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油层物理习题解答

( √ ) ( ( ( (√ ( × × ) √ ) √) )? )
B.化合物 D.不能确定 。
(
C )
2.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将随着压力增加而 ,随温度增加而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C
)
3.在饱和压力下,地层油的单相体积系数最 ,地层油的粘度最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4.若地层原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愈高,则其相对密度愈 A.大,大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5.天然气的体积系数恒 A.大于,大于 C.小于,大于 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恒 B.大于,小于 D.小于,小于 ,其 API 度愈
第一篇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某天然气的组成如表所示。﹙1﹚计算天然气的视分子量和比重 ﹙2﹚计算在 43℃和 8MPa 下,1mol 该天然气所占的体 积。 组分 Yi Mi Pci (MPa) Tci (K) yP yT
yi M i
i
ci
i ci
CH 4 C2 H 6 C3 H 6 nC4 H10
。 ( B 。 ( B ) )
1 。 ( C )
6.温度一定时,地层原油的饱和压力大小主要受_____的控制. A. 地层压力 B. 地层温度 C. 脱气方式 D.油气组成 7.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随着石油中溶解的天然气量 A.增加,增大 B.增加,不变 C.降低,降低 D.增加,降低 ,石油的粘度
油中分离出的游离气有多少?
解:由图可知: (1)Rsi=100 (标准米 /米 ) (2)Pb=20 MPa 3 3 (3) P=10MPa 时,Rs=60(标准米 /米 ) 3 3 因而,析出 △Rs=100-60=40 (标准米 /米 )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1]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5dcf032964bcf84b9d57bbe.png)
颗粒平均直径为 的含量为 %
...........................
颗粒平均直径为 的含量为 %
则单位体积岩石中,每种直径的岩石颗粒的总表面为:
……………………
故单位体积岩石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即比面)为:
由于自然界中真实岩石的颗粒不完全为球形,为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引入一个颗粒形状校正系数C(一般情况下,C值取1.21.4),则有:
解:由题可知,Swi=24%,C0=7010-51/atm,Cw=4.510-51/atm,Cf=1.410-51/atm,=27%,V0=1500万m3,Pi=270atm,Pb=200atm
由
=1.410-5+27%[4.510-524%+7010-5(1-24%)]
=1.60610-4(1/atm)
; ;
因为: ; ;
由此可得出按以上三种不同体积定义的比面关系为:
47、导由粒度组成资料估算比面的公式
其中:S—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岩石孔隙度,小数;Gi%—颗粒平衡直径为di由的含量;di—第i种颗粒的平均直径。
推到:该法适用于胶结疏松或不含粘土颗粒的岩石。考虑问题的思路是:先从简到繁。首先假设所有的颗粒均为理想的圆球形,随后再接近真实情况,考虑颗粒形状不规则的情况。
2)由绝对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及流动孔隙度 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 。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油层物理部分练习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一.名词解释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
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
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小C.减小,增加D.减小,减小( B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D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C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C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WWi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目录第一篇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3)第一章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 (3)三.选择题。
ACACBDB (4)四.问答题。
(4)五.计算题。
(5)第二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9)一、名词解释。
(9)二.判断题。
√√×√×√√××√ (9)三.选择题。
CDAC (9)四.问答题。
(10)五.计算题。
(11)第三章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13)一、名词解释。
(13)二.判断题。
√××√√× (13)三.选择题。
AADCBB (13)四.问答题。
(14)五.计算题。
(15)第四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9)一、名词解释。
(19)二.判断题。
√×√√√× (19)三.选择题。
CCBBC DDDDCD (19)四.问答题。
(21)五.计算题。
(22)第二篇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6)第一章砂岩的物理性质 (26)一、名词解释。
(26)二.判断题。
√√×√××× (27)三.选择题。
BDBACC (27)四.问答题。
(28)五.计算题。
(29)第二章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9)一、名词解释。
(29)二.判断题。
×××√√ (30)三.选择题。
ACAB (30)四.问答题。
(31)五.计算题。
(32)第三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4)一、名词解释。
(34)二.判断题。
×√√××√×√×√ (34)三.选择题。
DBCBCBC (35)四.问答题。
(35)五.计算题。
(36)第四章储层流体饱和度 (38)一、名词解释。
(38)二.判断题。
√×√ (38)12三.选择题。
油层物理习题册答案

(4)根据压缩因子图版,在Ppr=1.84、Tpr=1.48处(仅供参考) 代入数据计算得:
(5)该天然气的视分子量
M=∑YiMi=0.902×16.0+0.045×30.1+0.031×44.1+0.021×58.1=18.37
查图可得大气压下该天然气的粘度:μ1=0.0106(mPa·s)
查图可得在Ppr=1.84、Tpr=1.
查压缩因子图版可得:Z≈0.81
3.已知某气井地层压力为53.752MPa,地层温度为105.58℃,根据天然
气分析知,相对密度为0.57,临界压力为4.762MPa,临界温度为
192.3K,求天然气的地下密度。
解:由题意可求得:Ppr=P/Ppc=53.752/4.762=11.2
Tpr=T/ Tpc= (273+105.58)/192.3=1.97
参数:
Tpc=215K,
Ppc=4.65MPa(也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Tpr=T/TPc=(273+75)/215=1.62 Ppr=P/Ppc=15/4.69=3.23
查压缩因子图版可得该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0.83。
∴Bt=BO+Bg(Rsi-Rs)=BO+ZTP0(Rsi-Rs)/(T0P) =1.25+0.83×(273+75)×0.1×(120-115)/[(273+20)×15]
因而,析出 △Rs=100-60=40 (标准米3/米3) 3.有一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0MPa,地层温度为75 ℃,饱和压力为 18MPa,原始溶解油气比为120标 ,当P=15MPa时,
=115标
,Bo=1.25,已知天然气比重为0.70,求压力为15MPa时的两相体积系 数。
油层物理学答案

油层物理学答案【篇一:油层物理课后习题答案】化合物的质量组成转化为物质的数量组成。
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ch4?40%,c2h6?10%,c3h8?15%,c4h10?25%,c5h10?10%。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c3h8?10%,c4h10?35%,c5h12?55%.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组分的体积组成:CH4?96.23%,c2h6?1.85%,c3h8?0.83%,c4h10?0.41%,co2?0.50%,h2s?0.18%。
若地层压力为15mpa,形成温度为50℃。
计算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表观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如果日产气量为104m3,则计算地下容积。
解决方案:(1)视相对分子质量mg??(yimi)?16.836(2)相对密度?g?mgma?十六点八三六?0.58055229(3)压缩因子PR?p15t50?273??3.244tr???1.648pc4.624tc196.02(4)地下密度mpmg15?16.836? g???=111.95(kg/m3)vzrt0。
84? 0.008314? (50-273)(5)体积系数vgfvgscznrtpt0.101325273?50p?? Zsc??0.84??? 6.255? 10? 3(立方米/标准立方米)nrtscptsc15273?20pscbg?(6)等温压缩系数1.6480.523.244cg??cgr?trpc?tr?=0.52=0.068(mpa?1)4.624?1.648(7)粘度0.01175016.8361.6481.43.244? Gg/?g1???g1?1.4? 0.0117? 0.01638(MPA?S)(8)如果每天的天然气产量为104m3,则计算其地下体积。
油层物理(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WWi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44、试推导含有束缚水的油藏的综合弹性系效计算式)(w w o o f C S C S C C ++=*φ其中:*C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fC ——岩石的压缩系效; oC ——原油压缩系效; w C ——地层水压缩系效;oS 、wiS ——分别表示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WWi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45、试推导含有束缚水的油藏的综合弹性系效计算式)(w w o o f C S C S C C ++=*φ其中:*C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 fC ——岩石的压缩系效; o C ——原油压缩系效; w C ——地层水压缩系效;oS 、wiS ——分别表示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推到: 1)压力下降p ∆时,弹性采油量0V ∆为:L V V V ∆∆∆+=p 0 2)由岩石和流体的压缩系数定义有:p C p b L b f 0∆∆∆φV V C V +=)C p f b φL C V +(=∆3)定义岩石综合压缩系数为:p10b *∆∆=V V C若流体为油水三相则:)(w w o o f C S C S C C ++=*φ式中:L C 、f C ——分别为液体和岩石的压缩系数,1a -MP ;b V ——岩石的体积;p V ∆——油层压力降低p ∆时,孔隙体积缩小值;φ——岩石孔隙度,小数;△P ——油层压力变化量,MPa ;。
46、导下关系式:Sp S S S )1(*φφ-==其中:S 、S P 、S s :分别代表以岩石外表体积、孔隙体积、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φ为岩石孔隙度。
推到:由三种比面定义有:VAS =; s s V A S =; p p V A S =因为: VV p =φ; V V ⋅φ=p ; V V )φ-=1(s由此可得出按以上三种不同体积定义的比面关系为:s p 1S S S )-=(φφ⋅=47、导由粒度组成资料估算比面的公式∑=-=ni ii d G C S 1/100)1(6φ其中:S —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G i %—颗粒平衡直径为d i 由的含量; d i —第i 种颗粒的平均直径。
推到:该法适用于胶结疏松或不含粘土颗粒的岩石。
考虑问题的思路是:先从简到繁。
首先假设所有的颗粒均为理想的圆球形,随后再接近真实情况,考虑颗粒形状不规则的情况。
假设单位球形颗粒组合中,有N 个直径为d 的颗粒,则每个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为2i d π=S ,每个球形颗粒的体积为3i d 61π=V 。
设每个球形颗粒组合体的孔隙度为φ,则在单位体积岩石颗粒所占的总体积为V =1-φ,故单位体积岩石颗粒的数量为:3i d )1(61πφφ-=-=V N 由此可以求出单位体积岩石颗粒的总表面,即比面积为:d)1(6d 4i φπ-=⨯=⋅=N S N S由于实际岩心是由不同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因此必须根据粒度组成的分析资料求比面。
若: 颗粒平均直径为1d 的含量为1G %颗粒平均直径为2d 的含量为2G %...........................颗粒平均直径为n d 的含量为n G %则单位体积岩石中,每种直径的岩石颗粒的总表面为:%d )1(6111G S ⋅-=φ%d )1(6222G S ⋅-=φ ……………………%d )1(6n nn G S ⋅-=φ 故单位体积岩石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即比面)为:∑∑=-==n 1i iii d 100)1(6G S S φ由于自然界中真实岩石的颗粒不完全为球形,为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引入一个颗粒形状校正系数C(一般情况下,C 值取1.2~1.4),则有:∑=-⋅=n 1i iid 100)1(6G C S φ50、 两岩样的粒度分析数据(不同筛选直径的重量百分数)如下表:(1)绘出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2)计算出两样品的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效: (3)求各岩样的比面;(4)从上计算结果分析对比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图1-3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图1-4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见上图; (2)不均匀系数和分选系数公式:1060/d d =α ;2575d d S =表1-1不同重量含量的颗粒直径mm则由上公式计算得:岩样1的不均匀系数为5.3333,分选系数为1.5916;岩样2的不均匀系数为3.2000,分选系数1.3143。
(3)用粒度计算岩石比面公式:∑=-⋅=n 1i iid 100)1(6G C S φ则有岩样1的比面S=50.8366 cm -1;岩样2的比面S=68.9573 cm -1 (4)从以上的计算和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岩样2的粒度分布比岩样1均匀,分选较好。
- 51、 已知一干岩样重量为32.0038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22.2946克。
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称得重量为33.8973克,求该岩样的孔隙体积、孔隙度和岩样视密度(煤油的重度为0.8045克/厘米3)。
解:由题意知,干岩样重量W 1=32.0038g ,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重量W 2=22.2946g ,饱和煤油岩样在空气中重W 3=33.8973g ρ煤油=0.8045g/cm 3,则有:岩样外表体积 )(4223.148045.02946.228973.33323cm W W V b =-=-=煤油ρ岩样孔隙体积 )(3536.28045.00038.328973.33313cm W W V p =-=-=煤油ρ%3.16%1004223.14356.2V V bp =⨯==φ)/(2191.24223.140038.3231cm g V W b b ===ρ 52、有一岩样含油水时重量为8.1169克,经抽提后得到0.3厘米3的水。
该岩样烘干后重量为7.2221克,饱和煤油后在空气中称得重量为8.0535克,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5.7561克,求该岩样的含水饱和度和含油饱和度及岩石的孔隙度。
油重度为0.8760克/厘米3,水重度取1克/厘米3,煤油重度为0.8克/厘米3。
解:由题意知,含油水岩样重量W 1=8.1169g ,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重量W 2=5.7561g ,饱和煤油岩样在空气中重W 3=8.0535g ρ煤油=0.8g/cm 3,则有:岩样外表体积 V b =(8.0535-5.7561)/0.8=2.8718 cm 3 岩样孔隙体积 V p =(8.0535-7.2221)/0.8=1.0393 cm 3 孔隙度 V p / V b =1.0393/2.8718=0.3619 含水饱和度 S w =V w /V p =0.3/1.0393=0.2887含油饱和度 S o =V o /V p =(8.1169-0.3-7.02221)/0.8760/1.0393=0.653353、已知一岩样含油、水时总重量为6.5540克,经抽提烘干后重量为6.0370克,抽提时所得水体积为0.3立方厘米,由煤油法测得岩样的孔隙度为0.25,设岩样的视密度为2.0克/厘米3,原油重度为0.8750克/厘米3,水的重度为1克/厘米3,试求此岩样的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各为多少?解:由题意知,岩样总重量W 1=6.5540g ,干岩样重量W 2=6.0370g ,岩样视密度ρb =2g/cm 3,V w =0.3cm 3,φ=0.25,ρ0=0.8750g/cm 3,ρw =1g/cm 3 由bp V V =φ,有b p V V φ=而b b V W 2=ρ,则bb WV ρ2==3.0185 cm 3 所以V p =0.25×(6.0370/2)=0.755cm 3w w W W W W W W νρ⋅--=--=21210水)(217.03.010370.65540.6g =⨯--=)(248.08750.0217.0300cm W V ===∴ρ则:S o =0.248/0.755=32.85%;S w =0.3/0.755=39.74%;S g =1- S o - S w =27.41%55、样长2.77厘米,直径为3.35厘米,在20℃时用盐水100%饱和并通过它,盐水的粘度为1厘泊,岩样两端的压差为251毫米汞柱,出口压力为1个大气压,其流量为0.02厘米3/秒,求用该盐水通过时岩样的渗透率为多少?若改用粘度为0.0175厘泊的气体100%饱和并通过上述岩样,在压差为25毫米汞拄,出口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时,得气体流量为0.12厘米3/秒。
求气体岩样的渗透率,并对比气体和盐水测的结果。
解:由题可知,L=2.77cm ,d=3.35cm , μ盐水=1CP ,P2=1atm ,∆P 盐水=251mmHg柱=760251atm=0.33atm ,Q 盐水=0.02cm3/S ,μg=0.0175cp , ∆Pg=25mmHg 柱=76025atm , Qg=0.12cm 3/s 对盐水测,由达西公式有:D P d LQ P A L Q K 0191.033.035.314.3477.21002422=⨯⨯⨯⨯⨯=∆⨯=∆=盐水盐水盐水盐水盐水盐水盐水πμμ对气测,由∆Pg=P 1-P 2有P 1=∆Pg+P 2=0.033+1=1.033(atm)而)(8)(42)(222212022212022210P P d LQgP P P dLQgP P P A L QgP K g g g -=-=-=πμπμμ)1033.1(35.331477.20175.0112.08222-⨯⨯⨯⨯⨯⨯==0.0197(D)比较K 盐水和Kg 可知,由于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气测岩石渗透率Kg 大于液测渗透率K 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