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营养素之脂类
七大营养素之脂类

结构特点
反式脂肪酸的化学结构使得其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
对健康的危害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影响生长发育,尤其是对婴幼儿和青少 年的神经系统发育有不良影响;降低精子质量,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因此,应尽量减少反 式脂肪酸的摄入。
03 胆固醇认识误区及正确摄 入方法
ABCD
限制高脂肪肉类摄入
如肥肉、五花肉等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应适量减少摄 入。
控制糕点、糖果等甜食摄入
这类食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和糖分,应适量控 制摄入。
06 脂类与相关疾病关系及预 防措施
心血管疾病与脂类关系
高脂血症
血浆中脂质浓度过高,易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等心血管疾病。
脂肪酸不平衡
对未来健康生活方式期许
保持合理饮食
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脂类、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增加运动量
通过增加运动量,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 对脂类的利用能力。
关注健康科普知识
不断学习健康科普知识,了解最新的营养学研究 成果,为自己的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反 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 病风险。
胆固醇水平异常
胆固醇过高或过低均对心 血管健康不利,需保持适 当水平。
肥胖问题与脂类摄入过多关联
能量过剩
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导致能量摄 入超过消耗,进而引发肥胖。
脂肪堆积
体内脂肪过多堆积在皮下和内脏周 围,影响身体健康和外观。
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缺 乏运动,易导致肥胖问题。
七大营养素之脂类教材

什么是所谓的1:1:1
1:1:1指的是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1:1:1并不是单独地是食用油的比例
真正的1:1:1是指日常生活中食物中的脂肪酸比例能做 到1:1:1
使用茶油烹饪中国菜肴能方便地做到真正的1:1:1
谢谢!
油脂分类(脂肪酸)
1. 饱和脂肪酸型: 牛油、羊油、猪油,棕榈油和椰子油等。
2. –9系脂肪酸型(单不饱和): 橄榄油、油茶籽油、传统菜籽油等。
3. –6系脂肪酸型: 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
4. –3系脂肪酸型: 亚麻籽油、紫苏油、核桃油、深海鱼油等。
常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生一烯酸 花生二烯酸 山嵛酸 芥酸 二十二碳二烯酸 木焦油酸 二十四碳一烯酸
大豆油
ND-0.1 8.0-13.5 2.5-5.4
17.7-28.0
49.8-59 5.0-11.0 0.1-0.6 ND-0.5 ND-0.1 ND-0.7 ND-0.3
ND-0.5
据报道:当人体HDL胆固醇若低于35mg/dI时,会使脑细胞营养缺乏, 造成老化或老年痴呆症等问题的可能性。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有 橄榄油和油茶籽油等。但这类油脂中几乎不含ω-3系α-亚麻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Polyunstarurated Fatty Acid)。一般天然脂肪酸双键是以顺式的形态存在。PUFA按其结 构又可分为ω-6和ω-3型PUFA,即由脂肪酸的疏水端(碳氢键的末端)算 起,若碳原子间的双键出现在第6个碳上,则称为ω-6型PUFA,如:亚 油酸(LA)、γ-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AA),其中亚油酸是由植物合 成的,并通过食物供给人体,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所以称为“必 需脂肪酸”。只要能供给足够量的亚油酸,人体就能合成所需要的其他 ω-6型脂肪酸。亚油酸在体内在酶的作用下,依次产生GLA、DGLA和 AA等中间产物,进而获得提供正常代谢机能的前列腺素(Prostaglondin PG)等二十碳酸物质,具有抗血栓、改善糖尿病、降低血压、改善皮肤 炎、防止老化及抗炎、抗癌等作用。
营养科普七大营养素之脂类

营养科普七大营养素之脂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其中脂肪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01什么是脂类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人体含量常受营养状况和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有较大变动。
多吃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时脂肪含量增加,饥饿时则减少。
当机体能量消耗较多而食物供应较少时,体内脂肪就大量动员,被氧化消耗,起到了瘦脂的效果。
脂肪的基本单位是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来自于动物食品,大量进食有损健康。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几个系列,其中Ω—3系列和Ω—6系列属人体必需脂肪酸。
02脂类的分类1、磷脂:仅次于甘油三酯量,包括甘油磷脂主要存在组织、血浆,构成细胞膜,与脂肪运输有关。
卵磷脂:存在于蛋黄和血浆中。
神经鞘磷脂存在于神经鞘。
2、糖脂:包括脑苷脂类、神经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类固醇及固醇:合成人体多种激素03脂类的功能脂类在人体内可不是越少越好,因为它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①供给能量脂肪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②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在脂肪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同时,一些食物的脂肪中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如鱼肝油,奶油中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
③维持体温,保护脏器脂肪可阻止体内热量的散发,有助于御寒,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胖子比较怕热的原因之一。
在身体各器官周围的脂肪,有缓冲机械冲击的作用,保护脏器。
④增加饱腹感脂肪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人不容易感到饥饿。
⑤提高食物的感官性状脂肪可使食物增味添香。
04食物的来源1、膳食脂肪每日最多摄入50g,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占2.4%,亚麻酸占0.5-1%。
2、食物来源动物:禽、畜、鱼、奶油。
胆固醇大多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植物:花生、豆类、芝麻、玉米、菜子油、山茶油、橄榄油。
其中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有:有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亚麻子、南瓜子、向日葵、芝麻、玉米、核桃、大豆和麦胚等。
保健营养知识普及(一)-脂类

保健营养知识普及(一)-脂类心空影院闲来无事,将自己所学的营养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特别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对自身健康的营养和重要性,希望对大家在日常保健中会有所帮助。
诚心的祝福大家身体健健康康!!营养首先从最基础的开始:七大营养素: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我们所有人吃的所有东西都包含在这七大类中,同时也是我们每人必须的营养素,缺一不可!!脂类,就是我们通常吃到的油脂,主要有包涵两种:脂肪与类脂,脂肪又被称为动脂或可变脂,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肥肉”他的作用很多,一:供给能量,就像是我们人体的能量库,我们人体没吃进食物最先转化的是碳水化合物(通常的谷类和米面等),当我们这一类物质摄入过剩时就会出现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转化,久之就形成了肥胖,相反,当摄入不足时,身体消耗能能量就会由脂肪提供,所以就会导致脂肪在人体内的存量是不固定的,故称“动脂”。
就是胖人会变瘦,瘦人会变胖。
这只是他的一个作用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呢,有两种,一种叫脂溶性维生素,一个是水溶性维生素,顾名思义,第一种就是可以溶解在油脂中的维生素,第二种只能溶解在水中的维生素,人体在吸收维生素时需要载体,就是需要溶解在水中或是油脂中才能被吸收,水溶性维生素很简单我们身体里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一般很容易吸收的,而且也不容易缺,但脂溶性及不一样了,油我们是不能天天喝的,这就是为什么吃番茄时尽量吃熟的原因,因为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很高,而这种东西具有抗衰老,防癌的作用,且是脂溶性的,所有我们要用油炒了吃,吸收才好,当然我们如果想吃维生素C,我们就要生吃了,维C是水溶的。
三:就是维护体温,保护脏器等,再一个就是增加饱腹感,给食物添香等等。
类脂:因为在每个人体内的含量都是固定的,没有太多量的差异,而且比较固定,所有我们也叫他“不动脂”它主要有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等,多数都是实现细胞膜的各种功能的,不再过多的介绍。
七大营养素-脂肪1

脂类一.脂类: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按体重,脂类占14~19%,肥胖者占30%以上。
人体脂肪最理想最完美的比例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正常男性脂肪占体重15%左右,女性占22%。
一般男性超过20%就要引起警惕,女性超过30%肥胖。
皮肤白的人比黑的人更容易减肥,身体先动用白油光亮的油,再用褐油陈油。
1g脂肪=9kcal能量,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2倍多。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可产生能量:38kJ(9kcal)/克;2.构成生物膜:磷脂和胆固醇是所有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3.必需脂肪酸来源:亚麻酸:w-3系:二十碳五稀酸,二十二碳主稀酸亚麻酸:w-6系:花生四稀酸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三.脂类的分类:包括脂肪和类脂;1.脂肪:又称三酰甘油,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结合而成。
膳食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2.类脂:包括磷脂、糖脂、脂蛋白和固醇类(胆固醇):1)膳食是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混合物,一般为胆固醇的油酸酯和胆固醇的亚油酸酯。
存在于血浆脂蛋白、肾上腺皮质和肝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含有80%的胆固醇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则含有90%;植物中不含胆固醇。
3.磷脂:分两类:磷酸甘油(主要与营养有关)和神经鞘脂。
四.脂肪的分类:五.脂肪酸分类1.按饱和程度分:1)饱和脂肪:动物油,棕榈油,可可油和椰子油2)不饱和脂肪:a单不饱和脂肪:由木本油为多,如茶油b多不饱和脂肪:以草本油(大豆,花生,菜籽)为多2.按空间结构分:顺式脂肪和反式脂肪.六.必需脂肪酸的功能:1.亚油酸:1)亚油酸调控基因的表达,引导细胞的生长,并调节下丘脑的功能;2)刺激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的分泌;3)调控皮肤的功能,皮炎,湿疹;4)降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对心脑血管有益处。
2.亚麻酸:1)DHA的前提,对视力和智力有重要作用,是视网膜的视紫红质的重要成分(色盲对紫红不分)2)是大脑DHA,AAC(脑神经系统)的前提。
营养学基础:七大营养素:脂类

营养学基础
七大营养素:脂类
脂类
人造奶油有何危害?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脂类食物?
一、脂类的生理功能
供能 储能
热能过多时→FAT储存 非运动时→可提供60%的能量★ 运动、饥饿时→提供能量更多
构成组织成分、贮存脂溶性维生素
使机体更有效利用CHO 节约蛋白质作用
fat分解产物可促进碳水 化合物能量代谢→使其
的 脂肪 摄入 过多
肥胖
可增加患结肠 癌的危险性
可增加患高脂血症、 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乳腺癌 和胆石症的危险性
脂肪摄入过少,可能引起必须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热能摄入不 足,影响健康
世界上最胖的女人是来自美国亚 利桑那的32岁妇女苏珊娜·埃曼 (SusanneEman),她以1600 磅(约725公斤)的体重,打破 上任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罗莎 莉·布拉德福德(545公斤)的纪 录,成为世界最胖的女人。
更有效释放能量
fat充足可保护Pro不 用作为能源物质
内分泌作用 帮助维持体温
瘦素、脂联素、抵抗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
供能/隔热
二、食物中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
1、消化率:乳脂、植物油、中链脂肪酸易消化。 2、必需脂肪酸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4、油脂稳定性
三、脂类营养不良
脂肪摄入过多,对健康是不利
四、脂类的食物来源与推荐摄入量 1.食用油脂
2.动物性食品(肥肉,瘦肉,内脏)
3.坚果类
4.大豆类
膳食中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各种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此外,在各种食物中,也都含 有数量不等的脂肪。 一般在动物性食品中,以畜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其中又以猪肉的含量较高),而 鱼肉、禽肉、奶类、蛋类、以及动物内脏中的脂肪含量则相对较低。 但不同部位的畜肉,其脂肪的含量也可有较大的差别,例如:肥猪肉的脂肪含量 可高达90.8%,而瘦猪肉的脂肪含量却仅在6.2%~28.8%之间。
脂类与人体健康

脂类与人体健康脂类作为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的脂类有着不同的影响,如何正确地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脂类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下,许多中老年人都有“恐脂症”,认为它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动脉硬化症等的代名词,许多爱美的女士也是谈“脂”色变。
人们知道,长期吃高脂肪饮食易得各种疾病,但是,一点脂肪不吃也是不利于人体生长健康的。
只有正确地摄入脂类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一、脂类的分类及其特点(一)脂类的概念由脂肪酸与醇脱水缩合作用生成的脂及其衍生统称为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脂类也称脂质,它包括两类物质,一是脂肪,另一类是类脂。
(二)脂类的分类脂类分为脂肪和类脂,其中,脂肪分为甘油和脂肪酸,而类脂又分为磷脂、糖脂、脂蛋白和固醇。
在类脂中,磷脂分为卵磷脂和脑磷脂,糖脂分为神经节苷脂和脑苷脂类,脂蛋白又分为乳糜微粒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而固醇,则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三)脂类的特点脂类,特别是简单脂类由于所含脂肪酸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特性。
1、脂类的水解特性脂类分解成基本结构单位的过程除在稀酸或强碱溶液中进行外,微生物产生的脂酶也可催化脂类水解,这类水解对脂类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异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适口性。
2、脂类氧化酸败这一类变化分自动氧化和微生物氧化。
氧化酸败结果既降低脂类营养价值,也产生不适宜气味。
脂质自动氧化是一种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
先形成脂过氧化物,这种中间产物并无异味,但脂质“过氧化物价”明显升高,此中间产物再与脂肪分子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当氢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则分解形成短链的醛和醇,使脂肪出现不适宜的酸败味,最后经过聚合作用使脂肪变成粘稠、胶状甚至固态物质。
3、脂肪酸氢化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得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二、脂类的食物来源人体中的脂类,一方面来自饮食中的脂类,另一方面来自自身的脂类合成。
七大营养素功能

七大营养素有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这七大营养素是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1.水:人体占有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水分的存在可起到调节人体酸碱度、输送营养物质、携带代谢废物的重要作用。
2.蛋白质: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及生理功能的调控,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碳水化合物:供给身体生长发育最主要的营养素,它们在催化各种生命活动、提供热量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4.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脂肪能给人体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类脂是合成细胞膜的基本原料,还可以合成激素。
5.维生素:是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参与人体物质与能量的代谢,维生素在抗氧化、解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6.矿物质:矿物质在构成人体骨骼、保持神经等组织正常功能方面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矿物质可调节体液及电解质、酸碱的平衡,是酶系统的活化剂。
7.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肠道功能,调节脂类、糖类代谢,膳食纤维不被肠道吸收,可预防便秘。
总之人体离不开这七大营养素,日常应注意膳食种类多样,保证营养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单糖、双糖、低聚糖及淀粉。
2.不能为人类利用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如:膳食纤维。
(二)食物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淀粉 糖原 糊精 纤维素 果胶、树胶和海藻胶
食物中常见碳水化合物分类表
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能量供给
抗生酮作用
节约蛋白质作用
构成细胞和组织
(3)将每种食物的GI乘以占一餐中碳水化合物 质量比,计算该食物对一餐总GI的贡献,分别 为:2.8、31.0、44.5。 (4)将每种食物对GI的贡献相加得出一餐食物的 总GI:78.3。 • 结论:本例中一餐GI为78.3,属高血糖生成指 数膳食。
1.5 能
• 工作任务:膳食能量计算 一、能量的作用及能量单位 (一)能量的作用
动物性来源→肉类、鱼类、奶类 植物性来源→大豆、坚果种子类、菜籽、 玉米胚芽等 磷脂来源→蛋黄、内脏、大豆、蘑菇、坚果 等 胆固醇来源→脑(2571mg/100g)、鸡蛋 (585mg/100g)、肝脏(288mg/100g)、 肾脏(354mg/100g)
(三)、脂类营养不良对人体健康影响
摄 入 不 足 摄 入 过 量 导致:缺少必需脂肪酸,妨碍脂溶性 维生素的吸收 症状: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干 燥、湿疹等
三、必需脂肪酸(EFA)
概念: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这几种多 不饱和脂肪酸称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生理功能: 是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前列腺素的前体(花生四烯酸)
与类脂代谢关系密切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与动物精子形成有关 有保护由于 X 射线、高温引起的一些皮肤伤 害作用
项目训练:血糖生成指数与食物选择
1.低GI指数选择依据:
(1)可使大部分糖尿病人减少降糖药的用量或停药;
(2)长期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可降低血脂和减少心 脏病的发病率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长期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对肥胖和体重控制也 有明显作用;
(4)给运动员吃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由于能量的缓慢 释放,可提高其运动耐力和持久力; (5)摄入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对阻止癌症的发展有益, 如肠癌、乳腺癌等。
四、脂类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一)膳食脂类的营养价值 •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比例为1:1:1,这一比值是目前我国营养学界公认 的推荐值。 • 动物性食品中的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植物性食 品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膳食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低主要决定于: • 熔点高低
• 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 胆固醇含量高低也应该作为膳食脂类的营养价 值评估指标之一
四、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1.膳食中碳水物供给量:
一般供热约占全日总能的 55%-65% 。提倡以谷类为主的多糖食物。
四、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2.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 淀粉主要来源:粮谷类、薯类
•
膳食纤维主要来源:蔬菜、水果
• 单糖和双糖的主要来源 :蔗糖、糖果、甜食、 糕点、甜味水果、含糖 饮料和蜂蜜等。
第四节 碳水化合物
一、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 碳水化合物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是 粮谷类、薯类、某些豆类及蔬菜水果的主 要组成成分。
HO C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H CHO H
OH OH OH O CH2 OH
(一)分类(详细见表) 1.能为人类利用的碳水化合物
解毒作用 加强肠道功能
三、血糖生成指数与食物关系
血糖生成指数(GI)的定义:
食物(50g)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总面积 = 血糖生成指数(GI) ×100 等量葡萄糖(50g)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总面积
空 腹 血 糖
血糖生成指数的意义:
GI高的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 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 糖浓度波动大; 反之则表示在胃肠内 停留时间长,释放缓 慢,葡萄糖进入血液 后峰值低,下降速度 慢,血糖浓度波动小。
小结: 植物性脂肪→ 消化率高、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含丰富维生 素E,故普遍营养价值高。 奶油、肝油、蛋黄油→ 含各种脂肪酸和A、D,且脂肪呈分散细小的 颗粒,易于消化吸收,故营养价值较高。 动物性脂肪→ 消化率偏低,必需脂肪酸含量少,几乎不含 有 脂溶性维生素,故其营养价值较低。
(二)脂类的食物来源
•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值得注意:
①影响生长发育。 ②导致血栓形成。 ③能促进动脉硬化。 ④容易造成大脑功能的衰退。
反式脂肪酸在哪些食物中存在? 通常,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上若注有“氢化植物 油”、“植物奶油”、“起酥油”“植脂末”、 “代可可脂”等字样的食品中即含有反式脂肪酸。 在市售的加工食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含有 这种脂肪酸,如人造黄油、方便面、方便汤、快 餐、冷冻食品、烘焙食物、薯片、炸薯条、早餐 麦片、巧克力及各种糖果、沙拉酱、蛋黄派、多 纳圈、巧克力、咖啡伴侣等。
各国政府对反式脂肪酸的限制
很多国家为了公众的健康,都在研究如何限制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至少要把食品中含有 反式脂肪酸及其对人体有危害的信息告知大众。 如丹麦政府依据该国营养委员会对反式脂肪酸潜 在危害性的研究结论,于2003年6月制定了严格的 规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设立 法规进行限制的国家。随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 局(FDA)也作出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食品营 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含 量。
2.GI高低标准:
• 小于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 GI在56~75为中等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 GI大于75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品
3.低GI食物选择结论:
• 果糖和直链淀粉含量高、含可溶性纤维多 的食物有较低的GI。
• 粗粮的GI较细粮的GI低,复杂碳水化合物 的GI较精制碳水化合物的GI低。
4.一餐膳食GI评价:
• 脂肪:三酰甘油 • 类脂:包括磷脂、固醇、蜡质,比较重 要的有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植物 固醇。 • “储存脂”:多分布于腹腔、皮下、肌 纤维间的脂肪组织。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正常人体脂类含量为14%~19%。 1.供给和储存能量 2.构成生物膜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脂类是脂溶性维生素的必要载体并促进其吸 收 5.许多类脂,如磷脂、胆固醇是机体活性成分 或 可转化为活性成分。
第三节 脂类
一、脂类的分类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三、食物脂肪营养价值评价 四、脂类营养不良对健康的影响 五、脂类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一、脂类的分类
脂 类
脂肪
磷脂 类脂 固醇
人体脂类总量约占体重的10-20%,肥胖 者可占30-60%。人体贮存的脂类中脂肪 高达99%(食物中的脂类95%是脂肪)。
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多余脂肪储存 导致肥胖、血脂高等慢性病
知识链接:反式脂肪酸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指按脂肪酸的空间结构,在脂 肪酸的不饱和键的两侧结合有氢(H)的脂肪 酸。 →反式脂肪酸是经人为加工将普通植物油改造 成“氢化油”的过程中的产物。而天然植物 油中的脂肪酸的氢(H)结合在不饱和键的同 侧,故称为顺式脂肪酸。
• 以一餐膳食为例,包括:一杯牛奶(200 mL)、 半个馒头(50g)、一碗面条(150g)。
• 方法: (1)查阅食物成分表,牛奶、馒头、面条的碳 水化合物百分含量分别为:3.4、24.3 、47.0 。 (2)计算三种配料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质量占总 碳水化合物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0.2、35.2、 54.6。
量
• 摄入能量不足: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活 力消失甚至生命活动停止而死亡。 • 能量摄入过剩:长期摄入过多的能量,会使人 发生脂肪堆积,引起肥胖疾病,并成为心血管 疾病、某些癌症、糖尿病的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