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行为

合集下载

4.3 策略性行为

4.3 策略性行为

掠夺性定价
企业边界调 研发
赣锋锂业收购上游锂矿 吉利研发新能源汽车
市场环境包括顾客、竞争对手的信念,现存和潜 在竞争对手的数目,竞争对手的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它 包含但比市场结构范畴更宽泛。
(赣锋锂业收购上游锂矿)
◆策略性行为的分类
合作策略性行为: 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厂商行动、 限制竞争而采取的行为。
4.3 策略性行为 一、市场结构的内生性
(外生于行为)
传统产业
组织理论: SPerformance
新产业组 织理论:
影响
策略性行为
影响包括市场结构在内的市场环境
二、什么是策略性行为
◆含义
是指寡占或垄断企业为了提高利润所采取的、旨 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的总称。
策略性定价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厂商以损人以利己方式,提 高竞争地位的行为
三、身边的策略性行为 《奔跑吧,兄弟!》 ——浙江卫视广告的策略性定价行为
冠名费的实质: 浙江卫视广告的策略性定价行为, 即通过广告招标会 (一级价格歧视),推出王牌节目冠名权,谋取市场地位。
谢 谢!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4章策略性行为 兼并、合作、串谋与研发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4章策略性行为 兼并、合作、串谋与研发

2021/7/13
——哈尔瑞顿(1985)
12
兼并
• 定义:减少竞争,将竞争对手吃掉并出现一个新的 企业。
• 兼并的原因(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经营风险、顺利进入市 ) 场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
1、形成协同优势,如索尼兼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2、扩大企业实力,提高与零售商谈判地位;
3、利用品牌和无形资产来扩大市场势力;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表示,成功并购凯诺斯将为中国化工未来
在澳大利亚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得以实现部分化工新材料产品链向上
游延伸,对完善中国化工产业链和国际化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
化工还将利用凯诺斯公司的专业研究团队和设施与国内现有的科技力量合作
,促进企业吸收消化引进技术和再创新,并借鉴其在公司治理、生产管理、
2021/7/13
15
•而实际情况:兼并的动机主要是: 1、协同效应:提高效率-效益。 2、成本效应:降低固定费用和边际成本。 3、价格效应:企业数量减少,价格提高。 •兼并通常意味着价格的升高和成本的降低. •案例:戴姆勒-克莱斯乐兼并原因或效应 共享技术、增强财务能力和节约成本、采购、联 合生产、开发新产品、利用市场能力
2021/7/13
23
中国化工成功收购澳最大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公司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谭浩)记者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了解到,这家
公司3日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凯诺斯控股有限公司100
%股权。这一成功并购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预计
其2006年销售收入也将达到800亿元。
厂商成本正相关
2021/7/13
9
静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

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请举几个囚徒困境的例子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 公共产品的供给 美苏军备竞赛 经济改革 中小学生减负
……
囚徒困境的性质: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个人的“最优策略”使整个“系统”处于不利的状
态。
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囚徒困境 是否由于“通讯”问题造成了囚徒困境? “要害”是否在于“利己主义”即“个人理性”? 是否囚徒困境的结果就一定不利?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经典之作《原富》中认为:
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夫、酿酒的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 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
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争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而言,他不会有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 么贡献,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 一来,他就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引领,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 改进尽力而为。。。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2、结论: 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 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 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 夺无法成功; 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 失的补偿无法保证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二)后芝加哥学派:理性的掠夺 1、结论 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 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 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 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2、模型 连锁店悖论 Kreps 和 Wilson模型 Milgrom 和 Roberts模型
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后来 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它 主要包括以市场结构研究为核心内容(SCP范式)的 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芝加哥学 派;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C1.策略性行为: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2.产业结构政策:指政府依据本国的产业结构现状,规划产业结构逐渐演进的目标,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实现资源的重点配置的政策。

3.产业集群:指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

4.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5.创造性毁灭: 潜在进入者创新对原有企业造成的致命性打击,迫使他们退出原有的市场。

F1.范围经济: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2.富有的窘境: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均衡过多的问题。

G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2.管制:指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

H1.混合并购: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

J1.进入壁垒:是指潜在进入企业和新企业若与既存企业竞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

L1.掠夺性定价: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S1.市场结构:指市场中各种要素(者、需求者、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

2.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3.市场势力:也称市场权力。

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

T梯度发展理论: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

W1.网络外部性: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2.完全消耗系数:两个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业的定价依据当前利润和未来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 状况及从属企业的价格敏感性等因素。
3.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策略性 行为理论中的广泛应用,不完全信息假设引入了限 制性定价理论中。 •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1982)认为,在现实环境中, 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在位厂商与潜在厂商之 间进行的限制性定价行为可以视为不对称信息博弈
一、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贝恩“限制性定价”概念的提 出以后,限制性定价成为产业组织领域的一个重要 主题。 • 它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 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
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
动态限制性定价
静态限制性定价
行为。在位厂商可以通过价格行为向竞争对手传递 有关成本的信息,影响竞争者对在位者成本类型的 估计。
• 分离均衡:拥有信息的一方主动发布信息,从同类 中分离出来。比如,低成本企业利用限制性定价手 段向进入者限制自己是低成本的企业,区别于高成 本的企业,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无利可图。 • 混同均衡:成本高、低的企业都选择相同的信号, 如定低价,此时价格已经起不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比如,高成本的企业利用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
• 结论: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它 的产量水平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 商进入的诱因。
2.动态限制性定价
• 在位厂商通过对当前利润与未来利润进行平衡,采 取跨时期利润现值之和最大化的价格策略以减少或 消除潜在厂商的进入,由于它涉及到时间因素,因 的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理论的内容
1.静态限制性定价
• 对早期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学者有: 贝恩(1949,1956)、索罗斯·拉比尼(Sylos-Labini, 1962)和莫迪尼安利(Modigliani,1958)。

4.4 几种常见的合作策略性行为

4.4 几种常见的合作策略性行为
的不合作,从而保障参与人合作的积极性。
二、转售价格维持(RPM) ◆含义
指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上下游价格控制关 系,即供应商规定一个零售价格,如果零售商不 参照执行,供应商就拒绝供货。
◆举例
强生与北京锐邦的经销合同, 即转售价格维持
三、价格领导(pric业跟随、采纳该 价格。领导者的价格就是合谋价格。
4.4 几种常见的合作策略性行为
一、触发策略(trigger strategy)
◆含义 又称冷酷策略(grim strategy)。指在重复博
弈中,只要所有人都采取合作策略,各方就一直合 作下去。如果有一方背叛合作,那么合作就永远终 止(一直冷酷下去),所有参与人对背叛行为加以 惩罚。
◆触发策略的核心思想 任何参与人的一次不合作,将触发合作者永远
◆举例
神 华集团
动力煤市场:神华集团的价格领 导——“神华出手,莫敢不从”
谢 谢!

第三章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三章合作策略性行为

第三章合作策略性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合作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性行为,为企业带来了许多益处。

本文将重点探讨合作策略性行为的意义、形式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作策略性行为的意义:1.资源优势互补: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比如一家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一定的实力,而另一家企业则在市场营销方面较有经验,通过合作可以共享资源,提高综合竞争力。

2.降低成本风险: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面临各种成本和风险,如研发风险、市场风险等。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分享成本和风险,减少自身承担的压力。

3.创新能力提升:合作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共享技术、经验和知识,加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合作形式:1.联合研发: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通过合作,共同开展创新项目,共享成果和风险。

可以减少单个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

2.供应链合作: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市场需求,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3.市场联盟: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市场联盟,共同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4.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与其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方式,实现战略目标的共同实现。

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合作伙伴选择: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对于合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合作伙伴应具备相互信任、价值观一致以及能力互补等条件。

2.合作目标明确:在合作开始前,双方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利益分配,确保各方利益均得到平衡和满足。

3.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过程中,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是关键,只有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流,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果。

4.合作风险管理:在合作过程中,合作伙伴间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如资源不均衡、合作伙伴倒闭等。

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合作风险,保障合作的稳定进行。

总之,合作作为一种策略性行为,为企业提供了资源、成本和风险等方面的优势。

博弈论与经济学中的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与经济学中的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与经济学中的策略性行为在经济学和博弈论领域,策略性行为是指个体或组织面对一系列选择时,通过考虑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和可能选择的结果,以期望在特定环境下达到最优化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博弈论和经济学的研究中,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博弈论中的策略性行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互动性环境中做出的策略性选择的理论框架。

在博弈论中,决策者的策略性行为被认为是基于对其他决策者的预期反应的行为。

决策者需要评估其他决策者可能做出的各种选择,并选择自己的最佳策略。

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模型是囚徒困境。

在这个模型中,两名囚犯被关押,分别面临合作与背叛两种选择。

如果两名囚犯都选择合作,他们将被处以轻判;如果两名囚犯都选择背叛,他们将被处以重判;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背叛,那么背叛的一方将获得最佳利益,而合作方将得到最差结果。

在这个模型中,囚徒们需要考虑对方的选择,并根据自身判断来做出策略性决策。

他们可以选择合作以获得较好结果,也可以选择背叛以确保自身利益。

通过分析这样的策略性行为,博弈论研究了许多其他类似的情境,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策略。

二、经济学中的策略性行为在经济学中,策略性行为通常与市场竞争和企业战略密切相关。

企业在制定自己的市场策略时,需要考虑其他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可能的反应。

他们需要评估各种竞争策略的后果,并选择最优策略以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和利润。

例如,一家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需要研究市场中其他类似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情况,以确定自己的定价策略。

他们需要考虑到其他企业可能会对自己的定价策略做出反应,从而影响市场的需求和利润。

此外,在经济学中,策略性行为还与拍卖和谈判等领域密切相关。

在拍卖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出价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出价策略,以赢得拍卖物品。

而在谈判过程中,各方需要评估对方的意愿和底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成最有利的协议。

结语博弈论和经济学中的策略性行为是研究决策者在互动和竞争环境中做出的行为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收入50000万以上,74%使用优惠卷 年收入40000-50000万,86%使用优惠 卷 年收入15000万,83%
垂直一体化作一种价格歧视的手段 前向一体化
案例: 原珠笔行业的价格变化: 1939:专利,1943年开始生产和销售。 (两家厂商)差异性创新(墨水保持时间增加)获利。 1945年价格:12.5¥(成本80美分) 1946年利润达到百万。 利润鼓励进入。但竞争对手的价格达19.98¥。4月后, 新进入价格15¥ 产品有所创新(笔可伸缩),价格25¥ 香港卖到75¥ 有公司置专利侵犯不顾,推出价格9.95¥ 进一步有新公司价格:3.85¥(成本6美分) 1946年12月:公司100家,价格2.98¥----1.69¥---0.88¥ 1948年 0.39¥。1951---0.19¥大量厂商亏本。
高级微设备公司控诉Inter运用市场力量迫使那 些正在使用高级微设备公司芯片的计算机生产 商继续使用Inter的芯片。高级微设备公司说 Inter1992年给未继续使Inter芯片的计算机厂商 发信,提及其一个专利,其涉及在运行多任务 的软件时候,一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如何与 计算机协同工作。 Inter要求从每个芯片中加收 15-25¥专利使用费,收取对象只限于那些没 有使用Inter芯片的厂商。
案例:优惠卷的回扣。通过向部分的消费者提高回 扣。 营销研究发现:最有可能利用特别促销机会的人特 点:运输成本低、储藏空间大,对时间无所谓或 时间灵活的消费者。 1981年,优惠卷发放达到1000亿,1985达到2000 亿。1992,3000亿。 2.4%用于兑付(价值47亿美元)兑付率最高的是哪 些放在产品包的优惠卷(14%)和那些付在产品 包外面的优惠卷(13%) 直接邮寄的给消费者的优惠卷兑付率只有5.8% 最常用的优惠卷发送方式是独立的报纸插页73%
(一)非合作策略行为
1、满足两个条件: (1)优势:为获取竞争优势,先下手 为强。 (2)承诺:厂商要让对手相信,无论对 手如何反映,它将坚决执行预定策略。
2、掠夺性定价
定义:将价格定的低于成本以下。厂商通过承 担短期损失换取长期获利。 (1)实力相当厂商的掠夺: 难以成功:掠夺方将比竞争对手承受更 大的损失。 ------------回避掠夺: 途径之一:和老厂商的兼并。 途径之二:进入之前先获得一批订单。 途径之三:掠夺期内减产。
(2)一家厂商占优势下的掠夺
规模差别:
空间优势:
掠夺的法律标准
标准:一家厂商的定价低于其短期边际 成本 大多标准难以在实践中实施: 确定短期成本的数据很难获得。 还有其他因素会干扰检验标准,如怎样 区分促销行为?效率差异等。 经济学家建议:一家将另一家赶出市场 并重新提高价格是非法竞争。
标准石油公司形成:洛克非勒降低价格, 迫使小规模油厂破产,并将其收购。
(二)限制进入定价
老厂商将其价格和产出定在某一水平, 以至新厂商觉得无利可图。 当新厂商不断进入,主导厂商最好的对 策就是开始定一个高价,然后慢慢降价。
案例:芯片大战
Inter发明电脑用芯片。1991出现新的厂 家高级设备公司。 Inter马上作出提高芯 片生产销售的回应。 Inter价格从200¥---降到50¥。同年Inter Inter 200 --50 Inter 将产量扩张一倍。1992年价格319¥三 个季度后109¥。 一年以内, Inter价格下降75%,但还是 损失: 什么情况下厂商采取非合作性行为 可以从中收益? 什么情况下厂商采取合作性行为可以 从中收益?
策略性行为的定义
一家厂商为提高其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 响市场环境的行为总称。 市场环境指所有影响市场结果(价格、 数量、利润、福利)的要素,包括现存 和潜在竞争对手数目、竞争对手和消费 者理念、技术、进入市场速度和成本等。
Chapter 11
价格歧视
非统一定价的普通形式有那些? 实施价格歧视要具备什么必要条件? 价格歧视的福利效果。
(一)非统一定价的普通形式 两段收费 数量折扣 搭配销售 质量歧视
(二)价格歧视的动机与条件
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的几个条件: ①厂商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 ②推断消费者支付意愿。 ③有能力阻止或限制产品从高价到低价。
(三)降低生产成本的投资 (四)提高对手的成本。 1、直接方式:诽谤、间谍、扰乱市场信息。 2、借助政府干预对手。 3、互补产品的匹配制约竞争对手。 4、提高转换成本、工资或其他投入品价格。
案例:1993年英国航空公司在法庭承认运 用肮脏手段竞争,为此支付了250万¥来 平息小公司所提起的诽谤诉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