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史知识点

新中国史知识点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啦。
这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重要的大事件呢。
当时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这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就像一个长期被欺负的孩子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
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漫长的革命斗争,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就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成立努力奋斗。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争,牺牲了无数的英雄先烈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像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都毫不畏惧,英勇就义,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2.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但是中国人民有着无比的建设热情。
那时候进行了土地改革,让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然后开始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像鞍山钢铁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发展起来了,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劳动模范,比如王进喜,他带领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开采石油,有“铁人”的称号呢。
当然也有曲折的时候,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让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但是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后来进行了调整。
3.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是新中国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
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包产到户,多劳多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
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等活动。
还设立了经济特区,像深圳,以前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高楼林立,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4.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像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派出了很多维和部队,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课件

条件: 军事;政治;理论;群众. 新政协召开-临时最高权力机关; <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内容. 新中国成立: 概况: 主要领导和首都,国旗,国歌. 开国大典. 意义: 废旧时代;走新道路;世界意义三. 面临形势: 政治内坏外围;经济千疮百孔. 解放领土- 追残敌;剿土匪;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原因-过程-意义:威望高;环境安. 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 内容-范围-特点-意义:翻身开路. 肃反运动- 肃清反革命残余;社会秩序安定. 三反五反- 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意义. 没收官资- 双重性质; 全局意义-奠基. 稳定物价- 米棉,银元之战-性质,措施,意义. 恢复经济: 统一财经- 实现三个平衡,财政开始好转. 调整工商- 原因,内容2,实质恢复,作用. 其他措施- 农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工矿民 结果好: 政巩经复。 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模范-孟耿.
建立社会主义国 家(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
思考: 何谓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帝官封的残余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官僚资本,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封建 土地制度,残敌,土匪,反革命,特务,民主改革。
返回
1(2006年北京卷)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 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006年江苏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 商业是为了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 营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返回
高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点总结考情定位主干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1-30日(2)地点:北平(3)内容: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4、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肃清反革命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土地改革(1949年-1953年春)(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过程: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结果:①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3、稳定物价(1)背景:①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②国家财政困难;③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___字版本)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与历史起源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结构- 农业的出现与农耕文明的形成-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特征2. 四大文明古国的崛起与影响- 夏、商、西周与东周的兴衰沿革- 金文与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周礼与封建制的确立- 儒家、道家与法家学派的兴起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兴起与战争- 诸子百家与思想解放- 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地方政权与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章秦汉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 秦朝的兴起与战国时期的背景-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郡县制度的建立- 吕不韦的变法与中央集权的形成- 郑国渠与灌渠的建设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2. 汉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陈胜、吴广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融合- 高祖、文帝时期的改革与制度建立- 私人奴隶制的废除与奴隶主义的兴起3.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与扩大- 郡国制度的改革与丞相制的设立- 经济政策与农业开发的推进-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家与文化艺术1. 魏晋南北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三国与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草原胡族与汉族统治者的相互影响- 华夏中心思想与多元文化的融合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乐府古文化与文人雅集的兴起- 道教佛教与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 归化诗与七言绝句的创作与影响- 旧体诗与文言小说的发展与繁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曹操与司马懿的政治功绩- 王导与嵇康的文化贡献- 陆机与张载的学术成就- 道教的创始人与佛教的传播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繁荣1.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与统一战争- 隋朝的郡县制与六部制度- 科举制的建立与士族分化- 大运河的开凿与通商发展2. 唐朝的政治体制与繁荣时期- 唐朝的兴起与玄武门之变- 宋玄宗与肃宗时期的政治运动- 唐玄宗盛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文人政治的兴起3. 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外交往来- 唐朝的文化格局与科学技术成就- 唐朝的雕版印刷与纸张产业- 唐朝的外交往来与丝绸之路- 唐代文人与美术、诗词创作的繁荣第五章宋元时代的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1. 宋代的政治变革与中央集权- 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宋代的官员选拔与科举制度- 大宋君权的制约与宰相决策- 欧洲封建制度的作用与对比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元世祖的征战与统一中国- 愚民政策与蒙古统治模式- 元朝的三税制与行省制度- 蒙兀儿与汉人的交融与对抗3. 宋元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成就- 宋代的农业技术与产量提高- 宋代经济的繁荣与商业革命- 元代的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 宋元文化艺术的昌盛与交融第六章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思想解放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明太祖朱棣的起义与建立- 朱棣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明太祖的海禁政策与对外扩张-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 明末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明朝的文臣集团与武将集团- 东林学派与反抗与革命- 崇祯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动荡-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3. 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建国和后金制度- 顺治、康熙与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 清朝文官政治的裁制与统治模式- 准蒙继位制与八旗制度的变革第七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 清末民主革命与西方利益- 清朝社会矛盾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中日战争与列强对中国的割据- 五四运动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与组织建设- 八二七事件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长征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建设-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的推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挑战总结:以上为____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历史起源、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2025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一部分中国史纲要专题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考点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知识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性质)②意义: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知识点2人民政权的巩固1.剿匪镇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知识点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识点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基础(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2)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制度(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新中国历史高考知识点

新中国历史高考知识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主题,介绍一些关于新中国历史的高考知识点。
一、新中国建立与中国历史变革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战乱频仍等一系列动荡。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著名的两次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拉开了序幕。
二、新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新中国的成立之初,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毛泽东提出了“抓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发展思路,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改革开放的思想开始在中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政府和经济界。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开启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新时代。
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出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
特别是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初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共运,以援助、援外为主要手段,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友好合作与互助。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对外开放政策,逐渐与世界各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提倡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领土不侵犯。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的完善。
我国建国知识点

我国建国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新中国建国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新中国建国就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当家做主。
②重要程度: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是中国开启新纪元的标志,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近代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等有基本了解,知道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早期革命尝试的情况。
例如,你得知道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被列强割地赔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没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状况,辛亥革命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④应用价值:在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外交政策等方面具有根本性意义。
比如,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新中国成立这个根基之上,如果不知道新中国怎么来的,就难以理解我们现在为什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核心事件,是划分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最重要标志。
②关联知识:与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等知识关联紧密。
土地革命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群众基础,解放战争的胜利则是新中国成立的直接前提。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主要在于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众多历史背景、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交杂以及开国大典背后艰难的筹备等。
关键点则是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巨大变革意义。
④考点分析:在历史考试中非常重要,考查方式多种多样,可出选择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意义,也可出简答题要求分析新中国成立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变革影响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新中国建国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是新型民主政权。
和之前的封建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有着本质区别,以前是少数人统治,而新中国是人民当家。
②特征分析:主要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无产阶级领导、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高考文综复习资料高考理综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高中学习方法高考复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高考饮食攻略高考励志名言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
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48-1956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