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七上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022模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022模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022模板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包括导入环节、新授环节、巩固环节和总结环节。

在导入环节,主要撰写如何引入课堂主题。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021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2021模板1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他、照顾他的事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他们乐于发言,课堂上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等问题。

鉴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限,对于特殊境遇下如何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会有所困难。

可能会遇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不够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问题。

这都需要教师从不同层面给予合适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及存在的问题,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七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化背景、了解民俗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思想。

4巩固背诵本单元的现代片段和诗词以及诵读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复习检索书目,查检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做读书卡片。

复习重点目标1、2、4复习难点目标3、4、教具多媒体或小黑板时安排两时第一时一、目标导学:(一)直接导入(二)展示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化背景、了解民俗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思想。

4巩固背诵本单元的现代片段和诗词以及诵读欣赏中的几幅对联。

复习检索书目,查检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做读书卡片。

二、自主复习(一)复习提纲1熟记本单元的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散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沈从,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集《湘行散记》等。

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2熟记掌握本单元的字词(注音、字形、意思)。

归省行辈忌惮撺掇凫水潺潺怠慢絮叨蕴藻屹立家眷漂渺踱步蘸峒好事泅水鹳糁儿簸箕烙饼疙瘩抠阖家渍鬏捅嚼栗丫黏秫秸绮佞臣无辜3背诵《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4背诵《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并默写。

背诵默写诵读欣赏中的六副对联。

6正确翻译《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7复习理解本单元各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副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日》,作家沈从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光的民族精神。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学案重点掌握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学案重点掌握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学案重点掌握。

第一部分:教案重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表达观点和描述事件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能够初步掌握综合性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辨析事实和观点的方法。

2、学会通过例子来阐述观点。

3、学会用事实和证据来支撑观点。

4、初步了解综合性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5、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6、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语言精确、结构完整的短文。

7、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分析:1、区分事实和观点,需要学生们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例子阐述观点需要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和总结。

3、运用事实和证据支撑观点需要考虑到不同情况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4、综合性阅读需要学生们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并且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5、写出语言精确、结构完整的短文需要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二部分:学案重点1、如何辨析事实与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事实是指一个事物的真实情况,它是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计算等方式来证明的,并且是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观点是指一个人对于某个事情的理解和看法,它是可以受到个人经验、知识以及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学生们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来辨别事实和观点。

2、如何用例子来阐述观点?在学习过程中,用例子来阐述观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列举事例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在使用例子的时候,要注意选用恰当的事例,让例子和观点相搭配,用具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观点。

3、如何用事实和证据支持观点?在学习过程中,用事实和证据支持观点是一种说服别人的重要方式。

使用时要注意事实的准确性和证据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统计数据以及权威专家等来支撑观点。

4、如何进行综合性阅读?在进行综合性阅读时,需要学生们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熟练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如: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和句子,注意阅读速度和阅读顺序等等。

只有在全面掌握这些阅读技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题
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课 型
复习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字音、字形、字义。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练习题见学案)
2、把握本单元作品中的写景顺序,分析作品中优美的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3、培养学生细致踏实的学风。
15




总结写景抒情文章的要素。
学生再次明确写景的要素及相关的修辞手法
15




总结本单元复习内容
整理归纳复习主要内容
3




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四季美景”为主题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精选美丽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多角度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在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仿写,学以致用。
2、把握本单元作品中的写景顺序,分析作品中优美的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3、培养学生细致踏实的学风。
2




(一)、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二)、师生共同回顾课文内容
一、自由复习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
二、思考、讨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完成学案上“基础知识”内容。
10




指导学生逐课复习
重点
难点
把握本单元作品中的写景顺序,分析作品中优美的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各具特色的语言,
教法
学法
互动探究




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11课《春》主备:郭全义课时:2一、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朱自清一生爱国,追求光明。

抗战时,随校内迁,任教于西南联大。

抗战胜利后,回北京仍任清华大学教授。

解放前夕,积极支持和参加反对美蒋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8年8月12日,他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死前嘱告家人,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

二、字词朗.(lǎng)润抚摸.(fǔ)酝.酿.(yùn niàng)抖擞.(sǒu)应.(yìng)和.(hâ)卖弄(nòng)宛转(wǎn)黄晕(yùn)薄烟(bó)水涨(zhǎng)起来散(sǎn)在草丛鸟巢(cháo)撑(chēng)伞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嘹(liáo)亮赶趟(tàng)儿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郎润:明亮润泽。

朗,明亮,明朗,光线充足。

酝酿:原指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故意显示、炫耀,常带贬义。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起伏,十分动听。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声音响亮。

烘托:衬托,陪衬。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舒活:舒展活动。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

三、课文理解(一)课文结构:《春》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也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主旋律。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层(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苏醒的情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春山朗朗、春水泱泱、春日融融的轮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复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_复习学案

《春》《济南的冬天》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文学常识,巩固对作家作品的了解;积累生字词;养成良好的朗读和积累习惯。

2、诵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揣摩、鉴赏关键语句,深入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复习重点:诵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揣摩、鉴赏关键语句,深入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自主复习任务:任务一、快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作者,完成文学常识积累。

1.《春》作者是。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集是《. 》《》等,诗集《》,诗文集《》。

2.《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北京人,著名作家。

小说有,戏剧。

任务二、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请把你认为易错的字词积累在下面。

任务三、背熟《春》一文任务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春》通过春、春、春,生动地表现了朱自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态度。

《济南的冬天》一文中老舍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江南冬景图。

自主复习诊断:一、给下列加粗的斜字注音。

宛转酝酿黄晕贮蓄澄清黛色芊芊磅礴匍匐枯涸梦寐寥廓二、补充完整词语。

繁花叶抖精神花枝展轻飞舞春秋月闲情致呼朋伴春秋实三、课文理解1、《春》中最后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找出所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A.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B.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自主复习质疑:自主复习中,你有哪些新发现,或者疑问吗?复习探究(一)阅读《春》第3段,做以下题目1、给选文拟定一个小标题。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草的特点?3、试举例分析选文所用的写景方法。

七上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七上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交流,来进行归纳。
五、教师点拨:
(一)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
《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济南的冬天》:山、雪、水
《夏感》:色彩是金黄的;旋律是紧张的
《秋天》: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使用人修改




(二)生动的修辞手法。
1、比喻。例:
2、拟人。例:
复习方法
讨论质疑归纳点拨




一、导入:第三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写景抒情,语言优美,体现古往今来人们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复习一下。
二、积累。
1、字词:抄写本单元的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重要作者和代表作品:朱自清,老舍。
三、自己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提示:每篇课文分别描绘了那几幅画面?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描写?恰当运用了哪些修辞?有哪些生动的词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__册第__单元第__课时(总第__课时)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主备人:张启使用人:
复习目标
1.积累字词和优美的语句。
2.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2.专题训练。
学科思想方法及能力培养
学习本单元,重点是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
3、排比。例:
……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做《综合能力训练》。
使用人修改






《综合能力训练》单元检测题的第1——10题
达标情况统计分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之三 语句赏析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之三 语句赏析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之三语句赏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之三,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的语句进行赏析。

本单元的语句赏析内容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句子结构、词语运用等方面。

通过赏析这些语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对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赏析语句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对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句赏析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手法。

3.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修辞手法的运用2.句子结构的理解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句,使学生掌握赏析语句的方法。

2.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语句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语句赏析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引起学生对语句赏析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节课所要赏析的语句,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语句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这些语句的特点,然后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使他们对语句赏析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句赏析方法,对一些课外语句进行赏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语句赏析有更全面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名句赏析: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作业、探究
1学生背诵诗歌。
2默写文学常识及重点诗句。
3师生共同复习重难点知识。
4重点句子赏析和内容主旨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文学常识。
(一)学生回顾、识记文学常识。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夏感》梁衡
4、《秋天》何其芳
5《古代诗歌四首》
二、积累词语
(一)学生识记每课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二)听写重要词语。
(三)检测练习:探究1---4题。
三、师生回顾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旨。
第三单元
时间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课题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作者作品。
2.积累文章中重要的知识点
3.学习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解答问题。
4.积累文言文知识,会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1.积累文章中重要的知识点
2.学习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解答问题。
3.积累文言文知识,会背诵默.
教学难点
学生回顾、识记文学常识。动笔识记。
学生听写重要词语。
学生速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秋天》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
四、古代诗歌
1、学生背诵诗歌。
2、理解性提问默写。
3、检测
1观沧海》中既是全诗高潮,又运用想象创造开阔意境的诗句
②《次北固山下》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
描写江上壮阔景色,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诗中借“鸿雁传书”的故事,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⑤《钱塘湖春悦之情的句
⑥《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
⑦《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1《春》朱自清先生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精细的观察,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3《夏感》本文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意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