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清唱剧《参孙》中达利拉的人物形象和唱段分析
一首英雄的赞美诗--简析亨德尔的清唱剧《参孙》及戏剧性处理方法

一首英雄的赞美诗--简析亨德尔的清唱剧《参孙》及戏剧性处
理方法
李云涛
【期刊名称】《齐鲁艺苑》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亨德尔的清唱剧<参孙>的分析,说明了在他后期创作生涯的作品中,通过不断地探索能反映深刻思想感情的创作方法,从而找到了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最适宜的艺术表现形式.清唱剧<参孙>的戏剧性处理方法,既区别干他的意大利歌剧,又区别于他其它圣经题材的清唱剧,对清唱剧这一体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页数】4页(P47-49,58)
【作者】李云涛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音乐系,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4
【相关文献】
1.简析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中《让我痛哭吧》片段 [J], 王一涵
2.在角色与音乐中领悟——简析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中"一郎的忏悔"唱段 [J], 郑路
3.简析海顿清唱剧《四季》选段--《春来临》的创作与演唱 [J], 张国琴
4.通过亨德尔清唱剧《参孙》窥视18世纪戏剧与音乐美学理念 [J], 李栋全
5.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简析东北抗联歌曲《第一路军军歌》 [J], 关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音乐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位不是古希腊的悲剧作家?()A:毕达哥拉斯B:埃斯库罗斯C:索福克勒斯D:欧里庇得斯答案:A2.希腊语把音乐叫做mousike,它出自希腊神话的()。
A:太阳神阿波罗B:酒神狄俄尼索斯C:智慧女神雅典娜D:缪斯女神答案:D3.《荷马史诗》由两部长篇史诗组成,分别是()。
A:《奥德赛》B:《伊利亚特》C:《俄狄浦斯王》D:《美狄亚》答案:AB4.以下关于抒情诗的说法,错误的是()A:来源于古希腊文学B:里拉琴伴奏C:歌唱的形式D:来源于民歌答案:A5.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
()A:错B:对答案:B6.古希腊时期音乐的基本特点是单声部织体、没有和声对位、音乐与诗歌的节奏一致。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圣咏主要的演唱方式有()。
A:应答歌唱B:交替歌唱C:其余都是D:直接齐唱答案:C2.中世纪的盛期是指:()。
A:16世纪B:11-13世纪C:14世纪D:5-10世纪答案:B3.罗马天主教会圣咏又叫什么?()A:莫扎拉比圣咏B:安布罗斯圣咏C:高卢圣咏D:格里高利圣咏答案:D4.以下哪些是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A:由男生演唱B:旋律以跳进为主C:音域较窄D:节拍自由答案:ACD5.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A:错B:对答案:B6.常规弥撒主要包括五段,顺序是慈悲经、圣哉经、信经、荣耀经、羔羊经。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是()。
A:克劳苏拉B:奥尔加农C:第斯康特D:经文歌答案:B2.圣母院乐派的创作风格主要有哪些()A:华丽奥尔加农B:经文歌C:第斯康特D:孔杜克图斯答案:AC3.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3个声部。
()A:错B:对答案:B4.经文歌的“复歌词”现象是圣咏声部的拉丁文歌词和上方两声部法语歌词混合在一起。
()A:错B:对答案:B5.孔杜克图斯也被称为“节奏化了的奥尔加农”。
《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研究》范文

《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研究》篇一一、引言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以其壮丽的清唱剧作品闻名于世。
他的音乐作品中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以及高超的管弦乐和声乐写作技巧。
本篇论文将重点分析亨德尔的两首清唱剧咏叹调——《弥赛亚》中的“他是我力量的见证”和《扫罗》中的“我向你诉说”。
通过对这两首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的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同时也为歌唱者的表演提供理论支持和技巧指导。
二、亨德尔的《弥赛亚》之“他是我力量的见证”(一)音乐分析1. 结构:这首咏叹调以宏大的管弦乐为背景,声乐部分则以独唱形式呈现。
其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2. 调式与和声:亨德尔运用了丰富的调式和和声,使得音乐在保持庄重感的同时又不失柔美。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大量的半音阶和模进等手法,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动感。
(二)演唱技巧1. 音准与节奏:演唱时需注意音准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复杂的和声部分。
同时,要掌握好节奏,保持与乐队的一致性。
2. 情感表达:演唱者需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将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力。
三、亨德尔的《扫罗》之“我向你诉说”(一)音乐分析1. 旋律与节奏:这首咏叹调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
亨德尔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华彩乐段,使得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
2. 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管弦乐和声乐写作,表达了剧中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二)演唱技巧1. 音色与表现力:演唱者需运用柔和的音色,通过细腻的演唱技巧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情感。
同时,要充分运用声乐技巧,如呼吸、共鸣等,使声音更加饱满。
2. 情感投入:演唱者需深入理解歌词内容,将情感融入到音乐中,使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真实感受。
四、结论通过对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这两首咏叹调不仅展现了亨德尔高超的管弦乐和声乐写作技巧,同时也为歌唱者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指导。
《2024年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研究》范文

《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研究》篇一一、引言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是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其中,清唱剧咏叹调是亨德尔音乐创作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针对亨德尔的两首清唱剧咏叹调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的研究,以期为音乐爱好者及专业演唱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亨德尔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一)《弥赛亚》中的《光荣颂》《光荣颂》是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一首重要咏叹调,表现了耶稣基督的伟大与荣耀。
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宏大,旋律高亢激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音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亨德尔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复调等手法,使得整首歌曲在情感表达上更加丰富。
(二)《塞梅莱》中的《让我痛哭》《让我痛哭》是亨德尔清唱剧《塞梅莱》中的一首悲伤咏叹调,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这首歌曲的旋律低沉而富有感染力,通过运用慢板、弱拍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在音乐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亨德尔在音乐结构上运用了对比、重复等手法,使得整首歌曲在情感上更具层次感。
三、亨德尔清唱剧咏叹调的演唱技巧研究(一)音色与气息控制在演唱亨德尔的清唱剧咏叹调时,首先要注意音色的控制。
不同风格的歌曲需要不同的音色来表现,要把握好声音的明暗、强弱和纯杂。
同时,气息的控制也是演唱的关键。
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宏大,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气息支持,保持稳定的呼吸节奏,以支撑长音、跳音等技巧的运用。
(二)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亨德尔的清唱剧咏叹调在情感表达上具有很高的要求。
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情感及人物性格,将情感融入到歌唱中。
同时,要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如颤音、跳音、滑音等,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此外,还要注意歌曲的力度变化和速度控制,使得整首歌曲在情感上更具层次感。
(三)舞台表现力与互动除了音乐和演唱技巧外,舞台表现力也是演唱亨德尔清唱剧咏叹调的重要方面。
浅析圣—桑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达丽拉的形象塑造——达丽拉三首咏叹调的演绎

浅析圣—桑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达丽拉的形象塑造——达丽
拉三首咏叹调的演绎
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l835—1921)是19世纪浪
漫主义后期至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演奏家
和指挥家,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创立者之一。
他的作品数量超过170多部,涉及众多音乐体裁。
他一生共作歌剧13部,但至今仍上演不衰的
当属《参孙与达丽拉》。
参孙的故事,取自旧约圣经中士师记的第十三章到第十六章。
本文透过对作曲家的创作和风格,着力于《参孙与达
利拉》的剧情演进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进而对剧中女主角的角色及其主要唱段的演绎作具体阐述。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作曲家的歌剧创作概况和艺术风格;第二部分剖析该歌剧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剧情和音乐发展中的性格刻画;第三部分详细分析达丽拉的三首咏叹调,聆听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唱处理,最后结合自身的演
唱实践,探索如何深刻细致地把握该角色的个性特征,以便准确演绎
该角色的音乐形象。
本文力求在有关这部歌剧的音乐特色和主要唱段诠释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填补这一课题研究中鲜有涉猎的某些空白。
《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研究》

《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研究》篇一一、引言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是巴洛克时期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在亨德尔的众多作品中,清唱剧咏叹调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它以丰富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现力,展现了亨德尔音乐创作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选取亨德尔的两首清唱剧咏叹调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的研究。
二、亨德尔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1. 第一首咏叹调:旋律与和声第一首咏叹调的旋律优美动人,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在音乐结构上,该曲采用了复调手法,使得旋律线条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和声的运用也十分巧妙,通过不同音区的叠加和对比,使得整首曲子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2. 第二首咏叹调:节奏与曲式第二首咏叹调的节奏感强烈,使得整首曲子更具动感和活力。
在曲式结构上,该曲采用了典型的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如ABA 三段式结构,使得整首曲子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变化。
三、演唱技巧研究1. 第一首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在演唱第一首咏叹调时,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通过控制气息的力度和音量的变化,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要注意音准和音色的把握,使得声音更加优美动听。
在演唱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节奏的掌握和旋律的连贯性,以展现整首曲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 第二首咏叹调的演唱技巧第二首咏叹调的节奏感强烈,因此需要注重节奏的掌握。
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节奏感,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同时,要注重音色的表现力,通过调整音量的变化和音色的转换,使得整首曲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还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四、结论通过对亨德尔两首清唱剧咏叹调的音乐分析和演唱技巧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首作品在音乐风格、情感表现力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演唱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音准的把握、音色的调整以及节奏的掌握等方面,以展现整首曲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力士参孙》中德利拉形象探析

ywjszxk@《力士参孙》是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取材于《圣经》创作的一部长篇诗剧。
这部诗剧的男主人公是上帝派往人间拯救以色列人的大力士参孙,整部诗剧围绕参孙被妻子出卖以及奋力反抗不忘报仇的过程展开,歌颂了大英雄参孙的斗争精神。
文学界的研究和评论历来集中在参孙身上,但我们不能忽视诗剧中参孙的妻子德利拉。
德利拉在诗剧中是一个决定参孙命运的关键人物,正是她的背叛让参孙遭遇了灭顶之灾,作者在诗剧中也刻意从多个方面塑造这一形象。
对此,本文将具体分析《力士参孙》中德拉利的形象,以期使读者深入地感受这部作品的文学魅力。
一、背叛丈夫弥尔顿生活于17世纪,这一时代的很多作品都以古希腊悲剧为范本,女性在这些悲剧中一般处于社会边缘地位,是丈夫和家庭的附属品,以软弱、服从和沉默的形象出现。
弥尔顿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写作模式,《力士参孙》中的德利拉看似软弱、卑微,但她的内心非常强大,甚至敢于出卖自己的丈夫。
在《圣经》中,德利拉并不是参孙唯一的伴侣,也不是参孙真正的妻子,参孙在遇到德利拉之前还遇到过两个女子,一个是他的妻子,另一个是妓女。
他的妻子因帮助亭拿人问出他问题的答案而激怒了他,他的一系列报复行为致使他的妻子被腓力人烧死。
德利拉是他最后爱上的一位女子,但是德利拉却帮助腓力人问出了参孙力大无穷的秘密,出卖了参孙。
在《力士参孙》中,弥尔顿把德利拉塑造成参孙的妻子,且是整部诗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突出了参孙遭妻子背叛的悲剧命运。
弥尔顿之所以把德利拉塑造成参孙的妻子,主要是为了突出参孙这个英雄人物的悲剧性。
在诗剧中,参孙认为妻子是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最应该信任的人,所以对自己的妻子不设防。
但正是他最信任的妻子出卖了他,他对所有的敌人都设下了重重防卫,却忽略了枕边人,这个他最信任的人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
他被腓力人捉住后被挖掉眼睛,并失去自由,从神的派遣者沦为了阶下囚。
弥尔顿一改《圣经》中德利拉水性杨花、崇拜金钱的形象,将她塑造为背叛自己丈夫的妻子,这样能进一步突出参孙遭受的耻辱。
《力士参孙》中典型女性形象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德尔清唱剧《参孙》中达利拉的人物形象和唱段分析
继卡里西米和许茨以后,整个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清唱剧大师当数亨德尔。
在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过清唱剧二十余部,用英语演唱清唱剧就是他首创的,因此要研究清唱剧便跳不过亨德尔。
虽然说《弥赛亚》是亨德尔清唱剧中最出名的一部,但《参孙》则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一部。
国内目前关于亨德尔清唱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弥赛亚》上,但除此之外,少之又少。
本文首先对清唱剧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作了简单梳理,介绍了曲作家亨德尔的成长历程,脚本作家弥尔顿的创作经历,并从内外两方面来对亨德尔清唱剧在英国应运而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参孙》这部清唱剧的脚本和主题思想。
一直以来,“大利拉”给世人的印象便是背叛丈夫,贪图富贵,残忍恶毒的女人,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剖析了“大利拉”这一角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谱例并结合自身演唱,总结了演唱巴洛克时期作品的若干建议。