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是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电动车无证驾驶怎么处罚

电动车无证驾驶怎么处罚无证驾驶电瓶车,该电动车是非机动车的,不会被处罚。
如果该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范畴,无证驾驶上路会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可以并处15日的拘留。
一、电瓶车无证驾驶怎么处罚一、电瓶车无证驾驶怎么处罚若您驾驶电动自行车而未持有有效驾照,将按照无证驾驶予以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之规定,未获得机动车驾驶证或在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状态下驾车者,罚款金额为200至2,000元不等,可同时处以15天以内的拘留。
无证驾驶及被认定为无证驾驶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 未取得驾驶证;2. 获取驾驶证未经考核且未经许可;3. 驾驶证已经被注销、吊销;4.获取驾驶证时不满足驾驶要求(如年龄和身体状况);5. 驾驶证过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一百零七条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被扣留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没有提供被扣留机动车的合法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前来接受处理,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并且经公告3个月仍不前来接受处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该机动车送交有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所得价款上缴国库;非法拼装的机动车予以拆除;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予以报废;机动车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无证驾驶拘留几天无证驾驶行为者的拘留时长一般为十五个自然日内。
在机动车驾驶人尚未获取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持有之证件已被吊销或暂时收回期间,依然驾驶机动车辆行驶于道路之上,那么,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其实施处罚,罚金金额在二百元至两千元之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亦有权作出拘留决定,拘留期限通常不超过十五个自然日。
二、电动车无证驾驶怎么处罚法律常识:电动车无证驾驶的处罚,需要根据电动车的性质进行判断,具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的,不需要驾驶证即可上路,不会处罚;2、电动车属于机动车的,无证驾驶上路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可并处拘留15天的处罚,若是存在其他犯罪情形或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电动车人行道逆向行驶的规定是什么

The futur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is the competition of detail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电动车人行道逆向行驶的规定是什么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应该在非机动车道内顺向行驶。
在人行道上行驶电动车与在非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都算是违法行为。
电动车在人行道上时应该推行。
正规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逆行处罚是罚款20元。
国家其实对于生活当中的那些非机动车违章的相关法律制度没有作出统一的要求,看到有些省市在处理非机动车违章的这件事情上规定的处置措施就非常好。
工作人员可能会直接将非机动车的驾驶员拦截下来,并且现场让其学习交通法规,这样做的话实际意义也比较大。
下面我们要了解的内容就是电动车人行道逆向行驶的规定是什么?一、电动车人行道逆向行驶的规定是什么?人行道上行驶电动车算违规,与逆行无关。
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应该在非机动车道内顺向行驶。
在人行道上行驶电动车与在非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都算是违法行为。
电动车在人行道上时应该推行。
正规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逆行处罚是罚款20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已经明文规定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
对逆向行驶的非机动车辆,交通管理部门可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给予处罚。
对逆向行驶的非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要承担全部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二、电动车逆行出事故怎么承担责任?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机动车型号分类

机动车辆的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大型车辆:总质量超过4500千克或长度大于等于6米,或载客20人以上的各种车辆。
2.小型汽车:是指总质量小于4,500kg、长度小于6m或者乘员小于20人的汽车。
3.专用车辆:具有特殊设备和特殊用途的车辆包括扫地车、仪表车、邮政车、汽车起重机等。
4.特种车辆:指具有特殊用途的应急车辆,包括消防车、救护车、工程车、警车、交通事故调查车等。
5.有轨电车:指由电机驱动,装有集电杆,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
6.电车是指由电机驱动,装有集电杆,装有轮胎或车轮的车辆。
7.电瓶车:指由电机驱动,以电池为动力的车辆。
8.三轮摩托车:总质量小于750千克的三轮机动车。
9.二轮摩托车:指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大于等于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超过50公里/小时的两轮机动车。
10.轻便摩托车:指发动机气缸工作容积小于或等于50ml,可供单人使用,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50kmu002F小时的两轮机动车。
12.四轮农用运输车:功率不超过28千瓦,载重不超过1500公斤,最高设计时速小于等于50公里u002F小时的四轮机动车。
13.三轮农用运输车:功率不超过9千瓦,载重不超过500公斤,最高设计时速小于等于40公里u002F小时的三轮机动车。
14.大型转向轮拖拉机:指发动机功率14.7千瓦以上的转向轮拖拉机。
15.小型转向轮拖拉机:指发动机功率小于14.7千瓦的转向轮拖拉机。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
传统来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是基于车辆的运动能力决定的,机动车指的
是有自身动力,可以自主移动的车辆,而非机动车则是没有自身动力,需要外力驱动的车辆。
一般而言,机动车指的是可以使用内燃机或者其他电气动力驱动的汽车、摩托车、自
行车等;非机动车则指的是人力驱动的三轮车、电瓶车、小型牵引车、拖拉机等。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一般指机动交通工具,其能够自行行驶,并以脚蹬、利用动力装置或电动机驱动等方式达到行驶的交通工具,它们可以通过使用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或混合动力等技术在道路上出行,用来输送货物、乘客以及其他交通用途。
而
非机动车则一般指在道路上行驶的没有自身动力或机械装置驱动的机械车辆或其他非机动
车辆,它们可以分为自行式车辆和牵引式车辆,例如拖拉机和小型牵引车等。
其实,现代社会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标准也不局限于“动力源”上的区分,从“车辆功能”的角度来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界定也会受到某些限制。
比如,有的特殊
用途汽车,比如渡轮巴士和渡轮货运车,其未装有内燃机,但在渡轮上它可以被驱动,而
其他情况下则依旧没有自身运动能力,这时候就一定要将其归类为非机动车了。
所以,机
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划分,要么从车辆运行能力出发,要么从车辆的功能出发,把“综合因素”考虑进去,才能更加合理地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

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电动车和非机动车这两个概念。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 电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定义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电动车属于机动车,需要在道路上遵守机动车的相关交通规则。
而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等,不属于机动车范畴,行驶时需按照非机动车的相关交通规定行驶。
2. 鉴定标准那么,我们如何来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呢?这里有几个标准是我们可以参考的。
2.1 动力来源我们可以从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来进行鉴定。
非机动车通常是靠人力推动或者脚蹬来行驶的,而电动车则是通过电池等动力装置来驱动的。
从动力来源上可以清晰地区分出电动车和非机动车。
2.2 行驶速度我们可以从行驶速度来鉴别。
一般来说,非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较慢,通常在20公里/小时以下,而电动车则可以较快地行驶,速度一般在30公里/小时以上。
如果车辆行驶速度较快,那么就应该被认定为电动车。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并不仅仅是通过动力来源和行驶速度来简单划分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电动车的使用场景、安全性、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电动车,比如残疾人专用电动车,也可能在鉴定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情况。
总结回顾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的标准包括动力来源和行驶速度两个方面,但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来进行综合考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相关规定,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法规,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结语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于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的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使用电动车或者非机动车时,我们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守法的道路使用者。
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电动车行驶交通法规

电动车行驶交通法规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电动车作为绿色出行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然而,在享受便利和环保带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并遵守电动车行驶的交通法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电动车行驶的相关规定吧!首先,我们要清楚电动车虽然是一种环保车辆,但也属于机动车的一种,因此需要遵守一些和汽车、摩托车相同的规定。
关于电动车的驾驶员,首先,我们要年满16周岁以上,具备相应的驾驶执照。
同时,提醒大家,无证驾驶电动车不仅违法,而且也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行驶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各项交通信号灯的指示。
不得闯红灯,不得压线行驶,保持车速适宜,确保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安全。
并且,电动车行驶时,要严格遵守车道规定,不得逆行、穿插或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得在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道及其他禁止停车的地方停车。
此外,我们在驾驶电动车时要时刻注意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存在。
保持车距,合理使用喇叭提醒行人和其他车辆。
特别是在夜间行驶时,还要开启车辆前、后灯,确保自身的可见性,以免发生事故。
同时,电动车骑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车辆的正常状况。
比如,确认车辆的刹车、灯光等设备完好,并保持其正常使用。
任何故障都应及时修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骑行电动车。
长时间使用电动车可能会导致疲劳,影响驾驶安全。
总之,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出行方式,我们在使用时也要遵循交通规则,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了解并遵守相关交通法规,是我们每个电动车驾驶员应尽的责任。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驾驶员,为创建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非机动车的认定及其行车法律规定

非机动车的认定及其行车法律规定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进入新世纪后加装动力装置的电动自行车开始风靡,电动自行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
对于驾驶员来说,道路千万条,守规行驶第一条。
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定,才能避免交通出行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电动自行车是否属于“非机动车”的认定1.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将电动自行车纳入了非机动车的表述范围,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非机动车概念进行了准确定义: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2.根据国家标准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对于电动自行车以及摩托车的规定,时速20km/h以下且车重不大于40kg的判定为非机动车;根据国家标准GB/T 24158-2009《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最高设计车速大于20 km/h且不大于50 km/h”或者“整车整备质量大于40kg且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的两轮电动车”被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根据国家标准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
因此,超过20公里时速或者大于40公斤的两轮车辆都是机动车。
二、非机动车应当准守的行车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第十八条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具体参照各省条例,一般都需要登记)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转弯的非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第六十九条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的非机动车让左转弯的车辆先行。
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

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文章标题:深度解析: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电动车作为新型的出行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在现行的交通管理法规中,电动车的定位却备受争议,究竟该如何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度解析,为读者全面呈现相关信息。
一、了解电动车的定义和分类我们需要了解电动车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规定,电动车是指使用电力驱动的,能够在道路上行驶,但不属于机动车的车辆。
在实际生活中,电动车的类型繁多,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在鉴定上是否应被归为非机动车,需要根据其性能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二、标准化鉴定电动车的方法和步骤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应当就电动车的性能参数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比对,包括其最高时速、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指标。
还需要考虑电动车在道路使用中的行为表现和安全风险,例如是否存在超速、违规停放等情况。
综合以上因素,对电动车的非机动车归属进行科学、客观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三、探讨鉴定标准的现行问题及改进建议在实际鉴定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关于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的鉴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争议。
有的地方采用最高时速、车辆重量等参数作为鉴定标准,而有的地方则更注重电动车在道路行驶中的安全表现。
有必要对现行的鉴定标准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调整,以保障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鉴定电动车是否为非机动车的标准应该更注重电动车在实际使用中的行为表现和安全性。
毕竟,交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行车安全和维护交通秩序,因此应当更加重视电动车的行车行为和规范管理。
当然,这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电动车鉴定标准的改进和完善。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我们对鉴定电动车是不是非机动车的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车是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电动车是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2010-06-01 20:18:16/个人分类:杭州交通事故律师邓某驾驶的电动车是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案情】原告邓某被告宜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陵交警大队。
2005年2月1日中午,西陵交警大队值勤民警屈亮发现邓某驾驶的"嘉爵"牌电动摩托车在西陵区夷陵路上行驶,该车没有号牌,屈示意邓停车检查,发现邓没有随车携带(实际没有)机动摩托车驾驶证,以邓没办理机动摩托车驾驶证为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一)全法》第95条第一款、《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13条第(项之规定,对邓出具第02006345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决定对邓凭证"送达邓某。
"凭证"上告知邓不服本决采取扣留摩托车的强制措施,并将"定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的,可以在60日内向宜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三个月内向管辖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持本凭证在15日内到鼓楼中队接受处理。
邓当即在"凭证"当事人栏签字,西陵交警大队即扣留了邓的摩托车。
邓不服,于2005年2月22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裁判要点】原告邓某驾驶的"嘉爵"牌电动车是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乃是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三)项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该条第(四)项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原告邓某驾驶的电动车,从其外形看没有脚踏板,仪表盘上的里程表显示该车设计最高时速为60km/h。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技术要求"第5.1.1规定:"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
第5.1.2规定:"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第5.1.3规定:"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该"技术要求"规定,最高车速为强制性条款,也是电动自行车检验的否决项目。
显然,邓某驾驶的车辆不属于电动自行车。
原告邓某驾驶的两轮电动车有动力装置驱动,在道路上行驶,供人员乘用,符合机动车的定义,属于机动车的范畴。
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3.5条规定:"摩托车motorcycle":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或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Μ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可合称为三轮摩托车)。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3.6条规定:"轻便摩托车moped":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且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不大于50Μ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包括两轮轻便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km/h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
根据"技术条件"的解释和规定,邓某驾驶的车辆是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通安全法》第95条规定:"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并可以依照本法第九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13条第(一)项规定:"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携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的…因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代替驾驶,违法行为尚未消除,可以扣留车辆"。
被告在执法过程中,根据原告邓某的违法行为,对其出具了"强制措施凭证",并当即送达,告知了行政复议和提起诉讼等权利,邓某在"凭证"上签字,被告即扣留了邓某驾驶的机动车。
被告对邓某作出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事实清楚,程序合法。
对于邓某的其他诉讼请求,因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已得到人民法院的判决确认,其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判决维持被告宜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西陵交警大队于2005年2月1日对原告邓某作出的第02006345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之具体行政行为。
驳回原告邓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本案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评析】这是一个比较新型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案例,争议的焦点是涉案电动车辆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
我国电动车在九十年代前基本都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
自1992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近10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厂家,现已在国内市场推出的有:电动摩托车、电动游览车、电动高尔夫车、电动观光车、电动汽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助行(代步)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家庭生活车等。
从其产品分类,可分为两类:即四轮电动车和二轮电动车。
二轮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
而二轮电动车主要指电动自行车,其目标市场主要以个人代步为交通工具。
据统计:2004年我国电动车产量已达到500万辆,已成为世界电动车产品最大的国家。
对于这类新型的电动车产品,销售商在销售此类车辆时,告知消费者此类车辆属于电动自行车,不需办理牌证即可上道路行驶,而现在在道路上行驶的此类车辆数量大并日趋增多,但持有牌证行驶的是少数或者基本无牌证,在这样的背景下,法院对公安交警部门对邓某驾驶的车辆以无证驾驶为由,作出的暂扣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能否支持,一、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均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即依法应予支持。
笔者为此再补充理由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作了明确界定,据此可以得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区别关键在于驱动方式和设计最高时速。
机动车以动力装置驱动,非机动车以人力或畜力驱动,或者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8条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而且此条在该法第三节"非机动车通行规定"章节之中,很明显电动自行车应属于非机动车,这种理解有些片面。
电动自行车确应属于非机动车,但属于非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对非机动车的定义,有动力装置驱动的其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即必须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标准》。
该"技术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公里/小时(属强制否决标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公斤;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公里等多项指标,只有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才能按非机动车进行管理。
根据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定义,电动自行车是特种自行车。
对于车速的限定,最高车速不得大于20km/h,而且是指绝对值,没有公差,因此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就限制在20km/h,只有这样电动自行车才能与其它非机动车协调。
本案中邓某驾驶的电动车没有脚踏骑行装置,反而装有电驱动装置,很显然邓某驾驶的电动车居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如何判定其属于非机动车还是机动车,关键在于确定邓某所驾驶的电动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首先,分析一下邓某所驾驶电动车的特征,卷宗中有关证据证明,邓某所驾驶电动车设计最高时速达60公里,无脚踏骑行装置。
很显然其主要项目不符合《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标准》的规定,当然不属于非摩托车机动车范畴的电动自行车。
其次,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轻便摩托车"的定义,即"摩托车"指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时速大于50公里/小时…的两轮或三轮车辆;"轻便摩托车"指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公里/小时…,但不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的电驱动的两轮车辆。
邓某驾驶的电动车完全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轻便摩托车的规定,据此可以判定邓某驾驶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当然应按机动车进行管理。
对电动车的性质确定,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即"设计最高时速标准"。
设计最高时速小于20公里的是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设计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且小于50公里的,是轻便摩托车;设计最高时速大于50公里的,是摩托车,后两者都属于机动车范畴。
综上,本案中邓某认为自己驾驶的是非机动车,不需办理机动车驾驶证,被告不能以机动车的名义予以扣留;被告认为邓某驾驶的是机动车,应办理注册登记,应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否则,可以扣留车辆。
本案经一、二审法院审理,均认定邓某所驾驶的电动车属机动车,既然邓某所驾驶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范畴,毫无疑问,上道路行驶应依法办理注册登记,应依法取得驾驶证。
请谨慎发帖,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
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显示全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