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教学课件

油层物理教学课件

达350-450亿立方米;从中东、非洲进口原油(含国外经营)
2000-3000万吨。为此,需要规划建设相应的输油、输气国 际管线,开通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至中国,以及
未来中东—土库曼斯坦至国内的油气供应战略主渠道。
三、油层物理的研究内容
颗粒 实体 岩石 胶结物 油层 孔隙(空隙) 流体:油-水、气-水、油-气-水
海洋石油总公司原油生产正处于上升期,1996年产油 量已达1500万吨,预计本世纪末仍可保持在1500万吨左 右。2001-2010年预计可新增探明储量10亿吨左右,2010 年原油产量可达2000万吨左右。这样,2010年全国原油
产量大致可达17000~19000万吨。
中国陆上油田的主体是60-70年代投入生产的,进入80 年代以后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采油期,依靠加密钻生产井才 维持产量的稳定。1981-1995年期间通过钻加密井所增加的 可采储量占新增可采总储量的46.2%;其新建生产能力占新 建总生产能力的53.8%。
1桶(bbl)=0.158988m3
至1995年底,全国已发现油田454个,其中海域24个, 已投入开发油田342个,其中海域16个。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已投入开发油田320个,动用石油
地质储量129.57亿吨,其中可采储量43.11亿吨,最终采收
率33.3%;各类井共有103423口,其中,采油井72255口,注

1933年,美国人G.H.法奇等人首先进行了油层物 理方面的研究,研究了流体性质和测试技术; 1934年,R.D.乌索夫和M.马斯盖特等在达西定律 基础上研究了测量岩样渗透率的方法;


1935年,R.J.薛尔绍斯研究了井底取样器和测量 样品物理性质的方法。测量项目包括:压力-体积 -温度之间的关系,饱和度、饱和压力、油中的溶 解气量、原油由于气体的分离而导致的伸缩等。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1.天然气的视分子量:在0℃,0.101Mpa , 1mol 的天然气所具有的重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标准状况下,天然气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

3.天然气的比重: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天然气的重度与空气的重度之比. 4. 天然气压缩因子Z 的物理意义: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5.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地面标准状况下单位体积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6. 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率(天然气的弹性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的变化率。

7. 粘度:流体内摩擦阻力的量度8. 地层油单相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9. 地下油气的两相体积系数:在饱和压力以下的某一压力时,地层原油和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地面脱气油的体积之比,10. 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11. 表面自由能:由于界面分子力场不平衡使得界面层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

12. 比表面能:表面层单位面积上所具有的自由表面能。

13. 吸附:某物质在界面层中浓度能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

14. 润湿: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5. 润湿性:当固体表面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的趋势。

也称为选择性润湿。

16. 岩石的比面:单位体积的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

单位:32/m m 。

记作:S 。

17. 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其外表体积的比值18.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19.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记作:Φe20. 岩石的流动孔隙度:岩石的可流动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记作: Φf21. 岩石弹性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视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22. 饱和度:孔隙体积中某相流体所占有的百分数。

油层物理复习

油层物理复习

油层物理复习油层物理复习一、名词解释1、溶解系数:当温度一定时,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解气量的增加值。

2、溶解度:压力为p时,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的气量。

3、溶解气油比:地层油在地面进行一次脱气,将分离出的气体标准(20°C,0.101Mpa)体积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

4、压缩因子: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5、压缩系数:在等温的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6、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一般以重量分数表示。

7、比面:单位体积岩石的总表面积。

8、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一种流体完全饱和的时测得的渗透率。

9、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10、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11、气体滑脱效应: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偏离流体流动特征,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零的流动现象。

12、界面张力: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力。

13、润湿反转:由于活性物质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14、润湿滞后: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迟缓而产生润湿角改变的现象。

15、毛管压力: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毛管中两相流体弯曲界面上存在的附加压力,一般用pc表示。

16、楔压效应:珠泡或气泡静止时,由球形弯液面产生的毛管力。

17、滞后效应:当珠泡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克服摩擦阻力欲在孔隙中流动时,由于润湿滞后,弯液面发生形变,产生第二种毛管阻力。

18、贾敏效应:珠泡通过孔道狭窄处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效应,包括液阻、气阻效应。

19、综合压缩系数:油藏有效压力每降低1Mpa时,单位体积油藏岩石由于岩石孔隙体积缩小、储层流体膨胀而从岩石孔隙中排出的总体积。

二、简答题1、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残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答: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有岩石的孔隙结构、岩石中的泥质质量分数、润湿性。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1. 油层:指含有石油的地层,一般是岩石或砂岩层。

2. 储层:油藏中能够储存和流动石油的地层,通常是由多种岩石和矿物质构成的。

3. 富集区:指油藏中石油含量较高、石油储量较大的区域。

4. 渗透率:指储层内岩石孔隙、裂缝等能够通过流体的能力。

5. 孔隙度:指储层中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反映油藏中可容纳的石油量。

6. 饱和度:指储层中石油填充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的比值,反映已被填充的石油量。

7. 渗透压力:指储层内石油和水等流体所受到的压力。

8. 采收率:指油藏中可采储量和总储量之比,反映油藏中可采的石油量。

9. 方向性井:为了更好的开发油藏,油井在钻井时采用特殊技术控制井身方向,使其与地层所处的方向一致或与其垂直,以增强储层的采收能力。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1、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2、油气分离:当油气压力降低到油藏饱和压力时,油气体系就出现气液两相。

天然气从石油中分离的方式通常有接触分离、多级分力、微分分离。

接触分离(又称闪蒸分离、一次脱气)是指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

多级分力(又称多级脱气)是指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的压力的脱气方法。

5微分分离(又称微分脱气)在微分分离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即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微分分离的级数远大于多级分离的级数。

3、压缩因子:物理意义为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反映了相对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压缩的难易程度。

4、底层油体积系数:(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有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5、等温压缩系数:是指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表示地层油的弹性大小。

6、相对渗透率:是指岩石空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7、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的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也称平衡比。

8、两相体积系数:是指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9、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是指被工作剂趋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空隙中的油。

储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10、一次采油,是指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天然能量驱有:弹性驱(主要驱油能量为含油区岩石及液体的弹性能)、天然水驱(主要驱油能量为露头水柱压力)、气驱(主要驱油能量为气顶的膨胀能)、溶解气驱(主要驱油能量为溶解气的膨胀能)和重力驱(原油自身重力)11、二次采油,是指用注水的方法弥补采油的亏空体积,补充地层能量进行采油的方法。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1、《《油层物理油层物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岩石物理性质岩石物理性质petrophysicalproperties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各种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流体物理性质流体物理性质fluidproperties油层流体是指油层中储集的油、气、水,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各种特性参数、相态特征、体积特征、流淌特征、互相之间的作用特征及驱替特征等。

水基泥浆取心水基泥浆取心water-basemudcoring水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

油基泥浆取心油基泥浆取心oil-basemudcoring油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它保证所取岩心不受2、外来水侵扰,通常在需要测取油层初始油〔水〕饱和度时选用。

岩心岩心core利用钻井取心工具获取的地下或地面岩层的岩石。

岩样岩样coresample从岩心上钻取的供分析化验、试验讨论用的小样〔一般长2.5cm~10.0cm、直径2.5cm~3.8cm〕。

井壁取心井壁取心sidewallcoring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获取地层岩石的取心方法。

岩心收获率岩心收获率corerecovery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密闭取心密闭取心sealingcoredrilling 用密闭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地层条件下流体饱和状态的取心方法。

保压取心保压取心pressurecoring用特别取心工艺和器具,使取出的岩心能保持地层压力的取心3、方法。

定向取心定向取心orientationalcoring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方法。

冷冻取心冷冻取心freezingcore 用冷冻来防止岩石中流体损失和胶结疏松砂岩岩心破裂的岩心爱护方法。

常规岩心分析常规岩心分析routinecoreanalysis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油层物理(老马版)

油层物理(老马版)

1.油层:油层是指储存原油的地层,包括储存原油的岩石和岩石中的流体。

2.油藏:油藏是指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的聚集。

3.油田:同一范围内的油气藏的总和。

4.油层物理: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以及岩石中渗流原理的学科。

5.粒度组成: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百分含量。

6.粒度: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直径。

7.粒度组成分析方法:采用一定的物理或机械方法测定出岩石中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百分含量。

8.筛析法:用成套筛子对捣碎岩石进行筛析,并按不同粒级将它们分开。

9.水力沉降法:基于大小不同的颗粒在粘性液体中沉降速率不同而将它们分开。

10.斯托克斯公式假设:①颗粒为球体②颗粒在粘性且不可压缩的液体中流动十分缓慢③颗粒坚硬且表面光滑④颗粒沉降以匀速进行⑤在运动着的颗粒与分散介质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11.粒度组成表示方法:①数字列表法:累计重量的百分含量②作图法:A.粒度组成分布曲线:a.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以用它来确定任意粒级的颗粒在岩石中的含量。

b.曲线的尖峰表示含量最多的颗粒的直径大小。

c.尖峰越高,说明颗粒分布越均匀,且该岩石以某一粒级的颗粒为主。

d.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B.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a.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均匀程度,上升段越陡,岩石越均匀。

b.可以用图上的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

12.粒度中值: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相应累计重量为50%的颗粒直径。

13.不均匀系数n: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重量百分数所对应的颗粒直径的比值,常用d60/d10.14.分选系数:代表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分选的好坏,即颗粒大小的集中程度。

15.颗粒的等效直径:同一流体在真实岩样中和假想模型中产生的渗流阻力相同时,模型的直径即可近似代替真实岩样的平均直径。

16.比面:单位体积岩石中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中总孔隙的内表面积。

油层物理西安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西安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砂岩的粒度组成:不同粒径范围(粒级)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2.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3.露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是的压力。

4.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5.岩石的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 a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6.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 e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7.岩石的流动孔隙度:在含油岩石中,可流动的孔隙体积V f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8.流体饱和度:当储层岩石孔隙中同时存在多种流体(原油、地层水或天然气)时,岩石孔隙被多种流体所饱和,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称为该种流体的流体饱和度。

9.原始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 wi 和岩石孔隙体积V p的比值。

10.原始含油饱和度:地层中原始状态下含油体积V 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之比。

11.残余油饱和度:经过某一采油方法或驱替作用后,仍然不能采出而残留于油层空隙中的原油称为残余油,其体积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12.剩余油:一个油藏经过某一采油方法开采后,仍不能采出的地下原油。

13.闪蒸分离(一次脱气):在等温条件下,压力逐渐降低到指定分离压力,待体系达到平衡之后,一次性的排出从原油中脱出的气体的分离方式。

14.差异分离(多级脱气):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直到指定压力为止,每次降低压力时,分离出来的气体及时排出。

15.微分分离:脱气过程中,微小降压后立即将从油中分离出的气体放掉,保持体系始终处于泡点分离状态,使气液脱离接触,即不断降压,不断排气,系统组成不断地变化。

16.矿化度:水中矿物盐的总浓度。

17.表面活性剂:能够自发的吸附到两相界面而且能够急剧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Absolute permeability:P239绝对渗透率:岩心中100%被一种流体所饱和时测定的渗透率。

Acid sensitive:岩石酸敏性:酸敏性是指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Adhesive power:粘附功:非湿相流体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界面拉开所作的功。

Adsorption:吸附作用: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之为吸附。

Average production oil/gas ratio:平均生产油气比:Bubble point pressure: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Capillary hysteresis:毛细管滞后现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饱和顺序不同,毛细管中吸入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小于驱替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

Capillary number:P256毛管数:油滴上的动力与阻力之比。

ΔP/LδCapillary pressure curve:毛细管压力曲线:用实验的方法测量出不同湿相流体的饱和度下的毛细管压力与湿相(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Cement:胶结物:除砂岩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

Cementing types: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以及他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包括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Clay mineral:粘土矿物:高度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Composition of a system:p47体系的组成:体系中所含组分以及各组分在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

Compressibility factor of natural gas:天然气的压缩系数: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Contact angle:P195接触角(润湿角):从固体表面出发,经过极性大的流体到达三相周界点切线所经历的夹角。

(对于油水系统,一般从水的那边算起)Contact separation:P68接触分离:又称一次脱气、闪蒸分离,是指在油气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气体与油始终保持接触、体系组成不变。

Critical point of a system:P49系统临界点:汽、液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

Crude oil bubble point pressure:原油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原油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Dew-point pressure:P49露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开始从汽相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

Displacement efficiency:P265驱替效率:Drainage process:驱替过程: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的过程。

Effective permeability:P239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流时,其中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称为某相的相渗透率或者称某相的有效渗透率。

Effective porosity:有效孔隙度: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e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Efficiency of mercury ejection:P232退汞效率:降压后退出的汞体积与降压前注入的汞总体积之比Elastic oil production:弹性采油量:Equilibrium constant:平衡常数:Fluid saturation:P132流体饱和度:某种流体所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该种流体的饱和度Free surface energy:P183界面自由能:由于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而使表面分子储存的多余能量。

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P22:气体压缩系数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即:Z=V实际气体/V理想气体。

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P35天然气体积系数: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下的体积VR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所占体积VSC之比。

Gas slip effect:P140气体滑脱效应:气体在微细毛管孔道中流动时,管壁处流速不为零的现象。

Gas solubility:P72气体溶解度:某一温度、压力下单位体积液体所溶解的气量(标准状态下的体积)Gas/oil ratio:油气比:Hardness:P15硬度:地层水的硬度是指底层水中钙、镁等二价阳离子含量的大小。

Imbibition process:P203吸吮过程:湿相驱出非湿相的过程叫做吸吮现象。

Initial oil saturation:P133原始含油饱和度:地层中原始状态下含油体积V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之比。

Interconnected porosity:P123连通孔隙度: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e与岩石外表体积Vb 之比。

Interfacial adsorption:P190界面吸附: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界面张力的现象。

Interfacial tension:P184界面张力:界面层中平行于界面方向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P132束缚水饱和度:原始含水饱和度,是指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和岩石孔隙体积Vp之比。

Jamin effect:P215贾敏效应:当液珠(或气泡)流动到孔道窄口时遇阻变形,前后端弯液面曲率不相等产生的毛管效应附加阻力。

J-function:P230J函数:表征油层流体界面张力、润湿性、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毛管压力曲线的函数。

Mixed wettability:P199混合润湿:是指在大小不同的孔道孔隙表面的润湿性不同。

Mobility:P261流度: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粘度的比值。

表示了该相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流度越大,越容易流动。

Oil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P83油压缩系数:地下原油体积随压力变化的变化率。

Oil formation volume factor:P81油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Bo=Vor/Vos.Oil recovery:P264油藏原油采收率: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量的比值。

也可表示为体积波及效率(波及系数)与洗油效率(驱油效率)的乘积。

:Particle size:P107粒度:岩石颗粒的大小。

Permeability:P136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Pore structure:P121孔隙结构:岩石的孔隙结构是全部孔隙特征的总称,包括岩石孔隙的大小、形状、孔间连通情况、孔隙类型、孔壁粗糙程度等全部孔隙特征和它的构成方式。

Pore/throat ratio:P121孔喉比:孔隙直接与吼道直径的比值。

Porosity:P12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Vp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

Principle of corresponding:P22对比状态:当两种气体处于对比状态时,气体的许多内涵性质(与体积无关的性质)如压缩因子、粘度也近似相同。

Relative permeability:P240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一个基准渗透率的比值。

Residual oil saturation:P133残余油饱和度:经过某一种采油方法或驱替作用后,仍不能采出而残留于油层孔隙中的原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Rock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P130岩石压缩系数: 是指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视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Rock framework:岩石骨架:Rock grain size composition:P107岩石粒度组成: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

Rock specific surface:P111岩石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Salinity:P15矿化度:水中矿物盐总浓度。

Saturation pressure of oil:P68原油饱和压力:含气原油在降压过程中刚刚分离出气体时所对应的压力。

Slippage effect:滑动效应:Solution gas-oil ratio of reservoir oil:P80地层溶解气油比: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原油在地层条件下所溶解的天然气在标况下的体积。

Sorting coefficient: P110分选系数:So表示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

Specific surface:P111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Speckled wettability:P199斑状润湿:又称部分润湿或板块润湿,是指在同一岩样的表面上由于矿物组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油湿或水湿表面无特定位置。

Surfactant:P191表活剂:被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上能大大减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Sweep coefficient:P265波及系数:表示注入工作剂在油层中的驱扫波及程度。

Threshold pressure:P226阀压:排驱压力,是指非湿相开始进入岩样时的最小压力,对应于岩样最大孔隙的毛管压力。

Tortuosity:P121迂曲度:流体质点实际流经的路程长度l与岩石外观长度L的比值。

Tow-phase formation volume factor:P83油气两相体积系数: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地层中原油和析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

Velocity sensitivity:P167速敏性:地层微粒在高速流体作用下在孔隙中的运移并在吼道处堆集,形成桥堵,造成孔隙堵塞和地层渗透性降低的现象。

Water hardness:水的硬度:指地层水中钙镁等二价阳离子含量的多少。

Water production rate:P262产水率:油水同产时,产水量与总产液量的比值。

Water sensitivity:P169水敏性:指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Wettability:P194润湿现象:当不相混的两相流体与岩石固相接触时,其中的一相流体沿着岩石表面铺开,使体系表面自由能降低的现象。

Wetting contact angle:P195润湿角(接触角):从固体表面出发,经过极性大的流体到达三相周界点切线所经历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