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昆仑山—祁连山
界线:400毫米年等降 水量线 界线:地势 第一、二级 阶梯分界线 主导因素: 地势和地形 主导因素:降水 主要因素:海陆因素 北方地区 界线:秦岭—淮河一 线 主导因素:气候 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南方地区
中国四大 地理区域 横 断 山 脉
秦岭—淮河 青藏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经济作物 主要水果 传统主食
多为旱地
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 (华北地区) 小麦、玉米 大豆、花生 甜菜 棉花 苹果(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梨 面食、小米(黄土高原)
多为水田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棉花、蚕丝 柑橘、香蕉 大米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包括内蒙古和新疆的全部 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 或大部、宁夏北部、甘 山以北 肃西北部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 四川的西部 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 脉和祁连山脉以南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农业
北 方 与 南 方 的 人 文 差 异 生活
传统交 通工具
传统体 育活动
汽车
溜冰、滑雪、骑马
船舶
龙舟竞赛、游泳
传统民居 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 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体高,注意通风散热(徐顶 (平顶屋) 屋)
文化
剧 种 乐 器 园 林 建 筑
梆子、秦腔等,唱腔高亢
越
越剧、黄梅戏、昆曲等, 唱腔委婉
唢呐,讲究“抬头瞪眼,慷慨 萧,讲究“低头眯眼,余音饶 激昂” 梁” 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与周围 小巧玲珑,与水乡风光融为一 体,如江南苏州园林。 开阔的地形特点相映生辉,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P28中的图6.13)1、区域全貌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ppt

影响因素:气温、降水、地形
耕地 耕作 类型 制度 一年 一熟 或两 年三 熟
主要 农作 物
传统 民居
传统 运输 方式
马车
北 方 地 区
旱 地
小麦、 屋顶 大豆、 坡度 花生、 较小, 甜菜 墙体
较厚
水
南 方 地 区
田
一 年 两 熟 至 三 熟
水稻、 屋顶 油菜、 坡度 甘蔗 大, 墙体 棉花 高
船
>800毫米
影响因素 雨季长短
E:我国的东西差异──干湿区
400毫米
西部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东部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我国的南北差异──干湿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区
影响因素
降水
F:我国的东西差异──河流
400毫米
西部 河流稀少 多内流河
东部 河流众多 多外流河
我国的南北差异──河流
冬,北部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指导运用 18分
不同区域 的差异
你能够说出这些区域存在哪些差异吗?
奇妙之旅
穿越之旅
从 北 往 南
从东往西
A:我国的东西差异──地形
400毫米
西部
东部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内蒙古)高原、 东南丘陵、 (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 (云贵、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盆地、山地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北方地 乌鞘岭以东、秦岭- 区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 黄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 南方地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沿海和西南各省 青藏高原以东,东南 区 部临东海、南海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提纲

D
南抵 C 秦岭 河流D 是 黄河
丰富多彩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
A
B
的黄土高 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在坛中供奉
原文化 的“五色土”中,黄土位居中央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
C
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窑洞是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民居,黄 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比较 干燥,容易开挖
白羊肚头巾—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 北民歌
东北平原 存在问题: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保护 采取措施: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湿地---“地球之肾” 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平原 湿地功能: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第二节 东北三省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D E
D地是我国领土最北端 E是我国领土最东端
④韩国 ⑤日本
第二节 东北三省
历史上的 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 北大荒 草枯苇塘”的景
地位
发展的 有利条 如今的北 件 大仓
不利条 件
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国际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交往 等。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使北京成为 中心 “双奥之城”
科技 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拥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 突破重大科研难题,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为重点, 中心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①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②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
③自西向东,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总之,我国的气温、将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人类活动差异显著①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南稻北麦;②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东密西疏;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的村落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C等温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暖温带及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区及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⑤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即小麦及水稻主产区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区及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的分界线⑧河流结冰及不结冰的分界线⑨旱地及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⑩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5、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①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②根据干湿程度划分为:,,,。
③根据气温差异划分为:,,,,,。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①划分标准:依据总体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②四大区域: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③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⑴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⑵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即—山脉—山—山—山脉。
)⑶青藏地区及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为界,(即山脉—山脉—山脉—山脉。
)7、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1)地理区域的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运用】:①如珠江三角洲是区域;②如工业区是区域;③如西藏自治区是区域。
8、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9、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0、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和特点(2)四大地理区域及界线的确定①A 及C :大致及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降水);②C 及D :大致及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练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速记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新疆位于上图中的()A.①B.② C.③D.④2.③区域中典型的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针叶林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3~5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笔记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的主题是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讲述了中国地理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文化。
以下是详细的笔记内容: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 中国的地理差异:由于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
2.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3. 自然区的特点: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草原和荒漠分布广泛。
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4. 中国的人文地理差异:农业:东部季风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河谷农业为主。
人口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
经济发展: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二、地域文化1. 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形成的。
2. 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差异性。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地域文化的表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民俗风情等方面。
例如,南方的园林建筑和北方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各异;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的赛龙舟和北方的扭秧歌等民俗风情也各具特色。
三、总结通过学习第五章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地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这导致了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地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和地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 西北内陆荒漠广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 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结合下面几幅图片,观察下面所示红色分界线,说明其地 理意义?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0°C等温线相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候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接近
图5.1 我国的三级阶梯
1.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旅游景点,两处景点所
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B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2.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民居分布在( B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学课本P2-4,从气温、降水、地势方面了解我国自然环 境的差异。
南部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
北部黑龙江长冬无夏,一年中有近半 年天寒地冻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8℃
16℃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北
气 温 逐 渐 降 低 南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 C)
A.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B.农作物一年一熟 C.耕地多以水田为主 D.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4.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的描 述,错误的是:( B )
A.水资源:南丰北缺 B.人们主食:南面北米 C. 传统运输:南船北马 D.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5.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
的分界线是( C )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C、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干湿区的划 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活动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有什么不同?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
为什么 气温
不同?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的影响
归纳
有什么不同? 北方:小
河流流量
南方:
金色中国
黄色中国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势
C
A
B
屋顶 坡度 陆运 较小, 墙体
较厚
水 田
一年 两熟 至三 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屋顶 坡度 大, 墙体
水运
高
活动
1、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低于0℃
高于0℃
800㎜以下
平原、高原
有 旱地 小麦
800㎜以上
平原、盆地、丘陵、 高原
无
水田
水稻
活动
2、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 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一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旱地和水田分界线 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旱 地
一年 一熟 或两 年三 熟
小麦、 大豆、 花生、 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