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2006年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
油层物理期末试题卷七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油层物理期末试题A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3.岩石孔隙度4.有效渗透率5.毛管力6.润湿性7.原油采收率8.砂岩的粒度组成9.贾敏效应10.溶解气油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油藏流体的特点是、、且。
2.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油气组成、压力和温度条件。
油越轻,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越;压力升高,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温度升高,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3. 当油藏孔隙中有多种流体存在时,所有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之和总是(大于、小于、等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4. 储层岩石中的胶结物按成分分类可分为泥质胶结物、灰质胶结物、硫酸盐胶结物及硅质胶结物。
其中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灰质胶结物中常见的是方解石及白云石,其特点是;石膏是重要的硫酸盐胶结物,其特点是。
5. 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共分为四种类型,即型、型、型以及型。
6. 油水过渡带的厚度一般油气过渡带的厚度;油越稠,油水过渡带厚度越。
7. 水驱油藏波及系数的大小受水油流度比的影响,水油流度比越大,则水驱油藏的波及系数越。
8. 室内测定油藏岩石毛管力大小的方法主要有法、法、以及法。
三、做图及简答题(共30分)1.(12分)简要画出原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粘度随压力变化曲线,并解释原因。
2.(12分)简述高低压下天然气粘度的特点(随压力、温度及气体分子量的变化);3.(6分)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四、计算题(共20分)1. (6分)设某气藏中天然气的摩尔组成如下表所示:.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试计算:(1)天然气的视相对分子质量;(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3)该气藏原始地层温度为50℃,压力为10MPa。
原始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的压缩因子为0.8,计算此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1]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5dcf032964bcf84b9d57bbe.png)
颗粒平均直径为 的含量为 %
...........................
颗粒平均直径为 的含量为 %
则单位体积岩石中,每种直径的岩石颗粒的总表面为:
……………………
故单位体积岩石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即比面)为:
由于自然界中真实岩石的颗粒不完全为球形,为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引入一个颗粒形状校正系数C(一般情况下,C值取1.21.4),则有:
解:由题可知,Swi=24%,C0=7010-51/atm,Cw=4.510-51/atm,Cf=1.410-51/atm,=27%,V0=1500万m3,Pi=270atm,Pb=200atm
由
=1.410-5+27%[4.510-524%+7010-5(1-24%)]
=1.60610-4(1/atm)
; ;
因为: ; ;
由此可得出按以上三种不同体积定义的比面关系为:
47、导由粒度组成资料估算比面的公式
其中:S—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岩石孔隙度,小数;Gi%—颗粒平衡直径为di由的含量;di—第i种颗粒的平均直径。
推到:该法适用于胶结疏松或不含粘土颗粒的岩石。考虑问题的思路是:先从简到繁。首先假设所有的颗粒均为理想的圆球形,随后再接近真实情况,考虑颗粒形状不规则的情况。
2)由绝对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及流动孔隙度 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 。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油气井考研内部题库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杜建芬)-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油气井考研内部题库《油层物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etrophysics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48,实验学时84、学分:35、先修课程:石油地质、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6、适用专业: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及相关专业7、大纲执笔:石油工程教研室杜建芬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10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油层物理》是石油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好其它后续专业课程如渗流力学、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采油工程、试井分析、保护储层技术、天然气工程、提高采收率等的非常关键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掌握有关储层岩石和储层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多相流体在储层岩石中的基本渗流机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油层物理相应的实验技能,包括各种物性参数的实验测定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42学时)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学科发展概况二、研究对象三、研究内容四、研究目的五、研究方法六、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七、参考书●教学要求:了解油层物理的学科发展、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明确学习目和方法。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14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3学时)一、岩石的粒度组成二、岩石的比面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4学时)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二、岩石的孔隙度三、影响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六、储层岩石的压缩性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1学时)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三、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第四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3学时)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原理三、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五、岩石渗透率的估算第五节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1学时)一、岩石物性参数的算术平均法二、岩石物性参数的加权平均法三、岩石物性参数的渗流方程平均法第六节储层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自学)一、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二、储层岩石的导电性三、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四、储层岩石的放射性第七节储层岩石的敏感性(2学时)一、胶结物及胶结类型二、胶结物中的敏感性矿物三、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教学要求:明确储层岩石的骨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掌握各种岩石物性参数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明确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西南石油大学考研专业课——油层物理

1、孔隙度:指岩石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流动孔隙度fff与有效孔隙度fe的区别.(1)、fff 不考虑无效孔隙,排除了被孔隙所俘留的液体所占据的毛管孔隙空间(包括有效孔隙和液膜占据的空间)。
(2)、fff 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及岩石、流体间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3)fff 是动态参数,在数值上是不确定的。
(4),fe反映原始地质储量的大小,而fff反映可采储量的大小。
2、岩石Cf :当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物理意义:岩石压缩系数Cf描述岩石的压缩性,也反映岩石形变具有的驱油能力。
3、地层C*:当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孔隙中流体的总体积的变化值。
地层综合弹性系数C*反映了岩石和流体弹性驱油的综合效应。
4、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孔隙体积百分数5、束缚水的附存形式:(1)、以薄膜状存在于大孔隙的岩石表面;(2)、充填于死孔隙、极小的孔隙、裂缝中。
(3)、储层孔隙最初为水饱和,油为非润湿相流体(4)、油气成藏是油驱水的过程(开采的反过程)(5)、油先占据大孔道,最终不能进入死孔隙、极小孔隙(其大小取决于成藏时孔隙流体压力)。
6、原始饱和度:油藏处于原始状况下的流体饱和度7、束缚水饱和度与岩石类型的关系:一般而言,砂岩储层的Swi具有如下特征:岩石颗粒越细、孔喉越小、孔渗越低,束缚水饱和度Swi越高;反之越低。
8、影响原始含油气饱和度的因素储层性质因素:孔隙性→储集流体能力,渗透性→允许油气体进入孔隙的能力流体性质因素:原油化学组成——轻、重烃含量,原油物理性质——密度、粘度9、岩石渗透率的测定条件据达西定律,测定K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流体不可压缩,单相、稳定流:在岩心各断面处有稳定的体积流量②流体性质稳定:不与岩石表面发生物理、物理化学反应③流体为线性流动:Q~△P呈线性关系10、滑脱现象:低压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偏离粘性流体流动特性,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0的流动现象。
油层物理题库(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判断题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中所蕴藏的弹性躯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液气共存的最高压力。
(×)4.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同温同压等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与理想气体的体积之比。
(√)5.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6.地层的单相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7.海水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水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大多数都是亲水油藏。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剖面。
(×)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尖峰愈高,则粒度组成愈均匀。
(y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 y )3、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 y )4、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 y )5、对于同种原油,甲烷的溶解度大于丙烷的溶解度。
(f )6、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y )7、平行于层理面的渗透率小于垂直于层理面的渗透率。
(f )8、润湿现象的实质是表面张力的下降。
( y)9、储层埋藏愈深,则孔隙度愈大。
( f)10、亲油油藏的水驱油效率高于亲水油藏。
( f )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中所蕴藏的总的弹性驱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气液共存的最高压力。
(√)4、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地下天然气体积与标况天然气体积之比。
(×)6、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总大于1。
(×)7、海水的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的润湿性大多数是亲水的。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细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底层剖面。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3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复习资料3.txt今天心情不好。
我只有四句话想说。
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
我的话说完了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没有情人味,哪来人情味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
收银员说:没零钱了,找你两个塑料袋吧!本文由梓悟青柠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三章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1、自由表面能是如何产生的?它存在的条件、范畴及大小有哪些因素来决定?如何影响?2、什么是表面能力?它表现了怎样的物理意义?3、油藏流体的表面能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4、对一个实际问题具体的研究方法应怎样的?结合上题的结论说明这些结论在油田开发中对我们有何指导意义?5、测定表面能力的方法有哪些?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什么是吸附现象?什么是活性剂?7、通常在理论上是如何描述活性剂在两相界面处的吸附量的?其结论对实际有何指导意义?8、什么是润湿?什么是润湿性?影响润湿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9、润湿程度是如何规定的?如何根据它划分亲水、亲油、中性岩石? 10、润湿的实质是什么?如果要改变油藏的润湿性,以其实质来讲,应怎么办?进而提出实现这个条件的具体措施。
11、何谓润湿滞后?什么是前进角和后退角? 12、润湿滞后的实质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3、润湿滞后在油气田开发中是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如果不利,如何降低其影响?14、什么是静润湿滞后?什么是动润湿滞后?各举一例说明。
15、油、气、水在油藏中的微观分布状况如何(对亲水、亲油岩石分别说明,然后总结出规律)?其分布状况与什么因素有关? 16、据上题,对亲水、亲油岩石的残余油分布状况,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方法有可能把这些残余油在采到地面? 17、何谓饱和历史?它对油和水的微观分布有何影响? 18、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你认为最接近油田实际情况的润湿性测定方法是哪种?然后设计实现该法的具体流程和步骤 19.假设在多孔介质中进行一水驱油的活塞式过程,那么在亲水,亲油岩石中,如果 S w = S 0 =50%,此时水在那种岩石中易流动?20.如何建立毛管压力的概念?怎样从力的三要素上分析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 21.试推导出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 Pe 的计算公式推出球面和柱面某点处的附加压力(或曲面两边的压差)。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WWi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西南石油大学06级应化的试卷

06级应化的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由 H2和N2组成的理想混合气体的压力为 100 kPa, 其中 H2的分压为20 kPa, N2的体积百分比为 %.2.(2分)1 mol N2气( 可看作理想气体 )由 303.9 kPa、25 ℃等温可逆膨胀到24.45 dm ,此过程的 Q= , △U= 。
3.(2分)ΔHf Θ(Cu2O,s,298K) = - 169 kJ/mol, 298 K时反应:2Cu2O(s) = 4Cu(s) + O2(g) 的ΔrHfΘ= 。
4.(2分)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0 ℃绝热可逆膨胀至10 ℃,此过程系统所获得的功 W = 。
5.(2分)一理想气体在27 ℃恒温下从状态Ⅰ变为状态Ⅱ时, 吸热 1000 J, ΔS = - 10 J/K, 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因为 。
6.(2分)0 ℃, 101.3 kPa下, 1 mol水凝结成冰,此过程ΔS(系统) 0, ΔS(总) 0 (填 >, < 或 = ).7.(2分)均相多组分封闭系统 dU = TdS .8.(2分)稀溶液中 , , 和 的数值仅与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 这些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9.(2分)100 ℃, 100 kPa 水蒸气的化学势应 于100 ℃, 200 kPa液态水的化学势 ( 填>, <, 或=).10.(2分)已知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 K =1.86 kg.K.mol-1, 1000克水中含有 0.51 mol 葡萄糖的水溶液,其凝固点 t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分)27℃, 6078 kPa时, 容积为 20 dm-3的氧气钢瓶能装重量为 的二氧化碳.A. 2.1 kg,B. 2.1 g,C. 2100 kg,D. 23.3 kg2.(2分)温度为 T 时, 体积恒定为 V 的容器中有 A 与 B 二组分的混合理想气体,分压力分别为 pA 与 pB. 若往容器中注入 n ( mol ) 理想气体 C, 则 A与 B 的分压 .A. 均不变;B. pA 增大, pB减小;C. pA 减小, pB增大; D. 均增大3.(2分)系统传热给环境后, 系统的焓值 .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难以判定.4.(2分)25℃时 H2O(g) 的生成热ΔHfΘ[H2O(g)] = - 241.8 kJ/mol, 在此温度下水的蒸发热为Δvap HfΘ[H2O(l), 298K] = 44 kJ/mol, 则25℃ 时H2O(l)的生成热ΔH fΘ[H2O(l),298K] = kJ/mol.A. - 197.8,B. - 285.8,C. 285.8,D. - 197.85.(2分)可将反应的Δr HfΘ(T) 称为 CO(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HfΘ(CO,g,T)的反应为.A. C(石墨) + 1/2O2(g) = CO(g),B. C(石墨) + 1/2O2(g) = CO(g),C. CO(g) + 1/2O2(g) = CO(g),D. CO(g) = C(石墨) + 1/2O2(g),6.(2分)一定量理想气体经一等温可逆压缩过程, 其A. ΔG > ΔA;B. ΔG < 0;C. ΔG = A;D. ΔG < ΔA.7.(2分)101.3 kPa下,110 ℃的水变为110 ℃的蒸气,吸热 Q. 此过程 .A. ΔG = 0,B. ΔG < 0,C. ΔG > 0,D. ΔS(总) = 0.8.(2分)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可逆循环,则△S .A. > 0,B. < 0,C. = 0,D. 正负难定.9.(2分)糖可以溶解在水中,这说明固体糖的化学势 于水溶液中糖的化学势.A.等;B.高;C.低;D.难以判断是否等于或高.10.(2分)以下定律中不属于稀溶液依数性的是 .A. 亨利定律;B. 沸点升高定律;C. 凝固点下降定律;D. 渗透压定律.三.(10分)今有20 ℃的乙烷-丁烷混合气体,充入一抽成真空的 200 mL容器中,直至压力达101.3 kPa, 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为 0.3897 g. 试求该混合气体中两种组分的摩尔分数及分压力.四.(10分)计算反应 SO2(g) + 1/2O2(g) = SO3(g) 在25℃及600℃下的标准摩尔焓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2006年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2006)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按孔径大小,可将岩石孔隙分为(超毛管孔隙)(毛细管孔隙) (微毛管孔隙)三种类型。
2.油藏原始地质储量是根据(有效)孔隙度来计算的,而油藏可采地质储量是根据(流动)孔隙度来计算的。
3(随地层压力下降,岩石骨架体积将(膨胀),岩石孔隙体积将(收缩),地层流体体积将(膨胀)。
4(粘土矿物中,遇水膨胀最显著的是()。
5(若PVT状态点位于单组分体积相曲面之上,则该组分为()相。
6(双组分体系组成越接近,则P-T相图两相区宽度约(). 7.在同种原油中,CH,CO,N三者的溶解系数相比:最大者是(),最小者是422
()。
8(地层油压缩系数仅在压力()于饱和压力区间才成立,且随压力下降而()。
(影响地层水粘度最显著的因素是()。
9
10(水气表面张力通常()于油气表面张力。
11(在饱和压力下,油水表面张力最()。
12(在驱替过程中,湿相饱和度将(),毛管力则是()力。
13(亲水岩石与亲油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相比较: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亲水岩石()于亲油岩石;交点含水饱和度:亲水岩石()于亲油岩石;残余油饱和度:亲水岩石()于亲油岩石;
14(由于毛管滞后现象,必是使得自吸过程的湿相饱和度()于驱替过程的湿相饱和度。
15(若岩石平均孔径越小,则毛管力越(),油水过渡带厚度越(),毛管力曲线上平缓段位置越()。
16(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相相对渗透率将(),流度将()产水率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若岩石的比面越大,则岩石粒径越(),吸附阻力越(C)。
a 大,大 b 大,小
c 小,大
d 小小
2 干馏法测定流体饱和度时,含水饱和度常较实际值偏(B),含油饱和度常较
实际值偏()。
a 高,高
b 高,低
c 低,高
d 低低
3 柯氏效应随平均增加而(),随平均流动压力增加而(D) a 增强,增强 b 增强,减弱 c 减弱,增强 d 减弱减弱
4 对于相同油井产出物,分离气相对密度是一次脱气(A)于多级脱气。
而脱气油相先对密度是一次脱气()于多级脱气。
a 大,大
b 大,小
c 小,大
d 小小
5 在高压条件下,天然气粘度随温度增加而(),随压力增加而(C)。
a 增加,增加
b 增加,下降
c 减弱,上升
d 减弱下降
6 在离心法测毛管力曲线时,若模拟水驱油过程,则应先在岩心中饱和(),且
岩心室一端应置于旋转臂的()侧。
a 水,外
b 水,内
c 油,外
d 油,内
8 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9 现在发现的油藏的湿润性大多是亲水的。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时毛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地层剖面。
三、解释题(每题三分,共计24分)
1(岩石粒度组成
2(岩石压缩系数
3(粘土矿物膨润度
4(气液平衡常数
5(地层油溶解汽油比
6(地层水的硬度
7(毛管力
8(赫恩斯阶跃现象
四、问答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影响流动孔隙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颗粒的粒径,圆球度,排列方式,分选度,胶结物的类型及含量,岩石的埋藏深度及压实作用。
2(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主要测定条件有哪些,
3(反凝析现象对凝析气藏的开发有和影响, 答:主要是因为每当地层压力低于上露点压力时就会产生反凝析现象而形成凝析油,由于凝析油粘度较高,导致流动困难,同时吸附吮头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凝析油的饱和度低,也会导致流动能力降低都会导致难以采集而照成凝析油资源损失。
4(油藏流体PVT实验装置可测出地层油的哪些参数, 5(两项不互溶的液体中谁为某一固体的润湿相,其简明判断依据是什么,
6(不通测定条件下毛管力曲线转换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7(为什么水驱油过程会呈现出活塞性排驱, 8(为什么多相流体渗流阻力大于单相流体的渗流阻力, 答:这是因为由于多项流式,各流相之间产生一系列泳泡效应所致。
五、推导题(8分)
nnnkii试根据气相相态方程=导,1y,,ikNg1,(,1)i,1i,1i
出泡点方程并列出利用试算法确定某一温度下泡
点压力的主要试算步骤。
六、阐述题(8分)
试阐述储层常规敏感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项
常规敏感性评价的主要目的。
七、标注题(每空1分,共8分)
证明P-T相图中各点线的名称,并判断A,B,D,E四
点所代表的油气藏类型。
1、A点(纯油藏);
2、B点(带气顶油藏);
3、C
点();4、D点(凝析气藏)5、Cp点(最高压力点)6、CT(最高温度点)
点;
7、MCpC线(泡点);8、FC线(等液量)
八、作图题1:试做出下列水油固体系的润湿接触角或者前进叫于后退角(4分)
油水对固体表面的润湿平衡
1,水 2,油 3,固体
九、作图题2:试画出水或油滴在下列活性剂表面上的液体形状。
(4分)
十、计算题(10分)
8 某未饱和油藏总体积为10立方米,孔隙度为20%,束缚水饱和度为30%,
,4,4岩石压缩系数为10/Mpa,地层油压缩系数为10/Mpa,地层水压缩系数为,410/Mpa,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位30Mpa,油藏饱和压力为20Mpa,地层油平均单相体积系数为1.2,地面脱气原油的平均相对密度为0.84。
试计算该油藏在单相弹性开采阶段可采出多少吨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