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QC活动成果ppt
合集下载
QC成果汇报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1
年度工作概述
2
工作完成情况
3
成功项目展示
4
工作存在不足
5
明年工作计划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工作 进度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 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 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品管圈
第十七届发表大会
******部门
前言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工作中 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反映于xx及xxx的风格、定型还有待进一步 探索,尤其是网上的公司产品库充分体现我们xxxxx和我们这个 平台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商机和快捷方便的信息、导航的功能 发挥。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各项工作更上一 个新台阶。2015我们所向披靡,2016我们勇往直前!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点击添加小标题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点击添加小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 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 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QC活动成果报告经典ppt课件

实施1、针对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为了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
提高其执行力,充分调动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 的积极性,具体做好以下两点:
19
•实施评价:自2007年2月开始至2007年5月,对管
理人员考核共4次,对班组考核7次;通过考核和奖 罚措施的落实,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的工作积极性 逐渐提高,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从而提高了执 行力。
2、对考核低于9分的进 行处罚。
范建清
项目部
3月10日
1、技术交底加强针对性,
2
技术交 底
不到位
对技术交 底进一步 完善并有 效落实
使每个操 作工人都
清楚
操作要点详细、具体。 2、对班组交底要及时, 并要求落实到一线工人 。
卜建祥
施工现 场
3月2日
3
检查整 改不落
实
对检查意 见进行验
证
提高班组 执行力
1、对检查提出的意见进 行具体分解落实。
2、明确整改验证时间。 3、对整改情况的处置。
王伟杰
施工现 场
3月2日
4
施工方 案无针 对措施
重新调整 施工方案
确保墙板 安装管线 节点质量
1、编制详细施工程序。 2、明确管线节点施工要 求。
邹江滔 项目部
3月2日
制表人:沈建琴
时间:2007年3月28日
18
+ QC小组在活动整个过程中,围绕计划、实施、 检查、处理即PDCA循环的不断运动推动质量不 断提高。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22
+ 通过几个月来的实施,并查阅了检查资料,能 反映班组对相关部门提出的检查意见已及时进 行了整改和提交了回执,并有相关部门验证的 签证意见,所以从实施情况来看,采取的措施 运行有效。
•为了使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
提高其执行力,充分调动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 的积极性,具体做好以下两点:
19
•实施评价:自2007年2月开始至2007年5月,对管
理人员考核共4次,对班组考核7次;通过考核和奖 罚措施的落实,管理队伍和施工班组的工作积极性 逐渐提高,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改观,从而提高了执 行力。
2、对考核低于9分的进 行处罚。
范建清
项目部
3月10日
1、技术交底加强针对性,
2
技术交 底
不到位
对技术交 底进一步 完善并有 效落实
使每个操 作工人都
清楚
操作要点详细、具体。 2、对班组交底要及时, 并要求落实到一线工人 。
卜建祥
施工现 场
3月2日
3
检查整 改不落
实
对检查意 见进行验
证
提高班组 执行力
1、对检查提出的意见进 行具体分解落实。
2、明确整改验证时间。 3、对整改情况的处置。
王伟杰
施工现 场
3月2日
4
施工方 案无针 对措施
重新调整 施工方案
确保墙板 安装管线 节点质量
1、编制详细施工程序。 2、明确管线节点施工要 求。
邹江滔 项目部
3月2日
制表人:沈建琴
时间:2007年3月28日
18
+ QC小组在活动整个过程中,围绕计划、实施、 检查、处理即PDCA循环的不断运动推动质量不 断提高。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22
+ 通过几个月来的实施,并查阅了检查资料,能 反映班组对相关部门提出的检查意见已及时进 行了整改和提交了回执,并有相关部门验证的 签证意见,所以从实施情况来看,采取的措施 运行有效。
2024版qc成果汇报PPT模板

在QC活动开展前,对活动的目标、流 程、资源等准备不足,导致活动推进 不顺畅。
QC活动需要多部门、多人员协同合作, 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团队协作不够 紧密,沟通不畅,影响了活动效果。
数据分析不深入
在QC活动中,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 析时,未能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 和规律,导致问题解决不彻底。
团队协作与沟通的重要性
03
QC活动开展情况
问题调查与原因分析
调查目的
明确问题性质和影响范 围,为后续分析提供基
础数据。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多种方法收集信
息。
调查结果
汇总并分析调查结果,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原因分析
运用因果图、关联图等 工具进行深入分析,确
定主要原因。
制定对策与实施方案
01
02
03
04
06
结束语
感谢聆听与支持
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事们的耐心 聆听
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QC小组活 动水平
感谢各位在QC活动过程中的支持与指 导
开放提问与交流环节
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我们将认真听取并改进不足之 处
期待与各位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和合作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强化团队意识
让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是团队 的一份子,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为团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及时分享工 作进展、交流经验教训,促进团
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培养协作精神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 相支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 围,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未来QC活动的展望与建议
某建工集团QC成果报告课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 的变化,QC成果的应用领域将 不断拓展,包括环保工程、新能
源等领域。
提高成果质量
随着QC成果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未来成果的质量将不断提高,为
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 进先进的QC成果和技术,提高
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05
总结与展望
详细描述 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QC成果三: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和验收, 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4. 开展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全员 质量意识,促进质量改进。
成果指标:工程质量合格率提高 10%。
QC成果的应用范围
建筑工程领域
将QC成果应用于建筑工程领 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
成本、缩短工期。
市政工程领域
将QC成果应用于市政工程领域, 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保 障安全。
水利工程领域
将QC成果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可 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 工期。
QC成果的未来发展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某建工集团QC成果报告课 件
目录
• QC成果概述 • QC活动过程 • QC成果展示 • QC成果推广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QC成果概述
本期QC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与耐久性
研究目的: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新型添加剂等 技术手段,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与耐久性
研究对象:集团下属某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构件 研究周期:6个月
实施方案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源等领域。
提高成果质量
随着QC成果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未来成果的质量将不断提高,为
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 进先进的QC成果和技术,提高
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05
总结与展望
详细描述 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QC成果三: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和验收, 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4. 开展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全员 质量意识,促进质量改进。
成果指标:工程质量合格率提高 10%。
QC成果的应用范围
建筑工程领域
将QC成果应用于建筑工程领 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
成本、缩短工期。
市政工程领域
将QC成果应用于市政工程领域, 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保 障安全。
水利工程领域
将QC成果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可 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 工期。
QC成果的未来发展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某建工集团QC成果报告课 件
目录
• QC成果概述 • QC活动过程 • QC成果展示 • QC成果推广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QC成果概述
本期QC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与耐久性
研究目的: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新型添加剂等 技术手段,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与耐久性
研究对象:集团下属某施工项目中的混凝土构件 研究周期:6个月
实施方案
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PPT 36张)

确认方法
1、查看是否有考核 资料档案; 2、工人操作是否熟 练。 查看项目部是否制 定了职责分工明细 表 查看项目部是否建 立了奖罚制度 现场调查挤塑板板 面是否用钢丝刷进 行了打毛处理,或 均匀涂刷了界面剂
标准
考核成绩在 60分以上, 现场操作熟 练 制定职责分 工明细表 制定奖惩措 施制度 板面打毛率 在90%以上 或均匀涂刷 界面剂
制表人:贾德夫
2015年9月21日
根据监理指令,我部对施工班组进行了如下整改
1、召开专题会议,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要求现场人员 严格遵守报检报验程序,兵对相关责任人严格按照我部质量 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处理; 2、钢筋笼加长部分已切除,钢筋笼制作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钢筋笼下放前通知了监理,驻地监理杨飞斌先生对钢筋笼下 放过程全程旁站。
公司
徽标
提高钻孔灌注桩质量
二 零 壹 五 小组名称:湖南建工集团马安二标 年 十 一 月 项目经理部QC小组
发表人:贾德夫
一、工程概况
马安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 路线起于羊角塘镇云灵村, 起点桩号为K9+260,跨 善溪,在王家坪设羊角塘 互通连接线连接羊角塘镇, 经赤溪隧道,野鸭塘,终 于冷市镇金湖村,终点桩 号为K23+040,主线全 长10.781Km,连接线长 4.035Km。
锚固件的 数量太少
施工工 序紊乱 一次调制的 石膏量太多 挤塑板板面 未经打毛 石膏受潮 存放石膏时未 进行防潮处理
板与基层间的 粘贴面积太小
未对工人进 行技术交底
未使用钢丝 刷或界面剂
制图人:贾德夫 2315年9月24日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 号 末端因素
岗前未经培 训
QC小组成果报告PPT

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提高质量有显著影响
根据一项研究,实施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工厂 产品合格率比未实施的工厂高出15%
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激励成员积极参与质量控 制工作
数据显示,在实行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QC小组中,成 员参与质量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和 18%
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超过70%的质量问题源于人为操作失误。例如,在 2019年某汽车公司因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占比达到了85%, 其中误操作和疏忽是主要问题。 设备老化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设备老化和磨损对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电子行业为例, 2022年有超过60%的产品问题源于设备老化,而这一比例在过去五年 里增长了约35%。 供应链管理不善也会引发质量问题 一项涵盖全球200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供应链中的问题占到了质量问题 的25%,这包括供应商质量控制不严、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和延误等问 题。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如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据统计,实施全面质 量管理的企业,产品不良率下降20%以上 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驱动的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减少过程中的变异和缺 陷,实现目标的优化。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企业,产 品质量提升30%以上
QC小组成果的传播策略与推广途径
QC小组成果展示是推广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QC小组年度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100多个企业举 办了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取得了良好的推广 效果。
根据一项研究,实施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工厂 产品合格率比未实施的工厂高出15%
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激励成员积极参与质量控 制工作
数据显示,在实行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QC小组中,成 员参与质量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和 18%
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超过70%的质量问题源于人为操作失误。例如,在 2019年某汽车公司因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占比达到了85%, 其中误操作和疏忽是主要问题。 设备老化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设备老化和磨损对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电子行业为例, 2022年有超过60%的产品问题源于设备老化,而这一比例在过去五年 里增长了约35%。 供应链管理不善也会引发质量问题 一项涵盖全球200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供应链中的问题占到了质量问题 的25%,这包括供应商质量控制不严、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和延误等问 题。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如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据统计,实施全面质 量管理的企业,产品不良率下降20%以上 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驱动的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减少过程中的变异和缺 陷,实现目标的优化。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企业,产 品质量提升30%以上
QC小组成果的传播策略与推广途径
QC小组成果展示是推广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QC小组年度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100多个企业举 办了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取得了良好的推广 效果。
QC成果报告PPT演示课件

评价内容 团队精神 进取精神 质量意识 个人能力 创新精神
活动前 2 1 2 3 2
活动后 4 5 4 4 5
小组绘制雷达图如下:
19
2、下一步计划 1)框架更换尚未落实,目前已经与厂家沟通,厂家承诺将在11月5日前安排技术人员到我厂实施改造,更换强度更大的框
架,并对吸盘进一步升级,目前方案已经确定,等待实施,预计12月30日左右完成。
7
维修技能不足,在维修过 程中需要电联厂家
垛型种类少,需要求助 厂家
机械手运行过程中经常造 成气管漏气
单片吸盘吸力不足,抓 取不牢
吸盘吸孔内容易积灰, 造成吸力下降
机械手程序故障,造成 通讯不畅或缓慢
框架等部件损坏
光电损坏
五:要因确认
针对机械手故障问题症结梳理出8个末端原因并分为6类,小组成员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
要因确认计划表
编号 1 2 3
4
末端原因 维修技能不足,在维修过程中需要电联厂家
垛型种类少,需要求助厂家
机械手运行过程中经常造成气管漏气
吸盘故障
单片吸盘吸力不足,抓取不牢 吸盘吸孔内容易积灰,造成吸力下降
5
机械手程序故障,造成通讯不畅或缓慢
6
硬件、电气故障
框架变形 光电损坏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调查分析
确认时间
2017年2月13日17日
2017年2月13日17日
2017年2月13日17日
2017年2月13日17日
确认人 xxx xxx xxx xxx
2017年2月13日17日
xxx
2017年2月13日17日
xxx
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PPT课件

曲轴加工时间折线图
五、目标设定
将单根曲轴加工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最大不超过两分二十秒 确定目标
作业指导书
工艺参数
现场情况
工装夹具
六、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树图
现场
机床摆放位置不 合理,位置过远。
拿放产品时间过长
曲
操作人员
轴 加
夹具设计不合理
结构设计不合理
工
时
间 过
加工程序
程序结构不合理
长
对设备不熟悉 夹具装夹时间过长
九、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
对策实施二
对策实施三
改变机床摆放
1.拆除电,气等 线路。 2.使用叉车调整 位置。 3.恢复机床,调 试直到使用。
改变夹具设计
1. 制图,制作偏 心轮夹具工装
2. 工装制作。组 装
3. 现场安装,调 试。
更改程序
1.观察程序 2.删除不必要程 序. 3.程序测试 4.现场调试.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与验证
巩固措施 与总结
说明: 计划进度:
实际进度:
二、课题背景
钻油孔生产线简介
钻油孔是一种钻削加工工艺,作用是
作用 对曲轴进行油孔加工。
工序
钻直油孔 钻斜油孔
品质
油孔无毛刺,大小,角度,位置在允 许公差内。
二、课题背景
钻直油孔工装
二、课题背景
钻斜油孔工装
二、课题背景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操作人员对设备 不够熟悉
机床摆放位置不 合理
3.夹具设计不 烘道两合端理敞开程
序过长,无用程 序过多
5.机床性能低, 不能连续高效加 工。
确认标准:观察分析,有无改善可能。
五、目标设定
将单根曲轴加工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最大不超过两分二十秒 确定目标
作业指导书
工艺参数
现场情况
工装夹具
六、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树图
现场
机床摆放位置不 合理,位置过远。
拿放产品时间过长
曲
操作人员
轴 加
夹具设计不合理
结构设计不合理
工
时
间 过
加工程序
程序结构不合理
长
对设备不熟悉 夹具装夹时间过长
九、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
对策实施二
对策实施三
改变机床摆放
1.拆除电,气等 线路。 2.使用叉车调整 位置。 3.恢复机床,调 试直到使用。
改变夹具设计
1. 制图,制作偏 心轮夹具工装
2. 工装制作。组 装
3. 现场安装,调 试。
更改程序
1.观察程序 2.删除不必要程 序. 3.程序测试 4.现场调试.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与验证
巩固措施 与总结
说明: 计划进度:
实际进度:
二、课题背景
钻油孔生产线简介
钻油孔是一种钻削加工工艺,作用是
作用 对曲轴进行油孔加工。
工序
钻直油孔 钻斜油孔
品质
油孔无毛刺,大小,角度,位置在允 许公差内。
二、课题背景
钻直油孔工装
二、课题背景
钻斜油孔工装
二、课题背景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操作人员对设备 不够熟悉
机床摆放位置不 合理
3.夹具设计不 烘道两合端理敞开程
序过长,无用程 序过多
5.机床性能低, 不能连续高效加 工。
确认标准:观察分析,有无改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未及时测量烘道 温度
操作人员对设备 不够熟悉
塑粉固化推荐的温度范围为 175
要求 -195℃,烘道出口附近工件表
面温度以170~190℃为最佳。
实际 烘道上部温度较高,下部过低,
状况
温差接近60℃。温差过大对粉 末固化质量有较大影响。
降 低 粉 末上 固下 化温 烘差 道 的
四、现状调查
2008年10月-12月50个工作日的烘道温度折线图
上 上
7人 1~2次/月
组长
###
课题注册
2009.3
注册编号 JNMC-2009-QC035
QC活动时间
28课时
一、小组简介
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
小组分工
1 ### 男 41 大学
高工
组织策划
2 ### 男 32
大学
工程师
方案制定
3 ### 女 41 大专 技术组长
图纸设计
制表人:### 时间:2009年4月21日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1.未及时测量 烘道温度
操作人员对设备 不够熟悉
电加热带布置不 合理
加热带主辅负载 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
烘道保温层隔热 效果不好
电控柜内电器元 件老化严重
确认标准: 每班要对烘道温度进行确认测量和记录。
确认方法: 调查验证 确认人: ###
高压静电喷粉 塑粉加热固化
品质
高品质标准: 抗腐蚀能力强,塑膜均 匀,色泽明亮,附着力好。 烘道温度对品质有很大影响。
二、课题背景
静电喷涂生产线现场
二、课题背景
静电喷涂粉末固化烘道
二、课题背景
烘道温度对喷涂效果的影响
烘道温度未达标
表面粗糙
粉末熔化 不彻底
附着力差
色泽暗淡
亮度不均
三、选题理由
工艺
每班要对烘道温度进行确认测量和记录。
### ###
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 ###
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
电热板布置应考虑热传导对流的规律,布置 ###
方式应要能有效地对温度进行自动调 ###
整。
###
烘道结构应具有较好的聚热效果,尽量减少 ###
4 ### 男 39 中专 高级电工
方案电气部分实施
5 ### 男 39 高中 加工班长
方案机械部分实施
6 ### 女 37 高中 喷涂班长
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7 ### 女 44
高中
质检员 实施前后效果测量记录
一、小组简介
小组活动进度计划
时间
2008年
内容
9 10 11 12
课题选择 QC培训
现状调查 目标设定
热量损失。
###
烘道外表面温度和室温温差不应超过5℃。
### ###
电器元件应动作可靠,触头无污垢,接触良 ###
好。
###
电控柜的结构应能防止粉尘进入柜内。
### ###
烘道加热功率不应低于4KW/m3。
### ###
2009.5.15 2009.4.30 2009.5.15 2009.5.15 2009.4.30 2009.5.15 2009.4.30 2009.4.30 2009.5.15
原因分析 要因确认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 与验证
巩固措施 与总结
说明: 计划进度:
1 23
实际进度:
2009年 4 5 6 7 8 9 10 11
制表人:### 时间: 2008年9月
二、课题背景
静电喷涂生产线简介
作用
静电喷涂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作用 是对金属加工产品进行表面防腐和着 色。
工序
确认时间: 2009.5.28
确认情况:每作业班均有《喷涂生产过程控制记录》,记载了烘道 各区域的温度巡查测量的结果。
电控柜密封不好
加热系统设计功 率偏小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
未及时测量烘道 温度
2.操作人员对 设备不够熟悉
电加热带布置不 合理
加热带主辅负载 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 热损过大
烘道保温层隔热 效果不好
中 中
下 下
烘 道 内 部 温) 度 (
2008年 10月 , 20个 工 作 日
2008年 11月 , 14个 工 作 日
图3 烘道出口附近温度分布折线图
制图人:### 时间:2009年1月16日
2008年 12月 , 16个 工 作 日
五、目标设定
将烘道温度控制在170~190℃以内,最大温差不超过20 ℃ 确定目标
加热板布置不合理 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热损过大 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 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
空中漂浮的塑粉易进入 柜内,附着到触头上
电控柜密封 不好
六、原因分析
2
末端因素统计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末端因素
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 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熟悉 电加热板布置不合理 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配不合理 烘道两端敞开,热损失过大 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不好 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化严重 电控柜密封不好 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小
某公司Q C 活动成果p p t
降低粉末固化烘道的上下温差
####公司QC活动成果
####QC小组
某公司Q C 活动成果p p t
一、小组简介
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活动日期 小组成员 活动频次
成套部技术QC小组
成立时间
2007年3月
降低粉末固化烘道的上下温差
现场型 2008.9~2009.11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
序号
末端因素
1 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
2
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 熟悉
3 电加热带布置不合理
4
电加热带主辅负载分 配不合理
5
烘道两端敞开,热损 过大
6
烘道保温层隔热效果 不好
7
电控柜内电器元件老 化严重
8 电控柜密封不好
9
加热系统设计功率偏 小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时间
调查统计 调查统计 观察分析 测量分析 现场观察 测量分析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计算分析
电控柜内电器元 件老化严重
确认标准: 主要操作人员须有三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并取得相 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确认方法: 调查验证 确认人: ###
确认时间: 2009.4.27
确认情况:现有6名操作人员,最短工作年限为12年,5人取得了高 级涂装工技能鉴定证书,其余1人为中级。
电控柜密封不好
加热系统设计功 率偏小
作业指导书
工艺参数
喷涂质量
产品合格率
六、原因分析
1
原因分析树图
未及时发现加热 系统电气故障
操作人员未认真 按工艺要求操作
烘
道
上
加热系统
下
烘道设计不合理
设计不合理
温
差
结构设计不合理
过
大
加热系统供电连
柜内元件接触不
续性差
可靠,故障多
加热器功率不足
加热系统 设计功率偏小
未及时测量烘道温度
操作工对设备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