吸附,形成吸附膜达到缓蚀的目的,明胶、阿拉伯树胶等可以在铝表面吸附,吡啶及有机胺类可以在镁及镁合金表面吸附,故都可以起到缓蚀的作用[2]。

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研究开发进展

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研究开发进展氨基酸类缓蚀剂是一种新型绿色缓蚀剂,其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特点,因此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氨基酸类缓蚀剂的定义、种类、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氨基酸类缓蚀剂的定义和分类氨基酸是一种含有羧基和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在缓蚀剂中广泛应用。

氨基酸类缓蚀剂可分为有机物基氨基酸类缓蚀剂、无机物基氨基酸类缓蚀剂两种。

有机物基氨基酸类缓蚀剂包括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硫醇酸、羟基酸、胺基酸等。

无机物基氨基酸类缓蚀剂包括缬氨酸、天门冬氨酸、组氨酸等。

二、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研究进展1、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缓蚀机理氨基酸类缓蚀剂通过与金属表面形成配位键,阻止金属表面被氧化还原反应所腐蚀。

具体机理包括吸附减少基底金属的暴露面积,增加盐溶液的电阻,修复由于腐蚀而被破坏的表面膜,改善金属表面的化学环境等。

2、氨基酸类缓蚀剂的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人们尝试对其进行改性。

在传统氨基酸基础上,加入氧、氮等原子或者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吡啶等杂环结构,或对其进行聚合等改性,可以提高氨基酸类缓蚀剂的缓蚀效果,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优良。

3、氨基酸类缓蚀剂的应用氨基酸类缓蚀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水处理、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冶金等领域。

在石油化工中,氨基酸类缓蚀剂可以用作海洋油钻设备的缓蚀剂,避免海洋环境中的玻璃化作用。

在制药工业中,氨基酸类缓蚀剂可以用于净化制药中的金属离子污染,保证药品的纯度。

综上所述,氨基酸类缓蚀剂是当今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其具有高效、绿色、经济等诸多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研究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其缓蚀机理、改进其性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完井液用缓蚀剂研究进展

完井液用缓蚀剂研究进展

完井液用缓蚀剂研究进展0 引言随着油气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增大,钻完井液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完井液在储层的使用是为了降低在钻井、固井或压井、修井等作业中带来的储层损害,进而获得更多的油气产能。

现场应用最广泛的完井液为酸性完井液,它能有效地溶解由于在井筒液柱正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地层的有机物、聚合物以及有害固相,还能疏通油层孔道,为油气资源流入井筒创造条件[1]。

酸性完井液最主要的组成为酸液,以盐酸、氢氟酸、隐形酸以及有机酸为主,其他核心处理剂为助排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以及加重剂(无机盐和有机盐)。

助排剂的作用是降低酸性完井液的界面张力,有利于降低酸性完井液在岩心孔喉中的返排阻力;黏土稳定剂的作用是降低酸性完井液进入储层深部引起的黏土矿物水化膨胀、运移带来储层伤害;加重剂用来提高酸性完井液的密度,进而平衡地层压力;缓蚀剂为了保护金属设备来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金属被腐蚀后形成的亚铁离子会进入地层,造成储层伤害。

目前,酸性完井液用缓蚀剂的研究众多,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缓蚀效果、环保型、配伍性等)[2]。

因此,本文就完井液用缓蚀剂的种类、缓蚀机理以及应用效果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完井液用缓蚀剂的选择、应用以及缓蚀机理探讨进行技术参考。

1 缓蚀机理研究在钻完井过程中,酸性环境下给金属的腐蚀破坏是巨大的,不仅延长了钻完井周期,还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为了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先要对其缓蚀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3]。

早在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就缓蚀剂的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其缓蚀机理主要分为界面抑制机理、电解双层抑制机理、吸附膜抑制机理及钝化机理,其中吸附膜抑制机理在今后研究甚广,其主要原因为吸附膜抑制机理表明缓蚀剂分子由于苯环、杂环、N、O、S以及P 原子,能有效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有机油膜,有效隔离腐蚀介质,起到保护金属的目的[4]。

该缓蚀剂分子的吸附成膜能力直接影响到缓蚀剂的抗高温性能以及缓蚀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蚀剂研究新进展摘要:近年来缓蚀剂的发展做了概况,并对缓蚀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阐述,提出发展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及完善缓蚀剂快速、准确、原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国际上缓蚀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家。

其中,中国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缓蚀剂论文最多的国家,研究水平与世界基本保持同步。

欧洲对缓蚀剂的研究也非常重视,但其重点在混凝土缓蚀剂和铝合金缓蚀剂的研究。

目前,绿色天然缓蚀剂、多功能缓蚀剂以及基于分子设计的缓蚀剂开发是研究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缓蚀剂硬和软酸和碱吸附型缓蚀剂抑制效率正文:最新进展环境友好型缓蚀剃的开发年来,国内外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的开发主要通过合成有机化合物和从天然植物中提取两种方式。

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作为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的种类包括:咪唑啉系列、氨基酸系列、曼尼烯碱和硫代磷酸酯类等。

咪唑啉系列环境友好型缓蚀剂仍然是目前的开发热点之一。

氨基酸系列环境友好型缓蚀剂的研究已开发出了全有机多元复合水处理缓蚀剂、高效的酸洗缓蚀剂。

曼尼烯碱系列和硫代磷酸酯类缓蚀也剂逐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兴趣。

从植物中提取缓蚀剂是近年来缓蚀剂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开展了对白酒糟、滇润楠叶、麻竹叶、木薯、云南甜龙竹叶等的提取物对金属的缓蚀行为研究。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了特定树叶提取物在硫酸介质中对低碳钢的缓蚀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提取物对低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另外,米糠、无花果树叶、酒耶树汁等提取物也对金属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钢筋混凝土缓蚀剂引起混凝土内钢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碳化作用和氯离子渗透。

钢筋缓蚀剂的主要功能是抑制、阻止、延缓钢筋腐蚀的电化学过程。

缓蚀剂通常可作为外加剂掺加到混凝土中或涂敷在钢筋表面,优先参与并阻止腐蚀反应的阴阳极过程,从而有效地阻止钢筋的腐蚀。

早期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缓蚀剂有亚硝酸盐、铬酸盐、苯甲酸盐等,但由于它们存在有毒或者对混凝土性能有负面影响等缺点,逐渐被淘汰。

近年来新提出的迁移性缓蚀剂是含有各种胺和醇胺以及它们的盐与其它有机和无机物的复合型阻锈剂,能对钢筋表面的阴极和阳极同时产生保护作用,由于这类缓蚀剂具有渗透移动至钢筋表面并进行保护的特性,它既可应用于新建结构也可用于既有结构。

气相缓蚀剂气相缓蚀剂又叫挥发性缓蚀剂或气相防锈剂,常温下能自动挥发出缓蚀成分,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防止金属腐蚀。

通常使用的气相缓蚀剂大多是界面型缓蚀剂,其作用效果受缓蚀剂分子结构、缓蚀剂到达金属表面的途径、缓蚀剂的蒸汽压、金属表面吸附薄层液膜的pH等因素影响。

气相缓蚀剂到达金属表面后,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电化学抑制机理与成膜型机理。

电化学抑制机理主要是气相缓蚀剂抑制了金属的阳极过程、阴极过程或同时抑制阴阳极过程。

成膜型机理可分为氧化膜型缓蚀剂、沉淀膜型缓蚀剂和吸附膜型缓蚀剂。

高效环保的气相缓蚀剂新品种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将有机二胺或多胺化合物作为气相缓蚀剂的研究越来越多,氨基酸化合物具有无毒、易降解的特点,在缓蚀剂研究中备受亲睐,通过将气相缓蚀剂与天然的溶剂如植物油和它们的酯联合使用,可获得具有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的气相缓蚀剂。

铝、镁等其他金属缓蚀剂近些年,对铝及其合金的缓蚀剂研究主要有:氨基酸类、喹啉类、合成芳香环类含N 原子的化合物。

含有芳环结构的氨基酸由于离域π键的作用,使其更容易吸附在合金的表面,具有较好的缓蚀能力,而含巯基的半胱氨酸由于S的强吸附性,其缓蚀效果也较好。

色氨酸对铝合金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腐蚀、烟碱醛缩氨基硫脲对铝合金在不同浓度的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的腐蚀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香草醛与铝形成的膜层跟铝合金表面的膜层一起形成紧密的膜层,能有效地抑制腐蚀的电荷转移过程。

葡萄糖酸钠、肉桂酸钠、钼酸钠和硝酸盐均能较好的抑制铝合全在乙二醇一水体系中的腐蚀,其缓蚀能力大小顺序为:硝酸盐>肉桂酸钠>葡萄糖酸钠>钼酸钠。

镁合金的缓蚀剂研究却相对较少,当前主要是研究在冷冻液中对镁合金能起到防腐蚀作用的部分缓蚀剂。

KMn04、Na3P04、Na2Mo04、KF牙口NaF等无机类缓蚀剂主要抑制镁合金的阳极过程,而一些有机类缓蚀剂主要抑制阴极过程,有的表现为一种混合抑制型缓蚀剂特征。

磷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无机一一有机复合缓蚀剂在水一乙二醇体系中对GW103和AZ91镁合金的腐蚀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表现出优良的协同效果。

另外,许多多价的阴离子对镁的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X0ynˉ型阴离子,如铬酸盐、高碘酸盐、钒酸盐等。

这些酸根离子可在镁表面形成一层在很宽的pH范围内稳定的保护膜,从而对镁起到保护作用。

饱和的直链脂肪酸盐也是镁在水溶液中的缓蚀剂,脂肪酸金属盐对镁的缓蚀能力与其碳链的长度有关。

作用效果的在线可靠评价缓蚀剂在实际现场应用中,需要对作用效果进行原位评价,以便建立合适的缓蚀剂加注制度和评价防护效果。

但是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使得一些原位评价方法无法使用或者误差较大。

缓蚀剂在线评价方法根据具体场合适用不同方法,除了失重挂片法、铁含量跟踪分析等常用的方法外,利用电化学探针、电阻探针等技术对缓蚀剂性能进行在线监测也应用较广。

然而,单一的评价方法可靠性并不高,将多种技术统和成一个智能评价系统,可使各种监测技术获得的信息互补和相互印证,能大大地提高对缓蚀剂效果评价的可靠性。

另外还可利用分光光度法、原子示踪法、色谱法、加入定量已知可检出物质、直接检出缓蚀剂中某类物质或基团等方法。

发展趋势与展望开发绿色天然缓蚀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法的严格限制,人们希望开发一种高效、低毒、剂量小及成本低的新型缓蚀剂来取代原有的非环境友好型缓蚀剂。

绿色天然缓蚀剂是高效的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开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植物是天然缓蚀剂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已经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油橄榄叶、大蒜、海带、迷迭香叶、黄连、樟树叶、绿荼叶、油菜籽、竹叶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相应的成份、研究它们在酸性、中性、碱性的环境中对金属的缓蚀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于动物提取物作为缓蚀剂的研究较少,为数不多的研究集中在河蚌水解产物、鱼内脏水解产物、人类的头发、鸡蛋的水解产物等物质上。

另外,利用生物废料豆渣,采用浸渍方法制备氨基酸类缓蚀剂,利用化工生产下脚料制备缓蚀剂,用胱氨酸废水制备缓蚀剂等工作已有报道。

这不仅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多功能高效缓蚀剂的开发多功能高效缓蚀剂的开发,不仅有助于降低缓蚀剂的使用成本,而且可以减缓缓蚀剂对系统介质和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的缓蚀剂的研究和开发向多功能、高效、无毒、可生物降解方向发展,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对现有缓蚀剂进行改性研究,提高其缓蚀性能。

无论是有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还是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天然缓蚀剂,都可以从其结构或者化合态等方面进行改性,得到针对性强、缓蚀性能高的缓蚀剂。

(2)对现有的缓蚀剂进行复配研究,得到一种多功能的缓蚀剂,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目前,通过复配寻找高效缓蚀剂已经成为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但其中的复配机理、缓蚀剂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3)大力探索从天然植物、海产动植物中,提取、分离、加工新型缓蚀的有效成分,同时加强人工合成多功能基的低毒或无毒的有机高分子型缓蚀剂的研究工作。

(4)运用量子化学理论和分子设计等先进科学技术合成高效多功能和环境有好的高分子型有机缓蚀剂。

利用分子设计开发缓蚀剂设计开发更多缓蚀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显着的缓蚀剂对于应对各种复杂的腐蚀环境尤为重要。

随着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实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为新型缓蚀剂的开发设计提供了方向,即通过构建缓蚀剂的定量结构一一性能关系(QSAR)模型,设计、预测、合成新型高效缓蚀剂。

同时,充分利用相关试验结果,提高新型缓蚀剂分子设计的成功率,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利用分子设计开发缓蚀剂是缓蚀剂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缓蚀剂研究者不断投入探索通过理论计算利用分子设计来指导新型高效缓蚀剂开发的研究工作,但距离建立一个真正能通过分子设计来有效地指导缓蚀剂开发的模型和方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参考文献1.杜海燕;韩阗俐;路民旭;吴荫顺;吴伟明;;抗CO_2腐蚀油气井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J];表面技术;2006年01期2.陈红星,祁庆琚,应白桦;防锈油的研究开发与应用[J];表面技术;2005年02期3.杨尚军;谭世语;张研;;生物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6年01期4.赵永生,庞正智,卢艳华,王磊;咪唑化合物作为铜的盐酸酸洗缓蚀剂的QSPR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5.孙福星;庞正智;武德珍;沈建;;HCl中咪唑衍生物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6.江南;杨儒;邱瑾;李敏;;2,2-二羟甲基丁醛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7.徐光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杂散电流防护方案研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8.赵永生,庞正智;2-己基咪唑作为铜的盐酸酸洗缓蚀剂作用机理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9.李志林;韩立兴;陈泽民;;水基防锈剂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6年05期10. 吴伟明;杨萍;杜海燕;路民旭;钟洪鸣;;绿色缓蚀剂氨基酸在抑制金属腐蚀方面的应用[J];表面技术;2006年06期11. 刘文君;张英杰;章江洪;苏玉华;;工艺因素对硅酸盐无铬钝化中耐蚀性的影响[J];表面技术;2007年01期12.桂长清;铝空气电池的最新成就和应用前景[J];船电技术;2005年0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