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蚀剂研究进展
油气井抗CO_2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缓 蚀 剂 分 子或 离 子 可 以 相互 吸 引 , 大 表 面 覆 盖 度 , 高 缓 蚀 效 增 提 果 。尽 管 咪唑 啉 及 其 衍 生 物 作 为 油 田缓 蚀 剂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 效 果也较理想 , 但其 缓 蚀 效 率 和 毒 性 仍 有 较 大 的提 升空 间 。
系列缓蚀剂。
定性 良好 , 且毒性低 、 生物降解性好 , 可用于酸性 、 中性 及大气介 质 中 , 别 适 合 于油 气 田 中 抗 C : 蚀 。 国 内关 于 酰 胺 类 缓 蚀 特 O 腐
剂 研 究 较 早 的 是 脂 肪 酸 酰 胺 , 以 脂 肪 酸 为原 料 经 酰 胺 化 得 到 即
1 1 咪唑 啉类 缓蚀 剂 .
咪唑啉类缓蚀剂是 一种含 氮五 元杂 环化 合物 , 特殊 刺激 无
脂 肪 酸 酰 胺 。 李 谦 定 等 以 混合 脂 肪 酸 和 二 乙醇 胺 为 原 料 合 成 混合脂肪酸二乙醇 酰胺缓 蚀剂 , 类缓 蚀剂对 金属 制件有 较好 该 的保 护作 用 。 以 油 酸 为 原 料 合 成 酰 胺 类 缓 蚀 剂 的 研 究 也 有 报 道 , 海 燕 等 以 油 酸 和 乙 二 胺 为 原 料 在 溶 剂 二 甲 苯 中合 成 了 杜 油酸酰胺类缓蚀剂 , 并采用对其抗 C O 腐蚀 的性 能进行 了研究 ,
c ro in i h b tr s s o r so n i io swa umm aie rz d.Th r s e t fa p i ai n we e a tcp td. T r n o u t e e e r h a d d — e p o p c so p lc to r n ii a e he te d frf rh rr s a c n e v l p n s a s ic s e . eo me twa lo d s u s d
有机高分子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环 保 意 识 的 增 强 以及 人 们 对 生 活 品 质 的 高要 求 . 开发 绿 色环 保 型 高分 子缓 蚀 阻垢 剂 具有 重要 意 义 。
关 键词 : 高分 子 缓 蚀 剂 ; 腐 蚀 ; 理 ; 备 防 机 制
中 图分 类号 : S T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 0 3 (0 10 — 05 0 10 - 3 5 2 1 )1 0 0 — 4
第4 2卷
Vo1 2 . 4
中 国
井
AND R0CK SAIT J
有 机 高 分 子 缓 蚀 剂 的 研 究 进 展
康 永 . 秀娟 柴
( 西 金 泰 氯 碱 化 工 有 限 公 司技 术 中心 , 西 榆 林 7 8 0 ) 陕 陕 1 10
Re e r h Pr g e so g n c Po y e nhi t r s a c o r s fOr a i l m r I bio
K n o g, h i iu n a gY n C a Xu a j
(eh ooyC ne f h ni it h l - lai hmia C . t Y l S an i 1 10 T c nlg e tr a x Jna C oo a lC e cl o, d ui ha x oS i r k L n 7 8 0 )
Ab t a t Th p l ai n a d a d t n o h b t rh s b c me o e o e mo t d l— u e t o si n i c ro in tc n 1 sr c : e a p i t n d i o f n i i a e o n ft s ey — s d me h d n a t— o r so e h o . c o i i o h wi — . o y Or a i y e i h b t ri o o d c ro in i h b t n e e ta d h g c n mi e e t t e e o e i b c me o n i h b t r e g . g n ct p n i i fa g o o r s i i o f c n i h e o o c b n f , h r f r , t e o sh t n i i — o s o n i i i o r s a c . oy r a t- o o i n i h b tr i e s o fr a sn e— a e r mu t l — a e e s r tc ie f m n t e s ra e o h e r h P l me n i c r so n ii S a y t o m ig l y ro l p e ly r d n e p oe t l o h u f c f t e o i v i b s t r 1 S ti r f ce t u a l n et rt n i n n r tc in a o a e o lw lc lr ih b t ra d i h s a e ma ei . O i Smo e e f in .d r b e a d b t o e vr me tp oe t s c mp r d t o moe u a n i i n t a a i e o o o b c me o e o e h t s e e r h i h n iio e d No a a s ti o in f a c o e p o e g e n e vr n n r t cin p l— e o n f h o t tr s a c n t e i h b trf l . w d y .i S fsg i c n e t x lr r e n i me tp o e t oy t e i i o o me h bt ra o g wi h e e o me to e p e S e v r n n r t ci n a r n s n h e u r me to i h q ai i .Il ti i i l n t t e d v l p n fp o l ’ n io me tp o e t wa e e s a d t e r q i n o h o e n fh g u l y l e , e t f 1 i h b t n me h n s o e i h b tr t e p e a a in tp fte p l me n i i rwh c s p l t n f e t n i n n n t d — n i i o c a im ft n i i . h r p r t y e o oy ri h b t ih i ol i — r o e vr me t d i e i h o o h o uo e o a s v lpn e daeit d c d i i p p r e o i g t n r nr u e n t s a e . r o h
聚合物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1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u a z h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M 。n
; 蠹 羹 i 鬻瓣誊 l 篓 蠢 鬟 蠹 囊 瓣 鞣嘲槲端 辍鬻蠹 囊 i 熬l 嚣 鍪 鍪 l 嚣 i 鍪 l 蠹 嚣 嚣 冀 蓑 蠹 i 薹 蘩 鬻 鍪 瓣蠹 瑟 l 糍 瓣鬻露 鬻 鬻
a
嚣
冒
聚合物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小敏’ 刘亚 男 刘 晶姝 付朝 阳’ ( 1 . 华 中科技 大学化 学与化工 学院,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2 . 油 田技 术检 测 中心 ,山 东 东营 2 5 7 0 0 0 ) 摘 要 :聚合物缓 蚀剂 易在金 属底物 表 面形成单层 或 多层致 密的保 护膜 ,具有缓蚀效率 高、 缓蚀作 用持 久 、不 污染环境 等优 点 ,是 缓蚀 剂 的重要 发展 方 向之一 。本文综 述 了有机膦 酸 聚合
a s P— c o n t a i n i n g ,N— c o n t a i n i n g a n d v i n y l p o l y me r s we r e r e v i e we d a s we l l a s t h e c o r r o s i o n i n h i b i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e mp h a s i z e d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s t r y me t h o d . F i n a l l y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硫脲的缓蚀研究进展情况分析汇报

硫脲的缓蚀研究进展情况分析摘要硫脲作为防腐蚀领域的核心缓蚀剂,因具备独特的化学属性与广泛的实用性,而成为研究热点。
其缓蚀机制关键在于与金属表面的紧密交互,通过吸附作用形成持久保护膜并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显著降低了金属的腐蚀速度。
近期,研究学者运用电化学测试、失重分析等多种先进方法,全面评估了硫脲的缓蚀效果,并探究了其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应用效能。
硫脲缓蚀剂因其在石油化学工业、海洋工程等领域,尤其是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出色防腐性能而被广泛应用。
尽管成就显著,硫脲缓蚀剂的研发仍面临若干挑战,包括其作用机制的不明晰、环境适应性有待增强及长期稳定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侧重于深化硫脲缓蚀机制的理解,精细化调整其在各类环境中的应用策略,同时强化对其长期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探究。
这一系列努力旨在全面提升硫脲缓蚀剂的防腐能力,为防腐蚀科学的进步贡献力量。
关键词:硫脲;缓蚀剂;防腐蚀;机理探讨;应用实例;挑战与展望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硫脲作为一种关键性的防腐缓蚀剂,在抵抗腐蚀的领域内拥有悠久且广泛的应用史。
金属材料,凭借其高导热性、优异的韧性和耐磨损性等工艺优势,在当代经济发展的洪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这些材料在面对腐蚀性环境时显得尤为脆弱,易受侵袭,这不仅会削弱其性能与使用寿命,还可能对生产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鉴于此,研发如硫脲这般高效的缓蚀剂,用以护航金属材料,增强其抵御腐蚀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与迫切。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腐蚀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如高温、高压、高湿度等,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会显著加快。
硫脲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重要的缓蚀剂,能够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有效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
这种保护层能够阻隔腐蚀介质与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腐蚀反应的发生概率。
国内外学者对硫脲及其衍生物的缓蚀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涉及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多个方面。
二氧化氯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1 C O2 I 的腐 蚀 研 究
金 属在 C0 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的腐 蚀 主要 包括 以下方 面 : 1 ( )1 1C0 具有 强 的氧 化性 ,可 将 金 属 氧化 为 金 属 氧
化物 ( 如氧化铁)( )1: ;2C0 溶液中存在的 c一 l会破坏 钝 化膜 或 保 护膜 , 能形 成点 蚀 ;3CO 的发生 需 可 ( )I 在 酸性 条 件 进行 ,可 对金 属 设备 造 成 酸 I 蚀 , 生腐 因
此 , 备 的腐 蚀 性 可 以理解 为 C0 的 氧化 作 用 、l 设 1: c_
中 图分 类 号 :E 9 T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Pr g e so e e r h o c l n b t r o O2i i a o r s fr s a c n s a e ihi i fCI Ch n o n
L u — u . IJ n l, HOU Hu — in I n h a L u — iZ J i qa g
础。
属表面钝化膜更坚固 ,1 C0 的腐蚀性下降 ,但是由 于 C0 同时也发生歧化反应 , 1 故而将影响其消毒性 能, 所以建议在中性条件下使用 。
汪 春翔等 对一 种 C0 消毒 剂 的杀菌效 果与腐 1 蚀 试验 进 行 了研 究 , 果 表 明 , 剂含 C0 10 ・ 结 该 1: 5mg L 『的溶 液 对铜 、 、 钢 和不 锈 钢 的腐 蚀 速 率 分别 铝 碳
化
学
工
程
师
C e cl E gne h mi nier a
2 1 年第 1 01 2期
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8-10-06作者简介::房娟娟(1983-),女,山东济南人,材料加工工程专业,06级研究生在读。
钼酸盐缓蚀剂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房娟娟,许斌(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摘要:从钼酸盐的缓蚀机理、与其他缓蚀剂的协同缓蚀效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钼酸盐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钼酸盐缓蚀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钼酸盐;缓蚀机理;协同缓蚀效应;缓蚀剂中图分类号:TG17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08)11-0017-03Develop m ent and D eveloping D irection ofM olybdate I nhibitorFANG Juan -juan,XU B in(Schoo l o fM aterials Sc ience and Eng i n eering ,Shandong Jianzhu Un i v ersity ,Ji n an 250101,Ch i n a )Abst ract :The i n hibiti o n m echanis m of m o l y bdate i n h i b itor and its synergy effects w ith other corrosion i n h i b ito rs w ere researched.The progress and the f u ture research directi o ns o f the m o l y bdate inhibitor w ere rev ie w ed ,bo th at ho m e and abroad .K ey w ords :m olybdate ;i n hibiti o n m echanis m;concerted effect of co rrsion inhibiti o n ;corrsion inhibitors 钼酸盐阻锈剂因其低毒,无公害,高效,稳定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绿色缓蚀剂对金属铝的缓蚀性能研究进展

第47卷第12期2019年6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7No.12Jun.2019绿色缓蚀剂对金属铝的缓蚀性能研究进展*刘云霞,文家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摘 要:两性金属铝因其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等多个领域,但当pH<5时或pH>9时,铝会被腐蚀,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添加缓蚀剂来减少铝的腐蚀㊂本文首先介绍了缓蚀剂的概念及分类,然后综述了缓蚀剂对金属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作用机理,接着综述了绿色缓蚀剂对金属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其缓蚀规律㊂展望了将来金属铝基绿色缓蚀剂的具体发展方向㊂关键词:绿色缓蚀剂;铝;缓蚀性能 中图分类号:TG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9)12-0027-02*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603011)㊂第一作者:刘云霞(1985-),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缓蚀剂㊁电池㊂Research Progress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Green CorrosionInhibitors for Aluminium Metals *LIU Yun -xia ,WEN Jia -xi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401120,China)Abstract :Aluminum has excellent character and is used widely for many fields,such a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al.However,when pH<5or pH>9,aluminum will be corroded,corrosion inhibitors should be added to reduce the corrosion of aluminum.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rrosion inhibitor were introduced.Then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um in different media were reviewed,and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law of green inhibitor was summarized.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aluminum was prospected.Key words :green corrosion inhibitor;aluminum;corrosion inhibition property金属铝具有密度小㊁质量轻㊁外观美㊁比强度高㊁导电性好㊁易于成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工㊁电子㊁化工㊁航空㊁建材㊁交通等领域及日常生活中㊂相对其他金属而言,金属铝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因为它能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阻止Al 的进一步氧化,但这层膜是两性氧化物,只有在pH 介于5~9之间时才能保持稳定㊂当pH<5时,这层膜会大量溶解生成Al 3+;当pH>9时,则会生成AlO 3+2,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添加缓蚀剂来减少铝的腐蚀[1]㊂早期缓蚀剂多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类的纯化学品缓蚀剂,如铬酸盐㊁亚硝酸盐㊁磷酸盐及一些含氮类㊁磷类化合物等,大多有毒,且其残留物难于降解,严重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对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要求,研究和开发出环境友好型缓蚀剂,是缓蚀剂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2]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绿色缓蚀剂,不仅成本低㊁来源广,且在低毒,低残留及后续处理方面有着突出的优越性,在缓蚀剂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化学㊁水处理等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和绿色缓蚀剂研究的重要方向[3]㊂1 缓蚀剂的概念及分类缓蚀剂是一种指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介质中的可以防止或减缓金属腐蚀的纯净物或混合物㊂加入微量或少量缓蚀剂可使金属在介质中的腐蚀速度明显降低直至为零,同时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保持不变㊂按化学成分,缓蚀剂可分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㊂一般而言,无机金属缓蚀剂必须容易与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不能渗透的氧化膜,从而阻止介质中的离子与金属的进一步相互作用,延缓金属在介质中的溶解㊂但大多数无机缓蚀剂的毒性大,例如铬酸盐㊁亚硝酸盐㊁硅酸盐等都具有较大的毒性㊂有机缓蚀剂则必须含有杂原子或者双键,具有大比表面积,活性中心等等,这样通过吸附作用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覆盖层,从而隔绝金属与外界活性离子的接触㊂大多数有机缓蚀剂的价格较高,成为阻止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㊂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新型高效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缓蚀剂已成为未来缓蚀剂的发展方向㊂2 缓蚀剂对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机理概述缓蚀剂对铝表面的保护作用机制大致有三种类型:吸附型㊁扩散型㊁表面变化型㊂在酸性介质中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型㊂吸附型缓蚀剂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及共价键的化学吸附,在分子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隔离介质与金属,进而抑制金属的腐蚀,如含氮的有机物(亚胺㊁胺㊁偶氮化合物等)㊁含硫化合物(硫醇㊁硫脲㊁噻吩及衍生物等)㊁含氧有机化合物28 广 州 化 工2019年6月(丁醇㊁醛㊁癸二酸盐㊁酯㊁酮等及衍生物等)㊂在碱性介质中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扩散型㊂扩散型缓蚀剂分子主要作用于金属的全表面,通过增大局部微电池内的电阻,降低腐蚀电流,进而抑制铝的腐蚀受到,如动物胶㊁海藻酸钠㊁阿拉伯胶㊁琼脂等高分子有机物㊂在中性介质中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表面变化型缓蚀剂,缓蚀剂分子通过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反应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如硅酸盐㊁铬酸盐㊁磷酸盐等无机化合物,及具有螫合作用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如铜铁灵㊁甘氨酸㊁羟基喹啉衍生物等㊂3 绿色缓蚀剂对铝在不同介质中缓蚀性能研究进展3.1 酸性介质盐酸或磷酸在工业上常用作除垢剂㊁电化学蚀刻剂和抛光剂,此时,必须添加缓蚀剂阻止Al的腐蚀㊂Deng等[4]采用先用80%乙醇回流后用石油醚萃取后再蒸馏得到黑棕色提取物,研究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Al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极化曲线表明该提取物对Al在盐酸介质中表现为阴极极化,阻抗分析表明在1mol/L盐酸中,温度为20℃,缓蚀剂的浓度为1g/L,缓蚀效率为93.6%㊂文献[5]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巴戟天属菘蓝叶提取物对Al在0.5mol/L盐酸介质中的缓释行为,当温度为303K,缓蚀剂的浓度为7%㊁浸泡时间为2h,缓释效率为96.72%㊂随着温度和盐酸浓度的增加,缓蚀剂的缓蚀作用下降㊂热力学参数表明缓蚀剂分子在Al表面的物理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㊂Umore等[6]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在30~60℃时酒椰橡胶分泌物对Al在盐酸介质中的缓释行为㊂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上升而升高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㊂热力学参数表明缓蚀剂分子在Al表面的物理吸附遵循Temkin等温线㊂Rao等[1]采用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芫荽果提取物在1mol/L的磷酸介质中对铝的缓蚀行为,发现缓蚀剂的缓蚀作用受其浓度和温度影响㊂该提取物在金属表面的行为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极化测试表明该缓蚀剂在铝表面是物理吸附,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30℃,缓蚀剂的浓度为500ppm 时,缓蚀效率可达到72.75%㊂Rao等[7]研究了藤黄提取物在在1mol/L的磷酸介质中对铝和6063铝合金的缓蚀行为,发现刚开始时混合吸附,后面是化学吸附,在50℃,缓蚀剂的浓度为500ppm时,缓蚀效率可达到93.04%㊂李楠等[8]采用浸提旋蒸法得到了麻竹竹叶提取物,研究该提取物在1mol/L硝酸溶液中对金属铝的缓蚀行为㊂研究结果表明,麻竹竹叶提取物对铝的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铝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㊂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该缓蚀剂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㊂3.2 碱性介质Namrata等[9]研究了辣木树㊁三木果树㊁芒果树的树干提取物对铝合金在1M氢氧化钠的缓蚀行为㊂在303K下,在这三种提取物中,辣木树树干提取物浓度为0.6g/L时表现出最大的缓蚀效率,约为85.3㊂极化曲线表明三者均为混合型缓蚀剂,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㊂该小组还[10]采用电化学阻抗,动电位极化和线性极化电阻技术研究了大麻㊁萝芙藤㊁柠檬㊁番荔枝㊁鸭嘴花五种植物叶子提取物对铝合金在1mol/L NaOH溶液的缓蚀行为㊂其中,萝芙藤表现出最大的缓蚀效率,当其浓度为0.2g/L,缓蚀效率为97%㊂文献[11]采用失重法研究了腰果酚对铝在NaOH溶液中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腰果酚对铝在NaOH溶液有较好的缓蚀作用,且缓蚀效果随腰果酚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在5%NaOH溶液中加入0.04g/mL的腰果酚时,失重率为4%㊂ 3.3 中性介质Deyab[12]采用迷迭香萃取物来控制生物柴油中铝的腐蚀㊂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法测定其缓蚀效率㊂缓蚀剂的效率随着缓蚀剂的浓度增加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㊂缓蚀剂在铝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㊂极化测试表明迷迭香萃取物是一个以阳极极化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㊂在常温下,该缓蚀剂的浓度为0.5g/L,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为95.7%㊂4 结 语目前,对环境友好型金属缓蚀剂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大多是对钢铁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作用的研究,对于Al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缓蚀机理的研究,绝大部分观点和解释还只是推测,没有很明确的实验支撑和较完善的理论体系㊂因此,未来可对Al在不同介质中的缓蚀机理进行更全面㊁更深入的研究㊂另外,对绿色植物提取物缓蚀剂的研究方面,至今还没能确定具体是什么活性成分在起作用,可能是多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某一单一组分,今后可通过现代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对绿色植物提取物缓蚀剂进行更深入研究,得到更高效的绿色植物提取物缓蚀剂㊂在当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绿色缓蚀剂将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㊂参考文献[1] D Prabhu,P Rao.Coriandrum sativum L.-A novel green inhibitor for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ium in1.0M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J].J Environ Chem Eng,2013,1(4):676-683.[2] 范洪波.新型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6):2-5.[3] S A Umoren,I B Obot,E E Ebenso,et al.The Inhibition of aluminumcorrosion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by exudate gum from Raphia hookeri[J].Desalination,2009,250:225.[4] S D Deng,X H Li.Inhibition by 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leavesextract of the corrosion of aluminium in HCl solution[J].Corros Sci, 2012,64:253-262.[5] K Krishnaveni,J Ravichandran.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 of leaves ofMorinda tinctoria on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ium surface in HCl medium[J].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2014,24:2704-2712.[6] S A Umoren,I B Obot,E E Ebenso,et al.The Inhibition ofaluminium corrosion in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by exudate gum from Raphia hookeri[J].Desalination,2009,247:561-572.[7] D Prabhu,P Rao.Adsorption and inhibition action of a novel greeninhibitor on aluminium and6063aluminium alloy in1.0M H3PO4 solution[J].Procedia Materials Science,2014,5:222-231. [8] 李楠,刘祥义,刘建祥,等.麻竹竹叶提取物对铝在HNO3介质中的缓蚀性能[J].清洗世界,2016,32(6):5-8.[9] Chaubey N,Savita,Singh V K,et al.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of different bark extracts on aluminium in alkaline solu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rab Universities for Basic&Applied Sciences, 2016,22(C).[10]Chaubey N,Yadav D K,Singh V K,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leaves extracts for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 on aluminium alloy in alkaline medium[J].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2015,8(4): 476-483.[11]陈玉,王强伟.腰果酚对铝在酸/碱体系中缓蚀作用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5):51-53.[12]M A Deyab.Corrosion inhibition of aluminum in biodiesel by ethanolextracts of Rosemary leaves[J].J Taiwan Inst Chem E,2016,58:536-541.。
环境友好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理 又 十分 复 杂 . 据 缓 蚀 剂 使 用 的介 质 、 电 极过 程 根 对
的影 响 、 金属 表 面 形 成 保 护 膜 的 特 征 等 不 同 而 有 在
不 同 的分 类 方 法 【 . 常 按 照 化 学 组 成 可 以将 其 分 3 通 ]
为 无机 缓 蚀 剂 和 有 机 缓 蚀 剂 两 类 .
环 境 友 好 缓 蚀 剂 的研 究 进 展
王 慧 龙 郑 家巢
( 中理 工大 学 化学 系 武 汉 4 07 ) 华 3 0 4
摘要 关键 词
综 述 了环境 友好 缓 蚀剂 的研 究 进展 . 缓 蚀 剂 的分 子设 计 、 成 、 配 、 用 等 方 面 综 合 评 价 缓 蚀剂 的 环境 从 合 复 应 腐蚀 缓蚀剂 环 境 影 响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4 5 2 0 ) 50 7 —5 0 26 9 ( 0 2 0 .2 50
腐蚀是现代 工业 和 生活 中的 重要 破坏 因 素, 据 估 计 , 蚀 造 成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 约 占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腐
的 3 -4 % %… . 添 加 缓 蚀 剂 是 一 种 工 艺 简 便 、 而 成 本低廉 、 用性 强的方 法 , 广泛 应 用于 石油 开采 、 适 被
s e gitc e f c nd a p i a i r pe te r h a ft t dy f re io yn r s i fe ta p lc ton p o ri sa e t e go lo he s u o nv r nm e a — re l or o nt l —f ind y c r —
( a h n ie st f , in ea d Teh oo y,Wu an 4 0 7 Hu z o g Un v ri o S e c n c n lg y c h 3 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蚀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经历了不同阶段。
最初, 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 为钢铁材料酸洗除锈和设备的除垢, 研制了酸洗缓蚀剂。
随后, 因石油工业油井酸化技术的需要, 研究开发了油井酸化缓蚀剂和油气田缓蚀剂。
此后, 随着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 海水、工业用水等冷却系统用的中性介质无机缓蚀剂迅速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 由于武器军械的防锈, 促进了气相和油溶性缓蚀剂的迅猛发展。
19 43 年美国S hel lDev el o pmen t C o . 研制生产了亚硝酸二环己胺, 次年又推出亚硝酸二异丙胺产品, 用于军事工业, 取得很好的防锈效果。
5 0 年代初, 苯三唑( BT A ) 对铜及其合金的优异防锈性能, 引起科技界和企业人员广泛重视, 缓蚀剂研究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心。
随着工业技术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缓蚀剂得到较快发展。
6 0 年代是腐蚀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重要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 世界金属腐蚀会议、欧洲缓蚀剂会议等) 均在6 0 年代初举行首届会议; 一批腐蚀专业刊物( M at er i alPer f or man ce ( 美) , C or r os i o n S ci en ce ( 英) , Br i t i s h C o rr os i o nJ ou rn al ( 英) , !∀ # ∃∀ % %& ∋( 俄) , 材料保护( 中) , C o rr os i o nA bs t r act s ( 美) , ! ∀# ∃% & ∋() ! % ∗+ . ! ∀# . 66 . ! ∀# ! ∀ # ∀∃# % % # & !! ( 俄) ) 亦均于60 年代创刊发行。
这些学术活动及专业刊物的出版发行, 对促进缓蚀剂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Hacker man . N 在第一届欧洲缓蚀剂会议( 1 96 1) 上宣读了关于“软硬酸碱( HS A B ) 原则”的论文, 对缓蚀剂分子设计、筛选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引起参会各国代表的重视和兴趣。
日本荒牧国次等人对软硬酸碱理论在缓蚀剂研究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工作,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推动了缓蚀剂理论发展。
Br oo k M于19 62 年, 收集整理了3 0 ~5 0 年代期间, 海外期刊、专利上发表的约15 0 种缓蚀剂的名称、组成及应用范围( 金属及腐蚀介质) 等资料, 其中大部分为单一组分。
同年, M err i ck . R . D 等人在美国国家腐蚀工程师协会( N A C E ) 主办的学术年会上, 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投放市场的一批商品缓蚀剂( 如: Ro di n e- 93 、Ro di n e- 1 15、Ro di ne- 21 3、Ar mo hi t -25 、Ar moh i b - 28 、DoW el l - A 1 2、DoW el l - A 73 、……) 的牌号、组成、物化性质及在几种酸溶液( H2S O 4、HC l 、HN O 3、H3PO 4、……) 中的缓蚀剂效果。
吉野努于1 96 3 年采用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复配, 有效地解决了盐酸、硫酸、氨基磺酸等对低碳钢的腐蚀问题。
这种复合型缓蚀剂由硫脲- 乌洛托品- C u2+三组分组成。
加藤正义于196 4 年研究了阿拉伯胶、可溶性淀粉、琼脂等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作为碱液中铝用缓蚀剂的问题, 试验结果表明, 大多数试样的缓蚀效率在80 % 以上。
但多糖类一旦水解为单糖类时, 则会促进铝的腐蚀。
60 ~70 年代, 印度的Des ai . M . N 教授等先后在A nt i c o r ro si on 及其他专业刊物上, 连续发表数十篇论文, 阐述有关铜、铝及其合金在工业冷却水、盐酸、硫酸、硝酸、碱液及盐类溶液中, 各种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的研究结果。
缓蚀剂的品种涉及广泛, 有硫脲、苯胺、苯甲酸、苯酚、醛类及其各种衍生物。
此外,还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等。
Wal k er . R指出苯三唑( BT A )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作为铜在盐酸、硝酸、硫酸、磷酸及盐类溶液中的缓蚀剂。
J . V os t a对氢氟酸用缓蚀剂进行了试验研究, 提出苄基亚砜、二苯基硫脲、二苯胍等 1 0 余种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氢氟酸用缓蚀剂的有效成分。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引进的大型电厂锅炉氢氟酸酸洗缓蚀剂提供了7 个配方( 吡啶类、硫脲类、硫基苯并噻唑、硫氰酸铵等) , 解决了元宝山电厂酸洗机组生产发电的需要。
70 年代末, 华中理工大学与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合作研制出77 01 复合缓蚀剂在我国四川第一口7 0 00 m( 井下温度19 6 ℃) 超深井压裂酸化应用获得成功, 解决了我国油井酸化缓蚀剂技术难题。
Per r y. R. B收集整理了前苏联的56 个商品缓蚀剂的牌号、化学组成等详细资料, 对了解该国缓蚀剂的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Hor n er . L为考察盐酸溶液中铝用缓蚀剂的性能, 对4 46 种有机化合物进行了评测试验, 从中筛选出缓蚀性能优异的辛烷基磷酸、试铜铁灵、苯锑酸、三苄基砷、苯基溴化钾等约1 0 余个品种。
1 98 1 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缓蚀剂专业委员会成立, 挂靠华中理工大学。
同年在武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会议。
迄今为止已召开了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会议, 共交流学术论文8 50 余篇, 对提高我国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应用技术,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缓蚀剂的理论研究, 主要在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化工机械研究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等进行。
曹楚南院士等用稳态极化曲线、线性极化电流、交流阻抗研究了酸性介质中吸附型缓蚀剂的电化学参数, 进行缓蚀机理分析, 提出了复盖效应、负催化效应等缓蚀理论模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研究水平处于国际缓蚀剂研究工作的前列。
杨文治教授用光电子能谱法、俄歇电子能谱法、激光椭园光度法等研究了浓盐酸中缓蚀剂的缓蚀机理。
宋诗哲、唐子龙、郑家焱木、王海龙、俞敦义、汪祖模、王大喜、张敬畅等研究工作者, 采用量子化学法研究缓蚀机理, 通过大量计算, 找出苯胺、咪唑啉、酰胺、羧酸、……等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量子参数与缓蚀效率之间的关联性。
我国缓蚀品种开发工作, 在7 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进展较快。
参加这项研究开发的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近百余个单位: 中科院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华中理工大学、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兰州化工机械研究院、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武汉水力电力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北京62 1 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天然气研究院、天津化工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辽宁省化工研究所、沈阳化工研究院、天津化工研究院、广州机床研究所、成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及江汉、四川、华北、中原、大庆、胜利等油田的研究所, 研究开发了许多新的缓蚀剂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 仅酸洗缓蚀剂的品种就有 2 00 种以上。
我国水溶性、油溶性和气相缓蚀剂的研究和应用, 在“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得到了较快发展, 研制出一大批防锈性能好的新材料, 在生产应用中解决了机械产品、钢铁材料和军工产品的锈蚀问题。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研究的N PB S ( 硼氮磷硫型) 润滑防锈添加剂, 具有优良的润滑、防腐蚀、抗磨损、热稳定和低温使用的多种功能, 用4% ~6% N PB S 配制防锈油, 油品各项防锈性能指标优良。
复合硼酸酯与稳定剂等复配的T 8- M G 油溶性添加剂, 也是一种具有优良的防锈、润滑添加剂。
防锈油分类有: 厚膜防锈油、薄层防锈油、超薄层防锈油、无毒薄膜防锈油、大件户外溶剂型防锈油、精密仪器防锈油、残液置换防锈油、非密封包装钢铁用气相防锈油、铝制件防锈润滑两用防锈油等一百多种油品。
气相防锈材料品种也很多, 仅防锈纸产品有近百种, 年产量7 0 00 t 以上。
武汉防锈纸厂、沈阳防锈包装材料公司和广州防锈材料厂等是生产防锈材料的专业厂。
如武汉防锈纸厂生产的“海鸥”牌气相防锈纸, 其防锈性能与日本JI S Z—1 53 6 及美军M IL P- 3 42 0 标准相近。
该厂生产的1#、2#、3#、13#、19#、41#防锈纸和专用于冷轧板、镀锌板、镀锡板和硅钢片的防锈纸, 为武钢、宝钢、首钢等冶金企业和机械产品防锈色装, 获得良好的效果。
80 ~90 年代, 国内研究的缓蚀剂新品种很多, 但绝大部分为实验室研究结果, 未能提供投放市场的效果及商品化, 详情见历届全国缓蚀剂论文集。
E l d ak ar . N对苯三唑及其衍生物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试验。
在硫酸中对铁试样的阳极腐蚀溶解抑制效果, 按下列顺序:BT A - C OO H > BT A - N H2 > B T A - C l > BT A - C H3 > BT A - N O2 >BT A 。
S al ch R M 等于8 0 年代初期, 从保护生态环境考虑, 探索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缓蚀剂的有效组分工作, 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以钢为例, 在盐酸溶液中, 芒果皮提取物的缓蚀效率为82 % , 柑桔皮及芦荟叶提取物为8 0% , 石榴皮提取物为6 5% 。
19 86 年, 陶映初等先后发表了从茶叶、花椒、果皮中提取缓蚀剂有效组分; 从芦苇、水莲的叶、茎提取缓蚀剂有效组分取得较好的结果, 并研制出L K - 4 5 酸浸钢材用缓蚀剂。
郭稚弧从黄柏、桔皮、黄苓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缓蚀剂有效组分获得成功。
Fo ul d A S于1 98 8 年提出要关注硫化氨基脲衍生物作为铝在HC l 中缓蚀作用。
汤克峻于19 87 年, 发表了有关钼酸盐作为工业水处理用缓蚀剂的研究报告。
报告肯定了它的优异性能及环保安全性, 指出成本偏高。
陆柱于19 88 年(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N o . 2 ) , 提出有关钨系水处理用缓蚀剂的研究成果, 这种缓蚀剂与钼系缓蚀剂均为无机缓蚀剂的优秀组分, 已受到极大关注。
Gr ow cock . F. B开发了一种油井酸化高温缓蚀剂“P PO ”( 3- 苯基- 2 - 丙炔醇) , 在1 ~9 mol / L 盐酸中, 高温井下对钢的缓蚀率高达9 9% 以上。
80 年代末9 0 年代初, 华中理工大学郑家焱木等研究出高温18 0 ℃浓盐酸酸化缓蚀剂86 01 - G ( 季铵盐复合物) 和15 0 ℃盐酸酸化低点蚀缓蚀剂8 40 1- T 及8 70 3- A( 季铵盐化合物) , 分别在胜利、大庆油田应用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